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2444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0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第1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1.大气环流

(1)概念: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意义:

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3)形成:

 

2.三圈环流的形成

(1)形成条件

(2)类型

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春秋分状况)

(1)气压带

(2)风带

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原因:

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2)规律(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

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思考启迪]

为什么纬度60°附近容易形成降水?

该处降水与赤道地区的降水成因是否相同?

提示:

纬度60°附近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被冷气流抬升过程中温度下降而形成降水,属于锋面雨;赤道地区是因为空气膨胀上升过程中气温下降形成降水,属于对流雨。

———————情景导入先思考———————

航海家们发现,进入30°纬度时帆船无法航行,海上贸易大受影响。

那时,很多帆船都载着许多马匹,由于草料和淡水不足,马匹相继死掉,吃不完的马肉只好投进大海里喂鱼。

后来,人们把这个无风的30°纬度称为“马纬度”。

(1)除“马纬度”外,地球上还有哪些海区是无风地带?

提示:

赤道、南北纬60°海区。

(2)为什么其他海域总吹着有规律的定向风,而在“马纬度”等海区总是无风?

提示:

在赤道、南北纬30°和60°海区无风是因为它们受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和下沉气流。

———————核心要点掌握好———————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季节移动

地球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四抓”:

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

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1)记忆——看纬度位置:

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2)辨别——看相间特点:

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3)判断——看图形特点:

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

———————方法技巧很重要———————

图形法记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如上图所示,四个手指与手掌弯曲成90°角,它们之间的接触带的凹陷处和凸起处分别代表低气压带和高气压带。

其中中指和无名指的凸起处分别代表不同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它们之间的凹陷处代表赤道低气压带;食指和小拇指的凸起处分别代表不同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食指与中指之间以及小拇指与无名指之间分别代表不同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

———————应用体验不可少———————

读某月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风带和气流的相互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②气压带或风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性质分别为(  )

A.下沉 干燥      B.上升 湿润

C.由高纬流向低纬 干燥D.由低纬流向高纬 湿润

2.图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京昼长夜短

B.太阳直射南半球

C.东南信风带位置偏北

D.上海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

解析:

1.A 2.B 第1题,根据②所在的纬度,可判断其为副热带高气压带,高气压带气流下沉,空气干燥。

第2题,图中气压带、风带位置南移,应该是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

3.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

A是____________带,B是____________带,

C是____________带,D是____________带。

(2)在B、D、F代表的风带内画出风向箭头。

(3)低纬环流在近地面包括的气压带是________和________(填字母),风带有________(填字母)。

在图中标注低纬环流的环流方向。

(4)在A、C、E、G四地中,属于上升气流的是________,属于下沉气流的是________。

在图中标注分布地区的中心位置的纬度数。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掌握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分布。

风向的形成除了水平气压梯度力外,还有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答案:

(1)赤道低气压 东北信风 副热带高气压 盛行西风

(2)略。

(B为东北风,D为西南风,F为东北风)

(3)C A B 标注略。

(顺时针)

(4)A、E C、G 标注略。

(A→0° C→30°N E→60°N G→90°N)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模式图的判读

[经典母图]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模式图

气压带、风带模式图是建立在地球表面,是均质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原因只有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判读技巧]

第一步:

读风向,定风带

根据图中风向确定风带名称。

第二步:

读气流升降,定气压带

根据气流的升降,确定气压带名称,若气流上升,近地面为低气压带,反之为高气压带。

第三步:

读纬度,定位置

根据气压带、风带的纬度位置,确定相应的气压带、风带。

第四步:

读位置,辨季节

根据各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移动状况,确定季节。

第五步:

看性质,明影响

根据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分析其对气候的影响。

[常见变式图]

1.气压带、风带分布极地俯视图

a.极地高气压带 b.极地东风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盛行西风带e.副热带高气压带 f.信风带

g.赤道低气压带

2.气压带、风带分布剖面图

[演练冲关]

读三圈环流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中表示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是(  )

A.①            B.③

C.⑤D.⑥

2.⑤表示的近地面气压带名称为(  )

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

3.④表示的近地面风的名称是(  )

A.东北信风B.东南信风

C.盛行西风D.极地东风

解析:

1.B 2.C 3.C 结合图示三圈环流的高度的差异,③处为下沉气流,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⑤属于中高纬环流,气流上升,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④属于中纬环流圈中的近地面风带,近地面气流从副热带高压吹向副极地低压,形成了近地面的盛行西风带。

读地球近地面主要风带示意图,回答4~5题。

4.表示北半球西风带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5.下图为三圈环流的局部图,图中甲、乙两风带分别对应的是(  )

A.甲-①,乙-②B.甲-③,乙-④

C.甲-②,乙-④D.甲-①,乙-③

解析:

4.B 5.B 根据纬度位置和风向判断,①②③④四个近地面风带分别是东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东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

其中属于北半球的风带是①②,属于南半球的是③④。

甲、乙两风带属于南半球,分别是信风带和西风带。

下图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

表示气压带,

表示风带,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字母a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

2.图中字母b所示风带的风向是(  )

A.B.

C.D.

解析:

1.B 2.C 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可知,该图的中心点是南极点,a位于南纬30°~40°之间为副热带高气压带,b位于40°~60°之间为西风带,南半球的西风带风向为西北风。

下图为部分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M气压带所在半球与名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B.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4.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由北向南排序正确的是(  )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③①②D.④①③②

解析:

3.C 4.C 由各图中的纬度和风向可以判断,①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②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带;③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④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带。

读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回答5~6题。

5.上述“某月”是(  )

A.1月B.4月

C.7月D.10月

6.该月份甲地盛行(  )

A.东南风B.东北风

C.西南风D.西北风

解析:

5.C 6.A 此时赤道低气压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到北半球,北半球为夏季,时间为7月份前后,甲地在南半球东南信风的控制下。

右图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图中甲、乙表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

读图回答7~8题。

7.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风带的风向一定不同

B.甲、乙中有一支一定属于西风带

C.甲、乙可能同属一个风带

D.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移动

8.若甲、乙风向相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风带为低纬信风带

B.受乙控制的地区温和多雨

C.受丙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

D.乙风带为极地东风带

解析:

7.C 8.C 第7题,图中丙处气流下沉,则丙为高气压带,可能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或极地高气压带;若丙是极地高气压带,则甲、乙同属于极地东风带,故C项正确。

由于不能确定丙是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故不能确定甲、乙中有一支一定为西风带。

若丙气压带位于北半球夏季该气压带向高纬移动。

第8题,若甲、乙风向相反,说明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控制而多晴朗天气。

由于不能确定甲、乙所处半球,故不能确定甲和乙哪个是信风带哪个是西风带。

读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示意图,回答9~10题。

9.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1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

B.10°~20°盛行东南风

C.20°~30°盛行西北风

D.30°~40°盛行西南风

10.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

A.甲表示3月份、春季B.乙表示7月份、夏季

C.甲表示9月份、秋季D.乙表示1月份、冬季

解析:

9.D 10.B 第9题,从甲图可知为北半球,30°N~40°N受西风带影响,风向为西南风。

第10题,甲图表示北半球冬季,为1月份;乙图30°N~40°N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为北半球夏季,为7月份。

一、选择题

读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1~2题。

1.若③④间的风向为西南风,则图示的环流为(  )

A.北半球低纬环流

B.南半球中纬环流

C.北半球中纬环流

D.南半球高纬环流

2.若③地为南半球极地高压中心,则③④间的风向为(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D.西北风

解析:

1.C 2.A 第1题,若③④间的风向为西南风,则此图为北半球中纬环流。

第2题,若③地为南半球极地高压中心,则③④之间为极地东风带,风向为东南风。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

据此完成3~4题。

3.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

A.降水较少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D.光照较强

4.夏季,S市主要受(  )

A.季风影响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D.高压控制

解析:

3.C 4.D 第3题,S市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下沉气流,风力较弱,导致常被雾笼罩,故C项正确。

第4题,S市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故D项正确。

右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读图完成5~6题。

5.图例所示的气压带名称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6.下图中能正确表示P风带风向的是(  )

解析:

5.B 6.B 第5题,依据图示气压带分布的纬度位置可知,该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第6题,由图示自转方向可知,P为北半球盛行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

下图为不同季节部分纬度范围内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7.甲、乙、丙、丁四图所反映的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中,与我国台风多发季节相对应的是(  )

A.甲图与丙图B.乙图与丙图

C.丙图与丁图D.甲图与丁图

8.甲图到乙图的变化过程,时间跨度约为(  )

A.3个月B.6个月

C.9个月D.一年

解析:

7.D 8.B 第7题,我国台风多发季节为夏秋季,从四幅图中可以看出,甲图为气压带、风带北移且达最北的时候,是夏至日;乙、丙两图为气压带、风带南移且达最南的时候,是冬至日;丁图是春秋分时。

第8题,气压带、风带由甲图到乙图的变化反映了气压带、风带从最北移至最南,大约需用半年时间。

二、综合题

9.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地说,A地比B地降水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

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

(4)气流相对上升的地区是________和__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_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流相对下沉的地区是________和__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_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题,赤道低气压带已越过赤道至南半球,故可判断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此时为北半球冬季。

(2)题,从A、B两地的气流状况来看,B地从高纬流向低纬,水汽不易凝结;A地从低纬流向高纬,水汽因降温而容易凝结。

所以,一般地说,A地比B地降水丰富。

第(3)题,C气流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至纬度60°附近时与来自极地的寒冷气流相遇,因暖轻而爬升。

第(4)题,从图示看,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主要有赤道地区和南北纬60°附近地区,气流上升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之一,所以两地多阴雨天气。

盛行下沉气流的地区主要是极地和南北纬30°附近地区,两地气流下沉不易成云致雨。

答案:

(1)冬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南移

(2)丰富 A地(西风带)气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运动中空气冷却,有利于水汽的凝结、降水的产生;而B地(信风带)气流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的凝结和

降水

(3)副热带高气压带。

C气流较暖轻,遇到来自高纬度的冷而重的D气流,被迫抬升。

(4)南北纬60° 赤道地区 低 多阴雨天气 南北纬30° 极地 高 多晴朗天气

第2课时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一、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成因

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2.形成和分布

3.影响中国的高、低气压中心

季节

气压中心

性质

影响

冬季

亚洲高压

冬季风的源地之一

冬季天气

夏季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

夏季风的源地之一

夏季天气

[思考启迪]

南半球的气压带也和北半球一样分为明显的高、低气压中心吗?

提示:

南半球由于海洋占绝对优势,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如北半球显著,因而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影响原理

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从而影响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

 

2.案例

地区

赤道及其南北两侧

纬度40°~60°之间大陆西岸

纬度30°~40°之间大陆西岸

气压带、

风带

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全年盛行西风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气候

特征

全年高温多雨

终年温和湿润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气候

类型

热带雨

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3.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情景导入先思考———————

夏威夷高压是活跃在太平洋的高压中心,中心位于夏威夷群岛附近。

在不同季节其中心所在的纬度位置会发生变化。

夏季高压中心气压值高,控制范围大,中心附近约位于37°N附近。

同时其高压脊控制范围还向西扩大,我国东部沿海受其影响,气旋活动频繁。

冬季气压中心气压值低,控制范围小,中心附近约位于30°N附近。

(1)夏威夷高压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

夏威夷高压实际上是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留在海洋上的部分。

(2)夏威夷高压中心为什么会发生季节移动?

提示:

受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影响,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也会发生季节移动,导致夏威夷高压控制区有季节变化。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北半球冬、夏季气压活动中心的形成与分布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有重大影响,会影响到海陆气压的分布,从而破坏气压带的带状分布。

尤其是北半球的陆地比重相对较大,对气压带的影响更为明显。

1.北半球7月份的气压中心

北半球,7月份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特别是亚洲大陆夏季增温强烈,亚洲热低压(又叫印度低压)最为突出,这就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上的亚速尔高压。

2.北半球1月份的气压中心

北半球,1月份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其是亚洲高压(又叫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最强,控制范围最广。

亚欧大陆的东部几乎都在它的控制之下。

这就使副极地低压带也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

二、季风环流

1.东亚、南亚季风环流的形成

受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形成了季风环流,如下图所示:

(1)冬季:

(2)夏季:

2.东亚、南亚季风的比较

两类季风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冬季风

源地

西伯利亚、蒙古

西伯利亚、蒙古

风向

西北风

东北风

性质

寒冷干燥

低温干燥

夏季风

源地

太平洋副热带海区

赤道附近印度洋

风向

东南风

西南风

性质

温暖湿润

温暖湿润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地区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

亚洲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和我国西南的一些地区

———————方法技巧很重要———————

高、低气压活动中心的判断方法

(1)根据等压线的闭合情况判断:

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偏低,为低压中心,中心气压偏高,为高压中心。

(2)根据季节判断:

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海洋上形成高压;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海洋上形成低压。

(3)根据风向判断:

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时,陆地上是高压,海洋上是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时,海洋上是高压,陆地上是低压。

———————应用体验不可少———————

读世界部分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1~3题。

1.图中所示的季节应为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D.冬季

2.亚洲低压是图中的(  )

A.①B.②

C.③D.④

3.此时,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盛行风向为(  )

A.东北风B.西南风

C.东南风D.西北风

解析:

1.B 2.A 3.C 图中亚洲被①亚洲低压控制,应为北半球的夏季。

此时,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盛行风向为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

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A为低压,B为高压)

(1)图中A气压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B气压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

(名称)

(2)该图为________(填“1”或“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3)图中气压分布形势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时,东亚的盛行风向为__________风,南亚应盛行________风。

(5)此时,地表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偏________(填“南”或“北”)。

解析:

(1)题,根据A、B所在经纬度位置及A为低压、B为高压判断A气压中心是印度低压,B气压中心为夏威夷高压。

(2)题,根据气压中心判断此时为7月。

第(3)题,A处为陆地,夏季增温快,形成印度低压,并把副热带高压带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

第(4)题,7月东亚盛行东南季风,南亚为西南季风。

第(5)题,7月份,随太阳直射点移动,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北。

答案:

(1)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2)7

(3)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夏季陆地增温强烈,形成热低压,原来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低压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

(4)东南 西南

(5)北

———————情景导入先思考———————

每年6~9月的非洲,将会上演地球上最壮观的动物大迁徙场面。

百万头的角马,数十万计的斑马、羚羊组成声势浩大的队伍,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保护区前往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沿途狮子、花豹、鬣狗尾随,鳄鱼开始在狭窄的马拉河两畔聚集,准备分享即将到来的盛宴。

(1)你知道这里动物为什么会有季节性迁徙的特点吗?

提示:

这里为热带草原气候,一年中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草原上植被湿季水草丰美,干季草类枯黄。

(2)这里的气候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

干季受信风带控制,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核心要点掌握好———————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小,分析如下表所示: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全年都受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湿润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

全年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全年都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终年高温多雨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

干季时受信风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