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温江区第二中学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4336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温江区第二中学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成都市温江区第二中学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成都市温江区第二中学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成都市温江区第二中学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成都市温江区第二中学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成都市温江区第二中学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成都市温江区第二中学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成都市温江区第二中学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成都市温江区第二中学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成都市温江区第二中学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成都市温江区第二中学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成都市温江区第二中学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成都市温江区第二中学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成都市温江区第二中学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成都市温江区第二中学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成都市温江区第二中学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成都市温江区第二中学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成都市温江区第二中学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市温江区第二中学校.docx

《成都市温江区第二中学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温江区第二中学校.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都市温江区第二中学校.docx

成都市温江区第二中学校

成都市温江区第二中学校

三年发展规划(2009—2012年度)

一、学校概况

成都市温江二中始建于1956年,是一所具有50多年办学历史的成都市示范性高中,地处“国际花园城市”——温江区柳城镇柳台大道旁,东临清澈的杨柳河,西傍西南财经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教育学院等五所高等院校。

学校占地面积150亩,校舍建筑面积达52270平方米,绿化面积48%,达可绿化面积的95%以上。

2004年2月被评为成都市“绿化工作先进单位”。

现有教学班级79个,在校学生4300余人,教师近300人。

二、现状分析

(一)有利条件

1、学校有着50多年的办学历史,多年来一直是完全中学,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培养出了不少知名教师,多数教师的专业知识过硬,教师队伍凝聚力强,这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学校293名在岗教职工中有党员120名,占在岗教职工41%,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储备了骨干力量。

3、学校现代化教育设施齐备,校园环境优美。

(二)不利因素

1、师资结构不太合理,年轻教师比例过大,高层次优秀教师偏少。

由于近几年学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引进的教师多是大学毕业生,导致一方面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紧缺,另一方面缺乏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比例过大,这给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我校目前在职教职工293人,其中专任教师257人。

专任教师中50岁以上14人,35-49岁83人,35岁以下160人;高级职称54人(聘任41人),中级职称114人(聘任106人),初级职称89人;教龄10以下的年轻教师占到62.3%,高级职称只占21%,初级职称达到34.6%;在职教师中,获得省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3人次,市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15人次,区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113人次,获得较高层次优秀的教师比例偏低。

2、生源状况太差,严重制约学校发展。

我校处在城乡结合地带,学生构成比较复杂——有城镇学生、农村学生、拆迁农民入城子女,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外地经商者的子女,更有为数不少的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子女……学生家庭背景、家庭教育差异大,使学校教育难度很大。

我校所招收的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绝大部分是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

这些“三类”生源的学生大多存在“一窄”、“四差”、“三强”的特点:

“一窄”是知识面狭窄;“四差”是指学习成绩差,与学习有关的能力差,学习习惯差,自信心差;“三强”是渴求他人的关注与获得自我表现的愿望强,自卑感强,自尊心也很强。

3、校园周边环境复杂,给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

学校地处温江城西,大学城旁,周围店铺林立,商贩成群,流动人口多,人员复杂,存在一些不安定因素,对学生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增加了学校的管理难度。

4、学校硬件设施还不完善,还缺少图书馆,艺体、科技创新活动等方面的功能室。

三、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和《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指南,切实落实“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办学思想,全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积极营造“负重前行,永争一流”的校园氛围,构建教师潜心向教,学生一心向学的和谐校园;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强化学校内部管理,狠抓干部队伍和师资队伍建设;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校风优良、质量一流、办学理念先进、环境优美、设施设备完善、管理精细、师资优良、特色鲜明、社会形象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高完中。

四、具体目标及实施计划

(一)办学规模

1、学生:

根据现有规模和学校发展趋势预测,确定高中各年级16个班左右,初中各年级8个班左右,共约75个班级,3800个学生的办学规模。

2、教师:

在编教职工300人左右,其中专任教师260人左右。

(二)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设施建设

1、总体目标:

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备齐全,设施先进。

2、具体目标:

(1)2009年为教师配齐教学办公用的笔记本电脑,全校各班配齐多媒体教学设备。

(2)修建一幢艺体楼,完善各功能室设施设备,使教学的硬件得到充分保障。

(3)进一步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增强校园文化氛围,彰显育人功能。

(三)实行科学民主管理,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1、总体思路:

坚持以“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用正确的教育价值观的眼光审视学校,用家庭化、人文化的策略强化管理,着力构建校长全面负责、党组织保证监督、教代会民主管理的现代学校管理体制,形成制度健全,职责分明,管理精细,执行有力,服务高效的管理风格。

2、具体目标: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严格规范管理行为和教育教学行为。

(2)实行内部管理制度、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使教师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3)强化管理创新,努力形成鲜明的管理特色。

3、主要措施:

(1)强化目标意识,注重过程管理,培养竞争精神同,凝聚学校人心。

正确面对现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树立“校荣我荣,校辱我耻”的观念。

明确学校发展目标,大力宣传学校发展目标和前景,用信念统一思想,用目标凝聚人心,用发展振奋精神。

广泛深入开展对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学习讨论,鼓励教师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

(2)坚持依法治校,实行精细管理。

认真执行国家方针政策,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规范办学行为。

切实发挥党组织保证监督作用,全面实施校务公开制度和教代会民主管理民主制度。

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和教职工代表大会,提高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依据章程健全完善学校规章制度,编印成册,发放到人,严格按制度执行,做到以制度管理人,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规范人,以制度激励人,进一步强化“依法治校”的意识。

(3)改革分配制度,体现“优分”原则。

全面深化学校内部改革,真正把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考核奖惩制、绩效工资制、量化目标考评制等落到实处。

大力营造“优胜劣汰”的竞争意识,积极构建“多劳多酬,优劳优酬”的分配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鼓励骨干教师和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师冒尖,争当领头羊,为学校的发展再立新功。

(4)健全管理机构,理顺管理职能。

依据学校的特点,理顺处室职能,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合理安排人员,切实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效率。

(5)强化对外宣传意识,整体展示学校良好社会形象,提高学校声誉,吸引优质生源。

完善学校资产管理,使学校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6)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信息化、网络化。

(四)实施优化队伍策略,保证管理和教学质量

1、干部队伍建设:

(1)总体思路: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着力培养一支思想过硬、理念新颖、团结务实、廉洁自律、业务精良、工作踏实、锐意改革、管理创新、结构合理、服务高效的干部队伍。

(2)具体目标:

第一,优化领导班子,建设一个团结廉洁、勤政高效、务实创新、深受广大教职工信赖的战斗群体。

第二,理顺管理职能,完善管理机构,实行中层干部竟聘上岗,构建一支思想过硬、结构合理、管理科学、乐于奉献的管理队伍。

(3)主要措施:

第一,注重领导班子建设。

一是在局党委的领导下充实人员,调整结构。

二是加强自身建设。

坚持学习制度,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

坚持例会制度,及时研究学校重大事项,提高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领导班子的团结协作精神。

第二,加强对在岗干部的培训。

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在岗的中层干部进行政治理论、思想作风、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努力提高服从意识和服务意识,确保政令畅通,服务到位。

第三,强化青年干部的培养。

一是给位子,实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制,创造条件,将一线教师中思想品质过硬,业务素质较好,协调能力较强,有奉献精神的青年教师放到岗位上来,让青年干部在岗位锻炼中迅速成长。

二是重培训,在要求青年干部加强自学的同时,学校党组织有计划的组织青年干部学习相关管理业务及教育政策、法规,并有计划的让他们外出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修养和管理水平。

三是压担子,让新干部边学习,边实践,深入教育、教学的第一线,给任务,给要求,给权利,让干部在第一线培养工作能力,积累管理经验。

2、教师队伍建设

(1)总体目标:

打造一支师德修养好、敬业精神强、业务能力精、学历层次高、教学效果佳,有一定数量知名教师的师资队伍。

(2)具体目标:

第一,确定学校编制,全员竞聘上岗,实行人员分流。

第二,学历达标率达98%,研究生学历(含研究生课程培训)达20%以上,中高级职称达70%以上,专任教师课改和计算机培训率达100%,适龄教师100%的取得信息技术合格证书和普通话等级证书。

第三,培养一定数量的市级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的优秀骨干教师。

(3)主要措施:

第一,协助人事局、教育局核定学校编制,实现岗位聘任制,全员竞聘上岗,裁减冗员,合理分流,提高效率。

改革分配体制,分配政策向班主任和一线教师倾斜,做到“多劳多酬,优劳优酬”。

第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组织干部、教师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领会“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质量观和价值观。

严格执行师德建设“八不准”要求,坚决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从事有偿家教,私自在外代课等严重违背师德规范的现象。

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党风带动校风、学风、教风建设,塑造良好的师德风范。

发挥工会组织作用,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真正做到以身垂范,为人师表,用自己的丰富学识、人格魅力和敬业精神去影响学生,弘扬讲奉献、比干劲、比实绩的优良风气,使教师“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日趋清晰,爱岗敬业的意识不断增强,服务学生、家长的能力不断提高,切实提升温江二中教师的社会声誉。

第三,制定师资培训规划并切实加以实施。

①鼓励进修学习:

引导25岁-45岁的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逐步使全校教师学历达标为100%,获得研究生学历(含研究生课程班)的教师达20%以上。

②开展校本培训:

在创造条件让老师外出参加培训的同时,通过讲座报告、外出听课、参观考察等形式,强化校本培训,着力提升全体教师的教育学、教学论、心理学等理论素养;通过开设教师论坛,开展成功教育课堂教学竞赛,举办成功教育教学研讨会,进行教学能手评选等形式,积极搭建舞台,为教师专业的成长创造条件,培养出一定数量的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优秀教师等中青年骨干教师。

注重现代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力争使适龄教师100%的取得信息技术合格证书,熟练地借助校园网、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③优化职称结构:

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人数达到专任教师总数70%以上。

④加大教研力度:

努力营造教育教学科研氛围,切实树立“向科研要质量,以科研促发展”的观念,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实现科研工作常规化、常规工作创新化。

积极探索开发校本课程,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是着力培养青年教师,通过结对拜师、开展教学基本功竞赛、举办系列讲座等行之有效的形式,迅速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⑤加入“成都七中教育集团”,接受成都七中的对口帮扶,与成都七中在管理理念、教育教学、教研活动、教师交流活动等方面共享资源。

与成都七中实验校结对互助,促进我校青年教师的发展。

⑥办好温江二中教育集团,促进兄弟学校共同发展。

(五)落实教学常规,强化教学科研

1、总体思路:

以“课堂教学”为关键点,以“高、初三出口”为检验点,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优化教学定位,实行“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教学策略,教学上实行“找突破、创特色、抓入口、缩小差距”的工作思路,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实施差异教学,积极探索对不同学生培养的有效模式,突破点主要是以文科为主,特色主要选在“艺体”,提高教学效益;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构建质量监控机制。

注重兴趣激发,强化习惯培养,突出基础训练,加强方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具体目标:

(1)高中上重点本科及本科的人数和比例有所上升。

(2)初中被重点中学录取的人数和比例有明显上升,三年巩固率达到99%以上,各科成绩指标位居全区前茅。

(3)着重抓好艺体特色的发展,抓好几个艺体队伍,培养一批高考艺体学生,努力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3、主要措施:

(1)优化管理网络。

实施“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和“德育处—年级组—各班级”共同负责的教学质量双线交互管理网络。

以教研组为核心,积极发挥教研组在学科教学研究上的优势,加强教学研究和考试研究,使教研组成为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性组织,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以年级组为中心,充分发挥年级组在管理上的优势,突出常规管理,强化教学组织和课堂管理的监控,为切实提高教学效益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突出过程管理。

坚持行政领导蹲点指导制度,做到每个行政领导分工一线,负责一线,深入一线,督察一线,优化教学运行秩序。

开展“推门听课”和“跟踪听课”活动,动态把握课堂教学情况,对发现的共性问题,分析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及时整改。

实行目标责任制,目标层层分解,并将目标达成与分配挂钩。

建立质量监控机制,改革考核和评价制度,构建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考核机制,全面实行教考分离制度和阶段质量目标检测制度,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教学补救。

优化提优补差工作,提高提优补差实效。

建立“师生结对帮扶”制度,对“学困生”和“瘸腿”学生进行帮扶。

(3)调整教学定位。

针对学生行为习惯较差,知识基础薄弱的实际,切实调整教学定位,确立“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教学定位;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全面实施分层次教学,做到目标分层,作业分档,考核分度,让学生在分层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

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制定学生学习规范,在书写、听课、作业等方面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并强化检查落实。

重视方法指导,定期举办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指导讲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强化常规管理。

严格执行《温江二中教师课堂教学常规》,严格检查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试等教学常规检查,定期公布检查结果并与年终考核挂钩。

(5)加强教学科研。

健全激励机制,营造科研氛围,力争做到“人人重科研,个个有课题”,牢固树立科研为教学服务的思想,重点强化“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和“如何有效实施分层教学”的研究,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在全校继续应用《成功教育在农村普通中学的应用与发展研究》的成果,实施“成功教育”,加大对《改进、创新实验仪器,促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课题成果提炼推广的力度,积极开展《培养中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

(六)研究育人策略,强化德育工作

1、总体思路:

强化全方位德育思想,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落,突出基础道德教育,形成“志趣高雅,风清气正”的校风,把学生培养成“讲孝道、重人格”,有创新意识的新时期合格的中学生,并切实影响家长,共同打造学校“孝亲”文化。

2、具体目标:

(1)以“三风”建设为突破口,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线,强化德育管理,形成德育合力,加强针对性、时效性,巩固德育的核心地位,初步形成良好的德育工作网络和机制,力争短期内使学生的行为习惯有明显进步。

(2)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努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格品位,初步形成文明和谐的校园风气。

3、主要措施:

(1)加强德育领导。

建立健全学校各级德育工作小组,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实行分层责任制,完善考核体系,初步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切实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进一步落实全方位德育思想,加强德育在学科中的渗透,形成以政、史、地为主,其它学科为辅德学科德育体系,在思路和方法上不断创新和突破。

(2)突出文明礼仪教育,提升学生的基础道德修养。

以“温江二中学生文明礼仪规范,温江二中学生一日常规”为教育重点,开展文明标兵、文明使者、文明班级的评选活动等形式,从不同层面树立学生行为规范典型,让学生从身边学起,从身边做起,分层递进,初步内化为学生行动。

(3)根据各年级不同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进行分层思想品德教育。

一年级重点突出“争做合格中学生”教育,通过举办新生进行军事训练等形式,抓好学前教育,帮助新生迈好进入学校第一步。

二年级重点加强行为规范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帮助学生奠定好发展的基础。

三年级重点开展“争当优秀毕业生”教育,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正确应对人生的第一次选择。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注重过程,点面结合,形式多样地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学校每月确定一个重点,各班根据学生特点,以“展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为宗旨逐层开展,鼓励教育活动创新,争取形成德育特色。

(4)强化后进生转化教育,构建后进生教育档案。

实行后进生“德育导师制度”、“谈话戒勉制度”,加强与后进生的沟通;发挥党团员教师的骨干作用,实行“结对帮教制度”,对后进生有效地帮教,并签订协议定期检查评比;密切与社区、家庭的合作,巩固“家长学校”等特色,重视发挥德育基地的作用,多管齐下,形成合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较明显的进步。

(5)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书香校园,逐渐形成“孝亲”文化氛围。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大力倡导“积极进取、勇创一流”的校园氛围,努力构建团结、协作、和谐的人际关系。

大力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活动,提升人文素养。

绿化美化校园环境,使学校一草一木皆文化。

巩固腰鼓队、舞蹈队、篮球队、田径队、足球队、举重队、跆拳道等一批文体特色项目,形成一批在市、区有影响力的文体人才队伍;积极组织与共建单位和社区交流,拓展学生展示的舞台,扩大学校声誉影响。

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爱好特长,发现并发展特长生,突出艺体的办学特色。

(6)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建设具有现代特点的心理指导室,培养一批专兼职心理指导教师,进行心理教育的科学研究,使学校心理教育成为德育工作的一大特色。

(7)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加强班主任队伍培训,帮助优秀班主任总结工作经验并予以交流推广。

完善评比、考核、激励机制,加大班主任津贴投入,在评优、晋职等方面向班主任倾斜,形成“争当班主任,当好班主任”的良好氛围,打造一支乐于奉献、团结协作的德育工作队伍。

(七)实施“走特色之路,让学生发展”的办学策略

(一)总体思路:

以“网班”为载体,打造学校“低入高出,高入优出”的教学新特色;找突破,打造文科优势;以人为本,大胆实践,创“艺体特色”。

(二)具体目标和措施:

1、以“网班”为载体,打造学校“低入高出,高入优出”的教学新特色。

作为三类生源的学校,“精品”学生是不多的,需要进一步的挖掘、打造和培养。

2005年,学校提出了“牵手名校,借力扬帆,提升质量,全面发展”的学校发展思路,学校的发展重心由“规模扩张”调整为“质量发展”,与成都七中东方闻道网校正式开展合作,创办了第一个成都七中实验班(简称“网班”)。

网班成立以来,已有4届6个班250多名同学在我校参加成都七中直播课程学习(两届网班已经毕业)。

经过两校优秀教师的共同培育,我校网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首届2008级理科一班,全班43人,入口成绩上国重线的七人,直升生五人,参加2008年高考,本科一次上线33人,重点本科上线11人,本科上线率高达77%,位居本地区同类班级和七中网校同类班级前茅。

2009级网班,35人参加高考,上本科线25人,本科上线率高达73%,大部分学生成绩得到大幅度提高。

实践证明,我们能创造“低入高出,高入优出”的奇迹,少数“精品”学生在我校也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投入,不仅要办好高中“网班”,还将在初中开设“网班”,带动学校整体质量的提升。

2、找突破,打造文科优势。

鉴于我校生源较差的实际情况,要实现学校发展的突破,我们努力抓好文科,力争形成温江教育“文科在二中”的格局。

我们十分清楚,文科班的建立先要解决三个问题:

一个是家长和学生的观念,文科不是“瘟”科;另一个是教师的观念,要把真正的优生送进文科班;三个是建成在温江有知名度的文科师资。

我校文科师资优秀,文科有一定优势,在2008级和2009级的市诊断考试中,我校的政、史、地学科的有效分达标人数都超过了温中。

2009级高考,应届生总上线125人,其中文化上线87人中文科32人,艺体双上线38人中文科34人,文科总上线达66人,已略高于理科。

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文科师资水平,加大宣传力度,让适合读文科的学生能得到更大的发展。

3、以人为本,大胆实践,创“艺体特色”。

虽然我校的大部分学生文化成绩相对较差,但是,温江是教育相对较发达的地区,这些学生在小学初中教育中大多都受过较良好的音、体、美等特长教育,而这些特长教育在高中阶段,存在着一定程度上断层的状况。

随着素质教育在高中的全面推行,学校对学生的考核就不仅仅是单一的文化成绩,而是综合了的众多因素。

文化成绩是三类的学生,如果走特长教育这条路,他就可能是二类生源,甚至是一类生源。

基于这种认识,我校结合校情(大部分学生文化知识相对薄弱,艺体特长有明显的优势),加上近几年高考的升学压力的不断增加和大学就业压力的矛盾问题,为给学生一个更为宽广的平台和发展的空间,我们决定走艺体特色之路。

第一,初步设想,分三步实施。

作为一个只有三类生源的普通高完中,我们的“艺体特色”之路又将如何走呢?

我们初步设想,分以下三步实施。

第一步:

做强一批“艺体”品牌。

“艺体”特长可做的项目是很多的,但学校师资和设备是有限的。

因此,首先结合“艺体”大专院校的招生考试,做强一批“艺体”品牌,把这些“品牌”做成学校特色。

第二步:

整合资源,形成核心竞争力。

将“艺体”品牌进一步打造提升,使之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强项。

用核心竞争力,社会影响,来整体推进学校管理体制的变革。

第三步:

成为“艺体特色”学校,成为区域内不可替代的“唯一”。

当“艺体特色”使学校成为特色学校时,学校将发展成为区域内不可替代的“唯一”。

第二,大胆实践,迈出坚实第一步。

为给学生一个更为宽广的平台和发展的空间,我校着手探索艺体特色教育,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艺体设备设施建设

为了使艺体特色教育发展的有声有色,我校加大了对艺体设备设施的建设。

已有设备:

全校80个教学班,班班有多媒体;教师人人配有电脑;专业音乐教室两间;钢琴房两间;视唱练耳室一间;形体舞蹈室一间;播音主持教室一间;美术教室7间;400米塑胶操场;排球场4个;篮球场5个;羽毛球场2个;乒乓球桌27张。

筹建中:

学校正在筹办(面积5833平方米)的艺体楼一幢。

(2)艺体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敬业爱岗、业务精良的艺体教师队伍是发展艺体特色教育的关键。

为此,学校加大艺术、体育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具有很高的业务水平,在全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专业教师队伍。

几年来,我校先后招聘美术、音乐、体育教师20余名,形成了30多人的艺体教师队伍。

通过教师培训、外出学习、积极参加市区教研活动以及各种比赛等方式尽快使专业教师业务水平达到较高层次,形成名师影响力,吸引考生。

另外,每年从校外聘请跆拳道、足球、舞蹈等优秀专业教师到我校培训教师、辅导学生,对学校的名师培养和学生培养起了积极作用。

(3)筹建艺体班

高2010级和2011级在学校行政和下年级领导的支持努力下,进行了艺体重点班的筹备和组建工作。

①意向调查

高2010级和2011级在上期开学初就做了全年级的学生问卷调查,对学生艺体发展方向做了较为全面的摸底,基本获知每个年级美术方向150余人,播音主持方向30余人,编导、音乐、表演等方向20余人,体育方向10余人。

②召开“三会一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