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车库基础底板隆起事故的分析及处理.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89099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9.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下车库基础底板隆起事故的分析及处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地下车库基础底板隆起事故的分析及处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下车库基础底板隆起事故的分析及处理.docx

《地下车库基础底板隆起事故的分析及处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下车库基础底板隆起事故的分析及处理.docx(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下车库基础底板隆起事故的分析及处理.docx

地 基

地下车库基础底板隆起事故的分析及处理

AnalysisandTreatmentofFoundationSlabSqueezingAccidentin

UndergroundParkingGarage

于科

张书强

魏广中 曲连峰

中建八局西北公司西安710000

摘要:

针对某地下车库基础底板隆起、开裂的事故,对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通过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指出了施

工各环节的不当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保证了工程质量,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

地下车库

中图分类号:

TU753

基础底板

冻胀隆起 事故分析

文献标识码:

B

技术措施

文章编号:

1004-1001(2013)02-0109-02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位于西北严寒地区,总建筑面积为

下1层共检测了45根混凝土柱,其混凝土强度的平均值为

43.0MPa,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40。

2.2水位观测

因要测定隆起部位附近水位,在东北角钻孔并设2个探水井;因要测定水源部位水位,在西南角钻孔,设1个探水井,1#探孔水位较地下室底板板顶高出4.1m,2#探孔水位较地下室底板板顶高出5.64m。

探水井位置设置见图1。

设计上柱基(即采光井部位柱基及相邻柱基),地下室底板能承受的浮力折合水深2.0m,水面相当于高出地下室底板板顶1.7m;其它位置上,地下室底板能承受的浮力折合水深2.9m,水面相当于高出地下室底板板顶2.6m。

134000m2,其中地下部分建筑面积为34000m2。

车库

部分东西方向长55m,南北方向宽100m,建筑面积为

5500m2,地上部分建筑面积约为98000m2。

建筑地下2层,地上由塔楼A、塔楼B、塔楼C及4层裙房组成,车库部位地下2层,车库部位与上部结构之间均设置后浇带,车库基础采用独立柱基+防水板,防水板厚度为300mm,车库部位基础底标高为-9.5m。

独立柱基、防水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地下2层柱强度等级为C45,地下1层混凝土框架柱强度等级为C40。

目前工程砌筑、抹灰完成90%,水电安装工程已插入,精装修工程尚未开始。

2012年2月26日进行冬停复工检查,发现地下2层车库部位砌筑墙体有开裂现象,后经仔细检查发现有部分混凝土结构裂缝,柱根、梁柱节点部位较为明显。

2.3

构件裂缝情况

在柱顶和柱根阴角处有水平裂缝,在梁柱节点处梁

有斜裂缝或竖向裂缝;砌筑填充墙有斜裂缝。

柱裂缝宽度

大小沿底板隆起的高低呈由大到小分布,个别柱的侧面裂通,部分柱角有混凝土受拉裂缝,受拉裂缝基本沿柱斜方向柱裂缝呈中心对称。

个别柱根部混凝土压碎,柱特征裂缝见图2。

2

现场检查

经现场检查,该工程地下车库局部填充墙、混凝土结

构柱上部和根部出现裂缝,部分填充墙砌体、抹灰层和柱

混凝土开裂,且变形较大部位有破坏现象。

为查明事故原因,现场对裂缝区域分构件地进行了全面检查统计,主要包括车库底板隆起的分布规律、构件裂缝特征及地下水位观测等。

2.1

隆起区域结构混凝土强度

对隆起区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用回弹法对混凝土构件

进行抽样检测,地下2层共检测了50根混凝土柱,其混凝

土强度的平均值为47.5MPa,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45。

图1探水井位置布置

图2混凝土柱特征裂缝示意

2.4

结构整体变形情况

现场对车库基础防水底板板顶标高进行了测量检查:

作者简介:

于科(1969-),男,本科,高级工程师。

车库部位基础防水板隆起,11~12/N~M轴部位较高,沿此

轴线向外扩散,最高点相对高差398mm。

通迅地址:

西安市南二环西段395号亚美伟博广场17楼(710000)。

收稿日期:

2012-10-31

109

2013·2BuildingConstruction

13正第二期.indd109

2013-2-414:

15:

22

于科张书强魏广中曲连峰:

地下车库基础底板隆起事故的分析及处理

现场对混凝土柱的垂直度进行了检测,共检测了40根

柱,其中12根符合验收规范要求,38根不满足规范要求。

是水的浮力作用,水会通过底板的裂缝渗出,但是基础底

板未发现水渗出,所以隆起的原因分析为冻胀为主。

(d)根据该工程裂缝的特征及分布规律,裂缝是由于车库的独立基础和基础防水底板受向上的冻胀作用,基础及上部结构产生变形而引起的,底板未出现渗水现象的情况也印证了这一点。

由于车库的整体质量小,且主楼部位与车库部位的基础是一体的,由于主楼自重荷载及东侧回填土摩擦力的约束,采光井露天部位底板最接近于室外温度,所以车库基础底板变形最高点位于采光井附近,并向周围延伸逐渐变低。

底板基本呈凸起状,车库基础变形引起上部结构产生变形,当变形产生的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应力时,受拉部分混凝土开裂,随后发展为裂缝,从而降低了构件的耐久性。

(c)根据泄压孔、升温后分析,通过开孔泄压,出现最高约3m的水头,水头降至垫层底时,经过现场测量数据,隆起部位底板降低0.5~2cm,说明水的浮力对基础底板隆起起一定作用,由于出现最厚约31cm的冰层,对车库隆起区域进行加温,经过1个月加温,冰层融化,车库隆起区域底板恢复至设计标高,说明冻胀力对车库底板隆起起主要作用。

2.5

工程施工资料审查

地基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经四方验收达到设计及施工规

范要求;钢筋检验报告、机械连接检验报告的检验项目符

合规范要求。

2.6

泄压、升温后观测

为了防止隆起继续发展,在隆起部位底板M~L/14~15

轴开1#泄水孔,孔径为10cm,深度至垫层底,未出现涌

水现象;第2天早晨5点半在M~N/11~12轴开2#泄水孔,孔径为10cm,深度至垫层底,探明在垫层至防水层之间出现约厚31cm冰层,该孔涌水最大高度约3m,至上午11点涌水与板面齐平;第3天在K~L/11~12轴开3#泄水孔,孔径

10cm,深度至垫层底,该孔涌水最大高度约1m,5min之后涌水与板面齐平,并在垫层至防水层之间出现约厚33cm冰层;第4天早晨6点半在P~Q/11~12轴开4#泄水孔,孔径

10cm,深度至垫层底,该孔涌水最大高度约60cm,2min

之后涌水与板面齐平,并在垫层至防水层之间出现约厚

15cm冰层。

通过开孔泄压,泄水孔水头降至垫层底时,经过现场

测量数据,隆起部位底板降低0.5~2cm,由于出现冰层,对车库隆起区域进行加温,经过1个月升温,冰层融化,车库隆起区域底板恢复至设计标高。

2.7其他

在施工过程中建筑物的东南角和西南侧发现有市政污水管道渗漏,水量较大,但没有根治。

随着时间的推移,积水情况日趋严重。

车库部位地下1层有1个Φ16m的露天采光井和4个楼梯间,因施工在粗装修期间,采光井和楼梯间未封闭,且鄂尔多斯地区温度较低(2011年冬,最低气温-28°C)。

4

结语

工程中地下室底板与楼板隆起现象是由于水的冻胀

和浮力引起,以冻胀力为主[1,2]。

地下室梁、柱、板的裂缝

为基础隆起变形引起的裂缝,变形得到满足后,裂缝不会再发展,因此结构是安全的,不需要做结构承载力上的加固[3]。

柱顶裂缝深度最大为15cm,会影响到耐久性,首先将柱顶破裂部分清理干净,打毛后绑扎钢筋网,随后浇筑强度高一等级混凝土。

一般裂缝压力注浆封闭,采用环氧树脂灌浆料进行压力注浆,环氧树脂灌浆料选用EGRLⅡ;对砌块填充墙破裂严重部位进行重建[4]。

采取措施为,让地基不再承受低温作用,同时与市政有关部门联络进行排水整治,使渗流得到有效处理。

在基坑外围采取深井降水,内部采用底板开孔降水措施,以降低水位,室内采取升温措施,以保证升温环境,加速融冰。

加强主楼、裙房的变形与坑内水位观测,并在基坑外典型部位打孔探明基坑外水位。

3

鉴定分析

(a)鄂尔多斯地区降水量偏少,地下水位处于基坑

开挖设计标高以下,勘察报告中明确勘察范围内无地下潜

水。

由于基坑西南角与西北角存在市政管道渗水、雨水等渗水源,且基坑下存在砂袋与暗河等地质缺陷,导致基坑下地下水积聚与水位变化。

(b)从所检测柱的混凝土强度看,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混凝土强度没有影响。

(c)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以现在的水位浮力不足以使箱型基础隆起39cm,但是现在工程还处在粗装修阶段,车库部位地下1层顶采光井和楼梯间都未封闭,底板混凝土的温度在-10°C左右;由于地基土壤孔隙率不均匀,原土壤含水率低,室外管网中的水往基坑内地基渗入,不断的渗入造成地基土壤内充满水,满足了冻胀的条件。

再者假如

[1]

陈全礼,张志敏,王志刚.某水库溢洪道陡坡段底板变形原因分析[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6):

157-159,172.孔恒,王梦恕,张德华.隧道底板隆起的成因、分类与控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

(1):

33-36.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上海: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罗福午.建筑工程质量缺陷事故分析与处理[M].武汉: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2]

[3]

[4]

110

建筑施工第35卷第2期

13正第二期.indd110

2013-2-414:

15:

22

参考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