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才学校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9312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伟才学校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伟才学校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伟才学校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伟才学校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伟才学校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伟才学校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伟才学校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伟才学校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伟才学校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伟才学校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伟才学校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伟才学校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伟才学校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伟才学校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伟才学校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伟才学校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伟才学校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伟才学校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伟才学校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伟才学校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伟才学校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伟才学校高一语文月考试题.docx

伟才学校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贵州铜仁伟才学校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3月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核雕是民间艺术中的一绝。

它是在植物果核上,利用其外形特点或起伏的变化,雕镂出各种人物、走兽、山水、楼、台、亭、阁等。

核雕的原材料有核桃、桃核、橄榄核、象牙果核、杏核、樱桃核等,最佳的是油橄榄核,体

积仅有一节指头那么大。

在这么小的橄榄核上进行雕刻,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正是由于其操作上的高难度,核雕技艺鲜有传人。

果核雕刻的起源尚待考证。

明清时期,我国大型雕塑艺术无大发展,然而小件雕塑品和工艺品的装饰制作却搞得生气勃勃,富于创造性。

其中的桃核、杏核雕刻和橄榄核雕刻是一个颇有特色的品种,其作品的构思和雕刻都达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境界,被人称作是“微雕神技,艺术奇葩”。

明、清两代这种核雕的微雕艺术堪称一绝,当时京城和江浙一带官宦商贾中流行玩赏竹木牙雕等古玩奇珍,精湛而玲珑的核雕艺术品就是当时人们搜罗的热门艺术品之一。

据史籍记载和文物考证,果核雕刻在明代已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明宣德年间,夏白眼在橄榄核上雕刻 16个小孩,每个小孩仅有半粒米大小,眉目清晰。

明代最有名的果核雕刻家是天启年闽江苏虞山(今常熟)的王毅(字叔远,号初平山人)。

他在天启二年(1622年)创作的“赤壁之舟”是果核雕刻史上的珍品。

舟长约3厘米,高约0.5厘米,中间为舱,上以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4扇,且能开合。

窗旁雕栏上,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船首刻苏

东坡及其好友黄鲁直、佛印和尚3人,其中苏东坡、黄鲁直两人共执一书阅读,而佛印和尚如同弥勒,袒胸露乳,左臂挂念珠,念珠历历可数。

船尾横一楫,楫的左右各雕刻船夫一人,船背题款:

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刻。

字迹细如蚊足,又刻篆章“初平山人”。

这件核舟成为后世果核雕刻名匠仿效的典范。

“东坡赤壁泛舟图”,把核雕艺术推上了历史的高峰。

明代文人魏学洢著有《核舟记》一文详记其事。

新中国建立之后,《核舟记》被载入中学课本,核舟也因此名传华夏。

自古至今,玩核的名人举不胜举,从明、清的皇帝,到王公大臣,从富贾巨商到三教九流,明熹宗朱由校自己亲自动手雕刻,清乾隆皇帝更是对核雕偏爱有加。

他们把小小核雕作为一种垂挂在衣带、纨扇或是绣袋下面的坠物,作为装饰和点缀,一方面也可玩赏。

后来至清代中期开始,核雕物品就不光作为坠物装饰和点缀了,许多橄榄核和胡桃核雕刻的工艺品专门供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摩挲把玩。

用橄榄核雕刻的各种花船、小船还可配上镂空雕刻的象牙、红木座架,陈设在微型博古架上供人欣赏。

果核雕刻品价值也不断攀升,由把玩品逐渐变成了兼收藏、升值、欣赏、健身等多重功用于一身的工艺品。

核雕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让无数藏家玩家惊叹和入迷,行情始终看好,这也激发了心灵手巧的艺人们的创作热情和才智。

今天,核雕艺人们继承前人精湛的传统技艺,同时融入了新时代的内容和技法,把这一古老而又神奇的民间艺术推向又一个高峰。

1.下列关于“核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核雕被人称为“微雕神技,艺术奇葩”,其构思和雕刻在明清时期达到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境界。

B.核雕所选用的雕刻材料为核桃、桃核、橄榄核、象牙果核、杏核、樱桃核等比较坚硬的果核。

C.核雕因所选雕刻材料体积小,雕刻难度大,雕刻技艺传人少而成为民间艺术中的一门绝技。

D.核雕是在植物果核上利用果核的外形特点或起伏的变化雕刻各种人物、走兽、山水、楼、台、亭、阁等的一种民间艺术。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核雕起源待考,但其蓬勃发展于明清,从皇帝到王公大臣,从富商巨贾到三教九流都玩核,甚至皇帝们都亲自动手雕刻。

B.核雕艺术品一直是人们搜罗的热门艺术品之一,清朝中期,核雕不光用来装饰和点缀,还陈设在微型博古架上供人欣赏。

C.核雕激发了心灵手巧的艺人们的创作热情和才智,他们继承前人精湛的传统技艺,同时融入了新时代的内容和技法,使核雕在市场上行情始终看好。

D.王叔远的“东坡赤壁泛舟图”因其雕刻形象生动、布局精巧美丽成为核雕精品,明代时借助魏学洢的《核舟记》一文记述甚详,而使其广为人知的是《核舟记》选入了新中国的中学课本。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

A.清朝中期以后,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在手中把玩一些橄榄核和胡桃核的核雕,核雕玩品除了具有欣赏价值还兼具了健身的功用。

B.随着核雕价值的不断攀升,有些收藏者搜罗核雕不仅仅是为了赏玩和健身,还因其可升值取利。

C.核雕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装饰物和点缀品,到把玩品、欣赏物再到可升值的收藏品这样一个功用转化的过程。

D.随着果核雕刻品价值的不断攀升,加上核雕艺人们对艺术有着执著追求,核雕技艺应有很好地发展空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星光下的小路

仲夏

今天的夜色像粗心妇人脸上没打匀的粉。

要在往常,小路会约上水琴和纯燕,到练歌房声嘶力竭地吼个痛快;或者找个摊子,一碗馄饨一把羊肉串,旁若无人大快朵颐,就把什么烦恼都忘了。

今晚却不同,小路躲在自家狭小的阳台上,呆呆地看着夜空里的星星,心里一拱一拱的,慌慌的,乱乱的。

唉——那张钞票!

下午,小路在街边买水果,随手掏了一张百元钞票。

卖水果的妇女很熟练地将钞票抖一抖,搓一搓,对着光线照一照,然后把那钞票又塞给小路,说:

“你给换一张吧。

”小路不解:

“怎么啦?

”那妇女嘿嘿一笑,又说:

“换一张吧……”小路似乎明白她的意思了,赶紧把那张钞票攥在手心里,又掏出一张递过去。

小路拎着水果走开一段路,听见那妇女在跟别人炫耀:

“小小年纪就来骗老娘,也太嫩了点儿……”

小路的脸腾地着了火……

一进家门,小路把两只鞋子甩得天南地北,坐进沙发里,狠狠地把那攥成一团儿的钞票丢进纸篓。

买水果时,小路包里有三张百元钞票。

一张是自己取的工资,另两张是水琴和纯燕还她的

昨晚三个人逛夜市,被写有“真诚小妹”的文化衫迷住,一人买了一件。

水琴和纯燕没带钱,小路就给她们垫上了。

今天上午两姐妹还钱,她就随手装包里了。

小路又看看纸篓里那粉红的一团儿,耳边响起卖水果妇女的话。

一股莫名的愤怒涌上来,却不知该向谁发。

水琴?

纯燕?

她判断不出,也无法判断。

“我在遥望,月亮之上……”歌声从手机里进出来,搅得一屋子的暗都颤抖起来。

小路拿起手机,纯燕的名字像憋不住的兔子一闪一闪地跳。

按下接听键,纯燕火急火燎地吼:

“死丫头,干吗呢?

快出来,还逛夜市去。

“你去吧,我不去。

“咋了?

快说!

“我……”小路犹豫一下:

“我遇到了一张假币!

纯燕在那边“啊”了一声,追问:

“被没收了?

“没有。

“那还不赶紧花出去?

“假的怎么花?

纯燕的语气立时变得老练:

“就现在这种时候,找个街边小摊,肯定能行。

小路沉默了。

纯燕在那边着急:

“你等着,我立马过来。

小路被纯燕拽着,不情愿地挪动步子:

“这不是骗人吗?

”纯燕压着嗓子:

“我的大小姐,别那

么善良好不好?

善良是有代价的!

街角,立着一个简易的烤羊肉串架子。

纯燕拉紧小路的手:

“就这儿了。

”小路一下子腿脚僵硬得迈不开步了。

纯燕故意大声说;“尝尝这儿的羊肉串吧!

”边说边把小路拽在身边,如同拉着个待宰的羔羊。

走得近了,纯燕又大声冲着摊子喊:

“来二十块钱的!

烤羊肉串的老妇人,听见纯燕的喊声,连忙笨拙地取肉拢火扇风。

一边烤肉,她还一边自言自语:

“我闺女跟你们差不多大,再有两年就研究生毕业了,我这个小摊子,能贴补闺女不少生活费呢。

”说着就笑起来,那笑被红红的炭火一映,幸福和满足都快从脸皮上滴下来了。

肉烤好了。

纯燕把那张皱巴巴的钞票递过去,老妇人看都没看就装进胸前的兜子里,然后一张一张地找给她们八十块钱。

离开烧烤摊,俩人像打赢了一场蓄谋已久的偷袭战,但小路却蔫蔫的……

小路回到家,胸口像堵着湿棉花团,一种从没有过的感觉,从四面八方的黑暗里浸出来……

小路穿上“真诚小妹”文化衫,手里拿着一张崭新的百元钞票,再一次走向老妇人的烧烤摊。

星星欣慰地眨着眼,小路的心也忽地敞亮起来……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卖羊肉串的老妇人对小路的信任感动了小路,使她心中郁闷无比,内疚莫名,良心难安。

最终她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B.本文通过一个围绕假币发生的故事,描写了小路由恼火、矛盾、斗争而最终完成自我超越的心理过程,呼唤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良知。

C.纯燕代表着当今社会只顾自己、缺乏真诚待人之心的人。

从她身上可以看出我们当今社会诚信缺失的根源。

D.本文用多种手段描写刻画了几个栩栩如生的人物。

比如用细节与外貌描写,刻画了卖水果妇女善于察言观色,刁钻、奸诈的形象。

E.文章开头用“粗心妇人脸上没打匀的粉”来比喻夜色,暗示了主人公心绪的烦乱;而末尾的夜色描写与文章开头形成呼应。

5.本文多处采用对比的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

(4分)

6.本文题目是“星光下的小路”,也有人认为这个题目不恰当,认为不如用“假币”或“真诚小妹”,你的看法呢?

请谈谈理由。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倔老头钱理群

2004年4月末的一个下午,钱理群站在南京师大附中的讲台上,讲授“鲁迅作品选读”选修课,偌大的教室里,稀稀拉拉地坐着二三十名中学生。

南师大附中课堂的冷清令钱理群始料未及。

教了大半辈子大学生的钱理群极为重视给中学生的讲课,他在北京备了两天课,一个字一个

字地重写教案,并提前四天来到南京准备。

他回忆,课程的质量和氛围都极佳,每堂课学生都听得极为认真,课后作业也表示收获很大,但听课的人数却渐渐少了下去。

一位学生在写给钱理群的信里说了老实话:

“钱教授,我们不是不喜欢听你的课,而是因为你的课与高考无关,我们的时间又非常有限;我们宁愿在考上北大以后再毫无负担地来听您的课。

在一次接受媒体访谈时,他谈到自己退休后投身基础教育的初衷:

“就当下中国来说,我还是坚持这—点,我们既要进行制度的改造,同时也要进行国民性的改造。

说到最后还是人心的问题。

人心、人性、道德底线的突破,是你一下子解决不了的,是更带根本性的问题。

”在中国最著名的大学教了几十年大学生,钱理群得出—个结论:

“我为什么关心中学教育?

因为我觉得改变人心,

可能是更艰难的,但也许是更重要的工作。

钱理群之所以走进中学课堂,除了青年时的梦想,这还是他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次执拗的“反击”。

最开始介入中小学基础教育是在1998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邀请钱理群参与拟订新课标。

“当时的教育部基础司副司长找我,说我们要进行语文教育改革,成立

一个专家委员会,讨论新课标,准备请你来做新课标专家组的顾问。

他真是找了我3次,我都拒绝了。

原因很简单,我不懂教育。

后来他说了一句话打动了我,他说你不知道,为什么找你,我们教育界已经推不动了,正因为你外行,借助外力才有可能推动,我就同意了。

钱理群想着兹事体大,就花很多时间去学习,大量写文章谈教育观念。

“结果就触犯了其他利益,比如新课标要编新教材,那就触犯

了出版社的利益。

而且我的出现,对语文教育界的一些权威人士构成了威胁和挑战。

然后他们就联合起来,在全国范圈内批了我整整半年。

”不久,钱理群去福建讲学,接到一个陌生电话,“他说钱教授您好好在北大待着,中学是我们的地盘,你来这里干什么。

”这通威胁电话激起了钱理群的犟脾气。

“我脾气来了,我就不走了!

我这回关心到底。

”钱理群不仅讲,而且持续讲,而且比以前讲得更多。

仅2007年11月份,钱理群就在福州、东莞、苏州、常熟、上海等地多次谈论教育。

在1999年后,钱理群退出了教育部的官方序列,却不停在民间行动。

“广东有一个老板要投资编一个课外读物,我就编新语文读物,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整整一大套,影响非常大;我还参加了清华大学高考改革试点,当时只要有人找到我做基础教育的事,我就去。

这些年钱理群关于教育问题的著作一本一本地面世,这个倔强的老头在他的战场持续抛出投枪和匕首,却没有从他为之战斗的人们那里得到预想的回应。

一些一线老师甚至向钱理群抱怨,“感觉你的理念非常正确,但是距离我们的教育实际差得太远。

”钱理群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在高举教育理想旗帜进行批判以后还要做第二步建设性的工作,我不仅是一个思想者,同时还是一个实践者。

十四年来,钱理群为基础教育奔走呼号,虽然他自称这只是他治学中“很小的一块”,但甚少参加公共活动的钱理群,几乎每次现身会议座谈,都与教育有关。

种种的情况反馈和自己的观察,让钱理群这个秉持鲁迅“反抗绝望”原则的实践者越来越力不从心。

钱理群73岁了,他终于确信对手“在彼处”,其间的意象颇有荒诞感,他仿佛堂吉诃德,满身风尘后,才发现自己和风车打了一仗。

但他不以为憾。

他用自己一本书的名字来总结已经“告别”的教育生涯,那本书叫《丰富的痛苦》。

2012年9月9日,在—位中学教师的追思会上,钱理群最终对教育界发出告别宣言。

他说,今后他会在“教育之外”关心教育。

【注】1960年大学毕业后,钱理群被分配到贵州,先后任教于安顺卫生学校和地区师范学校;1981年从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2002年退休,再由大学转教中学,并持续关注中学与农村教育,在基础教育这片新战场上,钱理群“纠缠”10年,自称屡挫屡战,屡战屡挫。

7.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从鲁迅的人生经历与钱理群在基础教育界的战斗可以看出,“反抗绝望”既是一种人生哲学,更是一种战斗的勇气。

B.钱理群投身基础教育只是为了追求青年时期的教育事业梦想。

C.当前基础教育的现状以及教育界一些人士对钱理群的排斥激发了他自身的战斗韧性。

D.钱理群充分认识到基础教育阶段对人心塑造的重要性。

8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无论是中学生还是中学教师,对钱理群的讲课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是他讲的内容与高考无关,因此不受欢迎。

B.从讲课到编辑图书,从理论指导到教育理想的践行,这些事件或

细节的刻画都对塑造钱理群的形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C.从2004年开始,钱理群正式投入到中学以及农村教育的工作中去,但在这些年里,他却是屡挫屡战,屡战屡挫。

D.在与当下基础教育存在的弊端作坚决斗争的过程中,钱理群或多或少地产生了力不从心的感觉,2012年他向教育界发出告别宣言。

E.在钱理群看来,国民性改造的核心就是人心、人性、道德底线的突破,这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的,是更艰难、更重要的工作。

9.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钱理群的性格特点。

(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

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

游京师,献书于平章②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乃荐入御史台。

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

“此真台掾也。

及为丞相掾,选授堂邑县尹。

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

首毁淫祠③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

“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众盗感泣,互相戒曰:

“毋负张公。

”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

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

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

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

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④,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

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

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

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

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

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

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张养浩传》)

【注】①楮(chǔ)币:

元代发行的一种纸币。

②平章:

平章政事,元代官职,中书省高官。

③淫祠:

在正神(谷神、土神等)以外滥设的神祠,如供奉“狐仙”“蛇妖”等的祠堂。

④缗:

成串的钱。

10.对文中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B.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C.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D.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是(3分)()

A.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

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B.“朔”指农历每月十五,“望”指农历每月初一,“晦”指农历每月最后一日。

C.黍,五谷之一。

关于五谷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稻、黍、稷(粟)、麦、菽(大豆)。

另一种说法是麻(大麻)、黍、稷、麦、菽。

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

因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区在南方,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后用五谷作为粮食的泛称,或择其一二代指粮食。

D..古代穿钱的绳索,把方孔钱穿在绳子上,每一千个为一贯。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养浩为官清廉,心系百姓,也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戴,他调离堂邑十年之后,当地群众仍为他竖碑颂德;他去世以后,

百姓悲哀得如失去父母。

 

B.张养浩把钱财看得很淡,做御史台时两袖清风;调任陕西时,把家里的所有东西都送给了乡里贫困的人;还常拿自己的钱赈济百姓。

 

C.张养浩往陕西赴任的途中,到华山祷雨,结果“一雨二日”,到官后又求雨,结果大雨如注。

这些事虽带有迷信色彩,但可见他心里装着老百姓。

 

D.张养浩从小就讲道义,不忽木来看望他,他和家人直直地站立,恭敬地迎接;做县尹时,官舍不好也不计较;对做过盗贼的人和李虎这样的暴戾之人都能用宽容去感化他们。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5分)

(2)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谢玄晖:

名谢眺,南齐著名诗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脁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E.这首诗,诗人笔触所及,广阔而悠远,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

这就格外突出了诗中的抒情主线,使全诗浑然一体,愈见精美。

15.作者“月下沉吟久不归”的原因是什么?

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蜀道旁水泻击石,崖谷雷鸣的奇险场景。

(2)杜甫《登高》一诗中,借“猿”“飞鸟”寄寓漂泊不定、老病孤独的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锦瑟》用典的第三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在叙利亚局势、伊核问题等多个地区和全球热点问题上,美国不得不寻求与俄罗斯合作,而在叙利亚问题上寻求与俄罗斯的合作成为美国当前外交的当务之急。

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是与非、优与劣、得与失等方面的评价尺度上也是人云亦云,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现象十分明显。

③网络信息泄露已成为焦点问题,不少网民对网上隐私泄露有切肤之痛,因而普遍支持通过立法加强网络信息保护。

④记者赶到李婉芬生前所在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耳闻目睹了许多平凡而又动人的故事,了解到这位平民艺术家的许多东西。

⑤小王虽参加工作不久,但深知“礼多人不怪“的道理,不论遇到谁都付之一笑,因而在单位深受大家的欢迎。

⑥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日益迫切的转型升级和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增长,基层单位的工作环境正在改善,仪器设备也正在鸟枪换炮。

A.①③④B.①④⑤C.③④⑥D.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近日,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和天猫定下了2017年交易总额突破1万亿人民币的目标,这对他们而言并不是过高的奢望。

B.过去氢化植物油被广泛用作植胶的原料。

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氢化植物油中的反式脂肪酸对于人体没有任何积极作用反而会增多心血管等疾病的风险。

C.频繁发生的校园安全事故,不仅让一个个家庭支离破碎,而且让多名无辜孩子的生命离我们远去,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成为当前安全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

D.总体来说,山寨文化的泛滥与其说是对草根创新精神的彰显和标榜,不如说是对国人产权意识严重缺乏的揭露与讽刺。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到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公平①体现在结果上,很多时候②体现在程序和制度上;公平③是分到多少蛋糕,

④是怎么分蛋糕。

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制度出台前有没有征集民意?

重大决策有没有经过论证、听证?

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用程序编好制度的笼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⑤能保证看得见、有实效的公平。

A

B

C

不仅

不仅

D

虽然

与其

不如

20.请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划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

要求:

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处不超过20字。

(5分)

材料:

我国最早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记载:

“杜仲,味辛平,主腰脊痛,坚筋骨,强志……”;《本草纲目》记载:

“杜仲,辛,平,无毒。

主治腰膝痛,补中益精气,健筋骨……久服,轻身耐老……润肝燥,补肝虚……故能入肝而补肾。

翻阅历代医药典籍,①,然而1948~1951年俄罗斯学者利用杜仲提取液作了药理试验,②,对高血压患者降血压作用显著,且具有持久性,而对低血压患者具有升高血压的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