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的编写框架、编写体例、编写风格等方面的说明.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88940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材的编写框架、编写体例、编写风格等方面的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材的编写框架、编写体例、编写风格等方面的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材的编写框架、编写体例、编写风格等方面的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材的编写框架、编写体例、编写风格等方面的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材的编写框架、编写体例、编写风格等方面的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教材的编写框架、编写体例、编写风格等方面的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教材的编写框架、编写体例、编写风格等方面的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教材的编写框架、编写体例、编写风格等方面的说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教材的编写框架、编写体例、编写风格等方面的说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教材的编写框架、编写体例、编写风格等方面的说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教材的编写框架、编写体例、编写风格等方面的说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教材的编写框架、编写体例、编写风格等方面的说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材的编写框架、编写体例、编写风格等方面的说明.docx

《教材的编写框架、编写体例、编写风格等方面的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材的编写框架、编写体例、编写风格等方面的说明.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材的编写框架、编写体例、编写风格等方面的说明.docx

《身边的化学》(上、下)编写说明

闸北区教育局《身边的化学》编写组

一、 编写目的及指导思想

本书将作为高中学生化学学科领域的拓展型课程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体验新型的学习方式。

本教材精选了10个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并能有效地体现“自主、合作、探究、体验”学习过程的化学专题。

每个专题力分为“案例资料”、“社会实践”、“科学史话”、“历史回响”、“感受生活”、“动手做做”、“拓展视野”7个基本栏目,个别专题还增设“化学谜语”栏目,引导学生在多维度的探究平台上开展研究,体验过程。

每个专题栏目根据专题内容的需要和探究学习的要求,设计了3种不同方式的活动板块,即:

“讨论和交流”、“思考和探究”或“探究和实践”三个板块,分别对应“促进师生互动”、“激发思维探究”和“引导实践操作”三种不同的教学目的。

每个板块均有若干具体的探究问题和操作项目,启发学生在该栏目下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实践。

每个专题力求深入浅出,所谓“深”,即对课堂内学的理论再深一层,使中学生朋友扩大眼界,居高临下;所谓"浅",即以身边鲜活的事例或简易的实践活动论证课堂内学的理论,使中学生朋友举一反三,温故知新。

二、 教材的框架及内容要点

教材分为上、下两册,每册5个专题,专题之间不存在严格的逻辑关系。

每册教材可以单一年使用,也可以多年级并班使用。

我们在组织教材内容时,遵循三个原则:

1.遵循高中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已有的化学基础和生活经验,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呈现相关的学习内容。

2.每个专题的内容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体现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尽可能以不同的探究环节、实践平台来组织、体现和完成这些内容,使内容聚焦于专题的主题,使学法体现改革的理念,使过程体现新课程的要求,以此为主线贯穿每个学习专题的始终。

3.每个专题有明确的三维目标,但重点体现后两者目标,即“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具体表现为:

尽力体现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强调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体验获得拓展性化学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感悟其中蕴含或生成的学习情感、科学态度和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具体专题分类、专题方向、学习目标归类下表:

上册:

编号

专题

内容要点和学习目标

1

牙膏中的化学

知识与技能

知道牙膏牙膏的起源、发展历史、功能成分及化学组成;香料中酯的官能团及化学性质;葡萄糖、蔗糖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

了解碳酸镁的性质、生产和用途;肥皂粉的化学成分;C-14断代法的原理等。

过程与方法:

感受市场调研的方法和过程,学会如何设计问卷并实施问卷或访谈;感受实地考察工厂所要做的准备工作,与管理人员交流、互动的方式,记录会议概要的方法;体验简易牙膏制作的过程和操作要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在小组开展市场调研、牙膏制作活动中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感受合作、竞争的快乐、勇气和价值;由牙膏的发展史感悟人类文明的发展,以及牙膏科技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

火柴中的化学

知识与技能:

知道安全火柴的发明历史、化学成分及擦燃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知道磷和硫的种类、物理性质、主要用途,理解其化学性质;知道魔术火柴的反应原理。

过程与方法:

感受设计诸如考察火柴厂等大型调研活动方案或项目的方法和实地调研的过程,认识火柴制作的工艺流程;开展人物访谈的准备工作、实施过程,以及访谈的技巧、访谈总结的方法。

认识运用概念图的方式进行文本资料的分析方法,网络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体验简易鞭炮的设计和制作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火柴发展的历史感受科学发展的艰辛过程,感悟科学家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从我国火柴的发展史,感悟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屈辱历史和艰难历程,刘鸿生等企业家为民族工业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感受落后就要挨打、就要被淘汰的自然规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竞争意识和学习动力。

3

军事中的化学

知识与技能:

知道原子弹的制造原料、爆炸威力和反应原理;化学武器的种类和特点。

理解硝化甘油的化学式和发生爆炸的反应式;黑火药的主要成分及发生爆炸的反应原理。

掌握军事四弹的化学原理、合成氨气及硝酸铉发生爆炸的反应式。

过程与方法:

感受向消防等管理部门开展信息咨询,进行座谈交流的组织程序、工作准备和心理交流的方法,学会将了解的信息、资料整理成规范的访谈纪录。

学会从政府网站及时搜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管理条文,及时了解市政管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尝试运用所学的实验知识设计验证“军事四弹化学原理”的实验方案,并感受实验、观察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原子弹巨大的破坏性和危害性,从而让学生感悟人类需要和平、世界需要和平的正义呼声;从揭晓我国原子弹的发展秘闻,让学生体验我国发展原子弹的重要意义和艰难历程,认识军事科技在遏制战争中的重大作用。

从哈伯的发明创造,引导学生反思“科技发明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的命题,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事物的发展。

4

厨房中的化学

知识与技能:

知道食盐、味精的化学成分、发展历史和制作工艺;醋酸的化学成分和生活用途;水发觥鱼的化学原理。

理解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烧碱的方法;掌握粗盐中除去SO42、Mg2+、Ca2+等可溶性杂质的原理和程序。

过程与方法:

感受以组织程序联系调研化工单位的程序,学会设计调研活动的方案,认识以小组结队、分工合作开展小课题研究的过程。

认识用录音机、摄像机、数码相机等信息技术提取、整理研究信息的方法、技巧、策略。

感受以小队为主体,自主组织主题班会的过程(包括组织工作、方案设计、实施过程等),以及工作的收获和教训。

认识用醋等佐料制作菜肴的若干案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地考查氯碱化工厂让学生感受我国化工工业的发展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通过介绍味精发展史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探究事物发展的思维方法和习惯,感受天厨味精厂等企业、吴蕴初等企业家对我国民族工业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用“趣说'米醋'”等丰富的资料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5

健康中的化学

知识与技能:

知道人体中化学元素的种类、含量、功能,人体健康与元素平衡的关系;铅、镉、锰、铍

等元素的原子结构、在周期表的位置以及主要的化学性质;理解“碘酒和红药水”不能混用等12则医学常识中蕴含的化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

体验利用查找资料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过程;通过“罗马帝国亡于铅”等案例故事让学生感受案例的特点、功能以及案例学习的过程和要求,培养学生案例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对课程资源进行筛选和整理,尝试和教师一起参与校本拓展型课程的开发,感受其开发的基本过程。

体验用概念图来表示文本结构及学习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贝多芬之死、疯子村、女儿国等诸多案例让学生感悟元素平衡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保理念;在12则医学常识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化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科学的生活习惯和自我救助的能力。

在小组学习中体验团队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

下册:

编号

专题

内容要点和学习目标

1

运动中的化学

知识与技能:

知道了解火炬燃料、运动员镇痛剂、吸湿剂、发令枪、玻璃钢撑杆等运动器具的化学组分和工作原理,知道游泳池、波尔多液中的化学物质及其反应,剖析兴奋剂的类型、特点和危害。

理解丁烷、氯乙烷、葡萄糖、乳酸、硫酸铝等物质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了解其日常用途。

过程与方法:

以“调研游泳池活动”为载体,感受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学会利用所学知识或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解释泳池中的化学现象;以“乒乓球球拍的发展”为素材,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材料的变革对体育运动发展的影响,从网上搜集、整理资料的技能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诸多案例资料中感悟化学与体育运动、健身活动的密切关系,感悟生命在于运动的伟大真理;从兴奋剂事件中激发学生感悟诚信缺失对个人、社会带来的严重后果;从化学器材的更新对运动成绩的影响,感悟化学科学对体育运动的推动和发展;从运动和营养的学习资料中,体会健身运动和营养饮食的同等重要性。

2

材料中的化学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世界化学材料的发展历史、现状、趋势和中国高分子材料的发展;了解高分子材料的种类、功能、用途;知道青铜的化学成分、合金的概念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

用列表“高分子材料种类、功能”的思考题,培养学生从诸多信息中进行概括、归纳的科学方法;在“尼龙”故事之后引导学生体验1分钟主题发言的信心、勇气和思维的敏捷性;从比较国内外同类产品的优势、不足,感悟“竞争、产品品质、市场”等概念的内涵;感受制作电子小报、利用PP讲稿进行主题演讲的方法和过程;认识撰写小论文的方法;体验防火布的制作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考察金山石化厂体验班团队活动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计划性,感悟我国材料科技发展的可喜成就;从居民装饰材料的调研活动,感受新材料发展对市民家居环境、生活质量的革命性影响。

从诸多资料的学习中感悟化学材料的重要价值和广泛用途。

3

洗涤中的化学

知识与技能:

知道肥皂的起源、现代肥皂的制作工艺、种类、功能及去污的化学原理,了解我国洗涤业发展的历史、存在的问题和展望的前景;理解皂化反应的原理;知道含磷洗涤剂的化学成分以及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等。

过程与方法:

感受手工制作肥皂、洗涤剂的方法和过程,以及从众多信息进行科学归纳、抽象本质的方法;认识实地调研的基本方法、程序以及注意的事项,以及市场调查对产品开发、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体验实验比较的科学方法和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肥皂的起源”感悟科学发展的艰辛;从肥皂的种类、作用和去污原理感受科技创新的伟大;从我国洗涤液的历史发展,体会我国民族工业艰难创业的历程;从洗涤业对环境污染影响的资料中,感悟科技发展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从而深刻理解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4

电池中的化学

知识与技能:

了解原电池的发明和其中的原电池反应,了解现代电池的生产工艺、产品规格、特点和市场销路;知道我国的电池发展简史、现状和展望,知道爱迪生发明镣铁碱电池的经历和过程。

掌握伏特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以及总的反应方程式;知道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

过程与方法:

认识实地调研、网上查找资料的重要性及其实施操作的程序和注意要点;从国内外产品比较的探究活动中感受分析与综合、概括与抽象的科学方法;从老鼠充电的案例中感受做功和发电的定性和定量关系;认识简易电池制作的方法和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原电池的发明”的案例学习中体验科学观察和实验研究的重要价值;以“爱迪生发明保铁碱电池的故事”为载体,激发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不畏困难、挫折的信心和勇气;感受我国电池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和经验教训;感悟市场“以人为本的道理”的自然法则和恶性竞争的严重危害。

5

生活中的化学

知识与技能:

了解生活中的胶体及胶体的特点和功能,知道室内空气中的无形杀手一甲醛及对其监测的方法,了解世界天然气的生产规模、商品量和利用率;理解甲烷、甲醛的化学性质;理解“怎样判断司机酒后开车”等10则生活常识蕴含的化学原理。

过程与方法:

感受除去铜器、银器锈迹的常用方法和操作程序;学会设计调研方案,并体验调研的过程,学会撰写规范的调研报告;引导学生感受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认识用相机或录像纪录、分析实验现象和过程的方法;学会制作海报,开展学习展示、交流和宣传活动;认识实验研究的方法和注意向事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餐桌上的毒物”等案例让学生感受食品污染的严重危害和食品安检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用“生活中的胶体现象”、“生活常识10则”等素材,引导学生感悟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对人类意义重大;用“我国化学史上的'世界第一'”的材料,教育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历史使命感,为国家的发展而努力学习、共同奋斗。

三、教材的体例结构

本书设10个研究专题,每个专题设置7个研究栏目,个别栏目增设了“化学谜语”栏目。

其栏目特点和要求如下:

“案例资料”,以故事形式提供探究活动的背景资料,展现矛盾或呈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本专题内容的关注和思考,起到开锋引路的作用。

“社会实践”,旨在引导学生设计比较大型的活动方案,体验团队合作的过程,锻炼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能力。

“科学史话”,即提供与主题有关的印证科学发展的历史资料,或介绍科学家探索的故事,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研究的过程,感悟科学研究的方法。

“历史回响”,主要介绍我国的科学发展成就或世界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旨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人生价值和科学信念的教育。

“感受生活”,即:

例举化学运用于社会、生活或科技等方面的生动事例或典型事件,让学生感受化学的魅力,感受化学对人类的重要贡献。

“动手做做”,即提供基本的设计思路或实验操作条件,组织学生开展作品制作或项目设计。

“拓展视野”,介绍与本专题内容有关的科技资料、市场信息或社会新闻,拓展学生的化学视野。

“化学谜语”,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用简洁、生动的母语来理解化学,感受化学的魅力。

每个栏目设置1-2个活动板块:

“讨论和交流”、“思考和探究”或“探究和实践”。

“讨论和交流”,关注师生的互动和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思考和探究”,突出思维活动的激发、指导以及心理探究的过程;“探究和实践”,强调实践活动和亲身体验,以此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生活的体验。

每个板块设计若干具体的探究问题和操作项目,启发学生在该栏目下进行针对性的深入思考、互动交流或操作实践。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和风格

本教材根据《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以高中生“身边”的生活和生产实际为线索,结合化学学科实际进行编写。

在编排学习内容和设计学习活动时,力求体现二期课改的课程理念和三维目标的学习要求,按“专题化”、“模块化”、“活动化”等多种要求设计课程内容。

本教材力求做到既有趣,又有用;既拓展,又研究。

所谓有趣,即不板起面孔作上课状,而是娓娓而谈,深入浅出;所谓有用,即以身边的化学现象或简易的实践活动印证书本理论,拓宽视野,指导生活。

所谓拓展,即立足于教材所学化学基础知识,进行有限度的横向联系或纵向深化,与化学基础型课程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所谓研究,即在学习方式上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起点和基础,开展更为开放性和综合性的研究性学习。

本教材的特点和要求可以归纳起来32个字:

注重体验,强调探究;注重合作,强调实践;注重情感,强调互动;注重过程,强调整合。

《身边的化学》(上、下)使用建议

闸北区教育局《身边的化学》编写组

一、 对使用学校、学生、途径、材料的说明

1.本教材主要供本市已经实施或将要实施“生活与化学”拓展型课程教学的中学使用。

2.本教材编写时的主要目标对象为上述学校的高一、高二学生。

3.本教材主要供上述学校在实施学科类拓展型课程时使用,也可以供这些学校以社团活动名义开展的兴趣活动使用。

4.本教材使用过程中的有关实验用品均属常见的化学用品,有关的实践基地、调研单位在本市属于非保密的企事业单位,均可以通过规范的组织形式和工作程序进行落实。

二、 对教学指导活动的建议

本教材分上、下两册,每册有5个专题组成。

为了方便教师的教学活动使用和学生的学习使用,我们让每一专题的内容都单独成篇,专题之间不存在严格的逻辑关系,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专题进行教学。

每个专题没有严格地适应于高一或高二,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进行跨年级或多年级混班教学。

比如:

高一学生可以任选一册使用,高一、高二学生可以同班一起学习。

本教材的每一专题的内容容量一般供三次活动使用。

每册大约可开展15次活动。

编写的时候,我们对教材的栏目设置、出现的先后顺序、活动方式的提示等,都考虑到了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方便以及吸引学生有兴趣的阅读和探究。

具体建议如下:

(一) 每个专题的教学安排

第一次,建议开展自主学习。

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案例、素材,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小组学习,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讨论和互助交流活动。

第二次,建议开展社会实践。

教师提前联系好调研单位,指导学生设计调研方案,建立若干研究小组,体验社会实践的过程,并开展活动总结(例见“教案示例”)。

第三次,建议开展主题活动。

可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充分交流通过自主实践活动获得的研究成果和学习体会;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环保知识竞赛、化学猜谜活动、化学魔术表演等班集体活动;也可以由学生分组、分点开展诸如实验探究、制作电子板报、进行作品设计等探究活动。

(二) 每个栏目的教学指导

1.案例资料。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阅读。

要抓住案例中的矛盾或呈现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为后续的“讨论交流”环节做好充分的学习和心理准备。

2.讨论交流。

不要拘泥于教材中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自由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出趣味性、针对性的小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充分的探讨和交流。

问题开放性要大一些。

提问不要拘泥于复习或掌握化学知识与技能,可以拓展到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领域。

提问要有利于形成核心概念,体现教育的价值。

3.社会实践。

要充分利用上海地区的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要以组织的方式和程序和有关单位事先进行联系,落实具体的时间和要求。

动身之前要设计好实践方案,比如了解哪些内容、采访哪些人,需要看哪些物品和资料等。

4.科学史话。

主要提供与专题有关的印证科学发展的历史资料,或介绍科学家探索的故事,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研究的过程,感悟科学研究的方法。

在这里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教育资源,同时可购买一些成品软件。

也可组织学生以各种方式收集一部分进行资源贡献。

要充分利用图书馆和报刊媒体,要引导学生关心电视中的信息,比如:

《探索与发现》的节目。

方便的话,可以和电视、报社、科技馆等有关单位联系。

5.历史回响。

主要介绍我国的科学发展成就或世界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旨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人生价值和科学信念的教育。

这样的历史资料,在图书馆里是很多的。

网络上也有,但要分析其科学性、时代性和针对性。

电视新闻类的节目中特别多。

上海的历史档案馆、每年的区域发展年鉴等资料都是可以参考的。

另外,可采访身边的老前辈、科学家,如:

老红军、科学院院士等,也可请小区的爷爷、奶奶讲讲过去的事情。

6.感受生活。

主要介绍科学家探索的故事或指导学生利用化学实验探究与主题有关的问题,进一步深化专题教育。

这方面的例子是很多的。

找一些正规的化学网站,这样的例子很多。

在这里建议大家登陆一些付费的网站或网络图书馆,比如“超星图书馆”、“大百科网站”等。

图书馆、书店里、报刊上也很多。

还可以向同行了解这方面的信息,甚至可以向学生借这方面的书籍。

7.动手做做。

提供基本的设计思路和实践条件,组织学生参与简易的作品制作或项目设计。

在这里教师不要拘泥于教材的设计,完全可以发挥创造力、想象力,组织学生一起思考,设计一些简单可行的实验或项目,供教师上课启发学生时使用。

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家庭小实验和小项目制作。

8.视野拓展。

教师要关注报刊、网络、电视媒体中的科技信息,进行及时地收录、整理。

可以发动学生一起来参与收集,既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又丰富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经验。

9.另外,教师科组织诸如“化学谜语”、“化学魔术”、“化学相声”、“化学成语”等栏目的活动,活动内容不一定与专题的主题十分吻合,但可起到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

这方面的资料很多,可激发学生自主创作并开展交流展示。

(三)教学管理和评价

1.以上栏目在教材中没有严格按照一定的秩序呈现,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秩序;或从某一栏目切入,再前后联系或互为补充。

教师也可以补充其他适合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栏目,或修改某些栏目,使之更好地完善课程的结构和功能。

2.要根据学校提供课时具体制定教学的进度,要根据学生实际和学校条件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活动方案。

3.采用学分制管理。

加强教学过程的资料管理和学习评价工作,将平时作业和活动表现纳入评价范围,积极地体现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三、教案示例

教案1:

牙膏中的化学(第一次)一一课堂自主学习

教案设计田家炳中学毛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牙膏的化学成分、牙膏的发展历史。

(2) 理解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龋齿的形成及含氟牙膏保护牙齿的原因。

(3) 初步学会自制牙膏的操作步骤,巩固溶解、搅拌和量筒使用等基本实验操作。

9

2.过程与方法

(1)感受运用上网查找资料、分组外出社会实践活动等方法来开展小课题研究的过程。

(2)感受小组学习的基本要求和团队合作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团队合作的乐趣;感悟生活与化学的密切联系,以及化学对社会、生活、工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模式:

合作——探究

五、附:

目制牙骨的配万和操作

1.操作过程

(1)取1.3克CMC(族甲基纤维素钠)、16毫升甘油,将它们依次放入烧杯中,加20毫升蒸储水,搅拌均匀。

(2)量取8毫升蒸馅水倒入烧杯中,加入2.5克十二烷基硫酸钠,搅拌均匀后倒人上述烧杯中。

(3)在烧杯中再加入47克二水合磷酸氢钙,边搅拌边滴入5滴香精,混合均匀后即成牙膏。

(4)打开旧牙膏壳的底部,将牙膏壳弄成管状,把自制的牙膏装入,用小夹子封好。

2.几点说明:

(1)以下步骤中第一步和第二步组内分工操作,第三步合并.

(2)

(2)几种试剂混合时,一定要搅拌充分,搅拌操作和量取液体时注意实验操作规范。

(3)固体药品已称量好。

(4)用药匙装自制的牙膏入旧牙膏壳,但注意不能太满。

教案2:

牙膏中的化学(第二次)——社会实践活动

教案设计 闸北区教研室毛东海

活动目标:

1.体验实地考察上海牙膏厂所要做的准备工作,体验设计问卷和访谈提纲。

2.感受与管理人员进行交流、互动的方式、方法,学会会议纪录的方法。

3.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专题研究,撰写一篇800-1000字左右的调研报告。

活动方式:

参观上海牙膏厂(提前一个星期以组织程序进行联系)

组队形式:

全班参与,组建5个研究小组

小组分工和任务:

第一研究小组:

组长:

张明

组员:

李军王晓龙许任其江荆卢卫国姚陇龙白明华孟晓龙潘卫国

主要任务:

(1)参观牙膏的生产流程(共性);

(2)完成一份与技术人员的访谈记录;

第二研究小组

四、 活动程序

II期:

2006年3月28(周六)

7:

30学校门口集中,乘车出发到目的地

9:

00集中听取厂房领导情况介绍

10:

00参观牙膏生产线

11:

30午餐

13:

00各研究小组自主开展研究活动

小组1:

访谈技术人员,完成一份访谈纪录

小组2:

摄像纪录牙膏生产的流程、工艺,制作一个专题纪录片

小组3:

搜集上海牙膏厂发展的历史资料,写一份厂史介绍书

小组4:

车间参观,了解牙膏的品牌、种类、特点,完成一个调研报告。

小组5:

观察记录牙膏生产中某个工艺环节,完成一份观察记录

15:

00向厂里领导汇报学习成果,并与他们进行交流、咨询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