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最新中考科学物理部分汇编浙教版 精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832369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61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最新中考科学物理部分汇编浙教版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推荐最新中考科学物理部分汇编浙教版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推荐最新中考科学物理部分汇编浙教版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推荐最新中考科学物理部分汇编浙教版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推荐最新中考科学物理部分汇编浙教版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推荐最新中考科学物理部分汇编浙教版 精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推荐最新中考科学物理部分汇编浙教版 精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推荐最新中考科学物理部分汇编浙教版 精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推荐最新中考科学物理部分汇编浙教版 精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推荐最新中考科学物理部分汇编浙教版 精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推荐最新中考科学物理部分汇编浙教版 精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推荐最新中考科学物理部分汇编浙教版 精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推荐最新中考科学物理部分汇编浙教版 精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推荐最新中考科学物理部分汇编浙教版 精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推荐最新中考科学物理部分汇编浙教版 精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推荐最新中考科学物理部分汇编浙教版 精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推荐最新中考科学物理部分汇编浙教版 精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推荐最新中考科学物理部分汇编浙教版 精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推荐最新中考科学物理部分汇编浙教版 精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推荐最新中考科学物理部分汇编浙教版 精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最新中考科学物理部分汇编浙教版 精品.docx

《推荐最新中考科学物理部分汇编浙教版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最新中考科学物理部分汇编浙教版 精品.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推荐最新中考科学物理部分汇编浙教版 精品.docx

推荐最新中考科学物理部分汇编浙教版精品

物理

专题一:

测量初步和质量密度

(13杭州,6)2018年2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拟将PM2.5正式命名为“细颗粒物”。

细颗粒物粒径小于或等于2.5()

A.厘米B.分米C.毫米D.微米

答案:

D

专题二: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10杭州,12)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

A.千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千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答案:

D

专题三:

声现象

(18杭州,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答案:

B

分析:

考察声音产生于传播条件。

(12杭州13)手机通讯靠电磁波传送。

现将一只手机悬挂在密封的玻璃罩内,拨通手机发现手机发出铃声和闪烁的光;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发现铃声逐渐变弱直至消失而闪烁的光依然存在;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发现铃声逐渐变强并仍然有闪烁的光。

根据上述现象得到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声音、电磁波均不能在密封的容器中传播

B.声音不能在密封的容器中传播,而电磁波能在密封的容器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而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空气

D.声音、电磁波均需要空气才能传播

答案:

C

解析:

实验表明,在真空状态下,手机没有声音,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而手机内闪烁的光未曾改变,说明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本题考查了电磁波和声音的传播条件,难度较小.

 

(18杭州)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是()

A.声音的音调B.声音的响度C.声音的频率D.传播声音的物质

答案:

D

解析: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不同介质传播声音快慢不同,同一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专题四:

光现象

(18杭州,1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B.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因而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总是缩小的

C.无论物体离平面镜远或近,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始终不变

D.凹面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凸面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答案:

C

解析:

A、光从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不符合题意;B、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凸透镜可以成放大的、等大的、缩小的像,不符合题意;C、平面镜成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没有关系,符合题意;D、凹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凸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不符合题意。

 

(13杭州,20)将点燃的蜡烛放在一凸透镜前l.5倍焦距的地方,当它向与它同侧的距离透镜3倍焦距的地方移动时,它所成的像()

A.变大B.变小C.先变小后变大D.与蜡烛之间的距离变小

答案:

B

解析:

蜡烛放在凸透镜的1.5倍焦距的地方,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当它向离透镜3倍焦距的地方移动时,凸透镜成实像,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逐渐变小.

 

(10杭州,36)右图为一辆轿车的俯视示意图。

O点为司机眼部所在位置,司机在右侧的后视镜AB(看作平面镜)中能看到车尾c点。

答案:

(12杭州,35)自行车的尾部安装一种塑料制成的反光镜,夜间骑车时,在车灯照射下,能把光线按原来方向返回。

反光镜结构如右图所示,两手面镜相互垂直,当一条光线AB人射到其中一平面镜,

(l)作出所有反射光线的光路图。

(2)证明经过两次反射后的反射光线会逆向射回。

答案:

(1)光路图如右图所示

(2)证明:

光路图如右图,因为BF与OE都垂直BO,所以BF平行OE,所以∠FBC=∠BCO,又因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所以∠ABC+∠BCD=2(∠FBC+∠BCG)=2(∠BCO+∠BCG)=180°,所以AB平行CD,因此经过两次反射后的反射光线会逆向射回。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光学作图能力,同时考查了学生通过运用反射定律和数学角度的关系来对生活中的光学现象进行解释证明,第

(2)问难度较大。

 

专题五:

运动和力

(18杭州,13)如右图所示,弹簧秤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物重G=1N,则弹簧秤A和B的示数分别为

A.1N,0B.0,1N

C.2N,1ND.1N,1N

答案:

D

解析:

甲图中弹簧测力计右端由于物体的重力,受到了一个水平向右的1N的拉力;弹簧测力计的左端也受到了一个力的作用,因为重力通过绳子对弹簧测力计施加了一个1N的向右的拉力,弹簧测力计就会通过绳子对左端固定点施加了一个1N的拉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固定点也会对弹簧测力计施加一个1N的向左的拉力.

乙图中物体由于重力的作用会对弹簧测力计分别施加一个向左和一个向右的1N的拉力,弹簧测力计受到的力和甲图是一样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就是相等的.

弹簧测力计虽然两端都受到了力的作用,但弹簧测力计测出其中一个力的大小,就像用弹簧测重力时你只读出了物体的重力而没有手对弹簧的拉力.

所以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都是1N.

(10杭州,5)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不受任何力的物体才有惯性B.汽车的运动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

C.汽车只有在紧急刹车时才有惯性D.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答案:

D

(10杭州,16)某人用100牛的力提起了350牛的重物,那么他可能使用了

A.一个定滑轮

B.一个动滑轮.

C.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D.一支杠杆

答案:

D

解析:

ABC中的滑轮都不可能实现。

(18杭州,16)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随车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

当车突然停止运动,则两小球(设车无限长,其他阻力不计)()

A、一定相碰B、一定不相碰

C、若m1

答案:

B

解析:

车停止前,两个小球和小车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并且两个小球和小车具有共同的速度,当小车突然停止时,由于小球在光滑接触面上,因此两个小球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大小不变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两个小球间的距离不变,一定不会相碰。

(12杭州,5)甲、乙两位同学坐在静止的列车上,在他们之间的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只静止的鸡蛋。

列车向与甲的朝向相同方向启动时,乙将看到鸡蛋()

A.向甲运动B.向乙运动

C.静止不动D.在原位置转动

答案:

A

解析:

当列车向甲的朝向相同方向启动时,由于鸡蛋具有惯性,将保持原运动状态。

因此乙看到鸡蛋向甲方向运动。

考查了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和对惯性的综合理解,

(11杭州,5)在一艘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游轮上,某同学朝各个方向用相同的力进行立定跳远,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朝与游轮运动方向一致跳的最远B.朝与游轮运动方向相反跳的最远

C.朝与游轮运动方向一致跳的最近D.朝各个方向跳的都一样远

答案:

D

解析:

由于船做匀速运动和人的惯性原因,人朝各个方向跳都一样远,只有D选项符合题意;

(12杭州,12)一块长为L,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A放在水平桌面上,板A右端与桌边相齐(如下图所示)。

在板的右端施一水平力F使板A右端缓慢地离开桌边L/3,在板A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对桌面的压强不变

B.A对桌面的压力不变

C.A对桌面的压力不断变小

D.A对桌面的压强不断变小

答案:

B

解析:

在物体移动的过程中,A对桌面的压力大小始终等于物体的重力大小,因此压力不变。

由于P=F/S,A向右移动,A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减小,在F不变的情况下,P增大。

本题主要考查固体压力与压强的关系。

通过动态变化类题型来考查学生对压强公式的具体运用能力。

难度较小。

(12杭州,16)如右图所示,用水平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大木箱,没有推动。

这时,木箱受到的

A.推力小于摩擦力B.推力和摩擦力大小一定相等

C.推力一定小于重力D.推力和摩擦力方向相同

答案:

B

解析:

木箱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水平方向受力平衡,即人对木箱的推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本题考查了二力平衡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难度适中。

(13杭州,12)小吴、小王和小杨在一艘速度为v的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海轮上玩抛球游戏。

小吴以速度v将球竖直上抛,小王以速度v将球竖直下抛,小杨以速度v将球垂直于海轮航行方向水平抛出。

若球落地时,落地点均在船上,且不计任何阻力。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吴抛出的球落地点距离抛出点的正下方最远B.小杨抛出的球落地点距离抛出点的正下方最远

C.他们三个抛出的球落地点均在抛出点的正下方D.只有小杨抛出的球落地点在抛出点的正下方

答案:

B

解析:

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即当球脱离手以后,仍具有原来的速度(即海轮的速度v);故当小吴以速度v将球竖直上抛,小王以速度v将球竖直下抛时,小球仍会落回原地;而小杨以速度v将球平行于海轮航行方向水平抛出时,小球将离开原地点,即距离抛出点的正下方最远.

故ACD错误;B正确;

(13杭州,16)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5s,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做出反应,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0.5s刹车。

在限速为110krn/h的高速公路上,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

A.3mB.7mC.15mD.25m

答案:

C

解析:

(13杭州,19)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图中A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均为F

B.甲、乙两图中B物体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均为F

C.甲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0,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

D.乙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F,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

答案:

B

解析:

乙图,以A为研究对象,AB同时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A不受摩擦力的作用,A错误,D错误;

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受地面的摩擦和拉力F,这两个力相互平衡,则f=F,两种情况下B受到的摩擦力相等,B正确;

甲图以A为研究对象,A相对于B有向右运动的趋势,在水平方向受拉力F和B对它的静摩擦力作用,由于A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f=F,C错误

(18杭州,36)一架不准确的天平,主要是由于它横梁左右两臂不等长。

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在实验室中常用“交换法”来测定物体的质量。

即先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ml;再把被测物体放在右盘,当天平平衡时,左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m2。

试证明被测物体的质量m=_______。

答案:

解析:

设天平左侧力臂为L1,右侧力臂为L2,

当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当天平平衡时,

mgL1=m1gL2,------------①

当把被测物体放在右盘,当天平平衡时,

m2gL1=mgL2,------------②

①/②得:

m=

(18杭州,27)一头质量为6×103kg的大象,每只脚掌的面积为600cm2,它的重力为________N,它四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为________Pa.若大象抬起一条腿,如图所示,它对地面的压力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g取10N/kg)

答案:

6×104,2.5×105,变大

解析:

大象的重力:

G=mg=6×103kg×10N/kg=6×104N.

大象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大象的重力:

F=G,

大象四只脚的面积:

S=4×600cm2=2400cm2=0.24m2,

大象对地面的压强:

P=F/S=

=2.5×

pa

若大象抬起一条腿,则作用面积变成了三只脚,作用面积减小,在压力不变时,压强变大.

(10杭州,28)如图甲所示,用一拉力传感器(能感应力大小的装置)水平向右拉一水平面上的木块,A端的拉力均匀增加,0-tl时间木块静止,术块运动后改变拉力,使木块t2后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计算机对数据拟合处理后,得到如图乙所示拉力随时间变化图线,回答下列问题:

(1)当用F=5.3牛的水平拉力拉静止的木块时,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牛;若用

F=-5.8牛的水平拉力拉木块,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牛。

(2)如图丙所示,为研究滑动摩擦力Ff大小与接触面受到压力FN大小的关系,在重力为

17牛的木块上每次增加1牛重的砝码,分别用水平拉力F使木块作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测量数据如下

木块对水平面压力FN(牛)

17

18

19

20

21

水平拉力F(牛)

5.1

5.4

5.7

6.0

6.3

根据表格数据,得出滑动摩擦力Ff大小与接触面受到压力FN大小的关系式为。

答案:

(1)5.3;5.1;

(2)Ff=0.3FN

解析:

(1)当用F=5.3牛的水平拉力拉静止的木块时,由于木块静止,所以木块所受的拉力与静止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平衡,所以f=F=5.3N.

由乙图可知,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F=5.1N,所以f=F=5.1N.当F=5.8N时,物体将做加速运动,但所受摩擦力仍为5.1N.

(2)在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所受压力关系时,拉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因此f=F.

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拉力与压力大小的比值不变,即摩擦力与所受压力的比值是0.3.

所以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受到压力之间的关系是Ff=0.3FN

(11杭州,28)将一袋大米放在匀速向右运动的输送带上,开始米袋与输送带间有一段距离的相对滑动,然后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

当输送带突然制动时,米袋会继续向前滑动一段距离后停下。

(回答下列小题请选填以下合适的字母标号)

A.受到方向向右的摩擦力B.受到方向向左的摩擦力C.不受力

(1)、米袋刚放上输送带的瞬间,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

(2)、当米袋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

(3)、当将输送带突然制动时,米袋在水平方向上受力情况为

答案:

(1)A

(2)C(3)B

解析:

(1)输送带是向右匀速运动的,米袋刚放上时,由静止变为向右运动,水平方向没有其他拉力或推力,所以只受向右的摩擦力;

(2)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时,或者不受力,或者受平衡力.米袋向右匀速运动时,水平方向上如果受摩擦力,一定有另一个力与它平衡,因为没有其他力,所以不受力.

(3)输送带制动时,米袋由向右运动变成静止,只有摩擦力方向向左,才能阻止米袋继续向右运动.

(12杭州,27)如下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

图①中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l;并处于静止状态。

图②中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的拉力作用,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2并处于静止状态。

图③中弹簧的左端挂一小物块,物块在粗糙的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l3。

则Xl、X2、X3的大小关系是:

XlX2,X2X3

答案:

等于,等于

解析:

由于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的受力大小有关,图1,2,3三种情况下,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说明弹簧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且平衡力的大小均为F,伸长量也均相等。

本题结合了二力平衡的知识点,考查了学生对弹簧受力情况及力与伸长量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此类题型属于弹力常考题型,在05,06,18年杭州考题中也出现过此类题型。

 

专题六:

简单机械、功和功率

(13杭州13)在甲、乙两图中,甲图地面粗糙、乙图地面光滑。

质量分别为m,2m的两个物体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在力的方向上前进了相同的距离,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甲图中F做的功小于乙图中F做的功

B.甲图中F做的功等于乙图中F做的功

C.甲图中F做的功大于乙图中F做的功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甲、乙图中F做的功谁大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意,两个物体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在力的方向上前进了相同的距离s,根据W=Fs可知,甲图中F做的功等于乙图中F做的功.

(13杭州,17)如图,手持l0kg物体保持平衡,此时肱二头肌收缩所承受的力一定()

A.大于98NB.小于98N

C.等于98ND.等于l0kg

答案:

A

解析:

手臂为费力杠杆,所以拉力大于98N。

(18杭州,35)杭州市政府投巨资于民生工程,对背街小巷实施景观改造。

施工中,一建筑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220N的泥桶,动滑轮重为20N,不计摩擦及绳重(如右图所示)。

若工人在5s内将泥桶匀速提高2m.求:

(1)工人使用滑轮组时做的有用功为多少?

(2)工人拉绳子的力为多大?

拉力的功率为多少?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

解析:

(1)W有=Gh=220N×2m=440J;

(2)滑轮组中由三根绳子承担物重,则工人拉绳子的力F=1/3(G+G动)=1/3×240N=80N.

拉力的功率P=W总/t=FS/t=3Fh/t=3×80N×2m÷5s=96w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有/W总=440J/480J=91.7%.

答:

有用功是440J,人对绳子的拉力为80N,拉力的功率为96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1.7%.

(11杭州,16)小李的质量为50千克,可以举起80千克的杠铃;小胖的质量为70千克,可以举起60千克的杠铃。

他们两人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比赛,双方都竭尽全力,看谁能把对方拉起来。

比赛结果应是()

A.小李把小胖拉起B.小胖把小李拉起C.两个都拉不起D.两个都拉起

答案:

B

解析:

小李和小胖虽然他们能举起的杠铃重力不一样,但向下拉动定滑轮上的绳子的拉力与他们的胳膊的举力无关,对绳子的拉力最大能达到自身的重力的大小,由于装置是定滑轮,只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所以绳子上的作用力最大只能等于重力较小的小李的重力,则绳子上的作用力小于小胖的重力,即小胖把小李拉起.

(11杭州,27)如图所示,小王用两个相同的滑轮组(摩擦不计),分别将重力不同的两个物体匀速提高到相同高度,其中Gl>G2,则所用的拉力F1F2(选填“>”、“<”或“=”),其机械教率η1η2填“>”、“<”或“=’)

答案:

>>

(12杭州,28)如图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砖,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第一次用竖直向上的力F1只作用于ab的中点,第二次用竖直向上的力F2作用于bc的中点,都使它们在竖直方向上慢慢向上移动h(h<ab<bc),则在上述过程中F1F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F1所做的功F1F2所做的功(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一次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第二次克服重力所做的功(选镇“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

等于,等于,等于

解析:

F1和F2向上拉物体时,动力臂的长度均为阻力臂长度的2倍,则动力的大小也均为阻力大小的一半,即长方体砖重力大小的一半。

F1和F2在竖直方向上均移动h,由W=FS得,F1和F2所做的功大小相等。

在两次移动过程中,重心移动的高度也相等,重力大小不变。

则两次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也相等。

此题考为杠杆动态变化和做功的综合题,考查了学生对杠杆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力臂与力大小的理解,及在不同情况下做功大小的比较。

学生容易找错杠杆力臂,找不到等量关系,难度中等,属于易错题型。

 

专题七:

压强和浮力

(18杭州,20)重100牛的水可以产生的最大浮力为()

A.一定小于100牛B.一定大于100牛C.一定等于100牛D.可以大于100牛

答案:

B

解析:

如果有一个物体它浸入水中,包裹着它的水的厚度可以无限薄,那么100N的水其实可以包裹无限大的物体,即排开水的重力可以无限大,可见,重100牛的水可以产生的最大浮力一定大于100N。

(10杭州,20)如图,两个相同容器都盛满水,甲中有一个体积为50厘米3,密度为0.5×103千克/米3的木块漂浮在水面。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漂浮时浮力等于自身重力并有1/3体积露出水面

B.木块缓慢下压至浸没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不变

C.木块全部压入水中两容器底部受水的压力和压强都相等

D.取出木块后两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和压强都相等

答案:

C

解析:

A、因为木块漂浮,所以F浮=G,

因此ρ水gV排=ρ木gV木,则ρ水V排=ρ木V木 ⇒1.0×103kg/m3×V排=0.5×103kg/m3×V木,

得V排/V木=1/2,所以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也是木块体积的1/2;

B、由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ρ水gV排可知,当液体密度一定时,V排越大F浮越大.由于木块缓慢下压至浸没的过程中,V排在增大,所以F浮在增大;

C、液体压强公式:

P=ρgh,当木块全部压入水中时,虽然溢出了一些水,但左边容器中的水面高度仍然和右边的水面高度相同,所以两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是相等的;因为压强相等且两容器的底面积相等,根据F=PS可知,两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相等;

D、因为把木块全部压入水中时,左边容器中有一些水被溢出,所以左边容器中的水比右边容器中的水要少,则左边容器的总重力比右边容器的总重力小,左边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比右边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小,由于两容器底面积相同,则根据P=F/S可知,左边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也比右边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小.

(11杭州,12)如图所示,用两食指同时压铅笔两端,左手指受到的压力为F1,压强为P1,右手指受到的压力为F2,压强为P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F2C.P1<P2D.P1>P2

答案:

C

解析:

P=F/S

(11杭州,13)小王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上侧,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的是()

A.将凸透镜往上移B.将光屏往下移C.将蜡烛往上移D.将蜡烛往下移

答案:

C

解析:

凸透镜成像时,在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实像.

小王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上侧,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蜡烛应相对于凸透镜向上移.

所以可以将蜡烛向上移,或将凸透镜向下移,或将光屏向上移

(11杭州,20)如右图所示,一船在某水域作业时,将装满金属工具的大铁箱用绳

子悬放入水。

第一次放,因水太深,铁箱没触碰到水底,此时船的吃水线在A处。

换个地方第二次再放,铁箱才接触到水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箱在船上时,船的吃水线在A处下方

B.铁箱接触到水底时,船的吃水线仍在A处

C.铁箱接触到水底时,船的吃水线在A处之下

D.铁箱接触到水底时,船的吃水线在A处之上

答案:

C

解析:

铁箱在船上时,浮力等于铁箱和船的总重,

第一次放,船的吃水线在A处。

此时,浮力仍然等于铁箱和船的总重,但浮力等于铁箱排开的水和船排开的水的总重,所以,船排开的水的重力减小,A错

第二次再放,铁箱才接触到水底时,与第一次类似,船排开的水的重力比铁箱在船上时排开的水的重力减小,即,船的吃水线应在A处的下方,A、B错C对

 

(12杭州,20)小吴同学为探究力之间的关系做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

将弹簧测力计下端吊着的铝块逐渐浸入台秤上盛有水的烧杯中,直至刚没入水中(不接触容器,无水溢出)。

在该过程中,下列有关弹簧测力计和台秤示数的说法正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