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9852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8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推荐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推荐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推荐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推荐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推荐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推荐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推荐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推荐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推荐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推荐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推荐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推荐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推荐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推荐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推荐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推荐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推荐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推荐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推荐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x

《推荐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推荐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docx

推荐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一课红色记忆

(一课时)

目标:

1、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时代、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的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

2、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

3、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美术作品形式。

教学难点:

革命题材美术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1)作品欣赏:

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的汉白玉浮雕《虎门硝烟》《胜利渡长江》。

(2)介绍这些作品的历史背景,创设和渲染学习气氛。

(3)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产生对革命前辈的敬仰之情,对美术作品有了初步了解。

2、深入理解

(1)欣赏教科书中美术作品《启航》、《占领总统府》、《开国大典》、《太行铁壁》等革命美术作品。

问:

你喜欢那幅作品?

为什么?

以上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作品采用了哪些艺术表现形式?

(2)举例分析《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所描绘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天安门国庆典礼的盛况。

场面恢宏,喜庆热烈,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神采奕栾,气度不凡。

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广场开阔,红旗如海,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

画家在进行严谨的写实描绘中,借鉴了民间美术和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手

法。

作者使蓝天与地毯、红柱子、红灯笼及红旗等造成强烈的对比,并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在写实手法的描绘中,画家又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加工,如透视和光影的处理都没有严格地按西方写实绘画中的素描要求,在画面的右侧部位减去一根柱子,这些都是为了适应并强化画面主题和总体的需要,同时也适于中国广大读者的审美情趣。

还应该提到的是,这些作品具有较强的装饰性抒情性。

  董希文在他的写实油画中,吸收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营养,如明快响亮的色彩、某种装饰意味等都体现了中国艺术的精神和审美理想。

  

《开国大典》一直被誉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

它深入人心,也凝聚着一代又一代新中国建设者的爱国情感……  

画家艾中信曾作过如下分析:

“从构图到设色,从人物到场面,它的气派很足以反映泱泱大国的风度。

董希文把主要人物处理在不到一半幅面的左侧,不仅是手法的大胆,重要的是他懂得构图的大局……《开国大典》的大块色彩,通俗易懂,看起来似乎简单,但这大红、碧蓝和金黄(缨络和菊花)是有意安排的。

它把一个风和日丽日子里一个庄严热烈的场面描绘出来……”  徐悲鸿看了《开国大典》之后评价:

“缺少一点油画特色。

  这里所说的“缺少一点油画特色”,是指这幅画在很大程度上运用了中国传统画的手法和风格。

但这恰恰被很多画家认为正是《开国大典》的成功之处。

如果按传统油画用光和设色的手法去创作,这幅画就不会有这种热烈的气氛。

  

艾中信说:

“《开国大典》在油画艺术上的主要成就是创造了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中国油画新风貌。

这是一个新型的油画,成功地继承了盛唐时期装饰壁画的风采,体现了民族绘画特色,使油画朝着民族化的方向发展。

”  至此,绘画界掀起了董希文所一直倡导的“油画中国风”。

《开国大典》无疑成为这一理论的典范之作,而这种思潮一直影响至今……  

《开国大典》总体性说就是极端严谨的素描,饱满而富装饰性的色彩,线条流畅的对称性构图素描和色彩在作为油画中的主要元素在各个时期有各自的强弱地位,并不能一味的说哪一方多么的重要,并且近现代绘画在构图元素反面也有很深入的研究。

  油画材料本身的特点可以创造出千变万化的效果,这给了画家很大的发挥空间。

个人认为油画的特点只能从跟其他画种的特点对比来说明。

油画材料总的效果厚重饱满,可以描绘很逼真的效果也可以制造出丰富的机理效果,同时其也具有一定的透明性和迷人的光泽,这些是其他画种所不具备的特点。

  油画以其特有的写实表现力和长于以现实主义方法表现社会性题材的特点,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风格、新内容的作品,如《开国大典》(董希文)  

画面上,国家领导人虽只在左侧占画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在暖调子的红灯笼、红柱子、红地毯的衬托下,非常醒目。

毛泽东主席健朗魁伟的身姿处于画面中心,也体现了领导全中国的核心之核心,并与远方千千万万的群众遥相呼应,共同为中国历史掀开新的一页而自豪。

画家在构图、设色、人物等场面的处理上,体现出一个泱泱大国的气魄和风度。

  《开国大典》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艺术的真实,不是生活的真实。

艺术的表现,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决定的。

  

画家在此画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画技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观相适应,特别在色彩处理上,强调色彩的单纯,对比强烈。

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及远处红旗的海洋与蓝天、绿树形成对比基调,使画面热烈而明快的;金黄色的菊花与蓝天、白云的对比。

既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又与黄色的灯穗相呼应,增强了华贵灿烂、富丽堂皇的欢庆气氛。

总之,画中强调了物体的固有色,减弱了随光线、环境而异的西方画法用色法。

柔进了中国画法的工笔重彩绘画技巧和敦煌壁画用色的特点。

画家在描绘红地毯时,还独具匠心地在颜料中加入砂粒而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底,使这幅画成为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3)尝试从色彩、构图等方面欣赏《启航》、《占领总统府》。

(4)欣赏《太行铁壁》、《狼牙山五壮士》

讨论:

艺术家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场景表现战争?

你能体会艺术家在哪些方面进行了独具匠心的创作与探索?

(5)试着从题材、构图、内涵来分析《母亲》。

3、欣赏评述。

 

第二课鲁迅

(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文学和艺术的关系,了解各种艺术的表现形式。

2.用各种美术手法表现鲁迅的作品,并尝试以课本剧的方法探索表现鲁迅的文学作品。

3.进一步了解鲁迅作品的精神及其人格魅力。

4.设计一张封面。

二、重点:

了解鲁迅生平事迹,学习鲁迅精神的内涵。

了解鲁迅同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关系。

学会欣赏、评述版画的主要表现语言和手段,具备综合探索的能力,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

难点:

学习鲁迅精神的内涵。

分析欣赏鲁迅及其笔下的艺术形象的特征。

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欣赏评述。

(1)教师放映录象《鲁迅》,让学生感性认知鲁迅的形象。

(2)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让学生谈谈对鲁迅的感受和评价。

(3)引入本课的学习,在欣赏评述中归纳鲁迅的相貌特征与精神气质。

(4)发现另一个鲁迅。

2.加深理解,提升内容。

(1)出示课件,欣赏鲁迅的收藏和作品《火鸟》、《猫头鹰》。

(鲁迅很喜欢猫头鹰,有人称先生为中国文化的守夜人。

鲁迅曾说:

“因为我的言论有时是枭鸣,报告着不大吉利的事,我的言中,是大家会有不幸的。

”)

(2)鲁迅小时候在读私塾时,“就喜欢有插图的书,并且经常加以描绘。

(3)鲁迅少年时购买的部分画谱

(从鲁迅的自述和别人的文章中可以看到:

少年时期的鲁迅对于美术的喜好是出于天性的,而且这一喜好伴随了他的一生。

(4)欣赏《北大校徽》

能说说北大校徽的设计特点吗?

(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五四”前夜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对人的价值、尊严、个性与创造精神进行肯定与张扬的表现。

简洁的形式诠释着北大的过去、现在与将来,成就了现代标识史上的经典作品。

“过去所出的书,书面上或者找名人题字,或者采用铅字排印,这些都是老套,我想把它改一改,所以自己来设计了。

”——鲁迅

(5)分析《呐喊封面》

暗红的底色如同腐血,包围着一个扁方的黑色块,令人想起他在本书序言中所写的可怕的铁屋。

黑色块中是书名和作者名的阴文,外加细线框围住。

“呐喊”两字写法非常奇特,两个“口”刻意偏上,还有一个“口”居下,三个“口”加起来非常突出,仿佛在齐声呐喊。

鲁迅只对笔画作简单的移位,就把汉字的象形功能转化成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设计元素。

(6)分析《引玉集》苏联版画集

版画家们的姓名被横排置入中式版刻风格的“乌丝栏”中,和左边竖写的“引玉集”三个大字相映成趣。

圆形阴文的“全”字将方形构图打破,红底黑字的方框顿时便活络起来。

封面最左边有一黑色边线,漫过书脊,充满整个封底。

红与黑、与封面的白底形成强烈对比,是中国出版物的经典用色。

(7)分析《木刻纪程》、《三闲集》、《二心集》、《心的探险》、《桃色的云》等封面设计。

请你说说鲁迅的书籍装帧设计有哪些特点?

3、巩固新知,课外拓展

设计特点

A、以字为主变化无穷

B、简单大气内涵丰富

C、讲究构图巧妙组合

D、熟悉材料印制技术

E、“书卷气”与“民族味”

F、注意整体设计

4、作业练习

1、在网络、书籍等载体上搜集和鲁迅有关的美术资料资料

2、对自己的美术本进行封面设计

 

第三课手绘校园风景

(第一课时)

一、目标:

1、了解徒手画的基本知识及徒手画的主要特点,懂得徒手画这一独特绘画表现形式与一般绘画的区别.

2、了解徒手画在不同场合的表达,交流功能,掌握徒手画的绘制方法,能利用基本形概括描述对象,能利用简练的线条创造视觉形象,增强线条的表现力,提高对线条的审美感受,表达对自然,对社会的感受与思想情感.

3、能够仔细观察,描绘校园,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激发徒手绘画的兴趣,提高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重点:

徒手画的基本知识和绘制方法,即用简便的工具和简练的线条进行描绘. 

三、难点:

透视知识的理解,以及学会运用简单的透视来表现空间的深度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欣赏各种风景以及本校风景:

只要你主动发现,校园处处是美景。

2、感受

仔细观察画面,你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同样宽的路,在画面里会不一样,为什么?

(引出“透视”)

*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透视现象?

*风景画是如何表现空间感的?

(两张画进行对比)

3、探究

(1)欣赏系列风景画,研究问题

*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利用取景框在收集的各种风景图片中找出风景画是如何表现空间感的?

(2)视平线:

与视点等高的一条水平线

平行透视:

视点与画面处于平行状态的透视

成角透视:

画面与视线成一定角度的透视

4、作业分析:

(1)欣赏校园风景(校园照片)。

(2)介绍透视特点(近大远小)。

(3)教师示范、讲解写生过程和步骤。

5、作业练习

(1)、对校园的风景照片进行写生

(2)、教师巡回指导

 

手绘校园风景

(第二课时)

一、目标:

1、了解徒手画的基本知识及徒手画的主要特点,懂得徒手画这一独特绘画表现形式与一般绘画的区别.

2、了解徒手画在不同场合的表达,交流功能,掌握徒手画的绘制方法,能利用基本形概括描述对象,能利用简练的线条创造视觉形象,增强线条的表现力,提高对线条的审美感受,表达对自然,对社会的感受与思想情感.

3、能够仔细观察,描绘校园,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激发徒手绘画的兴趣,提高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重点:

徒手画的基本知识和绘制方法,即用简便的工具和简练的线条进行描绘. 

三、难点:

透视知识的理解,以及学会运用简单的透视来表现空间的深度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校园风景写生。

2、取景框的使用

3、强调透视观察。

4、教师示范、讲解写生过程和步骤。

五、练习

1、对校园的风景进行写生

2、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标志设计

(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警醒标志作品欣赏,对学生起到了安全教育功能。

2、通过标志设计练习,让学生了解标志的作用和设计原理及方法。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标志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和特点。

难点:

标志象征意义的表现,色彩在标志设计中所表达的特殊情感。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导入教学。

猜一猜,这是什么?

(各国公路零公里标志)

2.深入教学。

(1)标志:

现代社会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具有象征意义的视觉符号。

特点:

直观生动、易于识别和记忆。

(2)演示过程中,教师讲解标志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提示学生思考:

自己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标志?

这些标志都有哪些特点?

(3)解读杭州城市标志。

(4)标志的作用(传达信息)

(5)标志的形式:

根据基本构成因素,标志可分为文字标志、图形标志、图文组合标志。

(6)优秀标志的标准:

构思新、形象简洁明了、具有美感,易于识别记忆。

(7)说一说:

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标志所含的意义

(8)标志的主要类别:

商业性标志(商品标志、企业标志)、非商业性标志(国家、城市标志、社会团体标志、交通运输标志、安全标志、运动会标志、旅游标志等)

(9)演示一系列交通和公共场所标志。

 

第二课时

1.教学设计。

(1)标志设计的基本要求:

A.准确恰当地表现标志的内容和涵义。

B.造型简洁,易于识别和记忆。

C.独特的创意构思。

D.具有较强的视觉美感。

(2)标志设计的步骤:

选题构思-选择形式-设计草图-配色-确定图形-定稿-精确绘制

(3)色彩对标志设计的影响:

A.原色配置:

原色的颜色单纯、强烈、鲜艳夺目,艺术效果和传播效果显著。

B.同类色配置:

只选择一种颜色,依靠色彩明度的变化,如用桔红、桔黄、中黄、浅黄进行搭配,形成由浅入深的过度色视觉,能表达出动态感。

C.互补色配置:

对比鲜明,图形格外醒目鲜艳,能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效果。

(4)作品范例欣赏。

2.作业(任选一个)

(1)为自己的学校或班级设计一个标志。

(2)根据学校的主题活动,比如学校运动会、学校社团文化节等,设计一个标志。

(3)为社区的艺术节、科技节等设计标志。

(4)教师巡回指导

 

第四课、校园环境标识设计

(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环境标识设计的基本知识。

2.初步学习以协作的方式进行整体设计。

3.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美化生活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

环境标识设计的基本原则,环境标识设计与环境的协调关系。

难点:

校园环境标识设计及其制作。

第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当你身处一个陌生的环境,能帮助你快速感知方位的是什么?

2.深入教学

(1)环境标识的概念和作用。

概念:

用较为清晰的文字、图象符号组合成人们易于识别的信息,用来传递信息或吸引注意力,以帮助对事物进行识别和判断。

作用:

在现代越来越复杂的空间和信息环境中,使得陌生访客能够在最快的时间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2)标识的种类及形式。

(3)指示导向标识:

也称导向标识系统,实质上就是方向信息与位置信息的有机结合体,也就是一种风格统一、信息明确的路标、路线导向的标牌。

(4)识别标识:

显示不同的场所,以供判断和选择。

(5)警示规则标识:

引起人们注意,提醒人们可以做什么或不可以做什么。

(6)装饰标识:

美化和装饰环境。

(7)标识的两种形式:

平面标识和立体标识。

(8)标识设计的原则:

醒目,实用和美观相结合,并且注意与环境相协调。

(9)标识设计的要素:

清晰的文字、简洁的图形符号、醒目的色彩

(10)讨论:

什么样的环境适合什么材质的标识?

3.课堂练习:

设计一个“洗手间”的标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课前欣赏标识作品:

与环境相协调的校园标识,不仅起到指向、警示等作用,还给校园增添不少亮色。

标识上的图文设计怎样才能最佳地传达意图?

(文字清晰、图形符号简洁、色彩醒目)

2.小组派代表汇报前期的准备情况,大家共同讨论为学校环境设计的方案。

(1)标识的内容。

(2)摆放的位置。

(3)所使用的材料(以纸材为主)。

(4)文字和图形的基本构成形式。

(5)如何分工。

3.欣赏优秀作品。

4.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副校园标识设计。

(教师巡回指导)

 

第六课诗情画意

 

【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树、石、云、瀑布的画法,体会山水画的意境。

  难点:

体会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创作具有意境美的山水画作品。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山水画的基本特点。

  2.学习山水画的基本知识与技法,初步掌握诗意画的创作步骤与画面意境的处理方法。

  3.通过诗意画的创作练习,使学生理解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继承和发扬中国画的优良传统。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山水画资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范画、节奏感不同的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播放一段古琴音乐,组织课堂教学。

演示古代山水名家的精品范画,教师简要地介绍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作者生平,使学生对作品有较详细的了解。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山水画的线条、色彩、构图,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提示学生思考:

现代山水画与古代山水画有哪些不同?

分别表达出怎样的意境?

  2.深入教学。

  

(1)播放一段气势磅礴的音乐,配上诗朗诵,朗诵内容为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等,感受诗词中山河雄伟的气势。

  

(2)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角度欣赏的意识,分别从绘画角度、历史背景角度、文化角度、作者的生平或创作心理角度进行欣赏。

  (3)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例,组织学生讨论分析:

现代山水画与古代山水画在创作手法上有何异同?

各表现出一种什么样的诗情画意?

  (4)组织学生分析:

现代山水画的着色与古代山水画相比有哪些较大变化?

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5)教师归纳总结。

  3.布置作业。

  让学生归纳出宋代山水画与现代山水画在表达意境方面的不同之处。

  4.课堂延伸。

  到美术馆、博物馆观看山水画作品,体会不同的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意境。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毛笔、墨、宣纸、国画颜料等工具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毛笔、墨、宣纸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回顾第一节课的内容,教师提示:

创作优美的山水画必须先掌握山水画基本要素的画法。

  

(2)课件展示不同类型的树,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树的基本结构——由干、枝、叶组成,引出本课内容——树的画法。

  2.深入教学。

  

(1)要求学生根据演示中对树的认识,结合生活中关于树的印象,用笔墨的形式把树表现出来。

  

(2)教师展示关于如何画树的教学挂图,使学生对于树的结构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3)教师从用笔、用墨、勾线、画枝、添叶、渲染等步骤详细讲解并逐步示范,使学生对树的画法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4)讲解树枝的画法,树枝一般可分为鹿角枝和蟹爪枝,并说明鹿角枝和蟹爪枝各适合于表现哪些树。

  (5)讲解树叶的画法,树叶一般可分为夹叶和点叶,并说明夹叶和点叶各适合于哪些树。

  (6)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布置作业。

综合运用画树的知识,观察自然界中树的样子,画出一棵树。

  4.课堂延伸。

  收集古今山水画名家作品,观摩其中树的画法。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毛笔、墨、宣纸、中国画颜料等工具材料

  (教师)关于山石画法的课件、毛笔、墨、宣纸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展示名山的风景图片,分为北方的山和南方的山两大类,请学生分析这两类山有何不同。

  

(2)教师画一山石,加以皴、染,请学生观察,山石就是山的模型,而山就是由山石组成的。

引出本课内容——山石的画法。

  2.深入教学。

  

(1)鼓励学生画出石的造型,根据学生的练习,有针对性地指出其错误之处,强调说明石的造型是不规则的,用笔应挺劲有力,用墨应干湿结合。

教师边讲解,边做示范,让学生观摹。

  

(2)请学生讨论回答:

北方的山与南方的山有何不同?

创作时应如何去表现这些特点?

  (3)教师作出总结:

北方的山宏伟、雄奇、险峻,适合用斧劈皴表现,而南方的山多秀丽、平缓,适合用披麻皴表现,并分别就这两种皴法逐一作出示范。

  (4)再次展示这两类山的图片,使学生对它们有更清晰的认识。

  (5)要求学生进行画石的练习,并分别用斧劈皴和披麻皴表现,体会这两种皴法所表现出的意境。

  (6)教师示范,用色、墨结合的方法给皴好的山石染上颜色。

  3.布置作业。

  用色、墨结合的方法表现山石。

  4.课堂延伸。

  有条件的地区,让学生对着周围的山、石进行写生。

第四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教师)教学录像、挂图、背景音乐、毛笔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播放背景音乐,放映表现黄山云雾的录像,请学生留意观察并说说各自的感受。

  

(2)播放一段表现瀑布的背景音乐,放映瀑布和溪水的录像,放映后让学生说说瀑布、溪水的特点。

  (3)教师作出总结:

云、水是山水画中表现意境的重要因素。

  2.深入教学。

  

(1)放映表现黄山景象的录像,配上抒情诗朗诵,使学生体味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意境。

  

(2)讲解云、水是山水画表现意境的重要媒介,介绍画云、水的基本知识,并作范画。

  (3)综合山水画的知识,教师创作一幅山水画作品,并题上诗词,让学生观摩。

  (4)选一首李白或其他作者的诗词,仔细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意境,组织学生讨论:

创作何种形式的山水画才能更准确地表达出这种意境?

  (5)请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谈谈自己学习山水画的心得体会。

  3.布置作业。

  选出几幅山水画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其意境的体会,分别题上相应的诗句。

  4.课堂延伸。

  了解某一著名诗人(如李白等)的生平、时代背景、思想情感,择其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根据诗句所表达的意境,创作出一幅山水画作品。

  

第七课暑假生活记录册

【重点难点】

  重点:

封面设计、版面设计和整体设计方案。

  难点:

书籍整体设计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知识,初步学习封面设计、版式设计。

  2.通过制作记录册,培养一定的动手能力和事先规划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对日常生活的点滴进行记录和感悟,进而懂得珍惜光阴的道理。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几本不同装订形式的书籍、纸张

  (教师)几本开本不同、装订各异的书籍、教学录像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以录像或幻灯演示书籍发展史,内容重点在于比较古代书籍与现代书籍在形式、装订方面的区别。

  

(2)提示学生思考:

现代书籍与古代书籍相比,有哪些优点?

  (3)演示“暑假生活记录册”资料图片,请学生回答:

生活记录册与书籍有何区别?

  (4)教师说明:

生活记录册实质上就是书籍,引导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2.深入教学。

  

(1)请学生观察自己的书本,了解书的基本结构,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书的了解作简要介绍。

  

(2)教师示范一本标准书籍,详细介绍书籍的基本结构及其名称。

  (3)请学生将准备好的整开纸对折,再对折……折六次,体会书籍开本大小的变化。

组织学生讨论:

哪些书适合用大开本,哪些书则适合用小开本?

教师说明:

根据特殊需要,还有异形开本的书籍。

  (4)用实物或录像展示装订风格各异的书籍,让学生分析哪种装订方式更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

  (5)教师讲解装订知识及其技巧,并操作演示其中一种装订方法。

  3.布置作业。

  设计一本16开本空白的暑假生活记录册,并装订成册。

  4.课堂延伸。

  组织学生到印刷厂参观,观摩书籍的制作程序。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形式及内容的图书

(教师)中外优秀封面设计图片、不同风格的内页设计的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课件演示中外优秀封面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