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专业导论论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7821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工程专业导论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交通工程专业导论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交通工程专业导论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交通工程专业导论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交通工程专业导论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交通工程专业导论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交通工程专业导论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交通工程专业导论论文.docx

《交通工程专业导论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工程专业导论论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交通工程专业导论论文.docx

交通工程专业导论论文

交通工程专业导论

--结课论文

学院:

能源学院

班级:

交通08-02班

姓名:

吴尚尚

学号:

3

交通工程专业导论

--结课论文

交通工程学(Trafficengineering)是交通工程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理论,是从道路工程学中派生出来的一门较年轻的学科,它把人、车、路、环境及能源等与交通有关的几个方面综合在道路交通这一统一体中进行研究,以寻求道路通行能力最大、交通事故最少、运行速度最快、运输费用最省、环境影响最小、能源消耗最低的交通系统规划、建设与管理方案,从而达到安全、迅速、经济、方便、舒适、节能及低公害的目的。

一、交通工程的发展历程:

交通工程创立于20世纪30年代。

1930年美国成立交通工程师协会,标志着交通工程学科的诞生。

初期主要探讨有关减少交通阻塞、保障交通安全和交通管理等问题。

40年代注意到交通规划问题。

50年代注意研究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三者的相互关系,创立了交通流理论。

60年代开始在交通工程中应用计算机控制信号灯、处理资料和制订规划,并注意研究交通公害问题。

70年代在交通工程领域引入系统工程的知识。

我国交通工程学科的产生,美籍华人交通工程专家张秋先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978年以来,以张秋先生为代表的美、日、英、加等国的交通工程专家,先后在上海、北京、哈尔滨、南京、西安等城市讲学,系统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交通控制及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建设与管理经验。

国内也派出了多个代表团出国参加由英、美、日、澳、德等国举办的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这些活动推动了国内交通学科的产生。

1980年上海市率先在国内成立了交通工程学会,1981年中国交通工程学会成立,20多个省、市、自治区也相继成立了省级交通工程学会或交通工程委员会,有些早先成立的国家级专业学会也设立了交通工程分会。

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等院校相继设立了交通工程本科专业,并着手招收、培养交通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我国交通工程学科的成立不像美国有明确的标志,但一般认为,我国交通工程学科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而美籍华人张秋先生是该学科的奠基人。

二、交通工程学科的建立:

1、交通工程学科创立的早期:

驾驶执照、交通标志信号灯路线;交通量调查和预测、布局、标准、线形几何设计、管理方案、经济论证等;高速公路修建后,交通规划的理论和方法、道路通行能力、线形设计、立体交叉设计、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停车问题。

2、交通工程学发展的中期:

20世纪60年代开始,改进以前的方法、路网、枢纽、场站:

1975年,美国提出TSM(TransportationSystemManagement);

3、近期交通工程的发展:

IntelligentVehicleHighwaySystem,IVHS

三、交通工程学科的特点:

1、系统性:

交通与整个社会经济系统密切相关,自身又是一个由诸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要素(人、车、路、环境、能源等)所组成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多目标、多约束、开放性的大系统。

交通工程学最重要的方法论基础是系统分析和系统工程。

2、综合性:

交通工程学科的研究往往从五个方面展开:

工程(Engineering)、法规(Enforcement)、教育(Education)、能源(Energy)、环境(Environment),因此交通工程学科通常被人们称为“五E”学科;交通工程学科又与地理、历史、经济、政策、体制等诸多因素有关,是一门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硬”科学与“软”科学于一身的综合性很强的科学。

3、交叉性:

交通工程学研究的对象具有多方面的边际性或交叉之处,如汽车行驶理论与降低汽车的废气排放、噪声、震动、道路几何线形、道路通行能力、交通规划、设计、交通管理与控制等均同其他科学相互交叉或相连接,又如智能交通系统(ITS),它是交通工程学科与电子工程学科、信息工程学科、自动控制学科、计算机技术学科、汽车工程学科等在交通运营管理中的相互交叉、相互融合。

4、社会性:

交通系统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交通法规等,差不多同社会各个方面均有关,如政策、法规、技术、经济、工业、商业、生产、生活等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单位,从人员讲涉及全体市民,并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娱乐。

5、前瞻性:

道路交通工程是为国民经济发展,为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科技、教育、文化等活动服务的,是区域和城市发展的载体,是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撑体系,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交通必须先行。

6、动态性:

交通工程学科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综合性学科,它从交通运输的角度把人、车、路、环境及能源作为一个统一体进行研究,兼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双重特点。

四、交通工程学研究内容:

1、交通特性:

包括车辆特性;驾驶员和行人的交通特性,主要指他们的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反应能力等;道路特性,如道路的数量、质量、道路增长速度与交通量增长速度的关系等;交通量;汽车行车速度;道路通行能力等。

调查研究这些交通特性,是为了揭示交通规律,据此编制交通规划,设计道路线形和实施交通管理。

2、交通规划:

在调查研究交通现状,预测未来的人口、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对交通的需要的基础上,制定交通规划。

它是城市或区域总体规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3、交通流:

即车辆在道路上连续行驶形成的车流,可用流量、流速和密度(道路单位长度上含有车辆的数量,单位是辆/千米)3个参数来描述。

研究道路交通流的运行规律,可用于分析道路和各种交通设施的使用效果,并提出改进措施。

4、道路线形设计:

包括道路平面线形和纵断面线形、道路交叉口、道路景观、道路出入口和道路渠化设计。

设计方针是保证行人和车辆安全、畅通。

5、交通管理:

研究如何采用一系列手段正确处理交通中人、车、路三者间的关系,保证交通安全,减少交通公害。

6、交通安全:

研究交通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及产生原因,从而提出保障交通安全的措施。

7、交通公害:

指机动车辆排放废气和产生噪声及振动而造成的对公众的危害,研究防治公害的措施日益受到重视。

8、交通节能:

包括节能汽车的试制,省油的几何设计研究等。

五、交通工程学的作用:

总结国内外研究和运用交通工程学的实践以及交通工程学在发展过程中所显示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能够促进道路交通综合治理方案的形成和实施,促使交通事故全面下降;

2、能够有效的减少和避免交通拥挤、混乱状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运输企业的经济发展效益;

3、能够通过改善道路交通环境达到既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又减轻驾驶员劳动强度的效果;通过对驾驶员交通心理及生理特性的研究和运用,实施对驾驶员的科学管理,提高安全驾驶效率;

4、能够促进车辆和道路在质量和数量上协调发展,提高交通规划和公路网规划水平及道路的整体设计和施工水平;

5、能够增进汽车驾驶员、乘客、行人、骑自行车者等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减少道路运输中的货物损失;

6、能够减少空气污染、交通噪声等交通危害;

7、能够提高各项交通工作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和法制教育水平等。

交通工程学与道路运输管理工作有密切的联系,交通工程学的研究和运用能够促进道路运输目标的实现,而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深入和发展又会对交通工程学的研究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使其发展。

六、各高校交通工程专业介绍:

1、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所属主要学科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952年,在院系调整中,同济大学、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等院校土木工程相关专业合并建立同济大学公路铁路与桥梁系。

1959年,交通部在同济大学成立了交通部同济大学公路研究所。

50-70年代,铁路工程专业调整到上海铁道学院,道路工程专业则留在同济大学继续发展,并于80年代在全国率先开设交通工程专业,道路交通学科发展成为同济大学在国内具有重要地位,得到国际认同的优势学科。

2000年,随着上海铁道大学与同济大学的合并,集中两校道路与机场工程、城市轨道与铁道工程、交通工程与交通运输管理,交通信息工程等方面的师资力量,组建了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2、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交通运输学院是北京交通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院。

1986年,运输管理工程专业被国家批准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同年成为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7年运输管理工程学科被国家批准为全国重点学科。

2001年,在国家组织的第二批重点学科评比中,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继续被评为该领域全国3个重点学科之一。

交通运输学院下设运输管理工程系、交通工程系、交通信息管理工程系、旅游管理系、系统工程与控制研究所、系统科学研究所、交通运输系统模拟实验室及电子商务实验室。

目前,学院拥有交通运输工程1个博士后流动站,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系统工程等3个博士点,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系统工程、系统分析与集成、系统理论、安全技术及工程和环境工程等6个硕士点,交通运输、交通工程、旅游管理、电子商务4个本科专业和1个部级开放实验室。

学院还有交通运输工程、控制工程2个工程硕士点。

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学院:

飞行学院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于1993年9月联合创立,其中心任务是培养民用运输飞机驾驶员及民航管理人员,设飞行技术本科专业,2004年新增交通运输(民航规划与管理)专业。

4、吉林大学交通学院: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的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国内第一个汽车运用与修理专业,1992年5月经原机械工业部与交通部批准,在汽车运用工程专业和运输管理工程专业的基础上,组建了吉林工业大学交通学院,2000年6月更名为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是我国高校中成立较早、实力较强的交通学院之一。

5、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成立于1995年,其前身可追溯到原中央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的路工组、1987年成立的运输工程研究所、1989年成立的交通运输工程系。

2000年4月,原南京高等专科学校、原南京地质学校的相关学科并入交通学院,组建成立了新交通学院。

设有8个系,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覆盖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9个硕士点,设置7个本科专业。

七、交通工程学习要求:

本专业培养具备交通工程和系统规划、设计与控制等方面知识,能在国家与省、市的发展计划部门、交通规划与设计部门、交通管理部门等从事交通运输规划、交通工程设计、交通控制系统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需要具备以下知识与能力:

(1)掌握交通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系统工程的一般分析方法和系统控制的基本技术;

(3)具有交通运输规划、交通工程设计和交通控制系统开发的初步能力;

(4)熟悉国家关于交通运输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交通工程,特别是智能交通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系统工程学、交通工程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识图制图、上机操作、工程测量、工程概预算的基本训练,掌握进行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与工程项目评价方面的基本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