雅各布森.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8695898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46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雅各布森.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雅各布森.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雅各布森.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雅各布森.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雅各布森.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雅各布森.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雅各布森.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雅各布森.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雅各布森.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雅各布森.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雅各布森.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雅各布森.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雅各布森.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雅各布森.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雅各布森.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雅各布森.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雅各布森.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雅各布森.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雅各布森.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雅各布森.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雅各布森.ppt

《雅各布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雅各布森.ppt(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雅各布森.ppt

江颖G12202016,雅各布森的翻译理论-语言意义和对等的本质,结构框架,

(一)生平简介

(二)翻译的三大类型

(1)语内翻译

(2)语际翻译(3)语符翻译(三)对等

(1)语内对等

(2)语际对等(3)语符对等(四)诗歌的不可译(五)总结,简介,罗曼雅各布森(RomanJakobson,1896-1982),是二十世纪美国杰出的语言学家兼文论家,布拉格语言学派的主要奠基人,结构主义发展的先驱。

他1896年出生于莫斯科,并加入美国国籍。

他的研究领域涉及诗歌语言、儿童语言、音位学和失语症等,同时对韵律学、文学史、文化史、符号学和信息论等也有很深的造诣。

作为西方翻译界语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雅各布森对翻译理论的主要贡献体现在其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OnLinguisticAspectsofTranslation,1959)一文中。

该文从语言学和符号学的角度,对语言和翻译、翻译的重要性及普遍性的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奠定了翻译的语言学和符号学理论的基础。

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以符号学,语言学为理论依据,将翻译研究上升到了更为科学的层面,所以自发表以来它一直被西方理论界奉为翻译研究的经典著作,也是翻译研究中引用最多的文献之一。

翻译思想概述,雅各布森站在符号学和语言学立场上讨论了翻译问题,并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1.他把语言符号的翻译分为三类:

语内翻译,语际翻译和符际翻译。

2.雅各布森是语言共性论者,认为现存语言都是可以表达的,并分别从词汇空缺和语法范畴空缺两方面进行分述。

3.他解释了语言符号的对等4.他提出“创造性移位”,给后人以启迪。

雅各布森的三种翻译类型,1.语内翻译指在同一语言中用一些语言符号解释另一些语言符号,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改变说法”。

如把古文改成白话文,把广东话译为普通话,把英语诗歌译为英语散文,把方言转换为官方语言,或是把口头语转换为书面语等。

2.语际翻译指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即用一种语言的符号来解释另一种语言的符号,这就是人们通常所指的严格意义的翻译,也是众多翻译研究家关注的焦点。

雅各布森的三种翻译类型,雅各布森的三种翻译类型,3.符际翻译亦称跨类翻译(transmutation),就是通过非语言的符号系统解释语言符号,或用语言符号解释非语言符号。

比如把语言符号用图画、手势、数学或音乐来表达。

如有人问你:

“现在几点了?

”你看了一下表,回答说:

“三点半了。

”这就是在进行符际翻译。

因为你把手表上用指针指示的时间(非语言符号)翻译成了语言符号。

符号翻译的优势并不在于信息的传达或思想的表达,而在于它的创造性。

雅各布森的三种翻译类型,这三种类型的翻译实际上早已存在,人们也在不同的场合有过论述,但把他们高度概括起来的是雅各布森。

语言意义,雅各布森在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中进一步探讨语际翻译中语言意义问题。

雅各布森遵循索绪尔提出的能指(即口头和书面符号)与所指(即所指称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并予以发展。

索绪尔把语言展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态即语言和言语用来考察整个语言现象。

语言属于抽象的符号系统。

语言符号的特性可以用所指和能指来确定。

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是任意的,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

继承,语言意义,雅各布森认为词本身只是语言中的一个符号,人们将具体意义附加在符号上。

理解了这个具体意义,也就理解了这个符号,并在此基础上理解了整个话语。

以“cheese”为例,人们附加在“cheese”这个符号上的意义是“foodmadeofpressedcurds(凝乳压制成的食品)”。

通过人脑的作用将这个语符和它的意义相关联,即使没吃过没见过“cheese”,即没有认知经验,却可以理解人们赋予它的意义。

发展,雅各布森进一步指出,“没有符号就没有意义”。

意义是与符号有关,而不是与所指事物或现象有关。

例如,我们从来没有吃过希腊和罗马神话中神仙吃的美食和美酒,但我们却懂得这些词,并且知道能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可见,语言意义的载体不是符号所代表的事物或所指的对象,而是符号。

任何语言符号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把它翻译成其他可替代的符号,尤其是翻译成更为发达的符号。

这也体现了翻译本身是一个解码过程。

语言意义,发展,对等,二十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当直译与意译之争悬而未决时,理论界又掀起了新一轮的讨论,那就是语言的对等问题。

在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中,雅各布森首次提出了翻译中的对等概念。

他站在符号学的立场把翻译理解为对“两种不同语符中两个对等信息”的重新编码过程。

这里的对等或等值不是机械的数学意义上的一一对应,而是一个含有差异的等值,即最接近最自然的对等。

对等,雅各布森认为,在不同的语言现象中求得对等,这是语言中的主要问题,也是语言学所要研究的头等大事。

他认为,准确的翻译取决于信息对等,即用信息替代信息。

根据雅各布森的理论,翻译对等也相应地包含三种形式的对等:

语内对等,语际对等和符际对等。

语内对等,一个源文本可能被翻译成不同种版本,但是各种文本的深层意思应该是一致的。

通常情况下,语内翻译是在语际翻译的过程中完成的。

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语内翻译必须被独立出来。

如,将文学作品翻译成被大众读者所接受的生动故事;将古诗翻译成读者所能读懂的现代语言;或者将一篇科技论文翻译给只具有基础知识的学生阅读等等。

这就是说译者不止要考虑源语语言,还得注意译文将要扮演的角色。

语内对等,下面是语内对等的一个典型例子。

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在被问到怎样增强中国和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时,是这样回答的:

“我为他们的谦虚态度所感动,但我也很诚恳地告诉佛得角朋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国不在大,热爱和平、支持公道就好。

”译者是这样翻译的:

语内对等,Amountainnomatterhowhighitis,ifitisblessedwithtouchofdivine,itwouldbewell-known.Acountrynomatterhowbigitis,ifitcanupholdpeaceandjusticeintheworld,itwouldbeagoodcountry.上面的英文版本虽然达到了语义对等和句法对等,但是没有传达出划线句子的隐含意义。

因此,李部长又对译文进行了一次语内翻译,如下“whatthematterofamountainisnotitsheight,whatthematterofthecountryisnotitssize.”,语内对等,第二遍的翻译更加生动贴切,准确地将“山不在高”、“国不在大”的意思传达出来,并且达到了类比的效果。

使无论是外国听众还是中国听众,都能一目了然这段话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语际翻译是一个在两种文化间解码的过程.符号不是凭空发挥作用的,而是要置于一定的文化中。

作者要受所在文化的制约,这对于译者也一样,需要受制于源语和目的语两种文化。

因此,语际翻译不光要寻求两种语言的对等,还有两种文化间的对等。

语际对等,语际对等,下面是语际对等的例子。

(1)昨日那种被追捕的恐慌,已经烟消云散。

(曲波林海雪原)

(2)(陈白露)刚才那一种兴奋又烟消云散。

(曹禺日出)两例中的“烟消云散”并非真的“烟消失了,云散开了”,其语用用意是指“消失得干干净净”。

请看英译文:

语际对等,

(1)Hispanicofthepreviouseveningwasquitegonenow.(S.Shapior译)

(2)Herhighspiritsofamomentagosuddenlypassawaylikeabreathofwind.(A.C.Barnes译)译者对原著的言语意向可谓把握得十分准确,从而实现了原文和译文的等效。

符际对等,一个完整的文本是由内容和形式共同组成。

在一些情况下,文本的信息不单单靠内容传递,而是借助某种外在形式表达出来的。

符际对等,指的就是如果源语中的部分信息不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而是通过某种特殊的形式表达出的.在翻译时,译者就应当尽量使译文的形式与原文的形式保持一致,使之达到效果上的对等。

符际对等,英语中的“异型诗”就是很好的例子,所谓“异型诗”是一种文字排列非常独特的诗。

这种诗的文字排列有时像棵树,有时像只鸟等等。

其内容从其文字符号排列方式就可见一斑,可见其排列方式已被赋予了一定的意义,当然在译文中同样应该得到体现,这样才能达到符际对等的效果。

符际对等,下面这首麦高夫的诗作Forty-Love充分印证了这一理论。

Forty-Love译文一:

40岁-爱情译文二:

40-爱情Middleaged中年中年coupleplaying夫妇打夫妇tennis网球在打Whenthe当这场网球gameends游戏结束游戏andthey他们完后gohome回家他们Thenet时网回家willstill将仍然球网bebe-横在仍在tweenthem他们之间他们之间,符际对等,这首诗的排布很像一个网球场,一道垂线把场地从中分开,正在打球的夫妇二人被分在两边。

直线两旁的音节数相等,念的时候宛如两人在打网球。

网的尽头,标题像裁判员站在那里。

一般认为,这首诗指西方社会中年夫妇彼此之间总像有无形的墙存在。

符际对等,全诗的正常排列顺序是“Amiddle-agedcoupleareplayingtennis.Whenthegameendsandtheygohome,thenetwillstillbebetweenthem.”两篇译文都通过词语的排列模拟网球场的视觉形象。

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的沟壑,通过词语的分列凸显了出来。

生动地再现了原文的大意和神韵。

二者可以说都达到了符际对等的效果,即通过与原文对应的形式将隐含意义表达出来。

诗歌的不可译,雅各布森一方面认为所有语言都具有同等表达力。

但是,在谈到诗等文体的翻译时,又断言“诗是不可翻译的”。

在诗中,言语对仗是作诗的一个原则,句法和词法范畴、词根、词缀、因素等都会在类同与差异的基础上相互对立、并列和接近,并各自有各自的词义。

简言之,诗歌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诗律来传达的。

这些都使诗歌的翻译变得更复杂,甚至是不可能了。

因此,不论是语际或是语内,诗歌都是不可译的,只能是创造性的词换位。

总结,作为翻译的语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雅客布森理论也反映出这个流派理论的优势和不足。

语言学派理论的最大优势体现在研究高度规范化的语言方面。

由于其应用了语言学理论,使得翻、译研究的结果显得比较直观,也比较科学。

但是这种理论有一个严重的缺陷,即它从语言学的角度只研究句子层面以下的句子和语言现象。

而翻译则明显地不是去翻译一系列的句子,而,总结,是翻译由一系列的句子组成的文本。

在此情况下,几乎所有的语言学派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即他们不能触及翻译的文本层面。

同时,翻译学的研究方向不是语言转换那么简单,而是一种文化研究。

雅客布森虽然对文化层面的翻译有所提及,但他的理论毕竟是不系统的。

此外,雅客布森研究的重点是语言和语言学,在翻译研究上,他并没有象专业学者那样,总结,对翻译的具体问题进行更深入细致的探讨。

雅客布森对翻译的分类,对等翻译的理解以及可译不可译得探讨构成翻译符号理论的基础。

现在翻译的符号学理论已得到长足的发展,并成为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领域。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