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_07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原因,表现形式和相应的.ppt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8706707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PPTX 页数:95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经济学_07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原因,表现形式和相应的.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劳动经济学_07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原因,表现形式和相应的.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劳动经济学_07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原因,表现形式和相应的.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劳动经济学_07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原因,表现形式和相应的.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劳动经济学_07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原因,表现形式和相应的.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劳动经济学_07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原因,表现形式和相应的.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95页
劳动经济学_07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原因,表现形式和相应的.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95页
劳动经济学_07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原因,表现形式和相应的.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95页
劳动经济学_07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原因,表现形式和相应的.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95页
劳动经济学_07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原因,表现形式和相应的.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5页
劳动经济学_07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原因,表现形式和相应的.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5页
劳动经济学_07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原因,表现形式和相应的.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5页
劳动经济学_07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原因,表现形式和相应的.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5页
劳动经济学_07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原因,表现形式和相应的.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5页
劳动经济学_07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原因,表现形式和相应的.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5页
劳动经济学_07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原因,表现形式和相应的.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5页
劳动经济学_07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原因,表现形式和相应的.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5页
劳动经济学_07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原因,表现形式和相应的.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5页
劳动经济学_07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原因,表现形式和相应的.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5页
劳动经济学_07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原因,表现形式和相应的.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5页
亲,该文档总共9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劳动经济学_07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原因,表现形式和相应的.pptx

《劳动经济学_07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原因,表现形式和相应的.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经济学_07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原因,表现形式和相应的.pptx(9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劳动经济学_07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原因,表现形式和相应的.pptx

,劳动经济学,EconomicsofLabor,2,劳动力市场歧视,本章内容提要第一节歧视问题的提出第二节歧视的定义与表现形式第三节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第四节政府对劳动力市场歧视的管制第五节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歧视问题,3,案例1:

“35岁现象”的深层根源,背景:

全国各地的人才市场上出现了一种“35岁现象”,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将用人的年龄限定在35岁以下。

讨论:

这是一种什么现象?

是一种年龄歧视现象。

“35岁现象”的出现,并不是用人单位一家的原因,而是一个社会化的问题。

一方面,“35岁现象”是对过剩的劳动力市场的一种挑剔,造成了人力资源不当配置和严重浪费。

同时,年龄限制实际上是一种妨碍效率和公平的主观偏见。

4,案例2,问题1:

在工作应聘中,女性的拒绝率远远高于男性,而且各单位中高层次职位上男性的比例远远高于女性。

有的用人单位招聘员工时,明确提出“只限男性”或“男性优先”。

5,性别歧视,.,6,案例2,问题2:

我国退休年龄男高女低,男性为60岁,女性为55岁,女性比男性提前5年退休。

问题1和2是什么现象?

这是性别歧视现象。

还有其他歧视。

接下来的第七章专门研究劳动力市场歧视。

7,第一节歧视问题的提出,美国不同种族劳动力的报酬水平存在差别,8,第一节歧视问题的提出,问题的研究:

对歧视的经济分析可以追溯到1922年英国经济学家弗朗西斯埃奇沃思,但今天西方经济学中所讨论的歧视问题,更直接地受到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加里S贝克尔的影响。

对劳动力市场歧视问题的研究,已成为西方劳动经济学重要的领域之一。

但在我国,研究还不多。

9,第二节歧视的定义与表现形式,一、歧视的定义歧视是中外劳动力市场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什么是歧视?

从一般意义上理解,歧视是指不平等、不公正的对待,即区别对待。

什么是劳动力市场歧视?

通俗理解是指某些劳动者在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等方面受到不平等待遇。

如男女同工不同酬,黑人劳动者的工资低于白人劳动者等。

10,一、歧视的定义,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劳动力市场歧视一般是指:

“具有相同生产率特征的劳动力仅仅由于其所属的人口群体不同而受到的不同的对待”。

我国认可的定义是:

劳动力市场歧视是指那些具有相同能力、教育、培训和经历并最终表现出相同的劳动生产率的劳动者,由于一些非经济的个人特征引起的在就业、职业选择、晋升机会、工资水平等方面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这里所说的非经济个人特征,主要是指种族、性别、年龄、宗教等。

11,第二节歧视的定义与表现形式,前劳动力市场歧视或差别,是指某些劳动力因非经济个人特征导致较少地获得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正规教育、在职培训以及较好的健康照顾等的机会。

例如,农村家庭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送儿子上大学,而女儿只送到高中;又如北京的高校,本地考生的录取线低于外省市考生的录取线,本市考生的录取率高于外省市考生的录取率,这也是不公平的。

12,二、劳动力市场歧视的现象,在中外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形形色色的歧视现象。

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性别歧视是劳动力市场最主要的一种歧视现象,是指男性劳动力与女性劳动力之间存在系统性、整体性的工资差别。

(二)种族歧视在西方国家,种族歧视长期以来一直存在。

.,13,二、劳动力市场歧视的现象,(三)身份歧视在我国普遍存在,是指一些劳动者往往由于其特定身份的限制而无法进入某些职业或只能从事某些收入低的工作。

如农民工。

(四)年龄歧视(五)经验歧视,14,二、劳动力市场歧视的现象,(六)户籍歧视例如,在一些大城市就规定求职者必须有“本地户口”。

(七)疾病歧视例如,有些单位不招乙肝患者甚至乙肝病毒携带者。

(八)其他歧视,15,二、劳动力市场歧视的类型,

(一)工资收入歧视

(二)就业歧视(三)职业歧视,,,16,.,张三在甲企业从事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月工资有4000元;李四在甲企业的生产车间从事产品生产工作,每月工资只有2500元。

王五在乙企业从事技术工作,月工资有5000元。

有些劳动者月工资上万元,而有些劳动者月工资不足1千元。

为什么有差别?

什么是工资?

17,二、工资的概念及本质,

(一)工资的概念马克思的定义:

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劳动经济学的定义:

工资(wage)是劳动者凭借劳动力的个人所有权,通过劳动获取报酬的一种分配形式。

工资的定义包括以下内容:

1.工资是劳动力个人所有权的实现。

2.工资是劳动报酬的主要分配形式。

3.工资是劳动者劳动后获得的收入。

18,二、工资的概念及本质,

(二)工资的本质工资是雇佣劳动的报酬。

这一观点强调了工资与“雇佣”联系的本质特征。

现代意义上的雇佣劳动的货币报酬形式产生于工业革命以后,工业革命导致了分工、产生工厂制度、劳动者与资本和土地等生产资料分离。

雇佣劳动成为工业革命后所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工资成为给受雇佣者支付的劳动报酬方式。

19,

(二)工资的本质,与工资相关的概念有薪水和薪酬。

无论在英文或中文的表述中,工资和薪水都既有联系,同时也有重要的区别。

工资(wage)和薪水(salary)二者的联系很简单,都是雇佣劳动的报酬形式。

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0,国外工资和薪水的联系和区别,.,21,

(二)工资的本质,如果说在工业化的初期和中期,上述薪水和工资的区别还有存在的价值,那么到了工业化的后期,特别是到了后工业化社会和信息经济社会,工作的本质差别日趋缩小,薪水和工资的区别失去存在的价值,没有必要严格区分,故人们大多开始使用薪酬compensation,或者报酬pay、reward等概念和范畴。

22,三、工资的形式,理解了工资的内涵之后,我们还要了解工资的外延即工资的形式问题。

工资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工资是指劳动者因从事劳动而获得的所有报酬收入。

它包括固定工资、奖金、津贴以及其它货币的或者是非货币的福利收入。

劳动所得、薪酬、劳动成本等都是广义工资概念的不同表达形式。

23,三、工资的形式,从国际比较来看,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大都使用广义工资范畴,诸如pay,wage,salary,earnings,reward,compensation等。

狭义工资(basicpay)是指员工因从事雇佣劳动而获得的仅仅限于固定货币报酬收入的部分,即不包括奖金、津贴以及其它福利性收入。

在下述两种情况下,狭义的划分和使用有着存在的价值。

24,.,目前国内对工资的结构理解和使用大体分为四个层次:

W1=基本工资部分W2=W1+奖金+津贴W3=W2+福利(医疗、住房、培训等)W4=W3+延期支付(养老金、员工持股计划、股票期权),25,四、工资的职能,1.保障职能2.补偿职能3.增值职能4.激励职能5.调节职能6.统计和监督职能,26,第二节影响工资确定的主要因素,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不同?

为什么会存在差别?

原因在于工资水平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那么,影响工资确定的因素有哪些?

政府和企业应该确定怎样的工资水平?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有许多经济学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形成了多种工资理论(见附录61)。

总体来说,影响工资确定的因素可以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类。

27,一、影响工资确定的内在因素,所谓影响工资确定的内在因素是指与工作特性及状况有关的因素。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种内在要素:

如在某一个实行计件工资的企业,两个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相当的工人,工资存在差别,其中一人每月工资只有2000元,另一人则拿到了2500元。

工资存在差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员工的劳动强度和工作努力程度,28,一、影响工资确定的内在要素,在我国政府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级别不同的领导干部,工资存在较大差别:

省部级干部高于厅级干部;厅级干部高于处级干部;处级干部高于科级干部;科级干部高于办事员。

为什么要有差别?

因为,不同级别的领导干部,其权力、责任和能力要求不同。

这是第二个内在要素。

2.职务高低和权力大小,29,我国公务员职务工资级别工资表,.,30,知识拓展:

劳动的四大类要素,国际劳工组织1956年制定的“日内瓦范本”将劳动定义为四大类要素:

劳动责任、劳动技能、劳动强度和劳动条件。

(1)劳动技能。

劳动技能的差别主要反映在劳动复杂程度的差别上。

按照复杂程度的不同,可以把劳动区分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31,知识拓展:

劳动的四大类要素,

(2)劳动强度。

劳动强度即劳动的轻重程度,表明劳动的密集程度,即在单位时间内劳动支出的密度。

繁重劳动是倍加的轻便劳动。

(3)劳动责任。

劳动责任的大小与劳动量计算密切相关。

劳动责任就是生产岗位在劳动中对经济(产量、质量)、生产(设备、消耗)、安全和管理方面承担的责任,反映了劳动者智力的付出和心理状态。

32,知识拓展:

劳动的四大类要素,(4)劳动条件。

劳动者进行劳动所必备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

前者指劳动者维持和再生产出劳动能力的物质条件,即生活资料。

后者指劳动者借以实现其劳动的物质条件,即生产资料。

有时专指生产过程中有关劳动者的安全、卫生等所必需的物质设备条件,如厂房和机器的安全卫生状况、车间的气温条件、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等。

33,煤矿工人在井下工作,.,34,右图为工人在清洗外墙,.,35,电力工人在高空作业,.,36,电力工人在高空作业,.,37,一、影响工资确定的内在要素,在企业、科研机构、学校医院等单位,正高职称人员高于副高职称;副高职称高于中级职称;中级职称高于初级职称。

为什么有差别?

因为他们的技术和训练水平不同。

高级职称人员的技术水平比中级职称人员要高。

这是第三个内在要素。

3.技术和训练水平,38,一、影响工资确定的内在要素,有些工作的性质是稳定的和长期的,如政府部门的公务员、学校的教师职工、医院的医生护士、大型企业的职工的工作等;而有些工作的性质则是季节性或临时性的,如电脑修理员等。

工作性质不同,工资水平也不同。

从事临时性工作的劳动者工资一般都高于从事长期稳定工作的劳动者的工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见教材P256。

这是第四个内在要素。

4.工作的时间性,39,一、影响工资确定的内在要素,有些工作的条件很好,很安全;而有些工作的条件很差,危险性较大。

他们的工资也应该不同。

条件差、危险性大的工作工资应该高一些。

这是第五个内在要素。

5.劳动条件,特别是工作的危险性劳动条件差、危险性大的工作见下页图片,40,煤矿工人在井下工作,.,41,工人在清洗外墙,。

42,电力工人在高空作业,。

43,电力工人在高空作业,.,44,6.附加福利附加福利可以被定义是一种正常工资的补充。

正常工资是定期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附加福利是另外一种职工乐意接受的报酬或福利,是雇主在劳动力费用之外的一种支付。

包括不工作时间(节假日)的支付;社会保险费用;企业补充保险或提供的住房或住房补贴等。

一、影响工资确定的内在要素,45,一、影响工资确定的内在要素,7.风俗习惯比如,受社会观念的影响,女性获的工资要比男性要低,一些技术学徒工在学徒期间的工资很低。

8.年龄和工龄工龄在工资中起作用的原因:

第一、补偿员工过去的贡献。

第二、平滑年龄收入曲线(见下页图)。

第三、减少劳动力流动。

46,三种年龄收入分配曲线图,曲线A:

按照现实劳动贡献,员工工资会随年龄增大而下降,一般不为员工所接受。

曲线B:

工资制度与工作表现脱节,对员工工作激励不利。

如日本的年功序列工资制度。

曲线C:

随年龄和工龄增大,人们的工资有所提高,但提高的幅度是适当的平滑。

47,二、影响工资确定的外在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工资确定的更为重要的因素是外在因素。

影响工资确定的外在因素是指与工作特性及状况无关,但又对工资的确定具有重大影响的一些市场经济因素。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

工资的高低要与要与物价挂钩?

物价上涨了,工资也应上涨。

这是一个外在因素。

1.生活费用或者说物价水平,48,二、影响工资确定的外在要素,为什么有些企业劳动者的工资较高,而有些企业劳动者的工资较低?

原因主要在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或负担能力不同。

2.企业的经济效益或负担能力为什么我国东部地区的劳动者的工资平中西部地区高?

为什么有些行业的劳动者工资较高,而有些行业较低?

因为,地区或行业之间工资水平存在差异。

这是第三个外在因素。

3.地区或行业的工资水平,49,.,.,50,2008年年薪最高和最低的四大行业,51,二、影响工资确定的外在要素,劳动力的供求对工资有没有影响?

工资作为劳动力商品的价格,也受劳动力供求的影响。

劳动力供不应求,劳动力的价格即工资就较高;反之,劳动力供过于求,工资就较低。

4.劳动力市场的供求,52,二、影响工资确定的外在要素,5.劳动力的潜在替代物潜在替代物可能是机器,也可能是人。

例如,用机器来代替劳动力;以愿意接受低工资的妇女或临时工作者代替在职工人。

6.产品需求弹性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变化对企业的产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种产量的变化最终影响到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

产品需求弹性越大,产量受需求影响程度就越大,由此对企业工资水平的影响也就越强烈。

在需求弹性大的企业一般都实行浮动性的工资制度,53,第三节工资差别理论,不同劳动者的工资存在差别,是什么原因引起工资差别?

有几种理论作出了解释。

主要有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垄断性工资差别理论、歧视性工资差别理论和竞争性工资差别理论四种。

54,一、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补偿性工资差别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职业补偿性工资差别职业补偿性工资差别是劳动者之间产生工资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谓“职业补偿性”是指相同的劳动者,即知识和技能并无质的差别,在从事工作条件和社会环境不同的劳动时,他们的工资会产生差别。

差别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为了补偿一些劳动者在工作条件和,55,一、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

(一)职业补偿性工资差别社会环境方面所处的不利地位。

劳动条件不仅包括工作的危险性,还包括工作的重复性,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枯燥和单调;工作环境脏、乱、差,劳动者比较讨厌;社会地位较低和不光彩等,劳动者也会比较厌恶。

56,56,一、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

(一)职业补偿性工资差别对工作效用满足的非货币特征,或社会声誉特征现象的分析,最早可追溯到亚当斯密在18世纪对补偿性工资理论的讨论。

亚当斯密是工资差别理论的创始人之一。

他认为,造成不同职业工人之间工资差别的原因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由不同的职业性质造成的;另一类是由工资政策造成的。

各种不同性质的职业从五个,57,一、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

(一)职业补偿性工资差别方面造成工资差别:

(1)使劳动者心里感受不同

(2)技术掌握难易程度不同(3)安全程度不同(4)担负的责任不同(5)成功的可能性不同以上讲的是职业补偿性工资差别。

58,一、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

(二)人力资本投资的补偿性工资差别人力资本造成的工资差别可从三方面得到解释:

1.人力资本投资要得到回报和补偿假设大学毕业的人力资本投资成本(直接成本)为15万元,那么硕士毕业就是20万元左右,博士毕业就是25万左右。

由于人力资本投资成本不同,毕业之后,工资当然应有差别,学历越高,工资也就越高,人力资本投资要得到回报和补偿。

59,一、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

(二)人力资本投资的补偿性工资差别2.高人力资本投资的劳动者的贡献大于低人力资本投资的劳动者的贡献。

因为,一般来说,一个人的人力资本含量越高,其劳动生产率和边际产品价值也越高。

3.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者的需求是高素质和低数量。

高素质劳动者供不应求,所以工资就高;而低素质劳动者供过于求,所以工资就低。

60,一、补偿性工资差别理论,(三)补偿性工资理论分析1.偏好相同时的补偿性工资差别首先假定所有员工的偏好都相同,即大家都同等程度地喜欢或厌恶一种工作的特征。

假设有A和B两种工作,且两者没有人力资本要求的差别。

工作特征上也不存在相应的差别,A和B的工资相等。

61,偏好一致时的补偿性工资差别,供给曲线S1代表偏好相同而且没有工作特征差别的情况。

S2表示员工对工作A不满意时的供给曲线,高出的部份正是员工接受的补偿工资。

S3表示员工对工作A满意时的供给曲线,补偿性工作差别则由B工作中的工人获得。

62,工人偏好不同时的补偿性工资差别,分析:

假设所有的员工都讨厌A工作的某一方面,但讨厌的强度彼此不同。

员工对A工作的供给曲线将向上倾斜,如图所示。

曲线开始处相对工资大于1,其幅度刚好达到满足那些对A工作讨厌程度最低的员工。

63,分析:

劳动力需求曲线为D2时,不存在补偿性差额,这说明有些员工不讨厌工作A,他们愿意在相对工资水平为1的时候工作。

工人偏好不同时不存在补偿性工资差别的可能,64,64,非货币特征变化的效应,分析:

如果一种工作的有关特征发生了变化,例如变得不很危险了,补偿性工资差别也将相应地发生变化。

这种分析的基本机制是供给曲线的移动。

例如曲线S2表示不愉快的工作特征有所减少,相应的均衡工资也降到(WA/WB)2。

65,二、垄断性工资差别理论,请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演艺明星、企业家的收入很高?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是垄断造成的。

垄断性工资差别有三种:

1.由经济租金形成的工资差别租金是使用完全缺乏弹性的生产要素支付的报酬。

劳动的租金称为工资,但作为租金的工资不同于通常所说的工资,它是劳动者得到的超过劳动机会成本的报酬。

66,一、垄断性工资差别理论,1.由经济租金形成的工资差别后来经济学家又提出了“经济租金”的概念。

经济租金是资源所有者得到的实际收入高于补偿其成本的差额。

这一理论应用到工资上即为经济租金工资理论。

在劳动力市场上,某些具有非凡天赋或才能的垄断了劳动要素的供给,成为稀缺劳动力资源,因而他们可以获得较高的收入。

如姚明、巩俐、张国立等。

合理吗?

67,2009年中国明星年收入排行榜,.,68,二、垄断性工资差别理论,2.内部人控制形成的工资差别该理论是由林德伯克和斯诺瓦两位经济学家于1984、1986年提出的。

内部人是指目前已在职的雇员或暂时被解雇雇员同属于某一利益集团(如工会)的劳动者。

外部人是指不受企业或行业工会保护的新工人或在职的临时工。

69,二、垄断性工资差别理论,3.行业垄断形成的工资差别由于制度、体制和政策(专营)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还有一些行业属于垄断行业,它们可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导致垄断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大大高于其他行业。

如我们经常讲的“银行证保,三电水草、石油石化、运输医药”。

如某省公路收费站的收费员月工资收入高达8000元。

某电工年收入高达10万元等。

垄断行业收入这么高合理吗?

不合理。

70,反映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工资收入差距的漫画,.,71,同工应该同酬,72,三、歧视性工资差别理论,什么是歧视?

歧视是指用不公正或不公平的态度对待某些人或事物。

由歧视造成的工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性别歧视性工资差别。

即男女同工不同酬。

女性劳动者的平均工资收入低于男性。

2.年龄歧视性工资差别表现为老年人工资高于中年人工资。

73,三、歧视性工资差别理论,3.种族歧视性工资差别。

如美国黑人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仅占白人劳动力收入的70%多。

4.地区歧视性工资差别。

在我国表现为农村的收入低于城市。

5.身份歧视性工资差别。

如农民工的工资收入低于其他劳动者。

74,四、竞争性工资差别理论,竞争性工资差别是指在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可以自由流动的充分条件下,劳动者之间由于本身的劳动效率或劳动技能的差异而形成的工资差别。

劳动者之间的劳动效率或劳动技能方面的差异,一方面表现为不同质的劳动者在人力资本上的差异;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个人勤奋、努力程度的差异。

这种差异的前一个方面是由于个人素质天赋和人力资本投资的不,75,四、竞争性工资差别理论,同引起的,而后一个方面的差异则是由劳动者之间的竞争引起的。

由于竞争机制的存在,那些劳动效率高或劳动技能强的劳动者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去获得那些工作条件好、职业的社会地位高的岗位,并且能够获得较高的工资。

这一示范效应促使低素质的劳动者自觉进行更多的人力资本投资(不断给自己充电),更加勤奋、努力地工作。

不断地由低能力结构的劳动力市场向高能力结构的劳动力市场流动。

76,第四节报酬制度和水平设计与员工激励,一、工资与生产率的关系一个员工的劳动生产率,因为人力资本所导致的能力不同而不同。

劳动者的生产率是浮动的,是一个区间。

报酬制度设计的焦点是员工激励目标及其实现手段。

77,一、工资与生产率的关系,一个员工在不同时间或不同工作环境下的生产率是可变的,这取决于对其的激励机制。

对劳动者的管理要点在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这取决于管理的技巧和行之有效的报酬激励制度。

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使劳动者提高生产率?

需要制定报酬激励制度。

78,二、委托代理关系与报酬制度设计,1.委托代理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关系可以被视为一种委托和代理的合同关系。

即雇主是委托人,委托雇员完成某种工作目标和任务;雇员是代理人,按照雇主的要求开展工作。

79,二、委托代理关系与报酬制度设计,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雇主和雇员各自追求的目标是不同的:

雇主追求的是财富或利润最大化;而雇员追求的是自身效用的最大化。

雇员有摆脱雇主控制的倾向,从而产生所谓的“道德风险”。

原因有二:

(1)信息的非对称性

(2)合同的不完全性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建立一整套激励和约束机制。

80,二、委托代理关系与报酬制度设计,2.报酬制度设计

(1)计时工资制A、计时工资的内涵计时工资是以劳动者实际工作时间为依据来计算并支付报酬的一种工资形式。

计时工资=单位时间工资实际工作时间B、计时工资制的适用范围(P270)如产品质量比产品数量更重要的工作;不便以件数计算的工作;生产规模小,上级,81,二、委托代理关系与报酬制度设计,2.报酬制度设计

(1)计时工资制C、计时工资制的优、缺点优点:

计时工资数额确定,计算简便;易于预算人工成本,员工收入稳定;员工可专心提高产品质量。

缺点:

是一种过程管理,监督成本太大,存在着明显的激励不足;单位产品的人工成本难以确定。

82,二、委托代理关系与报酬制度设计,2.报酬制度设计

(1)计时工资制C、计时工资制的优、缺点解决计时工资缺点的办法:

强化对工作的考核,实行成就工资制度、激励性工资制度等,并辅之于多种多样的奖励制度,包括集体激励制度,以解决个人激励不足的问题。

83,二、委托代理关系与报酬制度设计,2.报酬制度设计

(2)计件工资制A、计件工资的内涵计件工资是根据劳动者完成的工作量或合格产品数量和计件工资单价计发的工资形式。

B、计件工资制的适用范围(P270)工作性质重复而便于以件数计算的工作;工作监督困难不便采用计时工资者;,84,二、委托代理关系与报酬制度设计,2.报酬制度设计

(2)计件工资制C、计件工资制的优缺点(P270)优点:

能使员工感觉公平,易于计算单位产品的人工成本,减少监督人员等。

缺点:

产品质量不能保证,团队精神不易形成,对机器设备的过度使用等。

作用:

激励作用比计时工资要大。

85,二、委托代理关系与报酬制度设计,2.报酬制度设计(3)管理人员的工资制度管理人员分为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三种,他们的工资制度也应有所不同。

.高层管理人员:

重点是鼓励他们创新、创造以及对企业的成长和发育承担必要的风险。

因此针对不同管理者的行为,决定其所应得的奖酬。

如实行股权激励。

86,(3)管理人员的工资制度,近年,高层管理人员激励问题成为报酬领域一个热门话题,主要原因为:

CEO薪酬大幅度的增长;CEO的高工资增长,伴随着企业倒闭和公司规模的缩小以及员工解雇;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直接报酬部分,在企业薪酬总额中所占比例已渐降低,而股票期权等延期性报酬支付方式在不断上升。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激励制度进行了广泛讨论:

实施了股票期权等长期激励制度;MBO,即管理者对企业产权的收购。

87,(3)管理人员的工资制度,中层管理人员:

重点在和企业内其他人员的合作关系与协调方面,将他们的个人成绩和其部门的成绩结合,既保留了基本的工资结构,又保留了一部分富有弹性的奖酬。

基层管理人员:

以衡量为主。

衡量标准包括部门总产量;品质率;生产如期完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