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及其扩展.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8864803 上传时间:2024-02-02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2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讲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及其扩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第2讲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及其扩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第2讲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及其扩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第2讲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及其扩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第2讲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及其扩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第2讲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及其扩展.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第2讲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及其扩展.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第2讲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及其扩展.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第2讲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及其扩展.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第2讲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及其扩展.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第2讲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及其扩展.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第2讲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及其扩展.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第2讲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及其扩展.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第2讲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及其扩展.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第2讲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及其扩展.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第2讲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及其扩展.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第2讲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及其扩展.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第2讲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及其扩展.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第2讲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及其扩展.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第2讲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及其扩展.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讲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及其扩展.ppt

《第2讲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及其扩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讲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及其扩展.ppt(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2讲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及其扩展.ppt

第二讲第二讲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及其扩展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一、生产可能性边界与供给1、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possibilityfrontier):

一国的全部要素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

一国的全部要素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或劳务的最大产量的组合。

以两种商品为例,或劳务的最大产量的组合。

以两种商品为例,生产可能性边界给出了固定一种商品的产量后生产可能性边界给出了固定一种商品的产量后另一种商品的最大产出。

另一种商品的最大产出。

在图中,生产的埃奇渥斯盒状图的长度表示在图中,生产的埃奇渥斯盒状图的长度表示劳动的总供应量劳动的总供应量L,宽度表示资本的总供应量,宽度表示资本的总供应量K,图中曲线,图中曲线X0表示以表示以Ox为原点的为原点的X的一条的一条等产量曲线,等产量曲线,Y0表示以表示以Oy为原点的为原点的Y的一条的一条等产量曲线。

对于一个单个生产者来说,其均等产量曲线。

对于一个单个生产者来说,其均衡状态(利润最大化)是由等产量曲线与等成衡状态(利润最大化)是由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决定的。

也就是说,在厂商达到本曲线的切点决定的。

也就是说,在厂商达到利润最大化时,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要素利润最大化时,要素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要素价格之比(或相对价格),即:

价格之比(或相对价格),即:

MRTSw/r在两个厂商或两种产品的情况下,上式条件在两个厂商或两种产品的情况下,上式条件仍然成立。

仍然成立。

在两个厂商或两种产品的情况下,生在两个厂商或两种产品的情况下,生产的最优为两种既定数量的要素在两种产品之产的最优为两种既定数量的要素在两种产品之间的分配,结论为:

在生产的埃奇渥斯盒状图间的分配,结论为:

在生产的埃奇渥斯盒状图中,处在两种产品等产量线切点的点为帕累托中,处在两种产品等产量线切点的点为帕累托最优。

最优。

MRTS(X)=MRTS(Y)这些最优点的连线为生产的契约曲线这些最优点的连线为生产的契约曲线,在契约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要素得,在契约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要素得到了充分利用,并且所有生产者都实现了利润到了充分利用,并且所有生产者都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把契约曲线上各点所对应的最大化。

把契约曲线上各点所对应的X和和Y绘绘制在坐标系中所形成的曲线,就是生产可能性制在坐标系中所形成的曲线,就是生产可能性边界线。

边界线。

下边给出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严格推下边给出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严格推导:

导:

在导出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前,首先对我们所在导出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前,首先对我们所考察的经济社会作一简化处理:

考察的经济社会作一简化处理:

假设该经济社会只生产两种产品假设该经济社会只生产两种产品X和和Y;并且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并且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资本(K)和劳动()和劳动(L)。

其他的一些基本假设如)。

其他的一些基本假设如下所述:

下所述:

(1)所有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所有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2)所有商品的生产技术条件都是既定的,并)所有商品的生产技术条件都是既定的,并且规模收益不变;且规模收益不变;(3)所有生产要素的总供给都是固定不变;)所有生产要素的总供给都是固定不变;(4)生产要素可在各部门间自由流动;)生产要素可在各部门间自由流动;(5)所有生产要素都充分利用;)所有生产要素都充分利用;(6)经济活动中不存在外部性()经济活动中不存在外部性(externality)。

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当生产处于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上,资当生产处于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以牺牲另一产品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以牺牲另一产品的生产为代价。

的生产为代价。

机会成本:

即产品的边际转换率机会成本:

即产品的边际转换率MRT,是,是指为增加一单位某一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指为增加一单位某一产品所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产出数量,表现为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斜品的产出数量,表现为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斜率的绝对值。

率的绝对值。

MRT=dY/dXPX/PY下边给出边际转换率的严格推导:

下边给出边际转换率的严格推导:

二、消费者偏好与社会无差异曲线二、消费者偏好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

通过个体无差异曲线的加社会无差异曲线:

通过个体无差异曲线的加总形成的反映整个社会效用水平的无差异曲线总形成的反映整个社会效用水平的无差异曲线。

社会无差异曲线的用途有:

社会无差异曲线的用途有:

(1)用来确定一国的均衡消费点。

)用来确定一国的均衡消费点。

在图中,在图中,BB线表示在线表示在X和和Y的价的价格既定情况下一国的国民收入预算线,该预算格既定情况下一国的国民收入预算线,该预算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E表示整个社会消表示整个社会消费处于均衡状态,这时对费处于均衡状态,这时对X和和Y的总需求也就的总需求也就随之确定。

随之确定。

(2)用来衡量整个社会的福利。

)用来衡量整个社会的福利。

如果社会无差异曲线向远离坐标原点如果社会无差异曲线向远离坐标原点的方向移动,那么该国提高了福利水平。

的方向移动,那么该国提高了福利水平。

三、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三、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一)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

(一)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假设:

两种要素假设:

两种要素L和和K,两种产品,两种产品X和和Y,一般均衡条件:

一般均衡条件:

1、生产达到均衡:

两种产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生产达到均衡:

两种产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且等于两种要素的价格比,即生产位于相等,且等于两种要素的价格比,即生产位于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上。

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上。

MRTS(X)=MRTS(Y)2、消费达到均衡:

社会无差异曲线与国民收入、消费达到均衡:

社会无差异曲线与国民收入预算线相切,边际替代率等于产品的价格比。

预算线相切,边际替代率等于产品的价格比。

MRS=PX/PY3、生产和消费同时达到均衡、生产和消费同时达到均衡:

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斜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斜率(机会成本)等于边际替代率,并且等于产品的价率(机会成本)等于边际替代率,并且等于产品的价格比,即格比,即:

MRT=MRS=PX/PY4、市场出清:

、市场出清:

XC=XP,YC=YP

(二)国民供给曲线

(二)国民供给曲线(nationalsupplycurve)与国民需求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nationaldemandcurve)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说明了一国均衡价格、生产和消费是如何决,说明了一国均衡价格、生产和消费是如何决定的。

通过它们,我们可以进一步推导出国民定的。

通过它们,我们可以进一步推导出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这样从另外一个途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这样从另外一个途径说明了均衡价格、生产和消费的决定,即国径说明了均衡价格、生产和消费的决定,即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的交点。

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的交点。

(三)封闭条件转为开放条件(三)封闭条件转为开放条件结论:

当两国结论:

当两国相对价格存在差异时,相对价格存在差异时,国际贸国际贸易就会发生,易就会发生,即国际贸易是建立在即国际贸易是建立在两国相对价两国相对价格差异基础上的格差异基础上的。

设想一下,如果允许商品在两国之间自由流动,那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一开始A国X的相对价格要低于B国,所以B国的消费者会发现,从A国生产者那里购买X商品,要比从本国生产者手里购买X便宜,因此B国会从A国进口X;反过来,B国的Y商品的相对价格(Y的相对价格Py/Px1/(Px/Py)=1/2)要低于A国Y的相对价格(Py/Px=1),同样,A国的消费者也会发现从B国购买Y要比在本国购买便宜,所以A国也会从B国进口Y商品,于是两国之间便发生了贸易。

四、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四、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一)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

(一)一般均衡条件与均衡解开放条件下,该国面对新的相对价格开放条件下,该国面对新的相对价格1、生产达到均衡:

生产位于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达到均衡:

生产位于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上,即:

线上,即:

2、消费达到均衡:

社会无差异曲线与国民收、消费达到均衡:

社会无差异曲线与国民收入预算线相切,边际替代率等于产品的价格比入预算线相切,边际替代率等于产品的价格比,即:

,即:

)(WYWXWWPPPPWYWXPPMRS)()(YMRTSXMRTS3、生产和消费同时达到均衡:

边际转换率等于、生产和消费同时达到均衡:

边际转换率等于边际替代率,并且等于产品的价格比,即:

边际替代率,并且等于产品的价格比,即:

4、贸易平衡:

、贸易平衡:

其中,(其中,(XC-XP)和)和(YP-YC)分别表示分别表示X的过剩需的过剩需求求(excessdemand)和和Y的过剩供给的过剩供给(excesssupply)。

上式表明,如果上式表明,如果XC-XP0,则必定有,则必定有YP-YC0,即该,即该国进口(国内消费超出国内生产),出口国进口(国内消费超出国内生产),出口Y,等式,等式左右两边分别表示进口支出与出口收入;反之,如果左右两边分别表示进口支出与出口收入;反之,如果XC-XP0,则必定,则必定YP-YC0,即该国出口(国内生,即该国出口(国内生产超出国内消费),进口产超出国内消费),进口Y,等式左右两边分别表示,等式左右两边分别表示出口收入与进口支出。

出口收入与进口支出。

WYWXPPMRSMRT)()(CPWYPCWXYYPXXP开放条件下,生产均开放条件下,生产均衡点与消费均衡点不再衡点与消费均衡点不再重合,重合,A国国X的生产大的生产大于其国内消费,于其国内消费,Y的消的消费大于其国内生产。

因费大于其国内生产。

因此,开放条件下此,开放条件下A国出国出口口X,进口,进口Y。

在图中,相对价格线在图中,相对价格线PW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切点决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切点决定了生产均衡(点)。

同时,这条相对价格线又表示定了生产均衡(点)。

同时,这条相对价格线又表示该国的国民收入预算线,因此它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该国的国民收入预算线,因此它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决定了消费均衡(点)。

点决定了消费均衡(点)。

(二)国际均衡价格

(二)国际均衡价格上面关于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分析上面关于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分析,事实上并不完善,因为关于新的相对价格并,事实上并不完善,因为关于新的相对价格并没有说明是如何确定的,我们只是讨论了在新没有说明是如何确定的,我们只是讨论了在新的相对价格给定情况下,该国生产和消费均衡的相对价格给定情况下,该国生产和消费均衡点的确定。

在开放情况下,新的均衡价格是由点的确定。

在开放情况下,新的均衡价格是由两国共同决定。

两国共同决定。

当国因在封闭状态下的相对价当国因在封闭状态下的相对价格较低,而开始出口的时候,一方面由于格较低,而开始出口的时候,一方面由于国的进口,导致了对国商品的需求增加,国的进口,导致了对国商品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国国内市场上商品供应减少,另一方面,国国内市场上商品供应减少,从而引起国价格的上涨;同样,国从从而引起国价格的上涨;同样,国从国进口国进口Y商品,也会引起国的商品,也会引起国的Y商品价格的商品价格的上升。

这样一来,原来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上升。

这样一来,原来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就会不断缩小,这一趋势会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就会不断缩小,这一趋势会一直持续下去。

当两国的相对价格完全趋于一一直持续下去。

当两国的相对价格完全趋于一致时,两国国民之间的交易就达到了新的均衡致时,两国国民之间的交易就达到了新的均衡,生产与消费也达到均衡。

,生产与消费也达到均衡。

国际贸易建立在相对价格差的基础上,国际贸国际贸易建立在相对价格差的基础上,国际贸易必然会消除这一相对价格差,达到国际均衡易必然会消除这一相对价格差,达到国际均衡价格。

价格。

结论:

结论:

A国过剩供给曲线与国过剩供给曲线与B国过剩需求曲国过剩需求曲线的交点即为国际均衡价格,处于两国贸易前的线的交点即为国际均衡价格,处于两国贸易前的相对价格水平之间,相对价格水平之间,21WYWXPP下边给出封闭条件下均衡与开放条件下均衡下边给出封闭条件下均衡与开放条件下均衡的数学分析,即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的数学分析,即国民供给曲线与国民需求曲线的推导:

的推导:

五、开放的利益五、开放的利益

(一)开放利益的衡量

(一)开放利益的衡量结论:

对外开放提高了国家的福利,社会无差异曲结论:

对外开放提高了国家的福利,社会无差异曲线处于更高的位置。

开放虽然能提高国家整体福利,线处于更高的位置。

开放虽然能提高国家整体福利,但并不意味每个人的福利水平都提高,这就是为什么但并不意味每个人的福利水平都提高,这就是为什么现实中总存在反对开放的重要原因。

现实中总存在反对开放的重要原因。

案例1:

美国的制糖业对外贸易中受损的集团一定会不遗余力地游说政府限制自由贸易以保护他们的收入。

人们一定以为在自由贸易中受益的集团会同样尽力去说服政府放宽对自由贸易的限制。

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大部分国家制定贸易政策时,想限制贸易的人通常比想放宽贸易的人更具有影响力。

因为一般来说,产业中贸易受益者的集中程度,对情况的掌握程度,以及组织程度都不如那些贸易受损者。

美国的制糖业是体现这种对立局面的很好的例子。

多年以来,美国一直限制糖的进口,美国市场糖的价格几乎是世界市场价格的两倍。

据估计,美国消费者为这一进口限制付出的代价约为20亿美元一年,即每个人为此多付8美元,而生产者的收入约为20亿美元的一半。

如果把消费者和制造商的损益情况同时公布,那么美国很可能就不会实施这一进口限制了。

但是,每一个消费者在损失的绝对量上是很少的,而且这些损失大部分看不见,因为糖大多作为其他食物的配料,人们一般不直接购买。

因此大部分消费者觉察不到进口限制使其生活水平降低了。

而且,8美元的损失也不足以煽动他们组织起来反抗或写信给国会议员。

食糖生产者的处境可就截然不同了,平均每个厂商每年从进口配额中获得成千上万的美元。

因此食糖生产者组织起了贸易联盟和行会组织,非常活跃地为实现其成员的利益服务。

因此食糖生产者们关于贸易影响的抱怨总是有效地被表达出来。

案例2:

日本的大米政策日本土地奇缺,生产大米的成本比任何其他国家(包括中国)都要高,但是日本只允许进口很少量的大米,日本大米平均进口关税高达490。

毫无疑问,如果允许自由进口大米,从整体来看日本的生活水平就会提高。

但是,日本种植稻谷的农民就会因自由贸易而受损。

就算被进口大米挤走的农民可以在充分就业的经济环境中找到制造业或服务业的工作,他们也会觉得另寻职业非常不便而且代价昂贵。

勿庸置疑,日本种植稻谷的农民会强烈反对大米的自由贸易,而且他们有组织的政治对抗所带来的负效应超过了国家整体上可能从贸易中获得的潜在利益。

2002年,日本政府通过了粮食法修改案,对本国的大米生产政策进行了调整。

根据粮食法修改案,日本政府将在2008年彻底废除现行的大米生产政策,由日本全国中央农业协会制定和调整大米生产方针,协调和制定各地农业团体和农户的水稻种植面积,然后报政府认定。

修改大米政策的原因是:

第一,引发贸易摩擦。

日本大米平均进口关税高达490。

大米问题已成为日本在世界贸易组织农产品贸易谈判中达成妥协的最大障碍。

第二,致使日本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低下。

过度的保护政策致使日本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十分低下。

日本为了保护国内大米生产者的利益,一直限制外国大米进口,使大米的国内价格居高不下。

第三,造成很大财政负担。

近年来,日本被限制种植水稻的面积越来越大,补贴越来越多,给日本的财政造成了极大的负担。

据日本农林水产省发表的统计数据,2002年,日本被限制种植水稻的水田面积高达100万公顷,相当于日本全部水稻种植面积的40。

另一方面,种植的水稻一旦因气候等原因出现减产,政府还得支付减产补助金。

2002年,日本政府为限产和减产共支付了5500多亿日元财政补贴。

第四,由于战后日本国民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导致日本大米消费不断减少。

据日本农林水产省发表的统计数据,1962年,日本每人每年平均消费118公斤大米,到了1980年下降到79公斤,2000年进一步减少到了65公斤。

但是,在日本的观察家认为,日本政府虽然调整了过度保护的粮食生产政策,但它是政府和执政党妥协的产物,依然存在着浓厚的保护主义色彩。

因为农业这个产业跟其他的工业产业不一样,有一个保持所谓的基本生活需要的问题,食品这样的东西,只有农业才能生产,一个国家根本不可能完全放弃自己的农业。

农业中间进行一定的保护,实际上在世界上也是很普通的现象,就是连最发达的美国的农业,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采取保护政策的,就象给农民补贴等等。

广大农村是日本执政党自民党的重要选票来源,为了维护其政治基础,日本执政党会继续努力保护农民的利益。

案例3:

中国对农业的保护加入WTO之前,中国对农产品进口所实施的高关税普遍要高于世界贸易组织中发展中国家成员国的关税,例如硬粒小麦、稻米、大豆等,1999年的普通关税为180,即使是优惠关税也高达114。

所实施的非关税措施种类繁多,主要有进口许可证、进口配额、动植物检疫、食品卫生检疫等等,在1999年35类实行进口许可证限制的产品中,农产品就占了8类,具体为粮食、植物油、酒、棉花、烟草、食糖、羊毛和天然橡胶。

而且在这些产品中,除酒之外的所有商品,都由外经贸部指定国营外贸公司专营,占了1999年国营外贸公司专营的13种商品中的一半多。

虽然从1998年1月1日起,中国开始赋予私营外贸公司进出口经营权,但由于门槛过高,私营外贸公司很难进入。

中国入世六大承诺:

1、商品当中国履行了所有的承诺后,中国的农产品的平均关税将下降到15%。

对于工业品来说,工业关税将平均下调到8.9%。

2、纺织品中国加入世贸后,中国将成为纺织品与服装协定成员,并将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3、农产品中国同意将其农产品补贴限制在8.5%以内。

4、电信入世后,外国服务商将被允许在中国建立合资公司,而不受数量方面的限制,并在一些城市提供服务。

5、银行中国加入世贸后,外国金融机构将被允许在中国提供外币服务,而不受顾客方面的限制。

入世后5年,外国金融机构将被允许向所有的中国顾客提供人民币服务。

6、保险外国保险公司可以来华建立其非寿险子公司或者合资公司,入世5年后,将允许外商建立全资的外资子公司。

加入WTO,中国将根据入世议定书的承诺,放开国内农产品市场,过去那种高关税、复杂的非关税措施和国营贸易公司专营等一系列的保护措施都将被逐步取消。

中国入世后对所有农产品的关税均实行上限约束,算术平均关税率已降到年的。

对于粮食、植物油、棉花、羊毛、食糖和橡胶等敏感商品将取消对外的计划管理,改为实施关税配额制度。

所谓配额制度就是,比如当小麦进口数量小于最低市场准入量(万吨)时关税率为;当小麦进口量高于最低市场准入量时关税率为。

2002年,我国农产品贸易总额达到240亿美元,出口额达到14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进口额为9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农产品贸易顺差扩大到4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亿美元,增长达50%以上。

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时承诺的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2002年小麦进口配额是840多万吨,玉米是近600万吨,大米近400万吨。

如果这些农产品全部实现进口,对我国粮食产区的亿万农民,将形成巨大的冲击。

但是,正如龙永图指出,进口配额数量并不代表实际进口数量,进口多少粮食,不由配额决定,而是由中国的粮食市场决定。

近几年,中国粮食产量已经能完全满足国内市场,粮食大规模进口的可能性不大。

统计数字显示,2002年前10个月我国实际进口粮食数量只占配额总量的4%,而粮食出口量却达到1098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57%。

其中小麦出口量首次超过了进口量。

开放利益衡量的另一种方法:

开放利益衡量的另一种方法:

B国贸易后比贸易前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国贸易后比贸易前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总和增加了的总和增加了b。

A国贸易后比贸易前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国贸易后比贸易前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总和增加了的总和增加了n。

(二)对外开放利益的分解

(二)对外开放利益的分解来自于对外开放的利益包括两部分来自于对外开放的利益包括两部分来自于交换的利益和来自于专业化的利益。

来自于交换的利益和来自于专业化的利益。

交换利益系指如果个人或国家之间拥有不同的交换利益系指如果个人或国家之间拥有不同的商品禀赋或不同的偏好,那么通过互相之间的商品禀赋或不同的偏好,那么通过互相之间的商品交易,他们均可改善各自的福利;专业化商品交易,他们均可改善各自的福利;专业化利益则指个体或国家之间可以通过专门从事其利益则指个体或国家之间可以通过专门从事其效率相对最高的生产来获得额外的利益。

效率相对最高的生产来获得额外的利益。

结论:

来自于交换的利益为结论:

来自于交换的利益为U1U2,来自于专业,来自于专业化的利益为化的利益为U2U3。

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

1、薛敬孝、佟家栋、李坤望主编国际经济、薛敬孝、佟家栋、李坤望主编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年版。

2、龚关编著国际贸易理论,武汉大学出版、龚关编著国际贸易理论,武汉大学出版社,社,2000年。

年。

3、丹尼斯、丹尼斯R.阿普尔亚德,小艾尔佛雷德阿普尔亚德,小艾尔佛雷德J.菲菲尔德著国际经济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尔德著国际经济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4、国际经济学,彼得、国际经济学,彼得林德特,经济科学林德特,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社,1999年。

年。

5、国际经济学,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6、高级国际贸易学,亚蒂什N.巴格瓦蒂、阿温德潘纳加里亚、T.N.施瑞尼瓦桑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