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3177.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93536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7T 317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DB37T 317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DB37T 317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DB37T 317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DB37T 317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DB37T 3177.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DB37T 3177.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DB37T 3177.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DB37T 3177.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DB37T 3177.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DB37T 3177.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DB37T 3177.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DB37T 3177.docx

《DB37T 317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7T 3177.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DB37T 3177.docx

ICS91.020

P5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3177.2-2018

田园综合体建设规范

第2部分:

规划编制指南

Specificationfortheconstructionofruralcomplex—

Part2:

Guidelinesforplanning

2018-04-25发布 2018-05-25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3177.2-2018

DB37/T3177田园综合体建设规范系列标准分为以下7个部分:

第1部分:

总则;

第2部分:

规划编制指南;

第3部分:

基础设施与环境(制定中);

第4部分:

产业发展(制定中);

第5部分:

公共服务(制定中);

——第6部分:

运营管理(制定中);

——第7部分:

等级划分与评定(制定中)。

本部分为DB37/T3177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山东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提出。

本部分由山东省农村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

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临沂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临沂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沂南县人民政府、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吕楚岫、王波、安洁、曹逸风、张韬、任永本、云振宇、张杰、翟国印、孟露露、李国新。

I

DB37/T3177.2-2018

田园综合体建设规范第2部分:

规划编制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原则、规划要素和文件组成。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田园综合体规划编制工作。

2规划原则

2.1以农为本

规划编制应以农业为基础、农村为载体、农民为主体。

2.2突出特色

根据田园资源禀赋,突出主导特色产业;秉承“发现趋势、预见未来”的理念,适度超前,保证前瞻性、科学性及延续性。

2.3合理布局

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区域,功能布局合理、安全、宜居、美观、和谐,配套完善,优化乡村种植、养殖、加工、仓储、物流、电商、居住、文旅、康养等多种功能布局。

2.4融合发展

实施多规合一,与当地乡村振兴规划、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区域环境治理规划、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等规划相衔接,同时融入创新发展理念,以农业产业为基础,注重空间、生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特色产业规划的有机融合。

3规划要素

3.1规划背景

3.1.1应描述田园综合体所在区域(县区市、乡镇和行政村等)的基本发展概况,包括:

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自然资源、历史文化、风景名胜等内容。

3.1.2应描述田园综合体区域内社会发展概况,包括:

人口状况,建筑及基础设施状况,居民家庭经济状况,科、教、文、卫状况等内容。

3.1.3应分析评价田园综合体区域内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现状。

3.2田园综合体概况

3.2.1应描述田园综合体建设地点、现状布局、场地安全、区域面积、建设时间等内容,规划图文表达应简明扼要,规划期限一般近期为3年,远期为5年以上。

3.2.2平原地区核心区域面积一般不小于5000亩,丘陵地区核心区域面积一般不小于3000亩。

3.2.3应描述田园综合体建设推进机构设置情况,介绍主要技术支持与合作单位情况。

3.2.4应详细介绍田园综合体内主导产业(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等方面的总体情况。

3.3定位及目标

3.3.1编制规划应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综合评价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条件,根据自然环境、历史发展过程、现状建设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分析特色优势,明确描述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方向、定位、目标和建设时序。

3.3.2规划提出的建设目标既要具有可行性,又要具有前瞻性,应依据规划期限,在总目标框架下分别提出阶段性发展目标。

3.3.3规划期末常住人口数量及产业发展情况,确定人口及产业规模。

3.4规划布局

3.4.1基本要求

3.4.1.1应科学规划设置田园生产、田园生活、田园生态等区域,每一区域承担各自的主要职能。

3.4.1.2空间布局应融合互动,形成紧密相连、相互配合的有机综合体。

3.4.2田园生产

3.4.2.1农业

3.4.2.1.1立足当地基础条件和产业比较优势,围绕田园资源和农业特色,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需要,提出主导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都市农业等新业态。

3.4.2.1.2结合当地乡村振兴规划、资源禀赋、区位环境等条件,规划从事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活动区域。

3.4.2.1.3提出田园综合体区域内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规划。

3.4.2.1.4提出田园综合体区域内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输变电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种植养殖相关配套设施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3.4.2.1.5提出田园综合体区域内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规划,促进可持续发展。

3.4.2.1.6结合当地农业设施、物联网、大数据等发展现状,提出智慧农业发展规划。

3.4.2.1.7制定农产品品牌发展规划,培育知名农业区域公用品牌。

3.4.2.2加工业

3.4.2.2.1结合当地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规划从事农产品加工制造、储藏保鲜、市场流通的加工流通区域,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打造产业聚集区。

3.4.2.2.2根据田园综合体区域内农业生产实际,结合农产品加工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提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的发展规划方案和加工设施装备的配备方案。

3.4.2.3服务业

3.4.2.3.1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规划农业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深度融合的方案。

3.4.2.3.2根据田园综合体区域内旅游业发展现状,提出游客集散配套设施建设方案。

3.4.2.3.3根据生产需求,提出发展服务农业生产领域的金融、技术、仓储物流、电商等规划。

3.4.3田园生活

3.4.3.1基础建设

3.4.3.1.1在农村原有居住区基础之上,结合产业、生态、休闲和旅游等发展要素,合理规划布局由当地居民、产业工人、外来旅游人员3类人口组成的居住生活区域。

3.4.3.1.2应提出生活居住区的住宅建设规划要求,对房屋的风格、色彩、空间结构、高度控制等提出设计指引。

3.4.3.1.3应提出道路交通规划方案,包括田园综合体与周边交通联系、田园综合体区域内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停车设施等内容。

3.4.3.1.4应提出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包括安全设施建设、给排水设施建设、供电设施建设、通信设施建设、能源设施建设、厕所改造和建设、垃圾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管线铺设等内容。

3.4.3.2公共服务

3.4.3.2.1应提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案,确定服务居民生活领域的医疗、教育、商业、康养、文体科技等设施的类型、位置、规模、布局形式等要求。

3.4.3.2.2从医疗卫生、公共教育、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公共安全、便民服务等方面,提出具体发展措施。

3.43.2.3提出乡村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方案,确定建设要求、服务要求、平台运营管理、监督检查等内容。

3.4.3.3文化建设

3.4.3.3.1提出乡村文明传承与发展规划,传承保持乡村民俗,移风易俗,倡导树立民俗新风。

同时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明确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乡土文化等优秀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要求。

3.4.3.3.2应提出田园综合体区域内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的保护方案。

3.4.3.3.3提出文化人才的培养及田园特色文化活动的组织方案。

3.4.3.4社会治理

3.4.3.4.1以尊重区域内居民主体地位为前提,提出社区发展治理方案。

3.4.3.4.2建立利益相关者群体间的连接机制,维护和保障各利益相关者群体的权利。

3.4.4田园生态

3.4.4.1田园绿化

3.4.4.1.1提出绿化建设方案,包括各功能区域绿化及荒山荒地造林绿化,确定绿化面积、绿化率、绿化布局、植物种类等要求。

3.4.4.1.2绿化应结合住宅和公共设施的配置,田园社区、游客集中活动场所应设置公共绿地或社区公园,主要道路、河渠、边沟应布置绿化带或行道树。

3.4.4.1.3尽量选用适合当地的绿化植物,优先考虑具有经济效益和观赏价值的品种,提高林木覆盖率。

3.4.4.2景观设计

3.4.4.2.1应确定田园综合体风貌特色,提出环境布局、设计与建设要求。

3.4.4.2.2景观规划应体现地方特色,空间布局、建筑风格与周边环境自然和谐。

3.4.4.2.3公共活动空间的环境设计,应处理好功能建筑、辅助建筑、生态景观建筑与人的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突出景观效果。

3.4.4.2.4在保护生态和满足防洪要求的前提下,应充分保留或利用现有坑(水)塘与河渠水道,可结合地形地貌和绿化景观要求修建水塘、水景,并提出定期维护方案。

3.4.4.2.5宜依托本地地貌类型、农业景观资源,以当地传统民俗文化为背景,以现代农业产业为基础,建设文化景观区。

3.4.4.3生态保护

3.4.4.3.1提出环境质量保护目标,确定区域内大气、水、声、土壤环境治理保护措施。

3.4.4.3.2提出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目标,确定区域内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措施。

3.5运营管理机制

3.5.1本着精简、高效、实用的原则,合理提出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运行管理机构的设置、人员组成等。

3.5.2应明确运营管理机构的名称、内部管理体系、机构的内部职能机构及职能范围。

3.5.3应明确农民、村集体组织、农民合作社与企业、创客等参与者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发展壮大田园综合体利益相关者群体。

3.5.4应提出长效管理目标,可从公众参与、规章制度制定、监督检查等方面明确工作要求。

3.6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3.6.1应对总投资及分年度投资需求进行估算,制定资金筹措方案。

3.6.2效益分析应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面。

3.7保障机制

3.7.1根据当地实际,提出政策保障机制,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

3.7.2提出项目组织保障和工程管理保障措施,明确组织管理机构的职责和各项工作制度。

3.7.3提出项目实施的资金保障措施。

3.7.4提出项目科技设备及人才保障措施,鼓励和引导相关科技企业和人才参与田园综合体建设。

3.7.5提出项目宣传保障措施。

4文件组成

田园综合体总体规划文件由以下五部分组成:

a) 总体规划文本,编制提纲可参照附录A;

b) 规划附表;

c) 规划附图;

d) 规划附录;

e) 规划附件,包括:

建设田园综合体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总体规划专家评审意见等。

3

DB37/T3177.2-2018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田园综合体总体规划提纲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基本情况

第二节社会发展概况

第三节经济发展概况

第二章项目概况

第一节基础信息

第二节组织机构

第三节产业优势

第三章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及定位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基本原则

第三节规划定位

第四节规划依据

第五节规划目标

第四章总体布局及功能分区

第一节总体布局

第二节功能分区

第五章田园生产规划

第一节农业生产体系规划

第二节加工业体系规划

第三节服务业体系规划

第六章田园生活规划

第一节社区建设规划

第二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第三节公共服务体系规划

第四节文化发展规划

第五节社会治理规划

第七章田园生态规划

第一节田园绿化规划

第二节景观系统规划

DB37/T3177.2-2018

第三节生态保护机制

第八章运营管理体系规划

第一节运营管理机构设置

第二节运营管理机构职能

第三节运营管理能力建设规划

第四节经营体系发展规划

第九章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第一节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二节效益评价

第十章保障措施

第一节政策保障

第二节组织保障

第三节资金保障

第四节科技保障

第五节宣传保障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