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全册).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8939567 上传时间:2024-03-02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全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全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全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全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全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全册).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全册).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全册).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全册).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全册).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全册).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全册).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全册).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全册).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全册).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全册).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全册).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全册).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全册).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全册).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全册).doc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全册).doc(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表格式教案(全册).doc

1 北京的春节

导学案设计

课题

北京的春节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会写“蒜、醋”等15个生字,会写“饺子、万象更新”等2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春节热闹、喜庆的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1.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春节图片和视频。

(教师)

2.阅读课文,同时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搜集有关春节的习俗、古今文人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时:

5分钟)

1.播放《新年歌》,渲染课堂气氛。

2.出示童谣,导入新课。

(这首童谣讲的是北京的春节。

1.边听音乐边看图片,感受春节的快乐。

2.有节奏地吟诵童谣,跟老师书空课题,齐读课题。

  视听手段,快速进入年的氛围,感受春节的快乐。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用时:

22分钟)

1.了解作者。

2.初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3.组织学生学习生字新词,重点指导“蒜”“醋”

“燃”“恰”的读音及笔画。

4.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检查自学情况,提示易错知识点。

5.引导学生设疑,释疑。

(1)作者是以什么为记叙线索的?

(时间)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自由读课文,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3)请找出本文中描写的重要日子有哪些。

1.交流搜集到的作者资料。

2.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

3.自学、交流,学习字词。

正确读写“饺子、眨眼、通宵”等词语。

4.认读词语,听读纠错。

5.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找出本文的记叙线索,看一看插图,说一说北京的春节哪些地方给自己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2)小组内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3)说一说本文中描写的重要日子。

(腊八、小年、除夕、初一、元宵节)

1.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学、交流,独立完成生字新词的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

2.指导学生读书质疑,带着疑问进行阅读,有读有思,提高分析能力。

3.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互通有无,互相学习,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三、细读课文,了解习俗(用时:

10分钟)

1.引导学生了解春节的时间和习俗。

(1)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的?

(2)出示学生活动卡。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理清顺序。

3.指导朗读课文,深入体会北京春节的习俗。

1.默读课文,自主、合作完成阅读思考题。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答案。

(2)默读课文,合作填写学生活动卡。

2.全班交流,理清顺序,说说对北京春节的总体印象。

(年前——繁忙;过年——热闹;结束——祥和。

3.朗读,体会。

1.浏览课文,找出重点词语,梳理顺序。

2.在合作中对答案进行归纳,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注重朗读的指导,在读中悟,在读中有所收获。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用时:

3分钟)

1.概括本课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畅谈本课所得。

2.完成作业。

  关注学习所得,学后有归纳、总结,形成完整的知识认知。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用时:

5分钟)

1.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2.提问:

《北京的春节》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主要写了什么?

1.听讲。

2.思考,回答问题。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进入新课程的学习。

二、合作研读,领悟写法(用时:

18分钟)

1.设疑导读:

作者介绍的北京的春节主要有哪几个时间段?

2.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各时间段是什么,人们都做了什么,结合重点词语谈感受。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自己会做些什么。

4.文中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

组织交流,体会领悟详略结合的写作方法。

5.引导探究:

详略结合的写法有什么作用?

6.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句子品读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7.引导读文,感受北京的春节的风俗文化,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1.默读思考:

默读课文,把主要的时间段画出来。

2.分组学习,进行汇报。

3.结合重点词语品读句子,谈体会。

4.快速浏览课文,标注详略处。

5.小组探究:

详略结合的写法的好处。

(详略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使北京的春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交流研讨:

分为“腊八”队、“小年”队、“除夕”队、“初一”队、“元宵节”队,展开朗读竞赛,品味语言。

7.品读课文,交流体会。

1.围绕问题,读书思考,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思维碰撞,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2.分组学习,在小组内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收获。

3.研读课文,领悟写法,体会详略结合的写法的好处,为自己写作做准备。

4.开展朗读竞赛,品味语言,走进文本,走进北京的春节,切身感受北京的年味儿,感受作者语言的特点。

三、拓展阅读,体会写法(用时:

12分钟)

1.指导阅读“阅读链接”中的选文,了解节日习俗,比较与课文写法上的异同。

2.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3.提问:

通过课文和“阅读链接”中的选文的对比,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1.自由读“阅读链接”中的选文,思考:

选文介绍了春节里哪个重要日子的习俗?

都是写过年的习俗,课文和选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小组合作探究。

(《北京的春节》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年前的忙碌,除夕的热闹,初一的祥和,元宵节的火炽而美丽,将各种年俗融于其中。

《除夕》则以较浓的抒情色彩写出了腊月二十九这天的繁忙与喜庆的气氛。

3.交流感受。

(①表达要有一定的顺序;②写作时要注意详略,做到重点突出;③写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要表达出真情实感。

1.拓展阅读,感受不同作者笔下的年味儿。

2.对比阅读,发现写法的不同,对下一步的习作有帮助。

四、总结回顾,练笔延伸(用时:

5分钟)

1.概括本课学习内容和写法。

2.拓展:

交流有关春节的资料。

3.练笔:

假如此时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1.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畅谈本课所得。

2.交流有关年的传说及各地过年的习俗。

3.小练笔:

写一写自己经历的春节。

1.总结回顾,对学习有整体的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学习与练笔结合,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受学语文,用语文,在日积月累中能力有所提高。

2 腊八粥

导学案设计

课题

腊八粥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会写“腊、粥”等12个生字,会写“腊八粥、感觉”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八儿的馋样儿。

3.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4.能够分清哪些内容是详细写,哪些内容是简略写,体会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教学重点

能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课前准备

1.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阅读沈从文《腊八粥》的原文,搜集其他描写腊八粥的名作片段。

(教师)

2.熟读课文,搜集有关于腊八粥的传说、诗文。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资料分享,了解信息(用时:

3分钟)

1.交流对腊八及腊八粥的了解。

2.简要介绍作者沈从文。

1.依据生活经验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报。

2.了解沈从文的重要信息,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资料进行整理,提取主要信息。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用时:

8分钟)

1.指导学生初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2.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3.指导学生再读课文,读通句子。

4.指导学生厘清文章的脉络,弄清结构。

5.指导学生交流。

梳理内容,分清文章主次。

1.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情况。

3.小组合作再读课文,互相检查长句子的朗读情况。

4.指名读文,结合课后习题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

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汇报读文收获。

(等粥部分写得详细些,喝粥部分写得简略些。

1.在指导学生厘清文章脉络时,注意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来进行。

2.可以请学生概括等粥部分具体讲了哪些内容。

三、品析佳句,丰富积累(用时:

8分钟)

1.指导学生品析重点句子。

出示:

“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

2.找到其他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小组内交流。

3.全班汇报。

1.读一读句子,体会到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使句子更加生动了。

2.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生动的句子,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感受。

3.说一说自己找到了哪些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结合句子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时,引导学生说一说哪些词语的使用生动、有趣,或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四、揣摩语句,练习仿写(用时:

18分钟)

1.请学生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

从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到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

2.组织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汇报。

3.指导朗读。

4.作者是如何写出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的呢?

5.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食物。

6.交流分享。

1.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勾画相关的语句。

2.结合能体现人们喜爱腊八粥的语句谈自己的感受。

(1)品析第一句:

第一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选取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所有人都喜欢腊八粥。

(2)品析第二句:

“叹气”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描写出煮粥时发出的声音;从“咽三口以上的唾沫”“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这些关键语句中可以体会到人们非常喜欢吃腊八粥。

3.练习朗读,读出对腊八粥的喜爱。

4.总结写法。

(作者选取有代表性的不同年龄段的人,说明大家都喜欢吃腊八粥。

接着从腊八粥的食材、煮腊八粥时的声音、腊八粥的样子、味道等方面写出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

5.先想一想自己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

它的样子、颜色、味道等是怎样的?

你最喜欢这种食物的原因是什么?

6.说一说自己喜欢的食物。

1.学生默读时,教师要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揣摩第1自然段的写法时,从词语的运用到修辞方法的运用都要让学生进行咀嚼、体会。

从而为练笔拓展做准备。

3.小练笔不可做过多的要求,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习得的方法,写出最喜爱的食物的可爱之处即可。

在交流、分享中,对于学生使用生动的词语、运用巧妙的修辞方法都要给予关注和表扬。

五、总结回顾,布置作业(用时:

3分钟)

1.引导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积累摘抄描写生动的语句。

1.畅谈本课所得。

2.自主完成作业,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鼓励学生有意识地积累生动的语句。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听写词语,回顾复习(用时:

5分钟)

1.听写词语。

2.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1.书写词语,集体订正。

2.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等粥部分写得详细,喝粥部分写得简略。

  可以在过渡语中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出八儿的馋样儿的,体会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二、品读赏析,揣摩写法(用时:

18分钟)

1.出示自学提示,组织自学。

自学提示:

勾画体现八儿馋样儿的语句,结合关键语句在小组里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重点点拨以下语句的体会。

(1)品析描写八儿动作的语句。

“住方家大院……还早。

(2)品析八儿与妈妈的对话。

①第一次对话:

第4~7自然段。

②第二次对话:

第9~11自然段。

(3)品析八儿对腊八粥的猜想。

4.学习“喝粥”部分。

请学生结合关键语句,谈感受。

5.感悟主次分明的写法的好处。

1.根据自学提示自学,批注自己的感受,边读边想象八儿的馋样儿。

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感受。

2.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八儿的馋样儿的。

3.抓住重点语句进行汇报。

(1)抓住描写神态和动作的语句,从“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来体会八儿等粥时的迫不及待。

(2)从对话中揣摩人物心理。

①朗读八儿与妈妈的对话,体会八儿迫不及待的心情。

②抓住八儿的语言,想一想八儿为什么要这样说,体会八儿的天真、可爱,突出了八儿的馋样儿。

(3)想象八儿“猜粥”时的样子,通过朗读,感受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

4.抓住“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奈何它不来了”这些语句,体会八儿一家吃完腊八粥后的心满意足和美妙的感觉。

5.想一想:

作者把等粥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更突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和腊八粥的美味。

1.在分角色读八儿和妈妈的对话时,引导学生想象八儿说话时的样子,抓住重要的提示语,如“眼睛可急红了”“要哭的样子”合理展开想象,读出人物着急的语气。

2.学生在结合关键语句体会人物的形象时,谈完自己的感受就进行朗读。

以读促讲,以读促悟。

3.在品析语句时,涉及到的描写腊八粥的句子不做讲解,上一节课已经有了分析、积累。

4.在体会主次分明写法时,引导学生回顾内容进行总结。

三、拓展阅读,对比体会(用时:

14分钟)

1.对比阅读:

出示冰心的《腊八粥》,引导学生快速浏览文章,说一说文中主要讲了哪些事件。

2.说一说哪些内容是详细写,哪些内容是简略写。

3.体会主次分明写法的好处。

1.快速浏览课文,提取主要信息,文章写了冰心回忆母亲煮腊八粥的往事及孩子们为纪念周总理准备煮腊八粥的情景。

2.回忆母亲煮腊八粥的部分是简略写,孩子们为纪念周总理准备煮腊八粥的部分是详细写。

3.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这样写正是为中心服务的。

  在拓展阅读时,教师要介绍冰心的《腊八粥》的写作背景,《腊八粥》正是冰心纪念周总理逝世三周年的精心之作。

了解了背景,才能更深刻体会主次安排的好处。

四、总结写法,布置作业(用时:

3分钟)

1.回顾课文的主要写法。

2.熟读课文,在阅读其他文章时体会主次分明的写法。

1.说一说自己在写法上的收获。

2.在阅读和写作中,关注主次分明的写作方法。

  引导学生说一说主次分明写法的好处。

3 古诗三首

导学案设计

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会写“侯、章”等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古诗大意,了解古诗中的传统习俗,体会古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古诗中的传统习俗,体会古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搜集整理古诗中的典故资料;制作课件:

传统节日图片。

(教师)

2.搜集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竞猜节日,导入新课(用时:

3分钟)

1.出示传统节日习俗的图片,请学生猜一猜是哪个传统节日。

2.板书课题。

1.根据图片说一说是哪个传统节日,自己是怎样猜出来的。

2.齐读课题。

  引导学生说出猜出来的原因,这也是在了解节日的传统习俗。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用时:

10分钟)

1.指导学生自由读《寒食》《十五夜望月》两首古诗。

2.指导学生读古诗,读出节奏。

3.指导学生理解古诗大意。

4.指导学生交流对古诗大意的理解。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2.按照划分的节奏读古诗。

3.再读古诗,理解大意。

(1)借助注释,独立理解古诗的意思。

(2)在小组里交流,说一说自己对每首诗的理解。

4.在全班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疑问。

1.学习生字时,引导学生读准“侯”“栖”的读音。

2.理解古诗大意时,教师对于一些词语的理解可以进行点拨,如“汉宫”“五侯”的来历。

三、品析古诗,体会情感(用时:

11分钟)

1.指导学生品读《寒食》的前两句,在你眼前形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指导朗读。

3.了解寒食节的相关典故及习俗。

4.指导品析《寒食》后两句中包含的情感。

5.指导学生交流,想象体会:

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6.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1.自由读前两句,抓住“无处不飞花”“东风御柳斜”想象画面。

2.边读边想象画面。

3.结合资料,介绍寒食节的来历,交流寒食节的习俗。

4.默读《寒食》后两句,提出自己的疑问。

预设:

寒食节禁火,为什么会有“轻烟散入五侯家”呢?

5.联系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谈感受。

(家家禁火,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点新火,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

6.总结学习《寒食》的方法。

(想象画面―→联系资料―→体会情感。

1.对于寒食节相关典故及资料的了解很重要,要使学生明白,诗人正是以汉喻今,抒发自己的不满。

2.注重朗读指导。

前两句读出暮春的景色美,后两句读出诗人的担忧与无奈。

四、迁移运用,自主学习(用时:

13分钟)

1.出示自读提示,组织学生自学古诗《十五夜望月》。

(1)理解诗中描写的画面。

(2)借助资料了解相关习俗。

(3)体会诗人情感。

2.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小组交流情况。

3.指导学生在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收获,教师点拨。

(1)体会诗中景。

(2)指导朗读。

(3)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4.多种形式朗读及练习背诵。

1.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在自读提示的指导下自主学习。

2.小组交流:

说一说自己想象到了哪些画面,哪些语句带给自己这样的感受。

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体会诗人的情感。

3.品析古诗。

(1)边读边想象画面,抓住关键语句说一说看到的景物。

(抓住“地白”“树栖鸦”“冷露”“桂花”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物。

(2)读出凄凉寂寞之感。

(3)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从“人尽望”中体会诗人的愁绪,“落谁家”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抒发入骨的思念之情。

4.练习朗读及背诵。

(个人读,同桌互读,全班读。

1.小组学习中,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情,使小组学习更加有效。

2.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用字的准确与生动。

如“白”让人感受到月光如水,澄澈透明;“湿”说明了桂花在露水中浸润已久,也表明露水轻盈无迹。

3.体会情感时,注意抓住对关键字词的品析,如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五、总结回顾,布置作业(用时:

3分钟)

1.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2.作业:

背诵这两首古诗。

1.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学习这两首古诗的。

2.练习背诵。

  注意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学生说后,教师相机点拨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背诵检查,回顾方法(用时:

5分钟)

1.指名背诵《寒食》《十五夜望月》。

2.回顾上节课学习古诗的方法。

1.背诵两首古诗。

2.回顾方法。

(想象画面―→联系资料―→体会情感。

  教师注意小结,对于学习古诗的方法进行点拨。

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用时:

8分钟)

1.指导学生自读古诗《迢迢牵牛星》,提出字音、节奏的要求。

2.指名读,检测字音掌握情况。

3.了解古诗大意。

1.练习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2.指名读,齐读。

3.先独立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大意,然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最后全班进行汇报。

1.检测古诗的朗读情况时,引导学生读准“皎”“纤”“札”

“脉”的字音。

2.理解诗意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相机点拨。

三、自主学习,品析感悟(用时:

15分钟)

1.组织学生交流“牛郎织女”的故事。

2.组织学生自读感悟,理解古诗大意。

出示自学提示:

结合对“牛郎织女”的故事的了解,抓住重要叠词,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3.抓住关键叠词,体会诗人的情感。

4.指导朗读。

5.练习背诵。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牛郎织女”的故事。

2.

(1)默读古诗,勾画让自己深有感触的叠词。

(2)小组交流,抓住关键词谈自己的感受。

3.结合诗中的叠词畅谈自己的感受。

迢迢:

写出星星距离的遥远。

皎皎:

写出星星的皎洁明亮。

纤纤:

写出手的修长秀美。

札札:

织机发出的响声,体现织女的忙碌。

盈盈:

写出了河水清澈的样子。

脉脉:

写出恋人相视无言的样子。

4.同桌合作读,竞赛读,配乐齐读。

5.独立练习背,小组内练习背诵。

1.学生在找到叠词畅谈自己感受时,教师要进行点拨,让学生认识到:

这些叠词在音韵上具有音乐美,朗朗上口;在内容上,更好地突出对象的特点;情感上,更好地表达一定的情感。

2.学生汇报体会到的情感时,注重随机朗读指导,请学生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自己所找到的诗句。

3.注重高效课堂,在练习背诵时,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背诵方法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古诗背下来。

四、拓展延伸,丰富阅读(用时:

9分钟)

1.推荐阅读《鹊桥仙》。

2.拓展古诗中写到传统习俗的诗句。

1.自主阅读《鹊桥仙》,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2.展示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诗句,并说一说诗句中描写了哪些传统习俗。

  对《鹊桥仙》不要作过深的理解要求,只要学生能感受到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助了牛郎织女的故事抒发相思之情就可以。

五、总结全课,布置作业(用时:

3分钟)

1.回顾三首古诗的学习过程。

2.布置作业:

练习背诵课文。

1.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这三首古诗的。

2.多种方法练习背诵。

  回顾学习方法时,教师要强调借助资料理解古诗的重要性。

4* 藏 戏

导学案设计

课题

藏 戏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读文中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

教学重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藏戏视频。

(教师)

2.搜集关于藏戏的图片、音乐及文字资料;搜集其他感兴趣的剧种的资料。

(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导入新课,明确任务(用时:

5分钟)

1.播放藏戏视频,引导学生交流对藏戏的了解。

2.导入新课,交代学习任务。

交流汇报。

  直观的视频带学生走进藏戏的世界,引发学生的兴趣,进入阅读。

二、研读课文,感知内容(用时:

22分钟)

1.引导读文,读准字音。

2.设疑引读:

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藏戏?

3.指导学生结合提示的思考题,探究藏戏的形成与艺术特色。

4.组织交流,随机点拨。

出示课件,欣赏藏戏和面具。

5.指导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词典或结合上下文认读、理解词语;小组交流,互助解词。

2.默读课文,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3.自由朗读课文,探究藏戏的形成和艺术特色。

画出相关语句,进行概括,然后小组交流。

(1)藏戏有什么特点?

(2)藏戏是怎样形成的?

(3)藏戏面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4)藏戏有哪些特色?

(出示学生活动卡)

4.小组代表汇报。

5.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朗读。

1.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我阅读,在阅读中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