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飞》大班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1354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想飞》大班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我想飞》大班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我想飞》大班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我想飞》大班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我想飞》大班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我想飞》大班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我想飞》大班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我想飞》大班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我想飞》大班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我想飞》大班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我想飞》大班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我想飞》大班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我想飞》大班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我想飞》大班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我想飞》大班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我想飞》大班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我想飞》大班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想飞》大班教案.docx

《《我想飞》大班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想飞》大班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想飞》大班教案.docx

《我想飞》大班教案

《我想飞》大班教案

《我想飞》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够大胆想象各种飞行的方向,掌握画飞行中的人物技能,激发对想象画的兴趣。

  2.运用已有的经验对画进行合理的添画。

  3.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

让幼儿掌握飞行人的动作特征,并且画出飞行中的人。

  2、难点:

运用已有的经验对画面进行合理的添画。

活动准备:

  1.Ppt2.白纸、勾线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听歌曲,(两只小蜜蜂)并引导幼儿想象各种会飞的物体和人物。

  师:

今天啊,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师:

这首歌曲中有谁啊?

幼:

小蜜蜂师:

噢!

对,刚刚我们听到歌曲中的小蜜蜂会怎么样啊?

(飞),为什么呢?

  幼:

自由答复师:

那小朋友们,除了小蜜蜂会飞,还有什么东西会飞呢?

  幼:

自由答复师:

小结(…….)

  二、引导幼儿观察飞行人的动作特征

  师:

好,那现在呢!

小朋友看老师这里有两张图片,图片中会飞的可不是这些小动物哦!

认真观察,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提问个别幼儿)

  教师小结:

飞着的人整个身体是横着的,而站着的人那么是直立的。

  师:

那现在老师来模仿一下飞行人,你们认真看一看,就算我们身体横着,却还是飞不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幼:

讨论答复.

  师:

对了,因为我们没有飞行的工具,所以要把飞行人加上起飞的工具!

才能够自由飞翔!

才能够飞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三、引导幼儿观察飞行在天空中看到的事物,丰富幼儿绘画背景经验

  师:

哦!

我有飞行的工具咯!

我现在要飞到我最想去的地方了!

小朋友认真看看我飞到了什么地方?

飞呀飞呀!

!

咦!

我看到了一棵树和座房子,可是为什么看起来这么矮小呢?

有谁知道能告诉老师吗?

  幼儿答复。

  小结:

原来啊!

因为我们飞到天空上看下来,离得远,所以才变小了。

  四、幼儿绘画1.师:

小朋友你们想飞吗?

那哪个小朋友来告诉我,你会用什么方法飞上天,又想飞去哪里呢?

飞到了以后又会看到什么东西?

  2.师:

那今天我们就来画一幅画,画的主题叫做《我想飞》,(鼓励幼儿想一些不一样的方法飞上天,飞到不同的地方)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

  五、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通过对教材深入地理解,我通过谈话导入活动:

“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要飞啊?

为什么想飞?

〞随着简单的导入,孩子们的思维被紧紧地吸引到课题上来。

孩子们的答复让我敏感到这个教材的特点:

写出了孩子的心愿。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象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在蓝天上飞翔。

因此,孩子们理解小纸人的心愿和行动。

基于这样的发现,我在课中引用了第一人称进行教学,我让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那个小纸人,当伙伴们挖苦嘲笑你时,你会怎么说?

当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想?

怎么做?

当你飞上蓝天时,你的心情怎样……我发现,这样的教学很快地使孩子将自己融入到角色中去,以自己的经验理解着角色的心理变化,仿佛是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当看到斌斌张天双臂,仰着头喊着:

“我想飞、想飞、想飞!

〞时,当看到胤胤表演着一头载到地上时的情境,当鑫瑜和淼淼说着对白时,我发现,这已经不是书本上的故事,而是孩子们自己的故事。

在这样的教学中,书本上文本中的语言、词汇已经显得不精彩也不重要了,更多的是孩子们用自己的思维组织着语言,用自己的语言抒发着情感。

  所有的孩子都参与到了活动中,孩子们在讲述、表演、讨论中表达着自己的感受,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反思这节课之所以能成功,我想主要有这几方面的原因:

  一、教材的把握正确。

我很好地将孩子的愿望与小纸人的愿望融合在一起,直接提取了幼儿的情感体验通过让幼儿自己观察图片来想象讲述小纸人的想法,用表演来再现这样的场景,让幼儿有感而说,有感而发。

  二、教师的激情投入。

我在引导幼儿表现小纸人时,用自己的语音、语调和肢体,表达了小纸人真切的愿望和情感,孩子们深受感染,并由此激发了他们表达的欲望。

孩子们不仅参加自己的想法,并能有感情地进行表演。

  三、教学策略的适当运用。

第一人称式的讲述,并不适用于每一个故事。

只有能令孩子身在其中,深有体会,才能成功实现角色转换。

  小百科:

飞〔拼音:

fēi〕,是汉语通用标准一级字。

最早见于甲骨文。

本义是指鸟类在空中拍翅的动作,进而扩展为其他动物的飞翔,后又可指凡物的飘浮,如飞雪、飞絮等。

又由此引申出急速,突然等义。

《我想飞》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2、能画出人物正面、侧面的几动态。

  3、开展幼儿相信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幼儿绘画技巧。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画片:

你能飞吗?

  2.彩笔,画纸。

活动过程

  一、动画片引入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指导语:

小朋友有一个很好看的动画片叫《你能飞吗》,想一想哪些动物能飞呢?

  1.请小朋友看一看动画片里有谁?

谁会飞呢?

  2.它们是靠什么飞上天的?

  二、激发幼儿想象,拓展幼儿思维。

  1.想一想,能飞上天的有什么?

〔引导幼儿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讲述〕

  2.鸟类为什么能飞上天?

它们靠的是什么?

〔幼儿讨论,发言〕

  3.飞机没有翅膀,为什么也能飞上天?

〔飞机有螺旋桨〕

  三、幼儿想象作画

  1.小朋友,你想飞上天吗?

你可以借助什么飞上天?

〔让幼儿用动作学一学怎样飞,启发幼儿横着飞、竖着飞。

可以借助飞机,气球等。

  2.幼儿作画,教师交代要求。

〔1〕可以画天上的人物、小鸟等其他东西。

采用不同的东西使自己飞上天,

  如:

翅膀、气球、螺旋桨等,并画出人物的不同姿态。

〔2〕启发幼儿利用遮挡的关系画出许多的房子和动物等

〔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四、作品欣赏

  1.教师重点讲评有创意的作品,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大家听。

  2.幼儿互相欣赏作品。

《我想飞》大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2、开展幼儿相信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幼儿绘画技巧,增强合作能力。

  3、继续稳固人物正面、侧面几动态的画法。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粉笔假设干、场地(四楼顶)

活动过程:

  1、以故事引入主题,引起幼儿兴趣。

  师:

昨天老师做了一个美梦,梦里我飞上了天,你们猜老师是靠什么飞上天的?

(引导幼儿想象用不同的东西使自己飞上天)。

  2、幼儿作画,教师交代要求。

  

(1)、将幼儿分成两组:

第一组画天上的人物、小鸟等其他东西;第二组画地面房子、动物等其他东西。

  

(2)、教师引导第一组幼儿采用不同的东西使自己飞上天,如:

翅膀、气球、螺旋桨等。

并画出人物的不同姿态(横着飞、竖着飞的人)

  (3)、教师引导第二组幼儿利用遮挡的关系画出许多的房子和动物等

  (4)、强调幼儿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3、评议、观看幼儿作品。

《我想飞》大班教案4

  一、活动目标:

  1.能够大胆想象各种飞行的方法,掌握画飞行中的人物的技能。

  2.合理布局画面,激发对想象画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飞行人和直立人图片、背景图片两张、蜡笔、画纸、课件。

  三、活动过程:

〔一〕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引导幼儿想象各种会飞的物体或人物。

  小朋友你们知道哪些东西会飞?

〔二〕引导幼儿观察飞行人的动作特征。

  1.昨天晚上,我给我的朋友画了两幅画像,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一个是飞着的,一个是站着的。

  2.飞着的和站着的身体的部位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幼儿答复,教师讲解示范

  3.飞行时还会有什么姿势?

  幼儿答复,教师〔请幼儿及时演示

  4.看“播放课件〞机器猫在天空中飞呢

  5.不行不行!

我的朋友还没有还飞不起来!

小朋友你们帮帮他,让他飞起来吧?

  引导幼儿想像各种飞行的方法。

〔三〕引导幼儿观察飞行在天空时看到的事物,丰富幼儿绘画的背景。

  1.飞呀飞!

看看我在哪幅里更象在天上飞?

  2.“啊?

这棵树怎么了?

怎么这么矮?

比照两幅:

背景其实这棵树有这么大!

  3.看“播放课件〞机器猫在天空中飞,看到了什么?

  4.如过是你在在天上飞还能看见什么?

〔四〕幼儿绘画。

  1.今天我们就画,我在飞!

先想想你准备画你用什么方法飞上天

  2.然后在画,你在天上看到的东西。

  3.幼儿绘画时,教师巡回指导。

〔五〕交流自己的作品,。

  1.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2.相互。

  3.教师。

《我想飞》大班教案5

目标:

  通过故事理解小纸人想飞的愿望,感受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准备:

  故事ppt,小纸人〔手工纸、卡纸、瓦楞纸各3个〕

过程:

  一、欣赏故事前半段,理解故事内容〔幻灯、讨论〕

  1、小纸人会不会飞?

它一次又一次坚持不懈,最后成功了吗?

  2、它为什么想要飞?

  3、你们有谁知道飞在天空中是怎样的感觉?

  4、看来小纸人单靠自己的力量是飞不起来的,你们愿不愿帮助他?

  二、帮助小纸人试飞

  1、幼儿两两合作帮小纸人试飞。

  2、交流喃

  三、听赏故事后半段,感受小纸人实现愿望后的喜悦心情。

  由于大家的帮助,小纸人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他说什么了?

你们听了快乐吗?

  提升:

是呀,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都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四、看PPT,讨论如何帮助贫困儿童

  1、小纸人会飞之后,认识了许多朋友,也帮助了许多需要帮助的人,它很快乐。

可是昨天它给我寄来一封E―MAIL,说有些朋友需要帮助,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怎么办?

  2、幼儿看PPT,比照自己的幸福生活,了解贫困山区的穷苦,激发帮助他们的愿望。

  3、讨论如何帮助他们。

  五、讨论:

为什么他们这么苦,还要坚持念书?

  我们马上要念小学了,应该怎样做呢?

  教师小结

活动反思:

  故事《我想飞》是《我想飞》主题里的一个语言教学内容,通过小纸人为实现自己“想飞〞的心愿,而不言放弃的态度和形为来表达幼儿想飞的迫切心情。

  通过对教材深入地理解,我通过谈话导入活动:

“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要飞啊?

为什么想飞?

〞随着简单的导入,孩子们的思维被紧紧地吸引到课题上来。

孩子们的答复让我敏感到这个教材的特点:

写出了孩子的心愿。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象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在蓝天上飞翔。

因此,孩子们理解小纸人的心愿和行动。

基于这样的发现,我在课中引用了第一人称进行教学,我让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那个小纸人,当伙伴们挖苦嘲笑你时,你会怎么说?

当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想?

怎么做?

当你飞上蓝天时,你的心情怎样……我发现,这样的教学很快地使孩子将自己融入到角色中去,以自己的经验理解着角色的心理变化,仿佛是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当看到斌斌张天双臂,仰着头喊着:

“我想飞、想飞、想飞!

〞时,当看到胤胤表演着一头载到地上时的情境,当鑫瑜和淼淼说着对白时,我发现,这已经不是书本上的故事,而是孩子们自己的故事。

在这样的教学中,书本上文本中的语言、词汇已经显得不精彩也不重要了,更多的是孩子们用自己的思维组织着语言,用自己的语言抒发着情感。

  所有的孩子都参与到了活动中,孩子们在讲述、表演、讨论中表达着自己的感受,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反思这节课之所以能成功,我想主要有这几方面的原因:

  一、教材的把握正确。

我很好地将孩子的愿望与小纸人的愿望融合在一起,直接提取了幼儿的情感体验通过让幼儿自己观察图片来想象讲述小纸人的想法,用表演来再现这样的场景,让幼儿有感而说,有感而发。

  二、教师的激情投入。

我在引导幼儿表现小纸人时,用自己的语音、语调和肢体,表达了小纸人真切的愿望和情感,孩子们深受感染,并由此激发了他们表达的欲望。

孩子们不仅参加自己的想法,并能有感情地进行表演。

  三、教学策略的适当运用。

第一人称式的讲述,并不适用于每一个故事。

只有能令孩子身在其中,深有体会,才能成功实现角色转换。

《我想飞》大班教案6

活动目标:

  通过故事理解小纸人想飞的愿望,感受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活动准备:

  故事ppt,小纸人〔手工纸、卡纸、瓦楞纸各3个〕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前半段,理解故事内容〔幻灯、讨论〕

  1、小纸人会不会飞?

它一次又一次坚持不懈,最后成功了吗?

  2、它为什么想要飞?

  3、你们有谁知道飞在天空中是怎样的感觉?

  4、看来小纸人单靠自己的力量是飞不起来的,你们愿不愿帮助他?

  二、帮助小纸人试飞。

  1、幼儿两两合作帮小纸人试飞。

  2、交流喃

  三、听赏故事后半段,感受小纸人实现愿望后的喜悦心情。

  由于大家的帮助,小纸人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他说什么了?

你们听了快乐吗?

  提升:

是呀,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都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四、看PPT,讨论如何帮助贫困儿童。

  1、小纸人会飞之后,认识了许多朋友,也帮助了许多需要帮助的人,它很快乐。

可是昨天它给我寄来一封E-MAIL,说有些朋友需要帮助,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怎么办?

  2、幼儿看PPT,比照自己的幸福生活,了解贫困山区的穷苦,激发帮助他们的愿望。

  3、讨论如何帮助他们。

  五、讨论。

  为什么他们这么苦,还要坚持念书?

《我想飞》大班教案7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够大胆想象各种飞行的方向,掌握画飞行中的人物技能,激发对想象画的兴趣。

  2、运用已有的经验对画进行合理的添画。

活动重点:

  让幼儿掌握飞行人的动作特征,并且画出飞行中的人。

活动难点:

  运用已有的经验对画面进行合理的添画。

活动准备:

  1、Ppt2、白纸、勾线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听歌曲,(两只小蜜蜂)并引导幼儿想象各种会飞的物体和人物。

  师:

今天啊,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师:

这首歌曲中有谁啊?

幼:

小蜜蜂师:

噢!

对,刚刚我们听到歌曲中的小蜜蜂会怎么样啊?

(飞),为什么呢?

  幼:

自由答复师:

那小朋友们,除了小蜜蜂会飞,还有什么东西会飞呢?

  幼:

自由答复师:

小结

  二、引导幼儿观察飞行人的动作特征

  师:

好,那现在呢!

小朋友看老师这里有两张图片,图片中会飞的可不是这些小动物哦!

认真观察,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提问个别幼儿)

  教师小结:

飞着的人整个身体是横着的,而站着的人那么是直立的。

  师:

那现在老师来模仿一下飞行人,你们认真看一看,就算我们身体横着,却还是飞不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幼:

讨论答复、

  师:

对了,因为我们没有飞行的工具,所以要把飞行人加上起飞的工具!

才能够自由飞翔!

才能够飞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三、引导幼儿观察飞行在天空中看到的事物,丰富幼儿绘画背景经验

  师:

哦!

我有飞行的工具咯!

我现在要飞到我最想去的地方了!

小朋友认真看看我飞到了什么地方?

飞呀飞呀!

!

咦!

我看到了一棵树和座房子,可是为什么看起来这么矮小呢?

有谁知道能告诉老师吗?

  幼儿答复。

  小结:

原来啊!

因为我们飞到天空上看下来,离得远,所以才变小了。

  四、幼儿绘画

  1、师:

小朋友你们想飞吗?

那哪个小朋友来告诉我,你会用什么方法飞上天,又想飞去哪里呢?

飞到了以后又会看到什么东西?

  2、师:

那今天我们就来画一幅画,画的主题叫做《我想飞》,(鼓励幼儿想一些不一样的方法飞上天,飞到不同的地方)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五、结束活动

《我想飞》大班教案8

活动目标:

  1。

通过活动能够大胆想象各种飞行的方向,掌握画飞行中的人物技能,激发对想象画的兴趣。

  2。

运用已有的经验对画进行合理的添画。

活动重点:

  让幼儿掌握飞行人的动作特征,并且画出飞行中的人。

活动难点:

  运用已有的经验对画面进行合理的添画。

活动准备:

  1。

Ppt2。

白纸、勾线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听歌曲,〔两只小蜜蜂〕并引导幼儿想象各种会飞的物体和人物。

  师:

今天啊,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师:

这首歌曲中有谁啊?

幼:

小蜜蜂师:

噢!

对,刚刚我们听到歌曲中的小蜜蜂会怎么样啊?

〔飞〕,为什么呢?

  幼:

自由答复师:

那小朋友们,除了小蜜蜂会飞,还有什么东西会飞呢?

  幼:

自由答复师:

小结〔……〕

  二、引导幼儿观察飞行人的`动作特征师:

好,那现在呢!

小朋友看老师这里有两张图片,图片中会飞的可不是这些小动物哦!

认真观察,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提问个别幼儿〕

  教师小结:

飞着的人整个身体是横着的,而站着的人那么是直立的。

  师:

那现在老师来模仿一下飞行人,你们认真看一看,就算我们身体横着,却还是飞不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幼:

讨论答复。

  师:

对了,因为我们没有飞行的工具,所以要把飞行人加上起飞的工具!

才能够自由飞翔!

才能够飞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三、引导幼儿观察飞行在天空中看到的事物,丰富幼儿绘画背景经验师:

哦!

我有飞行的工具咯!

我现在要飞到我最想去的地方了!

小朋友认真看看我飞到了什么地方?

飞呀飞呀!

咦!

我看到了一棵树和座房子,可是为什么看起来这么矮小呢?

有谁知道能告诉老师吗?

  幼儿答复。

  小结:

原来啊!

因为我们飞到天空上看下来,离得远,所以才变小了。

  四、幼儿绘画

  1。

师:

小朋友你们想飞吗?

那哪个小朋友来告诉我,你会用什么方法飞上天,又想飞去哪里呢?

飞到了以后又会看到什么东西?

  2。

师:

那今天我们就来画一幅画,画的主题叫做《我想飞》,〔鼓励幼儿想一些不一样的方法飞上天,飞到不同的地方〕2。

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

  五、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通过对教材深入地理解,我通过谈话导入活动:

“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要飞啊?

为什么想飞?

〞随着简单的导入,孩子们的思维被紧紧地吸引到课题上来。

孩子们的答复让我敏感到这个教材的特点:

写出了孩子的心愿。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象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在蓝天上飞翔。

因此,孩子们理解小纸人的心愿和行动。

基于这样的发现,我在课中引用了第一人称进行教学,我让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那个小纸人,当伙伴们挖苦嘲笑你时,你会怎么说?

当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想?

怎么做?

当你飞上蓝天时,你的心情怎样……我发现,这样的教学很快地使孩子将自己融入到角色中去,以自己的经验理解着角色的心理变化,仿佛是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当看到斌斌张天双臂,仰着头喊着:

“我想飞、想飞、想飞!

〞时,当看到胤胤表演着一头载到地上时的情境,当鑫瑜和淼淼说着对白时,我发现,这已经不是书本上的故事,而是孩子们自己的故事。

在这样的教学中,书本上文本中的语言、词汇已经显得不精彩也不重要了,更多的是孩子们用自己的思维组织着语言,用自己的语言抒发着情感。

  所有的孩子都参与到了活动中,孩子们在讲述、表演、讨论中表达着自己的感受,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反思这节课之所以能成功,我想主要有这几方面的原因:

  一、教材的把握正确。

我很好地将孩子的愿望与小纸人的愿望融合在一起,直接提取了幼儿的情感体验通过让幼儿自己观察图片来想象讲述小纸人的想法,用表演来再现这样的场景,让幼儿有感而说,有感而发。

  二、教师的激情投入。

我在引导幼儿表现小纸人时,用自己的语音、语调和肢体,表达了小纸人真切的愿望和情感,孩子们深受感染,并由此激发了他们表达的欲望。

孩子们不仅参加自己的想法,并能有感情地进行表演。

  三、教学策略的适当运用。

第一人称式的讲述,并不适用于每一个故事。

只有能令孩子身在其中,深有体会,才能成功实现角色转换。

《我想飞》大班教案9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够大胆想象各种飞行的方法,掌握画飞行中的人物的技能,激发对想象画的兴趣。

  2、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飞行人和直立人图片、背景图片两张、水彩笔、画纸、双面胶带

活动过程:

  1、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引导幼儿想象各种会飞的物体或人物。

教师:

“有什么,他们会飞?

〞幼儿“小鸟?

〞“小鸟它为什么会飞?

〞“因为有翅膀!

〞……“还有什么也会飞?

〞“奥特曼〞“阿童木〞……

  2、引导幼儿观察飞行人的动作特征。

教师:

“昨天晚上,我给自己画了两幅画像,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幼儿:

“一个是飞着的,一个是站着的。

〞教师:

“飞着的和站着的身体的部位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我们用你们的小手指当画笔,来画画飞着的人!

教师:

“不行不行!

我还飞不起来!

帮帮我吧,帮我加上能让我飞起来的工具吧?

〞幼儿:

“给你加翅膀!

给你加竹蜻蜓!

给你加魔法棒……〞

  3、引导幼儿观察飞行在天空时看到的事物,丰富幼儿绘画的背景。

“我飞呀飞!

〞“看看我在哪幅里更象在天上飞?

  幼儿“有云!

〞“有蓝天……〞

  教师:

“啊?

这棵树怎么了?

怎么这么矮?

〞幼儿猜……教师出示一棵完整的大树!

“其实这棵树有这么大!

画上只有一个树顶,为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猜想房顶

  教师:

“我在天上飞还能看见什么?

  4、幼儿绘画。

  教师:

“今天我们就画,我在飞!

先想想你准备画你用什么方法飞上天,然后在画,你在天上看到的东西。

  5、幼儿交流自己的作品。

活动反思:

  故事《我想飞》是《我想飞》主题里的一个语言教学内容,通过小纸人为实现自己“想飞〞的心愿,而不言放弃的态度和形为来表达幼儿想飞的迫切心情。

  通过对教材深入地理解,我通过谈话导入活动:

“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要飞啊?

为什么想飞?

〞随着简单的导入,孩子们的思维被紧紧地吸引到课题上来。

孩子们的答复让我敏感到这个教材的特点:

写出了孩子的心愿。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能象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在蓝天上飞翔。

因此,孩子们理解小纸人的心愿和行动。

基于这样的发现,我在课中引用了第一人称进行教学,我让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那个小纸人,当伙伴们挖苦嘲笑你时,你会怎么说?

当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想?

怎么做?

当你飞上蓝天时,你的心情怎样……我发现,这样的教学很快地使孩子将自己融入到角色中去,以自己的经验理解着角色的心理变化,仿佛是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当看到斌斌张天双臂,仰着头喊着:

“我想飞、想飞、想飞!

〞时,当看到胤胤表演着一头载到地上时的情境,当鑫瑜和淼淼说着对白时,我发现,这已经不是书本上的故事,而是孩子们自己的故事。

在这样的教学中,书本上文本中的语言、词汇已经显得不精彩也不重要了,更多的是孩子们用自己的思维组织着语言,用自己的语言抒发着情感。

  所有的孩子都参与到了活动中,孩子们在讲述、表演、讨论中表达着自己的感受,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反思这节课之所以能成功,我想主要有这几方面的原因:

  1、教材的把握正确。

我很好地将孩子的愿望与小纸人的愿望融合在一起,直接提取了幼儿的情感体验通过让幼儿自己观察图片来想象讲述小纸人的想法,用表演来再现这样的场景,让幼儿有感而说,有感而发。

  2、教师的激情投入。

我在引导幼儿表现小纸人时,用自己的语音、语调和肢体,表达了小纸人真切的愿望和情感,孩子们深受感染,并由此激发了他们表达的欲望。

孩子们不仅参加自己的想法,并能有感情地进行表演。

  3、教学策略的适当运用。

第一人称式的讲述,并不适用于每一个故事。

只有能令孩子身在其中,深有体会,才能成功实现角色转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