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系列杂志编排格式要求精品推荐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2738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系列杂志编排格式要求精品推荐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系列杂志编排格式要求精品推荐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系列杂志编排格式要求精品推荐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系列杂志编排格式要求精品推荐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系列杂志编排格式要求精品推荐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系列杂志编排格式要求精品推荐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系列杂志编排格式要求精品推荐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系列杂志编排格式要求精品推荐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系列杂志编排格式要求精品推荐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系列杂志编排格式要求精品推荐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系列杂志编排格式要求精品推荐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系列杂志编排格式要求精品推荐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系列杂志编排格式要求精品推荐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系列杂志编排格式要求精品推荐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系列杂志编排格式要求精品推荐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系列杂志编排格式要求精品推荐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系列杂志编排格式要求精品推荐doc.docx

《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系列杂志编排格式要求精品推荐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系列杂志编排格式要求精品推荐doc.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系列杂志编排格式要求精品推荐doc.docx

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系列杂志编排格式要求精品推荐doc

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学系列杂志编排格式要求【精品推荐-doc】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编排格式

1引言

1.1为统一中华医学会主办的期刊的编排格式,加强期刊的编辑规范化和科学管理,特制定本要求。

自2004年第1期起实行。

国外医学系列杂志除综述和文摘另有要求外,尽可能执行本要求。

1.2国家颁布的GB,T3179-92《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以及其他有关国家标准,本会期刊均应参照执行。

本要求依据国家标准,并结合本会期刊的实际情况,制定或补充更具体的要求。

1.3本要求仅就主要编排格式作了规定,其中大部分条款为统一要求,希望各编辑部认真执行。

本要求中提供了选择项的项目,或本要求中未提到的项目,其编排格式可由各编辑部自行决定,但要注意本刊的各期格式应保持一致。

2开本

采用大16开本,但根据期刊用纸情况的不同,允许?

5mm差异。

3封面

封面自上而下依次排印中国标准刊号(右上角),“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字样,中文刊名,汉语拼音刊名,中文出版年月、卷序、期序,英文刊名,英文卷序、期序、出版年月,中华医学会会徽,中华医学会中、英文会名,条形码(左下角)。

左侧35mm宽的深色块内排中华医学会英文缩写CMA,国外医学系列杂志保留地球标识。

详见电子封面版本。

4封二、封三、封四

封二、封三、封四在广告来源充足的情况下均可以刊载广告。

没有广告的期刊,一般排目次表或本刊介绍或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介绍或本刊稿约等。

每期封四底行均需列出中国标准刊号(由ISSN号和CN号组成)、邮发代号和国内定价。

示例如下(以中国地方病杂志为例):

中国标准刊号:

ISSN1000-4955CN23-1276,R邮发代号:

14-30国内定价:

8:

00元

5刊脊

5.1平订期刊厚度大于或等于5mm时,应设计刊脊并排刊脊名称。

刊脊名称包括刊名、出版年月、卷序、期序和“中华医学会”字样。

刊名距上切口35mm,出版年月距刊名20mm,卷序距出版年月15mm,期序距卷序15mm,“中华医学会”字样距下切口20mm。

排五号黑体反白字。

如刊脊为白色,字为黑色。

5.2骑马订或厚度小于5mm的平订期刊,应在封底上方距订口4,5mm、距刊脊边缘不超过15mm处排边缘名称,内容为刊名、出版年月、卷序和期序,尺寸同上。

5.3中文刊脊名称和边缘名称纵排,其中的数字一律用汉字。

英文刊脊名称按国际惯例横排,阅读顺序为

自上而下,其中的数字排阿拉伯数字。

5.4刊脊颜色与封面左侧深色块相同,字反白;刊脊颜色也可为白色,字为黑色。

6目次和版权标识

6.1中文目次表

6.1.1中文目次表一般应排在每期的第1个单页码页上,其后的双页码页可以续排目次表,也可以排广告,

而将目次表的第2页排在第2个单页码页上。

没有广告的期刊可以考虑利用封二、封三或封四排印目次表。

目次表第2页可通栏排或双栏排,选用哪种格式由各编辑部自定,并于一段时间内不变动,至少同一卷内

各期应保持一致。

6.1.2中文目次表第1页上方排版头。

版头左侧顶格排中文刊名(长130mm以内,高25mm以内)。

中文刊名下顶格排英文刊名(四号白正体),每词之间半字空,英文刊名转行时顶格排,单词不移行。

英文刊名下顶格五号宋体字排出版周期(2字空)、创刊年月(2字空)、卷序(l字空)、期序(1字空)、出版年月日。

6.1.3版头下方排通栏反线,空1行后靠左侧约3/10处排竖线,线左侧排版权标识,右侧在“目次”(四黑)字样下方排目次表。

若为卷末期,在“目次”字样下方、目次表上方齐右侧页码排“第××卷终,本期附有索引”(小五宋)字样。

该字样右侧与页码平齐。

6.1.4版权标识内容包括主管者、主办者(有一个以上时,可顺序排出,限于篇幅,可以不写地址等)、协办者(一般仅列名,不写地址等)及其地址,编辑者及其地址(包括电话、传真号码和Email地址、网址等),总编辑、编辑部主任、出版者及其地址(包括电话、传真号码和Email地址等),广告代理者及其地址(视具体情况此项可空缺)、广告经营许可证号、印刷者、发行者、订购处、邮购处(包括电话、传真号码和Email地址等)、定价和中国标准刊号。

各条目名称小五扁黑体字顶格排;条目具体内容小五扁白体字缩一格齐头排,但其中的地址、电话号码(包括传真、Email等)排小六扁白体字;各条目之间空1行,条目内紧排。

中国标准刊号下依次顶格齐头排“××××年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小五扁黑)、“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小五扁白)和“本刊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向本刊编辑部调换”)(小五扁白)3段文字,段末不用标点;每段文字之间空1或2行。

6.1.5目次表距竖线1字空。

“目次”字样顶格排(四黑),字间2字空。

目次表内应列出该期全部文章的文题、作者姓名和起始页码,以及分栏编排的栏目名称。

栏目名称顶格排(五黑),只有2个字的栏目名称,字间2字空。

不同栏目之间空1行。

文题在栏目名称下缩1格排(五仿),若转行再缩1格排。

凡有副题者,正题与副题之间加破折号。

作者姓名(小五楷)视著录方式的不同可以有两种排版方式:

(1)以作者超过3位时仅列出前3位,作者姓名后加“等”字为著录方式的期刊,作者姓名排在文题的右侧。

文题与作者姓名之间以点线连接,点线最少不得少于3个点(1字空)。

若文题较长但不回行,作者姓名单占1行时,文题末不加点线,点线在文题下缩1格排,与右侧的作者姓名相连。

不同作者姓名之间1字空,最末一位作者姓名与“等”字之间不加逗号。

页码在作者姓名后空1字排。

(2)以每篇文章均列出全部作者姓名为著录方式的期刊,作者姓名于文题下缩1格排,不同作者姓名之间1字空,回行文字齐头排。

文题右侧排页码,文题与页码之间以点线相连。

若文题回行,则缩1格排,回行文题与页码之间以点线相连。

页码(小五宋)不加括号,个位对齐。

6.1.6每卷中、末刊登《稿约》的各期杂志,应在目次表的终末与栏目名称齐头排“本刊稿约见本卷第×期第××页”(五黑)。

6.1.7目次表下方小五黑通栏排本期责任者(例如责任编委、责任编辑、责任排版、责任校对等,责任者姓名排小五楷)的有关信息。

空白较大时可排编委会成员名单,或者排本刊或本会期刊的征订、邮购等信息,不要排补白类文稿。

6.2英文目次表

6.2.1英文目次表一般紧接中文目次表排。

英文目次表占单页码页时,其后的双页码页可排广告(包括自

身广告),或排中、英文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不要排印正文。

6.2.2英文目次表上方排版头。

版头左起顶格排英文刊名(二黑),刊名转行时顶格排,单词不移行。

刊名

下五号白体字顶格排出版周期(2字空)、创刊年月(2字空)、卷序(逗号)、期序(2字空)、出版月日(逗号)、出版年。

6.2.3版头上方排通栏上粗下细文武线,下方排通栏反线,空1行后靠左侧约3/10处排竖线,线左侧排英文版权标识,右侧排主要论文目次。

6.2.4英文版权标识内容与中文版权标识相对应,但总编辑和编辑部主任姓名为汉语拼音与汉字并列,汉

字姓名加圆括号;另外,不排印“因印装质量问题调换杂志”的声明。

版权标识的条目名称小五黑,条目内容排小五白,地址、电话号码(包括传真、Email等)排小六白,版权归属排小五黑,编委会声明排小五白。

6.2.5英文目次表距竖线一字空,“CONTENTSINBRIEF”顶格排(四号方头正)。

英文目次表只列出主要文章的文题(包括该文章所在栏目的栏目名称)、作者姓名和起始页码。

栏目名称顶格排(五黑、每词首字母大写);文题在栏目名称下顶格排(小五黑),转行时缩1格排;无栏目名称时,文题顶格排。

文题右侧排页码,文题与页码之间以点线相连。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缩1格排(小五斜)。

作者姓名可以不论多少位全部列出;也可以在超过3位时仅列出前3位,最末一位作者姓名后加“,etal”。

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姓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名字首字母大写,双字名中间加连字符。

例如:

李正安,LIZheng-an;王和平,WANGHe-ping。

7正文部分

7.1页眉:

每页页眉均排中英文刊名、出版年月(半月刊还应标注出版日)和卷序、期序(六宋),中文在前,英文在后,间隔1字空。

格式如下(以中国地方病杂志2004年第1期为例):

中国地方病杂志2004年1月第23卷第1期ChinJEnd,January2004,vol.23.No.1

7.2页码:

页码置切口侧上角,全卷连续排页码。

插图页页码每期单独连续排,不与正文页码连续。

目次页的页码可以与正文的页码连续编码,也可以不编入正文连续页码中。

7.3栏头:

栏头置于文题之上,右侧顶格排。

原则上每篇文章均加栏头,但文题中已体现栏头者(例如临床病理讨论、征文通知、启事、更正等)不加栏头;同一栏目的文章连排时可以只在第1篇文章上方加栏头。

栏头文字连排,两侧加居中圆点,一律右侧顶格排小二扁宋。

栏头距页眉(或水线)和文题的距离均为五号宋体字1行空。

7.4文题:

左侧顶格排,长度超过版心宽度4,5时需转行,转行时须考虑语气的停顿和行末词的完整性。

最好不使用副题。

若有副题,应另起1行顶格排,并用小一号的另一种字体。

7.5作者:

个人作者姓名或集体作者名称顶格排列在文题下方(五楷)。

作者中单姓单名者姓与名之间不留

空格,各姓名之间1字空。

外国作者和我国港、澳、台地区及少数民族作者姓名的书写方式一般应尊重其传统习惯。

个人作者与集体作者并列署名时,个人作者姓名顶格排在第1行,“代表××××(集体作者名称)”顶格排在个人作者姓名行下方(五楷)。

示例如下:

李××王×刘××孙××胡×

代表×××××协作组

7.6作者单位:

在文题页左下方脚注中注明(六宋),但视署名方式,编排格式有所不同。

7.6.1个人作者:

在“作者单位:

”字样后,依次列出第一作者单位邮政编码、城市名、单位名称(到科室)。

首行缩2格排;邮政编码与城市名之间半字空;城市名与单位名称之间隔以逗号,但若单位名称已体现城市名,则不再标注城市名;同一单位的不同科室之间隔以逗号,不同单位之间隔以分号;句末不加标点。

第1作者单位变动或作者中有研究生、进修医师等情况,均在括号内标注,必要时用中括号套小括号。

作者超过1位时,可请作者自行指定一位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再另起1行在“通信作者:

”字样后列出通信作者姓名、邮政编码、单位名称(Email地址)。

示例如下:

作者单位:

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内科,张××(现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内科)、王××、孙×(进修医师),,病理科(刘××);解放军第三?

四医院内科(赵×、李××)

通信作者:

王××,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内科(Email:

„„)

7.6.2集体作者:

凡集体作者署名的论文,于文末栏右侧顶格写“(×××整理)”的同时,一律在论文首页脚注通信作者有关信息。

通信作者只列1位,由投稿者自己确定。

a(单位署名:

署名单位为1个时,文题页左下方脚注通信作者姓名及邮政编码(Email地址)。

署名单位超过1个时,脚注中还应注明通信作者单位。

例如:

文题下署名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同页左下方脚注“通信作者:

王红,100044(Email:

„„)”;文题下署名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病理科”,同页左下方脚注“通信作者:

王红,肾内科,100044(Email:

„„)。

b(协作组署名:

文题页左下方脚注通信作者姓名、单位名称(到科室)及邮政编码(Email地址),并于文末参考文献前单列一段注明协作组成员。

“协作组成员”5个字排六黑,冒号后六宋字依次接排参加协作组各单位的名称,单位名称后括号内列出参加者姓名。

例如:

文题下署名为“北京地区防治冠心病协作组”,同页左下方脚注“通信作者:

王立平,北京军区总医院干部病房,100700北京(Email„„)”,文末整理者姓名后、参考文献前单列一段写:

“协作组成员:

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张力力);北京军区总医院(王立平、崔吉君);„„”

7.6.3个人作者与集体作者并列署名:

个人作者单位编排格式同7.6.1,作者单位下另起一行写“„„(集体作者名称)成员名单见文后”。

正文后、参考文献前按7.6.2中b条所示格式注明集体作者成员名单。

7.7基金项目或攻关课题:

论文如系国家基金项目或部、省级以上攻关课题,应在论文文题页脚注中注明。

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

示例如下: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637050);“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5-20-74)

7.8摘要和关键词:

占左侧约4,5版面,右侧约1,5版面空白。

英文摘要排在中文摘要下方,中英文关键词分别排在中英文摘要下方。

7.8.1“摘要(Abstract)”和“关键词(Keywords)”字样排小五黑,加黑体方括号,缩2格排,转行文字顶格排。

7.8.2摘要一律采用“四要素式”,四要素小标题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结论(Conclusions)排小五黑,1字空后小五宋排有关内容。

英文四要素小标题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单复数。

7.8.3英文摘要上方顶格排印英文文题(首词首字母及专有名词大写,余均小写)、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到科室)、所在城市名、省份名、邮政编码及国名。

英文文题排小五黑正体,题末不用标点;其余各项排小五白斜体,各项之间除最后1个姓名后用句号“?

”、城市名与邮政编码之间隔以半字空外,均隔以逗号,国名“China”后不用标点。

已经被MEDLINE收录的期刊应列出每篇论文的全部作者,其他期刊应列出前3位作者,3位以上加“,etal”;前3位作者不属于同一单位者,在第1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时在单位名称前边加“*”。

有通讯作者时,在单位名称后另起一行,以“Correspondingauthor”

字样开头,注明通讯作者的姓名和邮政编码、单位名称。

7.8.4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加1字空隔开。

7.9正文:

述评一律采用文题二黑、正文五仿双栏排的格式;论著一律采用文题二宋、正文五宋双栏排的格式,栏距2字空;其他文章的编排格式(如通栏、双栏、三栏等)和字体、字号由各编辑部自定,但至少同一卷内各期应保持一致。

不同栏目文章连排时加通栏水线。

各页左右栏起始处不得有一两个字甩出。

每篇文章应避免分散跳页排印。

若确有必要,应在中断处注明“下转第××页”,在接续部分之前注明“上接第××页”,不得逆转。

7.10插图:

分随文图和插页图两种形式。

7.10.1随文图一般应排在相应正文段落之后,即先见文字后见图;版位安排确有困难时,可以适当变通。

半栏图宽度小于3.5cm或通栏图宽度小于11cm时,图旁可以串文。

图序(六黑)和图题(六宋)一般置图形下方,图序与图题之间1字空;遇图旁可以串文时,也可以排印在图的右侧。

图例一般排印在图内空白处,也可以排印在图形与图题之间。

图注排印在图形与图题之间(六宋)。

图序、图题等文字顶格排还是居中排,图题转行时转行文字齐头排、齐肩排还是居中排,应选定其中一种格式并保持全卷内各期一致。

7.10.2插图集中排印在铜版纸插页时,应拼制成1块图版,缩放后各图之间距离为1mm。

每组图上方应

列出正文文题(四仿居中排,副标题可省略),文题下1行右侧顶格小五号字排“(正文见××页)”字样。

每幅图右下角排图序号(圈码)。

图序和图题集中排于图下方。

插页的页码每期单独排序,以期序号-插页序号表示,期序号前加“插页”字样。

例如:

插页1-1,表示该卷第1期第1页插页。

同一插页内排印来自不同文章的组版插图时,应在不同文章插图之间加水线隔开。

7.10.3病理图应注明染色方法、放大倍数,每项之间空1字空。

7.11表格:

应排于相应正文段落之后,即先见文字后见表;版位安排确有困难时,可以适当变通。

无论半栏表还是通栏表,均应注意避免腰截文字,即半栏表应排印在提及该表的一段文字之后,通栏表一般应顶天或立地排。

表序和表题排印在表格上方,表序与表题之间1字空;表注排印在表格下方。

表序排小五黑,表题排小五宋,表内数字、文字和表注排六宋。

8志谢

志谢排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表之前。

文字应简练,仅向对本研究在设计、方法等方面有重要指导及帮助者表示感谢即可。

“志谢”二字为六号黑体字左顶格排,空1格后六号宋体字排志谢的具体文字,回行文字左顶格排,句末不加标点。

9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按照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9.1文内引用参考文献的标注

文内标注按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

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根据具体情况分别按下述3种格式之一标注。

,11(薛社普等指出棉盼从体内排泄缓慢。

,,24-62(麦胶敏感性肠病的发病有3种机制参与。

3(间质细胞cAMP含量测定方法见文献,7,。

正文指明原始文献作者姓名时,序号标注于作者姓名之后(如例1);正文未指明作者或非原始文献作者时,序号标注于句未(如例2);正文直接述及文献序号时,不用角码标注(如例3)。

标注应尽可能靠近有关引文。

标注写在标点符号之前。

如引文在全句之末,其中句号在引号之内,则

,,,11应标注在引号之外(“„„。

”);否则应标注在句号之内(“„„”。

图中引用参考文献,按其在全文中出现的次序编号,序号标注写在图的说明或注释中,图中不应出现引文序号标注。

表中引用参考文献,按在全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在表注中依次标注;若必须在表身中标注,可另列一栏并将引文序码置于方括号之中,以避免与表中其他数字相混淆。

9.2文后参考文献表

文后参考文献表的顺序应按文中引文的顺序依次排列,用阿拉伯数字书写,不加方括号,也不用标点,序号后空一字,按GB7714-87要求依次著录。

只有1条参考文献时,序号写为1。

著录用文字原则上要求用文献本身的文字,数字除版次、期号、册次、页数、出版年等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外,均保持文献上原有的形式。

责任者(个人作者或集体作者)不超过3位时全部照录。

责任者超过3位时,只著录前3位责任者,

其后加“,等”或者其他与之相应的字(西文加“,etal”,日文加“,他”,俄文加“,идр”)。

著录格式示例如下。

9.2.1期刊

9.2.1.1期刊不分卷

1.TuranI,WredmarkT,Fellander-TsaiL.Arthroscopicanklearthrodesisinrheumatoidarthritis(Clin

Orthop,1995,(320):

110,114(

9.2.1.2期刊分卷,连续编页码

2.岩田嘉行,關賢一,會山嘉夫,他(腹腔鏡施行時のトぅフル.産婦の実际,1990,39:

1321-1324(

9.2.1.3期刊分卷,每期单独编页码

3汪国华,马进,季适东,等(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手术治疗(中级医刊,1995,30(8):

22-25(

9.2.1.4期刊无卷和期

4BrowellDA,LennardTW.Immunologicstatusofthecancerpatientsandtheeffectsofbloodtransfusionon

antiumorresponses.CurrOpinGenSurg,1993:

325-333(

9.2.1.5卷的增刊

5汪晓雷,凌祥,刘祖舜(家兔迷路破坏眼震电图描记(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5,30增刊:

13(

6MagniF,RossoniG,BertiF(BN-52021protectsguinea-pigfromheartanaphylaxis.PharmRes

Commun,1988,20Suppl5:

75-78(

9.2.1.6卷中分部

7.0zbenT,NacitarhanS,TuncerN(Plasmaandurinesialicacidinnon-insulindependentdiabetes

mellitus.AnnClinBiochem,1995,32(Pt3):

303-306(

9.2.1.7期的增刊

8.PayneDK,SullivanMD;MassieMJ(Women’spsychologicalreactionstobreastcancer(SeminOncol,

1996,23(1Supple2):

89-97(

9.2.1.8期中分册

9.PooleGH,MillsSM(Onehundredconsecutivecasesoffiaplacerationsoftheleginageingpatients(

NZMedJ,1994,107(986Pt1):

377-378(

9.2.1.9两期合刊

10.RicevutiG,MazzoneA,MazzucchelliI,etal(Phagocyteactivationincoronaryarterydisease.FEMS

MicrobiolImmunol,1992,5(5-6):

271-278(

9.2.1.10集体作者

11.TheCardiacSocietyofAustraliaandNewZealand.(Clinicalexercisestresstesting(Safetyand

performanceguidelines(MedJAust,1996,164:

282-284(

9.2.1.11作者未署名

12.CancerinSouthAfrica,editorial,(SAfrMedJ,1994,84:

15(9.2.1.12期刊中译文

13AmbroseJA,WeinrauchM(缺血性心脏病的血栓形成(胡大一,译(美国医学会杂志中文版,1997,

16:

174-182(

9.2.2专著

9.2.2.1专著

14吴阶平,袭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第4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

15RingsvenMK,BondD(Gerontologyandleadershipskillsfornurses(2ned(Albany(NY):

Delmar

Publishers,1996(

9.2.2.2专著中析出文献

16诸骏仁(昏厥与休克(见:

董承琅,陶寿淇,陈灏珠,主编(实用心脏病学(第3版(上海:

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561-585(

17PhillipsSJ,WhisnantJP.Hypertensionandstroke.In:

LaraghJH,BrennerBM,eds.Hypertension:

pathophysiology,diagnosis,andmanagement.2nded.NewYork:

RavenPress,1995.465-478

9.2.3会议文献

9.2.3.1会议文献

18KimuraJ,ShibasakiH,eds(Recentadvancesinclinicalmeuromphysiology(Proceedingsofthe10th

InternationalCongressofEMGandClinicalNeurophysiology,Kyoto,1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