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33《地域联系》教案2 中图版必修2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2702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6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33《地域联系》教案2 中图版必修2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 33《地域联系》教案2 中图版必修2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 33《地域联系》教案2 中图版必修2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 33《地域联系》教案2 中图版必修2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 33《地域联系》教案2 中图版必修2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 33《地域联系》教案2 中图版必修2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 33《地域联系》教案2 中图版必修2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 33《地域联系》教案2 中图版必修2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 33《地域联系》教案2 中图版必修2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 33《地域联系》教案2 中图版必修2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 33《地域联系》教案2 中图版必修2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 33《地域联系》教案2 中图版必修2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 33《地域联系》教案2 中图版必修2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 33《地域联系》教案2 中图版必修2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 33《地域联系》教案2 中图版必修2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 33《地域联系》教案2 中图版必修2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 33《地域联系》教案2 中图版必修2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 33《地域联系》教案2 中图版必修2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中地理 33《地域联系》教案2 中图版必修2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33《地域联系》教案2 中图版必修21.docx

《高中地理 33《地域联系》教案2 中图版必修2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33《地域联系》教案2 中图版必修2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 33《地域联系》教案2 中图版必修21.docx

高中地理33《地域联系》教案2中图版必修21

2014高中地理3.3《地域联系》教案2中图版必修2

【教学目标】

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2、交通运输的概念、当代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3、交通运输网络化的形式、层次、发展和变化

4、邮电通讯的方式、特点及工作过程

5、商业的概念、商业活动的作用及其主要环节

【重点难点】

重点:

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对比分析

2、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

3、通信方式的主要任务、发展情况和工作过程

难点:

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经济评价

2、邮政通信的组织形式和业务分类

【教学方法】

读图法、分析归纳法、练习法

【教学工具】

《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图》、《亚欧大陆桥示意图》、《世界主要航海线和主要海港图》、《法国的高速铁路图》、《邮件的传递过程图》、《电信网和电信设备图》《商业活动主要环节图》、课件

【课时安排】

1.5课时

【教学过程】

举例说明古代和当代人类社会的地域联系情况,使学生了解人类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发展及当代人类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进入交通运输的学习。

(板书)7.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一、交通运输

1.交通运输的概念:

交通运输是实现人和物位移的主要手段。

交通运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交通包括运输和通信两部分,狭义的交通只包括运输。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说交通,也可以说成运输,二者是混用的。

因此本书采用“交通运输”这个概念。

其次这里所谈的交通运输是指流通过程中的。

像工厂中车间到车间的这种运输,也就是生产中的运输不在此范畴。

2.五种交通运输工具比较

运输量:

水运>铁路>管道>公路>航空

成本:

水运<管道<铁路<公路<航空

速度:

水运<管道<铁路<公路<航空

连续性:

水运<航空<公路<铁路<管道

灵活性:

管道<水运<铁路<航空<公路

小结五种方式特点缺点

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影响较小、连续性较好造价高、占地大、短途运输成高

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

水路运输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连续性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航空运输速度快、运输效率高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技术要求严格

管道运输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漏、损耗小、连续性强、运量大、安全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读《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层次图》、,了解现代交通运输的网络化。

交通运输网的关系图表现了运输方式从简单到复杂的不同形式,以及综合运输网由低级到高级的不同层次的两种交通运输网。

读《亚欧大陆桥示意图》

(熟悉)第一条亚欧大陆桥:

即西伯利亚大铁路,东起符迪沃斯托克,西至莫斯科,是亚欧大陆铁路运输的重要干线;第二条亚欧大陆桥:

连云港——鹿特丹铁路,是目前亚欧大陆东西最为便捷的通道。

(提问)有了第一亚欧大陆桥,为何还要修建第二座?

①第一条主要俄罗斯境内,而第二条通过国家多、地区多,如东亚、中亚、西亚、东欧、西欧;②通过城市多,经济发达;③线路比第一条短,可节省成本,节约时间。

读《世界主要航海线和主要海港图》

(熟记)世界主要航线和主要海港:

世界上比较繁忙的航线有四条即北大西洋航线;地中海——苏伊士运河航线;北美洲东岸各港口经巴拿马运河至北美洲西岸各港口的航线;北太平洋航线。

要求学生掌握世界著名港口、海峡。

通过以上讲解合学生认识区域性的铁路网和全球性的水路网、并从中体会交通运输网络是联系世界各地的纽带,使当今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愈来愈密切,愈来愈方便。

(读《法国的高速铁路图》,以及我国几次铁路提速、集装箱在船舶运输中的运用等,并结合身边的事谈交通事业的发展对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以此来简单归纳交通运输现在的发展情况。

①网络化②高速化和专业化

当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互相配合形成系统。

日益发达的交通运输已经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我们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方便。

除此之外,在生产和生活中我们还可以通过什么来实现地域联系?

二、邮电通信

教师举“马拉松”和“黑色便士”的例子说明邮电通信的发展,从而点出邮电通信是人类的社会交往形式,起着联络和协调社会的作用。

学生据自己所知谈当代邮政通信的业务分类。

假设要和某地某人联系,可以用哪些方式?

1.邮政通信——寄信、汇款、包裹、订报刊杂志

2.电信通信——电话、电报、传真、广播、电视、数据通信

读《邮件的传递过程图》《电信网和电信设备图》,了解两大类业务的工作过程并让学生分析两种通信的特点以及影响通信质量的因素。

对比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通信的变化和发展及对社会的影响。

小结:

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方式的主要任务、工作过程和发展情况。

任务

特点

干扰

邮政通信

传递信函和包裹

点多、线长、面长

自然灾害

电信通信

传递符号、文字、图像语言

方便、快捷、保密

地形

三、商业

商业是另一种人类地域联系的方式,它是指专门从事商品的收购、销售、调运和储存的行业。

读《商业活动

的主要环节图》,了解商业活动的过程。

购进商品,使商品从生产领域进入流通领域,这是商业活动的开始,销售是商品由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储存和调运是联结商品购销活动的必要流通纽带。

因为购销活动在时空上常常是存在矛盾的,同时,购进商品必须经过一个由生产地到消费地的或近或远的空间转移过程。

因此储存、调运是购销时空矛盾的缓冲器。

商业活动的四个环节是紧密相连的。

如果其中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商品流通就会阻塞。

广义的商业还包括服务业。

思考:

为什么广义的商业要包括服务业?

服务业从本质上讲也是商品的买卖过程,其商品是劳务,它是通过租让劳务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因此,服务业也属商业。

学生讨论商业的作用。

可以实现商品的交换和商品的价值,满足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可以实现劳务租让、使消费者得到方便和享受。

总结:

本节课从人类地域联系角度讲解了交通运输、通信和商业等活动,它们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活动所离不开的。

同时它们又是一类生产部门,有自己的特点。

今后随着社会的发展,

相信这些部门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产值也会越来越高。

我们应跟上时代潮流,大力发展这些产业,使地域联系更加便捷。

阅读材料

中国铁路八纵八横六通道

我国铁路在改革开放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全国铁路运营里程已经突破7万千米,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今后的若干年间,我国铁路要实行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尽快建立起“八纵八横”大通道,充分发挥铁路的网络优势。

  所谓铁路大通道是指连接区域中心或大城市间的能力强大的铁路线路,是由一条或多条功能相近的主要铁路干线构成的有机集合,是铁路运输网乃至整个综合运输网的主骨架,其基本特征:

一个是运输强度大,二是运输里程较长,三是汇集和辐射范围广。

“八纵”铁路通道为:

京哈通道、东部沿海通道、京沪通道、京九通道、京广通道、大湛通道、包柳通道、兰昆通道;“八横”铁路通道为:

京兰通道、煤运北通道、煤运南通道、太原至青岛通道、第二亚欧大陆桥通道、宁西通道、沿江通道、沪昆(成)通道、西南出海通道。

  

(1)“八纵”铁路通道

  京哈通道——自北京经天津、沈阳、哈尔滨至满洲里,全长2344千米。

由现有的京秦、京山、沈山、沈哈、滨州线和规划中的京沈哈客运专线构成,是东北与其他地区客货交流的主要通道,也是东北地区的交通命脉。

  东部沿海通道——自沈阳经大连、烟台、胶州、新沂、长兴、杭州、宁波、温州、福州、厦门、广州至湛江,全长4019千米。

本通道将沟通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国家社会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该通道由现有的沈大、蓝烟、宣杭线、杭长段、萧甬、鹰厦线、厦门至漳平段、梅坎、广梅汕、三茂、黎湛线,在建的新长铁路,以及规划建设的烟

大轮渡,胶州至新沂铁路和宁温、温福、福厦铁路等构成。

  京沪通道——自北京经天津、济南、徐州、南京至上海,全长1463千米,由现有的京沪铁路和规划中的京沪高速铁路构成,是华北地区与华东地区客货交流的主要通道。

京沪线全线均为复线,既是客运快速线路,也是货运重载线路。

  京九通道——自北京经聊城、商丘、九江、南昌、深圳至九龙,包括霸州至天津、麻城至武汉两条支线,全长2538千米。

该通道是我国华北地区与华东、中南地区客货交流的主要通道之一,对京广、京沪两大通道具有重要的分流作用。

  京广通道——自北京经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株洲至广州,全长2265千米。

是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通往华南地区的主要通道。

考虑到京广通道运输质量的需求,需尽快实施客货分线。

  大湛通道——位于我国中西部的结合部,自大同经太原(北同蒲)、洛阳、襄樊、石门、益阳、永州、柳州、黎塘、湛江至海口,全长3108千米。

由此同蒲、太焦、焦柳、石长、湘桂、黎湛和益阳至永州铁路、粤海通道构成,是我国“三西”(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煤炭南运的主要通道之一,也是我国内地通向南部港口城市的主要出海通道。

  包柳通道——自包头经西安、重庆、贵阳至柳州(南宁),全长3011千米,由现有的包神、西延、襄渝、川黔、黔桂、湘桂铁路和已建成的神延、西康铁路构成,是我国西部南北向的一条重要铁路通道。

  兰昆通道——自兰州经宝鸡、成都至昆明,全长2261千米,由现有陇海线宝兰线、宝成线和成昆线构成,是西部地区南北向的重要通道。

  

(2)“八横”铁路通道

  京兰通道——自北京经大同、包头、呼和浩特、兰州、西宁至拉萨,全长3943千米,是我国横贯东西的重要通道,其东段还是晋煤外运的重要线路。

该通道由丰沙、京包、包兰、兰青、青藏铁路构成。

  煤运北通道——由两条功能单一

、运能强大、设施先进的运煤专用铁路构成,由大秦铁路(大同——秦皇岛,658千米)和神黄铁路(神木、府谷——黄骅港,854千米)构成,是“三西”煤炭外运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煤运南通道——由自太原经石家庄、德州、济南(长治经邯郸、济南)至青岛(即太原至青岛),以及自侯马经新乡、菏泽、兖州至日照港两条通路组成,是“三西”煤炭外运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原至青岛通道——由石太、石德、胶济线以及邯长、邯济线构成,今后将进一步提高铁路线路质量,进行线路电气化改造。

侯马至日照通道,由侯月、新月、新菏、荷兖和兖日线构成。

  第二亚欧大陆桥通道——自连云港经徐州、郑州、西安、宝鸡、兰州、乌鲁木齐至阿拉山口,全长4120千米,横贯我国东、中、西部,是东西部联系的最重要纽带。

该通道由陇海、兰新和北疆铁路构成。

  宁西通道——自西安经南阳、潢川、合肥至南京(启东),连接我国东、中、西部,全长1558千米,由西安至南京、南京至启东铁路构成,是我国未来铁路东西运输的重要通道。

  沿江通道——自重庆经武汉、九江、芜湖至南京(上海),全长1893千米。

由现有的宁芜、芜铜、武九铁路,在建的长荆、达万铁路和规划建设的

铜九、万枝(宜)等铁路构成,模跨西南、华中、华东三大经济区,贯穿我国东中西部。

  沪昆(成)通道——自上海经杭州、株洲、怀化至贵阳、昆明(至重庆、成都),全长2653千米,由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达成线和在建的渝怀线,规划的遂渝线构成,是华东、中南、西南客货运输的重要通道。

  西南出海通道——自昆明经南宁至湛江,全长1770千米,是我国西南

内陆各省出海的快捷通道。

该通道由南昆、黎南和黎湛铁路构成。

第二课时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结合相关图片资料,分析说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城市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能够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确定重、难点:

举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城市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

局的影响。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利用案例教学使学生学习更具体、更直观、更形象,学生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符合课标的要求,体现课改的理念。

教学流程

课标要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过渡:

城市的形成与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和交通线的布局有着密切的关系。

 

 

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学生提高读图能力,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分组分析不同交通运输方式对城市形成的影响。

 

1、

读课本图3-3-13,说明武昌、汉口、汉阳三城的位置,分析为什么在这里会首先发展为城市。

2、讨论铁路、公路使城市沿交通轴发展。

让学生分组分析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和布局的变化对城市形成的影响。

3、读课本图3-3-14,说明武汉的交通情况,有哪些铁路线,对城市形态有何影响。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过渡:

城市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对商业网点有何影响吗?

让学生分析交通运输线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布置学生读“中国主要交通运输线与商业中心城市的分布图”分析商中心城市布局的特点,分析原因。

总结分析得出结论

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得出结论,学会读图分析的方法

让学生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读“北京市主要商业中心示意图”,“北京市市场区的历史演变示意图”分析北京市商业中心与交通运输的关系,交通布局的变化对商业中心有何影响。

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得出结论,学会读图分析的方法

 

 

巩固练习

夯基我标

1.图3-35为“我国部分铁路枢纽示意图”,按①②③④顺序,铁路枢

纽为(  )

图3-35

A.包头、重庆、长春、株洲B.济南、攀枝花、沈阳、昆明

C.兰州、武汉、哈尔滨、贵阳D.郑州、南京、满洲里、怀化

思路解析:

根据图中所示的河流流向或交汇、铁路走向或是交通枢纽判断。

答案:

C

2.易于长距离客运及贵重、紧俏、救急物资和报刊邮件的运输方式是(  )

A.铁路       B.公路C.水运D.航空运输

思路解析:

贵重、急需、数量不大

、远距离的应选择空运;容易死亡变质的鲜货或活物,量小短距离应选择公路运输,量大远距离的要用铁路上的专用车厢;大量笨重的货物尽可能利用水运或铁路运输;液体、气体尽可能用管道运输。

答案:

D

3.适宜远距离水运的产品是(  )

A.新闻印刷品B.煤炭C.时装D.电脑芯片

思路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其中,A项的新闻印刷品和C项的时装运输的主要要求均是快,应选择空运;D项电脑芯片

属贵重物品,主要要求是快速安全,也应选择空运;只有B项煤炭属大宗货物的长途运输,可选择水运。

答案:

B

4.我国计划修建京沪高速铁路,体现了世界交通运输发展的(  )

A.大型化B.高速化C.专业化D.综合化

思路解析:

世界交通运输向高速化和专业化发展,修建京沪高速铁路体现了高速化。

答案:

B

5.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的运输方式是(  )

A.公路运输B.管道运输C.水路运输D.铁路运输

思路解析:

铁路运输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公路运输发展快,应用广,机动灵活,周转快,装卸方便,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水路运输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管道运输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运量大。

答案:

A

6.目前世界诸多航空线中最为繁忙的是(  )

A.由欧洲西部飞越大西洋到北美洲东部的航线

B.由亚洲东部飞越太平洋到北美洲西部的航线

C.由东亚、东南亚经南亚、西亚到欧洲西部的航线

D.由澳大利亚到东亚、东南亚及北美洲的航线

思路解析:

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洲,由欧洲西部飞越大西洋到北美洲东部的航线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线。

答案:

A

7.下列对商业活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生产过程不一定通过网络来完成 ②生产的产品具有实物形态 ③与工农业等生产部门的联系非常密切 ④有较强的公共性和服务性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思路解析:

商业活动过程要通过一定的系统和网络来完成;它不为社会创造具有实物形态的物质产品。

如交通运输的产品是货物(或旅客)空间位置的变更,以货物的吨千米(或旅客的人千米)计量;通信的产品是传递有关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信息,以信息量和距离计量。

答案:

D

8.电信通信传递信息的载体是(  )

A.电磁系统B.航空交通C.高速公路D.邮件列车

思路解析:

邮政通信的主要方式是利用各种交通工具,传递信函、文件、报刊等实物;电信通信则是利用电磁系统,传递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

答案:

A

9.我国华中重镇武汉选址的区位类型是(  )

A.水运的起点

B.处于水道天然障碍处,货物集散地

C.河流的汇合处

D.在陆地交通线穿过河流时需要建桥和码头的地点

思路解析:

解决此问题需要明确两点:

一是武汉的地理位置,二是自然环境对城市区位有很大影响。

武汉位于长江和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的交汇处,因为有大量人流、物流在这里集散、中转,在历史上就成为较大城市,且延续至今。

答案:

C

我综合我发展

10.石家庄快速成为百万以上人口特大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资源的大量开采B.有利的地形条件

C.铁路的修筑D.政治、军事等因素的影响

思路解析:

要明确石家庄快速发展的原因,必须了解石家庄古今变化的过程,从而分析出影响该城市发展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

石家庄市原是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当初京广铁路修到正定县城时,把车站向南迁了十几千米,建在了石家庄。

后来,石德、石太铁路又在这里与京广线相交,石家庄因此成为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因此,铁路的修筑,是石家庄快速发展成为特大城市的主要原因。

至于自然条件(地形、气候等)、政治因素(省会)等也对该城市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答案:

C

11.属于在铁路枢纽上兴起的城市与相应铁路线的连线,正确的有(  )

A.开封、洛阳—陇海线B.石家庄、郑州—京广线

C.包头、大同—京包线D.蚌埠—京广线

思路解析:

河南开封和洛阳的兴起,主要与政治因素(我国著名古都)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形平坦,气候适宜,靠近黄河,水源充足)有关。

虽然开封和洛阳都位于陇海线上,然而,远在工业革命之前,开封和洛阳就已形成为重要城市。

河北石家庄和河南郑州都是在铁路枢纽上兴起的城市。

石家庄位于京广线与石太线、石德线的交点上,郑州位于京广线和陇海线的交点上。

包头和大同两城市虽然都位于京包线上,但不是在铁路枢纽上兴起的城市。

包头是以煤矿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矿业城市。

大同作为城市的历史悠久。

早在南北朝时,大同就已成为我国著名城市,曾是北魏的都城(旧称平城)。

安徽省蚌埠市位于京沪线与淮南线的交接处,属于在铁路枢纽上兴起的城市。

答案:

B

12.在西部大开发中,铁路等基础建设必须先行,这主要是因为铁路建设(  )

A.投资规模巨大,建设周期较长B.提供就业机会,提高人均收入

C.加快商品流通

,促进共同发展D.投资回报较高,实现持续发展

思路解析:

本题需掌握在西部大开发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

重点考查铁路建设与西部大开发的关系。

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基础。

其中铁路等基础设施是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要加快西部地区大开发,就必须下更大的决心,以更多的投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公路、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

答案:

C

13.京九铁路的许多车站从一些中小城市的边缘通过,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

A.促进城市建设,适应城市的发展B.分流通过枢纽的客、货流

C.节约铁路的建设费用D.尽量少地影响市民生活

思路解析:

铁路运输能带动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京九铁路主要经过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答案:

A

14.如图3-36所示,铁路a沿线经济发达,铁路b沿线经济欠发达,G湖流域农业发达,水灾频繁。

新建铁路c(E—H—J),全长300千米。

铁路c的社会经济影响有(从下列选项中选出四个正确项,将其代号填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3-36

①可将I地矿产运至D城,发展冶金工业

②铁路a运量不变,铁路b运量增加

③J城和E城成为新的铁路枢纽

④K城经济腹地扩大,窗口作用加强

⑤可调节G湖入湖径流量

⑥可扩大F地土特产和I地矿产的外运量

⑦H城的经济区位明显改善,成为新的铁路枢纽

⑧有利于G湖区的抗洪救灾工作

思路解析:

此题重点综合考查交通运输网中的铁路建设问题,着重考查对人文地理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及从中发现和创造性地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回答此题要认真阅读题目并抓住题干的核心内容,即铁路c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然后,

仔细读图,要读懂图,并从图中获取自己答题的重要信息,如铁路沿线的资源、河流、海洋、旅游地等信息,最后按顺序逐个分析判断,得出正确答案。

D城为著名旅游胜地,若发展大型冶金工业,将导致D城严重的环境污染,破坏D城的旅游景观,故不可取。

铁路c把铁路a与铁路b相连,这样,铁路b沿线的重要物资也会经铁路a运往K城出口,所以铁路a的运量是增加而不是减少,铁路枢纽是指两条以上铁路交会的城市,故③是正确的。

由于铁路c的作用,实现了海陆河湖联运的综合运输网络,所以

K城的经济腹地从铁路a沿线扩大到铁路b沿线和铁路c沿线及河湖两岸。

故④也正确。

铁路无调节河湖径流的功能。

通过铁路c可将F地和I地的资源经铁路a和K城外运,⑥应是正确。

H城只有一条铁路c经过,故不能称为铁路枢纽。

由于综合运输网络的形成,对G湖区的抗洪救灾、农业发展会带来很多好处,所以⑧也正确。

答案:

③ ④ ⑥ ⑧

15.根据图3-37各省的轮廓特征及铁路特征图,判断图中的铁路干线,并完成下列问题。

图3-37

(1)填出图中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

A图:

东西方向________;南北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

B图:

南北方向________。

C图:

南北方向_________。

(2)从A省的省会运送5万吨粮食到广州,比较适宜的运输方式是______,中途需要经过的两个省会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B省输送石油到大连,可以选用的运输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

(4)从C省的省会乘火车去成都,如果走最近线路,沿途可以经过的铁路干线为_________。

思路解析:

结合我国铁路网分布和各省政区图找出各条铁路线,再根据交通运输网的特点来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答案:

(1)陇海线 京广线 焦柳线 京哈线 京沪线

(2)铁路运输 武汉 长沙

(3)管道运输 铁路运输 公路运输 管道运输

(4)京沪线、陇海线、宝成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