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9957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煤矿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煤矿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煤矿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煤矿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煤矿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煤矿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煤矿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煤矿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煤矿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煤矿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煤矿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煤矿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煤矿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煤矿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煤矿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煤矿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煤矿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煤矿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煤矿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

《煤矿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煤矿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docx

煤矿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XX煤矿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

 

工作面名称:

11002综采工作面

编制人:

施工负责人:

总工程师:

 

批准日期:

年月日

执行日期:

年月日

 

会审单位及人员签字

通风负责人:

年月日

采煤区长:

年月日

生产矿长:

年月日

机电矿长:

年月日

安全矿长:

年月日

总工程师:

年月日

会审意见:

 

目录

第一章地质概况4

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基本参数4

第二节工作面地质概况5

第二章工作面布置及主要生产系统6

第一节工作面布置6

第二节主要生产系统6

第三章采煤方法-9

第一节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9

第二节工作面主要设备配置12

第四章生产管理13

第一节采面管理13

第二节质量管理16

第三节文明生产17

第四节煤质管理17

第五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8

第一节劳动组织18

第二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1

第六章“一通三防”管理22

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24

第一节一般要求24

第二节顶板管理24

第三节工艺流程的措施27

第四节电器设备31

第五节机电运输32

第六节特殊措施34

第七节防治水灾35

第八章避灾路线35

第一章地质概况

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基本参数

一、工作面概况

XX煤矿11002综采工作面位于一采区东翼+1537~+1485区段,运输巷标高为+1490m,回风巷标高+1537m。

工作面对应地面位置为山地丘陵地形,对应地面标高为1770~1840m,因此在回采过程中对地表无影响。

二、相邻工作面

工作面上部10#煤层已开采至+1555m,下部的中煤组10#、12#、15#、16#、17#、18#煤层均未开采,西为11001采面(暂未布置)。

三、采面规模:

名称

机巷走向

风巷走向

倾斜长

回采面积

煤层厚度

容重

回采率

工业储量

可采储量

可采期限

单位

m

m

m

m

t/m³

%

万t

万t

参数

300

275

150

43050

1.8

1.45

95

11.24

10.67

2.45

第二节工作面地质概况

一、煤层赋存情况

10#煤层为半暗~光亮型煤,似金属光泽,结构较为简单,单斜层状构造;煤层容重为1.45t/m³,煤厚为1.84~2.15m,平均为2.11m,属全区可采煤层,煤层结构简单,含1~层夹矸,煤层平均倾角为20°,坚固性系数为2~3。

二、煤层顶底板岩性

1、顶板:

10#煤层直接顶板为灰黑色砂质泥岩,有波状层理。

老顶是粉砂岩与细砂岩,含煤线,距92煤法线距离34m,岩石坚硬系数f=3~6。

2、底板:

10#煤层直接底为灰色泥岩,含植物化石碎屑,碎屑片没有顶板的大。

老底是砂质泥岩或细砂岩。

三、水文地质

工作面对应地表为山地丘陵地形,无地表水体,从已经揭露的情况来看,工作面没有水,但在开采过程中可能有少量顶板裂隙水。

四、构造

采面地质构造较为简单,地层为向南西倾斜的单斜层状构造,走向125°~128°,倾向218°~220°,倾角12°~20°。

从已掘露的巷道情况看,在11002回风巷250m处有正断层,落差为2m,下部落差变小,但使煤层变薄,倾角55°,倾向143°。

五、其它地质因素

1、瓦斯:

原始瓦斯含量:

14.127m3/t。

工作面回风巷和机巷均打了顺层抽放孔进行局部防突措施,同时也在1485、1459东底板瓦斯抽放巷打穿层抽放钻孔进行区域防突措施。

2、煤尘:

有爆炸危险性;煤尘易飞扬,主要来自落煤、运煤、放顶过程中。

3、煤的自燃:

煤层有自燃发火倾向性,发火期为1~3个月左右,自燃发火等级为Ⅰ级。

4、地压:

无冲击地压。

5、地温:

正常地温带内23℃~26℃。

6、煤质:

10#煤层属中高硫、特高热值量煤。

注:

煤岩综合柱状图附后

第二章工作面布置及主要生产系统

第一节工作面布置

一、工作面平面布置图

二、运输巷、回风巷断面图

第二节主要生产系统

一、运煤系统(详见运输系统图)

11002采面→11002机巷(溜子、皮带运输机)→1490运输石门(皮带运输机)→1490煤斗→运输下山(皮带运输机)→采区煤仓→主平硐皮带运输机经地面皮带运输机直接运至地面煤仓。

二、运料系统

1、回风巷材料运输线路:

地面→副平硐→+1588上车场→轨道下山(1.6m绞车下放)→1537轨道石门→11002回风巷→11002工作面。

工作面材料设备回收线路与运输线路相反。

三、通风系统(详见通风系统图)

工作面通风方式为“U”型+上隅角高位瓦斯抽放。

1、新风:

主、付平硐→轨道、运输下山→1490运输石门→11002机巷→11002工作面

2、污风:

11002工作面→11002回风巷→11002回风绕道→1542回风石门→回风下山→总回风下山→小米田风井→地面

风量计算:

A、按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计算:

XX煤矿10#煤层最低开采标高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为34.17m³/t,即31.2m³/min,而经过1485东、1459东底板瓦斯抽放巷对10#煤层瓦斯抽放后,采煤工作面的绝对瓦斯涌出量为8.8m³/min,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取K=1.4。

Q采=100q采Kc=100×8.8×1.4

=1232m³/min

B、按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

Q采=4N=4×22=88m³/min

N-一个采煤工作面最多工作人数,取22人。

C、按回采工作面的适宜温度计算:

Q采=60×S采×K采×V采

式中:

S采-回采工作面平均断面,取5.76m2;

V采-工作面温度与对应风速调整系数,取1.0;

K采-工作面长度风量系数,取1.5;

Q采=60×5.76×1.0×1.5=518.4m³/min

以上计算结果的最大值为按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计算的需风量,按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计算风量为1232m³/min。

D、风速校验: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面最小风速0.25m/s,采面最大风速4m/s,因此采面风量范围计算:

0.25×60×S采≦Q采≦4×60×S采

0.25×60×5.76=86.4m³/min≦1232m³/min≦4×60×5.76=1382.4m³/min,符合规程规定。

四、供电系统(详见供电系统图)

1408变电所→运输下山→+1485轨道石门移动变电站→+1490运输石门→11002机巷-11002综采面

五、供水系统(详见供水系统图)

(1)地面高位水池→主平硐→轨道下山上车场→轨道下山→1537轨道石门→11002风巷→11002工作面(主管直径150mm,分管50mm)

(2)地面高位水池→主平硐→轨道下山上车场→轨道下山→1485轨道石门→1490运输石门→11002机巷→11002工作面(主管直径150mm,分管50mm)

六、排水系统(详见排水系统图)

工作面用水量小,因此采面裂隙水由11002机巷水沟自然排水。

排水路线:

11002采面→11002机巷→1490运输石门→1485材料下山→1485回风石门→回风下山→井底水仓→水泵排至主平硐经水沟自流至地面

七、压风系统(详见压风系统图)

(1)地面压风机房→主平硐→轨道下山上车场→轨道下山→1537轨道石门→11002风巷→11002工作面(主管直径159mm,分管57mm)

(2)地面压风机房→主平硐→轨道下山上车场→轨道下山→1485轨道石门→1490运输石门→11002机巷→11002工作面(主管直径159mm,分管57mm)

八、综合防尘系统

1、采煤机必须设置内、外洒水喷雾。

2、刮板机,皮带运输机和各转载点必须按规定安设防尘喷雾洒水装置;

3、在进、回风巷距工作面30~50m处各安设一组净化水幕。

九、隔爆设施

在11002机巷、11002风巷距转弯处50-100m位置各安设一组隔爆水袋,每组隔爆水袋总长度为20m,14架28个水袋共计840升水。

十、瓦斯监测系统(详见通讯、监测监控系统图)

1、通风部门按规定和要求安设瓦斯监测系统,并定期检查其可靠性。

2、在11002机巷口子处安设一组瓦斯报警断电仪,当工作面进风流中瓦斯浓度超限时,报警并切断采煤机及工作面所有电源。

3、在工作面回风流中距工作面上出口不大于10m处,安设瓦斯探头T1,并随采随移。

4、在距回风口10m~15m的回风流中安设瓦斯探头T2

5、在工作面运输巷距煤壁小于10m处安设瓦斯探头T3,

6、在工作面上隅角采空区侧安设瓦斯探头T4;

7、采面所有瓦斯探头断电浓度:

T11.0%,T21.0%,T30.5%,T41.0%;复电浓度:

T1、T2均小于1.0%,T3<0.5%,T4<1.0%。

8、断电范围:

工作面机巷、回风巷和采面所有电气设备。

第三章采煤方法

第一节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

一、采煤方法

11002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仰斜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MG150/345-WDK型采煤机落煤,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工作面最小采高不得低于1.6m。

二、回采工艺及配套设备

工艺流程:

机风两巷超前支护→端头支护→拉架→推移运输机→割煤→扫煤→清收架间浮煤→拉架

(一)、落煤:

1、采用MG150/345-WDK型双滚筒采煤机破煤、落煤。

2、进刀方式:

由切眼中段斜切“8”字进刀。

3、割煤方法:

双向穿梭割煤,前滚筒割顶煤后滚筒割底煤,一次性采全高。

采煤机型号及主要技术参数

型号:

MG150/345-WDK

电动机功率:

2×150KW,电动机型号:

YBC2-150(1140)

电压等级:

1140V

截深:

630mm,滚筒直径:

1250mm

牵引速度:

0~5.92/8.0m/min,牵引方式:

齿轮销排式电牵引

最大牵引力:

300/222KN,主机重量:

17吨,

机面高度:

948mm,最小卧底量:

159mm

工作面循环进度:

0.6m。

(二)、装煤方式:

利用采煤机滚筒螺旋叶片和输送机上的铲煤板之间配合装煤。

(三)、运煤:

1、工作面内采用SGZ630/320型可弯曲刮板输送机

其技术参数为:

电动机功率:

2×160KW,电压:

1140V/660V

运输能力:

400t/h,链速:

1.15m/s

安装长度:

140m

中部槽规格:

1500×630×252m

2、机巷使用SGB620/40型刮板输送机和DSJ80/40/55型皮带输送机运煤

刮板机技术参数:

电机功率:

40KW,电压等级:

1140V/660V

铺设长度:

50m,运输能力:

150t/h,链速:

1.34m/s

皮带输送机技术参数:

电机功率:

55KW,电压等级:

1140V/660V

带速:

2m/s,运输能力:

400t/h

铺设长度:

250m,台数:

1台

(四)、工作面支护及顶板管理

工作面使用ZY3200/11/26型掩护式液压支架支撑顶板

液压支架技术特征:

外形尺寸:

支架高度1100mm~2600mm,宽度1430mm~1600mm,长度4800mm;

支架中心距:

1500mm,支架初撑力:

2616KN,工作阻力:

3200KN;

立柱缸内径:

180mm;

推移千斤顶形式:

浮动活塞式

移架步距:

600mm,支架重量:

9.5吨

1、支架操作方法:

本架操作

2、移架方法:

追机逐架前移

3、工艺关系:

正常情况下,移架滞后采煤机滚筒3—7m(顶板破碎段可超前移架,即前滚筒割煤,后滚筒割底煤后立即移架);推溜滞后移架10—15m,推溜时,采取多次推到位的方法推溜,必须保证输送机弯曲段长度大于1.5m。

输送机弯曲段的弯曲角水平方向不得大于3度,垂直方向不得大于4度。

4、工作面顶板管理:

(1)、工作面采用掩护式液压支架支撑顶板,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移架步距为0.6m,支架布置如图所示

(2)、最大控顶距:

5.58m,最小控顶距:

4.98m

(3)、正常情况下,采用及时移架,前梁前端距煤壁之间的端面距不大于300mm,如顶板破碎时或片帮时,可采用提前移架或割一架移一架的方法进行顶板管理。

(4)、拉架时,在正常情况下,降架量为100~150mm。

当顶板破碎时,应带压移架或少降快移。

移到位后及时将支架顶梁,前梁升紧支撑顶板。

(5)、拉架后应及时升起支架支护顶板,并随时调整千斤顶的伸长量,使其顶梁,前梁保持同一水平,与顶板平稳,紧密接触。

5、上、下安全出口的管理

(1)、上端头第一架(尾架)上边缘和下端头第一架(首架)下边缘距机头,机尾的大梁间距保证小于0.70m,若大于0.70m,采用DZ25-30/100型单体液压支柱配套3.6mπ钢成对交替迈步四对八梁错梁齐柱式进行支护,一梁三柱,严禁出现单梁单柱。

(2)、机头、机尾各采用两组大梁进行支护。

(3)、机头、机尾每根π钢下至少保证有3根单体支柱,且单体支柱必须打在实底上,并保证有不少于0.3m深的柱窝。

第二节工作面主要设备配置

设备名称

型号

功率

(KW)

运量(t/h)

台数

采煤机

MG150/345-WDK

345

1

刮板运输机

SGZ630/320

320

400

1

刮板运输机

SGB620/40

40

150

2

胶带输送机

DSJ80/40/55

55

400

1

液压支架

ZY3200/11/26

90

乳化泵

BRW200/31.5

125

2

乳化液箱

RX-1500

1500L

1

移动变电站

KBSGZY-800-10/1.14

1

高压开关

PBG-10KV/150A

2

声光信号器

KXH127

1

附图:

《11002综采工作面机电设备布置图》

第四章生产管理

第一节采面管理

一、采面布置

采面布置见《11002采场平面布置示意图》

二、顶板管理

序号

项目

单位

方法及参数

备注

1

顶板管理方法

全部垮落法

2

选择依据

顶板岩性

直接顶

3

移架方式

追机移架

本架操作

4

移架步距

m

0.6

5

最大控顶距

m

5.58

6

最小控顶距

m

4.98

7

初次放顶步距

m

3-5

经验数据

8

初次来压步距

m

5~10

经验数据

三、采面支护管理

1、采面支护参数

序号

项目

单位

规格

备注

1

采面支架架型

ZY3200/11/26

90架内伸缩(掩护式)

2

支架间距

m

0

全封闭

3

支架中心距

m

1.50

4

机头出口高×宽

m

≥1.80×0.80

5

机尾出口高×宽

m

≥1.80×0.80

6

机头端头

3.60mπ钢

成对交替迈步前移

7

机尾端头

3.60mπ钢

成对交替迈步前移

2、采面支护说明

(1)、工作面支护:

液压支架全封闭支护顶板,本架手动操作,支护高度1.1-2.6m,直接接触顶板,相邻支架以掩护梁平齐为基准。

(2)、端头支护:

两端采用3.20-3.60mπ型钢梁,配套DZ2.20-2.50m单体液压支柱成对交替迈步前移。

两端头采用四排三控,四对八梁控顶,每对π型钢梁间距不大于0.70m,密集支柱切顶的无尾巷(或隅角)顶板管理方式。

3、两巷超前支护管理

上、下机风巷距煤壁20米范围内应采取超前加固。

距上、下出口10米范围内,机巷采用DZ25-30/100和DZ31-30/100单体配π型梁(机巷上侧3.1m单体支护,下侧2.5m单体支护),风巷采用DZ31-30/100和DZ35-30/100单体配π型梁(机巷上侧3.5m单体支护,下侧3.1m单体支护),一梁三柱抬双边楼进行加固。

机巷上侧,风巷下侧10—20米范围内的抬单楼。

4、支护材料规格及备用量表

材料名称

规格

单位

计划量

备用量

备注

单体液压支柱

DZ22-30/100

50

20

端头超前和两巷替换支护

DZ25-30/100

150

20

端头超前和两巷替换支护

坑木

圆木

Φ0.20×2.20

50

100

顶板破碎时特殊用料

半圆木

Φ0.20×2.20

20

20

顶板破碎时特殊用料

垫板楔子

1

0.5

顶板破碎时特殊用料

排材

1000×∮35

5

2

背护帮顶

笆片

1000×500

500

500

背护帮顶

π型钢梁

3.60m

20

两端头支护

π型钢梁

2.20m

40

两巷超前替换支护用

第二节质量管理

一、质量保证措施

1、工作面作业的各班组、各工种和现场跟班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生产矿井质量标准化标准》和“三大规程”和队规定的各项制度。

2、严格工程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坚持质量班检、旬检、月验收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证优良品率在80%以上,消灭不合格品。

二、采煤工程质量标准

总要求:

“三直一平两畅通”安全完好浮煤净。

项目

名称

设计要求

质量

标准

项目

名称

设计

要求

质量

标准

支架

直线

±50

电气

符合标准

架间距

全封闭

不背架空架

采煤机

配件全灵活可靠

中心距

1500

±100

刮板运输机

直、不拉回煤

梁端距

150

340

回柱机

配件齐完好

灵活可靠

与运输机联接

垂直

±5º

乳化泵

完好可靠

P≥30Mpa

邻架高低

平齐

<400

乳化液浓度

3-5%

支架垂度

初撑力

支架水平度

零配件

齐全

顶板控制

最大控顶距

4100

±100

活柱缸体

不自动卸载

最小控顶距

3500

±100

联接密封

无漏串液

冒高

≤300

架内清洁

无浮煤矸

煤壁

平直

无伞檐

管理

编号

端头支护

排距

一梁三柱、直

回收率

95%

柱距

一梁三柱、直

顶板煤

不留

不留

机头

高度

2200

≥1800

底板煤

不留

不留

宽度

800

≥800

浮煤

收净

≤30mm/2m²

超前支护

20000

20000

设备

整齐有标志牌

机尾

高度

2200

≥1800

材料

整齐有标志牌

宽度

800

≥800

积水

超前支护

20000

20000

煤渣杂物

支架

完整

无断梁折柱

注:

表中未注明单位均为毫米

高度

2200

≥1800

管线

吊挂整齐

行人道宽度

700

≥700

第三节文明生产

1、工作面文明生由生产班负责,保持工作面“三直、一平、两畅通、浮煤净。

2、保证支架内无浮煤、浮矸,架间浮煤矸应清理干净,保证支架底亮出。

3、架间无杂物、粉尘积存。

4、液压支架保持每月冲洗一次。

5、工作面两巷无浮煤矸堆积,材料堆码整齐。

6、保持采煤机清洁卫生,机身不堆积煤块等,定期对采煤机进行清扫。

第四节煤质管理

一、加强设备的维护检修工作

1、加强对液压支架及单体液压支柱的检修,及时更换失效支柱,保持液压支架及单体支柱完好率达100%,有效的支护顶板。

2、乳化泵压调定不得低于30Mpa,保证支架、支柱初撑力达到设计要求,控制和减缓顶板下沉。

3、采煤机摇臂伸降灵活,正常开采滚筒禁止割顶、底板岩石。

二、加强顶板管理、防止冒顶、垮塌事故污染煤质

1、加强工作面顶板管理和液压支架的操作质量,防止顶板垮落,避免矸石大量进入运输机影响煤质。

2、强化两端头管理,加大两端头支护强度及支护密度,防止端头冒顶事故的发生。

3、强化两巷超前支护质量,防止受采动压力影响造成两巷垮塌。

三、加强分矸选矸工作

1、工作面矸石投入支架间,不得进入运煤系统。

2、各转载点设选矸人员,选出矸石堆码在巷道内,集中用矿车装运出井或直接扔入采空区。

3、若遇工作面冒顶,煤层变薄出现矸石时,必须分装分运或执行三选制度(即工作面、下口、运输石门进行专人选矸),进一步提高煤质。

第五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一节劳动组织

一、作业形式

11002工作面采用“三.八”正规作业,实行“两采一准”即两班出煤,一班检修,即中班检修,早、晚班生产出煤。

二、循环方式

1、昼夜循环作业方式,每进一次刀移一次架,推一次溜为一个循环。

2、循环进度0.6m,昼夜完成4个循环,每小班完成2个循环,每小班进度为1.2m,日进度2.4m。

三、正规循环作业图表附后

四、劳动作业组织

1、组织制度

生产班进班前必须参加连队组织的班前会,由值班队干向当班作业人员布置生产任务和交代安全注意事项,并做好记录备查。

班组长接受任务后,根据当班出勤及出勤人员的技术状况,将各工种、各工序落实到人。

进入工作面前,班组长首先检查工作区域的安全状况,安排人员检查采面所有设备的运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生产、安全正常。

1、劳动组织配备表

班次

工种

早班

中班

夜班

主要工作内容

采煤机司机

2

2

割煤、换切齿、一般故障处理,打扫卫生

拉架工

2

2

拉架工、推移输送机、一般故障处理

端头工

4

4

两端头支护、推移机头、材料回收、文明生产

运转工

6

6

各转载司机、放斗,打扫清洁卫生

电缆看护工

1

1

工作面工程、安全质量验收,清点支护用品

乳化泵工

1

1

看管1485东瓦斯抽放巷乳化泵,按时开启

小班电工

1

1

处理机械故障、兼职泵站司机

小班钳工

1

1

处理机械故障、兼转载司机

班长

1

1

负责当班安全生产、工程质量,劳动力安排

值班班长

1

1

井下值班、协调负责当班安全生产及质量

小计

20

20

采煤机钳工

2

维修采煤机、回柱机等

支架检修工

2

维修液压支架、泵站、单体支柱及装运

三机钳工

3

维修所有运输设备

电工

2

维修所有电气设备

值班班长

1

井下值班、协调处理当班问题

小计

10

办事员

3

材料、设备、库管、核算

队干

3

组织全队安全生产、支部、工会工作

小计

5

合计

15

20

20

在册人数55人

第二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主要指标

单位

参数

1

工作面长度

m

140

2

循环进度

m

0.6

3

日进度

m

2.4

4

日循环次数

4

5

采高

m

1.8

6

容重

t/m3

1.45

7

正规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