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丰镇市隆盛庄镇保护规划文本.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95424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丰镇市隆盛庄镇保护规划文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内蒙古丰镇市隆盛庄镇保护规划文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内蒙古丰镇市隆盛庄镇保护规划文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内蒙古丰镇市隆盛庄镇保护规划文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内蒙古丰镇市隆盛庄镇保护规划文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内蒙古丰镇市隆盛庄镇保护规划文本.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内蒙古丰镇市隆盛庄镇保护规划文本.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内蒙古丰镇市隆盛庄镇保护规划文本.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内蒙古丰镇市隆盛庄镇保护规划文本.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内蒙古丰镇市隆盛庄镇保护规划文本.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内蒙古丰镇市隆盛庄镇保护规划文本.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内蒙古丰镇市隆盛庄镇保护规划文本.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内蒙古丰镇市隆盛庄镇保护规划文本.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内蒙古丰镇市隆盛庄镇保护规划文本.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内蒙古丰镇市隆盛庄镇保护规划文本.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内蒙古丰镇市隆盛庄镇保护规划文本.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内蒙古丰镇市隆盛庄镇保护规划文本.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内蒙古丰镇市隆盛庄镇保护规划文本.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内蒙古丰镇市隆盛庄镇保护规划文本.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丰镇市隆盛庄镇保护规划文本.doc

《内蒙古丰镇市隆盛庄镇保护规划文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丰镇市隆盛庄镇保护规划文本.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蒙古丰镇市隆盛庄镇保护规划文本.doc

内蒙丰镇市隆盛庄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文本

编制单位:

城市科学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3年2月

CONSERVATIONPLANNINGFORLONGSHENGZHUANGTOWNOFFENGZHENCITYININNERMONGOLIAQUTONOMOUSREGION(PLANNINGTECT)内蒙古丰镇市隆盛庄镇保护规划(规划文本)

项目名称:

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隆盛庄旗保护规划

编制单位:

城市科学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

甲级

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发证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第(121271)

院长方明

总规划师方明

副总规划师李华东

副总规划师张威

项目顾问:

孙占林丰镇市规划局局长

王建英隆盛庄镇党委书记

赵金夫隆盛庄镇镇长

智海晨丰镇市规划局副局长

贾润海隆盛庄镇党委副书记

审定:

方明教授级高级规划师

审核:

李华东高级规划师

项目组成员名单

项目负责人:

李晓丹教授级高级规划师

谢略高级规划师

规划设计人员:

兰婷规划师

孙思嘉规划师

杨明规划师

杨灏规划师

马泽雯规划师

陈智婷助理规划师

周驰助理规划师

第19页共19页

目录

第一章 隆盛庄镇概述及评估 5

第一条 隆盛庄镇区位 5

第二条 隆盛庄镇概况 5

第三条 隆盛庄镇历史沿革 5

第四条 隆盛庄镇价值特色评估 6

第五条 隆盛庄镇城市建设及环境现状评估 7

第二章 保护内容及保存现状评估 7

第六条 隆盛庄镇保护内容 7

第七条 传统历史风貌片区 8

第八条 历史河道和街巷 8

第九条 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不可移动文化遗存 8

第十条 传统风貌建筑 9

第十一条 历史环境要素 9

第十二条 非物质文化遗产 9

第三章 保护规划 11

第十三条 划定原则 11

第十四条 保护区划定 11

第十五条 核心保护范围的总体保护措施 11

第十六条 核心保护范围建筑的保护与整治措施 12

第十七条 建设控制地带风貌控制措施 12

第十八条 环境协调地带控制措施 13

第十九条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措施 13

第四章 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的保护措施 14

第二十条 承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的保护 14

第五章 村镇建设相关规划 14

第二十一条 空间管制规划 14

第二十二条 规划片区范围及规模 15

第二十三条 规划结构 15

第六章 展示利用规划 15

第二十四条 展示利用原则 15

第二十五条 展示利用内容 15

第二十六条 展示路线组织 15

第二十七条 展示设施规划 15

第二十八条 展示要求 16

第七章 近期保护与整治规划 16

第二十九条 近期保护整治项目与措施 16

第八章 规划实施措施 17

第三十条 规划实施总体策略 17

第三十一条 规划实施管理监督体系 17

第三十二条 规划实施管理人员 17

第三十三条 管理规章制度 17

第三十四条 日常管理 17

附则 18

第三十五条 18

第三十六条 18

第三十七条 18

第三十八条 18

总则

第一条编制背景

隆盛庄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镇,是乌兰察布市地区最早的集镇之一,至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

隆盛庄镇保留着大量有形文化遗产,如清真寺、南庙、历史民居、古街、古巷、古商铺等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及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六月二十四传统庙会、八月中秋食俗文化“上三元”月饼(干货系列)传统的民间小吃等。

民间文化是隆盛庄世代相传的文化财富,是发展隆盛庄、启动先进文化的民族根基和重要的精神资源,是隆盛庄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为有效、可持续地保护隆盛庄镇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科学、合理、适度地发挥文化遗产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编制目的

本规划通过保护隆盛庄镇现存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并延续古镇区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达到继承和弘扬隆盛庄镇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同时,在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基础上,修复古镇区历史环境的完整性,改善古镇区的人居环境,提升城镇品位。

第三条指导思想

本规划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工作方针,按照“政府主导,居民参与,实体运作,渐进改善”的指导思想,以政府为主导,引进资金,制定保护措施,并鼓励居民参与,建立多层次的保护体系,充分保护和继承隆盛庄镇的历史文化,延续古镇整体风貌特色,努力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存和合理利用。

同时将古镇区作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使之适应现代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实现隆盛庄镇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规范标准

(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年)

4.《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镇保护条例》(2008年)

5.《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1994年)

6.《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7.《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

8.《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4年)

9.《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2003年)

10.《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2000年)

1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2004年)

12.《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镇)评价指标体系》(建规函[2007]360号);

13.《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10);

1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2005.3);

(二)地方相关法规文件:

15.《乌兰察布市丰镇市隆盛庄镇总体规划(2010-2030)》

(三)相关地方资料:

16.《丰镇市志》(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5)

17.隆盛庄相关基础资料等

第五条适用范围

本规划依据国家有关文物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文件编制而成。

依法审批后,作为隆盛庄镇保护的法规性文件,用于指导隆盛庄镇历史片区的保护和建设工作,同时也用于指导隆盛庄古镇区保护发展相关政策的制定工作。

在制定涉及隆盛庄古镇区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时,应符合本规划的相应条款。

第六条规划范围

本次保护规划的范围分为镇域、历史文化风貌片区两个层次。

镇域为隆盛庄镇行政辖区范围,包括13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约415平方公里。

隆盛庄镇镇区约1.2平方公里。

第七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3—2030年,分三期实施:

近期:

2013——2015年;

中期:

2015——2025年;

远期:

2025——2030年。

第一章隆盛庄镇概述及评估

第八条隆盛庄镇区位

隆盛庄镇位于市境东北部,北与察右前旗、兴和交界,西与红砂坝镇相邻,东南与浑源窑乡、黑土台镇接壤。

兴丰一级公路南北纵穿镇区,南通新208国道,北接110国道,镇区地理坐标为东经40°42′,北纬113°26′,镇域总面积达415平方公里。

第九条隆盛庄镇概况

隆盛庄镇位于乌兰察布市东南部,地处丰镇、前旗、兴和三旗县市交界处,是乌兰察布市地区最早的集镇之一,属丰镇市管辖。

清初属于太仆右翼马场,乾隆三十三年开始建镇,商业发达,以商号著称,是晋商走西口的重要通道和商品集散地。

隆盛庄镇域面积41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0441人,其中农业人口38600人。

镇域面积1.8平方公里,人口13100余人,镇内居住着汉、蒙、回、满4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26人。

第十条隆盛庄镇历史沿革

1.隆盛庄镇的建立

隆盛庄地扼要冲,历史悠久,为口外十三厅重镇之一。

清朝初年,隆盛庄属于太仆右翼马场,土地肥沃,水草丰美。

乾隆年间由于北方畜牧业的发展,内蒙地区和甘肃、山西一带的牲畜要运往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地出售,旱路必经隆盛庄地区歇脚和过夜食宿。

与此同时,内蒙古前山地区的农业也相应地有所开发,四子王旗、达茂旗、陶林(中旗)和兴和县西半部分地区的粮食需运往丰镇和大同,中途也必经隆盛庄地区,于是隆盛庄地区成为了重要的交通枢纽。

乾隆三十年正式批准开发这一地区,至三十三年开始放地,形式上是招商开垦,每放一号地位七顷半,30号地相连接在一起,并聚集了一定数量的居民,从而形成了一个庄子。

在此生存的千古庄民为吉祥之意,取名“隆盛庄”。

隆盛庄地区曾是明长城三道边上的重要关口—威宁口,该段长城建于明洪武29年(公元1396年),翻山越岭,穿涧过河,较为壮观。

现遗址犹清晰可见,镇东4公里双台山峭壁下有摩崖石刻记述,镇东0.5公里处的纯土质烽火台,残高仍有8米以上,两层洞窑上下相通。

据丰镇史志记载,烽火台第二层窑间发现汉代卷云致瓦当,绳纹大型板瓦,绳纹简瓦和绳致陶瓦。

2.隆盛庄镇的变迁

乾隆三十七年至五十二年,隆盛庄由摊贩集资和外来投资开始设立商号,人口随之集聚增长,于嘉庆年间形成小集镇的雏形,修建了南庙和北庙。

道光十年修建礼拜寺。

咸丰六年慈禧太后代御笔书写了“清真寺”牌匾,隆盛庄经济发展至极盛时期,以南接内地,北依草原,凭借晋蒙、冀蒙两大商道交汇外这一得天独厚的交通枢纽优势,商业得以迅速发展,成为闻名遐迩的商业重镇,当时的隆盛庄镇集市交通繁荣、商贾云集、店铺林立、人流如织,一派兴旺景象。

3.建国前后隆盛庄镇的行政变迁

隆盛庄镇历史上行政建制及区划变动较大。

1948年9月至1949年6月,绥远省政府曾在隆盛庄设立市的建制。

1949年底改称镇,后设公社。

1984年撤社建乡(镇)时恢复镇建制。

现隆盛庄镇经过两次乡镇改革,辖区范围包括原隆盛庄镇、柏宝庄乡、永善庄乡,共415平方公里。

第十一条隆盛庄镇价值特色评估

1.历史价值

隆盛庄地扼要冲,历史悠久,为口外十三厅重镇之一。

清朝初年,隆盛庄属于太仆右翼马场,乾隆三十三年开始建镇,商业发达,以商号著称,是晋商走西口的重要通道和商品集散地。

同时由于隆盛庄镇处于北方草原文化区与西北农耕文化区的过渡地带,这种文化地理位置对于保留传统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西口文化的重要体现

隆盛庄历史悠久,几千载人烟,数百年建镇,曾是晋商走西口的重要通道和商品集散地。

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经过三百年不断的碰撞、吸纳、融合和变异形成了独特的“西口文化”。

这种文化形态不仅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也反映在衣食住行、风俗信仰、村落民居、手工技艺、岁时节令、集市社火等民俗文化方面。

隆盛庄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后,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长期居住的蒙古族、汉族、朝鲜族、满族、达斡尔族、锡伯族、回族,对多民族的优秀文化兼收并蓄,融汇提高,形成了中原农耕文化和边疆草原文化相结合,创造了具有独特地域性、蒙汉交融的“西口文化”。

“西口文化”的内涵是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经过三百年不断的碰撞、吸纳、融合和变异而形成的文化形态。

这种文化形态广义看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狭义看则反映在衣食住行、风俗信仰、村落民居、手工技艺、岁时节令、集市社火等民俗文化方面。

在“西口文化”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广袤的草原和粗犷的地域,以及多民族的碰撞、融合的历史,造就了西口人海纳百川、包容团结、厚德载物的民族品格;而各民族之间团结合作,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推进历史发展中,又早就了西口人艰苦风斗,自强不息、勇于开拓的民族精神。

这正是“西口文化”的精髓。

隆盛庄的历史文化将“西口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全部囊括在内。

因此,及时的恢复开发隆盛庄古镇,传承保护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优秀的民族品格和精神,推动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已是势在必行。

(2)旅蒙商贸的的重要印迹

隆盛庄地处交通要道,商贸十分繁盛,是旅蒙商贸的转换点,是商品集散地的旱码头,在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和辉煌。

(3)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的融合

隆盛庄地区十年九旱,抗天不易,旱作精耕,百业兴盛,农耕为本,造就了淳厚刻苦,朴实勤劳农耕文化;同时由于具有游牧生活的积淀,塞马秋风,穹庐阔野,展示了英勇顽强,民风彪悍的草原文化。

隆盛庄地处北方草原文化区与西北农耕文化区的过渡地带,即两种文化的边缘地区,这种文化地理位置对于保留传统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科学与艺术价值

(1)隆盛庄镇是建立在得天独厚的交通枢纽上商业重镇,是研究中国城市规划史的特殊资料。

(2)隆盛庄镇保存的清真寺、南庙等寺庙,是我国内蒙古地区保存得较为完整的历史建筑群之一。

同时,已形成的以大北街——大南街为代表的传统商铺建筑风貌,集中反映了明清时期的特色,基本风貌保存完好,集中反映了经典的营造法式和精湛的建造技艺;以芦家大院、段家大院为代表的传统民居建筑风貌,反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建造技术;以明长城、烽火台、三角城等古军事遗址为代表的遗址建筑风貌,反映了西北地区古军事边防风貌。

3.社会价值

(1)处于北方游牧文化区与西北农耕文化区的过渡地带,即两种文化的边缘地区。

这种文化地理位置对于保留传统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隆盛庄镇是蒙、汉、回、满等众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家园,其建设发展融合着多民族共同的希望,有着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众多民族和谐相处,各种文化相互渗透,独具特色。

(3)隆盛庄镇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第十二条隆盛庄镇城市建设及环境现状评估

1.人口现状:

隆盛庄镇域面积41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0441人,其中农业人口38600人。

镇区面积1.8平方公里,人口13100余人,镇内居住着汉、蒙、回、满4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26人。

2.土地利用现状评估:

镇区居住用地比例较大,商业设施用地分布较为集中,以马桥街广场为中心。

工业用地有三处,分别是机械厂、纺织厂,现已空置,建议进行功能置换,并整治其环境。

3.道路交通现状评估:

镇区道路现状不理想,标准低,路网通达深度不够。

4.自然资源评估:

隆盛庄镇主要为山地、丘陵及冲击平原地带,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平均海拔1350—1500米之间。

西河湾紧贴镇区西部由南向北流过,镇区以兴丰公路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西区坡度较大,东区地势平坦开阔,自然坡度在千分之八左右。

隆盛庄镇土壤类别主要是粘土,分布在全镇各处。

年平均气温5.1℃。

平均年降雨量410毫米,平均日照时数2800小时,无霜期137天。

气候特点是:

冬长夏短,寒暑变化大,空气干燥,蒸发量大。

主要自然灾害表现为常年干旱少雨。

镇域地表河流少,两条主要河流分别为西河湾和东河,都是季节性河流。

东河是西河湾的支流,在隆盛庄镇区西北部汇入西河湾,最后一起流入察右前旗境内的黄旗海。

隆盛庄境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目前已经发现双台山及东山蕴藏着大量的玄武岩、花岗岩,交通、水电供应方便,是石材加工业发展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5.基础设施现状评估

(1)给排水设施:

老镇区主要道路已经有给水管网,但均已老化,且部分未能入户,导致部分住户的用水十分不便;排水设施很不完善,很多生活污水沿街倾倒、雨雪水对道路冲蚀的非常厉害。

(2)电力电信设施:

老镇区现状大部分的线路均以明线形式布置。

民居院内电网乱拉乱接的现象严重,存在安全隐患;夜间照明较差,缺乏相应的照明设计,不利于居民夜间出行和游客夜间参观。

(3)供暖燃气设施:

老居住片区大多没有集中供暖设施,居民日常生活采暖和厨房能源还依靠传统煤炭燃料。

燃煤粉尘会使居住环境变差,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分散燃煤也浪费热量能源。

(4)消防设施:

老居住片区由于街巷狭窄,消防车无法进入;现有自来水管径小,无法保证紧急情况下的供水;古镇大量传统建筑为砖木或土木结构,属易燃材料,需要考虑消防通道的疏通。

6.公共设施现状评估:

(1)古镇区的商业以大北街、小北街分布的沿街商业铺面形式,多为服务于居民生活的小商店和饭店。

(2)现有小学一所、中学一所,占地面积相对较大。

(3)古镇公共文化及休闲娱乐设施比较匮乏。

7.环境卫生设施现状评估:

公共厕所条件简陋,卫生较差,数量不够且分布不均;垃圾收集设施严重不足,部分垃圾堆积在墙角,靠流动垃圾车定期清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街巷的环境卫生和古镇整体风貌。

第二章保护内容及保存现状评估

第十三条隆盛庄镇保护内容

隆盛庄镇保护内容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1.古镇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以及与其相依存的自然景观环境

2.传统风貌片区

3.历史河道和街巷

4.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不可移动文物

5.传统风貌建筑

6.历史环境要素

7.镇域历史文化遗存

8.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十四条传统历史风貌片区

1.保护对象

(1)大北街、大南街组成的传统商业街区。

(2)由清真寺及小北街组成的宗教文化片区。

(3)由一峰巷(原四老财等巷)组成的传统民居片区。

2.保存现状评估

分为三部分,每部分现状较为完整,但三部分不连续,古镇传统风貌连续性遭到破坏。

第十五条历史河道和街巷

1.保护对象

(1)历史河道:

西河湾、北河湾。

(2)历史街巷:

1)大北街、大南街组成传统商业街。

2)散落在历史片区的各条历史街巷,如一峰巷、元宝巷、公义巷等,有机纵横,形成了独特的道路格局和肌理。

2.保存现状评估:

(1)西河湾和北河湾是季节性河流,由于气候及环境的破坏,水位降低,但周边多为农田,自然环境较好。

(2)大北街、大南街、一峰巷、元宝巷、公义巷街巷肌理及空间尺度都保存较好,虽传统建筑有所破坏,但传统风貌保存较好。

位于历史片区的各条历史街巷空间尺度保存较好,但大多为土路面,容易被雨雪侵蚀,通行条件有限,且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环境质量较差。

第十六条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不可移动文化遗存

1.保护对象

(1)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长城遗址。

(2)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真寺、南庙。

(3)丰镇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战国时期三角城遗址、辽金元时期三角城遗址、摩崖石刻、烽火台、汉墓遗址、回民义坟、缸房遗址、丁四车马大店、芦家大院、段家大院、中西合璧式商铺。

(4)其他不可移动文物:

如把总营遗址、张占魁出生地、碉堡、一峰巷34号院等。

2.保存现状评估

(1)明长城保存现状评估:

明长城分内长城和外长城,外长城即自居庸关西北经赤城、崇礼、张家口、万全、怀安、而进入山西的天镇、阳高、大同,沿内蒙古乌兰察布的兴和、丰镇、凉城达山西偏关、河曲,在明朝它是西北屏障。

隆盛庄东面约十多里的山坡上,一块巨石斜面上有石刻记载:

“大明洪武贰拾玖年,岁次丙子四月甲寅吉日,山西行都指挥使司建筑。

”由此可见,隆盛庄这段长城是明太祖朱元璋时(公元1396年)由山西都使司派人建筑,东至宣化、西至甘肃清水营的边墙,它是明长城的第一道防线,全长700多里,成一弧形。

隆盛庄紧靠边墙之内,这段明长城称“次边”,至今边墙痕迹犹存。

(2)清真寺保存现状评估:

格局较完整,主殿正立面门窗较破旧,需修缮。

保护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需根据历史格局及建设现状,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2)紧邻寺院的多层建筑(政府办公楼),在风格和体量上均影破坏了寺院历史风貌的完整性,需要对其进行整治和遮挡工作。

3)寺院在特定日期,会举办大规模的庙会和法式活动,周边地区参会的信众、游客及商贩众多,但寺院周边缺乏足够的公共空间及相应的服务设施,这不仅在安保和消防上存在隐患,也不利于旅游管理和经济的发展,需要在用地调整的基础上,充实公共空间和建设内容。

(3)南庙保存现状评估:

格局较完整,但钟楼、鼓楼已不存,内部院落堆放杂物较多,存在安全隐患。

保护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需根据历史格局及建设现状,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2)紧邻寺院东侧学校高层建筑的体量和风格对于寺院历史风貌的完整性有一定影响,需要开展相关的整治和遮挡工作;

3)紧邻寺院南侧的环境较差,对寺院历史环境氛围影响较大,需进行环境整治或更新设计。

(4)三角城遗址:

隆盛庄现存战国时期三角城和辽金元时期三角城,均为丰镇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内蒙古文物局鉴定战国时期三角城出土的陶片为汉代,由此推测并认定三角城为战国时期。

(根据王书记口述)后国民党沿用隆盛庄三角城。

(5)烽火台

隆盛庄镇东0.5公里处的纯土质烽火台,残高仍有8米以上,两层洞窑上下相通,内有坚厚壁墙。

据丰镇史志记载,烽火台第二层窑间发现汉代卷云致瓦当,绳纹大型板瓦,绳纹简瓦和绳致陶瓦,推测为汉代的战边营房,虽与边墙紧靠,但并非同时所建。

(6)回民义坟

隆盛庄北3里有回民义坟一座,是回民原走京羊群的羊房子,在驻扎地东营子村旁,置义地十余倾,以便收葬回族在此死亡者,依宗老习惯,只要人在那里死亡即可葬于此地。

至今约200余年,当地回民死亡,也都在此埋葬。

至今依照宗教习惯,每至节日(如尔旦节)祭祖诵教施舍者,车水马龙,络绎不绝,该坟茔之大目前罕见。

坟地内古树参天,碑石林立,坟茔鳞次,颇为壮观。

有隆兴(兴和)公路穿坟而过。

(7)古民居(芦家大院、段家大院)

隆盛庄古民居遗存较多,总面积约60000平方米,主要分布在四老财巷、大巷、聚财巷,民房装修大量使用富有装饰效果的砖雕、木雕,成为隆盛庄传统民居和民间工艺的一大特色,现保存较好的院落有芦家大院、段家大院等,面积约7000平方米。

(8)丁四车马大店

车马大店就是北方的一种旅店,即人和车马落脚住宿的地方,一般面积较大,有高大的围墙。

丁四的车马大店,有七开间西厅,估计约100余年。

西厅保护较差。

(9)把总营遗址

位于四美庄。

时丰镇抚民(清之设置称)同知威中颜在此设“四美庄把总营”内住有把总一员,武装力量200余人,为最早设吏,兼管隆盛庄治安。

“把总”是明清时代的领兵官名。

当地人叫它“堡子”。

“堡子”是过去“把总”领兵驻扎的营盘,东西长约150米—200米,南北长约150米;墙体为黄土打成,墙体厚度约8—9米,墙体高度约10多米。

第十七条历史建筑

隆盛庄镇域内有44处历史建筑,现状尚可,但尚未开展系统调查工作。

1.保护对象

(1)具有传统风貌的历史建筑:

隆盛庄镇区内传统民居建筑有双坡顶、单坡顶和卷棚等不同形式的历史建筑,包括传统民居和传统商铺,分别散布在不同历史片区内。

(2)近现代公共建筑:

指隆盛庄镇区内建国后兴建的一批公共建筑,包括公社浴池、电影院、回民食堂等。

这些建筑代表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和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