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章末检测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801889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一章末检测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章末检测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章末检测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章末检测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章末检测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章末检测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章末检测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章末检测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章末检测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章末检测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章末检测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章末检测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章末检测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章末检测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一章末检测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

《高中地理必修一章末检测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一章末检测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必修一章末检测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docx

高中地理必修一章末检测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章 章末检测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3题。

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

A.①—②—③B.①—④—②

C.②—③—④D.③—④—②

2.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  )

A.①B.②

C.③D.④

3.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  )

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B.大气吸收②辐射少

C.地面吸收③辐射少D.地面吸收④辐射少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内容可知,①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地面长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由此可判断出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为①—④—②。

第2题,地面辐射为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因而随距地面距离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

第3题,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较少,因而气温低。

答案 1.B 2.B 3.B

图1为某区域25日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图2为某地25日、26日气温日变化图。

读图回答4~5题。

4.图1中甲处风向可能是(  )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南风D.西北风

5.图2所示气温变化可能出现在图1中的(  )

A.A地B.B地

C.C地D.D地

解析 第4题,由图中等值线来看,甲处闭合等压线内部为一高压中心,水平气压梯度力自内向外,根据甲上方的风向,可以判断地转偏向力为向左,为南半球,所以甲处的风向为西南风。

故选C。

第5题,读图可知,上右图中25日和26日气温有所降低,应当为冷锋过境导致的,图中左侧即AB处为冷锋,A处位于冷锋前面,25日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26日冷锋过境时,为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变小。

故选A。

答案 4.C 5.A

读下图,回答6~7题。

6.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此图表示的是夜晚 ②此图表示的是白天 ③此时吹山风 ④此时吹谷风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7.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  )

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作上升运动

B.夜晚的气温低于白天,气流作下沉运动

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作下沉运动

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作上升运动

解析 第6题,读等温线图可看出,山顶(坡)气温比同一高度谷地低,因此空气下沉,近地面气压比谷地高,风从山峰往山谷吹,为山风。

夜晚山峰比山谷散热快,温度较低,因此此图表示的是夜晚。

第7题,图中甲地的夜雨较多,甲地位于谷地,根据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夜晚谷地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呈上升运动,气流在上升的过程中容易凝云致雨,故夜雨较多。

答案 6.A 7.D

盛夏季节,某地区形成一次比较稳定的热力环流过程,如果图中丙地为陆地,丁地为海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均位于热力环流垂直气流的起点或终点位置。

读图回答8~9题。

8.属于高压的是(  )

A.甲、乙B.丙、丁

C.甲、丙D甲、丁

9.正确表示热力环流气流方向的是(  )

A.甲→乙→丙→丁B.乙→丁→丙→甲

C.甲→丙→乙→丁D.乙→甲→丙→丁

解析 第8题,根据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高度及海陆分布状况、季节,判断近地面丙位于陆地,气温高,为低压,丁位于海洋,气温低,为高压;高空正好相反。

第9题,盛夏陆地上气温高于海洋,丙地气流上升,丁地气流下降,近地面丁地空气流向丙,高空甲地空气流向乙。

答案 8.D 9.B

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完成10~12题。

10.图中A、B、C、D四地气压最高的是(  )

A.A地B.B地

C.C地D.D地

11.下列有关图中A、B、C、D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可能为阴雨天气B.B处可能形成气旋

C.C处为低压中心D.D处多云

12.若此图表示低纬环流图,则(  )

A.A为赤道附近地区B.B为纬度60°附近地区

C.近地面为西风带D.近地面为极地东风带

解析 第10题,同一地,垂直方向上越往低处气压越高,因此A处气压高于C处,B处气压高于D处;同一水平面上,大气由气压高处流向气压低处,故B处气压高于A处,因此气压最高的是B点。

第11题,A处气流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气流容易冷凝成云致雨。

第12题,若是低纬环流,则赤道附近气流上升形成低气压带,对应图中A点。

答案 10.B 11.A 12.A

下图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

表示气压带,

表示风带,据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字母a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

14.图中字母b所示风带的风向是(  )

A.西南风B.西北风

C.东南风D.东北风

解析 第13题,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顺时针,该图极点为南极点,根据题意:

阴影部分为气压带,空白部分为风带,再结合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赤道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30°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60°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极点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所以图中a点所表示的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B项正确。

第14题,根据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该图为南半球,b风带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所以b风带为盛行西风带,由高压指向低压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南半球向左偏,可得出b处的风向为西北风,所以B项正确。

答案 13.B 14.B

读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图甲),完成15~16题。

15.①控制下的气候特点是(  )

A.高温多雨B.炎热干燥

C.温和多雨D.寒冷干燥

16.图乙所表示的气候类型是受图甲中________控制形成的(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 第15题,①、②、③、④分别为赤道低气压带、东北信风带、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中纬西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又因纬度低,故形成的气候特点为高温多雨。

第16题,图中最低气温为0℃以上,为亚热带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均匀,为年雨型,综合可知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成因是终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带控制。

答案 15.A 16.D

下图为“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运动图”。

读图回答17~18题。

17.图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B.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

C.受热带气旋的影响D.受强冷空气的影响

18.当P天气系统最强盛时,印度半岛为(  )

A.德干高原一年中最凉爽的时候

B.农田干枯,土地龟裂

C.乞拉朋齐降水量多的时候

D.西南季风来得早,造成严重洪涝灾害

解析 第17题,根据图中所示,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太平洋上是低压,应为冬季。

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受强冷空气的影响。

第18题,当P天气系统最强盛时为1月,此时印度德干高原正值一年中最凉爽的时候。

注意印度最干旱的时期是热季(3~5月),此时太阳直射点已经移到北半球,气温回升快,但雨季尚未来临,所以异常干热。

答案 17.D 18.A

读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单位:

百帕),完成19~20题。

19.若图中出现锋面天气系统,则锋面出现的位置及锋面的类型是(  )

A.①—冷锋B.②—暖锋

C.③—冷锋D.④—冷锋

20.有关图中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内蒙古地区一定出现沙尘暴天气

B.天津将可能出现降温和阴雨天气

C.M点的气压值为995百帕

D.④处风力较②处小

解析 第19题,低压槽处冷、暖空气交汇形成锋面,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在③处形成冷锋。

第20题,③处冷锋将向偏东方向移动,受其影响天津可能出现降温和阴雨天气。

答案 19.C 20.B

读“某地气温、降水资料”,回答21~22题。

月份

气温(℃)

降水(mm)

1

24.7

18

2

24.4

25

3

21.2

65

4

16.5

79

5

11.7

80

6

8.2

107

7

6.9

132

8

7.9

122

9

10.6

77

10

13.7

72

11

17.9

61

12

21.5

44

21.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

22.该地可能是(  )

A.北京B.悉尼

C.罗马D.开普敦

解析 第21题,该气候明显为冬雨型,根据气温和降水数据推断,是地中海气候。

第22题,由于该地区7月气温低,应位于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

答案 21.C 22.D

读下图所示的地理现象,完成23~25题。

23.图中反映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  )

A.洪涝灾害B.全球变暖

C.酸雨D.臭氧层破坏

24.引起该环境问题的原因有(  )

①气候的周期性波动 ②人口过多,呼出CO2太多 ③冰箱、空调的大量使用 ④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25.该环境问题对地球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有(  )

A.全球淡水资源总量会增加

B.全球森林面积不断缩小

C.全球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加

D.全球火山、地震进入频发期

解析 第23题,全球变暖、极冰融化,会威胁到生存于高纬度地区的生物,如北极熊、海豹、企鹅等。

第24题,引起全球变暖的原因很多,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自然原因是地球处在温暖期,气温会不断上升,人为原因主要是矿物燃料的燃烧和森林的破坏。

第25题,全球变暖会引起全球大气和水循环的异常,会导致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增加;全球淡水资源会减少,因为全球变暖,极地冰川融化,使得地球上固态的淡水最终汇入大海或者蒸发;森林的面积会变化,但增多还是减少是不确定的;火山和地震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和全球变暖关系不大。

答案 23.B 24.B 25.C

二、综合题(共50分)

26.为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挥土地生产优势,我国许多地区发展了冬暖式温室大棚,极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丰富了我国冬季城乡居民的蔬菜供应。

结合材料和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上图为我国北方某城郊一大棚蔬菜生产模式图,棚顶密封,背面是冬季用以御寒以提高棚内温度的挡风墙,侧面是唯一一个进出大棚的工作门。

在图中用箭头画出工作门打开时温室内外的空气流动状况。

(2)建温室大棚主要是改善农作物生长的____________条件,实现这一目的的原理是什么?

(3)冬季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在陕西取得成功,在贵阳附近却失败了,其原因最可能是(  )

A.贵阳冬季温和,塑料大棚生产的优势不明显

B.贵阳冬季多阴雨天气,光照不足

C.贵阳交通不便,生产的蔬菜不能远销

D.市场竞争激烈,大棚蔬菜价格低,农民积极性不高

(4)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实现农业创收,38°34′N地区的一农户准备建一玻璃温室,他初步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草图。

为获得充足的热量,温室顶部坡面的倾角α在一年中需不断调整。

冬至日,α角的大小应为________。

解析 第

(1)题,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可以推知温室外部气压高,近地面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顶部气流由温室内部流向外部。

(2)题,温室大棚改变的是温度。

第(3)题,贵阳冬季多阴雨天气,光照条件差,不利于温室大棚发展。

第(4)题,由正午太阳高度公式可以推知:

α=90°-H冬。

答案 

(1)图略(工作门处,底部箭头从外向大棚,上部由大棚指向外部)。

 

(2)热量(或温度、气温) 太阳辐射大部分透过温室被地面吸收,温室中的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多;玻璃阻隔内外大气的热量交换,起到了保温作用。

 (3)B (4)62°

27.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6分)

据图1、图2说明巴西1、7月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解析 由图例可以看出:

巴西1月降水量多,7月降水量少;巴西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月大部分地区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量多;7月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少。

答案 1月降水量多,7月降水量少;1月大部分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7月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28.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4分)

材料一 墨西哥简图。

材料二 两城市气候资料统计表。

城市

平均海拔/m

1月

7月

年降水总量/mm

气温/℃

降水/mm

气温/℃

降水/mm

墨西哥城

2240

13.4

9

16.2

183

738

坎昆

53

22.9

26

27.4

162

989

(1)图中甲地是玛雅文明的发源地,试说明该地的气候类型及成因。

(2)结合材料二,对比分析墨西哥城和坎昆气候特征的不同点及其原因。

解析 第

(1)题,墨西哥的气候受到信风、洋流、地形和纬度的共同影响,气候多种多样。

墨西哥东南部的尤卡坦半岛地处低纬度,地势较为低平,沿岸多平原,西为墨西哥高原,海拔较高。

墨西哥东部沿海受墨西哥湾暖流增温增湿影响,空气中水汽丰富,常年盛行的东北信风将暖湿空气吹向甲地,受地形的抬升形成降水,形成了狭长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2)题,结合表格中两地的降水和气温可知,坎昆全年高温,墨西哥城全年气候温和;坎昆比墨西哥城的年降水量多,降水季节变化小。

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主要从海拔、地形等方面分析。

答案 

(1)甲地为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

该地东部沿海有暖流经过,空气中水汽多;常年盛行的东北信风将暖湿空气吹向甲地,受地形的抬升,降水丰富。

(2)不同点:

坎昆全年高温,墨西哥城全年气候温和;坎昆比墨西哥城的年降水量多,降水季节变化小。

原因:

坎昆位于沿海平原,海拔低,气温高;受海洋的影响大,降水多而季节变化较小。

墨西哥城位于高原内部,海拔高,气温低;高原周边有山脉阻挡水汽进入,降水较少而季节变化大。

29.读“3月16日东亚部分地区等压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比较甲、乙两地降水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判断A、B两地的风力大小,并说明理由。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以及等压线图的判读。

(1)题,比较降水差异应从降水量的多少、降水的季节分配两方面进行分析。

乙地降水主要来自于夏季风,甲地为海岛,冬夏季盛行风都来自海上。

因此甲地降水较多,季节分配较均匀。

(2)题,等压线的疏密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进而影响风力的大小,同时也要考虑海陆表面的摩擦力,据此判断A、B两地的风力大小。

答案 

(1)降水量甲地大于乙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甲地小于乙地。

 因为甲地位于海岛,气候的海洋性较强,因此甲地比乙地降水更多,季节变化更小。

(2)A>B。

 理由:

A地比B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A地位于海洋,B地位于陆地,A地的摩擦力更小。

30.下图为亚洲冬、夏季风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1)表示亚洲夏季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图。

(2)读图完成下表。

气压

亚欧大陆是高压

太平洋是____压

A地风向

________

东南风

(3)分析东亚季风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

解析 第

(1)题,夏季东亚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应为乙图。

(2)题,甲图亚欧大陆是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为西北风;乙图海洋上温度低,是高压。

第(3)题,东亚季风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

答案 

(1)乙 

(2)高 西北风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