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保护学(共计5部分共计1643页)_部分5.ppt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8939953 上传时间:2024-03-02 格式:PPTX 页数:285 大小: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地保护学(共计5部分共计1643页)_部分5.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85页
草地保护学(共计5部分共计1643页)_部分5.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85页
草地保护学(共计5部分共计1643页)_部分5.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85页
草地保护学(共计5部分共计1643页)_部分5.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85页
草地保护学(共计5部分共计1643页)_部分5.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85页
草地保护学(共计5部分共计1643页)_部分5.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285页
草地保护学(共计5部分共计1643页)_部分5.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285页
草地保护学(共计5部分共计1643页)_部分5.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285页
草地保护学(共计5部分共计1643页)_部分5.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285页
草地保护学(共计5部分共计1643页)_部分5.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5页
草地保护学(共计5部分共计1643页)_部分5.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5页
草地保护学(共计5部分共计1643页)_部分5.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5页
草地保护学(共计5部分共计1643页)_部分5.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5页
草地保护学(共计5部分共计1643页)_部分5.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5页
草地保护学(共计5部分共计1643页)_部分5.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5页
草地保护学(共计5部分共计1643页)_部分5.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5页
草地保护学(共计5部分共计1643页)_部分5.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5页
草地保护学(共计5部分共计1643页)_部分5.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5页
草地保护学(共计5部分共计1643页)_部分5.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5页
草地保护学(共计5部分共计1643页)_部分5.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5页
亲,该文档总共28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草地保护学(共计5部分共计1643页)_部分5.pptx

《草地保护学(共计5部分共计1643页)_部分5.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地保护学(共计5部分共计1643页)_部分5.pptx(28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草地保护学(共计5部分共计1643页)_部分5.pptx

第第1616章章禾草草地害虫治理禾草草地害虫治理禾禾本本科科牧牧草草简简称称禾禾草草,是是除除豆豆科科牧牧草草以以外外的的一一类类主主要要牧牧草草。

它它的的种种类类多多、分分布布广广、产产量量高高、质质量量好好,在在牲牲畜畜饲饲草草饲饲料料平平衡衡中中占占有有重重要要地地位位。

禾禾本本科科牧牧草草含含有有很很高高的的碳碳水水化化合合物物,且且茎茎叶叶中中营营养养成成分分分分布布较较均均匀匀,有有利利于于调调制制,适适口口性性高高,还还具具有有适适应应性性广广、抗抗逆逆性性强强的的特特点点。

因因此此,广广泛泛种种植作为牲畜补饲的青干草、青贮料或放牧牧草。

植作为牲畜补饲的青干草、青贮料或放牧牧草。

草草坪坪草草几几乎乎大大多多数数是是质质地地纤纤细细、株株体体低低矮矮的的禾禾本本科科草草类类,草草坪坪在在维维护护生生态态平平衡衡、美美化化环环境境和和发发展展体体育育运运动动等等方方面面具具有有不不可可替替代代的的重重要要作作用用。

随随着着社社会会进进步步、经经济济发发展展,草草坪坪业业已已成成为为一一个个国国家家物物质质文文明明和和精精神神文文明明建建设设的的重重要要组组成成部部分分。

近近年年来来我我国国绿绿地地草草坪坪和和运运动动场场草草坪坪发发展展很很快快,但但是是由由于于害害虫虫的的为为害害,缩缩短短了了利利用用年年限限,有有的的不得不重新建植。

不得不重新建植。

禾禾本本科科草草地地和和草草坪坪害害虫虫,目目前前我我国国研研究究较较少少。

主主要要害害虫虫有有秆秆蝇蝇、粘粘虫虫、各各种种跳跳甲甲、禾禾谷谷类类蚜蚜虫虫、叶叶蝉蝉及及多多种种地地下下害害虫虫。

地地下下害害虫虫是是草草坪坪草草的的主主要要为为害害者者。

狗狗牙牙根根、剪剪股股颖颖属属的的草草坪坪草草,根根系系含含糖糖量量高高,蛴蛴螬螬、金金针针虫虫、蝼蝼蛄、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发生为害最为严重。

蛄、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发生为害最为严重。

一、秆蝇类秆蝇属双翅目,黄潜蝇科,主要有两种:

瑞典秆蝇Oscinosoma(Oscinella)fritLinnaeus,别名燕麦蝇。

麦秆蝇(MeromyzasaltatrixLinnaeus),又名黄麦秆蝇、绿麦秆蝇,俗称麦钻心虫、麦蛆等。

瑞典秆蝇分布于宁夏、甘肃、内蒙古、青海、河北、山西、陕西等地区。

麦秆蝇分布于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河北、山西、陕西、宁夏、河南、山东、四川、云南、广东等地区。

上述两种秆蝇除危害小麦外,也是禾本科牧草的重要害虫。

主要危害的牧草有大麦草、黑麦草、披碱草、白草、狗尾草、赖草、绿毛鹅观草、雀麦、早熟禾和马唐等。

莎草科的有细叶苔、异穗苔等。

一、秆蝇类秆蝇以幼虫危害,从叶鞘与茎间潜入,在幼嫩的心叶或穗节基部1/51/4处或近基部呈螺旋状向下蛀食幼嫩组织。

危害状以被害茎的生育期不同而分四种情况:

分蘖拔节期:

幼虫取食心叶基部与生长点,使心叶外露部分干枯变黄,成为“枯心苗”;孕穗期:

被害嫩穗及嫩穗节不能正常发育抽穗,到被害后期,嫩穗因组织破坏并有腐烂,叶鞘外部有时呈黄褐色长形块状斑,形成“烂穗”;孕穗末期:

幼虫人茎后潜入小穗危害小花,穗抽出后,被害小穗脱水失绿变为黄白色,形成“坏穗”;抽穗初期:

幼虫取食穗基部尚未角质化的幼嫩组织,使外露的穗部脱水失绿干枯,变为黄白色,形成“白穗”。

据资料,为害禾本科栽培牧草的秆蝇,在大发生年份,能使牧草种子减产50%,干草的收获减少20%。

例如,瑞典秆蝇的幼虫能损害70%80%无芒雀麦的幼苗和25%结实的茎秆。

(一)形态特征

(一)形态特征(教科书(教科书P.183)

(二)生活史

(二)生活史1.瑞瑞典典秆秆蝇蝇:

在宁夏一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禾本科牧草、冬麦根茎部越冬。

越冬幼虫于来年春季约5月开始在田间出现。

6月为成虫发生盛期。

卵散产,大多产于叶面基部近叶舌处。

卵经57天孵化,幼虫孵出即蛀入叶鞘内,并由此蛀入茎内为害。

56月间第一代卵及幼虫出现。

6月间是危害盛期。

7月为化蛹及羽化盛期,第二代成虫常飞到冰草上产卵。

幼虫孵出后蛀入寄生茎内,即在近地面处茎内越冬。

2.麦麦秆秆蝇蝇:

在山西晋南、陕西关中地区,麦秆蝇一年发生4代,以幼虫在麦苗和禾草寄主内越冬。

来年23月间越冬代幼虫开始化蛹,蛹期1012天。

4月中、下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第一代成虫盛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第二代成虫盛期为7月中、下旬。

第三代成虫盛期为9月下旬左右,在秋播麦苗上或禾草上产卵孵化寄生以至越冬,在冬季较暖之日仍能取食为害。

(三)习性(三)习性成成虫虫成虫早晚及夜间栖息于叶片背面,且多在植株下部。

晴朗之日上午l0h左右,气温升高,开始大量活动交尾。

中午前后,日光强烈,温度过高,又潜伏植株下部,至下午2h以后又逐渐活动,下午56时活动最盛,雌虫于田间产卵也以此时为主。

产产卵卵根据小麦在不同生育期的调查结果,拔节期着卵最多,孕穗期次之,进入抽穗后期着卵极少,而且幼虫入茎后也不能成活。

茎部、叶片基部无茸毛或茸毛短而稀疏、叶片宽阔、叶鞘短、叶舌短的禾本科植物种类(品种)着卵较多,被害也较重。

作物生长茂密的田间,通风透光较差,温度低,湿度大,湿温系数较高,不适于秆蝇生活,成虫密度较低,着卵较少,受害较轻;生长稀疏的田间则相反。

(四)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四)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同一地区由于不同年份气候的变化,秆蝇越冬代成虫发生的早晚也不相同。

据内蒙古西部中滩地区连续7年(19571963)的调查,越冬代成虫始盛期可分为早(6月1日以前)、中(6月110日)及晚(6月10日以后)三类情况。

在此期间,45月份气温对越冬代成虫始盛期有一定影响,尤其4月份的气温更为重要。

当4月份平均气温高于多年平均值者则始盛期早,低于平均值者则晚,与平均值相近者则属中间类型。

麦秆蝇越冬代成虫发生量决定于越冬基数的大小,而越冬基数的大小又与第一代成虫羽化后的气候有关。

根据19571962年在中滩地区的调查分析,8月份降雨量的大小与翌年越冬代成虫发生数量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

8月份降雨量少,则翌年越冬代成虫发生量较多,相反,则发生量较少。

1.与气候的关系与气候的关系(四)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四)发生与环境的关系一般适期早播,合理密植,水肥条件好,生长发育快,拔节早,茂密旺盛的田间受害较轻;土壤盐碱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施肥不足,迟播及播种过深,禾苗生长不良的田间则受害较重。

3.天敌的影响天敌的影响麦秆蝇幼虫有两种寄生蜂,一种属姬蜂科,另一种属小蜂科,后者寄生率较高。

在晋南冬麦区,一般年份寄生率在10%左右,最高年份可达40%以上。

春秋两季发生的第一及第四代幼虫被寄生率高于夏季发生的第二三代。

如越冬代幼虫被寄生率高于30%,为害最轻,若低于30%为害则重。

2.与耕作栽培技术的关系与耕作栽培技术的关系(五)防治方法(五)防治方法1.农农业业防防治治法法加强栽培管理,因地制宜地创造有利于禾草生长发育而对麦秆蝇发生不利的条件;具体措施应包括深翻土地、增施肥料、及时灌溉、适时早播、浅播、合理密植等,从而促进牧草的生长发育,提高其抗虫能力,或避开危险期,避免或减轻受害。

2.药药剂剂防防治治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应在越冬代成虫开始盛发至第一代幼虫孵化入茎以前。

(1)0.1%敌敌畏与0.1%乐果混合液(按1:

1混合),用量为750kghrn2,喷药必须及时、彻底,用量足够。

(2)20%绿保素乳油2000倍液。

二、粘虫类主要包括粘虫(MythimnaseparataWalker)、劳氏粘虫(LeucanialoryiDuponchel),均属鳞翅目,夜蛾科。

粘虫在我国的分布除西藏无记载外,各省区均有发生危害,是世界性禾本科作物的重要害虫。

劳氏粘虫分布在广东、福建、四川、江西、湖南、湖北、浙江、江苏、山东、河南等地。

粘虫的幼虫食性很杂,可取食多种植物,尤其喜食禾本科植物,主要危害的牧草有苏丹草、羊草、披碱草、黑麦草、冰草、狗尾草等,以及麦类、水稻等作物。

幼虫咬食叶片,12龄幼虫仅食叶肉,形成小圆孔,3龄后形成缺刻,56龄达暴食期。

危害严重肘将叶片吃光,使植株形成光秆。

(一)形态特征

(一)形态特征(教科书(教科书P.186)

(二)生活史

(二)生活史粘虫在发育过程中无滞育现象,条件适合时终年可以繁殖,因此在我国各地发生的世代数因地区的纬度而异,纬度愈高,世代愈少。

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一年发生2代,甘肃、内蒙古东南部、河北东部及北部、山西中北部、宁夏等省区一年发生23代,河北南部、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东部一年发生34代,江苏、安徽、陕西等地区为45代,浙江、江西、湖南为56代,福建67代,广东和广西为78代。

粘虫发育一代所需要的天数以及各虫态的历期,主要受温度的影响,因此各代历期不同。

在自然情况下,第一代卵期615天,以后各代36天;幼虫期1428天;前蛹期13天,蛹期1014天;成虫产卵前期37天;完成一代需4050天。

(三)习性(三)习性日息夜出,傍晚开始活动、取食、交配、产卵。

白天隐藏在草丛、灌木林、棚舍、土缝等处。

在夜间有明显的2次活动高峰,第一次在傍晚89时左右,另一次则在黎明前。

成虫羽化后,必须取食花蜜补充营养,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才能正常发育产卵。

主要蜜源植物有桃、李、杏、苹果、刺槐、油莱、苜蓿等。

对腐烂果实、酒糟、发酵液等也能吸引粘虫蛾取食。

对糖、酒混合液的趋性甚为强烈。

但成虫产卵后趋化性减弱而趋光性加强。

粘虫繁殖力极强,在适宜条件每头雌蛾能产卵10002000粒。

一般为5001600粒,少的数十粒。

产卵的部位有一定的选择性,在谷子上多产在谷苗上部三四叶片的尖端,或枯心苗、白发病株的枯叶缝间或叶鞘里。

在小麦上多产于中、下部干叶卷缝中或上部枯叶尖上。

在玉米、高粱上则产于叶尖和穗子的苞叶上。

卵常排列成行,上有胶质物互相粘结成块,每一卵块有卵粒2040粒,多的可达200300粒。

1、成虫、成虫(三)习性(三)习性幼虫孵化后,群集在裹叶里,食去卵壳后爬出叶面。

12龄幼虫白天多隐蔽在作物心叶或叶鞘中,晚间活动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呈半透明的小斑点。

34龄幼虫蚕食叶缘,咬成缺刻,56龄达暴食期,咬食叶片,啃食穗轴,其食量占整个幼虫期的90%以上。

幼虫有潜土习性,4龄以上幼虫常潜伏作物根旁的松土里,深度达12cm。

幼虫还有假死性,12龄幼虫受惊后常吐丝下垂,悬在半空,随风飘散。

3龄以后受惊后则立即落地,身体卷曲成环状不动,片刻再爬上作物或钻入松土里。

幼虫老熟后,停止取食,排尽粪,钻入作物根部附近的松土里,在12cm深处作一土茧,在其内化蛹。

2、幼虫、幼虫(三)习性(三)习性粘虫在北方地区不能越冬,在华南不能越夏,在我国东部地区具有季节性南北接续为害的特点。

即从春季开始,从南向北逐渐发生,夏季以后又从北向南发生。

粘虫成虫的飞翔能力很强,其飞行速度为每小时2040km,并能持续飞行78个小时。

据调查研究和对各地气象资料的分析结果,基本明确了粘虫在我国东部地区的越冬分界线,北纬33或1月份0等温线可作为粘虫能否越冬的分界线,此线以北,各地冬季日均温O的天数在30天以上,甚至多达100天,粘虫不能越冬。

在此线以南各地,冬季气候比较温暖,月平均温度0的天数多在30天以下,粘虫可以越冬。

3、越冬及迁飞习性、越冬及迁飞习性(四)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四)发生与环境的关系粘虫发生的数量与为害程度,受气候条件、食物营养、人的生产活动及天敌的影响很大。

如环境条件合适,发生就会严重,反之,为害减轻。

(四)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四)发生与环境的关系粘虫对温湿度要求比较严格,雨水多的年份粘虫往往大发生。

成虫产卵适温为1530,最适温为1925,相对湿度为90%左右。

温度高于25或低于15时,产卵量减少,在35条件下任何相对湿度均不能产卵。

如温度在21,相对湿度在40%左右时,则卵不能孵化。

因此,高温低湿是粘虫产卵重要的抑制条件。

不同温湿度对幼虫的成活和发育影响也很大,特别是1龄幼虫更为明显。

在2330之间随湿度的降低,死亡率增大。

在18%相对湿度下无一存活。

在35下,任何相对湿度死亡率均为100%。

在32下,相对湿度为40%时,幼虫亦不能成活。

老熟的6龄幼虫在35条件下是半麻痹状态,不能钻土化蛹。

蛹在3435条件下,能够羽化,但不能展翅。

幼虫的正常化蛹率,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

土壤过于干燥常引起蛹体死亡。

暴雨会使初龄幼虫大量死亡。

1.气候条件的影响气候条件的影响(四)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四)发生与环境的关系食料是粘虫发育过程中所必需的营养和水分的物质来源。

据试验,以小麦、鸡脚草和芦苇等禾本科植物饲养的幼虫发育较好,发育快、成活率高、成虫繁殖力强;平均幼虫期仅17.7天,蛹重在0.4g以上,每头雌蛾平均产卵1700粒左右。

而用小蓟和苜蓿饲养的幼虫,发育较慢,幼虫历期长达30余天,蛹重不到0.3g,成虫的繁殖力很低,甚至不能产卵。

不同的补充营养,对成虫的发育与繁殖机能的影响也很大。

如以小蓟花和苜蓿花饲养的成虫,产卵前期分别为7天和9天,每雌平均产卵量分别为1747粒和645粒。

用3%的蜂蜜水饲养成虫,产卵前期为8.4天,平均1头雌蛾产卵1400粒,而饲以清水的成虫,产卵前期为10.4天,平均1头雌蛾产卵367粒。

2.与食物营养的关系与食物营养的关系(四)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四)发生与环境的关系粘虫的天敌种类很多,如蛙类、捕食性蜘蛛、寄生蜂、寄生蝇、蚂蚁、金星步行虫、菌类等,在田间粘虫数量少的情况下,能起到一定的抑制效果,但在大发生时,很难依靠它们消灭其为害。

卵期天敌有黑卵蜂、赤眼蜂和蚂蚁。

幼虫期天敌有寄生蜂,常见的有绒茧蜂、悬茧姬蜂、粘虫白星姬蜂、黑点瘤姬蜂等。

寄蝇种类很多,约有14种,主要有粘虫缺须寄蝇、饰额短须寄蝇等。

3.与天敌的关系与天敌的关系(五)(五)预测预报预测预报粘虫是间歇性猖獗的害虫,在气候条件合适的情况下,能迅速暴发成灾。

因此,做好预报工作,掌握粘虫田间动态是主动消灭粘虫危害的重要措施。

对粘虫的预报主要靠做好“三查”工作,即查成虫、查卵和查幼虫。

1.诱诱测测成成虫虫:

春季用糖蜜诱蛾器,并辅以谷草把诱测越冬代和1代成虫蛾。

夏季由于田间蜜源丰富,糖蜜诱蛾器失效,改用杨树枝扎把诱蛾,或用黑光灯诱蛾。

诱测成虫,发现蛾子激增之日,就是进入蛾盛期。

诱蛾最多的一天,就是发蛾高峰日,根据诱蛾数量与历史资料的对比,参考气象预报资料,预报可能发生量,发蛾始、盛、末期,指导田间查卵、查幼虫。

(五)(五)预测预报预测预报2.田间查卵:

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用3根谷草秸扎成草把诱卵和田间实际调查。

田间实际调查,选有代表性的地块,进行固定地块调查,每3天查卵一次。

卵盛期可进行游动调查,酌情普查。

查得卵盛期,可根据当地气象资料、卵和12龄幼虫历期,推算3龄盛期,做到事前准备,防治及时。

3.幼虫调查;在查卵的基础上,选定有代表性的主要被害作物地和草地各23块,每块约5亩,进行定期定地调查,初期每3天查一次,幼虫盛期各1天查一次,幼虫进入23龄期组织大面积普查,以确定防治地块。

东北地区一般密植作物平均每米垄长有卵块0.5块,或幼虫10头以上;山东、山西、内蒙古的防治指标在密植作物上为每平方米有幼虫510头。

牧草上尚无规定防治指标,可参考上述作物的防治指标进行防治。

(六)防治方法(六)防治方法1.诱杀成虫:

从蛾数量上升时起,用糖醋酒液或其他发酵有酸甜味的食物配成诱杀剂,盛于盆、碗等容器内,每0.30.6hm2放一盆,盆要高出作物30cm左右,诱剂保持3cm深左右,每天早晨取出蛾子,白天将盆盖好,傍晚开盖。

57天换诱剂一次,连续1620天。

糖醋酒液的配制是:

糖3份、酒1份、醋4份、水2份,调匀后加1份2.5%敌百虫粉剂。

2.诱蛾采卵:

从产卵初期开始直到盛末期止,在田间插设小谷草把,每公顷150把,采卵间隔时间35天为宜,最好把谷草把上的卵块带出田外消灭,再更换新谷草把。

3、天敌的保护和利用。

(六)防治方法(六)防治方法4.药剂防治.

(1)喷粉:

以下各种粉剂,用量为22.530kghm2。

2.5%敌百虫粉剂(高粱禁用);5%马拉硫磷粉剂;3%乙基稻丰散粉剂。

(2)喷雾:

以下各种药液用量为900kghm2。

50%辛硫磷乳油50007000倍液;50%乙基稻丰散乳油20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20003000倍液(高粱禁用);20%杀虫畏乳油250倍液;90%敌百虫10001500倍液;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

(3)地面超低量喷雾:

用东方红18型超低容量喷雾机喷雾,每公顷喷30%敌百虫水剂2.2L。

(4)飞机超低容量喷雾:

25%30%敌百虫油剂或20%辛硫磷油剂,每公顷用1.52.2L。

三、蚜虫类蚜虫属同翅目,蚜科。

为害禾本科作物和牧草,重要的有下列四种:

麦长管蚜(MacrosiphumgranariumKirby)、麦二叉蚜Schizaphis(Toacoptera)graminumRondani、禾缢管蚜(RhopalosiphumpadiLinnaeus=RhopalosiphumprunifoliaeFitch)、无网长管蚜(AcyrthosiphundirhodumWalker)。

上述几种蚜虫分布极广,均为全球性种类,在国内除无网长管蚜分布北方地区外,其余三种蚜虫在各地区普遍发生;一般禾缢管蚜主要发生在南方,而二叉蚜主要发生在西北和华北地区。

蚜虫为害麦类及其他禾本科作物和牧草,主要为害的牧草有:

鹅观草、苏丹草、冰草、赖草、披碱草、雀麦、看麦娘、白羊茅等。

蚜虫以成虫和若虫吸食叶片、茎秆和嫩穗的汁液,影响寄主的发育,严重时常导致生长停滞,最后枯黄。

同时还能传播多种病毒病害。

(一)形态特征

(一)形态特征蚜虫为多型性昆虫,在其生活史过程中,一般都历经卵、干母、干雌、有翅胎生雌蚜、无翅胎生雌蚜、性蚜等不同蚜型。

但以无翅和有翅胎生雌蚜发生数量最多,出现历期最长,是主要为害蚜型。

(教科书(教科书P.195196)

(二)生活史和习性

(二)生活史和习性蚜虫一年发生的代数,因地而异,一般可发生10余代至20代以上,越冬虫态也随各地气候而不同。

四种蚜虫,除禾缢管蚜在我国北方常以卵在蔷薇科木本植物上越冬外,其余三种,或以成、若虫,或以卵在冬麦或禾本科牧草上越冬。

北纬36以北地区,二叉蚜多以卵越冬,长管蚜和无网长管蚜产卵越冬地区又向北移,越往北部地区,以卵越冬率越高,而且发生代数也少。

以卵越冬的地区,如宁夏、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地,翌春牧草萌发,小麦返青后,越冬卵孵化,蚜虫开始为害和繁殖,麦类成熟期,各种蚜虫都飞离麦田,迁至其他禾本科作物和牧草上。

秋末,在冬麦区,小麦出土后,麦蚜再迁回冬麦苗上繁殖为害,最后以无翅成、若蚜或以卵越冬;而在单纯春麦区,则于麦收后迁至禾草上,一般以卵越冬。

二叉蚜最喜幼苗,常在苗期开始为害,瘠薄田为害严重。

喜干旱,怕光照,多分布植株下部和叶片背面。

二叉蚜致害能力最强,在吸食过程中能分泌有毒物质,破坏叶绿素,被害叶面呈黄斑,严重时下部叶片枯死,呈现一片黄色。

长管蚜喜光照,较耐潮湿,多分布植株上部和叶片正面,抽穗灌浆后,繁殖量大增,并集中穗部为害。

无网长管蚜介于二叉蚜和长管蚜之间,主要在叶面和茎秆上为害。

缢管蚜怕光喜湿,多分布在植株下部的叶鞘、叶背甚至根茎部分。

嗜食茎秆和叶鞘。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蚜虫为间歇性猖獗的害虫,温、湿度对其发生的消长常起着主导作用。

温度在1525、相对湿度在75%以下,是其适生的温、湿度组合范围。

但由于蚜虫种类不同,各种蚜虫要求的温、湿度范围也各异。

二叉蚜在田间1522是其胎生雌蚜生育的最适温度范围,30以上生育停滞。

麦长管蚜的适温范围低于二叉蚜,为1220,28以上生育停滞。

无网长管蚜适温范围又低于麦长管蚜,最不耐高温,26以上生育即受抑制,在7月份平均温度超过26的地区不能越夏。

禾缢管蚜最耐高温,在湿度适合的情况下,30左右生育速度最快,但最不耐低温,在1月份平均温度为2的地区不能越冬。

二叉蚜较喜干燥,其适宜的相对湿度为35%67%;麦长管蚜比较喜湿,其适湿范围为相对湿度的40%80%。

无网长管蚜则与麦长管蚜相似。

禾缢管蚜喜高湿,不耐干旱,在年雨量250mm以下地区不能发生。

一般冬前10月份和春季23月份气候温暖、降雨较少的年份,蚜虫容易猖獗为害;而寒冷多雨的年份则发生轻微。

1.气候条件气候条件(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蚜虫的天敌种类较多,主要类群有瓢虫、草蛉、蚜茧蜂、食蚜蝇、食蚜蜘蛛和蚜霉菌等,尤以瓢虫和蚜茧蜂最重要。

据测定,七星瓢虫幼虫平均每天食蚜量:

1龄为10.7头,2龄37.7头,3龄60.5头,4龄124.2头;成虫一天可食蚜100头左右。

但这些天敌在自然情况下,常是在蚜量的高峰之后始大量出现,故对当年蚜害常起不到较好的控制,而对后期和越夏蚜量则有一定控制作用。

2.天敌天敌(四)防治方法(四)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冬灌能杀死大量蚜虫。

浅耕灭茬结合深耕消灭杂草和自生麦苗上的蚜虫。

加强田间管理,如增施基肥,清除田边杂草等措施,均能减轻为害损失。

2.天敌的保护和利用。

3.药剂防治常用杀蚜药剂有:

(1)1.5%乐果粉,用量为22.530k8hm2;

(2)50%灭蚜松1000倍液;(3)20%绿保素乳油2000倍液;(4)5%蚜虱净乳油2000倍液;(5)80%敌敌畏15002000倍液;(6)烟草石灰水1:

1:

50倍液或鱼藤精(含鱼藤酮2.5%)600800倍液。

四、叶蝉类大青叶蝉(TettigoniellaviridisLinnaeus)、二点叶蝉(CicadelafasciifronsSta1)、黑尾叶蝉(NephotettixcincticepsUhler)属同翅目,叶蝉科。

大青叶蝉国内除西藏不详外,其他各省区均有发生。

主要为害禾本科作物和牧草、豆类、十字花科植物以及树木等。

二点叶蝉分布于东北、华北、内蒙古、宁夏以及南方各省区。

为害禾本科牧草、小麦、水稻以及棉花、大豆、蔬菜等。

黑尾叶蝉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西南、华南等地区,而以南方各省发生较多。

主要为害麦类、水稻、稗草、看麦娘、游草、结缕草、狗尾草、双穗雀稗、马鞭草、马唐、甜茅等。

在南方,夏秋以水稻,冬春以看麦娘为主要食料。

叶蝉均以成虫、若虫群集叶背及茎秆上,刺吸其什液,使寄主生长发育不良,叶片受害后,多褪色呈畸形卷缩现象,甚至全叶枯死。

苗期的寄主常因流出大量汁液,苗经日晒枯萎而死。

(一)形态特征

(一)形态特征(教科书(教科书P.205206)

(二)生活史和习性

(二)生活史和习性生活在北纬25以北,皆以卵越冬。

长江以北各地,卵产于木本植物枝条皮下组织内,长江以南则多以卵在禾本植物的茎秆内越冬。

大青叶蝉在东北一年发生2代,甘肃23代,北京、河北、山东、苏北等地一年发生3代,湖北5代,江西56代。

在北京越冬卵4月上旬至4月下旬孵化,第一代成虫羽化期为5月中、下旬,第二代为6月末至7月下旬,第三代8月中旬至9月中旬。

成虫有趋光性。

非越冬代成虫多产卵于寄主植物的叶背主脉组织中,卵痕如月牙状,每块卵315粒,一般为10粒左右,较整齐排列呈弧形口袋状。

若虫孵化多在早晨进行,初孵若虫群集枝叶上,以后逐渐分散为害。

中午气温高时最为活跃,晨昏气温低时,成、若虫多潜伏不动。

1.大青叶蝉大青叶蝉

(二)生活史和习性

(二)生活史和习性在江西南昌一年约发生5代,以成虫及大、中若虫在潮湿草地越冬。

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越冬若虫羽化,第一代成虫于6月上、中旬出现,陆续繁殖为害,12月上、中旬仍能正常活动。

在宁夏银川以成虫在冬麦上越冬,78月为盛发为害期。

2.二点叶蝉二点叶蝉

(二)生活史和习性

(二)生活史和习性在华东每年发生约45代,华中56代,华南67代。

由于成虫产卵期长,各世代有明显的重叠现象。

主要以若虫和少量成虫在绿肥田、草地、田边、休闲地越冬,其中在紫云英、苕子上越冬的虫口密度最大。

成虫性活泼,白天多潜伏植株中、下部,早晨和夜晚在叶片上为害。

高温、微风的晴天最活跃。

成虫趋光性强,晚810h捕灯最多。

成虫寿命1020天,越冬期可长达100天以上。

成虫羽化后78天开始产卵,1416h产卵最多,卵多产于叶鞘边缘内侧,少数产于叶片中肋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