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复合.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91495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林复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农林复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农林复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农林复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农林复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农林复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农林复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农林复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林复合.docx

《农林复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林复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林复合.docx

名词解释

1、 农林复合经营:

指在一个土地利用单元中,人为的把木本植物与农作物、牧草及畜禽养殖等多种组分结合起来的土地利用方式。

2、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

在一个土地利用单元中,人为的把木本植物与农作物、牧草及畜禽养殖等多种组分结合起来,在空间上按一定的时序安排在一起而进行管理的土地利用和技术系统的综合。

3、 生态农业:

指利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把现代科学成果与传统的农业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而建立具有结构合理、功能持续、经济可行的农业体系。

4、 生态系统:

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息着的所有生物,与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循环、能量转换过程中所形成的统一体。

5、 生物多样性: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从属生态过程的多度和频度。

6、 庭院复合经营:

在农村农民的住宅及院落的周围,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劳动、技术、资金和劳动时间,从事农林牧副渔和加工业的复合经营活动,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利益和满足日常的生活需要。

7、 物种竞争:

指两个物种在所需要的环境资源及能量不足时,或因某物种必需的环境条件受到限制或空间不足而发生的相互关系。

8、 物种种类多样性:

物种在一定面积、一定范围内种类的多少。

9、 物种均匀性:

具有大的生物量、大的生产力、重要指标少数普遍物种与具有小的生物量、小的生产力的较小重要价值的物种结合,个体数量及其分布状况的均匀性。

10、 结构多样性;指分层性和空间差异性,一个植物群落,总体生物量最大,生产力最大。

11、 物种互补:

12、 林牧复合经营:

指在林业、牧业及其他复合生态系统中,以林业为骨架发展草、农、副业,为牧业服务的经营模式

13、 营养物质循环:

14、 加法评分法:

15、 减法评分法:

16、 加乘评分法:

简答

1、 简述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基本特征

复合性:

至少在农、林、牧、渔中具有两个以上的组分。

多组分、多层次、多时序。

系统性:

人工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是通过人为组成的各组分间物质交流和能量转换完成的,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集约性:

管理上具有一定的技术、经营和管理水平。

技术上获得多组分之间的最大产量;经营上获得多组分之间的最优质量;管理上获得多组分之间的最大经济效益。

等级性:

庭院复合经营是最小的。

大一些的有林网生态系统、小流域生态系统、农田防护林体系。

2、 简述农林复合经营系统与生态农业之间的联系

都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思想,重视发展与保护,强调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同步获得。

核心:

提高土地生产力,提高经营者的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

提供多种产品,满足农村或社区多方面的需求。

需要政府的支持(投资、技术、政策)与自身积极参与相结合。

都可以应用到不同等级上:

庭院经济、田间生态系统、小流域。

简述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物种的互补性

时间上的互补性:

树木与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互补。

空间上的互补性:

地上部分光照与风分层利用;地下部分树木与农作物分层利用水跟养分。

资源上的互补性:

人力、畜力、肥力互补。

3、农林复合经营系统与生态农业之间的区别

1、 概念不同

2、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必须有多年生木本植物,生态农业可有可无

3、 范围不同: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

农、林、牧、副、渔

生态农业:

既有农、林、牧、副、渔,还有农产品加工、商业、运输业、文化、教育、人口、能源等

4、 农林复合经营在农、林、牧业中的作用

1、农林复合经营能够保证粮食供应、提高土地利用率、生产能力2、农林复合经营能够有效解决就业、贫困和风险威胁问题3、农林复合经营能够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

5、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在生态学方面可能出现的限制因素

1、 树木与下层农作物争光会减少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树木与下层农作物争夺土壤养分

3、 采伐树木、采收果品就会使养分流失到系统外

4、 在缺水地区树木会降低土壤含水量

5、 采伐树木会造成农作物的机械损伤

6、 大型机械作业困难

6、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在社会经济学方面可能存在的限制因素

1、 农林复合经营间作的农作物比单一种植的农作物产量低后期效益高

2、 农林复合经营需要的劳动力相对较多,劳动密集性高,大型机械化作业比较困难,劳动力工资高的情况下会增加成本

3、 农林复合经营在贫困地区由于树木经济效益来的较晚,经济增长缓慢

4、 在人多地少的区域依赖于种植农作物,种树不容易被接受

5、 在缺乏接受过农林复合经营训练的人才的地区,很难进行新的农林复合经营方案

6、 决策者缺乏农林复合经营知识,很容易导致投资减少

7、 为什么农林复合经营必须以生态系统原理为指导

1、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生物成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作用

2、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生物成分之间的环境条件相适应,且能够形成良好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转换

3、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形成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的转换必须产铜,配置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必须要加速。

8、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物种的互补性

1、时间上,可以从农作物与树木之间的生长周期的差别,从而在光照、水分、养分的利用上的时间差来进行互补,可增加农林复合经营的产量

2、 空间上,利用不同物种不同高度的空间搭配,地上部分、光能,地下部分,高大乔木根系深,吸收深层土壤养分、水分。

矮的农作物根系浅,吸收浅层土壤养分、水分。

3、 资源互补,在同一块土地上经营多物种比单一物种有更高的生物产量,更高的经济产量,显著提高环境、光能、营养资源利用率。

9、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物种的竞争性

1、 相似生态习性的植物种很容易发生强烈的竞争

2、 虽然不同属,但生活型相似或相同的

3、 出现在冠层和根系的竞争上,植物种相同冠层,对光照的需求强阻性,植物种相同根系

10、 在竞争与互补综合作用下,不同物种之间竞争与互补出现的不同效应双方受益型:

二者适度配合、互相促进。

如固氮真菌与豆科植物、刺槐与杨树的混种。

双方受损型:

对养分吸收种类一致、根系深度一致、对光照需求一致,若栽植密度过大而且株间混交,则双方受损。

单方受益型:

农田林网的树木不受益,但对农作物有益,农田林网改善小气候,使风速下降、温度降低、湿度升高,从而使农作物受益。

损益互存型:

损失某一物种的利益,使生态环境保持平衡的有效措施。

11、 简述农林复合经营系统持续发展的增产增值原理

1,生态系统自身稳定性是系统获得持续发展的生物学基础条件:

a、森林生态系统自身最稳定:

自我调节、自我组织、自我恢复能力强;b农田生态系统自身不稳定;物种单一,结构层次单一,物种生长发育从土壤中吸收营养,收获又把果实、秸秆和根系带出农田生态系统,使系统缺乏稳定;c、农林复合经营生态系统:

林木为增值增产提供条件。

2合理有效的人工调控是系统获得增产增值的关键:

a、技术投入:

选择树种及其林种,使能流、物流转化为价值流动;b、物质投入。

3高效、持续、稳定的生态系统能够促进经济子系统的协调发展:

只有高效、持续稳定的生态系统,才能增加物质、能量的输出,经济子系统才能提高。

简述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型生态系统

发展立体结构的农林复合经营系统:

资源——光、热、水、气、土,基本上对于某一地区是固定的,要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就必须立体种植。

提高循环转换效率:

循环转换效率指在一个生态经济系统循环过程中,完成转化的物质量与参与循环的物质总量之间的比例。

增加经济投入:

农林复合经营既有种植,又有养殖,还有加工,有多种效益,这样才能使系统最佳,并保持持续增长。

12、 泡桐的生态学特性

1、 泡桐对你温度的适应性广耐-38°C,+38~40°C

2、 泡桐对土壤质地的要求较严土壤容重l~1.28g/cm3土壤容重增加通气性差,根系生长不良生长减弱,壤土、沙壤土生长较好,粘土不行

3、 对土壤养分含量适应性广,贫瘠时能正常生长,

4、 不耐涝、不耐盐碱,地下水高于2.5米,根系易腐烂,积水涝死

5、 强阳性树种,根冠稀疏透光率高,栽植密度不能大,为林下的农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是良好的间作树种。

13、 杨农间作的生态基础

1、 杨树速生,2~7年,生长最快,高生长一年3米

2、 杆高20米,枝下高10米自然整枝好通直

3、 深根,0.3~1.5m,农作物小麦、大豆、玉米0~30cm,充分利用不同层次养分、水分

4、 适宜杨粮间作的品种:

抱头毛白杨:

五粗大侧枝,冠幅小15年生,遮阴少,根系分布范围深、窄。

窄冠毛白杨:

生长较快,材质好,实用性强,耐旱、耐贫癖

5、 生态条件满足粮农间作的需要:

光、热、水、土、气。

14、 简述林粮间作的优越性

增加植被层次,充分利用光照、冠层和根系垂直分布

林木与农作物根系分布于不同层次

农作物中耕除草,防止了林木与杂草水肥争夺,以耕带抚

改善林地环境,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促进林木生长

增加多种产品,木材、薪炭林、饲料、粮食,增加短期效益,总经济效益提高

15、 简述枣农间作的枣树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

枣树生态学特性

适应性强,耐高、低温,耐旱涝,枣树产量高低与成熟期时间干燥程度密切相关,气候干燥防止落果,提高枣果好果率,后期果实膨大

枣树喜光,栽培密度不要过大,阴雨连绵的地区枣产量低,年降雨量400-800mm对土壤要求不严,地下水位高或低均可,地下水位大于1.5m,pH值酸中碱均可,对土壤含盐量适应性广

枣树生态学特性

枣树开花晚,展叶迟,对枣农间作无影响

落叶早,10月中旬落叶,秋季日平均气温15C,开始落叶

树冠扩展慢,寿命长,枝条稀疏,叶片小,遮阴少,透光率高

16、 简述林草木复合生态系统结构

1、 、防风林带防风固沙,改善小气候,主要害风向营造防风林带,垂直于害风,林网内豆科牧草,轮放

2、 固沙林或阻沙林带营造于流动或半固定沙丘地区

灌木、草木灌木如小叶锦鸡儿、沙枣、沙柳、沙棘

草木:

人工播种;飞播,沙打旺,草木樨、紫花苜蓿,在流动沙丘边缘地带造营乔木:

刺槐、榆树、旱柳

3、 疏林草场散生树木一般10-30株/公顷

4、 饲料林:

牲畜适口性好,如沙枣、沙柳、榆树、刺槐、松树

17、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结构设计的内容

1、确定系统物种组成,物种共生(互补性,不产生竞争)包括防护林树种、农作物品种、动物品种

2、 所选择的物种在数量上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3、 组分的空间位置安排好种植顺序第一茬小麦,第二茬玉米、大豆、花生。

树冠遮阴、地下根系分布

18、 庭院复合经营类型中立体栽培的主要类型

1、 林果-蔬菜型散生栽植树木或果树,在树下或周围栽培蔬菜

2、 林果-药材型散生栽植树木或果树在树下或周围栽植耐阴中药材

3、 林果-花卉型散生栽植树木或果树,在庭院中部栽植花卉如月季等

二、论述题

1、 农林复合经营在农村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一:

农林复合经营促进农业可续发展。

发展中国家,广大农区砍掉以高大乔木为主体的生态平衡调控功能,发展种植一年生农作物,或保留部分果树。

气候恶化,生态失调,水土流失加重,土地退化。

栽植高大乔木,建立人工生态系统,农田防护体系,可增加农业产量,多种产品有效生产

二:

农林复合经营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在平原地区,发展林业,农林牧,沟边、渠边、村边,栽植树木,林带防护作用,促进农业、放牧、林网、片林、间作

三:

农林复合经营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①树木的幼枝、幼叶是良好饲料,用于畜牧业饲料,树种一千多种,蛋白质含量高,适口性好,饲料林木开发。

饲料林3~5年进入盛产期②林地是良好牧场,成林适宜温度、湿度。

③在牧区营造草场防护林适宜温度、湿度防风沙、御寒、防热

四:

农林复合经营有利于解决农业生活能源。

①农林复合经营可提供大量薪柴②农林复合经营营造的薪炭林及其各种林中(防护林、用材林、饲料林、经济林)修枝、间伐提供大量薪柴,节约煤炭,节约农作物③节约的农作物秸秆用于饲养牲畜,还原于农田

五:

农林复合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林、牧、渔分离,单一封闭系统,四个不利于:

①不利于水土保持②不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③经济综合利益无法体现④不利于生态农业的建设

2、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原理

①生态系统第一性生产力,决定了能量流动。

选择生产者使更多的太阳能固定,提高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生产力

②合理密植,单一种植农作物、林木、果树、牧草,考虑株行距,叶面积指数。

复合经营农作物、林木、果树、牧草,还考虑各组分比例

③能量转化效率,相邻两个营养级选配

④开放的人工生态系统。

从农林复合系统中获取最多的产品数量、质量及其他辅助{生物辅助能(劳动力、畜力、有机肥力)工业辅助能(大型机械、油、煤、电)生产消耗能(肥料、农药)}

3、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调控原理

①胜汰原理某些物质,某种元素缺乏,造成竞争,促进发展。

②拓适原理只开拓不适应缺乏稳定性,只适应不开拓没有发展动力

③生克原理某种资源稀缺造成竞争

④乘补原理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某种组分在竞争中乘机膨胀主导地位使系统突变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某些组分通过自身补偿使系统逐渐完善,系统稳定,使补大于乘

⑤主导性与多样性结合原理主导产品发展实力,多样化结构、产品,分散风险

⑥机巧原理发展与风险并存

4、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调控途径

⑴要充分利用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之间的加缘效应和因子互补,创造生态结构完整、功能协调、过程稳定、效率高、自我调节能力强、持续稳定

⑵农林复合经营①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的复合②植物、动物、微生物复合

③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复合④生产、消费、还原复合⑤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复合

4、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应从时、空、量、序进行调控①时间:

产生效益的长短、植物生长周期长与短、生态演替周期长与短、土地持续支持能力②空间:

局部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空间格局、两区域间的边缘效应以及对生态的影响、地上部冠层分布、地下部根系层分布。

③数量:

物质输入与输出数量的平衡关系、生态因子平衡,生物多样性④序:

自我调节水平,再生能力,共生能力,自生能力,可持续能力。

5、 庭院复合经营系统的结构特征

①人与生物共生<100m2,人与动物、植物、微生物密集在一起,关系密切,活动频繁

②组分复杂,动物种类多,植物多,杨、柳、泡桐、花木、蔬菜多,调控难度大,调控不好,生态环境恶化,滋生病虫。

③人为干预多,对环境有一定影响,光照变短,温度变小,风俗变低

④栽培植物多,垂直结构,水平结构达到最佳,空间利用相当充分

⑤对农田生态系统的产品进行补充

⑥有机质高度密集,运输到农田中,改善生态环境

⑦农林生态系统与人类生态系统并存

⑧小庭院与大庭院互相沟通,小庭院建设中符合大庭院的要求,大小协调共同发展。

6、 桐农间作结构模式

①以农为主的间作型风蚀轻,地下水>2.5m泡桐株距5~6m,行距30~50m,33~66棵/m2,经营目的:

泡桐降低风速改善小气候条件,为农作物生长发育创造条件。

②以桐为主间作型沿河两岸,人多地少,封杀较为严重,株行距5X6米,幼树阶段间作农作物330棵/itf,生产商品材以中径材为主,防风固沙

③桐农并重间作型风沙较重中产区,株距5~6m,行距10~15m,111-220棵/hm2,中径材和大径材。

4.桐农林网型。

沿路、沟渠栽植单行泡桐,株距5m,形成株网,15-30株/hm2.作用;调节温度,改善湿度,降低风速,增加水分蒸腾,降低地下水位,改良土壤特性,增加作物产量。

5.泡桐蔬菜间作物。

在树下种蔬菜,株距5m,行距10m.

6.泡桐药材间作型,在树下种药材,株距5m,行距10m,耐荫的药材,芍药、白术、板蓝根,薄荷。

7.泡桐茶树间作型(日照、威海、青岛)茶树春叶不易老化,绿茶采植时期延长。

7、 杨农间作模式

1杨农间作的杨树五性系或品种平原地区①欧美的1-107、L35、中荷1号。

2.以杨树为主的间作型。

欧美杨+小麦+棉花(1~2年)郁闭度大于0.5,不再间作;欧美杨+小麦+玉米或大豆(3~4年)株行距4mX5m、4mX6m

3.杨农并作间作型。

欧美杨+小麦+棉花(1-3年)小麦+玉米或大豆(4-6年)

4.以农为主间作型①抱头毛白杨,窄冠毛白杨,小麦+棉花(1-6年)株行距4mX30m②欧美杨+小麦+棉花(1-4年)小麦+玉米或大豆(5-10年)

5.杨农牧菌综合间作型。

株行距4mX8m®1-2年间作小麦+棉花②3-5年间作小麦+玉米或大豆。

6-8年③郁闭度0.5-0.8,在林下放牧④9-10年郁闭度0.8-0.9,才嫩放鸡。

⑤郁闭度大于0.9,养食用菌,10-12年。

12年杨树采伐,大径材。

8、 杨农间作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1.杨农间作适宜有水浇条件的土地,在旱地不要进行杨农间作,春秋干旱,杨树需水需肥量大与农作物争水争肥。

2.杨农间作适当增施N、P肥3.根据间作数目的确定杨树造林密度

C1)以杨树为主间作型生产木材,十年生产中径材,前三年间作农作物,郁闭度大于0.5时,不间作。

⑵以粮食为主间作型,生产粮食,欧美杨生长快,冠幅大,粮食十年间作不减产,杨树生长快,经济效益高。

⑶杨粮并重间作型,生产木材,生产粮食,5年间作物的农作物不减产,木材生长量大,大径材

⑷在以粮食为主的间作型中,由于树冠遮地影响农作物产量,贫困地区农民难以接受,选用窄冠杨树。

4.间作的农作物最好春季小麦(杨树生长期与小麦生长期错开),秋季地瓜、花生、大豆(矮杆、耐贫瘠)。

9、 枣农间作模式

1、 以枣为主间作模式,树高控制在3.5—4m,枝下高1.2m,经济效益高。

2、 枣粮并重间作型,株距4m,行距10—20m,l~20年间作农作物不减产,控制树高4~4.5m,枝下高1.4m,枣产量较高,农作物产量较高,经济收入较高。

3、 以农为主的间作型。

株距4m,行距30m,树高4.5~5m,枝下高大于1.5m,有利于农业机械作业,长期间作,农作物不受影响。

枣产量少,经济效益低。

4、 枣农并重间作型,优化种植模式。

①间作行向南北,遮光最少。

株距4m,行距10~20m,树高4~4.5m,枝下高1.4m。

②按冠下、近冠、远冠三个区域,农作物种植带,选择不同农作物。

A第一茬冠下、近冠、远冠都间作小麦。

B第二茬冠下种植大豆,,大豆开花时割下压青,提高枣产量和品质,近冠种植花生,远冠种植玉米。

③根据间作农作物的需水特性调节水肥条件。

冠下大豆,收大豆,少浇水,多施P、K肥;绿肥压青,多浇水,不施P、K肥。

近冠花生,平原沙地少浇水,多施P、K肥;远冠玉米,大水,多施N,适当施P、K肥。

10、 以生态学理论确定农林复合系统组成成分的物种选择

1、 生态位不重叠的物种乔、伴、灌、草、

2、 共生互利的物种①生物学特性:

需氮和供氮两个物种搭配(杨树与刺槐混交)②种间平衡关系和制约机制,提局生态系统稳定性。

3、 组分搭配要以提高能量和物质转化率为目标,多层次利用第一组分,为下一个组分提供原料,提高资源利用率

4、 选择的物种要是一个当地的环境条件,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果则果,宜牧则牧,宜渔则渔

5、 植物的分泌物对其他物种有利的植物①有利的:

某一植物的分泌物对其他植物有促进生长发育的功能②不利的:

某一植物的分泌物对其他植物有毒害的功能

6、避免选用共有病虫害的树种

7、农林复合经营树种选择透光率高,树稀疏,树冠形状窄的树种。

11、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评价方法的步骤

选定农林复合经营系统若干个评价项目:

土地资源利用,光能利用率,作物生长环境,居民居住环境,蓄水保土或防风固沙,减少病虫害程度,土壤肥力保持状况,生物多样性,生态稳定性,生态系统循环是否良好

设计出几个评级等级或分数

极好(很多)9分好(多)8分较好(较多)7分一般5分较差(较少)3分差(少)2分 极差(极少)1分

评价人员进行答分

汇总

加法评分法连乘评分法加乘评分法加权评分法

根据汇总总数分数越高,生态效益越好

四、填空题

1、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基本特征包括(复合性)(系统性)(集约性)(等级性)

2、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在农村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包括(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林业可持续发展)(促进牧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解决农村生活能源)(促进农村经济繁荣)

3、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物种的互补性包括(时间的互补性)(空间的互补性)(资源方面的互补性)

4、 在竞争与互补的综合作用下,不同物种出现的效应为(双方受益型+,+)(双方受损型-)(单方受益型+,0)损益互存型(+,-)

5、 农林复合经营的社会经济学原理包括(增产与增值原理)(供求法则原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相结合)(生态效益与

经济效益相结合)(风险最小原则)(自力更生和政府扶持相结合)(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型生态系统)

6、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调控原理包括(胜肽原理)(拓适原理)(生克原理)(乘补原理)(主导性及多样性原理)(机巧原理)

7、 农林复合经营的复合包括(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的复合)(系统内日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复合)(系统内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的生物过程的复合)(生产、消费、还原功能的复合)(系统内社会、经济、生态的复合)

8、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生态包括(农作物和林木的自然生态)(农业和林业的经济生态)(人与自然关系的人类生态)

9、 庭院复合经营类型包括(单一数目栽培型)(立体栽培型)(种养结合型)(种养加工与能源开发型)

10、 桐农间作结构模式包括(以农为主间作型)(以桐为主间作型)(桐农并重间作型)(桐农林网型)(泡桐蔬菜间作型)(泡桐药材间作型)(茶园间种泡桐型)

11、 林草牧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包括(防风林带)(固沙林和阻沙林带)(疏林草场)(饲料林)

12、 农林复合经营生态系统生态效益的累计方法包括(加法评分法)(连乘评分法)(加乘评分法)(加权评分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