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0小学语文教学论.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3457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290小学语文教学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0290小学语文教学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0290小学语文教学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0290小学语文教学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0290小学语文教学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0290小学语文教学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0290小学语文教学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0290小学语文教学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0290小学语文教学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0290小学语文教学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0290小学语文教学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0290小学语文教学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0290小学语文教学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0290小学语文教学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0290小学语文教学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0290小学语文教学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0290小学语文教学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0290小学语文教学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0290小学语文教学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0290小学语文教学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290小学语文教学论.docx

《0290小学语文教学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90小学语文教学论.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290小学语文教学论.docx

0290小学语文教学论

第一次作业

1、识字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字义教学。

X

2、"以基本字带字”是分散识字的特点。

X

3、口语交际一种单向自我式的线型语言实践活动。

X

4、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即是教师教的过程。

X

5、档案袋评价是一种定量评价方法。

X

6、教学准备只是教师备课。

R

7、小学语文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

X

8、小学语文教学原则就是教学经验。

X

9、说课就是上课。

X

10、习作教学是巩固识字成果的重要手段。

X

11、口语交际能力系统仅有显性的听、说能力。

X

12、小学语文教学中只需开发校内课程资源就行。

X

13、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应固守学科本位的思想。

X

14、语本于文。

X

15、以预定目标作为评价小学语文课程的唯一标准的评价属于过程取向评价。

X

16、口语交际教学是一种情境言语实践,是面对面的往来互动的信息交流活动。

R

17、备课只须写好课时计划(教案)就行。

X

18、教学大纲是以纲要形式规定课程的纲领性文件。

X

19、"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是集中识字遵循的原则。

X

20、教学反思环节并不重要,可有可无。

X

21、写字教学是巩固阅读成果的重要手段。

X

22、《语文课程标准》识字教学目标实行认写分开,多写少认。

X

23、阅读教学中教师只需注重阅读,不必重视作文。

X

24、小学生写作训练的性质是创作。

X

25、基于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超文本、超媒体的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教学行为属于多媒体教学。

X

26、小学语文课程评价只应实行定量评价。

X

27、汉字是音、形的统一体。

X

28、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等同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X

29、小学语文课程评价是一种甄别、选拔的工具。

X

30、语言文字仅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非文化载体。

X

31、新中国成立后,设立语文课程,"语文”的含义是语为语言,文为"文言”。

X

32语文课程资源大致可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R

33、小学语文课程评价应强调终结性评价。

X

34、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活动性、实践性的学习。

R

35、阅读教学中教师只需注重阅读,不必重视作文。

X

36、口语交际教学一种单向自我式的线型语言实践活动。

X

37、识字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字义教学。

X

38、教学大纲对教材的特色化和个性化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X

39、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是指学生的听说能力。

X

40、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

R

41、当今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价改革的重点在强调选拔功能。

X

42、语文教材才是语文课程的唯一资源。

X

43、语文课程标准从过程和方法角度,明确规定了各项发展性目标。

X

44、多媒体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信息载体的多样性、交互性和丰富性。

X

45、“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这是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提出的要求。

X

46、识字是巩固写字的重要手段。

X

47、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是一样的。

X

第二次作业

1.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课程目标上的一大突破是    D:

三维度目标整体设计  

2.小学语文课程性质      D:

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3.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建设呈现()发展趋势。

D:

多样化  

4.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结果的呈现方式是      。

C:

多样的  

5.1-2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_______ D:

识字写字  

6.新中国第一部比较完整与规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是()年A:

1952  

 7.采取了"兴趣先导、学会学习、整体推进、文化积累”编写思路的教材是______B:

北师大版  

8.小学语文课程目标    C:

文以载道  

9.以母体字及衍生出的子体字编写出课文进行识字的方法是_________ B:

字族文识字  

10.新中国成立前,小学语文学科普遍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A:

文言分离  

11.2001年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1-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应在______D:

145万字以上

12.小学语文教学常规的首要环节是?

A:

备课

13.对语文学习的某一方面如阅读进行的评价称为_______C:

单项评价

14.听说训练进入语文课程的开端是_______B:

习官话

15.“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什么年级的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

C:

中年级

16.在低年级,为了学生了解汉字特点,加快识字速度,培养识字能力。

行之有效的方法是?

A:

集中识字

17.突破"听”、"说”分开表述的传统并明确提出"口语交际”的理念是_________文件。

D:

2001年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18.阅读教学时直接切入课文中的中心词、句或段以此带动全文理解的课文教学方式是_________。

A:

一点突破式

19.小学生语感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有赖于_________。

C:

阅读

20.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结果的呈现方式是_________。

C:

多样的

21.小学生习作过程是一个_________的转化过程。

C:

双重

22.汉语拼音是帮助什么的工具?

D:

识字

23.小语教学中,应该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是什么?

参考答案:

B:

自主、合作、探究

24、创造出"字不离词,词不离句”随课文分散识字教学法的特级教师是A:

斯霞

25、首次将"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结构体系的文件是      C:

2001年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6、小学语文教学常规的首要环节是?

C:

备课

27、最早将教授法改称教学法的人是?

D:

陶行知

28、我国最早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是在哪一年?

A:

1956

29、小语教学中,应该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是什么?

B:

自主、合作、探究

30、汉语拼音是帮助什么的工具?

C:

识字

31、拼音方法有拼读法和什么法?

B:

直呼

32、《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识字写字教学的要求,是"认识多少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C:

3500

33.在低年级,为了学生了解汉字特点,加快识字速度,培养识字能力。

行之有效的方法是?

  

B:

集中识字

34、口语交际的最大特点是?

A:

即时性

35.“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什么年级的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

C:

中年级

第三次作业

1、举例说明如何对小学生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错别字

答:

⑴、据义记形。

字义决定着汉字的正确使用。

在一定的语境或词语中往往形成特定的语境氛围,需要意义想近的字“对号入座”。

因此,明了字义是明辨字形正误的基础。

  如“融会贯通”多数人写成“融汇贯通”。

如果知道融会是融合领会的意思,就不会把“会”写成“汇”。

再如“脉搏”有“血脉跳动”之意,好象血脉在搏斗。

明白了该词意思,就不会把“脉搏”写成“脉博”。

再如“平心而论”,平心,就是心情平静,不动感情,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把“平心而论”写成“凭心而论”。

  ⑵、据“义”推形。

汉字中有百分之八十的字是形声字,形声字的形旁表示汉字的意义类别,因而,推断形旁,明了字的意义所属,就能大致判断该字在词境或语境之中的运用正确与否,从而辨别了字的正误。

  如“呕心沥血”和“讴歌英雄”,就可据“义”推形。

“呕”从口,区(ōu)声。

本义:

东西在胃喉中上涌,从口中出来。

“讴”从言,区(ōu)声。

本义:

无伴奏;齐声歌唱。

  ⑶、结构推“形”。

有些词语尤其是四字词语,结构特殊,内部相对应的字前后意义有一定的互证联系,或者相反相对,或者相互比照,意义一致,这就可以通过其中一个字来推及另一个字,从结构上记准这类字。

  如“纷至沓来”的“沓”和“纷”是相对的两个字,“沓”是纷繁义,与对应的“纷”的意义相同。

全词意义就是纷繁热闹的到来,所以“沓”不能写成“踏”。

还有“前倨后恭”的“倨”是态度傲慢,“恭”是态度谦恭,“前后”正好相对,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写错了。

2、试述小学作文教学中应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答:

作文,是一项综合性、创造性的书面语言表达训练。

但目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作文比比皆是,非另辟蹊绘、独出心裁不可的精神,在我们学生中很少见了。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母”带“子”题。

教师根据作文要求出“母题”,让学生围绕它辐射出许多“子题”来,要求拟出的“子”题要有新鲜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作文题“一个熟悉的人”,学生据以拟出的子题有:

“妈妈的爱”、“师恩难忘”、“傻爸爸”、“小气的妈妈”等。

2、一题多作。

同一题目可以多角度立意,多方面选材,多样化体裁,多形式表达,写成多篇作文。

如以“梅花”为题的作文可以写成说明文,介绍梅花的种类、特点、生长过程;可以写成记叙文,描写梅花的色、形、味,赞美梅花的美;可以写成观察日记;还可以写成以物喻人的诗歌,赞美像梅花不畏严寒那样具有顽强品格的人。

由于文体不同,作文多姿多彩,富有新意。

3、“寻找联系”,训练创新思维的变通性。

学生作文感到困难,常常是因为不知如何打开生活积累的记忆仓库。

作为教师,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用多种方法去“寻找联系”,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学生就不愁没有材料可写。

4、“激发灵感”。

训练创新思维的活跃性。

重视平时的积累,每人随身备一本“课外阅读笔记本”,专门摘录优美词句和作现场速记。

发动学生订阅各种少儿报刊,每天进行课外阅读、积累。

有了这些积累,便为灵感的触发创造了条件。

每次作文审题之后,我先不忙于叫学生动笔,而是让学生静思10分钟,展开联想的翅膀,回忆平时所积累的生活素材,并与本次习作的主题相“碰撞”,从而产生一种新的“火花”。

这“火花”便是灵感。

在作文评价中,不做硬性统一,标准因人而异。

每个层次的学生作文均进行纵向比较,只要看到学生在原有起点上有进步就给予鼓励,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对中下学生的作文,尽可能找出他们的思维“闪光点”,有的作文中心不很明确,但有个别段落写得有特色;对这些思维“闪光点”,都应在批语中指出并给予表扬、鼓励。

3、如何理解小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1、综合性

(1)、学习目标的综合:

语文能力、三维目标

新课程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人的语文素养本来就是一个整体,应该整体而不是分割地纳入课程目标,三个维度是相互交融,渗透的关系。

(2)、跨领域学习目标的综合:

不同学科、不同情境

(3)、学习方式的综合:

书本学习与实践学习、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

2、实践性

(1)、重探究重应用:

质疑——研究——解决

(2)、重过程重参与:

关注隐性目标与长远目标、关注参与面和参与度

(3)、重方法重体验:

与生活、自然、社会相结合,强调整合、沟通与体验。

3、主体性

体现为“选择内容、确定时空、组织活动、总结展示”等方式的自主性。

4、多样性

(1)、“综合性”学习内容和形式的多样

(2)、《语文课程标准》只提一些建议

(3)、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创造空间很大(校本资源的开发)

5、统整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统整性(综合性学习的统整性,不仅包括学生发展的统整性、和谐性,而且包括不同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

),要力避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唯智主义,要突破传统狭隘的语文学科课程观,防止语文综合性学习“唯语文”倾向。

  

  

(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基本上还没有摆脱以前“语文课外活动”的思维框架和活动模式,语文综合性学习还局限于某一技能的活动演练,只在提高学生语文某项能力上下功夫。

  

  

(2)把语文综合性学习当作情景作文的一种形式,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只是为了写作收集资料、积累素材。

  

  (3)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常常担心“非语文”内容过多地介入,担心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像语文课”。

比如社会调查活动被列入语文综合学习的内容。

4、试述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实施走向。

答:

(一)从“模拟交际”走向“真实资讯空间的交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但是,反思以往的听说训练是那种局限于课堂,服务于课本的“模拟交际”。

其实,口语交际教学的真正目的正是要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从纷繁的现实资讯中明确认知点,构建并完善认知体系,并最终实现交际的社会意图。

因此,口语交际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构建开放的课堂,其内容与形式皆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映射,又应回归于生活提供的真实的资讯空间,引导他们通过会话活动获取资讯,从而强化交际能力,并使口语交际成为获取新知,构建个人意义世界的能动过程。

(二)从“个人独白”走向“学习者共同体成员的互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主体之间的积极互动,是思维碰撞与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过去的“个人独白”式的说话训练,显然无视对方,脱离情境,陷于静止,缺乏互动与交流。

口语交际教学重在引导学生会“交际”。

因此,他不是单个学生的或是全体学生的单方面的和同一的说话练习,而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形成自主的“学习者共同体”,并让共同体成员进入情境,平等互动,合理分工,优势互补,既锻炼口语交际的才能,又发展自己的认知。

(三)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走向“口语实习场的创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认知和学习的交互特征和实践的重要性决定:

必须创建口语交际实习场,要求学生完成的语言交际联系必须具有很高的现实迫近程度,能与现实生活话题保持高端的同构关系。

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走向“口语实习场的创建”,“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而应突出学生遇到的问题和进行的实践与当前或今后在校外所遇到的问题和进行的实践之间的一致性,努力把两个方面联系起来。

(四)从“独立的口语课程”走向“全时空的言语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教学除了“独立的口语课程”外,还应渗透于学校所有课程的教学之中以及日常生活的全部过程中,即从“独立的口语课程”走向“全时空的言语实践”。

各科教师都有义务指导学生准确、流畅、得体地表述本学科的知识和心得;语文教师要关注并鼓励学生认真进行这些看似专属某一学科的。

而其实也是口语交际的“常规作业”。

口语交际教学属于母语教育的范畴,教学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应根据交际的场景合理地规划口语交际教学,要针对口语交际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问题选择教学内容,使口语交际教学走一条融于生活、自觉提高素养之路。

5.联系实际谈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答: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素质的基础,在推进素质教育中,语文学科发挥着基础的、关键作用。

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不可缺少语文素质,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语文学习水平是重要表现。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传承,语文是领先学科。

学好语文才能学习其它学科。

语文是文化之本,是学科之基。

不论过去、现在或将来,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事业,青少年一代的成长发展都必须打好语文学习基础。

但怎样使语文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发挥基础学科的优势作用,是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实践研究。

多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往往以分析课文为主,以考试为目标,以掌握课本文字、词语为重点,但方式都是表现偏差的、片面的。

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应深入研究的课题,在此,本文有如下思考和探索:

1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学,就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理念我们必须认识到:

一切事物都是发展的,语文教学也必须不断发展,才能适应今天素质教育的要求。

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提出: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基本能力,以及信息技术、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应培养学生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培养指导学生正确理解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具备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

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健全人格和全面发展。

我们教师,我们语文教学必须把握这样的目标。

①转变教师过多讲述灌输的语文教学方式。

②转变繁琐分析课文的方式。

③转变应试观念。

④转变忽视学生能培养的方式。

要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创新教学方式,设计教学过程,开发教学资源,注重打基础,提技能,养情感,努力建设**而有活力的课程,使语文教学真正达到素质教育要求。

2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转变教学方式是语文教学中推进素质的要求,是新课程的要求。

转变教学方式重要的一点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还给学生,把被动接受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进取的“我要学”,教师发挥好教学引导作用,学生在扎实、生动活泼学习,发挥好学习主体作用。

为此要做到了以下方面:

2.1提出问题,让学生自读课文。

每学一篇新课文,我让学生先预习课文,碰到不理解的字、词、句、段、内容就向老师和同学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同学提出的疑难问题。

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通过讨论探索,从而得到解决。

当学生解决不了时,教师才给他们提示帮助解决,这样教学过程中形成了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把教师的讲解转变为师生共同探究。

使学生有自己的思维空间,在活跃、轻松的课堂学习环境中充分活动起来,可以朗读,可以思考,可以回答表达,可以质疑,共同合作解决问题。

在此,教师要正确引路,使课堂活而不乱,使学生收获知识,打牢基础知识的印象,又使学生表达、探究能力和学习习惯得到良好培养,达到实效教学目标。

达到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目的。

2.2激发小组讨论,让学生互学。

同学是小组的成员,通过讨论互学,使学生能在互助、和谐的状态下探索新知识。

互学,学生互补彼此的不足,每个同学的认知结构、经验水平、个性发展存在着差异,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能从别人不同的观点及方法中得到启发,取长补短。

小组讨论是课堂活动的表现方式。

在此,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讨论活动的现象,设计和提出讨论目标,问题要少而精,讨论时间要以学生全面参与学习,又能有效解决问题的现象而定,一堂课只能讨论二三个重点问题,不宜过多过滥。

每次讨论时间不宜超过3分钟,每讨论一次必须真正解决一两个问题,而不能走过场,浪费时间。

关键在于教师的掌握。

课堂讨论活动是学生个性发展表现,是求知行动,是培养语文素质的活动。

要以此构建活动目标。

2.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培养和表现。

教师要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要抓住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因材施教,以不同层次知识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

因此,语文教学过程的设计、教法的安排,要适应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同情况,让有能力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知识,要把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调动起来。

要做到因材施教,就要根据全体学生的学习差异实行异步教学法。

①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除指导他们超前学习之外,课堂上我还让他们展开思维,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

而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照顾中下生,让他们在40分钟内有较大收获,并注意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②对中下生理解弄懂会做为前提,针对他们的思维力,多启发提问,对于他们的闪光点则给予充分的肯定,作业的难度要适中。

这样使上层学生的潜力得到发展。

③下层学生要更多给予关注,决不能有畏难情绪,要多给他们读书,发言的机会。

要尽力花费时间等待他们。

想办法调动他们的读书兴趣,让他们感到语文学习有趣、有情、有用。

把他们的情感思维都激发起来,是培养语文素质的重要体现。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使所有学生都有收获,为此要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使之在表现中增强兴趣,逐步把他们引导到教学目标上来。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曾指出:

教育者的基本态度是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与“选择性”、“淘汰性”的教育模式是相对立的,因此,我们必须把握面向全体,重视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层次性原则,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重视个性技能发展,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注重把语文能力的培养有机地和知识教学过程相结合,将语文能力的培养寓于知识的领会、理解、运用、掌握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培养他们的不同个性技能,使他们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方法,根据认识论的观点,依照科学方法可使人的认识活动变得有序,使天分较高的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中层生学到想学的东西,能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形成个人的某种技能。

在此,教师要有教学艺术,要以新课程理念去设计教学,引导所有学生都积极学习。

3坚持整体性创新性原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柳斌同志说:

“育人是素质教育的根本。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

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教书,最终目标是育人。

在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进行思想教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

由于学生的个性鲜明,可塑性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施教,恰当地运用教材,讲求教学艺术,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思想教育寓于知识教学中,就能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第4次作业

1、试述如何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为指导,改进语文教学,推进素质教育。

答: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小学语文课程目标,200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具有开创性、时代性,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了国家对语文教育的要求,代表了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

和以往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有三方面的不同:

(1)课程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包括小学和初中,课程总目标是指经过九年的语文教育应当达到的要求。

学段目标是九年一贯整体设计,避免了由于小学、初中分别设计所带来的缺少联系、彼此脱节的问题。

(2)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提出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

(3)第一次提出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希望通过这种形式的语文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潜能,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高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

(1)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强化素质教育的意识。

(2)拓宽语文教学思路,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①语文学习材料的"大”;②语文学习环境的"大”;③语文课程设置的"大”;④语文学习方式的"大”;⑤语文评价方式的"大”;⑥语文学习结果的"大”。

(3)实施创新教育,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围绕课程标准,优化学法指导。

2、《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教学有哪些要求?

以及汉语拼音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什么地位?

答:

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汉语拼音教学的内容和具体要求分述如下。

(1)学会23个声母,包括y、w;24个韵母,包括6个单韵母,8个复韵母,9个鼻韵母和1个特殊韵母。

能读准音,认清形。

(2)会读四声。

能认清调形,读准声调。

会读轻声音节。

(3)熟记16个整体认读音节。

zi、ci、si、zhi、chi、shi、ri的声母后都有韵母—i,不是i,由于不易掌握而采用整体认读。

yi、wu、yu、ye、yue、yin、yun、yuan、ying是为了简化y、w的拼读规则,让学生整体认读。

(4)学会拼音方法。

能正确掌握声母、韵母相拼的两拼法和声母、介音、韵母相拼的三拼法。

注意掌握j、q、x和ü相拼,ü上省略两点的规则。

(5)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掌握字母的笔画、笔顺,能在四线格中正确地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6)认识26个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掌握字母的提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