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仪表事故案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3247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仪表事故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化工仪表事故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化工仪表事故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化工仪表事故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化工仪表事故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化工仪表事故案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化工仪表事故案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化工仪表事故案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化工仪表事故案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化工仪表事故案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化工仪表事故案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化工仪表事故案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化工仪表事故案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化工仪表事故案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化工仪表事故案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化工仪表事故案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化工仪表事故案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化工仪表事故案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化工仪表事故案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化工仪表事故案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工仪表事故案例.docx

《化工仪表事故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仪表事故案例.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工仪表事故案例.docx

化工仪表事故案例

案例2"11.17',急冷油窜入烧焦线外泄事故

事故经过:

1997年11月17日11时35分,某装置按计划停车。

11时35分,

2#裂解炉(BA102)由汽油分馏塔(DA101)塔切出后,不久即发现DA101

塔釜液位下降,室内人员联系补调质油。

11时55分,室外操作人员发

现BA102的清焦罐上有急冷油飘出,立即采取紧急措施。

将BA102稀释

蒸汽由放空状态切入DA101塔内,但此时已有少量急冷油飘落在BA102

废热锅炉(TLE)上,由于TLE温度较高,引起急冷油的燃烧,立即通

知消防人员紧急处理,将火扑灭。

在这段时间内虽然及时补入调质油,

但DA101塔釜液位仍由50%降至6%。

事故类别:

生产事故。

原因分析:

从清焦罐冒出的急冷油来源可以有两个,一是从裂解气管线倒窜,

即急冷油从裂解气切换阀(XV-102-51)的塔侧返回至炉侧,由于当时

各裂解炉均已退料,且XV-102-51的阀体内是正压,即使反窜也应是窜

裂解气,因此这种可能性极小,予以排除。

另一来源是从急冷油电动阀

(XV-102-30)线上流出至急冷器,这条线上有一个电动阀(XV-102-30),

一个手阀、两个并行的急冷器出口温度调节阀(TC102-1,TC102-2)。

查操作记录,TC102-1,TC102-2于11时32分关闭,但调节阀内

漏可能性非常大;XV-102-30控制室内的信号显示此阀在切炉开始即被

关闭,但跑油后现场检查发现XV-102-30仍有20%的开度,该电动阀本

身存在问题。

操作规程明确规定电动阀关闭后,仍要将手阀关闭。

如果手阀关闭,

不可能出现如此大的急冷油泄漏。

因此,操作人员未按操作规程进行操

作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

此外,室内操作人员不细心,判断事故能力

差。

根据当时生产状况:

DA101塔釜液位下降迅速;BA102急冷器出口

温度偏低(正常应350℃左右,但当时低于2000C),应该能判断出有异

常情况发生,如及时正确处理,可以将此次事故降低到最低限度。

整改措施:

1、操作人员一定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精心操作。

2、加强对设备、仪表的维护,及时发现并排除设备、仪表故障。

案例3"5.12',锅炉给水调节阀故障致全装置停车事故

事故经过:

2001年5月12日20时11分,某装置室内操作人员发现BA-106

炉汽包液位高报(LICA10601PV=73.1%),当时液面调节间处于自动调节

状态。

20时14分,汽包液面高高报(LICA10601PV=80.2%),当班人员

立即现场确认汽包液面,同时室内发现锅炉给水流量达到32455.3KG/H,

仪表状态开路。

20时16分,汽包液面105.90/,现场发现汽包玻璃板

液面100%,锅炉给水进料调节阀现场全开。

在当班人员现场关闭该阀

下游阀的过程中,BA-106出h高压蒸汽温度下降。

20时28分,室内人

员发现丙烯压缩机(GB-501)和裂解气压缩机(GB-201)的驱动透平

(GT-501/GT-201)轴位移上升。

20时31分,GT-201轴位移联锁停车。

20时32分,GT-501轴位移联锁停车。

GB-501停车后,乙烯压缩机

(GB-601)及分离系统相继停车。

21时40分,新、老区裂解炉全部停

止进料。

事故类别:

生产事故。

原因分析:

BA-106炉锅炉给水调节阀FCV-106-26阀门信号线发生故障,引

起汽包液面满,SS蒸汽带水,导致总管SS温度降低,致使GT-501

/GT-201轴位移高联锁停车。

整改措施:

1、加强联锁管理,投用新裂解炉全部联锁。

2、加强职工培训,提高职工应急应变处理能力。

案例4“”汽包液面仪表指示偏差引发对流段锅炉给水管爆裂

事故

事故经过:

1989年1月12日,某装置6#裂解炉处于正常操作状态,15时,

对流段锅炉给水管爆裂,紧急停炉。

事故类别:

生产事故。

原因分析:

该炉超高压蒸汽汽包的锅炉给水液面小于仪表指示液面,同时液面

调节伐的实际开度小于仪表指示开度,当阀门按自动要求关小到一定程

度时,给水实际已被切断,对流段炉管过热。

而当阀门增加开度时,锅

炉给水直接进入已经过热的给水管而发生冷淬,导致给水管爆裂。

整改措施:

1、锅炉给水阀门检修回装前,工艺、仪表双方应确认供水调节阀

的最小流量限位,以避免炉管断水事故的发生;

2、超高压蒸汽汽包液面应以现场玻璃板指示为准,操作工应加强

巡检,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案例7“”操作不当引发裂解炉燃料气压力高联锁事故

事故经过:

1997年4月8日9时55分,某装置仪表人员在检修燃料气分子量

表(70AI002A/B/C)时,将三块表同时摘除,造成70AI002A/B/C及

70AI002D(A、B、C平均值)同时回零,触发裂解炉底部燃料气压力高

高联锁(10PSHH113),导致正处于高级控制的3台裂解炉(F1001/3/5)

全部停车。

事故类别:

生产事故。

原因分析:

仪表同时摘除70AI002A/B/C,造成热值计算失控,裂解炉燃烧处

于高级控制状态下,燃料气阀迅速打开,触发压力高高联锁。

整改措施:

1、仪表检修时需与工艺沟通,检修此类表时,可根据经验,对

70A工002D锁定一个参考值,参与DCS内部计算。

另外,在维护

70A工002A/B/C时,须逐个进行。

2、工艺人员再遇类似情况,应立即摘除燃烧高级控制,用底部及

侧壁燃料气控制器(lOPC108/lOPC105)自动控制燃烧量。

案例16

事故

"1.30”急冷水沉降槽界面指示失灵致稀释蒸汽系统带油

事故经过:

2002年1月30日,某装置老区开车过程中发现工艺水(PW)、稀

释蒸汽(DS)系统中严重带油,DS系统压力(PICA-150)无法控制,

在0.3-0.8Mpa之间大幅波动,稀释蒸汽发生器EA-123壳程和汽包排污

阀(FV-157)排出大量汽油,稀释蒸汽包(FA-115)安全阀两次起跳。

事故类别:

生产事故。

原因分析:

经分析检查,发现急冷水沉降槽FA-120界面指示L工一141失灵,水

液位指示偏高50%至60%,造成工艺水进料泵GA-109吸入汽油,DS系

统无法操作。

整改措施:

在装置开车及平时操作中,要定期检查油水界面表,发现偏差要及

时通知仪表来校正,保证指示正确。

案例33

"2.18”粗氢中乙烯含量超标导致甲烷化反应器飞温事故

事故经过:

1991年2月18日6:

00左右,某装置内操发现脱甲烷塔进料分离

罐(FA-304)液位高,就注意了DC-301床层温度变化大,再看FA-304

液位时,高达80,此时外操到现场处理,大约15分钟后,FA-304

满罐,即手动按PB停DC-301,但此时DC-301床层温度已达370℃。

事故类别:

生产事故。

原因分析:

因液位(LV-311)自动调节失灵,现场卡死无法动作,内操发现后

处理不及时,造成FA-304满罐,致使氢气甲烷分离罐(FA-308)满,

使粗氢中乙烯含量超标,进入DC-301发生剧烈放热反应,引起床层飞

温。

整改措施:

1、以卡片形式贴在仪表盘上,让每位操作工都知道LV-311卡死后

的处理步骤,以便得到及时处理;

2、内操换岗需进行上岗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对操作工进行培

训提高操作水平;

3、仪表工应对仪表进行定期检查。

案例43“”C2加氢反应器停进料后未完全切断H2致飞温事故

事故经过:

1990年4月3日,某装置C2加氢反应器(DC-401)由B切至A

台时,由于A台内残留有水,导致物料出反应器后冻堵,为解冻,

停DA-401的回流,提高DA401的塔釜加热量,使DA401底大量物料

从塔顶进入后系统,致使DA404塔无进料(FRCA454无量),使DC-402B

处于临时停车状态,室内关FFRC-456,457。

室内切断Hz,当DC-401A

解冻以后,DC-402B开始进料,发生飞温。

事故类别:

生产事故。

原因分析:

DC402B中存有大量的H2,当DC-402停止进料后,没有按操作

法切断去DC一402系统的Hz根部伐,仅室内关闭了H:

的两个流量

调节伐,致使Hz从FA-409的充压管线以及两个流量调节伐泄漏至

DC-402B之中,当DC-402B开始进料时,Hz浓度较高,从而发生飞

温事故。

整改措施:

反应器停车后,无论时间长短,均应按照操作规程,切断Hz的

总根部伐,仪表调节伐门是不能代替切断伐门的。

案例50"2.6',急冷油外泄引发急冷器着火事故

事故经过:

1992年2月6日,某装置BA-107炉急冷器突然起火,烧毁部分仪

表电缆,操作工在切32"、14“阀时,大量急冷油从烧焦罐中喷出,

险些酿成恶性事故。

事故类别:

火灾爆炸事故。

原因分析:

BA-107炉急冷器调节阀由于焦粉冲刷造成磨损,出现裂纹,致使

阀内的急冷油外泄,遇炉子明火燃烧。

操作工处理时,由于火势较大,

没能关闭现场两道急冷油闸阀,只从室内关闭急冷油调节阀,由于此时

急冷油调节阀控制电缆被烧毁,室内无法控制,该阀(气关)实际上处

于全开位置。

而操作工经验不足,误以为该阀关闭,物料已经切断,在

进行32",14”阀切换时,大量的急冷油从烧焦罐中喷出。

整改措施:

1、停炉后,对调节阀阀体进行检查,避免因阀门磨损出现裂纹,

导致急冷油泄漏;

2、在急冷油总管上较安全的部位再加一道闸阀,一旦发生类似情

况,可紧急处理。

案例53“”联锁管理不严导致炉膛爆燃事故

事故经过:

1988年9月1日10时13分,某装置BA-109炉送风机(底部、侧

壁烧嘴空气输送设备)在正常运行中突然停车。

操作工重新启动送风机

后,炉膛内发生爆燃,部份炉墙被炸塌。

半月后修复投用。

事故类别:

火灾爆炸事故。

原因分析:

送风机停运停炉联锁MAK—109—1未投用,当送风机突然停车时,

联锁未动作,因而未切断燃料供给。

而送风机停运后,燃料气进炉未断,

造成燃料燃烧不完全。

短时间内启动送风机,由于炉膛内高温,燃料气

及大量新鲜空气的进入造成了这次爆燃。

整改措施:

加强联锁管理,无特殊情况,联锁必须全部投用。

案例70"9.4”甲醇厂丙烯压缩机跳车事件

(一)事件经过

2013年9月4日4时9分35秒,甲醇厂二套管网2.SMPa压力由

2.7MPa缓慢下降,PV-8303自动打开。

4时10分20秒,PV-8303开至

80%,管网压力下降至2.34MPa,操作人员发现后将调节阀PV8303由“自

动”切至“手动”操作并逐渐开大至95%04时11分25秒,管网压力

下降至1.64MPa,丙烯压缩机因蒸汽压力低喘振。

4时11分45秒,管

网压力突然上涨至,PV-8303A自动打开泄压,同时操作工将

PV-8303由95%关至60%04时13分38秒,丙烯压缩机因喘振跳车,仪

表人员检查减压阀PV8303及放空阀PV8303A阀无异常,阀门动作正常,

系统恢复开车。

(二)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管网4.4MPa减2.SMPa调节阀PV8303在75%至95%开度时有卡涩现

象。

2.间接原因

(1)管网控制阀PV-8303A设定压力2.8MPa,管网压力突升至3.1

MPa,控制阀PV-8303A自动打开,造成管网压力波动加剧。

(2)操作工事故状态应急处理经验不足,管网压力突升至3.12MPa

操作工将PV-8303由95%关至60%,加剧了管网压力的波动。

(三)防范和整改措施

1.对阀门进行拆检。

2.对管网仪表控制系统PID参数优化,实现自动稳定控制。

3.提高管网控制阀PV-8303A正常给定压力至3.OMPao

4.完善水汽车间管网应急处置预案,并对管网操作工进行培训。

案例75

"8.6"PP装置一线粉料下料主秤停车事件

事件经过:

2012年8月6日19时52分,一线挤压机粉料进料主秤XW-73601

温度传感器反馈温度达到设定的停车值(500C),导致XW-73601及一线

挤压造粒系统联锁停车。

事故类别:

生产事故。

事件原因:

1、事故(事件、未遂事故)的直接原因:

一线挤压机粉料进料主秤XW-73601内温度高。

2、事故(事件、未遂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1)XW-73601主秤传感器选型错误,按照专利商提供的设计文件,

一线粉料仓D-73511内操作温度为600C,而主秤传感器的最高允许温

度只有550C(仪表车间联系厂家后得到的最高允许值),无法满足生产

需要。

(2)夏天整个挤压机厂房内温度较高,不利于设备的散热,容易

使设备内热量聚集,从而使温度逐渐升高。

(3)主秤传感器冷却氮气温度无法控制,在主秤温度升高时无法

很好的对传感器进行降温。

(4)聚合车间及仪表车间对挤压机在夏天长周期运行时存在的问

题辨识不到位。

整改措施:

1、仪表车间对主秤传感器在60℃条件下的运行寿命进行确认,如

有必要则对主秤传感器重新选型、采购更换,并利用二线挤压机停车机

会给二线粉料下料主秤增加一路吹扫氮气。

2,聚合车间增开降温用风扇,降低主秤周围环境温度,提高主秤

散热速率,并利用交接班机会对班组培训。

案例77

"9.20”一线挤压机粉料下料旋阀停车事件

事件经过:

9月20日12时58分,聚合车间一线挤压机下料旋阀XR-73511因

国产化减速器卡涩停车,经向调度请示,于9月20日13时04分停车

检修。

现场拆卸检查国产化减.速器(检查发现输入轴轴承损坏,此减速

器6月份大检修由外委改造单位拆卸检修过)。

检修结束后,于9月20

日21时14分开车。

停车时间8小时12分钟。

事故类别:

生产事故。

事件原因:

1、事件性质:

非责任事件。

2、事件的直接原因:

聚合车间一线挤压机因下料旋阀XR-73511因国产化减速器卡涩停

3、事件的间接原因:

XR-73511下料旋转阀初期设计为3.3KW,无法满足正常生产要求。

更换了5.0KW的电机配套摆线针形减速器。

该减速器为国产产品。

速器轴承强度无法保证减速器长期运行。

整改措施:

1,聚合车间将原装备的小功率减速器回装,满足现场的紧急状况,

恢复生产。

2,聚合车间做好旋转阀等关键设备的巡检监护工作。

3,聚合车间做好类似事故发生的防范措施。

4、更换事故减速器的轴承,作为备用减速器。

案例82

"5.8',丙烯进料罐液位低事件

事故经过:

2015年5月8日,在四线开车过程中,突然发现R-274101反应

器丙烯进料压力只有3.5MPa,丙烯进料泵P-271120出口流量由65t

降为35t,立刻通知现场,经检查发现进料泵运行正常,此时进料罐

上低液位报警LS-11603显示为红色,而液位计L工C-11603显示液位为

60%,怀疑是液位计故障,现场液位计显示只有25%左右,敲击液位计,

液位计显示从60%降为25%,中控立刻开大LV11604给进料罐补充液位。

进料泵出口压力与流量恢复正常。

事故类别:

生产事故。

事故原因:

1、由于LIC-11603故障,显示为60%,内操操作人员误以为液位

正常,没有及时补充液位,导致进料罐液位低。

2、操作人员思想麻痹,LS-11603液位低报警时,没有与现场仔

细核对,导致进料罐液位低。

整改措施:

1、中控与现场整点巡检时,对一下中控与现场液位计刻度,确保

一致。

2、仔细巡检,对待报警应当仔细确认后方可消除。

3、加强管理,统一思想,提高操作工责任心。

案例86"5.5”载气压缩机气缸冷却水回水温度高事件

事件经过:

2015年5月5日早班,本班巡检人员发现四线载气压缩机气缸冷

却水回水温度涨至750C,经检查发现气缸冷却水处于小循环,从而导

致水温不断升高,现场人员将冷却水流程改至大循环后发现水温仍不下

降,且冷却水回水视镜内浮球浮动很小。

经分析,确定为冷却水回水线

上流量计堵塞造成。

事故类别:

生产事故。

原因分析:

四线载气压缩机气缸冷却水泵入口过滤器由于长时间未清理,大

量杂物累积,导致冷却水流量下降,且由于过滤器上有一些较大孔洞

杂物经过后累积至流量计处,将流量计堵塞。

整改措施:

定期清理载气压缩机气缸冷却水泵入口过滤器。

2、要求水中心提高所供循环水的洁净度。

案例88

"1.3"PP装置三批不合格产品事故

事件经过

检查发现2012年1月2日9:

34二线切换到XW-77261A秤使用后,粒料

的熔融指数开始出现上升趋势。

联系质检中心对粒料进行分析,发现粒

料中助剂的含量很少,判断在使用XW-77261A秤时,助剂未加入。

事故类别:

质量事故。

原因分析:

1、事件的直接原因:

添加剂秤XW-77261A在运行状态,但是助剂未加入,导致产品熔

融指数超标,产品不合格。

2、事件发生的间接原因:

(1)助剂秤XW-77261A在PLC上显示流量与实际设定流量一致,导

致操作人员无法判断添加剂下料。

(2)添加剂湿度大,板结在添加剂称螺杆上,造成添加剂计量称运

行过程中添加剂无法下料。

(3)车间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对助剂秤的工作原理不清楚,对实际

值的曲线与设定值一致的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对操作人员培训不到位,

操作人员在巡检中没有发现添加剂不下料问题。

整改措施:

1、由仪表对实际值的曲线与设定值一致的问题进行处理,查明助

剂秤干扰的原因并加以解决。

2、对添加剂加入的设定值与实际值进行监控,出现实际值与设定

值平行状态后,立即通知班长及车间主任,对运行的添加剂计量称进行

切换,并对故障称进行维修处理。

3、班组加强现场巡检,每班对添加剂下料管线敲击,防止添加剂

受潮后板结在管线上造成管线堵塞。

定期对添加剂计量称进行拆检清理,

防止添加剂受潮后板结在添加剂计量称螺杆上。

4、对助剂秤工作原理进行学习,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

案例96

"12.20”操作失误导致反应波动事故

事故经过:

2003年12月20日13:

58左右,控制室人员发现乙烯脱炔氢气流

量低报,检查发现反应压力P工CA-4001-94和乙烯进料F工CA-4001一的

SP值都为。

,反应压力和乙烯进料急剧下降,操作人员认为是仪表故障,

立即通知仪表人员进行检查。

13:

59:

45班长立即将HS-4001-57打到解除,并及时通知调度。

14:

O1:

30班长将HS-4001-57打到AUTO位.班长命令聚合外操到

现场准备将反吹切高压氮气,并通知仪表人员进行检查。

14:

00:

18聚合主操将F工CA-4001-1操作模式由串级模式BCAS改

为手动MAN模式。

14:

O1:

13将FICA-4001-1OP值从50%改为55%。

14:

01:

43FICA-4001-1调节阀开度OP值从55%改为58%。

14:

01:

55FICA-4001-1操作模式从手动模式MAN改为自动模式

AUTO

14:

04:

06FICA-4001-1设定值SP值从17.009T/H改为16.SOT/Ho

14:

06:

09F工以-4001-1操作模式从自动模式AUTO改为串级模式

BCAS

14:

07:

09PRCA-4001-94设定值SP从2285kPa改为2290kPao

在此期间,反应压力4001P94降至2190kPa,反应进料4001F1降

至8.9T/H,直至14:

07通过调整都恢复正常,前后历时9分钟。

反应

系统恢复正常,仪表人员经检查没有发现问题。

事故类别:

生产事故。

事故原因:

事后技术人员通过查看DCS操作更改记录发现:

13:

58:

28,PRCA-4001-94设定值SP值从2320kPa改为150kPa,

原因为误输入;当PRCA-4001-94设定值SP值从2320kPa改为150kPa

后,因为投用串级控制,这直接导致乙烯进料F工CA-4001-1的SP值为

0,乙烯进料量急剧下降,反应压力也相应急剧下降。

整改措施:

1)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监盘力度和操作水平。

(2)对关键控制参数输入范围进行设定,上述误操作不被确认,

并有报警。

(3)对关键控制仪表加强维护。

案例109

"6.1"1调温水自动阀4001T26B故障

事故经过:

2006年6月11日早晨5:

50,调温水流量计4002F3出现波动,

聚合外操到现场确认,发现冷水阀动作与控制室输出不符,并且当冷水

阀开度一大于50%时,阀门就直接开到100%位置,造成调温水流量不稳,

当时乙烯进料14.2T/H,反应器温度88℃基本稳定,仅在正负2℃内波

动,工艺班长立即通知仪表人员及车间领导,在仪表人员检查后,认为

短时间内不能解决,通知仪表班长和技术员。

6:

18,聚合主操将反应器温度投手动控制,后投串级控制,6:

因反应器温度上升过快,班长令聚合主操将反应温度降到50℃以

以防止反应飞温,并将乙烯反吹切为高压氮气,停止丁烯和氢气进

38下

料,保持反应组分。

6:

55仪表班长和技术员与工艺技术员到达。

为了

尽快恢复生产,7:

30工艺人员现场关闭E-4007的循环水,打开蒸汽

给反应器升温,9:

10仪表人员更换新定位器和调试完毕,投用准备开

车,工艺人员将高压氮气切回乙烯,9:

40,启动T2泵,9:

50,当反

应温度升到70℃时,残余的催化剂触发反应,工艺人员根据实际情况

调整反应器组分,10:

15注催化剂,反应产率逐步提高到6.OT/H。

事故类别:

生产事故。

事故原因:

冷水阀4001T26B的定位器长期磨损,出现故障,需更换新定位器。

整改措施:

(1)聚合主操必须精心操作,时时监控好各项反应参数,在进行

参数调整时,应能够预见到可能发生的反应变化及相关事件,以便及时

地调整。

(2)聚合主操应熟悉各种监测系统和调节控制系统的操作。

(3)规定调温水阀每半年全面维护一次,保证正常生产。

案例115

""K-5206X一段缓冲罐液位计泄漏着火事故

事故经过:

2008年7月5日,回收压缩机K-5206X检修。

早晨5点钟K-5206X

切至K-5206/5207后,对K-5206X一段进行置换,直至一段缓冲罐导淋

无液体排出为止。

将K-5206X一段对空,更换K-5206X一段入口滤网,

打开一段缓冲罐手孔,清理K-5206X一段缓冲罐,之后准备清理K-5206X

一段缓冲罐液位计。

此时K-5206X一段缓冲罐与液位计相连接的两个阀

门均已打开对空,但K-5206X一段液位计仍然有一厘米液位显示,施工

人员在未打开液位计下部丝堵的情况下,直接拆开K-5206X一段液位计

下部法兰,液位计内混合物从法兰口喷出,与湿热空气剧烈反应,发生

闪燃。

两位施工人员,一人后退时摔倒,另一人躲闪不及,右侧面部被

灼伤。

发生闪燃事故后,立即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治疗,同时对缓冲罐

和液位计进行再次处理,确认无可燃物后,继续进行检修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