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操作试题提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8748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96 大小:8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操作试题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操作试题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操作试题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操作试题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操作试题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操作试题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6页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操作试题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6页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操作试题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6页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操作试题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6页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操作试题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6页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操作试题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6页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操作试题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6页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操作试题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6页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操作试题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6页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操作试题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6页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操作试题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6页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操作试题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6页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操作试题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6页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操作试题提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6页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操作试题提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6页
亲,该文档总共9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操作试题提纲.docx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操作试题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操作试题提纲.docx(9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操作试题提纲.docx

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操作试题提纲

2012年小学科学教师实验操作试题(提纲)

此套试题兼容了不同教材版本实验,主要涉及一些基本操作

一、实验名称:

空气占据空间吗

实验材料:

1个矿泉水瓶子、3根吸管、1块橡皮泥、1个水槽。

1个杯子、纸若干。

实验步骤:

实验一:

1、将瓶子装满水,向瓶子里插入两根吸管,用橡皮泥堵住瓶口;

2、通过吸管向瓶内吹气。

(可插入一根吸管,双手握住瓶子,将水挤出)

实验二:

1、把一团纸巾放在一个玻璃杯子的杯底;

2、将杯子竖直扣入水中;

3、观察纸巾是否会被水浸湿。

(注意在杯子倒扣水中时不要倾斜,纸巾要塞放杯底,并放牢。

实验结论:

空气会占据空间,也就是说同一空间不会被两种物质同时占据。

整理器材:

污物等放入污物瓶,仪器归位摆放整齐,擦净桌面。

二、实验名称:

给试管里的水加热

实验材料:

试管架试管酒精灯试管夹试剂瓶石棉网

实验过程:

1、向试管倾倒水;(倾倒方法正确;液体量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2、用试管夹正确夹好试管;

(试管夹的夹法、夹试管的部位、手握法)

3、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点燃方法、先预热、外焰加热、试管口不要朝向自己也不要朝向有人的方向。

4、加热至沸腾后将水倒入污物瓶,将试管(带夹)放石棉网上冷却

整理器材:

仪器归位摆放整齐,擦净桌面。

三、实验名称:

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器材:

温度计、烧杯、水。

实验过程:

1、将一定量的水倒入烧杯。

2、手拿着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水中,不能碰到烧杯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准确读数,注意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

4、现在测得的温度是:

()

整理器材:

污物等放入污物瓶,仪器归位摆放整齐,擦净桌面。

四、实验名称:

斜面

实验仪器:

木板长、短各一块,圆磙(或小车)、平板测力计

实验过程:

1、用平板测力计将圆磙(或小车)提起

2、用平板测力计将圆磙(或小车)沿斜面往上拉,测出拉力

3、换长木板仍然搭在原来的木块上,将圆磙(或小车)沿斜面往上拉,测出拉力

4、填好实验报告单,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

1、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2、斜面越平缓越省力

整理器材:

仪器归位摆放整齐,擦净桌面。

五、实验名称:

食盐的溶解

实验器材:

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纯净水。

实验过程:

1、用烧杯向另1个烧杯中加入适量清水。

2、再将一平匙食盐放入清水中;

3、观察现象(颗粒大小是怎样变化的?

在水中的分布是否均匀?

是否有沉淀出现?

溶解还是不溶解?

4、轻轻搅拌再观察。

实验结论:

食盐遇水即溶,颗粒逐渐变小并下沉,向四周不均匀扩散,但轻轻搅拌后,颗粒(沉淀)消失,均匀分布,完全溶解于水。

整理器材:

仪器归位摆放整齐,擦净桌面。

六、实验目的:

除去水中不溶解的细小杂质

实验材料:

铁架台、漏斗架、玻璃棒、漏斗、烧杯、滤纸、待过滤的水、纯净水、剪刀。

实验步骤:

1、将烧杯放在铁架台底座上,再将漏斗放入漏斗架,调节高度和位置,使漏斗径下口直面贴在烧杯内壁上。

2、将滤纸对折两次成四层,打开,使其一边三层,一边一层,成漏斗状。

3、将滤纸放入漏斗内,使滤纸上边略低于漏斗口,用纯水浸湿,再用手指按一按,使滤纸紧贴在漏斗壁上。

4、将玻璃棒斜放在漏斗内(约45度)。

下端轻轻抵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5、将待过滤的水用烧杯沿着玻璃棒慢慢倒入漏斗内,水不要没过滤纸的上边沿。

实验现象:

浑浊的水经过过滤变成了无色透明的水,滤纸上留下了细小的杂质。

实验结论:

用过滤的方法能除去水中不溶解的细小杂质,使水变清。

整理器材:

污物等放入污物瓶,仪器归位摆放整齐,擦净桌面。

七、实验名称:

分离食盐和水

实验器材;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蒸发皿、搅拌棒、塑料药匙、放大镜、火柴、纸(2张)、烧杯、清水、滴管1支、坩埚钳。

实验过程:

1、取一只盛水的烧杯,慢慢将食盐加入水中搅拌,直到饱和(杯底出现食盐颗粒)。

2、在蒸发皿中滴入约5-10毫升饱和浓盐水。

放在三角架上,并用酒精灯加热。

3、停止加热(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用余热加热)。

4、用小匙将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转移到纸上,用放大镜观察。

并与实验食盐进行比较。

5、收拾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

食盐能够溶解于水中,也能通过蒸发从水中分离出来。

整理器材:

污物等放入污物瓶,仪器归位摆放整齐,擦净桌面。

八、实验名称:

比较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两节电池的不同连接)

实验器材:

电池、电池盒、导线、带灯泡的灯座、开关、纸、笔

实验过程:

1、检测小灯泡(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或利用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

2、组装串联电池电路。

(将两节电池串联起来,再与带有灯泡的灯座连接起来)

3、组装并联电池电路。

(将两节电池并联起来,再与带有灯泡的灯座连接起来)

4、观察比较画电路图

实验结论:

1节电池的的电压是1.5伏,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伏,所以小灯泡就比较亮;两节电池并联在一起电压还是1.5伏,所以小灯泡不太亮。

整理器材:

污物等放入污物瓶,仪器归位摆放整齐,擦净桌面。

九、实验名称:

比较不同的电路连接(两个小灯泡的不同连接)

实验器材:

电池、电池盒、导线、开关、纸、笔

实验过程:

1、检测小灯泡(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或利用电路检测器进行检测)

2、组装串联灯泡电路。

(将两个灯泡串联起来,再与开关、装好电池的电池盒连接起来)

3、组装并联灯泡电路。

(将两个灯泡并联起来,再与开关、装好电池盒连接起来)

3、观察比较

4、画出简单电路图

实验结论:

两个小灯泡串联时,1节电池的电压平均分配给两个小灯泡,每个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就是1节电池电压的一半,所以小灯泡比较暗;两个小灯泡并联时,两个小灯光泡两端的电压和电池的电压相同,所以比较亮。

整理器材:

污物等放入污物瓶,仪器归位摆放整齐,擦净桌面。

十、实验名称:

检验淀粉及唾液让淀粉变糖

实验器材:

滴管、碘酒、标签、3支小试管、烧杯、试管架、搅拌棒、药匙、淀粉

实验过程:

1、将3支试管贴上标签,其中一支收集唾液,并放置在试管架上。

2、制作淀粉糊(取半杯温水,用药匙将淀粉放入水中,用搅拌棒搅拌,倒入另2支试管)。

3、检验淀粉糊(在装好淀粉糊的一支试管中滴入1-2滴碘酒,振荡、观察现象),(淀粉糊变蓝)

4、将唾液倒入淀粉糊中,振荡、观察现象(淀粉糊变清、变糖)

5、比较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

碘酒能使淀粉变蓝色,唾液能使淀粉变成糖。

整理器材:

污物等放入污物瓶,仪器归位摆放整齐,擦净桌面。

十一、实验名称:

用量筒量取一定量水

仪器准备:

量筒(两种)试剂瓶(250ml)烧杯滴管

实验步骤:

1、根据需要选用合适容量的量筒

2、向量筒倾倒水;(倾倒方法正确;液体量不应超过规定溶剂量)

(将细口瓶的瓶塞取下,反放在桌面上,左手持量筒,并以大拇指指示所需体积的刻度处,右手握住试剂瓶上贴标签的一面,逐渐倾斜瓶子,让试剂沿着洁净的瓶口注入量筒中。

接近所需量后,将试剂瓶在量筒口上靠一下,再竖起试剂瓶。

3、量筒平放在桌面上,改用滴管滴加。

4、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若多取试剂不能倒回原瓶,可倒入指定的容器内供他人使用。

5、整理器材:

仪器归位摆放整齐,擦净桌面。

十二、实验名称:

光的传播路线

材料:

卡纸4张,其中3张在同一位置打一个洞(一枚硬币大小),夹子,手电筒。

步骤:

1、用夹子夹住卡纸,横立在桌面上排成整齐的一行,间隔距离为15cm(没有孔的放在最末端)

2、用手电筒照射有孔卡纸

3、用夹子夹住卡纸,横立在桌面上排成不整齐,间隔距离为15cm(没有孔的放在最末端)

4、用手电筒照射有孔卡纸

结论:

光在同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整理器材:

污物等放入污物瓶,仪器归位摆放整齐,擦净桌面。

十三、实验名称:

制作潜望镜

材料:

长方形盒子一个,镜子两块,剪刀、胶布

步骤:

1、用剪刀将长方形盒子相对的两面各剪一个方孔(一面左端,另一面右端)

2、将两面镜子分别从方孔放入盒内,沿45度角斜放,镜面平行朝上,用胶布固定。

结论:

可以看到不在眼睛正前方位置的情况

整理器材:

污物等放入污物瓶,仪器归位摆放整齐,擦净桌面。

十四、实验名称:

用测力计测力的大小

材料:

测力计、塑料袋

步骤:

1、检查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0”的位置

2、在测力计的挂钩上挂一个塑料袋

3、将要测物体放入袋中

4、读下此时测力计上的数

结论:

重力大,测力计的读数大

整理器材:

污物等放入污物瓶,仪器归位摆放整齐,擦净桌面。

十五、实验名称:

决定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材料:

长方形盒子、测力计、砝码、线、毛巾

步骤:

1、将长方形盒子的一端用线拴好,栓在测力计的挂钩上

2、将砝码4个放入盒子中,在桌面上和毛巾上拉一拉,比一比

3、将砝码6个放入盒子中,在桌面上拉一拉,与在桌面上拉4个砝码进行对比

结论:

摩擦力的大小由接触面的光滑和重力大小有关

整理器材:

污物等放入污物瓶,仪器归位摆放整齐,擦净桌面。

十六、实验名称: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材料:

橡皮泥、水槽

步骤:

1、将橡皮泥做成实心形体放入水中

2、将实心校皮泥做成空心的形体放入水中。

3、比较它们的排水量。

结论:

空心时的排水量大于实心时的排水量,橡皮泥上浮。

物体的沉浮与形状有关。

整理器材:

污物等放入污物瓶,仪器归位摆放整齐,擦净桌面。

十七、实验名称:

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

材料:

塑料泡沫、线、测力计、水槽。

步骤:

1、将线的一端栓在泡沫塑料上,另一端栓在测力计的挂钩上

2、拉动测力计。

结论:

浮力=重力-拉力

整理器材:

污物等放入污物瓶,仪器归位摆放整齐,擦净桌面。

十八、实验名称:

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

材料:

橡皮泥、细线、测力计、水槽

步骤:

1、用测力测出橡皮泥在空气中的重力

2、将橡皮泥放入水中(小部分和侵入水中)

3、将橡皮泥大部分浸入水中。

4、将橡皮泥全部浸入水中

结论:

橡皮泥受到水的浮力会随浸入的多少而变化

整理器材:

污物等放入污物瓶,仪器归位摆放整齐,擦净桌面。

十九、实验名称:

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材料:

平底烧瓶、塞子、玻璃棒、烧杯、红墨水

步骤:

1、在平底烧瓶中滴入4滴红墨水,用清水装潢,并用插用玻璃棒的塞子塞紧瓶口

2、将平底烧瓶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

3、取出平底烧瓶又放入装有冷水的烧杯中

结论:

一般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整理器材:

污物等放入污物瓶,仪器归位摆放整齐,擦净桌面。

二十、实验名称:

气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材料:

锥形瓶、气球、烧杯

步骤:

1、将气球口套在锥形瓶口上

2、将锥形瓶分别放在装有热水、温水、冷水的烧杯中

结论:

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整理器材:

污物等放入污物瓶,仪器归位摆放整齐,擦净桌面。

二十一、实验名称:

固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材料:

铜球、铜环、酒精灯

1、将铜球沿铜环孔穿一穿

2、将铜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一段时间

3、将铜球沿铜环孔穿一穿

4、将热铜球放入冷水中,再沿铜环孔穿一穿

结论:

固体在一般情况下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整理器材:

污物等放入污物瓶,仪器归位摆放整齐,擦净桌面。

(1分)

二十二、实验名称:

热是怎样传递的

材料:

铁丝(或教材图中器材等)、凡士林(或蜡)、小棒、酒精灯、支架

步骤:

1、将铁丝的两端固定在两个支架上

2、在铁丝的不同地方涂上凡士林,并粘上小棒

3、用酒精灯对着铁丝的一端加热

4、结论:

热从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整理器材:

污物等放入污物瓶,仪器归位摆放整齐,擦净桌面。

二十三、实验名称:

电磁铁的磁性

实验目的:

导线、大铁钉、电池、指南针、大头针

实验过程:

1、电磁铁的制作与磁性检验:

将导线缠绕在大铁钉上,用电池组装电路。

手持大铁钉的一头,用另一头去吸大头针(可交换去试吸)

2、检验南北极:

将大铁钉的一头靠近指南针,观察哪一端是南极?

观察哪一端是北极?

3、电磁铁两极变化:

(1)绕线方向不变,改变电流方向;

(2)改变绕线方向,电流方向不变。

4、电磁铁磁力大小:

(1)绕线长度不变,电流增强;

(2)绕线增长,电流强弱不变;(3)绕线长度增长,电流强度增强。

实验结论:

1、电磁铁通电后有磁性,切断电流磁性消失。

2、电磁铁有南北极之分。

3、电磁铁两极是可以变化的,绕线方向或电流方向改变了,它的两极都会变化。

4、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绕线长度、电流强度有关。

整理器材:

污物等放入污物瓶,仪器归位摆放整齐,擦净桌面。

二十四、实验名称: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仪器:

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

实验过程:

取镜与安放:

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中央略偏左,距实验台边缘约7厘米。

一定用双手,显微镜位置放正确。

对光(:

上升镜筒,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另一只眼睁开,同时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注意双眼睁开。

安放玻片:

将玻片轻放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用压片夹压住玻片的两端。

注意标本摆放的位置,一定正对通光孔。

调焦:

双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同时眼睛从侧面看着物镜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一只眼睛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至视野中出现物像,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将物镜下降时,一定从侧面看着,小心压破玻片。

观察:

移动玻片,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在低倍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视野中若出现气泡(边缘粗而黑,压玻片时会移动或变形),此时应移动标本

整理器材:

仪器归位摆放整齐,擦净桌面。

二十五、实验名称:

用天平称木块的质量

实验器材:

托盘天平、砝码一盒(内带镊子)、待测木块(可用其他物体代替)。

实验步骤:

1、调节天平平衡。

2、测量待测木块的质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3、实验结论:

待测木块的质量为()g。

4、实验结束,整理实验器材。

评分要点:

1、调节天平: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用镊子把游码拨至标尺的零刻度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上处于平衡状态。

2、实验测量:

把待测木块放在天平的左盘中,估计待测木块的质量,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用镊子往右盘中添加砝码;用镊子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若用手直接添加砝码或拨动游码扣分)。

3、实验结论(2分)

正确读出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和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得到待测木块质量的大小。

4、实验结束,整理实验器材。

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资料

一、小学科学课教材特点

科学课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科学素质主要包括学生的科学知识、科学探究能力、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伦理等。

科学学科不仅强调科学知识的获取与积累、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还强调科学品质的培养和发展。

学生的科学品质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需要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逐步形成与积累。

教材以人为本,以生活为本,努力贯彻“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的基本观点,把教材的表现主体和使用主体都落实在学生身上,为他们搭建了尽情展现个人创意,放飞自己想象,抒发个人情感,展示自己才艺的舞台,拓宽了科学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更大的空间里得到自我积累与发展,它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亲近科学,感受科学的魅力,使教材成为学生的“学材”,学生能够自主使用教科书,自主展开探究活动。

探究空间是广阔的,探究活动是自由的,内容处理是灵活的,学生可以动手做一做红绿灯、小潜水艇、小玩具、简单的小乐器,可以尽情玩一玩自己制作的小玩具车,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试一试自己制作的风车,测一测当地的气温,风向等。

《科学》教材除关注科学本身之外,还注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很好地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使科学教育既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扩大了科学教育的内容,增加了活动形式,扩大了教育空间。

二、实验在科学课教学中的地位

实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科学教学的基础,也是科学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因此,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课程标准的科学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所以实验在课改后的科学教学中的地位不但没有削弱,还大大加强了,因为实验既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打下基础,又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提供物质的保证。

科学探究过程可理解为学生在课堂中探究科学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的实践过程,在教师提供有结构的材料的基础上,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整理事实,最后发现规律。

换一种说法就是使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搞科学,要求他们发现自已以前没有发现过的东西。

实验是一种科学手段,在这个手段中蕴藏着重要的学习目的,教师有目的的准备有结构的材料,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渗透了科学教育,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建立一种科学意识。

包括科学的解决问题、科学的认识事物、运用科学方法等各方面的意识,这是一种科学的启蒙、科学的启迪。

对于实验教学来说,重要的是人人参与。

只有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去,才能发挥实验的作用,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实验能开发人的智能、提高人的素质。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强调人才的竞争,尤其是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在基础阶段,我们的教学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实验教学恰恰是这样的重要的阵地。

实验不是做给哪个人看的,而是探究问题,培养素质的需要。

实验要讲究实效,既要能解决问题,又要能提高学生的能力。

因而我们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人人参与,全面提高。

从这个意义上讲要注意两条:

一是不要让说教代替实验。

有一句很出名的格言:

“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从这句格言中不难体验到我们实验的重要性,我们的教学就要保证实验计划的顺利完成。

二是学生的实验要保证必要的时间。

现在的实验教学存在走马看花的现象,不给学生充分的实验时间,去落实实验的各个环节。

没有时间,学生就无法人人参与,忽略了全面性;没有时间,学生就无法动手,操作能力谈不上提高,忽略了具体的落实,所以,我们的实验教学要注意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

实验教学强调参与,就是要在实验中去培养包括观察思维、动手操作等各项能力。

让学生从微小的不值一提的发现做起,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感受科学创新的乐趣。

我们不求惊天动地的重大发现,只要平平凡凡的泉水积聚。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独立探究,让学生深入到问题中去,仔细观察,积累事实,层层分析,发现新问题。

实验器材的准备能否到位是决定一堂分组实验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课前教师一定要准备充分。

例如四年级《电》这一单元的实验,教师在课前除了将电流实验盒按小组配置好之外,还要逐盒检查仪器是否齐全、电池是否有电、仪器是否有故障等,使学生能顺利地进行实验、成功地得出结论,才能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实验前教师还要对所做的实验心中有数,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和任务,了解实验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等。

最好要亲自动手操作一遍,这样就会提前知道学生们会在什么环节遇到困难,他们能不能自己排除,需要教师什么帮助。

我们这次培训的目的就是这样,我选择的这些实验是很典型的,其实也都不难,那么在这里让老师们操作一遍,就是让老师们做到提前心中有数,对我们的实验指导有所帮助,为我们以后的实验教学排除障碍。

三、实验操作

三年级上册

在《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学生将开始对物质世界的探究。

任何孩子都喜欢观察和摆弄身边的物体。

他们会用积木搭盖“房子”,把铁丝弯成各种形状,当他们看到大块的塑料漂浮在水面上时,他们常常会感到非常好奇。

但是他们还没有思考过,是什么属性使不同的物体具有了不同的用途。

那么这一单元就给学生提供了研究周围常见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

这一单元的2——5课,通过4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测试实验,将学生带入到验证材料物理性质的活动中去。

学生将围绕木头、纸、金属和塑料这几种常见材料,依次从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在水中的沉浮能力4个方面展开对它们特性的研究。

(一)比较硬度

实验目的:

1.使学生理解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2.培养学生能用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用物理特性。

3.发展学生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增强材料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实验材料:

木条、金属条、塑料条或木筷子、金属筷子、塑料筷子

这个比较材料硬度的方法需要确定标准和按一定程度进行。

教科书中介绍的是经典的刻划方法,这个方法不仅是人类早期研究硬度的方法,而且直到现在还在一些情况下沿用着。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选择木条或木筷子时,要选用质地不那么紧密的普通木条,不要选用硬木或竹筷子。

如果没有金属筷子而选用金属条,一定要把两端适当打磨。

如果选用物体的尖角过于锋利,那么划痕的出现就有可能是用力的结果。

这个实验其实很简单,但关键是要让学生清楚对比实验的条件,怎样在公平的情况下比较,所以我们教师在选材上要严密,即大小、厚薄和形状等都要一致。

在操作时,教材上强调的操作步骤是十分必要的。

因为在这个实验中,判断一种材料是否比另一种材料更坚硬,标准是这种材料能否在另一种材料表面划出痕迹。

同种材料间一般不能划出痕迹,如果材料硬度相对较小,也不可能在被划材料表面留下痕迹。

因此,我们在这个实验中必须逐个检验,先用一根木条分别去划另一根木条、金属条和塑料条。

再分别用金属条和塑料条重复这个实验。

通过逐个检验,这三种材料硬度的排序是金属、塑料、木头;但如果选用的木头比较坚硬,也可能是金属、木头、塑料这样的顺序。

当然,除了这种实验方法,还可以选用铁钉来刻划这三种材料。

通过实验揭示了物体硬度越大,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相反,物体越软,就越容易被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一般情况下会有上诉结果,但如果教师材料选择出现了问题,就可能会造成不同的实验结果。

影响实验结果的要素一般为:

刻划不同材料用的力度不同、刻划材料的角度不同等。

另外,材料的软硬会和品种的不同而变化。

生活中有很硬的木头也有很软的木头;有很硬的金属也有很软的金属……所以我们还可以渗透给学生,在精密研究材料硬度时,科学家们会用专门的仪器来测量材料的硬度。

操作提示:

1.体现公平性,尽量保持在每一次刻划时用力大小相同。

2.注意实验安全,不要划伤手指。

(二)比较柔韧性

实验目的:

1.使学生理解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2.培养学生能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柔韧性,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3.发展学生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并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实验材料:

宽度、厚度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尺:

带刻度的纸或“7”字尺、钩码、线绳

这个实验是比较木头、金属、塑料这三种材料的柔韧性,所谓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实验中要求参加检验的材料的宽度、厚度、伸出桌面的长度要相同,要严格达到这个要求可以说难度很大,要想找到相同宽度、相同厚度的木条、金属条和塑料条确实不容易,如果实在找不到,也可以用粗细相同的铁丝、塑料丝、竹丝来代替,效果也不错。

这个实验需要做到的是定量标准,我们用一定的钩码(50克)做为标准,如果在缺乏钩码的情况下,还可以找一些替代品,如用绳捆一些书、捆一些文具等做为重物,然后将它们悬挂在这三种材料下,观察各自的弯度实验中如果在这三种尺子的一端打孔太费时费力,我们可以在它们约一厘米处系紧线绳用它来栓重物。

标记尺子的弯曲程度可以采用教材上的方法,也可以用专门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