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8775933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ppt

《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ppt(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ppt

研究生公共课,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科技伦理与学术规范)主讲:

翟杰全(人文学院),课程目标,“科学道德、学术诚信、学术规范、学风建设”关注、思考如何让科技成为“负责任”的科技关注、思考如何让科研成为“负责任”的科研案例讨论、学理分析、阅读规范、思考体会。

阅读: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参考大纲,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参考大纲(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传教育领导小组)一、问题与挑战二、科学精神三、科研不端/不当行为四、科研伦理五、科研规范六、做一名合格的科技工作者,课程内容,第一讲黄金大米事件:

可能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边第二讲负责任的科学:

科学技术的责任与伦理问题第三讲负责任的研究:

科学研究的道德与规范问题,第一讲黄金大米事件:

可能会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视频与讨论),第二讲负责任的科学,科学技术的责任与伦理问题人类理解、解释世界的不同形式:

巫术神话宗教;经验;科学;哲学;艺术。

其中各有对应的技术在文明发展早期,科学常与经验、哲学,甚至与巫术混杂在一起。

近代以来,科学发展出一整套方法,建立系统知识体系。

并与技术密切互动。

经验-地方知识、科学知识,科学和技术呈现出独特价值和优势,奠定了自己独特地位,对人类文明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伴随这样的发展历程,研究工作逐渐实现了职业化,科学技术发展成为重要的社会建制。

科学:

运用特定程序、方法获得规律性认识技术:

运用装置、技艺、操作满足人类需要工程:

利用科学、技术措施改变和创造事物,科学发展历史通常分:

古代近代现代。

从近代阶段开始,研究走向职业化,人类认识的任务交给了职业科学家。

普赖斯“小科学、大科学”理论。

大科学:

大科学工程(如对撞机);“分布式”研究(如基因图谱)。

齐曼“学院科学、后学院科学”概念。

20世纪科学转型:

集体化、产业化、官僚化、体制化、效用化、,责任与伦理问题产生背景,科学技术已不再是有闲阶层的爱好,已成大科学、后学院科学。

科技与社会、经济、生活关系密切。

科学技术研究耗费庞大的社会资源。

2013年国家财政科技支出6184.9亿(国防7201.68亿)科技应用也广泛影响社会、经济、生活,影响后果需要所有人共同承受。

科学技术及其研究应用需要考虑社会责任问题,需要受科技伦理的约束与规范。

科学技术及其应用带来巨大“好处”:

生产效率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生命健康改善,但是,科学技术是否像人们所想象的那么完美?

科学家的善良动机是否也会造成“恶果”?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强力作用、广泛应用,会不会带来巨大的风险、不确定性?

参考阅读:

田松警惕科学家;胡明艳科学技术创新需要“负责任”,责任与伦理问题产生背景,案例: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公司开发出“瘦肉精”。

后因人食用后会中毒,被欧美禁用。

80年代末,瘦肉精成为中国研究热点。

但在相关论文中,没有一篇论及副作用。

甚至有研究者为论文发表、成果推广,刻意隐瞒瘦肉精副作用的相关研究及结论。

问题曝光之后,居然有高校专家专门研究“掩蔽剂”,对付有关部门对瘦肉精的检测。

责任与伦理问题产生背景,案例:

世界新闻报定制技术造理想宝宝:

2013年5月18日全球第一个定制婴儿诞生。

定制婴儿基于基因组筛查技术、试管婴儿技术等。

好处:

预防先天缺陷、规避重大疾病、?

问题:

存在技术风险、制造社会不公、?

对某些个人是“福”、对全人类是“祸”?

小规模应用是“福”、大规模应用是“祸”?

科学技术并非完美无缺科学不完备性问题科学使用科学方法、程序、标准,科学知识更有效、更普适。

但是,分门别类的科学面对的是复杂联系、整体系统,因而割裂了它的对象世界?

科学知识在某一范围情形下有效,并非普遍有效。

当作普适知识应用,可能出现问题?

任何科学方法也都是有适用范围和条件、有特定优点和局限的方法,未必保证结论完全科学?

科技后果未必都是好的技术不确定性问题依据科学的技术利用了已知的因果关系,但潜藏的作用关系与影响,难以完全控制,技术本身可能可能有缺陷或副作用(如海水淡化);可能因复杂性而系统脆弱(如核能利用);可能因自身特性而产生复杂影响,如转基因技术、纳米技术,科学技术应用有不确定性、风险性。

可产生双面效应、多样后果。

需要道德、责任、规则约束和规范。

科技应用涉及复杂问题应用复杂性问题科学家常认为科学无关于价值,具有“价值中立性”。

但中立可使之成为工具,科技可为任何利益服务,缺乏道德、责任、社会规则约束,可能造成滥用、失控。

冲击社会伦理、人类尊严、个人隐私。

例如,克隆技术、3D技术、大数据技术而且,越是前沿的科学技术领域,越可能受快速发展、激烈竞争、研究冲动的影响,导致“问题”越严重。

科学方法的局限性以统计方法为例两类科学方法:

析出内在因果关系;外在说明相关关系。

确证因果结论/提示可能因果对照组、统计法、量化分析是科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很科学”吗?

有用,但有局限。

对照实验、统计方法的逻辑根据:

归纳逻辑“探求因果的五种方法”。

统计结论证明“可能的”相关性,但因果关系。

案例:

汶川地震后,网民根据有关研究人员的论文,质疑政府和地震局未作出及时预报。

利用地震历史数据统计方法,预测:

08年左右四川地区将发生大地震。

利用历史数据统计是地震研究常见方式,但结论只是“可能”,没有因果解释,不能转换为预报。

参看:

翟杰全“从科学之内与科学之外看地震的预报”-科技导报2008年11期。

有法国人用统计学方法得出结论:

杰出运动员和他们出生时刻火星位置之间存在强的相关性,提出了“火星效应”说。

病态科学伪科学瑞典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夫妻中有一方每天上班路上耗时超过45分钟,离婚率增加40%。

中科院调查:

北上广等平均41分钟此类研究“成果”在各种媒体上比比皆是。

包括中等收入陷阱、基尼指数0.4是“警戒线”等。

统计结论有警示作用,但不是对结论的确凿证明污染物转移扩散,影响到面而非点,癌症村的临村为什么不是?

科学实际并不完美,但科学主义却很流行。

“强”科学主义:

科学绝对可靠,科学就是标准;“弱”科学主义表现:

科学方法、量化、数字崇拜(如GDP导向)科学的局限科学的自大发展的诱惑,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

环境、生态、气候问题已成为现实案例。

未来的问题又可能出现在哪里:

转基因技术?

纳米技术?

信息技术?

当代快速发展的科技领域似乎都面临的一些重大伦理问题,当代科技领域的一些伦理问题,信息与网络领域信息与网络技术深刻改变生产、管理、生活,成为产业、经济的重要动力,为知识获取、信息交流、工作生活提供各种服务但也导致:

信息爆炸、信息污染,信息巨量化、无序化,有害信息泛滥,引发信息安全、数据滥用、网络犯罪、网络暴力、侵犯隐私等问题。

我能被删帖吗?

MarioCostejaGonzalez发现若在Google搜索他的名字,头几个结果就是他在90年代因经济问题被迫出售房子抵债的事,而那笔债早就还清了。

他起诉了Google。

法院判决:

个人用户拥有要求删除数据的合法权利。

即“被忘记的权利”。

但,现实吗?

互联网世界,无法被遗忘,也无法保护隐私。

英国调查:

68%的英国民众对自己网络上的隐私感到担忧。

维托克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作者):

所有目前用于保护个人隐私和独立性的方法和规范都将失效;变化来得迅猛,人类没有时间适应。

信息和网络领域正在发展颠覆性技术:

云计算、大数据、数据挖掘;物联网、智慧城市、车联网、增加社会的依附性、脆弱性?

如:

智慧城市、物联网、可能加大社会不平等?

如:

群体区分(打车软件)正义、权利易受侵犯?

如:

斯诺登事件、如果,人脸声音识别数据挖掘移动定位追踪所有人和物都可能成为网络对象,所有事件和行为都成为网络的内容。

“被数字化”。

生命与医学领域正处于颠覆性革命中:

传统生命研究和干预主要靠“外在”手段,现在靠生物技术内在地干预。

(如基因)生物技术“令人鼓舞”,带来巨大利益,从生命健康到产业发展。

但,直指生命的改造、设计、制造。

基因组、干细胞、克隆人。

生物工程成为当代公众最担忧的领域之一,始终伴随激烈的社会争论。

90年代后“克隆技术”达到高潮。

1997年以来克隆了羊、猴、猪、牛、猫、鼠、兔、骡、鹿、马、狗是否已有克隆人实验或尝试?

克隆人有技术、伦理、社会风险(增强型人),冲击价值观(人造人)转基因技术的激烈争议,已成为社会问题、政治议题,引发恐惧症,加剧对政府、对科学的信任危机。

转基因争议:

危害论危害健康与生态;阴谋论经济控制、基因战黄金大米事件,合成物与新材料领域合成物与新材料同样带来巨大利益,但同样也导致许多环境、生态、健康问题。

许多化肥、农药、添加剂、化工品、生物制剂、属于有毒有害物质,导致致癌、致畸、污染、当代合成能力不断提高,合成物不断增多,新材料应用更加广泛,造成影响更加复杂,,最新发展:

纳米技术。

从其特性看,理论上可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纳米制造、纳米材料、纳米器械、纳米药物、生物芯片、纳米传感器、纳米机器人、巨大利益伴随巨大风险:

超小尺度和超强应用。

毒性?

降解性?

功能可控性?

理论上可以无处不在、无孔不入,进入环境、生态、生物体、人体组织、,“会聚技术”(NBIC):

2000年,美国NSF和商务部资助一个研究计划,弄清哪些学科是21世纪的带头学科,研究报告提出“会聚技术”概念。

会聚技术:

纳米科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认知科学可在纳米层次上实现聚合,建立新技术体系。

技术聚合:

提高人类认知能力,机体能力,优化制造流程,加快技术进步,甚至改变我们的物种,,技术会聚的目标在于提高人类能力,报告提出了许多新的技术方向,如大脑机器交互等等。

人类增强技术、变种人是否成为可能?

能否通过技术手段影响他人的认知和心智?

2004年召开的第二届NBIC年会上,就成立“会聚技术律师协会”,关注可能带来的法律、伦理、影响。

兵工科技领域兵工科技服务于战争与威慑,存在伦理“悖论”,但兵工科技也越来越关注伦理问题。

强调达到最大效果的同时,减少人员伤亡、资源损耗,强调非致命、软杀伤、低附带毁伤等。

兵工科技:

核武器,尖端武器,常规武器。

每个领域都各有自己的伦理问题。

科学技术本身并非完美无缺,而应用却可能影响到每个人和人类的未来;科学技术已不再是业余爱好或学院科学,因可以带来利益而被产业化应用;科学技术耗费大量社会的资源,其应用后果又需要当代和未来全体成员承受;因此,当代科学技术需要开放、透明、负责任。

科学研究需要承担义务和责任:

对人类、对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