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和控制-.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92155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0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和控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和控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和控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和控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和控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和控制-.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和控制-.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和控制-.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和控制-.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和控制-.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和控制-.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和控制-.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和控制-.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和控制-.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和控制-.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和控制-.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和控制-.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和控制-.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和控制-.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和控制-.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和控制-.doc

《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和控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和控制-.doc(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和控制-.doc

毕业作业

(题目:

)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和控制

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和控制

摘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保护期结束,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国际资本瞄准中国市场,特别是建筑行业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施工企业面临日益增大的财务风险。

加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树立财务风险观念,建立全面风险管理防范体系,建立投标风险控制体系、加强合同风险、日常财务工作、项目运作风险的控制,加强成本管理等是控制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建筑市场上的财务风险现状,分析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种类,提出了完善抵御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以及建立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应把握的关键点。

关键词:

建筑企业财务风险财务控制

目录

毕业作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 I

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和控制 II

摘要 II

目录 III

前言 1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定义 1

1.1企业财务风险的界定 2

1.2企业财务风险表现形式分析 3

1.3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分析 4

二、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6

2.1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6

三、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内容 7

3.1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7

3.2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内容分析 9

3.3财务风险评价指标 11

四、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12

4.1建立全面风险管理防范体系 12

4.2建立投标风险控制体系,降低财务风险 13

4.3合同风险的控制 13

4.4日常财务工作控制 14

4.5项目运作风险的控制 15

4.6加强成本控制 16

4.7及时办理竣工决算,控制决算过程风险 16

结论 16

致谢 18

参考文献 20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尤其是建筑行业往往囿于生产经营型管理,而忽视了财务管理的作用及其在企业中的核心地位。

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受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导致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的实际收益与目标收益发生背离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建筑企业在资金筹措、产品价格形成、工程价款结算、成本预算及考核等财务工作上与其他企业不同,财务风险贯穿于建筑企业工程项目施工的全过程,过高的财务风险容易导致建筑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因此加强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市场经济环境给建筑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挑战和风险。

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直接关系到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本文先阐述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定义及其界定,然后从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现状入手,对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探索我国施工企业项目风险的防范措施。

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财务风险的理论分析;第二部分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分析;第三部分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文章阐述了施工企业项目的风险现状和施工企业项目风险的内容,并据以提出施工企业项目风险的防范措施,主要是进行合同风险控制,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项目运作风险的控制等。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定义

财务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是各种风险在财务上的集中体现,贯穿于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

中国加入WTO后,市场竟争的日趋激烈使得企业财务风险不断加剧,表现形式也日趋复杂,主要有获利能力低、资金不足、债务结构不合理、不良资产比例大、成长能力弱等。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

李勇.企业财务风险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4-67。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对企业而言,规模扩张、多元化、内部控制是诱发财务风险的第一层面,是企业财务危机深层次的原因,其他原因如资本结构不合理、预算管理不当等是这三方面原因的具体表现。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所面临的全部风险的货币化表现形态,主要表现为不可控风险和可控风险两大类。

关于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认识,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是:

企业财务风险即筹资风险,通过对“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恒等式的研究,我们说这种观点是狭隘的。

它只是从企业资本来源即资本价值角度说明了财务风险,而忽视了资本的使用风险,即资本通过其实用价值实现价值增值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因而,若不考虑不可控风险,财务风险除表现为筹资风险外,还表现为公司资产经营所引发的经营风险。

筹资风险和经营风险分别从资本来源和资本运用角度反映了企业的同一风险的两个方面。

筹资风险是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的主要风险;经营风险则是引发企业筹资风险的根源,一旦企业的经营恶化,经营风险就会集中于筹资风险形式上爆发,导致企业出现严重的财务危机。

1.1企业财务风险的界定

(1)狭义财务风险是由企业负债引起的,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增加的丧失偿债能力或减少企业利润的可能性,通常称为筹资风险。

此观点认为,财务风险只与负债经营有关,在极端情况下,如果企业的资产全部来源于所有者投入,没有债务资金,企业则不存在财务风险。

(2)广义财务风险是企业一切风险的财务表现,是企业在各项经营活动中,因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导致财务和经营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包括偿债风险、投资风险和利润分配风险。

该观点认为,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所面临的全部风险的货币化表现形态,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是企业风险的核心,它涉及到企业资金运动的各个环节、企业内部的各个方面以及企业环境中的各个因素。

王美涵.现代企业财务理论的新发展[J].财政研究,1998(8):

213。

本文认为,狭义的财务风险所涵盖的只是财务活动本质中的一部分内容,广义的财务风险所运用的财务概念内涵更科学,更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财务概念的认识,便于风险管理站在更全面、更宽广的角度来研究财务风险。

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管理者只有全面、系统地对企业所有的财务活动进行监控和管理,在更广阔的视野上研究财务运作中的风险问题,从多方面地考察财务风险,才能真正做到运筹帷握。

鉴于以上分析,本文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论述基于广义的财务风险的概念。

同时认为,财务风险是财务危机的诱因,财务危机是财务风险的显性化,但并不是所有的财务风险都能引发财务危机,只有当财务风险释放所造成的危害达到一定程度、对组织的基本目标构成威胁时,财务风险就会演化成为财务危机。

1.2企业财务风险表现形式分析

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我国企业中较典型的表现主要有:

(1)获利能力低,经济效益差。

具体表现为产品成本费用高,毛利率低;资产收益水平差,投资回报率低。

从长期而言,获利能力是企业在未来经营中产生现金的能力,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状况最重要也是最可靠的指标之一。

实际上,企业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于投资以后所获得的现金流入量,如果投资以后不能获得大于或等于现金流出量的现金流入,就无力清偿到期债务,也就意味着较高的财务风险。

(2)资金不足,缺乏偿债能力。

具体表现为资金匾乏,负债过度;信用等级低,融资能力差。

企业适度负债,可以获取财务杠杆利益,但过度负债一方面会导致企业信用等级降低,再筹资成本提高,另一方面会弱化企业的支付能力,一旦信用链条上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或者实际现金净流量比预期减少,就会影响到期债务偿付,甚至发生财务危机。

(3)债务结构不合理。

一般来讲,企业的短期债务资金应当用于流动资产,更确切地说,应当与速动资产保持一致。

当企业偿还到期债务没有足够的现款时,可将变现能力强的流动资产变现后偿还债务。

如果企业短期债务比例过高,或者把短期借款资金投资于变现能力差的固定资产或其他长期资产,就会降低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影响短期偿债能力。

(4)经营能力不佳,不良资产比例大。

具体表现为资产质量差,沉淀下来大量不良债权和“残次冷背”存货,资产周转率低。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够预期产生经济利益的资源,其周转率体现了企业对资产的运用效率。

企业对资产的经营管理能力差,不仅关系到能否达成预期目标,而且会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预示着日后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

(5)成长能力弱,企业发展停滞不前。

具体表现为企业的资本积累率和销售增长率下降,业务不断萎缩,市场占有率下降。

成长能力反映了企业的发展趋势,暂时的成长性下降,也许并不意味企业的财务危机的来临,但长期的成长性下降,或是企业进入了衰退期,或是企业经营出现了问题,都是企业财务风险加剧的体现。

1.3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分析

风险产生于不确定性,造成这种不确定性的因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内部管理的原因,且不同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

事实上,引发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的因素,也有微观的因素;既有体制方面的问题,也有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

本文认为,研究财务风险诱因的目的是为了实施预控措施,而对于企业而言,从可操作性角度出发,诱因的确定前提是企业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和剖析,能够采取有效措施使企业财务状况有所改善。

因此,本文对宏观影响因素、体制方面因素等不予以考虑。

对企业而言,规模扩张、多元化、内部控制是诱发财务风险的第一层面,是企业财务危机深层次的原因,其他原因如资本结构不合理、预算管理不当等是这三方面原因的具体表现。

(1)规模扩张引致的风险。

从理论上讲,企业规模变化所引起的报酬变化分为三种:

一是报酬增加的幅度超过规模扩大的幅度,它是规模经济的结果。

比如规模扩大后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生产产量增加、购销费用减少、专业化的协作发展、降低了厂商的生产成本;二是规模增加的幅度与报酬增加的幅度相等。

即当整个生产经营规模增加时,每一要素的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都维持不变;三是报酬增加的百分数小于生产要素投入增加的百分数,它是规模不经济的结果。

比如由于规模过大引起管理效率下降、各项费用增加等。

一般认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往往先是规模报酬递增,然后是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如果再继续扩大生产规模的话,厂商将进入规模报酬递减阶段。

因此,无论是企业、行业或地区都有一个资源合理配置的问题,在做出扩张企业规模的决策时,要充分考虑生产规模是否适度,是否构建了与企业规模扩张相配套的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等。

否则,无限度扩大企业规模、盲目走企业扩张的道路,终将导致企业的失败。

(2)多元化经营引致的风险。

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大往往是与多元化经营共生的,跨地区、跨行业经营几乎是我国大型企业普遍采用的经营模式。

从企业经营实践分析可知,多元化经营是有条件限制的,如果不考虑这些限制条件,盲目进行多元化经营,企业最终将以经营失败而告终。

巨人集团的教训告诫我们,只有走“相关多元化”的道路才是分散投资风险的关键。

企业将精力和资金投入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新进入的领域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使得有限的资金被牢牢套死。

企业经营的多元化反映了企业经营业务领域的分散化,它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市场弹性,使企业形成协同效应,降低管理与组织费用等。

但是,过度的多元化易造成企业因信息沟通不畅、业务过多而难以协调和控制,特别是通过兼并增加的新业务,在文化上与现有企业存在较大冲突,易导致企业效率降低;此外,过度多元化会分散企业的资源和精力,削弱主营业务能力和竞争优势,也会使企业因进入其不熟悉的行业而加大经营风险。

因此,企业多元化经营必须充分关注相关多元化。

对企业而言,其核心竞争力往往是与专业化经营同时出现的,产品之间或业务活动之间具有的关联性,使得公司可以享有并充分利用各产品间和各业务间的相关性,实现成本优势。

(3)内控不力引致的风险。

引发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有内因与外因之分,外因为表,内因为本。

随着社会法制化的推进及企业竞争的加剧,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最重要、最关键、最基本的内部管理因素之一。

只有建立、健全并执行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够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做到基业长青,而如果缺乏健全而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就会进一步暴露企业管理体制的欠缺和导致管理者的失误,成为酿成企业财务风险的警源。

余绪缨.财务管理前沿的开创性探索[J].财务预挚系统管理研究,2004(17):

132。

事实上,诸多上市公司违规操作案例都与公司治理不健全有关。

首先,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如果一个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各司其职,协调运转,相互制衡,这就在最高层次上保证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其次,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的组织保障。

它具有权力配置、激励约束和协调功能,可以解决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可以规范和约束代理人的行为,克服代理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可以激励和约束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行为,从而影响内部控制的效率。

二、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2.1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1)缺乏健全的预算控制体系目前各类建筑业集团公司预算管理现状并不乐观,各公司虽然明确了预算管理体制,预算管理机构,编制了年度预算,可预算实际执行实际效果难以检验,预算仅为生产经营计划的参照。

预算的控制作用无法真正实现。

(2)业务招待费存在失控现象,长期存在大额预提费用。

施工企业下属部门较多,地域分散且流动性强,使业务招待费超支现象时有发生。

除此以外还存在着建设单位供料结算严重滞后,施工企业靠预提费用平材料成本;分包工程未按规定进行进度结算,靠预提费用平衡分成本;受核算或资金影响职工奖金未能及时作表发放,靠预提费用平衡人工成本等情况。

(3)责、权、利失衡。

由于长期以来受到计划经济的束缚,施工企业改制进行的不够彻底,特别是工程项目承包机制和人事任用制度改革的力度不够。

个别单位项目负责人素质偏低,弄虚作假。

以前大部分单位项目负责人没有把经济效益当成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只是满足产值、进度、安全和质量等指标的考核,从而无法提高经济效益最大化这一目标。

个别项目经理全局观念差,考虑个人利益多,授意指使会计人员做假账弄虚作假,搞虚盈实亏,达到转移企业资产、粉饰业绩、以获取高额奖金和职务升迁等方面的利益。

(4)进帐收入依据不充分,采购决策缺乏透明度。

施工企业对在建工程进度结算往往仅以工程进度统计报为依据,由于其他基础资料的缺乏,特别是建设单位认可资的缺少,使施工企业的月度结算、年度结算不确定因数大从而使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认定从根本上受到质疑。

另外,容易出现腐败行为,极易造成权钱交易、人情交易、导致利益受损。

质量无法保证。

未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开展责任成本管理工作。

(5)未能实行招标选用和强化管理外部劳务队伍。

外部劳务队伍是工程项目施工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项目的效益。

大部分外部队伍选择不规范,所选择的分包队伍管理水平低、技术力量弱、人员素质差、施工设备落后,甚至是无营业执照、无施工资质、无技术力量、无管理经验的个体承包者,根本不具备施工能力。

无技术、无资金、无设备的外部队伍进场,再加上对外部队伍的施工管理不规范,致使工程进度上不去、工程质量无保障、安全隐患多,影响项目的正常进展,效益流失严重,损害企业信誉。

(6)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信息失真。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标准相差甚远,造成财产不实,家底不清,数据不准,信息无用,给单位内部管理带来消极影响,另外,财会人员素质差,职业道德水平低。

大部分施工单位存在会计核算工作不规范,内部控制制度不严,财会人员理财观念落后,工作中有章不遵,习惯于听从领导的吩咐,财会人员对经济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不进行监督,更有甚者,法制观念淡薄,无视国家财经纪律,截留收入、挤列成本、乱借款、乱集资等时有发生。

冯丽.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对策[M].现代商业,2009(3):

69。

三、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内容

3.1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1.筹资风险分析

筹资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投资效益的不确定,即投资风险的存在;②由于经营风险存在,可能导致企业支付能力出现危机;③由于企业的过度负债经营;④由于企业的资金调度不合理;⑤由于利率的变动;⑥外汇汇率的影响。

2.经营风险分析

(1)宏观经济环境中的不合理现象是导致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客观因素。

由于建筑市场依然存在着透明度不高、市场化水平较低、地方保护严重等不正常现象,还不能做到生产资料的配置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进行。

工程款不到位、业主指令分包商和供料商、施工干扰等外部经济环境的复杂性以及项目三角债的存在,从不同方面影响着施工企业的项目赢利水平,给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加大了施工企业的财务风险。

(2)盲目投标是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始作桶者一些企业为了中标不惜血本,不顾自身实力和对相关项目的管理水平,竞相压低报价甚至垫资。

这种只求中标,缺少对投标工程现金流量及盈亏的理性分析,不计成本和风险的做法加速了施工企业的平均利润率的下降,投标中隐含的财务风险越来越明显,即低报价、垫资及不顾自身施工能力情况下的中标,导致未来工程利润低于期望利润或出现亏损,进而引发履约风险、销售风险、支付风险,甚至诉讼风险,使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财务危机和信誉危机。

(3)项目管理缺陷是导致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直接原因。

项目管理水平制约着项目的盈利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

以施工生产过程为例,表现为:

①购买环节的资源配置风险,即生产要素闲置剩余部分或不能很好配合部分的支出得不到补偿,为后期工程直接材料或直接人工等成本的加大预设了风险因素。

②生产环节的产出风险,产出风险一方面可能是上一环节资源配置不当的转移结果,表现为工程实际成本大于预算成本,或生产资料不能变现或变现能力不强的流动性风险;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工程产品本身。

即工程产品未能达到设计要求或存在质量缺陷等,这些都会导致项目实际收益偏离期望收益。

③销售环节的资金回收风险。

在销售环节,由于前一环节施工产品的缺陷及其他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导致成品资金向结算资金的转化受阻,即已完工程得不到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认可,这是销售环节风险的主要原由。

另一方面,由于业主资金的不到位,以及垫资、“三边”工程的存在等,结算资金向货币资金转化过程中的收款风险也是构成了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

(4)对内部承包单位管理不严是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

主要表现为内部承包单位无经济能力履约或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大量债务而无力支付时引发的连带责任风险,如:

①由于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低,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表现出产出风险的性质;②由于合同管理水平低,不懂得工程索赔和依法转移风险等,给企业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③由于物资管理和财务管理水平较低,从而造成了资金浪费或被占、被盗等,表现出资本配置和流动性风险的性质等。

(5)项目结算不及时为财务风险的发生提供了温床。

许多施工企业对已完项目不及时进行结算撤户,长年累月无人清理,导致了项目实质上的未解体,即项目虽已竣工结算并且项目部已撤销但项目财务仍在运作,资金细水长流无人理会。

这种状况的存在,使项目的预期盈利水平大大受损,甚至出现亏损和引发诉讼风险。

王栋.试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审计[J].产业与科技,2007(12):

40-45。

3.2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内容分析

工程项目从跟踪立项、合同评审和签订、工程施工营运管理、工程决算等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风险管理重点,现主要从合同风险、资金风险、项目运作风险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1.盲目投标的财务风险。

目前建筑市场基本实行低价中标法,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为了能揽到工程,各大公司之间展开了残酷的竞争,相互压低标价。

一些企业为中标更是不顾自身实力、不惜血本,甚至带资施工。

这种非理性做法,导致工程利润率低或亏损,进而引发一系列风险,如履约风险、支付风险,最终可能导致诉讼风险,使企业面临严重的财务风险和信誉危机。

2.合同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开发量和在手任务存量,是评价建筑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而要在“僧多粥少”市场环境下生存,合同风险表现尤为突出。

首先,是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市场经济规律引导企业向高利润行业发展,可能造成国民经济相关产业重复投资,进而受到经济政策的降温。

其次,过度竞争促使项目开发的暗箱操作。

一方面给了项目诈骗一定的施展空间;另一方面暗箱工程本身的非法性就是巨大的合同风险。

再次,施工企业的实力,限制了企业对合同风险承受能力。

合同履行方面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

①存在缺陷、显失公平的合同。

有些工程项目,甲方为了自身的利益,利用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的机会,迫使施工企业签订不平等的施工合同,合同条款不全面不严密,存在不完善或没有转移风险的担保、索赔、保险等相应条款,缺少因第三方影响造成工期延误或经济损失的条款,存在单方面的约束性,过于苛刻的权利等不平衡条款,即所谓霸王条款;②发包人的资信情况。

工程发包人经济状况恶化,导致履约能力差,无力支付工程款及工程发包人信誉差,不诚信,不按合同约定结算,有意拖欠工程款等;③分包方面。

由于选择分包商不当,遇到分包商违约,不能按质按量按期完成分包工程,从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或发生经济损失;④履约方面。

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发包人派驻工地的代表或监理工程师工作效率低下,不能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甚至发出错误指令等。

3.资金风险。

建筑企业间的激烈竞争。

使建设单位利用承包商的履约金和垫资款筹集项目资金成为可能。

这种资金风险的转嫁,使承包商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

纠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①政府方面监管不力,由于政府相关部门对建设项目的投资监管不力,使得建设项目巨大的资金缺口和工程款无法支付。

②建设单位本身的支付能力及商业风险,建设开发单位用于项目建设的资金通常大部分来自银行贷款和在建房地产项目的预售所得的房款。

如果建设单位将上述款项挪作他用,或者房产开发商面临无法顺利预售和销售的商业风险时,施工单位在建项目的工程款便无从落实。

③施工合同条款存在不利于施工方的缺陷,为了能承揽到建设项目,施工企业普遍采用附加垫资施工的条款,而且没有要求发包方提供工程款履约担保,这些约定都大大增加了承包方资金成本和坏账的风险。

④行使工程款优先权存在一定的阻碍,1999年颁布的《合同法》第286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对该条作出的司法解释明确了承包人对工程价款的优先权。

但施工企业在行使优权过程中却遇到了一定的法律障碍,主要是:

优先权不得对抗一定条件下作为消费者的买受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合同法》第286条的司法解释第2条规定,消费者交付购买商品房的全部或者大部分款项后,承包人就该商品房享有的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不得对抗买受人。

由此,即使没有办理房产过户手续,在对发包人开发的工程项目进行拍卖后,承包人的工程价款也必须在消费者的购房款得以受偿后方可受偿。

而享有优先权的垫资款也仅限于已物化到建设工程中去的部分。

4.项目运作风险。

合同一旦签订,直接面临着项目班子的组建、资金和设备.物资的调配。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主要存在以下风险:

①项目班子的组建风险。

项目班子的组建对项目运营结果有重大的影响。

项目班子能否全面高效地履行项目管理的职责,尤其是大型重点项目的项目管理是否能达到公司的管理目标等都会给项目的稳定带来不利影响,而这种影响,将会直接影响工程的顺利进展。

②分包风险。

建筑市场的细分,专业化的建筑公司的完备,使承包商从传统的施工型向管理型转化,把项目中专业性较强的分部分项工程,交给专业化的队伍施工,有利于控制项目成本,降低施工风险。

但同时产生了分包风险,如:

分包队伍是否能胜任工程任务,分包队伍的管理模式是否能融入承包商的企业文化,分包队伍是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