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9535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x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x

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润扬高一复习讲义——必修三文言文复习

《离骚》

一、解释下列通假字

1、肇锡余以嘉名通“”

2、扈江离与辟芷兮通“”

3、来吾道夫先路通“”

二、解释下列活用的词,并指出活用类型

1、名余曰正则兮

2、字余曰灵均

3、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三、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今义

恐美人之迟暮

古义:

今义:

四、写出下列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1)又重之以修名(《离骚》)

(2)修守战之具(《曹刿论战》)

(3)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4)茂林修竹(《兰亭集序》)

(5)弟即修字数行(《红楼梦》)

(6)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

(7)臣修身洁行数十年(《魏公子列传》)

(8)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五、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并翻译

1、恐年岁之不吾与()

译文:

2、肇锡余以嘉名()

译文:

六、名句名段填空

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扈江离与辟芷兮,。

2、汩余若将不及兮,。

3、,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

4、乘骐骥以驰骋兮,!

 

润扬高一复习讲义——必修三文言文复习

《谏太宗十思疏》

一、解释下列活用的词,并指出活用类型

1、乐盘游,则思三趋以为度

2、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3、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4、则思正身以黜恶

5、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6、则思知止以安人

7、则思江海下百川

二、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今义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古义:

今义:

三、写出下列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1、下

(1)虑壅蔽则虚心以纳下(《谏太宗十思疏》)

(2)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谏太宗十思疏》)

(3)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谏太宗十思疏》)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

(5)无边落木萧萧下(《登高》)

(6)维扬帅下逐客之令(《指南录后序》)

(7)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师说》)

(8)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魏公子列传》)

2、伐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谏太宗十思疏》)

(2)其后秦欲伐齐(《屈原列传》)

(3)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项羽本纪》)

(4)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屈原列传》)

3、盖

(1)克终者盖寡(《谏太宗十思疏》)

(2)盖在殷忧(《谏太宗十思疏》)

(3)力拔山兮气盖世(《史记项羽本纪》)

(4)盖亦反其本矣(《孟子》)

四、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并翻译

1、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译文:

2、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译文:

3、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译文:

润扬高一复习讲义——必修三文言文复习

《指南录后序》

一、解释下列通假字

1、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通“”

2、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通“”

3、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通“”

4、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通“”

5、主辱,臣死有余僇通“”

二、解释下列活用的词,并指出活用类型

1、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2、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3、诡踪迹,草行露宿

4、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5、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

6、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7、变姓名,诡踪迹

8、道中手自抄录

9、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三、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今义

1、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古义:

今义:

2、以至于永嘉

古义:

今义:

3、初至北营,抗辞慷慨

古义:

今义:

4、为巡船所物色

古义:

今义:

5、几彷徨死

古义:

今义:

6、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古义:

今义:

7、意北亦可以口舌动也

古义:

今义:

8、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古义:

今义:

四、写出下列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1、间

(1)得间奔真卅(《指南录后序》)

(2)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庖丁解牛》)

(3)扁鹊立有间(《扁鹊见蔡桓公》)

(4)出没于长淮间(《指南录后序》)

(5)中间崩倒之声(《口技》)

(6)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7)安得广夏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8)间以诗记所遭(《指南录后序》)

(9)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2、靡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

(2)相如传目叱之,左右皆靡(《廉颇蔺相如列传》)

(3)众人皆以奢靡为荣(《训俭示康》)

(4)天高地迥,号呼靡及(《指南录后序》)

3、使

(1)使北营,留北关外(《指南录后序》)

(2)使来者读之(《指南录后序》)

(3)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

(4)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

(5)会使辙交驰(《指南录后序》)

(6)竟使遇哨,无不死(《指南录后序》)

五、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并翻译

1、为巡船所物色()

译文:

2、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译文:

3、予羁縻不得还()

译文:

4、将以有为也()

译文:

5、主辱,臣死有余僇()

译文:

六、名句名段填空

1、臣心一片磁针石,。

2、,痛何如哉!

润扬高一复习讲义——必修三文言文复习

《五人墓碑记》

一、解释下列通假字

1、止十有一月耳通“”2、独五人之皦皦通“”

3、敛赀财以送其行通“”4、亦曷故哉通“”

二、解释下列活用的词,并指出活用类型

1、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

2、缇骑按剑而前

3、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4、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5、去今之墓而葬焉

6、人皆得以隶使之

7、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8、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9、不敢复有株治

10、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11、以老于户牖之下

12、不能容于远近

13、亦以明死生之大

三、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今义

1、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古义:

今义: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古义:

今义:

3、吴之民方痛心焉

古义:

今义:

4、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古义:

今义:

5、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古义:

今义:

6、颜色不少变

古义:

今义:

四、写出下列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1、当

(1)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五人墓碑记》)

(2)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五人墓碑记》)

(3)然五人之当刑也(《五人墓碑记》)

(4)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

(5)垣墙周庭,以当南日(《项脊轩志》)

(6)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

(7)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出师表》)

(8)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9)吏当广所失之多,为虏所生得(《李将军列传》)

(10)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

(11)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陈情表》)

(12)垣墙周庭,以当南日(《项脊轩志》)

(13)人君当神器之重(《谏太宗十思疏》)

(14)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屈原列传》)

2、发

(1)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五人墓碑记》

(2)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

(3)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五人墓碑记》)

(4)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五人墓碑记》)

(5)百发百中成语

(6)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屈原列传》)

(7)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

(8)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9)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

(10)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1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

(12)怀王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 (《屈原列传》) 

(13)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3、按

(1)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2)缇骑按剑而前(《五人墓碑记》)

(3)项王按剑而跽(《鸿门宴》)

4、徒

(1)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五人墓碑记》)

(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

(3)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五人墓碑记》)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5、易

(1)缙绅而能不易其志(《五人墓碑记》)

(2)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3)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史记高祖本纪》)

(4)当与秦相较,或为易量(《六国论》)

6、卒

(1)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伶官传序》)

(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游褒禅山记》)

(3)买五人之豆而函之,卒与尸合(《五人墓碑记》)

(4)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高祖本纪》)

五、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并翻译

1、断头置城上()译文:

2、不能容于远近()译文:

3、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译文:

4、且立石于其墓之门()译文:

5、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译文:

6、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译文:

润扬高一复习讲义——必修三文言文复习

《烛之武退秦师》

一、解释下列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

3、秦伯说,与郑人盟通“”

4、失其所与,不知通“”

二、解释下列活用的词,并指出活用类型

1、则尽其天年

2、朝济而夕设版焉

3、晋军函陵

4、越国以鄙远

5、既东封郑

6、又欲肆其西封

7、烛之武退秦师

8、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9、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10、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三、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今义

1、敢以烦执事

古义:

今义: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

今义:

3、行李之往来

古义:

今义: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

今义:

四、写出下列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1、封

(1)既东封郑(《烛之武退秦师》)

(2)又欲肆其西封(《烛之武退秦师》)

(3)沛公遂入咸阳,封宫室府库,还军霸上(《史记》)

(4)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史记》)

2、若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

(3)余悲之,且曰:

若毒之乎(《捕蛇者说》)

(4)闻道百,以为莫己若(《庄子·秋水》)

(5)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庄子·秋水》)

(6)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经》)

3、辞

(1)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

(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3)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魏公子列传》)

(4)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

(5)朝辞白帝彩云间(《朝发白帝城》)

(6)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7)抗辞慷慨(《指南录后序》)

(8)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

4、鄙

(1)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4)敢竭鄙诚,恭疏短引(《滕王阁序》)

5、微

(1)微不足道(成语)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油翁》)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

(4)其文约,其辞微(《屈原列传》)

(5)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滕王阁序》)

(6)与其客语,微察公子(《魏公子列传》)

五、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并翻译

1、邻之厚,君之薄也()

译文:

2、以乱易整,不武()

译文:

3、夫晋,何厌之有()

译文:

4、敢以烦执事()

译文:

润扬高一复习讲义——必修三文言文复习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解释下列通假字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通“”

2、使臣奉璧,拜书送于庭通“”

3、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通“”

4、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通“”

5、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通“”

6、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通“”

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

8、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通“”

二、解释下列活用的词,并指出活用类型

1、怒发上冲冠

2、臣舍人相如止臣曰

3、而相如廷叱之

4、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5、舍相如广成传舍

6、左右欲刃相如

7、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8、于是相如前进缶

9、大王必欲急臣

10、臣请完璧归赵

11、宁许以负秦曲

12、毕礼而归之

13且庸人尚羞之

14、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三、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今义

1、璧有瑕,请指示王

古义:

今义:

2、于是相如前进缶

古义:

今义:

3、宣言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

今义:

4、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古义:

今义:

四、写出下列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1、盛

(1)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伶官传序》)

(2)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伶官传序》)

(3)呜呼,亦盛矣哉!

(《五人墓碑记》)

(4)赵亦盛设兵以待秦(《廉颇蔺相如列传》)

(5)今又盛寒,马无槁草(《资治通鉴》)

2、负

(1)秦贪,负其强(《廉颇蔺相如列传》)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3)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4)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5)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廉颇蔺相如列传》)

(6)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六国论》)

3、因

(1)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2)不如因而厚遇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3)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4)因人成事成语

(5)因材施教成语

(6)因势利导成语

(7)因循守旧成语

五、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并翻译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译文:

2、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译文:

3、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译文: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译文:

5、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译文:

6、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文:

7、而君幸于赵王()

译文:

8、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译文:

9、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译文:

10、使不辱于诸侯()

译文:

11、何以知之?

()

译文:

12、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文:

13、拜送书于廷()

译文:

14、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译文:

15、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

译文:

润扬高一复习讲义——必修三文言文复习

《鸿门宴》

一、解释下列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通“”2、张良出,要项伯通“”

3、具言臣之不敢倍德通“”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

5、令将军与臣有郤通“”6、因击沛公于坐通“”

7、拔剑切而啗之通“”

二、解释下列活用的词,并指出活用类型

1、项伯杀人,臣活之

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3、常以身翼蔽沛公

4、沛公军霸上

5、籍吏民,封府库

6、范增数目项王

7、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8、沛公欲王关中

9、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10、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11、此其志不在小

12、拔剑撞而破之

三、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今义

1、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

今义:

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

今义: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

今义:

四、写出下列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1、谢

(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

(2)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鸿门宴》)

(3)乃令张良留谢(《鸿门宴》)

(4)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陌上桑》)

(5)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

(6)花谢花飞花满天(《葬花吟》)

2、意

(1)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2)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鸿门宴》)

(3)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高祖本纪》)

3、置

(1)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鸿门宴》)

(2)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鸿门宴》)

(3)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项脊轩志》)

(4)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逍遥游》)

(5)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魏公子列传》)

4、与

(1)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2)恐年岁之不吾与(《离骚》)

(3)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4)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

(5)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屈原列传》)

(6)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7)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8)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5、质

(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鸿门宴》)

(2)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秦(《屈原列传》)

(3)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4)其质非不美也(《劝学》)

(5)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刺客列传》)

(6)文质彬彬成语

五、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并翻译

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译文: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

3、籍何以至此?

()

译文:

4、若属皆且为所虏()

译文:

5、孰与君少长()

译文:

6、何辞为()

译文:

六、名句名段填空

1、大行不顾细谨,。

2、今者项庄拔剑舞,。

3、如今,我为鱼肉,何辞为?

润扬高一复习讲义——必修三文言文复习

《秋水》《非攻》

一、解释下列通假字

1、泾流之大,两涘渚涯之间通“”

2、不辩牛马通“”

3、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通“”

4、秋豪不敢有所近通“”

二、解释下列活用的词,并指出活用类型

1、东面而视

2、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3、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4、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三、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今义

1、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古义:

今义:

2、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古义:

今义:

3、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古义:

今义: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古义:

今义:

四、写出下列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1、闻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也(《秋水》)

(2)且夫吾尝闻(《秋水》)

(3)少仲尼之闻(《秋水》)

(4)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5)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6)谨拜表以闻(《陈情表》)

(7)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屈原列传》)

(8)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说苑》)

(9)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报任安书》)

2、非

(1)众闻则非之(《非攻》)

(2)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秋水》)

(3)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4)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逍遥游》)

(5)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赤壁之战》)

(6)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7)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劝学》)

(8)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论语》)

(9)文过饰非(成语)

五、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并翻译

1、以为莫己若者()

译文:

2、我之谓也()

译文:

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文:

4、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译文:

5、是何故也()

译文:

6、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译文:

7、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译文:

8、以亏人自利也()

译文:

六、名句名段填空

1、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高一语文期末复习讲义——《史记选读》

《高祖本纪》

一:

解释并掌握加点字词

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大泽之陂

雷电晦冥无所不狎侮怪之

常折券弃责及见怪岁竟

常繇咸阳乃绐为谒曰无所诎

吕公善沛令因家沛焉易诸吏

不持一钱引入坐刘季固多大言

高祖因狎侮诸客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常欲奇此女沛公方踞床摄衣谢之

延上坐欲止宫休舍偶语者弃市

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诸将黥布皆属降章邯

啖以利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

秦人熹秦军解乃以秦王属吏

还军霸上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

案堵如故定约束耳告谕之

今则来方飨士兵罢戏下

无内诸侯军距之沛公然其计

见谢项羽会项伯欲活张良因以文谕项羽

沛公从百馀骑后天下约非有功伐

乃详尊怀王为义帝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

不如决策东乡期会而击楚军汉王复入壁

深堑而守之便国家示鲁父老项羽头

非所守也臣等以死守之有功者害之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起为太上皇寿孰与仲多?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慷慨伤怀比沛

其以沛为朕汤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