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篮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93502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篮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篮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篮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学篮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学篮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小学篮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小学篮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小学篮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小学篮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小学篮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小学篮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小学篮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小学篮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小学篮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小学篮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小学篮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小学篮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篮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doc

《小学篮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篮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篮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doc

《小学篮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

中期评估报告

耿怀明

从2013年4月开始,在常州市体育教师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孙建顺老师的指导下,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课题组有关成员开展了《小学篮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课题研究工作。

我们为什么要从事这一课题的研究?

具体研究哪些内容?

采取了哪些措施?

在历时一年半的研究中,我们取得了哪些成绩?

这就是本报告要总结的内容。

研究背景

一、研究背景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传统体育教材往往忽视了国家发展水平的“地区梯度”,很难全面顾及不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和趋势对体育教学的不同要求,从而造成统编课程内容与地方教育环境的脱节。

由于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全称《标准》)都未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地方、学校对体育教学内容的自主利用、选择与开发等特性,促进了该课题研究的萌发和探讨的不断深化。

在学校新一轮的3年主动发展规划中,学校秉承“让每个学生都拥有成功的机会,让每个教师都拥有创新的舞台,让每个家庭都拥有回报的欢乐”的教育理念,把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放到了重要的战略位置。

在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教师的专业特点、学校办学条件等综合因素后,由任课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开发过程中来,通过自己的摸索与实践,查阅大量资料,自行编写教材,以供学生进行选择。

龙小一直是篮球传统校,有着浓厚的篮球氛围,小女篮在区、市比赛中都能保持在前三的好成绩,在这种篮球文化氛围中,学生既是篮球文化的受益者,同时也是这种文化的创造者与传播者,是篮球基点校特有的学校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们不仅能分享学校过去的成就,还要能参与到学校现今的发展过程中来。

然而,目前我校篮球校本课程“球球一族“教学内容的编排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技能目标难以实现,整体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为此,我校以整体教学思路,结合小学体育教学特点和小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小篮球运动进行了校本化开发,整体构建小篮球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目的及意义

一、目的及意义

篮球是极具竞争性、对抗性,也具有极高的锻炼和健身价值,以及欣赏和审美价值的运动项目。

小学生学习篮球与参加篮球活动,是为了掌握一定的基本技术技能、基本战术、简单配合与比赛方法;更是为了通过身体练习提高身体运动能力、体能和智能等多方面的能力,以达到健身健康的目的。

参加篮球活动,能在奔跑、跳跃的过程中,发展力量、速度、耐力和灵敏等素质;能在复杂多变的赛场上,提高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能在激烈对抗的环境里,磨炼意志,发展个性和智能;能在相互配合的过程中,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品质;能在观赏比赛的过程中,培养审美情趣,丰富课余文化生活。

《标准》并未对教学内容作具体的规定,因而小学篮球校本课程教学的组织、选编与开发,就成为篮球课程开发与教学前的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为适应课改对小学篮球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选择与开发的新要求,更是为了满足小学生对参与篮球运动的期盼和学练的需求,本课题力图从竞技篮球运动项目中进行选择与选编以及教材化开发入手,着重探索与研究适合小学三年级水平段学生学练水平和学生学习需求的篮球教学内容结构,开发和创编适宜小学生活动与篮球技能运用的篮球球内容、以及该水平段适切的篮球教与学的方法。

这些研究将对于新课程下篮球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落实与重构,对于拓展与丰富新时期小学篮球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制定适合龙小特色打造的篮球校本课程目标。

2.确定适合龙小特色打造的篮球校本课程内容。

3.打造适合龙小特色打造的篮球校本课程结构。

4.建立适合龙小特色打造的篮球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二、研究内容

1.界定龙小篮球校本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

研究开始前、后两个不同时期,组织学生和教师座谈或发放无记名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和教师有关篮球校本课程的认知现状,并通过查找有关文献资料或向走访专家,分析现存问题背后深层的原因,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2.开发适合龙小不同水平层次的篮球教学内容、教学游戏及游戏化教学方式。

篮球游戏无处不在,通过班级收集比赛、家长参与收集、教师参与收集、少先队进社区收集等方式,进行筛选分类,加工创新,最终确定符合龙小校情、学情的,符合校本教材精髓的“2+1+1+1”游戏化小篮球教学模块。

“2+1+1+1”就是2个辅助主教材的篮球游戏,1个主教材技能动作,1个群体性篮球游戏,1个自主创新的篮球活动。

3.构建符合龙小篮球校本课程的课程模式

根据我校实际,选编了篮球运球、传接球、投篮等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为教学内容。

以三年级为主线,提出在认识,技能和情感方面的目标,最后列出全年教学内容的篮球校本课程教学模式。

4.建立龙小篮球校本课程综合评价方式

篮球校本课程本属于个性化教育,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理应更加侧重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该课题主要通过对龙虎塘实验小学三年级校本课程实验班前后对比情况进行考量,实验班三年级各班学生根据喜好自主选择篮球校本,共52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7人,平均年龄9.30±1.2岁。

通过为期一年的技战术、体能等方面的教学和训练,测定并比较一年前后的体重、脉搏、肺活量、身体素质、身体自尊、心境、心理健康等8项指标,观察各指标提升的不同程度,反映篮球校本课程实施的效果和存在的不足,做好总结改进。

实践中采取定性和等第相结合,无论是对课程、对教或对学都是一种相对性和发展性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多肯定学生的努力,肯定教师的教育,肯定师生的付出,肯定篮球校本课程的可取和可行性。

对实施过程中尚存问题带着商讨性的共同讨论,课程开发需要一个过程,不应一锤定音。

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首先搜集、整理国内外篮球校本课程开发的情况资料,针对这些资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提出对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结合认识论、学习心理学及其多元智力理论等相关的理论,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然后对第一阶段中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进行实践性检验,确定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后,制定出相应的篮球校本课程的教学策略,再根据这些策略制定出对应的多元评价标准。

同时,在此过程中,以校本课为基础,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延伸相结合,注重实践应用与经验总结相结合,广泛的收集教学案例,并从中选择出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个性化教学策略加以实践,探索有效方法和策略,开发出符合我校实际的篮球游戏若干,形成一系列的激发学生动机策略、个性化教学指导策略、个性评价策略、个性化大课间评价策略等多样成果,达到教学行为优化的目的,促进青年教师篮球教学素质的提高。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三、研究过程:

1、研究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

2013年4月至2013年6月。

第一阶段:

通过知网,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明确课题研究方向;组建课题研究小组,明确课题组的具体分工,同时也将标志着课题正式开题并进入研究工作过程;召开课题小组成员会议,邀请专家进行论证;举行开题会议,讨论研究方案,构建研究网络,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目标,形成操作方案;进行网络互动和统一学习培训,做好研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

通过分析各类课标教材,筛选篮球各水平段的教学内容;收集整理、选编开发水平一至水平三的篮球游戏,掌握各水平游戏形式与内容以及模块教学设计,同时对现行篮球校本课程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师生互动和教学效果三方面进行调查,为行动研究提供第一手真实的资料。

主要工作包括:

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制定访谈提纲和编制问卷。

问卷侧重于学生,对于当前学校篮球校本课程现状的判断、态度、意愿等项;访谈则侧重于教师,对当前篮球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以及对策设想。

本阶段的阶段性成果预计主要有:

1.《小学篮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实验前问卷(耿怀明)

2.《篮球模块教学设计》(刘超);

3.《篮球游戏》收集(徐霞)

4.《我国篮球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研究综述》(苏波);

(2)中期验证阶段:

2013年7月至2015年9月

根据承担课题研究任务,进行篮球校本课程的教学实践尝试。

此研究不改变正常的体育教学工作秩序,穿插在平时教学之中进行。

根据研究内容,拟将主要研究人员分成三个小组,即文献组、调查组和实验组。

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的理论,加强交流、学习和研讨,及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研究思路,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文献组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文献分析研究。

实验组根据文献组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利用课堂,将文献组研究得出的有效策略实践于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完善与补充,并将实验取得的先进经验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教学交流,征求同行意见,让兄弟学校对教学效果进行诊断。

调查组主要是配合实验组,收集实验前、实验后学生的反应。

最后了解教与学的情况;召集课题组成员会议,分析课程教学成效。

再进行课程教学实践验证,组织课题学校的教师观摩教学。

本阶段的阶段性成果预计主要有:

7.论文《“批评”背后隐藏的价值探究》(耿怀明)

8.论文《常州市小学体育教师“隐性”工作量知“多少”》(耿怀明)

9.论文《七借比赛法促校本绽放》(耿怀明)

10.游戏《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篮球游戏若干篇》(刘超)

11.论文《相聚“网络教研”、感受“思维碰撞”》(耿怀明)

12.形成一系列优秀的篮球课教学设计或案例(耿怀明、徐霞、苏波、刘超等)

13.论文《做好布置体育家庭作业的“四因”》(耿怀明)

14.论文《小学篮球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基本篮球能力》(徐霞)

15.论文《目标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徐霞)

(3)后期总结阶段:

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

完成相关论文,研制结题报告;收集整理教学设计与课时计划,全面为课题结题和研究成果鉴定做好准备工作。

书面申请与提请结题,完成结题报告,等待总课题组专家的结题评估、验收工作。

四、研究步骤

1.健全研究组织。

组建并完善由一把手校长领衔,术科主任牵头,体育组全员参与的领导小组。

2.落实研究人员。

明确课题内容,落实课题负责人与成员责任。

3.加强理论学习。

每位老师根据课题和个人研究课题,认真学习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类专著,关注国内外篮球校本课堂教学改革动态,提高课题组教师的理论水平,指导日常课堂教学实践。

4.建立研讨制度,转移课堂资源,应用与大课间,课外活动,丰富课余生活。

研究成果

课题自开题以来,课题组成员积极围绕篮球校本课程的开发这一核心,本着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原则,积极展开课题研究,充分发挥课题组每位组员的最大能力,为推动课题研究工作的全面研究而不懈努力,主要阶段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行动策略,落实行动方向

为了将课题研究方案落到实处,课题组用“六大策略”(见图1)深入钻研,扎实管理,确保课题组达成各个研究小点,以此提升体育教师专业素养。

坚持理论学习

提升自我修养

借助网络平台

提升科研能力

聚焦篮球课堂

提升专业素养

严格研讨制度

促进反思重建

加强对外交流

借力QQ平台

注重名师效应

夯实自我发展

小学篮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图1:

课题组行动策略示意图

1.坚持理论学习、提升自我修养

课题组注重培养组员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大家广泛阅读篮球专业报刊杂志,变阶段性“充电”为全程学习、终身学习,不断提高精神境界,对教育教学现象以研究、观察的眼光去审视、剖析,去发现个中的奥秘和蕴含着的哲理,不断提高教师精神境界,还积极参加与课题相关的省、市级活动,打开思路,增长见识,提高水平,向做的比较成熟的兄弟学校借鉴学习,拓展思路。

2.借助网络平台、提升科研能力

《中国学校体育》是体育类国家级期刊,每月都会展开一固定主题研讨,这种根于实践,源于问题,亲近学生,扎根课堂,像这种草根式的鲜活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催化剂。

通过教育科研,激活问题意识,迸发思想火花,寻求教学对策,提升管理水平。

3.聚焦篮球课堂、提升专业素养

教师专业成长的园地主要在课堂。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增强问题意识、提高专业素养,共同实践新课程,研究新课程,提高教学技能,努力探索“灵动、开发、自由、民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4.严格研讨制度、促进反思重建

课题组自组建以来,或邀请名师专家引领(二实小-钱亢),或组织学术沙龙,或专题讲座(体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孙建顺),或互相听课辩课,或“篮球校本课例研究”,共同切磋教学技艺,让成员的智慧在碰撞中激发,在思维的交锋中闪现。

5.加强对外交流、借力QQ平台

课题组以QQ为平台,积极发挥辐射作用。

积极与中国学校体育群,孙建顺名师工作室研讨群,新北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研讨群里的优秀老师进行互动研讨,是体育同行化解难题的“智囊团”。

课题组还吸引更多的“编外人员”,将成果与他们一起分享,起到了辐射示范作用。

6.注重名师效应、夯实自我发展

课题组专家顾问常州市孙建顺名师课题组领衔人孙建顺,经常以讲座和报告的形式向成员做经验分享,还多次组织篮球类主题公开课、示范课、下水课、研究课,增强专业引领的实效性、互动性,反射课题组成员的自我发展。

二、完善专题网页、充实交流平台

新北区课题网建立了《小学篮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专题网页,课题组积极收集参考资料,上传了大量与课题相关的活动资料。

教师们都能把网页当成课题研究学习交流的平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课题组撰写《相聚“网络教研”、感受“思维碰撞”》,定期围绕主题进行网络研讨,获全国体育教师网络教研论坛征文二等奖。

通过宣传,让每个人心中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朝着不同水平发展。

徐霞撰写的《目标教学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发表于省级期刊《新课程》。

三、普查我校现状、做到心中有数

研究开始前和实验中,组织学生和教师座谈或发放无记名调查问卷(见附件4),通过调查与访谈,了解我校学生对篮球的认识度,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喜好以及带来的正面效果,通过对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篮球运动知识的掌握度要比预期高,学生知道体育锻炼带来的益处以及产生的心理适应。

为此,耿怀明撰写了《浅析体育锻炼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被刊登在省级杂志《课程与教学》。

此外,还对学生的“体育家作”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离校时间的活动情况,耿怀明撰写的《做好布置体育家庭作业的“四因”》发表于国家级期刊《中国学校体育》第12期。

四、根据目标水平、敲定试行框架

篮球课程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课程开发应该主动适应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学习需求,研究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从学生学的变化中不断思考和促进教师教的变化,从而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徐霞撰写《小学篮球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基本篮球能力》发表于省级刊物《新课程学习》,着重突出运动技能、体能与身体健康的学习目标,梳理出各水平段学生有关篮球的学习目标,重点在水平二三年级(见表1),形成常州市龙虎塘实验小学《球球一族》校本课程开发框架(试行)。

(见表2)

表1《标准》对中小学生篮球学习目标的界定

学习水平

运动技能学习目标

体能与身体健康学习目标

水平一

能做出小篮球练习的简单动作。

利用小篮球在跑的游戏中进行多种移动、躲闪的练习;在篮球游戏中进行多种挥动、抛掷、转体的练习。

水平二

会做出小篮球练习中的简单组合动作。

(利用小篮球的)进行发展灵敏性、速度和平衡能力的多种练习。

水平三

初步掌握球类(小篮球)运动中的基本技能。

利用器械(小篮球)做跨越、绕过一定障碍的练习和多种接力跑的练习来发展速度和平衡能力。

表2:

常州市龙虎塘实验小学《球球一族》校本课程开发框架(试行)

课程单元

顺序

上学期

课程单元

顺序

下学期

运动技能

(一)

1

认识篮球

走进NBA

1

观看NBA

(一)

2

球感

2

观看NBA

(二)

3

运球

(一)

3

快攻战术

4

运球

(二)

4

防守联防战术

运动技能

(二)

1

传球

(一)

姐妹攻略

1

挡差战术

(一)

2

传球

(二)

2

挡差战术

(二)

3

投篮

(一)

3

跑空挡战术

(一)

4

投篮

(二)

4

跑空挡战术

(二)

运动技能(三)

1

素质练习

(一)

姐妹“斗牛”

1

素质提高

(一)

2

素质练习

(二)

2

素质提高

(二)

3

过人技术

(一)

3

斗牛

(一)

4

过人技术

(二)

4

斗牛

(二)

运动技能(四)

1

跑位

(一)

姐妹齐心

1

全场战术配合

(一)

2

跑位

(二)

2

全场战术配合

(二)

3

技战术

3

校园NBA

(一)

4

技能考核

4

校园NBA

(二)

五、营造“以球会友”、打造特色品牌

龙小作为篮球传统校,篮球运动已经形成一种文化根治于学校的每个角落,通过宣传教育,打造篮球特色走廊,在运动区展示学生篮球比赛以及获奖照片,让每个学生了解篮球,感受篮球的魅力(见表4)。

形成了普及在全校,提高在校本,竞赛在训练的梯队建设模式,当然也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课题组撰写的《常州市小学体育教师“隐性”工作量知“多少”》获江苏省蓝天杯二等奖。

形成了早7:

10-7:

50;晚3:

30-4:

40固定训练时间,借助比赛带动篮球氛围,课题组撰写《七借比赛法促校本绽放》或新北区论文评选二等奖。

训练中借助篮球专业软件进行技战术绘图,便于学生理解和更好的掌握篮球技能,撰写论文《新型教学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以篮球战术画图软件playbook为例》获2013年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研究论文评比三等奖。

表3:

龙虎塘实验小学三年来篮球集体荣誉一览表

时间

荣誉

2012.7

新北区小学女子组篮球第一名(新北区教育文体局)

2012.8

常州市小学女子组篮球第三名(常州市教育局)

2013.7

新北区小学女子组篮球第一名(新北区教育文体局)

2013.8

常州市小学女子组篮球第三名(常州市教育局)

2014.7

新北区小学女子组篮球第二名(新北区教育文体局)

2014.8

常州市小学女子组篮球第四名(常州市教育局)

六、开发篮球游戏,搭建多元评价

篮球运动深受小学生喜爱,因而他们学习起来也充满热情。

课题组通过问卷发现,小学生喜欢篮球运动,实际上是以篮球为载体的各类游戏和竞赛活动。

他们认为,打篮球、参与篮球游戏与竞赛的主要目的是集体性玩耍和活动中展示自我能力和水平,从而娱悦身心;而次要目的是在学练技能、技巧中体验运动乐趣,以及结伴交友和锻炼身体。

通过课题组全体努力,开发创编了一些符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的,深受学生喜欢的篮球游戏来满足学生课堂和课外需要。

通过游戏培养规则意识,对学生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耿怀明撰写的《“批评”背后隐藏的价值探究—由体育游戏(红绿灯)引起的思考》巧借一小游戏,进行规则意识教育。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一堂课的好坏,只有学生才拥有真正的评判权,他们的发言也是最具权威性。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和学习需要,细化情感目标,突出技术重点,递进过程目标,描述瞬时目标,关注个体差异,多元评价学生,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与学生一起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分析学习的进步与不足,帮助学生改进学习,不断取得进步。

为此,制定了龙小篮球校本课程特色评价表(见附件5),从多元角度进行综合评定学生的“学”。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被专家或同行赞叹的“好课”,不一定能到孩子的认可。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一堂课的好坏,只有学生才拥有真正的评判权,他们的发言也是最具权威性。

然而,我们的教学评价,往往被一些领导、专家所操控,虽然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有较高的教学理论水平和超前的教学理念,但他们往往是基于成人的感受,把学生感受只是当成假设而已。

其实,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最有发言权。

哪里讲得最精彩,方法手段是否合理,学练效果如何,其真实感受是什么?

毋庸置疑,对于这些问题,然而学生被教师冠以年龄小不懂事等原因,往往发言权会被被无情地剥夺了。

这种脱离学生实际的假设评课,只停留在教师对教学设计的预设和实施层面,如果从教学的有效性、立足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审视,这根本无法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体验。

为此,我们针对自我效应作祟,建议明确评价目的;针对从众效应作祟,建议教师点拨调控;针对类群效应作祟,建议摸底分群施评;针对权威效应作祟,建议明确评价样本;针对晕轮效应作祟,建议综合运用评价。

问题与思考

一、存在问题

1.篮球校本课程开发框架内容偏难,专业性太强,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篮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仍然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在课程教材体系框架和校本课程构建上,安排了过多的技战术教学,对于学生在篮球方面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人格教育方面的渗透,显得非常薄弱。

2.篮球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和实施框架的制定,还未能完全贴切学生的水平。

小学三年级阶段篮球校本课程的学习,是让学生在集体性玩耍和活动中展示自我能力和水平,娱悦身心;在学练技能、技巧中体验运动乐趣,以及结伴交友和锻炼身体,因此针对这一阶段的学生,学生学习积极性高,篮球课程框架内容的选择是以篮球为载体的各类篮球游戏和竞赛,选择的内容要具备趣味性,难度要适中,开课时由于对学生现实水平缺少了解,再加上课程框架内容战术比例较大,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很吃力,对学生日后学习篮球会产生不利影响。

3.缺乏与社区、家庭的联系,篮球校本课程的课外资源拓展力不足。

教育是一项全民共同参与和合作的事业。

篮球校本课程也不例外,课堂只有40分钟,更多的练习时间在课外,应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尤其是家长,筹划建立家长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机制,因为家长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关涉到校内、校外两方面,这势必要求具备相应的组织、制度以及相匹配的运作方式,目前这一块还继续完善。

4.篮球校本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进步。

篮球校本课程实际上是学校根据国家的政策,结合不同学校的特点和条件,实施的一种个性化教育,一张试卷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收获和进步,更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侧重点应放在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学习的情况,无论怎么评价,也是一种相对的、发展的评价,评价体系应包括技能考核、综合评分和等级评价等,现实操作中却很难做到,对学生取得的进步反映的就不全面。

二、改进方向

1.创建全区的联片教研模式,充分挖掘不同学校的潜力和资源,发挥群体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谋求共同发展。

2.加大素质练习时间,一方面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各种篮球动作,最重要的是防止运动伤害事故,确保学生练习安全。

3.篮球校本课程教研模式,彰显校本特色,只有创新才能求得发展,只有走出自己的特色才能焕发新的活力,拓宽教育领域,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种百花齐放的校本课程开发态势为我区的教育蓝图涂上浓重的一笔。

4.球校本教学中多运用领会式教学,拓展课堂以外的时间,完善课程框架内容,凸显游戏的作用,让学生真正走上终身体育锻炼之路。

应在上学期学习的基础上,及时巩固基本的篮球技术,加大游戏竞赛和适当的教学比赛,淡化战术成分,培养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实践的深入,我们相信能处理好目前出现的问题,在以后的研究中明确自己的方向,让课题研究真正走入常规课堂,真正起到科研先导的作用。

从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成员按有关课题实施细则开展研究工作,在研究中总结了一批经验,受到有关部门的肯定。

与课题研究产生相关的研究成果,发表5篇,其中直接成果1篇,派生成果4篇。

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有1篇国家级获奖,5篇在省级获奖有6篇,区级获奖有3篇,这些获奖论文中,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