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电子教案.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87659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86 大小:99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电子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电子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电子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电子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电子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电子教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6页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电子教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6页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电子教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6页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电子教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86页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电子教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86页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电子教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86页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电子教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86页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电子教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86页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电子教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86页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电子教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86页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电子教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86页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电子教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86页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电子教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86页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电子教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86页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电子教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86页
亲,该文档总共8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电子教案.doc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电子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电子教案.doc(8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电子教案.doc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电子教案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学院名称: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年月日

86

备课资源目录

第一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导论 3

第二章学前儿童家长素质与家长教育 10

第三章学前儿童家长的沟通能力 18

第四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环境的创设与优化 24

第五章不同年龄段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 31

第六章特殊家庭背景下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 43

第七章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的家庭教育 52

第八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 60

第九章社区教育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68

第十章家园合作 78

第一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导论

【教学目标】

◇了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概念

◇了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理论视野

◇了解现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核心理念

【技能目标】

◇能从不同角度分析基本的家庭教育现象

◇能运用现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理念解释相应的家庭教育问题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活动、案例分析

【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齐全的多媒体教室;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概念

难点:

能运用现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理念解释相应的家庭教育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概述

根据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个体的发展受到遗传、环境和教育三个基本因素的影响。

遗传

决定了个体发展的先天素质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环境和教育则决定了个体发展的客观现实

性。

个体发展的内在因素,即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很大程度上也与其所在的环境和所接受

的教育息息相关。

尽管学前儿童进入学校之后,教师的影响力逐渐增加,但父母及学前儿童的其他直接监护人依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概念

学前儿童是指进入小学之前的儿童。

从出生之后到进入小学之前,儿童发展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即0~3岁的婴儿阶段和3~6岁的幼儿阶段。

0~6岁的学前儿童教育既包括机构化的早期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也包括学前儿童在家庭和社区中所接受的非正规的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

(一)家庭

我国家庭的发展呈现出以下两个主要特点。

1.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

2.家庭类型多样化

(二)家庭教育

现代家庭教育的概念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在教育对象方面,家庭教育的受教育者不再限于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父母和

其他成年人也同样受到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其他家庭成员的影响。

此外,父母和儿童相关的

监护人在教育子女或未成年人方面,也需要接受相应的指导。

第二,在教育内容方面,家庭教育不再局限于亲子之间的关系,凡是与家庭生活有关的

内容都属于家庭教育的范畴。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的界定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为提高个体和家

庭生活质量而以家庭成员为对象开展的各种活动的总称。

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生活过程中年长者对下一代提供的指导。

狭义的家庭教育概念将家庭教育当作家庭成员内部的相互影响,尤其突出了成人对儿童的影响作用。

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标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标可以分为社会发展目标和儿童发展目标两个方面。

(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社会发展目标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社会发展目标是从家庭教育事业发展的角度,分析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工作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除了家庭教育事业发展的制度建设之外,做好家长工作,提升家长素质,促进家园共育也是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儿童发展目标

作为非正规教育,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虽然不像学校教育那样有一个规范和确定的教育目标体系,但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教育目的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在总体目标上与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基本一致的

2.由于家庭背景和家庭教育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每个家庭具体的教育目标存在差

异性

第二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课程特点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学前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的知识体系与发展心理

学、幼儿卫生保健、教育学等许多课程的知识息息相关,同时又具有本课程的特点,集中表

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综合性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所涉及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该课程知识体系的综合性。

这种综合性体

现在该课程内容体系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两个方面。

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内容体系的广泛性

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课程内容体系的复杂性

二、应用性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研究属于应用性研究。

这种应用性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1.面向实际问题

2.提炼实践经验

三、发展性

发展性是指家庭教育的问题、成因及解决方案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发展和

家庭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这种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社会的发展变化导致家庭教育的发展变化

2.家庭的发展变化导致家庭教育的发展变化

第三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理论视野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其中既包含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包

含社会对家庭的影响。

要深入了解这种特殊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就有必要借助多学科的知

识,从不同的角度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过程进行分析。

一、从经济学的角度认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在家庭生活中,存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优化再生的问题。

对于怎样的配置才是优化配置,每个家庭、每位父母都有自己的认识。

经济是指价值的创造、转化和实现。

父母是否愿意花时间教育子女,和父母对教育子女所花费的时间价值的认识也有密切关系。

经济学的原理同样可以用于分析和理解家长在家园合作过程中的行为。

二、从人类学的角度认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人类学是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体系。

人类学关注的问题包括人类如何做出行为,为什么在人类的不同群体之中有着许多变异与差异等。

人类学主要研究生物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和语言人类学等领域。

其中,文化人类学和语言人类学对我们认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具有较为直接的关系。

文化人类学是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人类各种行为的学科,主要探讨角色关系、亲属关系和仪式等;语言人类学则研究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的语言交流问题。

在进行不同文化背景下家庭教育状况的比较时,我们会发现,在社会流动机会越多的国家或地区,传统的亲属关系或宗族对个体的影响越小。

人类的发展过程,具体而言也就是

一个人从一个原生家庭到一个新生家庭的发展、演变过程。

人口持续增长,家庭关系不断扩

大,由此构成了人类发展的基本主线。

家庭生活中存在两种基本的代际关系模式:

(一)西方的“接力型”关系模式,

(二)东方的“反哺型”关系模式。

三、从社会学的角度认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事实的学科,可以说,从宏观的社会结构到微观的人际互动,都

属于社会学的研究范畴。

(一)社会学研究流派

1.以孔德、斯宾塞为代表的强调以社会整体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流派,

2.以韦伯为代表的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作为研究对象的流派。

(二)不同时期的社会家庭关系

1.封建社会家庭关系是父亲通常具有绝对的权威,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较多采用专制型的家庭教养方式,父母往往以命令或告诫的方式与子女交流,子女则处于相对服从的地位。

2.现代社会家庭关系是重视夫妻平等和亲子平等的理念。

父母在与子女交流的过程中,也要尊重子女的人格和权利。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也因此而备受推崇。

(三)不同的社会形态下的家庭教育

1.在相对缺乏社会保障体系的社会形态下,家庭成为人们相互依赖的基本社会单位。

因此,在这种社会形态下,父母在养育下一代时,就会有“养儿防老”的思想意识。

相应地,为了增强子女今后照料自己的责任感,父母就会特别强调子女孝顺的品质和从小服从父母的观念。

2.而在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善的社会,家庭成员之间的“社会保险”功能淡化,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独立性增强,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给予子女更多的独立空间。

除此之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当教育资源日渐丰富和均衡时,父母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焦虑心态会相应降低,在家庭教育中也会更为侧重子女身体素质的提高及品格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侧重应对考试的知识学习。

四、从心理学的角度认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心理学的研究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方面。

心理现象及其意义主要通过行为

外显地表现出来。

任何一种心理现象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因此心理学的研究出现了许多学派。

心理学不同学派的理论,为理解和积极、有效地促进个体的社会化提供了借鉴和指引。

心理学对分析和理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现象的作用,侧重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于认识学前儿童的行为发生、发展和变化,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和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具有较为直接的借鉴作用。

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过程中,经常涉及对学前儿童行为的培养或矫正。

(二)对于认识个性发展,著名的德裔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理论强调了在个体八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各自具有独特的心理社会发展任务。

(三)对于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在儿童认知心理学方面较有影响的理论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的理论强调儿童的认知过程就是对经验的自主建构的过

程。

因此,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庭环境中,要尽可能多地让儿童接触外界事物,获得感

知经验,并给予儿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儿童自主建构,从而丰富对外界事物的认识。

第四节现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核心理念

人们有意识的行为总是受到一定理念的支配,家庭教育行为也不例外。

家庭教育理念就

是指人们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和看法。

家庭教育既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又在一定程度上受

到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

在现代社会中,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核心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家庭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成员之间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每位家庭成员总是与其他家庭成员通

过某种家庭关系而相互连接。

家庭关系可以分为代内关系和代际关系两种类型:

代内关系是同一代人之间的关系,如夫妻关系、兄弟姐妹关系、妯娌关系等;

代际关系是不同代人之间的关系,如亲子关系、祖孙关系、婆媳关系等。

家庭关系的数量和家庭中个体的数量n的关系可以这样表达:

家庭关系的数量=n(n-1)/2。

(一)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

(二)温馨的家庭是子女幸福成长的摇篮

(三)家庭关系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四)代内联盟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家庭关系

二、亲职教育是家庭指导的核心

(一)亲职教育的概念

所谓亲职教育,是指协助将成为或已成为父母者了解自己的职责,丰富有关儿童、青少

年发展的知识,培养正确的教养态度,扮演适当角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以促进子女健

全发展的教育过程。

家庭教育的根本在于家长自身的素质和教育子女的能力,换言之,家长

自身的素质、家庭关系的质量和教育子女的能力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

家长在家庭教育过

程中负有主体责任。

(二)家庭教育指导师

亲职教育工作需要依靠家庭教育指导师具体实施。

家庭教育指导师是经过培训和认证的

从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专业工作人员,其职责在于通过对家长及儿童的观察、测评,协助

当事人分析和认识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并通过咨询服务,协助当事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跟踪指导解决家庭教育中的困惑。

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家长,通过转变家长的教

育观念和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达到提高儿童教育质量的目标。

(三)家庭教育指导的原则

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质量不仅影响家长和儿童,甚至可能影响整个家庭。

因此,家庭教

育指导必须坚持一定的工作原则。

这些工作原则在《大纲》中有明确的界定。

1.坚持“儿童为本”的原则。

家庭教育指导应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儿童的合

理需要与个性,创设适合儿童成长的必要条件和生活情景,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特别关

注女孩的合法权益,促进儿童自然发展、全面发展、充分发展。

2.坚持“家长主体”的原则。

指导者应确立为家长服务的观念,了解不同类型家庭

之家长需求,尊重家长愿望,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重视发挥父母双方在指导过程中的主

体作用和影响,指导家长确立责任意识,不断学习、掌握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提高自身修

养,为子女树立榜样,为其健康成长提供必要条件。

3.坚持“多向互动”的原则。

家庭教育指导应建立指导者与家长、儿童,家长与家

长,家庭之间,家校之间的互动,努力形成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促进的环境与条件。

三、家庭教育需要社会整体参与

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家庭的积极参与,还需要社会和政府从多个方面为家庭教

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

(一)立法或政策的支持

(二)建立专业化的工作队伍

(三)提供教育经费保障

专项经费的使用有两种基本途径。

1.由政府直接提供家庭教育培训、咨询和辅导,建设家庭教育服务平台。

2.政府购买服务。

政府要积极引导和发挥社会力量在家庭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拓展链接

一、主题活动设计

我的好爸爸

(一)设计意图:

爸爸对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家庭中,爸爸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一般是繁忙、威严,孩子与爸爸接触交流的机会甚少。

为此,我们组织有趣的亲子活动,给父子、父女提供交流的机会,以增进父子、父女间的感情。

(二)活动目标:

1.能用简短的语句介绍自己的爸爸,能介绍爸爸的职业。

2.理解爸爸工作的辛苦,乐意、大胆地表达对爸爸的爱。

(三)活动准备:

孩子与爸爸共同完成“大手牵小手”的手印画;图画纸、颜料、音乐、彩色纸等。

(四)活动过程:

1.爸爸请孩子回忆一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分享亲子活动的快乐。

2.出示“大手牵小手”的手印画。

请孩子说一说爸爸的职业,喜欢爸爸的地方以及对爸爸的期望。

3.孩子通过绘画表达心中的愿望。

(四)活动延伸:

1.爸爸可经常和孩子一起画画、下棋,找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交流。

2.爸爸要学会适时表达对孩子的爱。

二、理论应用

(一)阅读下面的故事,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0美元的故事

一位父亲下班回家已经很晚了,发现他的5岁的儿子靠在门旁等他。

“我可以问你一个题

吗?

”“爸爸,你1小时可以赚多少钱?

“假如你一定想知道的话,我1小时赚20美元。

“爸爸,可以借我10美元吗?

父亲显得有些不高兴。

但过了一会儿,他平静了下来,想着自己可能对孩子太凶了……或许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再说他平时很少要过钱。

于是,父亲走进儿子的房间,给了他10美元。

“爸爸,谢谢你。

孩子转身从自己存钱的小盒子里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

“为什么你已经有了钱还要?

“因为这之前还不够,但我现在够了。

”孩子回答。

“爸爸,我现在有20美元了,我可以向你买1个小时的时间吗?

明天请早一点儿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爸爸听完孩子的诉求,看着孩子期待的眼神,眼泪不禁夺眶而出。

(二)遭受家庭暴力的受害者,许多是在家庭中缺乏经济独立性的女性或相对羸弱的儿童与老年人,而施暴者多数也曾有过童年时期遭受家庭暴力的经历。

请从社会学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种类型的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

三思考练习

1.家庭教育的复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试举例说明。

2.如何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家庭教育在目标、内容和方法上的差异性?

3.经济学的原理对理解家庭教育现象有何启发?

4.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原理对家庭教育的方法有何借鉴作用?

5.如何理解家庭教育需要社会的整体参与?

第二章学前儿童家长素质与家长教育

【教学目标】

◇了解学前儿童家长的法律责任

◇了解学前儿童家长的基本素质

◇了解家长教育素质的基本内容

◇了解家长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了解我国家长教育的基本模式

【技能目标】

◇掌握学前儿童家长成长的道路

◇掌握优秀家长的教育艺术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活动、案例分析

【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齐全的多媒体教室;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家长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难点:

掌握学前儿童家长成长的道路

【教学内容】

第一节学前儿童家长素质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成长与家长成长

0~3岁,是个体神经系统结构发展的重要时期。

4~6岁是儿童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

对于家长来说,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家长或者刚有第一个孩子的家长还没有家庭教育的经验,需要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学习和成长。

家长的身份随着孩子的出生自然产生,但要做个称职的家长却不容易。

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家长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教育难题。

家长要想顺利地培养孩子成才,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使自身的知识、品格、能力水准不断提高,这样才能真担当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才能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学前儿童家长的法律责任

(一)家长有教育孩子的法律责任

作为社会性的人,父母抚养和教育孩子已不仅是个人情感使然,而且是法定的社会义务。

父母作为孩子的主要监护人,在孩子出生后就必须维护孩子的合法权益,对其进行适当的教育。

新中国成立之后起草、修订及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家长有教育孩子的法律责任。

(二)《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家长责任的规定

国家规定的条款从宏观上规定了未成年人成长的方向、享有的基本权利,规定了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第二章是家庭保护,有七项条款从多个角度规定了父母在保障子女权益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是家长正确处理亲子关系、实施家庭教育的法律依据。

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应当帮助家长学

习《未成年人保护法》,模范遵守该法的规定。

(三)家长必须履行监护和教育子女的责任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无论家长个人的情况如何,都必须对自己的孩子承担起抚养和教育的法律责任。

三、学前儿童家长的基本素质

(一)学者对家长素质的探讨

(二)合格家长的基本素质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州大学教育学院骆风研究员致力于探索家长素质问题,提出当代合格的儿童家长应当具备如下的基本素质。

1.具有积极的思想品德

2.具有一定的家庭教育知识

3.具有一定的教育子女的能力

4.具有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技能

5.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6.具有较高的生活素质

四、学前儿童家长成长的道路

(一)充分认识家长的神圣职责

(二)学习和更新家庭教育知

(三)同幼儿教师主动交流和合作

(四)总结家庭教育的经验和教训

(五)防止和纠正家庭教育失误

1.重成才轻做人

2.重营养轻锻炼

3.重艺术轻劳动

第二节合格家长的教育素质

一、家长教育素质的概念

家长教育素质的内部结构复杂多样,主要成分包括:

(一)教育子女的教育原理

(二)家庭教育的思想观念

(三)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

(四)教育子女的技能技巧

(五)处理亲子关系或祖孙关系的态度、情感和技能

(六)家庭教育环境设计和管理技能技巧

二、家长的教育观念

(一)家长教育观念概述

教育观念,亦称教育理念,是人们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深入思考以及由此产生的行

为意向。

家长的教育观念可以说是家长教育行为的指挥棒。

表2-1所示的是张心韵汇集的有代表性的观点。

我们可以从表2-1看出,学者们几乎一致认为儿童观、教育观、亲子观是家长教育念

不可或缺的内容。

(二)正确的儿童观

正确的儿童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儿童是社会性的人

2.儿童是一个发展的人

3.儿童期应该享受童年的快乐和幸福

4.儿童是有主体性的人

(三)正确的教育观

1.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2.改进教育方法,妥善解决学前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3.优化家庭环境,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

4.教育孩子要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

(四)正确的亲子观

要想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需要建立科学的亲子观,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1.尊重孩子,创建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

2.信任孩子,保持理解和沟通的作风

3.做好榜样,建立学习型家庭

4.保持良好的情绪,正确对待孩子的问题

三、家长的教育方式

目前,国内学界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定义还有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

(1)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

(2)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它是对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

(3)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教养态度、行为和非言语表达的集合,是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用到的一整套手段和方法,它反映了亲子互动的性质,具有跨情景的稳定性。

(4)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为了一定的教养目的,在某种家庭教养氛围下,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倾向。

四、北大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艺术

(一)对孩子的浓浓爱心

(二)夯实孩子全面发展的基础

(三)精选教育内容和方法

(四)言传与身教相结合

(五)建立和谐的家庭环境

第三节家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一、家长教育的内涵

家长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对未成年人的家长提升自身教育素质所做的指导和培养。

从构成教育的五个基本要素来看:

第一,家长教育的教育者是幼儿园、中小学和社会有关教育培训机构的教育专家,家长如果开展自我教育,自己也成了教育者;家庭教育的教育者主要是成年的父母亲和祖辈老人,有觉悟的未成年人有时候也能成为家庭教育的教育者。

第二,家长教育的对象是作为成年人的家长;家庭教育的对象通常是未成年的孩子。

第三,家长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掌握如何教育孩子的知识、技能、观念和方法;家庭教育的内容则是促进孩子成长的知识、技能、观念和方法。

第四,家长教育的方法包括培训和指导、练习和讨论等;家庭教育的方法则有讲授法、读书指导法和榜样示范法、环境熏陶法等。

第五,家长教育的环境通常是在幼儿园、中小学的家长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培训机构;

二、海内外家长教育模式介绍

(一)我国的家长教育模式

1.我国家长教育的历史发展

2.我国家长教育的主要模式

(1)家长自我教育模式

(2)家长相互交流模式

(3)家长—教师交流模式

(4)家长学校学习模式

(5)研究探索模式

(6)盲目跟风模式

3.家长教育专业化

目前,我国的家长教育存在许多问题,根据刘根东等的研究成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家长教育专业化。

(1)有专门的法律规定

(2)有公认的家长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3)有专门独立的学习机构、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4)有专家型师资队伍

(5)有资格认证制度

(二)海外家长教育模式

1.美国的父母效能系统训练

2.美国家长教师协会

三、《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简介

(一)《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的重要价值

(二)《大纲》的内容框架

四、《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简介

(一)《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背景

(二)《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家长教育职责的规定

1.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

2.严格遵循孩子成长规律

3.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三)完善家庭教育工作的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2.加强科学研究

3.加强宣传引导

拓展链接

一、主题活动设计:

《失落的一角》绘本学习

(一)设计意图:

5~6岁是幼儿大脑发育显著加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