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教案.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89842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8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管理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管理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管理学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管理学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管理学教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1页
管理学教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1页
管理学教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71页
管理学教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71页
管理学教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71页
管理学教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71页
管理学教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71页
管理学教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71页
管理学教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71页
管理学教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71页
管理学教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71页
管理学教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71页
管理学教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71页
管理学教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71页
管理学教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学教案.doc

《管理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教案.doc(7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管理学教案.doc

教案

课程名称:

管理学

适合专业:

工商管理类专业

课程类别:

专业课

总学时:

54学时

授课老师:

目录

第一篇总论 3

第1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3

1.1管理活动 3

1.2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4

1.3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5

第2章道德与社会责任 8

2.1道德与崇尚道德的管理 8

2.2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 8

2.3提升员工道德修养的途径 9

2.4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 9

第3章全球化管理 12

3.1国际化经营的内涵、特征与动机 12

3.2国际化经营中的环境 13

3.3国际化经营的竞争战略 14

第4章信息与信息化管理 15

4.1.信息及其特征 15

4.2信息管理工作 15

4.3信息化管理 15

第二篇决策与计划 17

第5章决策与决策方法 17

5.1决策与决策理论 17

5.2决策过程 18

5.3决策的影响因素 18

5.4决策方法 18

第6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22

6.1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22

6.2计划的类型 22

6.3计划编制过程 24

第7章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自学) 25

第三篇组织 26

第8章组织设计 26

8.1组织与组织设计 26

8.2组织的部门化 28

8.3组织的层级化 30

第9章人力资源管理(自学) 33

第10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34

10.1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 34

10.2管理组织变革 35

10.3组织文化及其发展 36

第四篇领导 38

第11章领导概论 38

11.1领导的内涵 38

11.2领导风格类型 39

11.3领导理论 39

第12章激励 42

12.1激励理论 42

12.2激励的需要理论 43

12.3激励的过程理论 44

12.4激励实务 45

第13章沟通 47

13.1沟通的原理 47

13.2组织沟通 48

13.3沟通管理 48

13.4组织冲突与谈判 49

第五篇控制 51

第14章控制与控制过程 51

14.1控制活动 51

14.2控制过程 52

14.3控制的要求(有效的控制) 53

第15章控制方法 54

15.1预算控制 54

15.2生产控制 56

15.3财务控制方法 56

15.4综合控制方法 58

第六篇创新 59

第16章管理的创新职能 59

16.1创新及其作用 59

16.2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60

16.3创新过程及其管理 60

16.4工作流程的再造(BPR) 61

第17章企业技术创新 63

17.1技术创新及其控制 63

17.2技术创新的源泉 63

17.3技术创新的战略及其选择 64

17.4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 65

第18章企业组织创新 66

18.1企业制度创新 66

18.2企业层级结构创新 66

18.3企业文化创新 67

第一篇总论

管理学(management)是一门建立在经济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社会学、数学基础上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第1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对管理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管理学的内容框架及课程安排,掌握管理学的学习思路和方法,体会管理学基础对所学专业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对管理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管理的定义;管理的基本职能构成以及各个职能之间的联系;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管理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了解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各个学派的观点。

【教学内容】

1.1管理活动

1.1.1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或通过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的发挥来分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调用的资源,实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理解管理的含义: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3、管理的对象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4、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

1.1.2管理的职能

法国工业家HenriFayol: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美国学者HaroldKoontz和CyrilO'Donnell:

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

StephenP.Robbins:

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周三多:

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1.1.3管理这的角色与技能

20世纪60年代末,加拿大学者HenryMintzberg(1939-)对总经理的工作进行了一项仔细的观察和研究。

研究发现

,与多数非经理人员所做的工作相比,经理的活动具有简短、多样和琐屑等特点,大事小事交叉在一起,干扰是极其寻常的。

他们倾向于工作中更为活跃的组成部分——即现行的、具体的、明确规定的、非例行的活动。

处理文件被视为一种负担,他们所重视的是那些需要采取行动的文件。

他的结论是管理者扮演着10种不同的、但却高度相关的角色。

这10种角色可以从总体上分为三大类型:

1、人际关系角色(Interpersonalroles):

挂名首脑、联络者、领导者

2、信息角色(Informationalroles):

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3、决策制定角色(Decisionalroles):

企业家、故障排除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角色、

管理者必须具备如下三种类型的技能:

技术技能(TechnicalSkills),人事技能(HumanSkills),概念化技能(ConceptualSkills)。

1.2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1.2.1中国早期管理思想

1、经济管理思想:

孔子主张重义轻利,不要积极追求物质财富,要“知命安贫”;主张财富的分配要适当。

老子,庄子主张寡欲,对财富要有知足感。

孟子:

分工,并加以引申: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荀子:

需求是无止境的,需要用礼节来调节,人类想要满足群体的欲望,就必须分工;扶过首先必须富民;“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

2、运筹决策的思想

《孙子兵法》中:

①要有预见性:

“知己知彼”②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要有系统性③有严密性,纪律严明④要有权威性,令行禁止,军令如山⑤要有灵活性,随机应变,用兵如神⑥要有科学性,要知天文,识地理,懂民情

诸葛亮,《隆中对》,就是一个高瞻远瞩,善于分析形势吓未来的决策典范

3、关于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思想

关于人性:

荀况“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关于人的需求:

管仲指出:

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关于奖惩:

管仲认为“赏不可以不厚,禁不可以不重。

”主张重赏重罚。

韩非子:

“赏莫如厚,使民利之;誉莫如关,使民荣之,诛莫如重,使民畏之,毁莫如恶,使民耻之。

4、关于领导艺术

《孙子兵法》,“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治国思想中主张:

顺“道”,重“人”,求“和”,守“信”。

1.2.2外国早期管理思想

1、理查、阿克莱特的科学管理实践

2、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

3、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

4、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

5、欧文的人事管理

6、巴贝奇的作业研究报酬制度

7、尤尔的工厂秩序和法典

8、汤尼的收益分享制度与哈尔西的奖金方案

1.3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管理实践-----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三者的关系

1.3.1古典管理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效率

代表人物:

泰罗(1856-1915),吉尔布雷斯夫妇,亨利甘特。

Taylor出版了《科学管理》一书。

这本书阐述了科学管理(ScientificManagement)理论——应用科学方法确定从事一项工作的“最佳方法”,其内容很快被世界范围内的管理者们普遍接受,从而确立了他作为科学管理之父的地位。

其内容:

A确定工作定额,制定一个工人“合理的日工作量”。

B标准化原理。

掌握标准化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作、机器和材料,使工作环境标准化。

C能力和工作相适应,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D差别计件工资制,通过时间和动作研究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工作定额;同时鼓励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工作定额。

E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相分离。

2、组织管理原理

代表人物:

亨利•法约尔、韦伯、林德等

⑴法约尔,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

法约尔(HenryFayol,1841-1925),法国人。

1860年从圣艾蒂安国立矿业学院毕业进入康塔里·福尔香堡采矿冶金公司工作从采矿工程师一直做到公司总经理,1916年发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其管理理论不但可用于工商企业,还可用于政府、教会、慈善团体和军队。

其内容包括:

A.将工业企业中的各种活动划分为六类:

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资金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

B.归纳出管理的五大要素: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C.管理的十四项原则a、劳动分工b、权责相当c、纪律严明(尊重协议,以达到服从,专心,尽力,到建外部声誉)d、统一指挥(雇员只接受一个上级的领导)e、统一领导f、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g、报酬h、集权i、等级链j、秩序k、公平l、人员任期稳定m、首创精神n、团体精神(团结就是力量)

⑵马克斯·韦伯:

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

马克斯·韦伯(1864~1920年)是德国社会学家,德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

韦伯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

所谓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是指通过职务或职位而不是通过个人或世袭地位来管理,他所讲的“理想的”并不是指最合乎需要的,而是指现代社会最有效和最合理的组织形式。

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明确的分工、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人员的任用、职业管理人员、遵守规则和纪律等。

1.3.2行为管理理论

1、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

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实验:

工作场所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试验、大规模访谈、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

其内容是:

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工人的工作态度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2、行为科学

赫兹萡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雷戈的成就需要理论,弗卢姆的期望理论等。

1.3.3数量管理理论

指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最终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进行系统的管理分析,并做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

包括:

运筹学、系统分析和决策科学化

1.3.4系统管理理论

卡斯特、罗森茨威克、约翰逊等在系统论和控制论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理论要点:

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的;系统又可分为子系统,子系统还可以再分解;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

1.3.5权变管理理论

组织的管理应根据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通用的“最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1.3.6全面质量管理

本质:

顾客需求和期望驱动企业持续不断改善的管理理念。

包括:

关注顾客,关注持续改进,关注流程,精确测量。

1.3.720世纪90年代的管理理论新发展

学习型组织:

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精益思想:

根据拥护需求定义企业生产价值,按照价值流组织全部生产活动,让拥护需求拉动产品生产,不断完善,达到尽善尽美。

流程业务在造:

对企业经营流程彻底进行再思考和再设计,以便在业绩衡量标准上取得重大突破。

核心能力理论:

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有五个条件:

整合性,不是物理资产,创造顾客价值,独特性和新渠道。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讲解法

【教学步骤】

1、 明确学习本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2、 向学生简要介绍本章内容,强调需掌握的重点问题

3、 对本章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作业布置】

思考题:

1,3,4,6

第2章道德与社会责任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道德与社会责任的定义,道德观的种类,社会责任观的种类,并且掌握对特定的组织而言其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

学会判断某种管理行为是否合乎道德规范,学会判断某个企业是否承担了必要的社会责任,学会帮助那些处于道德困境的组织怎样走出这种困境。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每种道德观的内容与区别,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每种社会责任观的内容与区别,赞成和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各种理由,企业社会责任与长期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2.1道德与崇尚道德的管理

道德(Ethics)是需要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工作或生活中判定人们行为是非的主要标准,是区分人的行为“善”、“恶”的主要标志

2.1.1四种道德观

道德的功利观(Utilitarianviewofethics)、道德的权利观(Rightsviewofethics)、公平理论道德观(Theoryofjusticeviewofethics)和综合社会契约理论观。

2.1.2崇尚道德的管理的特征

1、包遵守道德看作责任

2、以社会利益为重

3、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4、视人为目的

5、超越法律

6、自律

7、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

2.2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

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的有道德发展阶段、个人特征、结构变量、组织文化和问题强度等五个方面。

2.3提升员工道德修养的途径

1、挑选道德素质高的员工。

在员工招聘时,通过测试了解个人的道德发展水平、个人价值准则和自控能力,对道德素质低的员工不予录用。

2、建立道德准则和决策规则。

道德准则是表明一个组织基本价值观和他希望雇员遵守的道德规则的正式文件。

道德准确一方面要尽量具体,以使员工知道他们应以什么样的精神从事工作;另一方面,道德准则应足够宽松,以允许员工有判断的自由。

3、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

一方面高层管理者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员工树立道德榜样;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奖励和惩罚手段向员工传递道德信息,强化员工的道德行为。

4、设定工作目标。

员工应该有明确、现实的工作目标。

如果工作目标不明确,员工就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其道德行为就会被模糊;如果工作目标不现实,员工就会在压力下被迫采取不道德的手段。

5、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

通过设立研讨会、专题讨论等形式,向员工传播公司的道德观,教育员工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道德,并对优秀者进行奖励。

6、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

对员工绩效的评价,不仅评价其经济指标,而且评价其道德水平,这样才能使道德标准得到应有的维护。

7、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

按照公司道德准则,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提高发现非道德行为的可能性;采用例行评价和抽查的方式,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8、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组织应设立专门的道德咨询机构和道德反馈渠道,以使员工在面临道德困境时有所帮助;对违反道德准则的能有地方反映。

并对反映者提供保护。

2.4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

2.4.1社会责任的定义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人们对它的理解还不尽相同,表述也多种多样。

有人认为企业只要向社会提供了产品和劳务,就是尽了社会责任;有人认为社会责任不是企业在法律上应尽的义务,而是价值上的一个观念。

哈罗德·孔茨把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表述为“认真考虑企业的行动对社会的影响”,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它是一种工商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义务”,是“促使人们从事使社会变得更美好的事情,而不作那些有损于社会的事情”。

本书定义:

一个企业不仅仅承担法律上和经济上的义务,还承担了“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我们就说这个企业是有社会责任。

2.4.2两种社会责任观

1、古典观(或纯经济观)

以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代表。

认为今天的管理者,大多是职业经理,他们不是所有者,要对股东负责。

他们主要的责任,就是按股东的利益经营业务,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

当他们把组织的资源用于社会责任时,要么使股东受损,要么使员工受损,要么使消费者受损,要么使企业受损。

另外,在竞争性市场中,由于资金向高回报率的地方流动,如果公司因为承担社会责任而降低回报率,就会使资金从该公司流出,转而投向不承担社会责任的回报率高的公司,从而对这些公司产生不利的影响。

甚至可能影响到承担社会责任的国家或地区。

2、社会经济观。

认为时代变了,社会责任的观念也要变化。

人们对公司的社会预期正在变化。

公司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组织,而且也是一个社会组织。

因此,不能只对股东负责,而且也要对社会负责。

即使追求经济效益,也要在更大的时间框架内,追求长期效益。

如果只顾眼前利益,就会损害公司生存,最后谁也得不到利益。

2.4.3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

古典观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社会经济观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

2.4.4企业的社会责任具体体现

1、企业对环境的责任

(1)企业要在保护环境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不向环境排放有害物体;

(2)企业要以“绿色产品”为研究开发的主要对象,不仅保证产品(在消费方面)安全,而且保证产品(在环境方面)无害;(3)污染环境的企业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治理环境,谁污染,谁治理;

2、企业对员工的责任

(1)不歧视员工,不因性别、种族、伤残等原因对员工进行歧视;

(2)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员工,提高员工素质,完善员工心智;(3)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创造心情舒畅的气氛;(4)善待员工的其它举措,以多元化和宽容的心态,理解和尊重员工。

3、对顾客的责任

(1)提供安全的产品,不使顾客因为产品受到伤害;

(2)提供正确的产品信息,不误导消费者;(3)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减轻顾客消费的后顾之忧;(4)提供必要的指导,帮助顾客消费;(5)赋予顾客自主选择的权利,不把企业意志强加于顾客;

4、企业对竞争对手的责任

(1)不诋毁竞争对手;

(2)树立合作竞争的观念;(3)创造“双赢”而不是“双输”的局面;(4)与竞争对手共成长。

5、对投资者的责任精心经营投资者的财产,确保资产的保增值。

6、对所在社区的责任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热心社区公益事业,创造良好的社区关系,发展优秀社区文化。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讲解法、举例法

【教学步骤】

1、使学生了解道德与社会责任的定义,道德观的种类,社会责任观的种类,并且掌握对特定的组织而言其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

2、会判断某种管理行为是否合乎道德规范,学会判断某个企业是否承担了必要的社会责任,学会帮助那些处于道德困境的组织怎样走出这种困境。

【作业布置】

思考题:

2、4

第3章全球化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国际化经营的内涵、特征与动机,并且学会对国际化经营的环境要素的分析,认识在全球一体化形式下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竞争战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

如何理解国际化经营的动机,如何分析国际化经营中的环境要素和四种全球战略的区别与选择。

【教学内容】

3.1国际化经营的内涵、特征与动机

3.1.1国际化经营的内涵

1、概念:

一个企业的资源转化活动超越了一国国界,即进行商品、劳务、资本、技术等形式的经济资源的跨国传递和转化,那么这个企业就是在开展国际化经营。

2、发展阶段

(1)历史发展的角度

A.初始发展阶段时间:

19世纪到二战前。

特征:

各发达国家的防卫手段

B.高速发展阶段时间:

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特征:

跨国公司成为核心组织者和活动主体。

C.全球竞争阶段时间:

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征:

全球战略形成全球一体化体系。

(2)企业发展的角度

A.出口阶段

尝试国际化经营的初始阶段

B.非股权安排阶段

特许经营、技术转移、合同制造等非股权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新方式

C.直接投资阶段

企业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组合,实现生产利益和商业利益等综合利益最大化。

3.1.2国际化经营的特征

1、跨国界经营:

国际企业的管理制度、组织结构、决策程序、人员的要求和配备等必须适应国际化的环境(P44表3-1)。

2、多元化经营:

多元化的国际经营可以降低国别风险。

调整其经营的方向和重点,为企业发展寻求更多机会。

3、资源共享:

允许各子公司和代理机构共同利用公司的资源,如资产、专利、商标及人力资源。

4、全球战略和一体化战略:

综合内外环境,根据经营目标制定有效的全球性战略,形成一个整体,以保证公司的整体利益。

3.1.3国际化经营的动机

1、利用优势能力

邓宁OLI优势:

所有权优势(Ownership),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区位特定优势(Location)。

2、了占领日益增长的世界商品和服务市场

3、获取关键性的战略资源

4、抵御和分散风险

5、对竞争对手进行反击

3.2国际化经营中的环境

3.2.1国际化经营的环境要素

1、政治与法律环境

国家政治体制、政治的稳定性、政府对外来经营者的态度、本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政治与经济联系、法律环境

2、经济与技术环境

经济体制与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发展潜力、市场规模及其准入程度、科技发展水平和社会基础设施。

3、文化环境

一个地区人们处事态度、价值取向、道德行为准则、教育程度、风俗习惯等。

4、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

3.2.2国家化经营环境的评估

1、评估体系中指标的设置原则

系统性和目的性、客观性和可比性、差异性原则

2、“冷热”分析法

七种因素:

政治稳定性、市场机会、经济发展水平与成就、文化一体化程度、冷令阻碍。

自然阻碍。

地理和文化差异。

3、等级尺度法

资本抽回限制、外商股权比例、对外商的管制与歧视程度、货币稳定性、政治稳定性、给予关税保护的意愿、当地资本的可供程度、近五年的通货膨胀率。

4、多因素评价法

政治环境、经济环境、财务环境、市场环境、基础设施、技术条件、辅助工业、法律制度、行政机构改革、文化环境和竞争环境

全球模式跨国模式

国际模式多国模式

全球一体化压力低

低当地反应化压力高

3.3国际化经营的竞争战略

3.3.1竞争战略选择考虑因素

1、全球一体化压力

2、当地反应化压力

3.3.2全球战略的选择

1、国际模式

利用现有能力向国际市场拓展,母公司向世界各地子公司转移技术与知识。

2、多国模式

设在多个国家的子公司作为独立的业务单位来运营。

优点:

许子公司根据当地市场情况做出反应,很少需要公司总部来进行协调和指导。

缺点:

较高的制造成本和重复工作。

3、全球模式

将全球视为单一的市场,公司总部统一经营。

特点:

母公司集中决策,对海外大部分业务进行控制。

4、跨国模式

专业化工厂符合本地反应的要求,通过复杂的协调机制进行全球一体化。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讲解法、举例法

【教学步骤】

1、使学生了解国际化经营的内涵、特征与动力。

2、学会对某个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环境进行分析,并且能够通过模型选择竞争战略。

【作业布置】

思考题:

2、4

第4章信息与信息化管理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有效的、充足的信息是管理者进行有效决策的基础。

在本章中,学生要了解数据和信息的关系,有用信息的特征以及最新的信息技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数据和信息的关系,有用信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