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上册习题答案.docx
《现代汉语上册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上册习题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汉语上册习题答案
现代汉语上册习题答案
【篇一:
现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全)】
法学里的词法和句法各研究些什么?
语法学里的词法和句法各有研究范围。
词法以词为研究对象,研究词的内部结构、词的形态变化和词的语法分类。
例如语素构成词的类型有哪几种,词形变化的方式及其表示的意义有哪些,词能分多少类,每类词以至每个词有哪些功能或用法,等等。
句法以短语和句子为研究对象,研究语句结构的类型和规则。
例如短语、句子的结构层次如何,每层中各组成成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形成什么类型,表示什么意义,句子有什么语用条件,等等。
二、什么是语法体系?
对语法体系的分歧应采取什么态度?
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语法结构成分的组合规则和关系所构成的整体。
在这个意义上,一种语言只能有一个客观的语法体系。
但是在语法学界,由于众多语法研究者的认识不尽相同,所使用的析句方法和术语也就不同,对同一语法现象分析的结果和解释会出现分歧,从而形成不同的语法体系,这一含义的语法体系应该说成语法学体系。
不同的语法学体系都是为了帮助大家认识和运用好各种语法结构的,它们往往大同小异,各有长短,因此学习的时候要细心观察,拿它来同语言实体相印证,采用符合事实的说法。
不能因体系分歧而否定学习语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语法学体系的分歧,是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不可避免的。
只有通过对语法的深入研究才有可能逐步减少分歧。
我们有必要分清语法体系的两个含义,知道通常说的语法体系往往是指语法学体系。
三、举例说明语法的抽象性和稳固性。
语法的抽象性指语法不管词、短语和句子的具体意义,而只管其中的语法意义、语法形式和规则。
例如“牛、太阳、飞机、春天、经济、势力”这些词的词汇意义各不相同,而语法形式和意义有共同点,即指它们有常做主语、宾语、定语的功能,能单独受数量短语修饰,都有事物意义。
又如“蓝蓝的天、善良的愿望、奔跑的羊群、火车的速度、一本书”,这些短语的具体意义不同,但是语法不管这些,只注意每个短语都是有修饰关系的偏正结构,是定语性质不同的定中短语。
语法具有稳固性,这是说许多语法规则经历千百年而不变,旧的语法规则的变化和新的语法规则的产生都是比较缓慢的。
例如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是利用语序和虚词,从古到今都如此;主谓结构中主语和谓语是一前一后直接组合的,不用语法成分来连接,但是主语后头停顿处,有时可以出现语气词,这些结构特点也是古今一致的。
又如在上古,名词可以做谓语,到了现代,名词一般不能直接做谓语了,这可以看出旧规则虽有变化,但是变化很缓慢。
四、为什么说研究语法要注意民族特点。
不同民族的语言,既有共性又各有个性,如果忽视民族语言的个性或特点,就不能深入认识一种语言的语法结构规律。
例如对汉语,要研究“把”字句和“被”字句,不能只满足于说明哪是主语、哪是谓语、哪是状语等,还要指出它的结构特点、构成条件和所表示的语法意义,还要了解“把家回、被他打”这些说法的语用条件,这样才能研究好、掌握好汉语语法。
五、谈谈四级语法单位的关系。
四级语法单位指的是语素、词、短语和句子。
语素、词、短语是没有句调的备用单位,句子是有句调的运用单位。
说话至少得说一句。
一个语素可以单独成为一个单纯词,也可以同别的语素构成合成词。
词是组成短语的备用单位,短语是组成更大的短语的备用单位。
某些词和短语加上句调可以成句,另一些词和短语不能加句调形成句子。
六、举例说明一般的句法成分是如何配对的。
一般句法成分有八个。
每—个成分都是在同一层次上跟另一成分发生直接关系,因而配成一对,即:
主语——谓语:
差距‖很大
动语——宾语:
学好|本领
定语——定语中心语:
(春节)前夕
状语——状语中心语:
〔明显〕回落
补语——补语中心语打得好
七、分析出下列句子的句法成分(该题符号难画,未作):
①这篇文章批判了历史唯心主义。
②我们厂试制成功了新产品。
这两例中,用中心词分析法分析出的主语是一个词(名词),谓语也只是一个词(动词);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出的主语则是一个短语(名词性短语),谓语也是一个短语(动词性短语)。
“语法”思考和练习二
八、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①一位干过多年售票工作的老人很兴趣地凑上前说:
“真了不起,我要向你学习!
”
“兴趣”是名词,不能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不能作状语,这是把名词误用为形容词了。
可以把“兴趣”改为“高兴”或者在“兴趣”前加一个“有”字。
②在工厂、农村、学校我见闻了许多英雄,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忘我地工作着。
原句中名词“见闻”被误用为动词,应当改为“看到”之类的动词。
③小梅干活很卖力气,咱队的大人小孩没有一个不说她
劳动不积极。
原句中“没有一个不说”即“大家都说”,后面再加上一个否定副词“不”来否定“积极”,意思就正好和原意相反了。
应去掉最后一个“不”字。
④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为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一倍。
数量的减少不能用倍数表示,只能用分数表示。
“一倍”应改为“百分之五十”“二分之一”或“一半”。
⑤他家在村子的南边,面对着一幢小山。
量词“幢”常用于楼房,“山”应用“座”表示。
⑥王师傅对我们讲,他12岁上得了一场病,是李大夫把我从死亡线上抢救了过来。
本句中“他”“我”都是指代“王师傅”的,前后所用人称代词不一致。
“我”应改为“他”。
“语法”思考和练习三
三、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在词性上、作用上有没有不同?
为什么?
(略)
四、在下面句子里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结构助词,并说明理由。
①问题彻底——解决了。
“彻底解决”是动词性偏正短语作谓语,“彻底”是状语,应填“地”。
②彻底——解决问题是不容易的。
主语是动词短语,动词“解决”前的附加成分是状语
“地”。
③问题解决——不彻底。
“解决”是中心语,“不彻底”是补语,应填“得”。
④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解决”是宾语中心,“彻底”是定语,应填“的”。
五、下面两组里结构相似的句子意思是否相同?
①我在北京住了三年。
②我在北京住了三年了。
①表示现在已不在北京住。
②表示现在还在北京住着
③我只同他说过。
④我同他只说过这个问题。
③表示“只同他说过”,没有同别人说过。
④表示“只说过这个问题”,没有说过别的问题。
六、“我跟他去过”这句话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请分别加上适当的词把不同的意思都固定下来,并说明各个意思中“跟”的词性。
①我跟他都去过。
(“跟”是连词)
②我曾经跟他去过。
(“跟”是介词)
③我跟着他去过。
(“跟”是动词)
七、改正下列病句,并说明理由。
①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粮食产量超过去年的12.5%。
“超过去年的12.5%”等于说比去年粮食产量的12.5%多,实际上还投有去年生产的粮食多,那就不是丰收年了。
应将“的”去掉,使“12.5%”成为超过量。
②这个山区的变化,对于我们都是非常了解的。
本句犯了主客颠倒的毛病。
是我们了解山区的变化,不是山区变化了解我们。
应将“对于”移到句首,或在“我们”后边加上“来说”二字,让“对于我们来说”成为独立语。
③在改善学生生活上,我们学校采取了一些措施。
在“在……上”中应该是名词性短语,而“改善学生生活”是动词性短语。
改法有二:
一是将“上”改为“方面”,一是在“生活”后边加上“的问题”。
④窗前有一个小菜园,种有苋菜、豆角、黄瓜和许多种蔬菜。
此句犯了种概念和类概念并列的毛病,“苋莱”“豆角”和“黄瓜”各是蔬菜的一种,不能与“蔬菜”并列。
应将“和”改为“等”或在“许多种”前加上“其他”二字。
⑤本校职工或学生出入校门要凭工作证和学生证。
“和”表示加合性并列,“或”表示选择性并列。
职工只能凭工作证,学生只能凭学生证。
因此,“和”应改为“或”。
⑥我代表学校向新同学表示热烈地祝贺。
“祝贺”为宾语中心语,“热烈”是其定语,因此应将“地”改为“的”。
⑦他深知过华人进入美国一旦触犯美国法规,除文化背景语言不通外,再加上财力不足,打起官司来必败无疑。
“深知”属于动作不强的动词,不能带“过”。
⑧即使做超级明星的目标达不到,高级的业余爱好,也可比一般人拥有了较充实的人生。
“拥有”本身含有动作已实现的意思,不必加“了”。
“语法”思考和练习四
四、指出下面句子中定语的短语结构类和功能类
攀登高峰——动宾,动词性
金色秋天——偏正,名词性
友谊园里——方位短语,名词性
理想王国——偏正,名词性
获得甜果——动宾,动词性
秉公办事——偏正,动词性
健康长寿——联合,形容词性
身体内部——偏正,名词性
时代洪流——偏正,名词性
前进路上——偏正短语,名词性
走向深渊——中补,动词性)
“语法”思考和练习五
二、指出下面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并说明用哪类词语充当。
①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ii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动宾,ii动宾)②现状和习惯,ii往往束缚人的头脑。
(联合,ii偏正)
③一年,iii三百六十多天。
(量词短语,ii量词短语)
④康熙皇帝,ii对当时西方传教士所带来的一切欧洲学术,几乎都发生兴趣。
(同位ii偏正)⑤当年红军二方面军长征渡金沙江时总指挥贺龙写的一封信ii已经在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发现。
(偏正ii偏正)
⑥越王勾践,ii囚服独自坐在石室里。
(同位ii偏正)
⑦用历史著作《三国志》去对比文学著作《三国演义》,ii未尝不是有益的事。
(偏正)ii(偏正)
⑧几乎大多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ii史学界的评价还莫衷一是。
(偏正)ii(主谓)
三、指出下面句子的宾语和补语。
①阳光火一般地喷下来,我热得气都喘不过来。
②他的话说到我的心坎里了。
③这批汉代简册的发现,具有i(极其重要)的意义。
(竖线右边是宾语,浪线上是宾语中心)④这些见解道出了i(古代东方学术精神和希腊科学精神)的(深刻)差别。
⑤树上掉下i(一个)苹果来。
⑥老雷找到了i(他)的同学,安顿好了i住处。
⑦我们走进了i(昨天还是威风凛凛)的大门。
⑧这时已经是i(下午)三点多钟了。
⑨我们左右张望了一下,想i从左边长廊走出去。
⑩一条船可以坐i五十人。
⑩身体不好,先在家看几天i病。
⑩考得上,是i(你)的福气;考不上,也省得落i你的埋怨。
六、指出下面句子的定语、状语是用什么词语充当的。
①他拿来(一件)(崭新)的(白色)(府绸)衬衫。
(量词短语?
形容词?
名词?
名词)
②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它生活资料)的所有权。
(名词?
联合短语)③(我们)的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代词?
形词?
名词)
⑤他[用胳膊][轻轻]地触着我,眼睛[却][然][在][出神]地望着外面。
(介词短语?
形容词?
副词?
副词?
副词?
形容词)
⑥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
[同他][一路]出去。
(副词?
副词?
形容词?
介词短语?
副词)
七、定语是说明性质、领属、数量等等的,试指出下面句子里每个定语所表示的意义类别以及是描写性的还是限制性的。
①(我们)的祖国多么壮丽!
(事物的领有者/限制性)
②(昨天)的报纸有(个)(好)消息。
(时间?
数量?
性状/限制性?
限制性?
描写性)
③(西湖)的风景非常美。
(处所/限制性)
④前面是(一片)(绿油油)的田野。
(数量?
性状/限制性?
描写性)
⑤他是(一个)(勇敢)的人。
(数量?
性状/限制性?
描写性)
⑥(四个)战士都来了。
(数量/限制性)
⑦(铜)茶壶放在桌子上。
(质料/限制性)
⑧(那件)衣服已经晒干了。
(指量/限制性)
八、下面句子里的状语,哪些既可以放在主语后,又可以移到主语前?
哪些只适宜于放在主语前?
哪些不能放在主语前?
①在敌国,在暴君的掌握之中,我也不怕不惊。
状语“在敌国,在暴君的掌握之中”分别表处所、范围,可以移到主语后。
只是状语比较长,而要突出状语所表达的意思,最好放在句首。
②早在十六七世纪之交,西方的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已经
传播到中国。
状语“早在十六七世纪之交”表时间,可以移到主语后。
状语“已经”也是表时间的,不过这个副词只能用在动词前,不能移到主语前。
③根据一些地方的调查,五十年代,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力约占95%以上。
句中有两个状语,每一个都有可能移到主语后,但是这一句的状语较长,为了句子结构的紧凑,状语不宜移动。
④几百年来,很多人都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状语“几百年来”表时间,不能移到主语后。
一移动,意思就变了,变成主语下艮多人”用几百年的时间去做某事,而人是活不了几百年的。
⑤一会儿,瘦李一阵风似地飘进来。
状语“一会儿”指一件事以后,过了很短时间又出现另一件事,它不能移到主语后,否则变成表主语在很短时间内做了一事又做一事,意思不同。
⑥今天回国的难道是三个被俘的士兵!
状语“难道”表加强谓语部分的反问语气;可以移到主语前,这时加强整句的反问语气。
⑦李记饭馆的买卖像春雷滚过的青草地蓬蓬勃勃。
状语“像春雷滚过的青草地”是比喻,一般用在谓语中心前面,因为要出现在比喻本体的后头,不宜移到主语前。
⑧这地方本来就低洼。
状语“本来”表时间,可以用在主语前。
【篇二:
现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全)】
t>“绪论”思考和练习一
一、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它是怎样形成的?
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
在形成的过程中,北京话占有特殊的地位。
早在唐代,北京已是北方军事要镇。
北京是辽、金、元、明、清各代的都城。
近千年来,北京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话的影响越来越大。
一方面,它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本世纪初,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国语运动”的开展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
两个运动互相推动和影响,这就使得书面语和口语接近起来,形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二、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怎样的?
方言是一种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或变体,是局部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
一民族语言的共同语,则是通用于这个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
对于各地方言来说,规范化的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它比任何方言都富有表现力。
共同语形成后,对于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定的影响。
它的词语经常传播到各方言中去。
规范化的共同语,往往促使地域方言向它靠拢,对方言的发展起一种制约的作用。
与此同时,共同语也要从方言中吸收种种语言成分,以丰富和发展自己。
但是,地域方言间差异的缩小,以至于消失,则须经过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第二章语音”习题答案
“语音”思考和练习一
四、语音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
“语音”思考和练习二
二、普通话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各包括哪几种?
请画成一个总表把声母填上。
普通话声母的发音部位包括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中、舌尖后、舌面、舌根七种。
发音方法,从阻碍的方式看,包括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五种;从声带是否颤动看,包括清音、浊音两种;从气流的强弱看,包括送气音、不送气音两种。
声母总表(略)。
三、根据所提供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在下面横杠上填上相应的声母。
1.双唇送气清塞音是p。
2.舌尖后清擦音是sh。
3.舌尖中浊边音是?
。
4.舌尖后浊擦音是r。
5.舌面不送气清塞擦音是j。
四、根据所提供的声母,写出它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1.k:
舌根、送气、清、塞音
2.ch:
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
3.n:
舌尖中、浊、鼻音
4.x:
舌面、清、擦音
5.z:
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五、试把下列字音的声母写出来
京(?
)沪(h)津(?
)
吉(?
)黑(h)晋(?
)
蒙(m)鲁(?
)苏(s)
皖(?
)闽(m)赣(g)
鄂(?
)湘(x)粤(?
)
琼(q)陕(sh)甘(g)
青(q)新(x)川(ch)
滇(d)黔(q)台(t)
七、有些方言区的人对声母n、?
的发音有困难,就把下列词语的音读混了:
女客——旅客,男衣——蓝衣,年代——连带。
试问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去分辨?
有些汉语方言区的人,把普通话声母n、?
的字音读混了。
有的全部相混,有的局部相混。
要读准n、?
的发音和分清普通话声母为n、?
的字的读音,关键在于控制软腭的升降。
因为n、?
,都是舌尖抵住上齿龈发音的,它们的不同是n为音,发音时软腭下降为边音,发音时软腭上升。
如果捏住鼻孔,气流振动声带后无法从鼻孔通出,感到发音有困难,那就是n。
如果捏住鼻孔,气流振动声带后从舌头两边或一边通出,并不感到发音有困难,那就是?
。
至于哪些字声母是n,哪些字声母是?
,一般可采取汉字声旁类推的办法。
例如声旁是“内”的字,声母往往是n(如纳、呐、钠、讷等);声旁是“仑”的字,声母往往是?
(如沦、伦、抡、轮等)。
如果要记住声母n、?
的全部常用字,那就可利用常用同韵字表)采取记少不记多的办法分别记忆。
八、有些方言区的人对声母zh、ch、sh、和z、c、s分辨不清,下列词语的读音相混:
战歌——赞歌,木柴——木材,诗人——私人。
试简述分辨zh、ch、sh和z、c、s的方法。
这两组声母中的zh、ch、z、c都是清塞擦音,其中zh、z不送气,ch、c送气;sh、s都是清擦音。
有些汉语方言区的人对zh、ch、sh和z、c、s的发音感到难以分辨,主要是分不清前一组是舌尖后音声母,后一组是舌尖前音声母。
根据它们的主要差别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就能较快地掌握它们的发音。
发舌尖后音时,舌尖要翘起来,对准(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发舌尖前音时,舌尖不翘,要对准(抵住或接近)上齿背。
九、试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方面分辨下列各组声母的异同。
1、g——k同:
舌根、清、塞音。
异:
前者不送气,后者送气。
2、f——h同:
清、擦音。
异:
前者是唇齿音,后者是舌根音。
3、zh——z同:
不送气、清、塞擦音。
异:
前者是舌尖后音,后者是舌尖前音
4、b——p同:
双唇、清、塞音?
异:
前者不送气,后者送气。
5、m——n同:
浊、鼻音。
异:
前者是双唇音,后者是舌尖中音。
6.q——c同:
送气、清、塞擦音。
异:
前者是舌面音,后者是舌尖前音。
十、:
写出并读准下面《太平歌)每个字的声母,并按发音部位重新排列。
子夜久难明,喜报东方亮。
此日笙歌颂太平,众口齐欢唱。
先读写歌中每个字的声母,然后排成下表:
(略)
“语音”思考和练习三
三、分别按韵头、韵尾分类,韵母各可分成哪些类?
按韵母开头的元音发音口形分,韵母可分成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简称四呼。
齐齿呼i或以i起头的韵母。
合口呼u或以u起头的韵母。
按韵尾分,韵母可分为无韵尾韵母;元音韵尾韵母,即有元音i、u(o)作韵尾的韵母;鼻音韵尾韵母,即有鼻音n、ng作韵尾的韵母。
四、举例说明单元音的发音应从哪几方面进行分析。
(1)舌位的高低舌位的高低指舌头隆起部位的高低,同开口度的大小有关。
开口度大的,舌位较低,是低元音;开口度小的,舌位较高,是高元音;其间还可以适当划分为半高元音和半低元音。
(2)舌位的前后舌位的前后指舌头隆起部位的前后。
舌位在前的,是前元音;舌位在后的,是后元音;舌位不前不后的,是央元音。
(3)圆唇不圆唇唇形拢圆的,是圆唇元音;唇形平展的,是不圆唇元音。
另外,舌尖元音、卷舌元音的发音分析如下:
是舌尖前元音、发音时舌尖前伸接近上齿背,不圆唇。
是舌尖后元音,发音时舌尖上翘接近硬腭前部,不圆唇。
er是央元音,口形略开,舌位居中,不圆唇。
在发e[?
]的同时,舌头向硬腭卷起,就形成er。
五、根据所提供的发音条件,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单韵母。
2.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e)
3.舌面、后、高、圆唇元音(u)
5.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o)
6.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
7.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a)
六、将下列单韵母的发音条件写出来。
1.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
2.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
3.舌面、后、高、圆唇元音。
4.卷舌、央、中、不圆唇元音。
5.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
6.舌面、央、中、不圆唇元音。
八、有些方言区的人对韵母en、eng,in、ing。
的发音有困难,常常区别不搞,把下列词语的音读混了:
分化——风化,地震——地政,禁止——静止,不信——不幸。
试问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分辨。
方言区的人对韵母en、eng,in、ing分辨不清的情况,大致有两种。
一种是都念成前鼻音尾韵母en、in,另一种是都念成后鼻音尾韵母eng、ing。
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问题都出在对鼻音n、ng的发音要领掌握不好,掌握不住。
因此,学习时应从区别n、ng的发音入手加以改正。
n是舌尖鼻音,发音时要把舌尖抵住上齿龈;ng是舌根鼻音,发音时要把舌根抵住软腭。
理解和掌握这些发音要领,认真比照复习,就容易将上述两类词语区分开来了。
属于前一种情况的,着重练习ng的发音;属于后一种情况的,着重练习n的发音。
十、韵母调查例字:
用国际音标写出下列汉字的普通话韵母,然后整理出一个韵母表来。
同时按一种方言的读音用国际音标标音,然后整理出一个方言韵母表。
注意比较两者的异同。
(略)
“语音”思考和练习七
一、举例说明什么是音位。
音位是依据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指的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
例如在普通话里[a][a][a]属一类,是一个音位,即在实际说话的时候,不管你发的是哪个。
都没有区别词义的作用,比如把“他”[t?
a]念成[t?
a]或[t?
a],意思不变。
相反地,[n]和[1]属两个音位,甲为在任何一个音节中,如果把[n]换成[1],或把[n]换成[n],都表示不同的意思。
当然,这指的是普通话。
若是在某些汉语方言(如福州话)里则[n]和[1]属一个音位。
二、举例说明应怎样归纳音位。
音位是以语音的辨义功能、互补分布和音感差异为标准归纳出来的,而辨义功能是最重要的标准。
把一些不同的音素放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来替换比龟看它们是否能区别意义,凡是能够区别意义的音,就分别归纳成不同的音位,否则就是伺一个音位了。
例如,在普通话里(爸)和(怕)韵母和声调都完全相同,但意思不同,这是因为这两个音节的声母不同,两个声母不能互相替换,也就是说b和p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能区别意义,应归纳为两个音位。
其他两个归纳音位的标准见下题。
三、什么是互补分布?
什么是音感特征?
二者作为归纳音位的语音标准来看,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互补分布指的是音位不同条件的变体各有自己的分布条件,绝不出现在相同的位置上,它们的分布状况是互相补充的。
所谓音感特征指的是当地人对某些音在听感上的差异。
就这两个归纳音位的标准来看,一般地说互补分布是更重要的,音感特征可作为参考,当然,也应尽可能地照顾。
四、什么是音位变体?
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就叫做音位的变体。
音位跟音位变体的关系是类别同成员的关系,也可以说音位变体是音位的具体表现形式。
例如,普通话里的/a/(音位),当它处在n前的时候读[a](如“安”[an]),处在n。
前的时候读(o)(如“昂?
,[a?
]),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