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康复基本概念2.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8822224 上传时间:2023-12-20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8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康复基本概念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社区康复基本概念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社区康复基本概念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社区康复基本概念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社区康复基本概念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社区康复基本概念2.ppt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社区康复基本概念2.ppt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社区康复基本概念2.ppt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社区康复基本概念2.ppt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社区康复基本概念2.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社区康复基本概念2.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社区康复基本概念2.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社区康复基本概念2.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社区康复基本概念2.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社区康复基本概念2.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社区康复基本概念2.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社区康复基本概念2.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社区康复基本概念2.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社区康复基本概念2.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社区康复基本概念2.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区康复基本概念2.ppt

《社区康复基本概念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康复基本概念2.ppt(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区康复基本概念2.ppt

社区康复基本概念,一、什么是社区二、社区康复定义三、社区康复特点四、社区康复发展概况五、社区康复基本原则六、社区康复工作内容和方法七、康复服务八、康复协调与职能,一、什么是社区?

1、广义的社区内涵社区是指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生活群体及活动区域。

2、社区康复(CommunityBasedRehabilitation)中的社区内涵社区康复是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

此社区广义指基层,具体指距残疾人最近的区域,使残疾人能得到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康复服务。

我国社区康复依据自上而下的网络实施,即区、县为指导,街道、乡镇为平台,居(村)、家庭为基础。

二.社区康复定义,1.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WHO(2004):

社区康复是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是为残疾人康复、机会均等、减少贫困和社会包容的一种战略。

社区康复通过残疾人和家属、残疾人组织和残疾人所在社区以及相关政府和民间的卫生、教育、职业、社会机构和其他机构共同努力贯彻执行。

2.我国社区康复定义:

社区康复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政府领导下,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支持,残疾人及其亲友积极参与,采取社会化方式,以社区为本,使广大残疾人得到全面康复服务,以实现机会均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目标。

三.社区康复的特点,1.战略位置社区发展的一项张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受康复服务”基本策略,应纳入社区建设规划。

2.管理方式政府领导、多部门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形成社会管理方式。

3.服务成面在社区和家庭提供就地、就近、便利的康复服务。

三.社区康复的特点,4.服务对象残疾人及有康复需求的慢性病老年人等。

5.病伤残者角色情调病伤残及其亲友主动参与,积极开展康复训练。

6.技术支持技术资源中心、专家指导小组及转介服务系统全面康复。

三.社区康复的特点,7.效果与效益至今投入少、服务覆盖大、康复效果好。

8.康复训练场所就地就近;方法简单易行;器材因陋就简;时间经常持久。

9.有利于回归家庭和社会。

四.社区康复发展概况,国际上:

1976:

WHO提倡CBR模式,编写“在社区中训练残疾人”。

1981:

联合国制定残疾人十年(19831992)社区康复全球发展规划1985:

伦敦大学开设“社区康复计划与管理”课程,全球性、地区性培训迅速开展,建立一批社区康复培训中心。

四.社区康复发展概况,1994年:

联合国发表“残疾人机会平等标准规则”,同年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WHO发表“关于残疾人社区康复联合见意书”。

明确了社区康复目标,概念和实施方法。

2004年上述三组织再次明确CBR的定义和内涵。

目前90多国家、地区开展CBR。

四.社区康复发展概况,2006年12月联合国通过残疾入权利公约,促进、保护和确保残疾人充分和平等地享有一切人权和基本自由,促进对残疾人固有的尊严的尊重。

残疾人有权享有可达到的最高健康标准,不受歧视。

确保残疾人的医疗卫生服务,包括与健康有关的康复服务。

提倡尽量就近在残疾人所在社区,包括在农村地区,提供这些医疗卫生服务。

四.社区康复发展概况,采取有效和适当措施,使残疾人实现和保持最大程度自立,充分发挥和维持体能、智能、社会和职业能力充分融入和参与生活的各个方面。

四.社区康复发展概况,WHO残疾与康复行动计划(2006年2011年)基本目标是让所有残疾人都能有尊严地生活,具有平等的权力和均等的机会。

主要任务是通过国家性、区域性以至全球性努力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进一步强调要推进社区康复,并制定社区康复指南目前,CBR已在90多个国家实施并发展为一种有效的、广泛性的和多部门参与的战略,可为残疾人提供卫生保健、教育、谋生机会和参与社会。

四.社区康复发展概况,我国:

1986年起步,经试点、推广进入目前发展新阶段。

2002年提出:

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宏伟目标,主要措施积极推进CBR,把康复服务引入家庭。

四.社区康复发展概况,2005年,中国残联、卫生部、民政部:

关于印发进一步将社区康复纳入城乡基层卫生服务的意见的通知,关于开展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的通知卫生部等级6部门(2006):

中国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评审方案,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将CBR事实作为头方案是CBR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四.社区康复发展概况,目前CBR纳入国家计划,初步建立社会化CBR服务体系,CBR工作逐步规范,残疾人受益不断扩大,康复意识不断增强。

全国已为1200多万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但我国各类残疾人有8296万,要2015年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任重而道远。

四.社区康复发展概况,我国:

1986年起步,经试点、推广进入目前发展新阶段。

1.起步阶段(19861990年)WHO在香港和菲律宾举办“现代康复原则、计划与原理。

”研讨班为我国培养10余名CBR骨干,同年将在社区中训练残疾人译成中文出版,在山东、吉林、广东、内蒙古城乡开展CBR试点,1988年实施“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开展白内障手术,儿麻后遗症矫治手术,聋儿听力语言训练三项康复。

四.社区康复发展概况,2.试点阶段(19911995年)“中国康复医学事业八五规划要点”和“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明确规定逐步推广CBR。

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CBR试点。

“八五”期间全国62县(区)进行CBR示范工作,其康复服务覆盖率75。

除“老三康”外,开展低视力康复、精神病防治康复、智力残疾预防和康复、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等。

1990年颁布中华入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使CBR有法律保障。

四.社区康复发展概况,3.社会化初步推广阶段“九五”(19962000年)始,CBR采社会化方式推进。

“中国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目标是完善社会化康复服务体系,使300万残疾人得到康复。

系统训练肢残者10万、聋儿6万、智残6万使120万重性精神病人得到综合康复。

四.社区康复发展概况,“十五”(20012005),CBR纳入社区建设规划,融入社区卫生服务、社会服务和特教部门。

并开拓脑瘫儿、成年智残康复训练、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和麻风畸残康复等。

四.社区康复发展概况,4.发展新阶段2002年提出:

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宏伟目标,主要措施是“积极推进CBR,把康复引入家庭。

”,四.社区康复发展概况,2005年,中国残联、卫生部、民政部:

关于印发进一步将社区康复纳入城乡基层卫生服务的意见的通知,关于开展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的通知卫生部等6部门(2006):

中国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评审方案,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将CBR实施作为龙头方案,使CBR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四.社区康复发展概况,目前CBR纳入国家计划,初步建立社会化CBR服务体系,CBR工作逐步规范,残疾人受益不断扩大,康复意识不断增强。

全国已为1200多万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但我国各类残疾人有8296万,要2015年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任重而道远。

五.社区康复基本原则,六项原则:

社会化原则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整合利用康复资源、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社区康复基本原则,社区为本从社区实际出发,立足社区力量低成本、广覆盖国外机构康复人均约100美元,只覆盖20%,CBR人均9美元,覆盖80%康复对象,国内脑瘫机构康复近万元,CBR设备要求数百元。

五.社区康复基本原则,因地制宜经济发达地区可有偿,欠发达地区可低偿或无偿。

技术实用康复技术易懂、易学、易会。

现代技术简单、实用化,机构技术社区、家庭转化,城市技术农村转化,中西结合康复对象主动参与,六.社区康复工作内容和方法,工作流程:

建立社会化工作体系制定工作计划培训人员调查社区康复资源和残疾人康复需求组织实施检查评估。

(一)建立社会化工作体系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共同推进1.明确部门职责,实行目标管理。

卫生、民政、教育、计生委、妇联、残联等,六.社区康复工作内容和方法,2.建立健全社会化社区康复服务体系三个网络组织管理加强政府领导,完善各级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

将康复目标纳入规划,考核目标,保障措施,制定实施CBR计划。

街道、乡镇残联协调有关单位,统筹康复需求和资源开展CBR。

居(村)委会康复协调员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

六.社区康复工作内容和方法,技术指导建立各级CBR康复技术指导组。

建立完善省、地(市)级残疾人康复中心。

整合当地康复资源,县(区)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和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站。

六.社区康复工作内容和方法,社区服务城乡基层卫生机构社区服务中心、福利企事业单位、学校、幼儿园、工疗站基层康复站,开展CBR,六.社区康复工作内容和方法,

(二)制定工作计划(三)建立工作队伍管理人员、技术指导人员、基层康复人员、志愿工作者、残疾人及其亲友密切配合。

(四)培训人员实用性原则制定培训计划,开展分类培训,建立培训工作档案,使培训工作规范化管理。

六.社区康复工作内容和方法,(五)调查社区康复资源和残疾人康复要求为CBR服务提供准确客观依据,保证CBR服务科学有效发展先决条件。

1.社区康复资源调查医院、康复机构、特教学校、幼儿园、心理咨询部门、福利院所、用品用具等单位数量,业务范围、设备设施,技术人员等。

六.社区康复工作内容和方法,2.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3部分一般资料残疾类别、残疾等级、残疾原因、生活自理程度等。

康复需求:

医疗康复、功能训练、辅助器具、心理服务、知识普及、全面康复需求的转介服务等需求。

对有康复需求残疾人建立康复服务档案,制定CBR计划。

六.社区康复工作内容和方法,(六)开展康复训练提供康复服务进行初次训练评估,制定康复计划选择适宜训练项目指导康复训练(活泼新颖、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少到多、循序渐进)定期康复评定选用、制作训练器材辅助用具的信息、供应、维修服务其他:

如医疗康复、心理支持、知识普及、咨询、转介服务等。

六.社区康复工作内容和方法,(七)检查评估评估:

包括对组织管理、实施情况、康复效果、社会效果四方面评估。

评估核心:

服务的相关性、有效性、效率、影响、持久性等。

六.社区康复工作内容和方法,相关性是否为社区残疾人服务;有效性是否数量、质量实现目标、如覆盖面,康复效果;效率:

是否少投入、大产出;影响:

项目对社区影响如环境、经济发展、康复机构及技术、残疾人生活质量影响;持久:

是否可持续发展,六.社区康复工作内容和方法,评估主要内容:

1.居委会有否专(兼)职人员(社区康复协调员)管理CBR工作。

要职责明确,有工作制度和记录。

对残疾人进行康复需求调查,建立康复服务档案。

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动态掌握。

据需求组织相关人员提供康复服务并做好记录。

六.社区康复工作内容和方法,依托社区(村)卫生站开展CBR。

有职责、制度、康复普及读物。

居(村)委会或康复站填写保存残疾人康复服务档案。

2.街道(乡镇)日常工作残协专人负责,有计划、制度、会议记录。

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掌握康复需求残疾人数、分布和康复服务需求。

六.社区康复工作内容和方法,充分利用现有机构、设施、人员提供康复服务和训练。

承担CBR任务机构有工作职责、制度和服务内容,至少有一个经培训胜任工作的专(兼)职康复人员。

普及康复知识,传授训练方法。

街(乡)残联和承担CBR机构要备有所需读物。

七.康复服务,1.康复服务主要内容康复医疗服务诊断、功能评定、康复治疗康复护理和转诊服务等训练指导服务制订和执行训练计划、指导使用矫形器和制作简易训练器具、评估训练效果。

心理疏导服务使树立康复信心、正确面对残疾、鼓励残疾人亲友理解、关心,并支持、配合训练。

七.康复服务,知识普及服务辅助用具服务提供信息、选购、租赁、使用指导和维修等服务咨询、转介服务根据康复要求,联系有关部门机构和人员,提供有针对性咨询转介,并登记、跟踪服务。

七.康复服务,2.康复服务主要途径机构康复服务延伸服务如家庭病床、家庭康复残疾人工作者经常性服务直接或转介服务融入其他部门的服务利用卫生、民政、教育、计生、妇联、共青团的活动来提供康复服务。

七.康复服务,利用社会公益活动来提供康复服务如“助残日”、“爱耳日”、“精神卫生日”、“爱眼日”等。

利用传媒提供康复服务如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宣传读物、墙报、音像制品、电子网络等。

八.康复协调员职责,1.会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调查残疾人康复需求;2.建立康复服务档案,做好工作记录,动态掌握康复需求与服务情况;3.向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信息和转介服务;4.协调组织社区内有关机构、人员,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和相应的支持;5.为残疾人提供力所能及的综合性康复服务,如组织社区内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提供辅助用品用具租借、选购、信息咨询、使用指导、组织康复知识讲座,发放康复科普读物等。

八.康复协调员职责,具有以下条件者,可授予中级社区康复协调员资格证书:

1.具备高中(专)以上学历或通过相当的学历培训;2.热爱本职工作,从事本岗位工作四年以上;3.完成历年学时学分并通过考核;4.具备一定的管理、协调、服务能力,胜任工作。

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谢谢!

二.什么是康复?

二.什么是康复?

什么是康复?

什么是康复?

什么是康复?

什么是康复?

康复(rehabilitation)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对伤、病、残者进行训练、治疗以减轻其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使其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和重返社会。

什么是康复?

要明确:

康复不等于痊愈康复不仅是训练残疾人适应环境;也要调整残疾人周围环境和社会条件,以利其重返社会残疾者本人、家庭和所在社区参与康复实施计划痊愈指患病机体的机能与代谢障碍完全消失,形态结构的损害完全修复,一切症状和体征均消退,机体各器官系统之间及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协调关系完全恢复,劳动能力恢复至正常。

什么是康复?

康复包括医学康复或医疗康复(medicalreh.)教育康复(educationalreh.)职业康复(vocationalreh.)社会康复(socialreh.)康复基本原则:

功能训练为中心,提高功能水平,活动能力全面(整体)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

三.康复对象,对象:

主要是残疾者,即因损伤及急、慢性疾病和老龄带来的功能障碍者和先无发育障碍者。

WHO估计:

残疾人占总人口710%不等,而神经系统及感觉器官残疾,骨骼系统及心肺残疾共占2/3。

我国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全国各类残疾人约8296万。

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6.34%。

其中视力残疾1233万人,占14.86%;听力残疾2004万人,占24.16%;言语残疾人127万人,占1.53%;肢体残疾2412万人,占29.07%;智力残疾554万人,占6.68%;精神残疾614万人,占7.40%;多重残疾1352万人,占16.30%。

四.残疾基本概念,残疾指由于疾病、意外伤害等各种原因导致的人体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的异常或丧失,从而导致部分或全部丧失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能力,无法履行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WHO(2001),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将残疾发生发展分三个阶段(或层次)。

WHO/2001: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ICF),健康情况(障碍或疾病)身体功能和结构活动参与功正常正常正常健康能损伤活动受限参与局限残疾背景性因素环境因素个人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