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诗歌鉴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8970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诗歌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诗歌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诗歌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诗歌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诗歌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诗歌鉴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诗歌鉴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诗歌鉴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诗歌鉴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诗歌鉴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诗歌鉴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诗歌鉴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诗歌鉴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诗歌鉴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诗歌鉴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诗歌鉴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诗歌鉴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诗歌鉴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诗歌鉴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诗歌鉴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诗歌鉴赏.docx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诗歌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诗歌鉴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诗歌鉴赏.docx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诗歌鉴赏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诗歌鉴赏

(一)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面的诗句(2分)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

为什么?

(2分)

 

 

3.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古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B.诗歌以叙事开篇,第一二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三四句急转直下,“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和苦闷。

  C.第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的艰难,形象化的语言中蕴含无限的失意;第七八句诗人巧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了政治失意的悲愤之情。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冲开险阻,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4.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B.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著”“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惆痛苦。

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

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

D.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

(1)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

请选择一个回答。

(2分)

                                       

(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请简要

分析。

(3分)

 

7、“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

作用是什么?

(2分)

                                       

8、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

举例说明。

(2分)

                                       

9.诗人、面对华美的酒席,却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连续的动词,形象地表现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10.诗人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中,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诗人在第7句和第8句中用了两个典故,诗人用典的作用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最后两句诗,诗人的感情陡起,请说说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应该如何理解这种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三字短句,简短有力,表现前路的艰辛。

 

2.人们往往在身处逆境、苦闷时自我安慰、自我鼓励时引用它。

因为这两句诗抒写了诗人在长安历经仕途险恶时的深切体验,表现了诗人摆脱苦闷、相信理想终会实现的自信与乐观。

3.C4.C

5.这两句话充满对现实理想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

6.

(1)【参考答案】“顾”意思是:

看。

“济”意思是:

渡过。

(2)【参考答案】“像姜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

”诗人借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希望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任用,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思想感情。

7、(2分)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8.(2分)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

9.停 投 拔 顾;内心的苦闷、抑郁 

10.比喻 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自己的政治出路被权贵堵塞 

11.诗人暗用姜太公和伊尹终得任用的故事,表示自己对重回朝廷仍然抱有希望 

12.在经过前面感情的反复回旋之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 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歌首联“             ”和“             ”这两个词写出了作者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也表达了作者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心情。

(2分)

2.诗歌颈联已经成为流传千古的佳句,你认为理由是什么?

(提示:

可从其哲理性及表情达意方面来思考)(4分)

                                                                              

3.诗的颔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1)闻笛赋:

 

 

(2)烂柯人: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

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竟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6.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7.“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表达了诗人回乡后的哪些感慨?

(2分)

                                                                              

8.颔联中用了“闻笛赋”和“烂柯人”两个典故,各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3分)

                                       

9、

(1)在诗中,刘禹锡没有直接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辛酸与愤懑,而是通过“           ”和“            ”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的渲染,让读者自己感受。

(2分)

10、下面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理解错误的一组是(    )。

(3分)

A、首联叙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与朋友一来一往之间显示出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B、颔联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之长,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C、颈联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

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

正像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

“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

”他这棵病树仍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

D、尾联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

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姑且借酒浇愁吧。

11、这首诗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4分) 

答:

                                                                         

12.用“/”划分下面的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1分)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13.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14.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3分)

答:

(1)思想感情:

                            2分)

(2)哲理:

                               (1分)

(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韩愈                        【唐】刘禹锡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5.(甲)诗中“左迁”的意思是       ;请概括(甲)诗首联的意思:

       

(乙)诗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诗运用了典故,涉及到的两个人物分别是          和          (4分)

16.请你简要分析(甲)(乙)诗在情感方面的异同(4分)

17.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酬”字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B.诗人在首联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

C.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作者怀念被贬受害的朋友,回乡恍如隔世的感慨

D.“暂凭杯酒长精神”写作者有些消极低沉,只有喝了一杯酒后才会稍微振作起来 

18、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是(     )

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19.请选出下列对本诗解说有误的一项(     )

A.“二十三年”,指自居易因参加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的前后时间;“弃置”指被贬谪首联表达了诗人的无比辛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B.“闻笛赋”是指西晋的向秀为怀念自己的好友嵇康所作的《思旧赋》,“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颔联写贬谪归来后的感受,借用两个典故表达怀念旧友和人世桑沧之感

C.颈联写诗人对未来的展望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说明虽然处境艰难,但仍然信心百倍,积极进取  

D.“听君”中的“君”指唐代诗人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尾联不仅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也是和友人共勉  

20.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参考答案:

1.凄凉地,弃置身

2.①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②情感由先前的伤感低沉转变为慷慨激昂,表现了乐观的精神。

(答“包含事物的新陈代谢的哲理”也对)

3.

(1).闻笛赋:

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2).烂柯人:

表达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4.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表达了因贬居而产生的抑郁不平的心情。

5.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

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竟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6.B

7.(2分)表达作者怀念被贬受害的朋友,回乡恍如隔世的感慨。

(意对即可,二点)

8.闻笛赋:

怀念旧友。

烂柯人:

对岁月流逝、人生短暂或人事变迁的慨叹。

9、

(1)“凄凉地”  “弃置身”。

(每空1分,共2分)

10.D(尾联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

) 

11、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

 

12.(1分)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有错该题不得分)

13.B(该项正确理解是:

运用两个典故,表达诗人对受害友人的悼念,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充满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14.

(1)此联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或“虽身经危难却不消极气馁,而是保持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和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意思对即可)

(2)告诉人们:

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如回答“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规律”亦可)

15.贬官;朝奏夕贬;向秀;王质(

16.相同点:

两首诗都表现了被贬官之后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不同点:

(甲)诗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乙)诗表现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乐观的胸襟

17.D18、C19、A   

20、①由低沉到高昂(或由低沉愤懑到高昂乐观)

②(画面应紧扣“千帆竞发”和“万木争春”)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三)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丙辰”指干支纪年法的丙辰年,“不胜寒”意为“忍受不了寒冷”“何似”意为“怎么比得上”,“何事”意为“为什么”,“但愿”是“只希望”之意.

B.词的上片词人由赏月抒发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但他最终不愿“归去”,是因为在“天上宫阙”里,自己会有“高处不胜寒”的不适,而无在人间“起舞弄清影”的欢乐。

C.词的下片由月写到人,由自己联想到兄弟,由抱怨圆月到理解月圆,由月圆月缺的自然规律到悲欢离合的人生规律,由对生活的无奈到对生活的祝福,表现了词人理性的生活态度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境界。

D.中秋与明月是美好的时节和事物,离别与亲情是千古传承的无奈与温馨,如同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给自己给亲人也是给我们留下的美好祝愿。

2.阅读下面的宋词,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3分)

A.这是一首望月坏人之作,全词情理交融,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B.“我欲”“又恐”“何似”几个词语,写出了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纠结心理,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逃避。

C.“何事长向别时圆”,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无理的语气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情深。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达了美好祝愿,表现了作者的旷达和智慧。

3.词中小序(小记)交代了这首词创作的           和          。

词中加点的“此事”指的是              (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3分)

4.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低”是指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

眠”表示离情正浓。

整句话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

B.“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这两句中,苏轼把酒问天,将青天视为自己的朋友,

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C.词的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阕写对月怀人,

由伤感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

全词以消极悲观的情绪作结。

D.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

整首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

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远高深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5.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2分)

                                       

6.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2分)

                                       

  

7

(1)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            、一个是             。

(2分)

(2)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2分)

①“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

                               

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

                                   

8.天上宫阙如此美好,但作者毕竟更热爱人间生活。

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思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

答: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       ,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

(3分)

答:

                                 

 

 

答案:

1.B   

2.B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

《水调歌头》一词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词中词人用“我欲”“又恐”“何似”几个词语,写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

而B项中的“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逃避”的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

3.(3分)时间缘由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评分标准:

每空1分】

4.(2分)C

答案:

5. “清影”意为清冷的影子(1分)营造孤独、寂寞、凄清的氛围,表现了词人的孤独、苦闷(1分)(共2分) 

6. 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2分) 

7

(1)又恐   何似    

(2)①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或:

抑郁、悲伤、痛苦之情;或:

希望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②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乐观旷达的情怀(只要答对一点即可)

8.(2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9.(3分)月亮(1分) 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言之有理即可)(2分)

杜甫《月夜忆舍弟》诗词鉴赏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韵译】

戌楼响过更鼓,路上断了行人形影;秋天的边境,传来孤雁悲切的鸣声。

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远方兄弟;望月怀思,觉得故乡月儿更圆更明。

可怜有兄弟,却各自东西海角天涯;有家若无,是死是生我何处去打听?

平时寄去书信,常常总是无法到达;更何况烽火连天,叛乱还没有治平。

【赏析】

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

这年九月,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

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诗一起即突兀不平。

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

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

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频仍、激烈,道路为之阻隔。

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

“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

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

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

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

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工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

所以王得臣说:

“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健而体峻,意亦深稳。

”(《麈史》)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板为神奇的本领。

以上四句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

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

实乃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诗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

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

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自然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令人不忍卒读。

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

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