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课后服务费的管理使用制度.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88003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课后服务费的管理使用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校课后服务费的管理使用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学校课后服务费的管理使用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学校课后服务费的管理使用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课后服务费的管理使用制度.docx

《学校课后服务费的管理使用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课后服务费的管理使用制度.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校课后服务费的管理使用制度.docx

学校课后服务费的管理使用制度

根据XX省教育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X教〔2020)8号),XX省发改委、XX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公办中小学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管理工作的通知》(x发改价格〔2020〕106号),xx市教育、xx市发改委、xx市市财政局《关于印发xx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x教发〔2020〕12号),xx市发改委、xx市教育局《关于市直属中小学课后服务收费有关事项的通知》(x发改价格〔2020)14号),xx市教育局《关于xx市直属中小学课后服务费管理使用办法的通知》(x教发〔2019〕39号),xx县发改局、县教育局《关于我县中小学课后服务收费有关事项的通知》(xx发改〔2020〕101号)精神,为切实加强我县直属中小学课后服务费收费管理和使用规范,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收费管理

第一条严格按规定收取课后服务费,收费标准为5元/生课时,按实际课时计费,每生每月不超过160元。

必须坚持学生和家长自愿原则,严禁学校以任何方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加,严禁不开展课后服务而收费、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等行为。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应予以减免。

第二条每学期开学前学校需科学合理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将服务时间、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收费金额等情况报县教育局基础教育股、计财股和驻局纪监组备案后实施。

第三条做好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的公示,提前告知家长开展校内课后服务的服务时间、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收费标准等事项,并签订课后服务自愿协议书。

第四条课后服务费根据不同类别学校的具体安排,按学期收取,期末根据实际开展的课时情况进行清算,多退少补。

第五条课后服务费属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不属于行政事业性收费,不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由学校收取,不计入学校收入,根据实际支出列支,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专账核算。

第二章支出管理

第六条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的水费、电费支出,消耗品购置,场地器材维护,购买社会服务和参与课后服务工作人员劳务补助等。

提取该项资金总额的30%或以上用于弥补因开展课后服务而产生的公用经费支出。

第七条学校要厉行节约,努力提高课后服务费使用效益和公益服务水平。

坚持量入为主、收支平衡的原则,按照教学年度统筹安排使用,当期未使用完的可结转至下个教学年度继续使用。

第八条课后服务费劳务费发放标准由学校研究确定,其考核和分配方案要通过教职工(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县纪委监委驻县教育和体育局纪检监察组、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县人社局和县纪委监委备案,并在本单位公开,确保教职工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第三章监督管理

第九条学校应建立健全课后服务制度,安排和开展好课后服务工作,不得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并自觉接受市场监管、教育等部门的检查和社会的监督。

第十条学校要建立健全经费管理制度,专款专用,严格执行财务管理相关规定,确保费用使用合理合规,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第十一条县教育和体育局适时对课后服务费收费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抽查或审计,对违反有关规定和财务规章制度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二条本办法由县教育局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本办法自2020年9月1日起执行。

《神农本草经》,全书共约13000字,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序录,类似现代药学著作的总论。

短短几百字,涉及中药的基础理论,如四气五味、七情配伍、君臣佐使等,药材生长环境、采收加工、调剂剂型、服药时间、药物治疗等多个方面,都可以追溯于此。

《神农本草经》,全书共约13000字,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序录,类似现代药学著作的总论。

短短几百字,涉及中药的基础理论,如四气五味、七情配伍、君臣佐使等,药材生长环境、采收加工、调剂剂型、服药时间、药物治疗等多个方面,都可以追溯于此。

以四气五味为例,四气指的是寒热温凉,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咸。

这是一个中药的基本定位,关键属性。

恰好似经纬度一样,明确了定位与方向。

序录指出处方用药时应注意药性,分别多寡、主次:

“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宜摄合和。

宜一君二臣三佐五使,又可一君三臣九佐使也”。

对药物配伍禁忌方面,也说得很详细:

“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

合和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

若有毒宜制。

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

在采药、制药、用药等方面,强调采药时则应注意药性、时间、产地、干燥、真伪,“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及有毒,无毒,阴干,暴干,采治时日,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

制药时也要注意药性,“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

宜酒渍者,宜膏煎者。

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入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可违越”。

在用药方面,更应慎重其事。

应先察病源:

病源不清,不可乱用药物。

“欲治病,先察其源。

先候病机。

五脏未虚,六腑未竭,血脉未乱,精神未散,服药必活。

若病已成,可以半愈。

病势已过,命将难全。

在病源病机察清楚后,用药时:

“治寒以热药,治热以寒药。

饮食不消以吐药,鬼注蛊毒以毒药,痈肿疮瘤以疮药,风湿以风湿药,各随所宜”。

关于剂量问题,则说“若用毒药疗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

不去则倍之,不去则十之。

取去为度”。

服药时间,因病而异:

“病在胸隔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