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测试 55.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5649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测试 5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测试 5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测试 5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测试 5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测试 5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测试 5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测试 5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测试 55.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测试 5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测试 55.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测试 55.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测试55

1.(15分)(2018·河南六市一模)【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14年8月4日英国宣战之后,头几周内人民的抗敌情绪不可避免地相当高昂。

政府声称这是为维护自由原则的一次战争,为保卫像比利时那样的“身高五英尺五的小民族”反抗德国人明目张胆的侵略,或支持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反对当前的奥匈威胁而开展的一次运动。

毫不奇怪,只要把这次战争说成是神圣的事业,就会得到民众的支持。

在西线上,双方都用重兵防守,深挖战壕,无法使用1870年普法战争中行之有效的新战术,4年中战事进展极为缓慢。

1916年6月英军进犯索姆河,损失更为惨重,整个战役英军伤亡人数高达42万人。

从1916年5月政府为扩充武装部队而实行不得人心的征兵令之后,到1917年,即使完全不算其他因素,诸如从工人组织中征兵入伍,以及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提出把国外战争转化为国内革命的口号,十足的厌战情绪终于扩展开来。

一些团体如基督教和平主义者的“反对征兵团契”、民主管理协会(它寻求和平谈判)等对公众舆论产生一些影响。

——摘编自[英]肯尼思·O·摩根《牛津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政府参战的理由及其真正目的。

(6分)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英国民众对一战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

(9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信息“政府声称这是为维护自由原则的一次战争,为保卫像比利时那样的‘身高五英尺五的小民族’反抗德国人明目张胆的侵略,或支持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反对当前的奥匈威胁而开展的一次运动”,可以回答“理由”。

回忆所学知识,从英国推行大陆均势,维系霸主地位等角度回答“真正目的”。

(2)提取材料信息“头几周内人民的抗敌情绪不可避免地相当高昂……维护自由原则的一次战争”“十足的厌战情绪终于扩展开来。

一些团体如基督教和平主义者的‘反对征兵团契’、民主管理协会(寻求和平谈判)等对公众舆论产生一些影响”可以回答“变化”。

联系一战进程、战争伤亡和国际形势等知识回答“原因”。

答案:

(1)理由:

维护自由原则;保护弱小国家民族免遭侵略。

目的:

维持欧洲大陆均势,阻止德国的海外扩张,保持英国的霸主地位。

(2)变化:

由认为战争是正义的、支持战争到厌恶战争、呼吁和平。

原因:

军事上难有明显进展,战场伤亡惨重;政府实行不得人心的征兵令;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受和平主义的影响。

2.(15分)(2018·河北唐山一模)【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后,对外宣布:

“要恪守我国同其他大国结成同盟的义务”“将竭尽全力……去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当时很多人认为,要保卫俄国革命的胜利果实就必须首先保卫国家,所以继续参战是合理的选择。

——朱汉国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

教科书·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材料二 1918年3月3日,苏俄政府与德国及其同盟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今布列斯特)签订和约。

和约由14条正文、5个附件和7项补充条约组成。

主要内容有:

俄国放弃对波兰、立陶宛、库尔兰、利夫兰和爱斯特兰的管辖与主权;俄国付给德国60亿马克的战争赔款等。

这个和约,不仅使苏俄丧失了将近一百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和近五千万居民,而且在被占领区有占全国开采量90%的煤炭,73%的铁矿石,54%的工业以及33%的铁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一中“当时很多人”的看法,谈谈你的认识。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布列斯特和约》。

(6分)

解析:

(1)可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坚持一战的目的等方面分析。

(2)从《布列斯特和约》内容入手,结合当时俄国的国内状况和列宁签订条约的目的等进行评价。

答案:

(1)认识:

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资产阶级坚持战争的目的在于转移国内人民的斗争视线,因此,人民不应该再支持政府继续参战。

(2)割地赔款,条件苛刻,对俄国来说是一个屈辱的不平等条约;但条约的签订使俄国终于退出大战,得到喘息的机会,从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同时,体现了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人的策略性。

3.(15分)(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20年代,美国国务卿休斯认为,在国际关系中可以把法律问题与政治问题分开,通过没有政治利益考量的、公正无私的法官来解决国家间的纠纷,而重组国际关系的首要工作是发展一套调解国家间纠纷的机制。

共和党领导人把国际关系视为利益之争,认为一战的根源在于欧洲大国对原料和市场的争夺,如果各国在一个有序的国际关系框架内可以分享原料和市场,实现繁荣,战争就可以避免。

而实现经济繁荣的途径是把美国门户开放原则国际化,促进主要工业国在获取原料和开发欠发达地区等方面实现合作。

但是,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家间的安全困境,可能导致一战那样的战争,而且大量资金用于军备而不是生产也会损害各国经济和世界贸易,增加各国的财政负担,不利于经济繁荣,从而削弱和平的基础。

《凡尔赛和约》并没有给欧洲带来稳定与和平,欧洲面临两大问题:

一是欧洲的经济复兴;二是欧洲的安全和稳定。

没有欧洲经济的复兴,赔款和战债问题就无法解决,稳定与和平也就无从谈起;而安全问题不解决会带来欧洲局势不稳定,势必又会妨碍美国资本的流入和欧洲经济的复兴。

欧洲经济的长期萧条还会影响美欧之间贸易,拖累美国经济,并可能带来欧洲各国严重的社会动荡,导致布尔什维主义向中欧和西欧传播。

——摘编自王立新《超越凡尔赛:

美国共和

党政府的国际秩序思想及其对欧洲稳定

与安全的追求(1921-192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美国关于国际秩序的主张。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一战后美国关于国际秩序的主张。

(7分)

解析:

(1)从材料中“公正无私的法官来解决国家间的纠纷”“发展一套调解国家间纠纷的机制”“实现经济繁荣的途径是把美国门户开放原则国际化”入手,结合对军备竞赛和欧洲经济复兴的认识回答。

(2)可以从材料信息入手,分析这些主张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等。

答案:

(1)主张:

国际关系法治化;建立有序的国际关系框架;门户开放原则国际化;停止军备竞赛,实行裁军;复兴欧洲经济、稳定欧洲局势。

(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2)简析:

一定程度上纠正和修改了《凡尔赛和约》的掠夺性和不公正性;有利于新的国际秩序观念(或和平主义、合作共赢意识)的形成;为法德矛盾的缓解提供契机;容易激化与苏联的矛盾;为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提供借鉴。

4.(15分)(2018·广东深圳一模)【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遏制战略的缘起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是指贯穿整个“冷战”时期的美国争霸全球的国家安全战略。

此战略是基于美国政府对其二战后世界地位的认识,即美国是世界领袖,负有“领导责任”。

凯南最早提出和系统阐述了遏制苏联的思想,被称为“遏制之父”。

他的思想对美国战略的制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美国当局者认为,由于苏联追求对世界的“绝对权威”,暴力的或非暴力的冲突随时可能发生。

由于原子武器的发展,如果发生全面战争,人类“将面临全面毁灭的危险”。

因此,不能采取直接对抗的战争形式来消除苏联的威胁。

遏制战略既是美国针对苏联及其阵营的战略,也是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国家战略。

正是由于后一种本质特征的存在,可以说“冷战”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美国必然和已经完全放弃了遏制战略的思维。

——摘编自郭忆薇《冷战以来美

国的安全战略和安全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制定遏制战略的历史背景。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遏制战略对东亚产生的影响。

(7分)

解析:

(1)可以从时间信息入手,结合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凯南遏制思想的影响,联系核武器的威慑力等知识回答“历史背景”。

(2)可以从二战后东亚政治、经济局势变化等角度回答,如朝鲜半岛分裂、遏制新中国、美国对日本的态度变化等。

答案:

(1)历史背景:

德意日法西斯灭亡,美苏同盟关系破裂;美国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和谋求世界霸权的需要;苏联政治军事大国地位的确立;基于核武器威慑力的考虑;凯南等人对美国政策的影响。

(答出四点即可)

(2)影响:

造成朝鲜半岛的分裂并加速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坚持扶蒋反共并影响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美国由遏制转为扶植日本,客观上推动了日本战后的迅速发展。

5.(15分)(2018·福建质检)【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62年9月2日,苏联宣布将向古巴供应武器和提供技术专家。

1962年10月22日,肯尼迪总统公布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导弹的事实,宣布武装封锁古巴,要求苏联在联合国的监督下撤走核导弹。

1962年10月23日,肯尼迪宣布从24日起拦截和检查前往古巴的舰船,全球美军进入核战备状态。

赫鲁晓夫也宣布苏联和华约的武装力量进入最高战备状态。

1962年10月28日,美苏达成协议:

苏联拆除部署在古巴的导弹并在联合国核查后运回本国,美国允诺拆除其部署在土耳其针对苏联的导弹,并保证不进攻古巴。

1962年11月20日,美国在确定苏联履行协议后,宣布解除对古巴的封锁。

1963年8月30日,美苏首脑之间的“热线”电话投入使用。

——摘编自《从古巴导弹危机看对危机的处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苏联在古巴的军事部署反应强烈的主要原因,并概括古巴导弹危机所呈现的“冷战”新特点。

(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处理本次危机的相同策略,并分析其影响。

(8分)

解析:

(1)“主要原因”可以从古巴的地理位置入手,分析在古巴部署导弹对美国的影响。

可从美苏对抗的地域、世界处于核战争的边缘等方面回答“新特点”。

(2)古巴导弹危机最后以双方妥协告终,可以从美苏双方妥协的原因及联合国的作用等方面回答“策略”。

可以从危机解决对世界局势的影响,对建立危机防控机制的影响,对解决国际争端的影响等方面回答。

答案:

(1)主要原因:

古巴邻近美国,苏联在此部署核导弹严重威胁美国的根本利益。

新特点:

对抗区域扩大(或从欧洲、亚洲扩展到美洲);战争危险升级(或从常规战争危险升级为核战争危险,或从局部战争危险发展到世界大战危险)。

(2)策略:

在考虑双方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寻求妥协(或妥协退让);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影响:

避免了因矛盾激化引发核战争;建立了防控重大危机的机制;为妥善解决重大国际争端提供了借鉴。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6.(15分)(2018·湖北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考)【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毋庸置疑,亚洲在经济上取得的成功在人类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然而,除了成为世界经济重心之外,亚洲还是世界的潜在政治火山。

亚洲虽然在经济发展方面会超过欧洲,但是在地区的政治发展方面却存在着突出的缺陷。

亚洲缺乏欧洲已有的合作性多边结构。

这种结构在欧洲的政治形势中占着主导地位,并对欧洲那些较为传统的领土、种族和民族冲突加以淡化、缓解和遏制。

亚洲没有类似欧洲联盟或北约的组织。

……今天的亚洲是世界上新近觉醒且日益发展的群众性民族主义最主要的集中地。

这种民族主义之所以被煽动起来,是因为亚洲国家突然可以接触大众通讯工具。

而使这种民族主义更加活跃的是日益增长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贫富差距拉大所造成的日益加大的社会期望值。

人口和城市化的爆炸性增长和发展则使得这种民族主义更加易于发展成为政治性的涌动。

亚洲国家扩充军备的规模使得上述情况变得更加不祥。

简而言之,东亚地区充满了活力,迄今为止该地区经济的迅速增长正将这种活力引导到和平的方向。

但是到某个时候,一旦某些突发事件,哪怕是相对来说比较小的事件引起政治激情的释放,安全阀就有可能被冲垮。

——摘编自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前东亚地区的形势特点及其具体表现。

(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东亚地区形势形成的原因。

(8分)

解析:

(1)根据材料“除了成为世界经济重心之外,亚洲还是世界的潜在政治火山”并结合两极格局瓦解后国际形势特点回答“特点”;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当今东亚状况回答“表现”。

(2)联系当今东亚地区经济发展、争取和平的努力等知识回答取得和平局面的原因;结合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东亚地区极端主义和西方国家散布“中国威胁”等知识回答动荡因素。

答案:

(1)特点:

和平发展与潜在战争风险并存。

发展的表现: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地区;

风险的表现:

领土、领海、主权争端不断;朝鲜半岛局势严峻;日本“右倾”势力沉渣泛起。

(2)和平成因:

东亚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融合;区域集团化组织的迅速发展;中国等大多数国家对和平的坚持。

动荡成因:

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干涉亚太事务,加剧本地区紧张局势;东亚缺乏成熟的多边合作机构;东亚地区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潮盛行且复杂;扩军备战与军备竞赛有所加剧;中国崛起引发的误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