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常规终版.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92769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常规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护理常规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护理常规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护理常规终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护理常规终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护理常规终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9页
护理常规终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69页
护理常规终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69页
护理常规终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69页
护理常规终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69页
护理常规终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69页
护理常规终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69页
护理常规终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69页
护理常规终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69页
护理常规终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69页
护理常规终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69页
护理常规终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69页
护理常规终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69页
护理常规终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69页
护理常规终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理常规终版.doc

《护理常规终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常规终版.doc(6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护理常规终版.doc

文件名称:

臂丛麻醉护理常规

制订日期:

2012年10月

修订日期:

修订次数:

修订摘要:

包括范围:

一、评估要点

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2.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状态。

二、护理要点

术前护理

1.做好心理护理,讲解臂丛麻醉及手术相关知识,消除患者疑虑,缓解紧张情绪。

2.根据医嘱协助患者完善各项术前检查。

3.根据医嘱完成各项术前准备,沐浴更衣,备皮、做药敏试验等。

术后护理

1.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至平稳。

2.术后体位:

平卧位,根据病情决定下床活动时间。

3.饮食护理:

患者清醒,若病情许可,即可进食进水,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等患者,遵守相应的疾病饮食原则。

4.严密观察并发症:

(1)毒性反应:

若有嗜睡、眩晕、惊恐不安、定向障碍和寒战等,或严重者出现意识不清、抽搐、惊厥、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心率缓慢,心搏、呼吸停止等,为毒性反应。

常见原因:

(1)一次用量超过患者耐受量;

(2)局麻药误注入血管内;(3)注射部位血供丰富,药物吸收过快;(4)患者体质衰弱,对局麻药耐受性差等。

处理:

应立即停止注药,予以吸氧。

轻者可予以地西泮0.1mg/kg静脉注射,以预防和控制抽搐发生;出现抽搐或惊厥者,可静脉注射硫喷妥钠1-2mg/kg;惊厥反复发作者,可静脉注射琥珀胆碱1mg/kg,行气管插管和人工呼吸。

对出现低血压者,可按医嘱予以升压药及输血等维持血压。

对心率缓慢者,予以缓慢静脉注射阿托品。

一旦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2)过敏反应:

患者出现荨麻疹、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低血压和血管神经

性水肿等,严重者危及生命。

常见原因:

多为变态反应,临床少见。

处理:

应首先中止用药,保持呼吸道通畅并予以吸氧。

低血压者应适当补充血量,紧急情况下可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同时使用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物治疗。

(3)霍纳综合症:

表现为同侧瞳孔缩小、眼睑下垂、鼻粘膜充血和面部潮红等

症候群。

常见原因:

同侧交感神经节被麻痹。

处理:

一过性,不用处理即可。

(4)气胸:

表现为胸闷、憋气、呼吸困难。

常见原因:

穿刺穿破胸膜

处理:

吸氧,如果憋气明显,拍片示肺被压迫1/3—1/2时,行胸腔闭式引流

术。

文件名称:

手足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制订日期:

2012年10月

修订日期:

修订次数:

修订摘要:

包括范围:

一、评估要点

术前评估

1.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如神志、生命体征、饮食、睡眠、排便、原发病治疗用药

情况、既往病史、配合情况、自理能力等。

2.评估患处情况,如致伤原因、损伤部位、损伤程度、出血状况及感觉运动功

能受损情况及疼痛等。

3.评估身体其他部位有无合并伤。

4.评估手术耐受性,了解各种检查,如血常规、凝血五项、心电图及X光片等。

5.评估女性患者是否处于月经期。

6.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社会支持情况。

术后评估

1.了解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术中情况。

2.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3.评估刀口疼痛、渗血情况及引流管位置、通畅度、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

4.评估皮肤受压情况。

5.评估患肢血循环情况。

6.评估患者心理状况。

二、护理要点

术前护理

1.观察患者一般情况,监测神志及生命体征。

了解饮食、睡眠、排便、原发病治

疗用药情况、既往病史、配合情况、自理能力等。

2.了解患处情况,如致伤原因、损伤部位、损伤程度、出血状况及感觉运动功

能受损情况等。

对于出血多的患者,遵医嘱及时输血、输液扩容。

3.了解身体其他部位有无合并伤。

4.协助医师完成术前检查,如血常规、凝血五项、心电图及X光片等。

5.遵医嘱完成术前准备,如备皮、皮试、交叉配血、留置导尿等。

6.做好术前指导,如预防感冒、根据麻醉方式指导禁饮食时间、指导床上练习使用大小便器等。

7.做好术前心理护理。

解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术后护理

1.按麻醉后护理常规,观察患者神志及生命体征变化,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

2.根据手术方式,取合适卧位。

抬高患肢20~30°,促进静脉和淋巴的回流,

减轻肿胀。

血管吻合术患者,卧床7~10天,避免患侧卧位,保证患肢良好的血

液循环。

在病情允许下,尽量早日下床活动。

3.正确连接各种管道并妥善固定,保持管道通畅,防止折叠、受压等。

4.观察刀口引流及刀口渗血情况,如引流液及渗出液的性质、量、颜色、气味等,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5.观察患者刀口疼痛的程度及性质,遵医嘱应用止痛药物,以防疼痛导致血管

痉挛或血循环障碍。

6.持续灯烤时,保持灯距在30~50cm,以防止局部温度过低,导致血管痉挛及

血栓形成。

7.移植再植组织的血循环观察:

包括颜色、温度、张力、毛细血管反应时间、

针刺或小刀口放血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

8.术后用药观察,特别是抗凝药物的不良反应:

如皮肤及黏膜出现出血点、淤

斑,鼻衄,伤口处异常出血,女性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等,应及时通知医

师。

9.对于持续导尿患者,注意观察尿的颜色、量及性质,注意预防泌尿系感染。

10.保持室内温度在20~25˚C,湿度50~60%。

适当通风,禁止患者、陪人吸

烟,以防烟碱导致血管痉挛或血管栓塞。

11.饮食指导:

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纤维素易消化饮食,促进刀口愈合,防止便秘,应少吃甜食及辛辣食物。

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等患者,遵守相应的疾病饮食原则。

12.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

并发症的发生。

13.加强心理护理,增强治疗信心,防止情绪不稳定导致血管痉挛。

14.指导患者功能锻炼,促进患肢功能康复。

(1)初期:

手术后1-2周内,应以休息为主,鼓励患者应尽早活动。

如上肢手术后,能下床后鼓励患者下地活动,积极活动未固定的肩、肘、腕等,并行上肢屈伸肌群的静态收缩练习;如下肢手术后应经常活动上半身和未被固定的髋、膝关节处,同时,还要做踝关节及趾间关节屈伸活动,股四头肌静态收缩活动。

(2)中期:

从手术切口愈合到拆除外固定物的一段时间。

根据病情,继续初期的功能锻炼,在此基础上增加活动时间、强度、范围、配合简单的器械和支架辅助锻炼,使患肢的功能大部分得到恢复。

(3)后期:

从骨、关节等组织初步愈合,到恢复全身和局部正常功能的一段时间。

继续加强功能锻炼,特别对活动功能仍有不同程度障碍的关节、肌肉,要有针对性的行关节活动度及力量练习,可做器械操,或做徒手操,并配合理疗、按摩等,使肢体功能得到恢复。

15.出院指导

(1)刀口愈合良好,术后12~14天拆线。

(2)术后在医师指导下,来院拍片复查,适时去除内固定。

(3)注意保护患肢,防止冻伤、烫伤及其他意外损伤。

(4)继续功能锻炼,促进患肢功能康复。

(5)如有不适,及时随诊。

(6)注意生活、生产安全,防止再次损伤。

文件名称:

支具护理常规

制订日期:

2012年10月

修订日期:

修订次数:

修订摘要:

包括范围:

一、评估要点

1.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如生命体征、自理能力、有无其他合并伤等。

2.评估患肢致伤原因、损伤程度、治疗情况及有无肿胀等。

3.评估患肢血循环、感觉及活动情况。

4.评估患者伤口情况,敷料有无渗血渗液,污染的敷料要及时更换。

5.评估支具是否合适,固定带是否牢固,有无压迫软组织,是否透气等。

6.评估患者对支具外固定的认知情况。

7.评估患者心理状况。

二、护理要点

1.观察患者的神志、生命体征等一般情况。

2.注意患肢的血液循环状况,有无疼痛、肿胀、苍白、紫绀等异常情况。

3.注意患肢有无感觉异常、麻木、活动受限等受压情况。

4.患肢支具固定后,若有不适,康复师应及时给予调整。

5.对于长期卧床、年老体弱者,注意预防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6.支具在使用过程中要经常检查维修和保养,对破损的部件要及时修复或更换,

以保证治疗效果。

7.加强心理护理,增加治疗信心。

8.指导患者功能锻炼,促进患肢功能康复。

指导固定肢体做肌肉等长收缩运动,以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其他未固定肢体、关节可正常活动。

但需结合原有疾病进行指导。

文件名称:

外固定架固定护理常规

制订日期:

2012年10月

修订日期:

修订次数:

修订摘要:

包括范围:

一、评估要点

1.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如生命体征、自理能力、有无其他合并伤等。

2.评估患肢致伤原因、损伤程度、治疗情况及有无肿胀等。

3.评估患肢血循环、感觉及活动情况。

4.评估患者伤口情况,敷料有无渗血渗液,污染的敷料要及时更换。

5.评估外固定架是否合适,是否牢固,有无压迫软组织等。

6.评估患者对外固定架的认知情况。

7.评估患者心理状况。

二、护理要点

1.观察患者的神志、生命体征等一般情况。

2.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

观察固定肢体有无血管、神经损伤或压迫症状,如发现肢体麻木、活动障碍、指(趾)端血循环障碍等应马上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3.观察外固定架及固定针有无松脱、倾斜等,必要时拍片复查骨折有无移位。

4.观察外固定架周围的皮肤有无受压、破损或红、肿、热、痛等异常情况。

外固定架针眼处护理:

(1)观察针眼处有无红、肿、热、痛、渗液等异常情况。

(2)使用碘伏去除针眼处的分泌物和血痂。

(3)针眼处敷盖敷贴,每周更换2次,有渗血渗液时随时更换。

5.对于长期卧床、年老体弱者,注意预防压疮、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6.做好心理护理,增加治病信心。

7.指导患者功能锻炼,促进患肢功能康复。

上肢可做握拳伸掌,下肢可做足踝泵、股四头肌收缩运动等,预防关节僵硬、废用性肌萎缩及足下垂等并发症。

促进功能康复。

文件名称:

克氏针固定护理常规

制订日期:

2012年10月

修订日期:

修订次数:

修订摘要:

包括范围:

一、评估要点

1.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如生命体征、自理能力、有无其他合并伤等。

2.评估患肢致伤原因、损伤程度、治疗情况及有无肿胀等。

3.评估患肢血循环、感觉及活动情况。

4.评估患者伤口情况,敷料有无渗血渗液,污染的敷料要及时更换。

5.评估克氏针是否合适,是否牢固,针端是否易损伤其他部位(人体或被褥)等。

6.评估患者对克氏针固定的认知情况。

7.评估患者心理状况。

二、护理要点

1.观察患者的神志、生命体征等一般情况。

2.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

观察固定指(趾)端有无神经、血管损伤或压迫症状,如发现肢体麻木、活动障碍、指(趾)端血循环障碍等应马上报告医生处理。

3.观察固定针有无松脱、倾斜等。

4.观察克氏针周围皮肤有无受压、破损或红、肿、热、痛等异常情况。

5.针眼处护理:

(1)观察针眼处有无红、肿、热、痛、渗液等异常情况。

(2)使用碘伏去除针眼处的分泌物和血痂。

6.掀开敷料时,注意纱布线头不可绕住克氏针,以免造成偏斜。

7.对于长期卧床、年老体弱者,注意预防压疮、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8.做好心理护理,增加治病信心。

9.指导患者功能锻炼,促进患肢功能康复。

指导患者进行未固定关节的运动,如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环转等,预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促进功能康复。

10.术后45天左右,拍X线片示骨折愈合良好,可拔出克氏针。

文件名称:

封闭负压吸引术(VSD)护理常规

制订日期:

2012年10月

修订日期:

修订次数:

修订摘要:

包括范围:

一、评估要点

1.评估患者一般情况的变化,如神志、生命体征、原发病治疗用药情况、既往史等。

2.评估患处情况,致伤原因、损伤程度及感觉运动功能受损情况。

3.评估手术耐受性,检查血常规、凝血五项、心电图及X线等。

4.了解手术过程,有无血管神经肌腱修复及内外固定等。

5.评估中心负压管道的压力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6.评估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颜色、性质、量等。

7.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社会支持情况。

二、护理要点

术前护理

1.观察患者一般情况,监测神志及生命体征。

了解饮食、睡眠、排便、原发病治疗用药情况、既往病史、配合情况、自理能力等。

2.了解患处情况,如致伤原因、损伤部位、损伤程度、出血状况及感觉运动功

能受损情况等。

对于出血多的患者,遵医嘱及时输血、输液扩容。

3.了解身体其他部位有无合并伤。

4.协助医师完成术前检查。

5.遵医嘱完成术前准备,如备皮、皮试、交叉配血、留置导尿等。

6.做好术前指导,如预防感冒、根据麻醉方式指导禁饮食时间、指导床上练习使用大小便器等。

7.做好术前心理护理。

术后护理

1.按麻醉后护理常规,观察患者神志及生命体征变化,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

2.根据手术方式,取合适卧位。

抬高患肢20~30°,促进静脉和淋巴的回流,

减轻肿胀。

3.正确连接负压,保持管腔密闭,调节负压0.017-0.06MPA。

保持管道通畅,防

止引流管受压或折叠。

观察VSD引流情况,如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气味等。

4.观察VSD敷料是否塌陷,引流管管型是否存在,有以下情况时,如VSD敷料干结变硬,VSD引流系统漏气,短时间内有大量新鲜血液被吸出(每小时引流液超过100毫升),及时通知医师。

5.持续负压吸引时间,一般在7-10天左右,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6.每天更换VSD引流瓶一次,在更换时,为防止引流管内的液体回流到VSD敷料内,先钳夹住引流管,再关闭负压源,然后更换吸引瓶;标记好蒸馏水刻度,便于统计引流量。

7.观察患者刀口疼痛的程度及性质,遵医嘱应用止痛药物。

8.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并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9.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饮食,增加抵抗力,促进刀口愈合。

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需按疾病饮食原则。

10.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增加治病信心。

11.指导患者功能锻炼,促进患肢功能康复。

上肢VSD负压吸引患者,病情许可时下床活动。

下肢VSD负压吸引患者,卧床时进行患肢股四头肌等张运动及未受累关节的活动,病情许可时下床活动,置管处高于引流瓶位置。

文件名称:

手足外伤护理常规

制订日期:

2012年10月

修订日期:

修订次数:

修订摘要:

包括范围:

包括压砸伤、切割伤、撕脱伤、挤压伤、碾压伤、炸伤、热压伤、电击伤、贯穿伤、咬伤等

一、评估要点

1.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如神志、生命体征、既往病史、配合情况、自理能力等。

2.评估患处情况,如致伤原因、损伤部位、损伤程度、出血状况及感觉运动功

能受损情况及疼痛等。

3.评估身体其他部位有无合并伤。

4.评估手术耐受性,了解各种检查,如血常规、凝血五项、心电图及X光片等。

5.评估女性患者是否处于月经期。

6.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社会支持情况。

7.了解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术中情况。

8.评估刀口渗血、皮肤受压及患肢血循环情况。

二、护理要点

术前护理

1.观察患者一般情况,监测神志及生命体征。

了解既往病史、配合情况、自理能力等。

2.了解患处情况,如致伤原因、损伤部位、损伤程度、出血状况及感觉运动功

能受损情况等。

对于出血多的患者,遵医嘱及时输血、输液扩容。

3.了解身体其他部位有无合并伤。

4.协助医师完成术前检查,如血常规、凝血五项、心电图及X光片等。

5.遵医嘱完成术前准备,如备皮、皮试、交叉配血、留置导尿等。

6.做好术前指导,根据麻醉方式指导禁饮食时间等。

7.做好术前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

术后护理

1.按麻醉后护理常规,观察患者神志及生命体征变化,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

2.根据手术方式,取合适卧位。

抬高患肢20~30°,促进静脉和淋巴的回流,

减轻肿胀。

血管吻合术患者,卧床7~10天,避免患侧卧位,保证患肢良好的血

液循环。

在病情允许下,尽量早日下床活动。

3.正确连接各种管道并妥善固定,保持管道通畅,防止折叠、受压等。

4.观察刀口引流及刀口渗血情况,如引流液及渗出液的性质、量、颜色、气味等,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电击伤术后继发出血发生率较高,其原因是动脉内膜及中层损伤,血管壁坏死感染,出血时间大多在2~3周左右,为预防大出血,床边备电动止血仪或止血带。

5.观察患者刀口疼痛的程度及性质,遵医嘱应用止痛药物,以防疼痛导致血管

痉挛或血循环障碍。

6.持续灯烤时,保持灯距在30~50cm,以防止局部温度过低,导致血管痉挛及

血栓形成。

7.移植再植组织的血循环观察:

包括颜色、温度、张力、毛细血管反应时间、

针刺或小刀口放血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

8.术后用药观察,特别是抗凝药物的不良反应:

如皮肤及黏膜有无出血点、淤

斑,鼻衄,伤口处有无异常出血,女性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等,应及时通知医

师。

9.对于持续导尿患者,注意观察尿的颜色、量及性质,注意预防泌尿系感染。

10.保持室内温度在20~25˚C,湿度50~60%。

适当通风,禁止患者、陪人吸

烟,以防烟碱导致血管痉挛或血管栓塞。

11.饮食指导:

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纤维素易消化饮食,促进刀口愈合,防止便秘,应少吃甜食及辛辣食物。

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等患者,遵守相应的疾病饮食原则。

12.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

并发症的发生。

13.加强心理护理,增加治疗信心,防止情绪不稳定导致血管痉挛。

14.指导患者功能锻炼,促进患肢功能康复。

原则上鼓励患者应尽早恢复活动,积极活动未固定肩、肘关节(屈曲、伸展、环绕、旋转等)。

去除外固定前,在康复治疗师辅助下行受累肢体的理疗与被动活动。

去除外固定后(上肢4-6周、下肢6-8周后),自主动活动受伤肢体开始,逐渐过度到抗阻运动与力量训练,10-15次/组、3-4组/轮、3-4轮/天。

15.出院指导

(1)刀口愈合良好,术后12~14天拆线。

(2)术后在医师指导下,来院拍片复查,适时去除内固定。

(3)注意保护患肢,防止冻伤、烫伤及其他意外损伤。

(4)继续功能锻炼,促进患肢功能康复。

(5)如有不适,及时随诊。

(6)注意生活、生产安全,防止再次损伤。

文件名称:

手足外伤术后护理常规

制订日期:

2012年10月

修订日期:

修订次数:

修订摘要:

包括范围:

包括清创缝合术后、骨折内固定术后、皮瓣修复术后、再植术后、VSD负压吸引术后、肌腱修复术后、神经修复术后等

一、评估要点

1.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如神志、生命体征、原发病治疗用药情况、既往病史、配

合情况、自理能力等。

2.评估患处情况,如致伤原因、损伤部位、损伤程度、感觉运动功能受损情况、

有无内外固定物存留、皮瓣和创面情况及疼痛等。

3.评估手术耐受性,了解各种检查,如血常规、凝血五项、心电图及X光片等。

4.评估女性患者是否处于月经期。

5.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社会支持情况。

6.了解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术中情况。

7.评估刀口渗血、皮肤受压及患肢血循环情况。

二、护理要点

术前护理

1.观察患者一般情况,监测神志及生命体征。

了解既往病史、配合情况、自理能力等。

2.了解患处情况,如致伤原因、损伤部位、损伤程度、感觉运动功能受损情况、

有无内外固定物存留、皮瓣和创面情况及疼痛等。

3.协助医师完成术前检查,如血常规、凝血五项、心电图及X光片等。

4.遵医嘱完成术前准备,如备皮、皮试、交叉配血、留置导尿等。

5.做好术前指导,根据麻醉方式指导禁饮食时间等。

6.做好术前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

术后护理

1.按麻醉后护理常规,观察患者神志及生命体征变化,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

2.根据手术方式,取合适卧位。

抬高患肢20~30°,促进静脉和淋巴的回流,

减轻肿胀。

血管吻合术患者,卧床7~10天,避免患侧卧位,保证患肢良好的血

液循环;皮瓣修复术患者使皮瓣处置于正确位置且不受压为宜,患肢放在舒适且

稳固的位置,以防止皮瓣受到牵拉,保证皮瓣良好的血液循环。

在病情允许下,

尽量早日下床活动。

3.正确连接各种管道并妥善固定,保持管道通畅,防止折叠、受压等。

4.观察刀口引流及刀口渗血情况,如引流液及渗出液的性质、量、颜色、气味等,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5.观察患者刀口疼痛的程度及性质,遵医嘱应用止痛药物,以防疼痛导致血管

痉挛或血循环障碍。

6.持续灯烤时,保持灯距在30~50cm,以防止局部温度过低,导致血管痉挛及

血栓形成。

7.患肢的血循环观察:

包括颜色、温度、张力、毛细血管反应时间、针刺或小刀

口放血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

8.术后用药观察,特别是抗凝药物的不良反应:

如皮肤及黏膜有无出血点、淤

斑,鼻衄,伤口处有无异常出血,女性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等,应及时通知医

师。

9.对于持续导尿患者,注意观察尿的颜色、量及性质,注意预防泌尿系感染。

10.保持室内温度在20~25˚C,湿度50~60%。

适当通风,禁止患者、陪人吸

烟,以防烟碱导致血管痉挛或血管栓塞。

11.饮食指导:

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纤维素易消化饮食,促进刀口愈合,防止便秘,应少吃甜食及辛辣食物。

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等患者,遵守相应的疾病饮食原则。

12.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

并发症的发生。

13.加强心理护理,增加治疗信心,防止情绪不稳定导致血管痉挛。

14.指导患者功能锻炼,促进患肢功能康复。

原则上鼓励患者应尽早恢复活动,积极活动未固定肩、肘关节(屈曲、伸展、环绕、旋转等)。

去除外固定前,在康复治疗师辅助下行受累肢体的理疗与被动活动。

去除外固定后(上肢4-6周、下肢6-8周后),自主动活动受伤肢体开始,逐渐过度到抗阻运动与力量训练,10-15次/组、3-4组/轮、3-4轮/天。

15.出院指导

(1)刀口愈合良好,术后12~14天拆线。

(2)术后在医师指导下,来院拍片复查,适时去除内固定。

(3)注意保护患肢,防止冻伤、烫伤及其他意外损伤。

(4)继续功能锻炼,促进患肢功能康复。

(5)如有不适,及时随诊。

(6)注意生活、生产安全,防止再次损伤。

文件名称:

手足部骨折与关节损伤护理常规

制订日期:

2012年10月

修订日期:

修订次数:

修订摘要:

包括范围:

包括指骨、掌骨、腕关节、踝关节、跟骨、距骨、舟状骨、跖骨、趾骨等

一、评估要点

1.评估患者一般情况,如神志、生命体征、既往病史、配合情况、自理能力等。

2.评估患处情况,如致伤原因、损伤部位、损伤程度、出血状况及感觉运动功

能受损情况及疼痛等。

3.评估身体其他部位有无合并伤。

4.评估手术耐受性,了解各种检查,如血常规、凝血五项、心电图及X光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