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漫谈(共享).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87898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9 大小:23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工作漫谈(共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班主任工作漫谈(共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班主任工作漫谈(共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班主任工作漫谈(共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班主任工作漫谈(共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班主任工作漫谈(共享).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9页
班主任工作漫谈(共享).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9页
班主任工作漫谈(共享).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9页
班主任工作漫谈(共享).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9页
班主任工作漫谈(共享).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9页
班主任工作漫谈(共享).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9页
班主任工作漫谈(共享).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9页
班主任工作漫谈(共享).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9页
班主任工作漫谈(共享).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9页
班主任工作漫谈(共享).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9页
班主任工作漫谈(共享).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9页
班主任工作漫谈(共享).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9页
班主任工作漫谈(共享).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9页
班主任工作漫谈(共享).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9页
班主任工作漫谈(共享).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9页
亲,该文档总共10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班主任工作漫谈(共享).docx

《班主任工作漫谈(共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工作漫谈(共享).docx(10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班主任工作漫谈(共享).docx

班主任工作漫谈

魏书生

自序

我属于愿意当班主任的那类教师。

我总觉得,做教师而不当班主任,那真是失去了增长能力的机会,吃了大亏。

“人生七十古来稀”,这是古人的看法,现在咱们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已经到70岁了。

咱们国家正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一个人读1年学前班,再念完9年书,即使不上高中大学,也有10年光阴是在班级中度过的。

10年,占了一般人生命的七分之一。

这是人生筋骨血肉成长最快的10年,是人生喜怒哀乐感情最丰富的10年,是人生意志品质形成的10年,是人生智力才能发展最快的10年,是人生变化万千的10年,是决定一个人今后命运的10年。

班集体,人们生于斯,长于斯,变化于斯。

在其中时,关心她,爱护她,为她吃苦,为她的荣誉奋斗;离开她后,留恋她,想念她,回忆她,魂牵梦绕着她……这怀念的感情经过滚滚滔滔的时间长河的冲刷,非但没有消失,反倒经年累月越积越深。

许多人愈到老年、晚年,对其思之愈切,念之愈深。

班级和人生维系得这么紧密,班主任这一职业便具有了一定的诱惑力。

班级像一座长长的桥,通过它,人们跨向理想的彼岸。

班级像一条挺长的船,乘着它,人们越过江河湖海,奔向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高山、平原、乡村、城镇。

班级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互相鼓舞着,照顾着。

一起长大了,成熟了,便离开了这个家庭,走向了社会。

我常常觉得班级更像一个小社会,社会上有什么,一个班级便可能有什么。

学生走出家庭,通过在这个小社会实习,才具有了一定的适应大社会的能力。

既然是社会,就有一个管理问题。

管理得不好,就像“文革”运动期间那样,林江政客,胡作非为,挑动同胞反目,兄弟为仇;空谈理论,不干实事;许多好人欲干不能,欲罢不忍,想有所为而不能为,以致在一片形势大好的颂扬声中,国家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管理得合理,便能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样,神州大地万物复苏;邻国和睦,人民互助;生产建设热气腾腾;内陆沿海到处是实干家施展才能的战场,只要有弄潮的本领,随时都能跃入市场经济的海洋。

社会如此,家庭如此,企业如此,机关如此,班级亦然,都有一个管理得是否合理的问题。

管理得不好,大家在堡垒里拼命战斗,内部先在窝里斗得头破血流,谈何发展自己,谈何超越别人。

管理得好,大家在集体中形成合力,互助协作,合力大于分力之和;每个人都发挥了潜力,多做了事,集体增强了实力,超越别的国家、超越别的集体才会成为可能。

我已教了近18年书,当了17年的班主任,可惜,我不能倾全部心力于班级工作,就支付给班级管

理的时间而言,我是个不合格的班主任。

这17年中,我当了7年多副教导主任,当了7年多书记兼校长。

除此之外,我还做了以下一些实事:

分别为我所任的30多个社会兼职(例如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学学习研究会理事长等)尽一部分责任。

在国内外的海陆空中跑了50多万公里路,参加各种会议、讲学,办各种杂事。

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作了550多场报告。

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讲公开课480多次。

接待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36000多人次来校听课、访问、指导。

处理了11000多封国内外来信。

写了210多万字的日记,发表了100多篇文章,已出版了主编的10多本书、论文集、专著。

我像个埋头种地的农民,我喜欢在自己班级的田地里耕作,但又不能不到别的地里去干活,这自然挤占了我本来可以用于班级管理的时间。

尽管如此,我的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们都能够顾全大局,紧密团结,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没有在堡垒里战斗却组成了一个战斗的堡垒,大家形成合力,取得了大于分力之和的效果。

不少青年教师问我:

“时间这么少,还能当得成班主任,您主要靠什么?

我说:

“主要靠两大点,一小点。

两大点,一是民主,二是科学;一小点就是引导学生强身健体。

“您能说详细一些吗?

您写成一本书该多好!

”许多青年教师这样向我建议。

近10年来,先后有十几家出版社的同志催我把这本书写出来,我总觉得不成熟,便拖着。

催的人越来越多,不好再拖了,半年前便开始写。

我想,自己写的是一本记录自己怎么做的书,不是告诉人家怎么做的书。

为了让青年班主任读起这本书来能够轻松一些,于是许多篇章便像同读者谈心似的,平时怎么想了,怎么说了,怎么做了,也就怎么写出来了。

从现在起,“文革”运动前参加工作的老班主任将陆续离开自己倾注了毕生心血的岗位,一批批青年人要走上这个神圣的位置。

班主任工作归根结底要靠青年人来开创新局面,我愿把这本书献给刚刚走上或早已走上这一神圣岗位的青年班主任们,愿和大家一起来商量,探索提高班级管理效率的方法。

大家一起来想办法,把这项许多人都感到又苦又累的工作,干得轻松,干得快乐,干得效果更好一些。

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

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应该是神圣的。

愿我们以神圣的态度,在这神圣的岗位上,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得天清日朗,以使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这段历史

第一章

我认为一个人首先要适应环境,享受美好人生。

生活不能没有理想,但人类不能以理想主义的目光苛求生活。

当代人应该为生活在这千载难逢的太平盛世而满足。

少埋怨环境,多改变自我。

人应学会自我更新,今天的我应该比昨天的我有新的认识、新的发现、新的能力。

只有自己不断更新了,世界在我眼里就总是新的。

一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

1978年2月20日,我经过6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教书的夙愿。

面对的环境并不尽如人意。

两栋平房之间一个低洼的大操场,四周连围墙都没有,这便算是盘山县第三中学。

平房内部还没有顶棚。

这样,一位教师讲课的声音便穿过了顶部的人字架,到达第二、第三,乃至第四个教室,大家就这样互相干扰着上课。

那时房顶还没有扣瓦,上课时抬头,透过木板缝可以看到白云蓝天。

冬天下雪,有的雪花碰巧可以直接飘到室内来。

除了教室,没有一个实验室。

刚到校,领导便分配我做班主任并教两个班的语文课。

学生呢?

也不尽如人意,初二•六班还不错,初二•八班可就难了。

56位同学全是男生,是从各个班淘汰出来的学习后进生。

他们爱玩,怕上课,有几位同学填学生登记表,连父母的名字都写不对。

问他,他却埋怨:

“都怪我爸的名字太难写!

面对这样的环境,我埋怨过,灰心过,也等待过,想等待环境好了,自己再好好教,自己再搞改革。

埋怨、灰心、等待的结果,是学生越来越难教,自己的脾气也变得更糟糕,一事当前,不是千方百计想办法战胜困难,而是先指责埋怨一番。

用黄金般宝贵的光阴,换来一大堆无用的指责埋怨,这真是人生最悲哀的事情。

想等办学条件标准化了再改革;想等教师地位提高了,自己再安心教学;想等社会上厌学之风改变了之后,自己再认真教书;想等所有的人都努力工作之后,自己再努力。

这样坐等空想的结果,不仅自己没有改变的希望,还可能因为自身的弱点使外界更不如意。

我体会到,比较有效、比较实际的做法,还是先从改变自己做起。

用七分力量去埋怨、指责环境,可能一丝一毫也不见效果,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助长别人的愚昧和自己的野蛮。

但只要省下七分力气中的一分,用来改变自己,就能使自己发生变化。

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

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

只有先适应环境,才能改变环境。

从这样的认识出发,我面对现实,千方百计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

不长时间,我任班主任的班级,班风有了明显的变化,那个全是男同学组成的班级的学生们也和我成了朋友,他们也帮着我搞教学改革,帮我设计公开课,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出人意料地高。

教书不到半年,组织上便要我做教导处副主任,推辞不掉,我只好改变自己教书当班主任的方法,研究边负责1500多名学生的思想教育,边兼班主任教语文课的方法。

1986年3月14||,市委组织部任命我做学校的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学校被特殊批准为辽宁省重点中学,并更名为盘锦市实验中学。

这几年,在国家教委及省市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学校办学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变:

新建了教学楼、实验楼和办公美育楼等三座楼房;不仅有了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还有了体、音、美专用教室,设备先进的电子计算机操作室,语音实验室;有了四通打字机、摄像机、复印机等设备。

校园内还建了假山、喷泉、植物园……昔日简陋的办学条件已成为历史的回忆。

昔日不尽如人意的条件没有了,新的不尽如人意的事情又出现了:

新上了许多设备,这些设备的保管、维修不精心;一些专用教室使用率不高;房子多,设备多,于是水费、电费、维修费也跟着成倍增长……

可见,人总要面对一个不尽如人意的环境,总要从改变自己做起,才能适应环境,进而使环境朝着如人意的方向改变一丝,改变一毫。

二选择积极角色进入生活

一天夜间,凉风习习,我到校园内跑步,然后返回教学楼,恰逢毕业班的同学晚自习休息,同学们三三两两地步出教学楼。

我进了楼,想观察一下同学们晚自习课间活动情况。

不料在面对我班的走廊外,听到两位同学正在吵架,吵得十分难听。

我的愉悦心情顿时被气恼所代替,立即让那两位学生到办公室。

一见到我,他们立即害怕起来。

看他们起初那样子,我本想大发雷霆,见他们害怕,我的气又消了。

于是我想,面对犯错误的学生,一位教师真可以扮演十几种乃至几十种不同的角色。

我可以扮演一个大发雷霆的莽撞的角色,使自己生一顿气,也使学生生一顿气。

我可以扮演一个不负责任、听之任之的角色,结果学生愈来愈淘气,我的威信也越来越低。

我可以扮演有极丰富经验的教师角色,给学生分析吵架的弊端危害,帮学生订出避免吵架的措施,使学生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也可以扮演对学生只会训斥挖苦一通,别的方面一筹莫展的角色,使师生之间心理上有了隔膜。

我还可以扮演学生外祖母的角色,先施之以关心爱抚,后再进行教育指正。

我又可以扮演学生的严父、慈母、兄长、亲属的角色,使学生感到亲人般的温暖和爱护,在温暖中改正错误;我可以扮演学生的好朋友的角色,扮演和学生一起淘气的伙伴的角色,再现学生淘气时的心理,然后使其心悦诚服地同我一起将他的错误思想捆绑起来。

我当然也可以扮演生理保健医生、心理诊疗医生的角色,分析学生犯错误的生理与心理原因,然后帮助其排除障碍。

总之,我面前虽是两位吵架的学生,我却不止有两种处理这个问题的选择。

选择的角色不同决定着教育效果的不同。

我选择了严父与心理诊疗医生的双重角色,先施之以爱,继而给予具体细致的心理分析。

他们听着我的分析,既没有吓得胆战心惊,又对错误有了深刻的认识,对自我进行了有效的解剖。

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教育,并学到了控制自己错误的方法。

我也为自己角色选择的成功而涌起一股欢乐。

我经常觉得,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面对各种角色的选择。

面对同一件事,我们可以扮演多种角色;在生活这个大舞台上,我们更扮演着多种角色。

我们千万不能把自己封闭在一种角色里出不来。

选择积极的角色这个道理,我也经常跟学生讲。

我问学生:

“老师在大家面前是什么角色?

“是我们的班主任,语文教师。

“在全校师生面前呢?

“是校长。

“在我校32位党员教工面前呢?

“是书记。

“老师出了学校,走在大街上呢?

“是行路人

对了,这时我就不能把自己封闭在班主任的角色里。

若走在大街上,对面来了人,我非要给人家当班主任不可,那不自找麻烦吗?

“到了十字路口,红灯亮了,我没看到,还往前走,这时就扮演什么角色?

”“老师,那您就是违反交通规则者了。

”既然是违反交通规则者,就不能想,我和交警支队长、大队长都是好朋友,警察批评我,我不服。

而应该扮演好违章者的角色,老老实实地挨批评,接受处罚,以后真心诚意地改正。

“老师到商店里呢?

”“您的角色就是顾客了。

”“在优秀售货员面前呢?

”“老师是被热情接待的顾客。

”“在擅长阶级斗争的售货员面前呢?

”“您完全可能成为被斗争的对象。

”“在刚和爱人打完架,装了一肚子气的售货员面前呢?

”“老师您完全可能成为出气筒。

对了,把这些事都想通了,真的遇上那样的售货员,就不会想不通,就能想到当好出气筒需要多么宽阔的胸怀,需要多强的忍耐力,需要多丰富的心理学知识,这样把她的气给顺下来了,我们还增长了人生经验,丰富了知识,岂不一举两得?

倘不愿进入这个出气筒的角色,她出气,你不让;她骂,你也吵,双方都不痛快,每人弄一肚子气,胸怀还容易变得狭隘。

“对医生来说呢?

”“您扮演患者的角色。

“对邮递员来说呢?

”“您扮演住户的角色。

“对政治家来说呢?

”“您扮演一张选票的角色。

“对化学家来说呢?

”“您扮演化合物的角色。

我算是获得荣誉比较多的教师,多次和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先后和党的三任总书记合影7次,多次出席在中南海怀仁堂、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会议。

人民大会堂的会议不要说在下面坐着,主席台上面我已经坐过5次了。

有几次正部长级干部安排在我后面坐。

有一次,我一回头,国务院发言人袁木在我后面坐着呢。

此时,我就不好说:

“袁老,您这么高的地位,怎么能坐魏书生后面呀?

咱俩换一换吧。

"你要求也不可能换,这样安排自有这样安排的道理,无需惴惴不安,很坦然地演好教师代表这个角色就是了。

但日常生活中就绝不能总惦记这会啦。

日常生活中,我想得最多的,就是我跟卖冰棍的老大娘,跟卖白菜的老大爷,在人这个意义上是完全画等号的,咱一点不比人家高。

我总想,地球上不少麻烦事都是有人总想高人一头造成的。

高人一头,还是人吗?

他们想成为不是人的东西,骑在老百姓头上,老百姓就不让,于是便斗争起来。

总想着自己在人格上和最平凡的劳动者一致,这样便能演好自己“人”这个角色。

如果非要说自己和卖冰棍的有什么不一样,那就是咱比人家工作条件好,咱比人家人生机遇好。

既然这样,那就该更加勤奋地学习、更加努力地工作才对。

1991年暑期,我去西藏讲学归来,要赶到哈尔滨参加全国中学学法研究会第二届年会。

我请西藏方面给我买7月26日由成都飞哈尔滨的机票,拉萨说都已联系好了。

不料,一到成都,说是没有这天赴哈尔滨的飞机。

我非常着急,因为哈尔滨2000多人的大会、350人的讲习班、146人的代表会都在等着我,因我是全国中学学法研究会的理事长。

没办法,我只好26日改飞沈阳,到沈阳已是夜里9点多钟T,我赶到沈阳站买了一张站票,好不容易挤上了火车。

这时站在拥挤的车厢里,我便想,此时我的角色是“挤火车者”。

怎样演好这个挤火车者呢?

站在那里研究人们的表情,研究旅客们的动作,研究旅客语言和他们职业、性格的关系。

这样研究着,使我忘记了疲劳,感觉兴味盎然。

正在高兴时,左边来了一个人使劲撞了我一下,我觉得撞得有理,因为我站在过道中,人家要走过去,不撞我怎么办。

我朝人家笑笑。

又过了一会,右边又来了一位,照我脚面踩了一脚,我觉得踩得也没什么不对,便连说没关系、没关系,说得他也不好意思起来,只好来了一句“对不起”。

倘若不寻找积极的角色来扮演,明明是挤火车者,却不肯安心,总是牢骚满腹,一百个不平,一千个气愤,甚至埋怨:

“人民大会堂主席台还有我的座位,怎么坐火车反倒连个座都没有?

”这不是自我折磨吗?

在火车上对乘客而言,我是挤火车者;在沈阳市内我只是五百万市民之一;对全人类而言,我只是五十亿分之一,微不足道的一粒沙子。

换个角度,有什么不微小呢?

地球在太阳系还算个东西,太阳像西瓜那样大,地球毕竟有豆粒那么大。

到银河系呢?

还有豆粒那么大吗?

不也成了一粒尘埃了吗?

变换角度思考问题,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容易使人成为一个成功者。

三多互助

1984年11月,我在桂林“漓江之秋语文教学周”上作完大会报告后,赶到杭州,讲了一天怎样当班主任,紧接着,又应上海《语文学习》之邀,在上海向千余位教师汇报自己教语文的观念与方法。

当时上海市教育局杭韦局长从始至终听了我的报告。

第二天,我又应邀到上海师大,在大会上谈当教师的体会。

散会以后,一些学生围住我说:

“魏老师,听您一谈,当教师真是又轻松又愉快,我们也盼望快毕业当教师,当班主任。

请您给我们写一句最重要的话,来表述怎样才能当好班主任。

我想了一会儿,便写了这样一句话:

“坚信每位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

”我到过祖国各地许多师范院校作报告,从祖国北疆的齐齐哈尔师院、东北师大,到南方的广东教育学院、深圳师专;从西部的新疆大学、陕西师大,到北京师大、北京师院……

散会以后,都有很多学生围着我,让我写当教师、当班主任应该记住的最重要的一句话,于是我便把上面这句话,一次又一次地写在大学生们的日记本上。

这是我教书当班主任以来感受最深的一点体会。

这是我教书当班主任的一条最根本的原则。

我坚持这条原则时,工作就顺利,就成功。

我忘记或不自觉地违背这条原则时,工作就受挫折,就失败。

1991年有人问:

“魏老师,您又当书记,又当校长,还当两个班班主任,教两个班语文课,除此之外还有29个社会兼职,每年要外出开4个多月的会,在校还要不断接待全国各地的客人,还要处理四面八方寄来的信件,还要写书,写稿件。

您靠什么带班教课呢?

说心里话,如果没有学生的帮助,我早就不能带班教课了。

1987年10月,我去香港考察,未及返校便去参加党的十三大。

当时我正任两个毕业班135名学生的班主任,并教这两个班的语文课。

我外出期间,学生轮流管理班级,语文课全凭学生自学。

20多天后我开会归来,请同学们表决,是否可以占用一节自习,补一补语文课,两班同学全都强烈反对。

为什么?

他们感觉老师不在家时,自己进入了老师助手的角色,能管理好自己,能学好语文。

1991年,毕、他的两班学生人数比上届还多,达到146人。

我跟大家谈心说:

“老师依靠什么当班主任,依靠什么教语文?

就依靠在座的各位助手。

在座的146位同学都是我的助手,都是我的副班主任,都是我的语文助理教师。

大家都成了老师的助手了,那么我直接支付给同学们的时间再少些,我们的班级也能管理得井井有条。

反过来,同学们倘不是老师的助手而是对手,那就坏了。

我这个人很笨,不会和人家作对,不要说146位对手我对付不了,就是一位对手,我都对付不了,我害怕人与人之间对立。

其实,师与生之间真能建立起互助关系。

6年多来,我一直要求全校专任教师和兼课的校长主任们,都要和一位学习困难的后进学生交朋友,建立互助组。

我跟老师们讲:

“咱们不要埋怨学生难教,教师埋怨学生难教,就像医生埋怨患者难治一样,医生埋怨患者得的病太重,就不给治了,那他的医疗水平不会高。

医生的医疗水平是在治疗疑难杂症的过程中提高的。

教师的教育水平也是在把难教的学生教好的过程中提高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后进学生帮助了咱们,帮咱提高了教育水平。

当然咱们也帮助学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所以咱们这个组织叫互助组。

其实,细细想来,人世间好多事都是这种互助关系,帮助别人的同时,你已经得到了帮助。

要做到“坚信每位学生都是自己的助手,自己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不容易。

班主任常常觉得那些班干部、好学生能帮自己做工作,而那些淘气的学生就不是助手甚至是工作的阻碍。

这样思考问题,就真的容易把助手逼到对手的位置上。

教师必须坚信,学生不管多么难教育,他们毕竟是青少年,他们的内心深处一定是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世界必然是假恶丑与真善美并存的世界。

十多年来,我在全国各地反复劝说青年班主任,一定要具备挑动学生自己斗自己的本领。

当教师挑动学生内心深处真善美与假恶丑开始斗争抗争的时候,教师就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找到了自己的助手。

凭着这些助手的力量,就能管住学生内心深处的假恶丑。

不管学生多气人,多淘气,当他站在你面前时,你都要坚信,他的内心深处总会潜在着你的助手。

你要穿透学生那使人生气的表情,看到他那广阔的内心。

教育学生的时候,力争不站在学生的对面,让学生怎样,不让学生怎样,而要力争站在学生心里,站在学生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

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能更好。

这样,学生会感到你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你真是他的助手。

一旦和学生建立了这种互助关系,就会进入左右逢源的教育境界。

四少互斗

1974年初,寒流滚滚,“文革”运动逐渐升级,又推出了一个新的运动,号称“批林批孔”运动。

当时我正在企业,眼见自己的工厂一盘锦地区电机厂被一个又一个政治运动冲击得千疮百孔,产品、设备、人员在盘锦都是数第一的厂由于忙着搞运动,弄得总摘不掉亏损帽子。

那时我被确定为厂级领导的接班人,工厂的规章、制度、年计划、年度工作总结、五年规划都出自我之手F我对无休止的政治运动深深厌恶,兼之我对孔夫子有好感,便提出对孔夫子应“一分为二”,“孔子毕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今天看来,这些话无可非议,但在当年却犯了大忌,我成了对抗运动的典型。

从盘锦地委、地区工业局党委到工厂,成立的专门针对我的调查组、专案组的成员就有19人之多,实在是浪费了不少人力。

我写的日记、文章、稿件共60多万字都被局保卫科、政工科搜去,某位党性高的领导从中找出了“否定文化大革命”、“攻击革命造反派”、“鼓吹唯生产力论”等各种各样的“反动言论”共108条,串连在一起,便大叫:

“魏书生有一个完整的反动思想体系,决不是一般的问题!

于是我被停职反省,紧接着是大会小会批判。

最多的时候,我一天要挨三回批判。

那时的批判实际是不讲道理的扣帽子,有的人没文化但很左,于是使用谩骂代替扣帽子,什么难听骂什么。

记得有一次停电,厂里便点着蜡烛一直批我到深夜,批判者换着班去吃饭了,我一直在那饥寒交迫地坚持着。

散会后,身和心都在深深的痛苦之中。

这时,我的小屋子的小气窗被推开,一位老干部悄悄递进一包东西。

我接过来,她便走了。

我打开一看,原来是几个还有热气的包子。

我挨批判后,下车间劳动。

两年以后,“四人帮”就折腾完事了。

他们一倒台,我的那些“反动言论”就都不成立了,于是我又当了干部。

这时有人问我:

“你能饶了他吗?

"“谁呀?

”“给你挑出108条反动言论的那个官呀!

”“不饶怎么办?

”“他批你,你现在也该批他,让他难受难受。

"我说:

“算了,这样批来批去哪一年算完?

还耽误了干正事。

”“那你怎么想?

”“我衷心希望他能成为党的好干部。

人家成了党的好干部了,对他的妻子儿女、父母亲朋,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都有好处,咱自己不是也多了一个知己吗?

这样尽可能地少互斗,使我节省了不少时间。

如果有谁问我:

“魏书生,这十多年来,你的工作负担越来越重,为什么你的精神却总显得很轻松?

”真心诚意地说,那是因为我没有对手。

这些年来,我没有和哪个人作过对,没有整过哪一个人,即使对于有很多缺点的人,我也是能救则救,救不了置之不理,但决不害他,决不逼着他犯更多的错误。

八年以前,有人告诉我:

“咱们学校老师对你都挺好,了解你的为人。

一所学校有那么一位老师总嫉妒你。

”我说:

“应该嫉妒我呀,我才教了6年书,就被评为特级教师,确实使人嫉妒

“嫉妒就嫉妒吧,他还给你造谣,编瞎话,他太对不起你了。

我说:

“要说对不起,是我对不起人家。

“你们以前认识?

你做了什么对不起他的事?

”“不,以前我们素不相识。

”“那你有什么对不起他的?

我说:

“正因为素不相识,人家却肯舍出一部分脑细胞来给咱造谣。

倘没有我,人家用这点脑细胞学习工作,干点什么不好,人家冒着降低人格的危险给咱造谣,容易吗?

当年的批判,起了帮我认识社会、开阔胸怀、磨练意志的作用;今天的谣言,当然更能起激励我前进、促我努力的作用。

人家帮助我进步却浪费了自己的脑细胞,还降低了自己的人格,难道不是我对不起人家吗?

后来我和这位老师见了面,我满怀歉意,很自然地和人家相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