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38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2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1695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中语文38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2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38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2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38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2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38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2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38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2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38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2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38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2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38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2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38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2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38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2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38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2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38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2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38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2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38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2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版高中语文38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2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统编版高中语文38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2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中语文38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2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编版高中语文38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2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统编版高中语文381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2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8.1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部编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重点课文。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

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

缤纷多彩的艺术形象,新奇的表现手法,向来为人传诵,最能体现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表现李白傲岸不羁的性格,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教学中可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进入李白为我们创造的天马行空般神奇瑰丽的想象境界,更好的理解李白的情感与人格精神。

1.积累基础知识,品味诗歌语言,熟读成诵,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2.理清思路,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3.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4.了解李白的生平及创作风格,积累李白名句,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1.理解诗歌的主旨,了解李白的创作风格。

2.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1.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李白的生平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李白诗歌创作风格及古体诗相关知识。

3.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4.梳理字词,积累基础知识。

一、导入:

积累李白名句,导入新课: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4)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5)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6)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8)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1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二、文学常识:

1.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

幼时(5岁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五岁育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有远大的抱负,“愿为辅弼”、“安社稷”、“济苍生”。

20岁后,蜀中漫游,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

天宝元年42岁应召赴长安,贺知章一见,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唐玄宗“降辇步迎”,待诏翰林。

被排挤出京后,漫游江湖间,761年,请缨杀敌,因病折回。

次年,病死当徒,初葬采石矶。

其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私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2.古体诗: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

除需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诗句字数不整齐的古诗,称为“杂言古诗”。

杂言,也就是长短句,从三言到十一言,可以随意变化。

不过,篇中多数句子还是七言,所以杂言算是七言古诗。

杂言诗由于句子的长短不受拘束,给人一种奔放排奡的感觉。

三、相关知识积累:

(1)谢公屐

《南史·谢灵运》记载:

谢灵运游山,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他备有一种特制的木屐,屐底装有活动的齿;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

谢灵运:

吴越会稽人,山水诗派的开创者。

(2)三山五岳

三山是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五岳指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五岳各具特色:

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南岳衡山之秀,北岳恒山之奇,中岳嵩山之峻。

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它们以象征中华民族的高大形象而名闻天下。

三山五岳在中国虽不是最高的山,但都高耸于平原或盆地之上,这样也就显得格外险峻。

东、西、中三岳地处黄河附近,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华夏祖先最早定居的地方,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3)三座仙山:

蓬莱、瀛洲、方丈。

(《山海经》)

(4)天姥:

相传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天姥山”就是第十六福地,乃仙人居处游憩之地。

四、背景及解题

1.背景:

这首诗作于出翰林之后。

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

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

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

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

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

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2.解题:

该诗的另一个标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全诗是通过记叙“梦游天姥”的经历,来“留(诗)(赠)别(东鲁诸公)”。

梦游就是梦中游览;天姥就是天姥山,在今天的浙江新昌的东面,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此而得名。

吟,本意就是吟咏,也就是作诗后来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诗的一种体裁。

和“歌”“行”相仿,其音节格律较自由,有五言、七言、杂言等。

留别:

临行赠言。

“送别诗”和“留别诗”都写离别时的离愁别绪;送别诗是送者所作,留别诗是离者所作。

3.名家点评:

(1)《梦游天姥吟》胸次皆烟霞云石,无分毫尘浊,别是一副言语,故特为难到。

——明代诗评家桂天祥

(2)恍恍惚惚,奇奇幻幻,非满肚皮烟霞,决挥洒不出。

——明代诗人、文学批评家郭濬

(3)“飞度镜湖月”以下,皆言梦中所历。

一路离奇灭没,恍恍惚惚,是梦境,是仙境(“列缺霹雳”十二句下)。

托言梦游,穷形尽相以极“洞天”之奇幻;至醒后,顿失烟霞矣。

知世间行乐,亦同一梦,安能于梦中屈身权贵乎?

吾当别去,遍游名山,以终天年也。

诗境虽奇,脉理极细。

——清代诗人、学者沈德潜

五、内容研读:

(一)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诗歌,结合注释,翻译全诗。

明确:

白话译文:

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

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间有人可以看见。

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天台山虽高一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

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

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

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晚。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

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

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

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

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

忽然魂魄惊动,我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

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告别诸位朋友远去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

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

(二)诵读体味:

自由朗读诗歌,把握节奏,画出朗读节奏,体味情感。

明确:

朗读节奏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三)分析结构:

思考,这首诗可以分为几部分?

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全诗分为三部分。

(1)第一段:

入梦缘由。

(2)第二段:

梦游幻境:

飞度镜湖—登山览胜—洞天仙境—梦醒若失。

第一层(我欲因之梦吴越……渌水荡漾清猿啼)梦到剡溪

第二层(脚著谢公屐,……空中闻天鸡。

)登山途中所见

第三层(千岩万转路不定……水澹澹兮生烟)山顶所见(洞外)

第四层(列缺霹雳……仙之人兮列如麻。

)山顶所见(洞内)

第五层(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梦醒情景

(3)第三段:

抒情言志,出梦慨叹:

蔑视权贵。

揭示全诗主旨: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四)鉴赏第一段

1.思考,前四句诗写了什么?

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什么要从瀛洲写起?

明确:

写天姥山的神秘飘渺、迷离恍惚。

以瀛洲来陪衬天姥(侧面描述)。

天姥山像传说中的瀛洲一样,神秘而又美妙。

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

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2.思考,后四句诗写了什么?

用的是什么方法?

明确:

写天姥山的高峻、雄伟。

比较、衬托。

用五岳、天台来衬托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

用“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两句说明其高大无比。

再以天台作陪衬,说天台之高“一万八千丈”,但在天姥面前却显得十分矮小,好象要拜倒在它的脚下。

这样高大雄伟的天姥山,这样美丽的大自然,怎能不引起诗人梦游之念呢?

(五)鉴赏第二段

1.思考,第二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l-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明确:

月夜→寂静清幽

白昼→壮美奇绝

傍晚→离奇险怪

夜晚→壮丽辉煌

2.思考,诗人是如何进入梦境的?

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

飞渡  湖月送  谢公屐  青云梯

(1)“飞”写出了急切心情和飘逸似仙的姿态。

 

(2)李白一生都喜月,如“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月是他的好友,沐在月光中飞翔,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与倒映在湖水中的月亮为伴,月亮走我也走,一直送我倒剡溪,本身送已生情愫,情深深,月朦朦中来到了神往之地。

(3)“谢公屐”,谢公指谢灵运,淝水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谢玄之孙,曾任浙江永嘉太守,会稽到永嘉必经天台地区,谢灵运喜遨游山水,是山水诗的鼻祖,才高自恃,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高傲之心和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和天生我才必有用”如出一辙。

穿上谢公之木屐,实是追慕先贤。

 

(4)“青云梯”直上云霄的山路,比喻的运用写出了山之高。

 

(5)景物特点:

湖月相映,渌水生辉,清猿啼鸣,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宁静

3.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这几句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明确:

(1)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热衷政治仕途,但到了刘宋时代,他的仕途地位受到威胁,不很顺利;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几百人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上的不满。

谢灵运与李白一样,也是空有满腔抱负,却在政治上饱受打击,都有政治上的不满。

所以,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世。

(2)空间转移,时间推移,景象发生变化,有声有色地进入梦境。

4.登山途中的景物如何?

诗人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明确:

海日  万转千岩  花  石   天鸡 

海日是半壁见到的,泰山尊为五岳之首,还需泰山顶上看日出,而天姥山半壁已见到,足见山之高,天鸡一唱天下白,似乎是在空中听闻,犹如天籁。

而我在千折百转的山岩间穿行,不知道拐过多少个弯,奇花异草迷人眼,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已晚。

 

5.入夜之后诗人又有什么所见所闻?

 

明确:

先看洞外,“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殷”是震响的意思,“栗”和“惊”是使动用法。

熊跑龙吟之声震天地,泉水殷殷如雷鸣,连深林和层巅都震惊。

天色阴沉,给人恐怖之感。

就在这时,“列缺霹雳,丘峦崩摧”诗人的想象纷至沓来。

青空寥落,深不见底,金银台上,日月照耀,金碧辉煌。

神仙排云而出,身着云霞般华美的衣裳,乘清风,纷纷而来。

虎是百兽之王,在这里鼓瑟,鸾是凤凰,吉祥之鸟,这里拉车,仙乐阵阵,车声辚辚。

众仙像麻束一样列队立在金银台上。

诗人神游八极之表。

极尽想象,极尽浪漫。

 

6.梦中醒来,诗人的心境如何呢?

梦境与现实有什么联系呢?

明确:

①“长嗟”“惟”“失”,能够看出,诗人此时是失落的。

②“亦如此”将梦境和现实联系了起来,梦中的经历能够说是李白人生经历的折射,诗人从听闻天姥,到寻访、登临、遇仙、梦醒的过程,其实就是对人生理想的向往、追寻、艰难、圆梦、梦碎的过程。

世间一切都如南柯一梦,醒来无踪。

东流水”的意象就是取“逝去”之意,万事皆是如此。

由期望到失望,李白借诗歌抒发内心的郁闷。

(六)鉴赏诗歌第三段

1.思考,哪两个字照应了题目?

这一段反映了李白怎样的思想性格?

  

明确:

“别君”二字照应题目“留别”。

这一段中主要流露出的是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

同时也流露出人生如梦的虚无感伤的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消极避世的思想。

然而我们并不能因此而过多地苛责李白。

在污浊的封建官场,该有多少人被同化得没了自我,没了人格,诗人不可能改变当时的社会环境,能够如李白这般傲岸不屈、洁身自好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

2.鉴赏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明确:

哪能够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得我整天不愉快呢!

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思想是曲折复杂的,但是它的主要方面是积极的,富有反抗精神的。

是诗中的思想精华。

这铿锵有力的十六个字,是诗人思想和个性的体现,表达了诗人宁愿寄情山水,也决不向权贵屈服,也决不取悦于世而苟且偷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

这正是本诗的主题所在。

(六)理解主题:

1.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

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

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

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

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思考,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明确:

作者用奇特的夸张描写了天姥山的雄姿,以主要的笔墨借助想象描绘了梦游天姥的情景,突出地展现了作者的浪漫主义风格。

全诗通过梦境的描写反映了作者政治上的不得意和对权贵的不妥协态度。

同时,也反映了他消极的避世态度。

(七)鉴赏诗人形象:

思考,从诗歌中可以看出李白是怎样一个人?

明确:

傲视权贵却又才华横溢的诗人形象,诗人气质不俗,潇洒浪漫,富于幻想,对自由充满向往。

(八)鉴赏表达技巧

1.你从这首诗中的哪些诗句,读出了李白诗歌的豪放飘逸?

明确:

构思上最突出的特点是想象奇特,为了借别离之情来表现自己不事权贵的思想,作者不是直接描写现实生活中景物,而是以丰富的想象借助梦游的形式来展示一个个奇景,塑造出一个个梦幻中的生动形象使本文具有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并大量的运用了衬托(如用瀛洲、天台来衬天姥山)、比喻(如“身登青云梯”)、夸张(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比(如将仙境与人事比、理想与现实比)等手法,使幻想中的景物活灵活现,也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在感情。

2.试归纳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1)奇特的构思

这首留别诗,突破了古代这类诗大都写离愁的陈规旧俗,别出心裁地用“梦游”这一奇特的方式来构思全诗。

全诗围绕一场游仙的梦幻而写,由瀛洲引出天姥,由“或可睹”引出梦游;再由天姥引出仙洞,由梦醒而生感慨。

这样从现实到梦境,又从梦境到现实,借描绘仙境的美好,以揭示现实的丑恶;借抒发对理想的追求,以显示对权贵的憎恶;借惜别的机会赋诗,却写访游名山,以明自己的斗志,来表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主题。

(2)丰富的想像

诗人驰骋想像的野马,徜徉在奇山秀水之间,描绘出一幅幅瑰丽变幻的奇景。

其中有月光皎洁、渌水荡漾、白鹿青崖、镜湖映影的静幽之感,也有海日东升、浮光跃金、天鸡破晓的壮美晨光,有“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的胜景,也有电闪雷鸣、熊咆龙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的夜间奇景,还有琼楼银台、雍容和谐、富丽堂皇的仙府。

奇景异境,变幻迭出。

诗人构思出一幅幅梦游中的奇景,塑造出一个个梦幻中的生动形象,真可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3)大胆的夸张

本诗所描写的梦游,所表达的炽热情感,充分体现了诗人的夸张才能,他把想像中的事物写得活灵活现,惊心动魄。

如天姥山横空耸立,山势超越了以险峻闻名的五岳,遮掩了高耸的赤城山,甚至连一万八千丈的天台山也拜倒在天姥山的脚下。

诗人以夸张、烘托的手法,极言天姥山之高。

尤其是“横”“拔”“掩”三字,气象博大,生动有力,突出了天姥山的高大雄奇,描绘出了天姥山横空出世的高大形象和磅礴气势。

(4)句式灵活,语言流利自然,不事雕琢。

 

全诗以七言为主,杂用了四言、五言、六言和九言兼用楚辞句法。

灵活多样的句式便于表达诗人奔放的思想感情。

诗歌语言朴实自然,例如“天姥连天向天横”“对此欲倒东南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些地方跟散文一样流畅,也只用了一些极其平常的字眼,却有很强的表现力。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对李白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容和概括。

(九)课堂小结:

此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

诗人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组成一幅亦虚亦实、亦幻亦真的梦游图。

全诗构思精密,意境雄伟,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感慨深沉激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其在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笔随兴至,体制解放,堪称绝世名作。

六、拓展探究:

1.请结合李白其人及其诗歌,为李白写一则颁奖辞。

要求:

语言有表现力,形象生动,不少于100字。

明确:

李白灿烂了整个盛唐星空。

他飘逸,人生得意须尽欢;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狂放,我辈岂是蓬蒿人!

他用美酒挥洒自己的豪情,用诗歌抒发自己的胸怀!

李白,在气势恢弘的大唐景象中舞动着洒脱浪漫、傲岸挺拔的动人身影!

2.将《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列缺霹雳……仙之人兮列如麻”一节,改写成一段抒情散文。

(可进行合理的联想与想象)

明确:

闪电划过天际,惊雷震响长空。

山峦崩塌,大地动摇。

仙境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

放眼望去,青色的高空广阔无边,望不到边际,在日月光辉的照耀下,金银的亭台楼阁发出夺目的光彩。

云中的神仙们用彩霞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纷纷赶来,参加盛大的宴会。

你看,那弹琴的是温柔的老虎,那驾车的是妩媚的鸾鸟。

仙人们济济一堂,欢歌笑语,其乐融融!

七、课后作业:

将《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段改写成散文,不少于500字。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