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3450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新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docx

《新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docx

新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

第1课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美术创作一般过程的分析,理解美术作品中的绘画题材、形式、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了解美术作品创作于现实生活、画家个人情感、物质材料及艺术技巧的关系,初步掌握美术欣赏评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分析、讨论、欣赏和评述等方法,初步学习并掌握对美术作品中绘画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于生活之间关系的欣赏评述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不同美术作品的产生过程,增强学生价值观,尊重理解艺术家及其创造的劳动价值和意义;在欣赏、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更加用心观察生活及对生活积极健康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这一特征。

难点:

了解绘画的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掌握美术的基本理论。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1、课前阅读教材,初步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阶段:

展示作品王式廓的《血衣》素描稿及其创作的过程和相关的素描草图,播放相关的视频,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

提出问题:

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看,你认为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需要哪些条件(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考,初步发表自己的看法。

3、发展阶段:

(1)模仿作品《血衣》中的几组人物形象,上台表演人物的造型姿态,体验人物内心情感,加深对作品人物性格及作品内涵的理解。

通过学生参与、观看,不仅激发了学习热情,更能从学生成功与不成功的表演中感受到人物造型艺术的魅力。

表演完后,教师在根据学生的表演,结合作品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条件进行分析。

(2)展示油画作品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及其创作过程和相关的素描草图,播放相关的视频,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

提出问题: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这幅表现性绘画中的形象也来源于生活吗?

它和再现性绘画中形象有什么不同?

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呢?

学生思考,初步发表自己的看法。

(3)展示课本中不同材质的工艺和雕刻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本省的特征与作品表现手法之间的关系。

体会因材施艺,宛若天成的艺术效果。

学生围绕问题探讨,并尝试对其他的几件作品进行欣赏评述。

教师小结:

材料本身对作品的成败非常关键,因而艺术技巧也相当重要。

4、展示与讲评阶段:

分别展示一幅表现性和再现性的绘画作品和相关资料信息,尝试对作品进行欣赏评述。

【教学反思】

1、在欣赏评述的过程中是否解释了美术作品的创作于现实生活的关系;

2、结合自己的感受和生活经验对作品及相关细节进行欣赏评述;

3、是否对艺术家及其作品建立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

第2课《营造艺术的情趣和意境》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体验感受美术作品的情趣和意境,了

解美术作品表现情趣和意境的艺术方法,能对相关的美术作品情趣和意境进行欣赏评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美术作品中的情趣和意境进行的体验分

析、欣赏评述,进一步探讨艺术美与生活美的区别与联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体验分析、欣赏评述,丰富学生

的生活和艺术情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对美好快乐的向往。

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通过作品分析感受不同作品中所体现的情趣和意境,并且能从表现方法和画家个人感情方面理解作品,同时能运用学到的方法赏析其它作品,从作品中的情趣和意境方面对相关美术作品进行欣赏评述。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美和价值。

中国画尤其追求意境的表现,这也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欣赏学习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情趣和意境,体会画家的思想、感情和文化修养。

3、教学策略

1.教学设计要把学生“带进来”,让学生感受作品的情趣。

教学导入部分,要有情趣,抓住学生的心理。

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准备几张自己觉得很有趣的照片,选择其中部分代表性的照片运用到课件中。

展示学生提供的有趣的照片,和同学们一起分享生活中的趣事,对提供作品的学生给予肯定,表扬这些学生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捕捉到这么生动有趣的照片。

看看艺术家是如何表现富有情趣的作品的。

2、引导学生从细节感受作品的情趣,训练学生自主学习

感悟作品的美。

比如从画面的构图、构思及不同寻常的方面引导学生分析理解:

齐白石的《青蛙》中右上角被芦草缠住脚,正在挣扎的小青蛙,便是画面中最有趣的地方,它和画面左下方的三只大青蛙悠闲的姿态形成强烈的反差,增加了画面中的戏剧性效果;夏加尔的作品《散步》中最不同寻常的地方便是画面中被举起的人物像放风筝一样轻松地漂浮在空中,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画家喜悦的心情。

3.以问题的方式引领学生,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作品中

表现得是怎样的意境?

妙在何处?

比如《独钓寒江雪》这件作品可结合相关诗句对画面表现的意境进行分析——一只扁舟,一个渔翁在船头垂钓,四周除寥寥几笔微波,一片空白。

画家巧妙地一大片空白来空出江水之辽阔和钓者的悠闲,表现出空蒙蒙的空间及浓郁的司仪。

画家是以“空”当“实”,其实是“无声胜有声”。

大大增强了空间表现的效果,使画面境界空灵,意趣盎然;而《李白诗意图》则直接根据画面题写的诗句的意境进行探讨。

所谓“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

”诗意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诗与画的有机结合,用画来表现诗意,或将诗提在画中,互相衬托,来表达画家的感情。

同样也是以大面积空白,表现大地的空阔与苍茫,很好的表达了思乡之情。

四、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安排学生课前阅读教材,初步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对教材中所涉及的作品、画家生平、创作背景等有意识的收集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交流。

目的:

布置学生自学,提前对教学主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汇报与交流各小组的同学对预习情况做一个汇报:

你了解了什么作品?

你对哪些作品熟悉?

课前对哪些艺术家了解?

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给予及时的补充,肯定学生的预习情况。

目的和说明: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以资料呈现和汇报的学习方式参与到教学中来。

3.分析作品:

展示作品,引导观察思考。

展示与互动:

看看艺术家是如何表现富有情趣的作品的。

(1)出示作品《青蛙》,齐白石,水墨画。

展示作品细节。

教师提问:

你看到了什么?

画的下部有三只正在鸣叫的大青蛙;上部是一只被芦草缠住脚的小青蛙,正在挣扎求助。

画家借助这充满戏剧性的画面,生动地表达出一种浓郁的自然意趣。

(2)散步(油画法籍俄裔)夏加尔。

夏加尔常以幻想般的画面表现自己的幸福生活。

作品中他手拉着的妻子像风筝似的在空中飘浮,构思巧妙地表达出他对婚姻的喜悦心情。

教师提问:

“他们在做什么?

作品表达了什么兴趣?

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目的和说明:

以问题的方式带动学生观察和思考,感受教学主题。

用作品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对中西艺术的表达方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4.互动探讨:

教学内容拓展与延伸

(1)展示齐白石作品,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 作品《齐白石日相呼》中的两只小鸡在干什么?

如两个今日吵架明日和好的孩子。

 齐白石专长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

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

 

(2)齐白石的艺术追求齐白石画虾通过毕生的观察,力求深入表现虾的形神特征。

齐白石画虾已入化境,表现出了虾的形态,活泼、灵敏、机警,有生命力,用笔的变化,使虾的腰部呈现各种异态,对水中的虾,为表现出那种透视感,齐白石的线条有虚有实,简略得宜。

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似与不似之间”的造型妙趣,日益强化“笔愈简而神愈全”的境界。

在色彩上主张以墨为主的中国画特色。

提出问题:

关于齐白石,你还想了解什么?

目的和说明:

以资料呈现的方式,通过直观教学,强化学生对作品的了解。

5.知识拓展与延伸展示夏加尔的作品《散步》,提出问题。

他们在做什么?

作品表达了什么兴趣?

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继续展示作品。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受作品的情趣。

夏加尔的作品依靠内在诗意力量而非绘画逻辑规则,把来自个人经验的意象与形式上的象征和美学因素结合到一起。

他的作品色彩鲜艳,别具一格,追求天真纯朴的艺术效果。

6.教学检测

(1)说一说:

从以下作品中,你感受到什么情趣?

(2)以以下作品为例:

四羊图(中国画,南宋)佚名;春牧图(中国画,现代)李可染;蒲公英(版画,现代)吴凡;猫(版画,现代,美国)雅克;杂画册之一(中国画,清)虚谷。

 

(3)提出问题:

是否能感受到不同作品中所体现的情趣和意境?

是否能从表现方法和画家个人感情方面,理解作品中的情趣和意境?

是否能从作品中的情趣和意境方面对相关美术作品进行欣赏评述?

设计目的和说明:

以“猜一猜”的方式走近大师的构思,了解艺术源于生活,尤其与艺术家的情感和现实生活有关。

7.教学总结追求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画的重要特征之一。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对意境的创造是山水画家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

情趣和意境的表现体现了画家的思想、感情、理想,文化修养等。

生活中,美无处不在,但是,你必须有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感受它的存在;生活的情趣也处处可见,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用心生活的人就能感受得到,能捕捉到生活中情趣,通过巧妙的方式表现出来。

从具体的问题进行教学总结,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欣赏作品的艺术态度,深化教学主题。

8.课后拓展课后拓展与思考:

中西绘画在构思、构图、形式等方面都在追其新颖的艺术效果,而中国山水中从“意境”营造入手。

在感受不同绘画语言独特的艺术美感同时,尝试了解画家是怎样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表达自己的想法,将生活中的感受艺术化的过程的?

目的和说明:

激发学生关注中西美术作品在构思上的异同,从社会以及生活的角度欣赏美术作品。

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

第1课《色彩的魅力》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基于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美术》七年级下册《春天的畅想》内容的一节关于色彩的基础知识的美术课。

计划1课时,45分钟。

本设计中主要通过色彩运用实例的分析启发学生构思,通过分析讲解色彩基本知识及运用方法来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和使用技巧。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初中阶段上学期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色彩知识及绘画技能,具有一定的色彩感受力。

本节课我特制定了一节同学们贴近的直观教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色彩知识的基本术语。

◆培养学生认识、运用色彩表达的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方法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讲解引导获取络相关知识信息,使学生掌握掌握色彩基础知识和色彩运用的能力和方法;

◆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过程,提高对色彩的理解,掌握从不同角度分析、运用的方法。

能运用一定的色彩知识合理地安排画面。

◆能够运用一定的色彩知识评价他人的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色彩的学习形成一定色彩知识概念和常识,培养对色彩知识的求知欲。

◆通过对生活中色彩的关注与鉴赏,提高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美的热情,促进审美修养进一步提升。

四、教学重点:

理解色彩知识的基本术语及基本知识

五、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的使用色彩表现作品。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范例,思考:

你最近最喜欢哪一种颜色?

让同学们展示思绪,大胆发言,激发同学们对色彩学习的兴趣。

教师总结色彩运用的最终目的是情感的传递。

色彩本身是无所谓情感的,色彩的情感只会发生在人与色彩的感应效果。

丰富的颜色不仅可以愉悦我们的视觉,更能触动我们的心灵。

本课我们将带领同学们进入色彩的世界,学习色彩的常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感受色彩的魅力。

引出今天的课题——色彩的魅力

(二)、展开

研究与讨论一:

1、观察自然界中的色彩,感悟它们的美。

2、赏析美术作品是如何用色彩来表达自己之美和主观情感的

播放幻灯片:

教师展示一些色彩优美的摄影作品,同时播放柔和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观看和欣赏作品,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教师边进行讲解和启发提问,用自然界美丽的色彩、实用性的美术色彩把学生带入到一个绚丽多彩的领域中学生回答问题,说出各种色彩,以及感受。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色彩知识了解的程度。

了解学生欣赏的感受,让学生知道世界因为有了色彩而更加美好。

色彩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三)、深入

播放幻灯片:

颜料中的色彩、色彩的三要素、色彩三原色与三间色,对比色,相邻色。

色彩对比、色彩对比的实验、色彩的功能及色性

学生理解体会,并根据教师的引导,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探究与发现二、:

在春、夏、秋、冬四幅图中找出:

1、互为类似色调的两幅图;

2、互为对比色调的两幅图;

3、互为冷色调、暖色调的两幅图。

(四)教师演示阶段:

邻近色调配方法,完成一幅画,讲解要领:

(1)、根据需要可以画好铅笔稿,也可以按一定走向随意涂色。

(2)、依据色环选择邻近色。

(3)、可按一定顺序进行调配绘制。

如橙、黄橙、红橙。

注意用橙色在调配

时加黄、加红的比例多少和水分的多少要把握适中。

邻近色色块形状、大小和组织,可以自由些,依据自己的喜好决定。

允许学生局部模仿尝试练习。

(五)、作业

设计一个有创意的色相环(24色相),了解色彩的对比关系。

(六)评价及总结:

对同学们的作品进行自评或互评

老师总结:

色彩是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绘画的基本要素之一。

“色彩学”是美术理论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有意识的加强色彩知识的学习,提高我们的审美创造能力,用色彩来美化我们的生活和世界!

春天的畅想

第2课感受春光了解春天

设计思路

本课属于造型与表现的课型,在本课中有四个活动,首先,通过展示体现春天的各种图片,让学生感受自然界的春天,从而认识春天的色彩感受并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其次再通过春天的诗句、春天的歌曲,加深学生对春天的感受。

再次,通过欣赏美术大师的作品,分析古今中外名家如何表现春天。

最后通过欣赏以春为主题的各类绘画作品,使学生了解创作的内容及表现形式,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并总结春天给人的寓意及象征,引出学生作业:

如何表现春天?

用什么表现方法表现?

教学目标

1.感受春天是孕育生命、缤纷、蓬勃的季节。

2.引导学生欣赏艺术家笔下的春天,感受艺术家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对春天的赞美。

3.学习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

4.结合自己的观察、发现,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想春天。

教学重点

1.拓宽学生对春天的理解。

2.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

3.色彩的基础知识。

4.感受艺术家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的作品赞美春天。

教学难点

1.用恰当的形式表现出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2.在创作中对于创作内容、构图的安排。

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

素描纸、铅笔、橡皮、彩铅笔、油画棒、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新课提问:

1.教师提问: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学生回答:

春季。

2教师提问:

你会用哪些成语来描绘体现春天?

学生回答:

乍暖还寒、春光明媚、春暖花开、春意盎然、春回大地、花香鸟语、百花争艳、花红柳绿、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等。

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发言: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身边哪些现象传达了春天到来的信息?

导入展示春天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自然春天的美。

1、春天的色彩

1.教师提问:

想想,刚刚我们欣赏的画面中主要出现了哪些色彩?

学生讨论分析并举手回答,运用课件展示答案:

橙、黄、蓝、绿、紫、粉(导入下一活动)。

2.教师提问:

你会用哪些色彩来描绘春天的生机勃勃?

冷色调还是暖色调?

运用课件展示色调的知识补充,使学生了解掌握色调知识点。

冷色:

带有蓝色色调或者青色色调的色彩,给人以寒冷的感觉,一般称为冷色。

暖色:

带有红色、橙色色调的色彩,给人以温暖的感觉,一般称为暖色。

2、春天的诗句

1.教师提问:

同学们再想一想:

你们学过或阅读过哪些描写春的古诗,诗人是怎样描写春的?

能否举上一两个例子。

给大家两分钟时间,看哪一个同学说得最好。

2.课件展示古诗: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北宋苏轼】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春晓》【唐朝孟浩然】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唐朝贺知章】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宋朝叶绍翁】

3、春天的歌曲

1.教师提问:

听过关于表达春天的音乐作品吗?

他们是怎样传达春天到来的信息?

2,通过课件音乐欣赏:

门德尔松的钢琴独奏曲《春之歌》、贝多芬的小提琴奏鸣曲《春天奏鸣曲》。

4、春天的绘画作品

刚才我们从色彩、文学、音乐两方面畅想了春天,那么画家又是怎样来表现春天的呢?

课件展示《梅石溪凫图》赏析

中国画(南宋)马远

生于崖壁的梅树倒悬而下,花朵怒放,溪水碧波中,野鸭嬉戏,处外都洋溢着春日勃勃的生机。

《春如线》赏析(现代)吴冠中

“剪不断,理还乱”——画中的线条仿佛是从春天的藤蔓、融水、清风发展而来的抽象符号,纵横交错,上下遨游,充满韵律;随意抛洒的墨点,如春芽,似蓓蕾,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画中中色彩既少且淡,明快雅致,展现了春天的清新之美。

《初春》赏析(油画,现代,俄罗斯)彼得·季莫菲耶维奇·福明

干枯的树叶还未落尽,远处的河岸边还有未消融的冰雪,远山还是一片沉寂……一切好像还是冬天的景色。

但就在摇曳的树梢间,在枯黄的草地上,已经透出了几抹不经意的绿色——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了壮美的北方大地上。

《桥之春》赏析(版画,现代)邬继德

宁静的江南水乡,一叶小舟无声地从石桥下划过。

淡淡的绿色从石缝中、灰瓦间显露出来,春意已浓。

作者通过黑、白、灰及单纯的色彩处理,突出了江南春色的主题。

欣赏了解美术大师们笔下的表现春天的作品。

观察思考分析他们作品的表现方法、表现的内容、表达的主题、不同特点。

5、“春”主题绘画作品欣赏

课件展示以春为主题的:

中国画、墨彩画、淡彩画、水彩画、水粉画、油画、彩铅画、油画棒、装饰画、雕塑、剪纸、电脑动画。

6、春天给人的寓意及象征总结

欣赏完作品之后教师带领学生春天给人的寓意及象征:

春天是生命的象征、春天是活力的象征、春天是希望的象征。

作业

请根据你对春天的感觉,或一首关于春天的诗、词、乐曲,用我们手中的画笔来描绘我们心中的春天,以《春天的畅想》为主题创作一幅画。

表现手法不限。

具体要求:

1.画面要体现主题,通过色彩绘画的形式进行表现。

•2.构图饱满,绘画、涂色认真、仔细。

作业展示、总结

学生练习,检验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程度,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教师做最后总结。

学生自评、互评。

巩固知识点,锻炼学生的赏析能力。

第三单元富有活力的运动会

第1课《凝练的视觉符号》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运用”学习领域的内容,是以运动会为表现主题单元的第一课,注重于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中安排了两个学习活动,“活动一”了解标志设计的基本要素,立足于让学生初步了解标志的用途及设计的基本方法。

“活动二”是“活动一”的实践应用,要求学生能设计出运动会标志草图,掌握标志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思路】

本课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网络微博完成活动一部分,让学生了解标志设计的基础知识,并熟悉标志设计的基本方法。

课堂中有充分时间完成运动会的标志设计,以教为辅的教学策略进行标志设计的方法、步骤引领,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运动会标志的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标志的意义、特点、构成要素及表现方式等基础知识,学习标志设计的创意和方法;

培养学生应有标志的设计要素进行视觉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标志的表现方法和构成形式。

标志的创意设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体验设计活动的乐趣,养成事前预想和做事有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通过小组合作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

【教学重点】

通过翻转课堂学生在课前了解标志的表现方法和构成形式、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用自己的手绘制图形,对自己的想法进行恰当的表达。

【教学方法】

尝试、合作、实验

【课前准备】

1、制作微课件。

上传到班级微博中,利用网络环境让学生了解标志设计的基础知识,并熟悉标志设计的基本方法。

2、学生在微博中可以进行评论及讨论,教师可整理问题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课上解答。

3、学生准备的工具材料:

铅笔、彩色笔。

4、教师准备的工具材料:

WIFI网络环境、ipad、同网络下的笔记本电脑、制作彩色用纸、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标志图片及教学课件。

【翻转课堂】

(一)、认识、了解标志:

标志是人们用来识别和传达信息的象征性的视觉符号,起着识别、示意和传递信息的作用。

它通过精炼的艺术形象,使人一目了然。

它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与象征性,同时也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1、观看一组标志图片:

表现形式——简练

传达信息——明确

艺术形象——独特美观

2、标志的种类:

国家标志、团体标志、商品标志、会议标志、交通标志、安全标志、体育运动标志……

3、标志的设计要素:

构思——力求巧妙、新颖、独特、表意准确;

构图——凝练、美观、适形;

色彩——单纯、强烈、醒目。

4、标志的表现形式:

具象、意象、抽象

5、标志的形式组合:

图形组合、文字组合、图文组合。

(二)校运动会标志设计的方法步骤:

1、选题:

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育人目标、运动会历史(第几届)、校风、学风等相关资料,确定标志设计的题目、内容及要表达的信息;

2、构思:

思考怎样将语言概括地用符号来表现;怎样表达得明确,又有独特的形象。

3、构图:

可多画几幅草图,反复思考,寻找简练概括的形象,明确的表达信息。

4、定稿:

选择最理想的设计图稿。

5、着色。

设色单纯、醒目,或用对比色彩。

一般只用一两种颜色,防止杂乱影响效果。

【课堂学习】

(一)开课引导:

询问微博学习情况,展示微博评论中学生集中的问题,简单讲解微课件中的相关内容。

(此时,利用WIFI网络连接班级微博,在网络环境下展示学生网上学习的成果。

(二)标志的构思与创意:

以奥运标志为例进行分析讲解:

奥运会会徽设计特点:

民族文化性;艺术性;通俗性;时代性;

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为例探讨运动会标志设计构思、创意的方法。

(三)回顾翻转课堂中的标志设计的方法步骤,辅助学生完成设计:

任务:

为学校运动会设计一个具有本校特色的标志;

学生活动中,发现有独特设计的作业,及时运用ipad视频推送功能,展示在大屏幕,以便学生之间互相沟通信息,互相启发

(四)展评交流:

展评全体学生作品,对你认为优秀的设计进行投票,让得票多的学生谈设计构思及过程中的更改和变化。

请投此件设计作品赞成票的学生谈投票理由。

【课程拓展】

教师将得票最多的学生作品运用CorelDRAW软件制作成电子版,运用多媒体白板展示制作全过程,并将制作好的标志运用到不同媒体上,即时展示标志设计的实际应用。

让学生看到自己设计的标志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效果,鼓励学生在课后尝试用图形处理软件制作标志。

【教学评价】

1、对于网络学习,是否了解标志的意义和作用;

2、能否知道标志的创意和设计方法;

3、能否运用铅笔创作学校运动会标志初稿;

4、是否想要运用电脑制作自己设计的标志。

第2课《亲切的使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吉祥物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初步掌握吉祥物设计的步骤、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结合对吉祥物基本特征的了解,按照所学的创作步骤和方法,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并与主题相关的吉祥物。

完成知识的学习、理解到运用的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