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0375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科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五年级科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五年级科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五年级科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五年级科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五年级科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五年级科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五年级科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五年级科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五年级科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五年级科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五年级科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五年级科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五年级科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五年级科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科学.docx

《五年级科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科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科学.docx

五年级科学

中村学区常识课导学案

科目

科学

授课班级

五年级

备课人

孙宝华

授课时间

授课人

课题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种子发芽实验

(一)

课时

教具准备

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对实验观察的爱好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导学流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

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那么,同学们谈一谈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后,谈自己的观点,教师摘要板书。

(预设:

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

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师:

大家谈了自己看法,我们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

该怎样用实验来证实呢?

大家说说要注重什么?

2、师点拨:

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

(预设:

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导学流程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重什么?

三、阅读书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提示:

选大小差不多的绿豆种子,分别放在两个盒子里,每盒放入2-3颗绿豆,并垫纸巾。

2教师分发记录表,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实验报告。

3将对同学完成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四、布置作业;

1、学生认真完成种子发芽实验报告

课后反思

中村学区常识课导学案

科目

科学

授课班级

五年级

备课人

孙宝华

授课时间

授课人

课题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种子发芽实验

(二)

课时

教具准备

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实验信息统计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和相宜的温度。

过程与方法:

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相宜的温度。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导学流程

一、分组汇报实验中的发现:

预设:

1、(我们的种子都发芽了吗?

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准备填实验记录)。

2、我们的种子为什么沒发芽?

(找岀原因填在实验报告里)

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

1、组长分发实验信息统计表,填好表后,由组长负责收集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信息分类。

2、分析实验信息:

(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

(2)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吗?

(3)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预测一致吗?

三、交流实验信息:

1每组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向同学汇报,认真听取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

2、和其他的小组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的。

导学流程

四、种植绿豆芽:

1、引导:

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

2、确定任务:

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

3、猜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4、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察日记或者记录。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五阅读并记录、

1:

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是:

1、是温度。

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6-7℃,12-14℃能正常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最高为35℃。

2、是水分。

一般需吸收相称于种子自身风干重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发。

3、是充足的氧气。

课后反思

中村学区常识课导学案

科目

科学

授课班级

五年级

备课人

孙宝华

授课时间

授课人

课题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课时

教具准备

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三四天前做好的绿豆芽对水的需要的实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

当环境适植物会生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思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教学重点

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

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留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导学流程

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说说自己种下的绿豆芽生长的怎样了。

2、为什么大家的绿豆芽生长的不一样呢,怎样才能让绿豆芽生长的更好呢?

3、讨论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教师随机板书。

二、实验一:

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1、讨论:

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那么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

(填表后再讨论)

 绿豆芽的总数量 茎、叶的颜色 茎的粗细 实验说明

阳光下的绿豆芽    

黑暗处的绿豆芽  3 ( 

2、该怎样来设计对比实验呢?

重点指导:

(1)我们只能改变哪些条件?

不改变哪些条件?

(2)两组的绿豆芽生长有什么不同?

(3)改变了条件对绿豆芽的生长产生了什么影响?

3、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后并交流。

4、交实验记录表前,引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

(采用图画和文字记录下绿豆芽的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等)

三、实验二:

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1、拿出事前做的绿豆芽对水需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

教师介绍实验:

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了水的纸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导学流程

2、讨论:

这5粒绿豆种子的生存的环境有什么不同?

不同的环境对绿豆种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为什么我们这样推测?

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3、概括: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观察自然界里许多的植物适应环境的生长图片:

1、比较香蕉树、松树、仙人掌的叶有哪些不同。

2、并回答香蕉树、松树、仙人掌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

3、这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4、说说平时自己还看见有关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事例.

五本堂小结:

节我们学习了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适宜,植物会生长得茁壮。

当环境改变后,植

物会努力适应环境变化而生长.如松树;仙人掌的根很发达,它的叶是针状,可使水分不很快流失,所以它能够

够生长在干旱的地方.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

1你知道哪些植物能够在环境改变后,适应环境而生存的例子?

课后反思

中村学区常识课导学案

科目

科学

授课班级

五年级

备课人

孙宝华

授课时间

授课人

课题

4、蚯蚓的选择

课时

教具准备

每组一份:

长方形扁纸盒两个,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条、干土、湿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动物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过程与方法

掌握对比试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导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见过蚯蚓吗?

一般在什么地方见到它们?

你们觉得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

2、学生自由发表。

二、实验一:

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

1、我们先来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计实验呢?

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实验,并注意控制条件。

3、出示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步骤:

(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

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四、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

1、让学生归纳:

蚯蚓适合怎样的生活环境?

2、过渡:

跟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3、学生看书11面的图片,说说这些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4、拓展:

当环境不适应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

谁能说说相关的例子吗?

导学流程

三、实验二:

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

1、过渡:

那么,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

2、学生设计实验,自由发表自已的。

3、教师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

(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2)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3一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

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课外作业

1通过学习,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进行饲养并将你伺养小动物的情況记录下来,看看你能不能发现一些小动物的习性.

课后反思

中村学区常识课导学案

科目

科学

授课班级

五年级

备课人

孙宝华

授课时间

授课人

课题

5、食物链和食物网

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生态系统的概念,知首“生物与生物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导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提问:

生物的生存需要些什么?

(水、阳光、空气等)。

2、引导:

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靠、互相影响的。

这段时间我们重点研究这方面的知识。

二、谁吃谁:

1、教师出示校园常见动植物样本(也可以借鉴书本的图片),说:

这是在一簇花丛中发现的生物,有蔷薇、小草、树叶、蚜虫、瓢虫、蚯蚓、毛毛虫、小鸟等。

2、问:

为什么在同一个区域会出现这些动物和植物呢?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学生自由说,教师随机用简朴的文字和箭头表示这种关系。

(蔷薇或草——蚜虫——瓢虫——小鸟;落叶——蚯蚓——小鸟;蔷薇——毛毛虫——小鸟)

4、讲述:

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者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让学生划出书中12面相关句子)

导学流程

三、田野里的食物网:

1师讲:

田野里有很多生物,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食物关価。

(课本13图)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

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2让学生讨论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练习:

1、蔷薇花丛中的生物有:

小草、蚜虫、瓢虫、落叶、小鸟、蚯蚓、请岀一条食物链,这条食物链中——是生产者,--------是消费者

   2、请你写岀其他食物链:

 ——————————

课后反思

中村学区常识课导学案

科目

科学

授课班级

五年级

备课人

孙宝华

授课时间

授课人

课题

6、做一个生态瓶

课时

教具准备

大饮料瓶、剪刀、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活动记录本。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过程与方法:

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治理和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综合治理和观察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教学难点

根据设计方案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导学流程

一、熟悉池塘里的生物环境:

1、参看书14面的池塘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

(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

(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4)动物为植物生长做了哪些贡献?

(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

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

(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

2、概括:

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二、设计生态瓶:

1、说明:

我们现在要模仿池塘群落建造一个生态瓶,研究其中的关系。

2、学生讨论:

该怎样设计这个生态瓶呢?

问题提示:

(1)你们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

(2)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

(3)假如要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

(4)除了加生物外,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吗?

(5)生物放入的顺序需要考虑吗?

3、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我们还应该考虑些什么?

(生物品种搭配和数量多少问题)

4、给每个小组发设计纸,用图文结合法记录下设计方案,注意标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等。

导学流程

三、制作生态瓶:

1、说明制作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才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

2、根据讨论的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完成制作生态瓶。

3、小组商量决定生态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记录。

注意天天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拓展天地:

全班举办一次“生态瓶会展”介绍他们设计、制作的生态瓶,达到共同学习提高的目标。

课后反思

中村学区常识课导学案

科目

科学

授课班级

五年级

备课人

孙宝华

授课时间

授课人

课题

7、改变生态瓶

课时

教具准备

准备若干鱼、水、水草等材料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看到的现象

教学重点

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教学难点

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导学流程

一、交流生态瓶,确定实验方案:

1、交流:

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还好吗?

2、展示,比一比哪些生态瓶里的动植物生活的比较好。

3、思索:

如果改变生态瓶中的一些条件会怎样呢?

4、引导:

减少生态瓶里的水是改变生态瓶的非生物环境,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是改变生物的数量。

5、学生小组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案。

二、实验一:

减少生态瓶里的水:

1、实验方法:

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减少一半,另一个水量不变,两个生态瓶中的生物数量都不变。

2、引导:

要观察生物有什么变化,我们可以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3、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

实验结果:

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

导学流程

三、实验二:

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

1、实验方法:

选择2个一样的生态瓶,一个生态瓶的水草增加一倍,另一个的小鱼数量增加一倍,其他条件不变。

2、预测生态瓶里会发生什么变化?

3、同样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3、把实验前后生物的活动情况进行对比并记录,再得岀实验结果:

水草增加,产生的氧气量就增加,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4、讨论:

如果小鱼增加2倍或者是4倍又会怎样呢?

(小鱼浮出水面次数更多,甚至会缺氧死亡)。

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

(植物过多,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少动物的活动空间,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总结拓展:

1、讨论:

要让生态瓶里的生物生存的更好,我们要注意什么?

2、回家继续观察生态瓶,尝试写科学观察报告。

8、维护生态平衡

课后反思

中村学区常识课导学案

科目

科学

授课班级

五年级

备课人

孙宝华

授课时间

授课人

课题

8、维护生态平衡

课时

教具准备

收集有关沙尘暴的资料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必须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即生态系统。

过程与方法:

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导学流程

一、回顾知识,引入新课:

1、学生自己的话举例说明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群落的含义。

2、说明:

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3、提问:

如果生态系统中的某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会怎样呢?

二、草原的生态平衡:

1、现在让我们以草原为例来研究有关生态系统的平衡问题。

草原上常见的生物有鹰、兔和草,那么,这三种生物之间的食物链是怎样呢?

(学生画出)

2、设想一下:

(1)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2)如果兔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3)如果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每个设想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然后再让他们发表意见,最后得岀确结论。

3、人类的哪些行为会造成鹰、兔或者草减少呢?

(提示:

为了经济发展,人们会采取哪些手段。

导学流程

三、是什么引起了沙尘暴:

1、阅读书20面有关沙尘暴的资料。

教师可进行适当的补充。

2、引导学生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提示:

(1)人类的哪些行为引起草原生态系统失衡?

(2)这些行为的后果是什么?

(3)最终结果是什么?

3、小结:

生态系统均衡发展是不十分不易的,人类的许多行为都在破坏着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课外作业:

大家深入分析一下目前许多的做法,并讨论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国家都做了哪些工作,为什么?

课后反思

中村学区常识课导学案

科目

科学

授课班级

五年级

备课人

孙宝华

授课时间

授课人

课题

2、1光和影

课时

教具准备

分组实验:

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长方形的小木块、铅笔、尺子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

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白判定光源的标准:

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外形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外形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过程与方法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

探究影子的特点

教学难点

探究影子的特点

导学流程

1、引言:

光,我们都很熟悉.那么对于光,我们也很陌生.我们知道它是怎样传播的吗?

它有哪些特性?

它在现代科扙技中哪些应用?

现在就让我们进入奇妙旳光的世界吧!

2、关于影子产生的条件

1)谁玩过影子的游戏?

我们怎样才能看到物体的影子?

(可认让同学和演示)

2)师生共同研究影子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3)在实际操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知道影子的产生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

3、关于“光源”的教学

1)影子的产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体能发光呢?

学生列举

2)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自己发光和反射其他物体的光

3)得出光源的描述: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分人造光源如电灯和自然光源如阳光、电光等。

4、影子的特点

1)在刚才的影子游戏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发现吗?

2)我们再通过下面实验继续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明白实验的方法、步骤和要求。

3)教师着重提示、演示第一个实验

4)分组实验,先在屏上画下影子,最后再画到课本上相应的地方

5)分组汇报,交流实验过程,得到下面3点:

1、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

3、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

导学流程

5、本节小结:

1)引导学生回顾:

我们今天学了光的哪些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

2)再做一做影子游戏,验证一下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

影子产生的条件:

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

光源:

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影子的特点:

1

1、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有关。

3、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有关。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作业设计

1实验:

观察和测量自己的影子,完成下表

早       上     中      午 下       午

太阳在(    )丶方 太阳在(    )方 太阳在(      )方

影子在(    )方 影子在(     )方 影子在(      )方

我的影子长(    )厘米 我的影子长(    )厘米 我的影子长(     )厘米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