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我学会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5814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我学会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我学会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我学会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我学会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我学会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我学会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我学会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我学会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我学会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我学会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我学会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我学会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我学会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我学会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我学会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我学会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我学会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我学会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docx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我学会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

我学会了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

 

习作要求:

如果问到同学们都会做些什么,大家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会画画、会游泳、会滑冰、会照相、会做饭,会干农活……回忆一下,这些本领是怎么学会的,在学习本领的过程中,有哪些趣事,有什么体会。

选一样写下来。

写的时候,要把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事的习作,写自己一次学习本领的经过。

要求将学习这项本领的经过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能说一次学习的经历,能清楚,具体地写一篇“我学会了……”为题目的作文。

教学难点:

准确选材,把学习的过程说具体,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吴老师介绍我们班同学非常棒,个个都有拿手的本领。

你们有哪些本领呢?

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吗?

请你用“我学会了     ”大声自豪地告诉大家,好吗?

开始吧!

(生回答:

我学会了      )

  (板书:

我学会了          )     

老师夸夸你们,同学们真棒!

你们的学习、你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你们介绍的可都是我们生活的本领。

可这些本领你们是怎么学会的呢?

今天这节课就把你学会本领的过程记下来,好吗?

(出示幻灯:

课题我学会了       )      

俗话说:

“话是说出来给人听,文章是写出来给人看。

”希望你们把你们的各种本领和能力展示给同学、老师看,好不好?

二.审题、指导选材

1、请同学们看这次的习作要求。

(出示习作要求。

2、请一个同学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这次作文要求写谁?

要求写什么内容呢?

怎么写?

3、指名交流。

(①写自己   ②写学一样本领   ③由不会到学会的过程要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4、师:

听了刚才同学的介绍,老师知道你们的本领真多真大,太令老师羡慕了。

其实从小到大,我们学会的本领还很多很多,那如果让你数一数,肯定数不过来吧!

那么多,怎么办呢?

所以我们这次作文只能选一样来写,那要选择哪一件呢?

为什么?

(指名回答)

2、生交流回答:

比较有趣的、比较有意义、比较难忘的……

三、指导习作

(一)指导过程写清楚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有一个小朋友也学会了一样本领,他学会了煮蛋花。

可是却忘记了先后顺序,谁来帮帮他?

(出示幻灯

  在括号里标上序号连成一段通顺的话:

(  )接着用筷子把蛋清和蛋黄搅拌均匀。

     (  )然后往锅里倒上水,打开燃气灶,等水开后把搅拌均匀的蛋清和蛋黄倒入锅中煮熟。

              

(  )先拿出两个鸡蛋,把蛋打入碗中。

(  )最后把煮好的蛋花舀入碗中,加入白糖。

 

(1)       老师请一个同学来读这些句子。

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如何把它们连成一段通顺的话。

(2)       师:

谁来帮帮他,在括号里标上序号连成一段通顺的话。

(3)       指名回答:

你来。

(4)       师:

为什么这样排呢?

(因为这样顺序才清楚。

(5)     师:

你能不能从句子中找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

(6)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7)     先……   接着……    然后……   最后……)

(8)       师:

同学们真聪明!

帮这位小朋友解决了难题。

把这些句子连成一段话,请看。

(出示幻灯:

我学会了煮蛋花。

先拿出两个鸡蛋,把蛋打入碗中,接着用筷子把蛋清和蛋黄搅拌均匀,然后往锅里倒上水,打开燃气灶,等水开后把搅拌均匀的蛋清和蛋黄倒入锅中煮熟,最后把煮好的蛋花舀入碗中,加入白糖。

请同学们把这段话齐读一遍。

(生读)

(7)师总结:

对了,我们在叙述时要注意动作的先后顺序,不会到学会的过程要叙述清楚,可以借助一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如先……接着……然后……最后……

(二)指导过程写具体

1、师:

同学们,你们看这个小朋友在描述煮蛋花的过程中抓住了自己的那些方面来写?

(生:

动作……如:

拿打搅拌倒舀)

师:

其实,在叙述时除了抓住人物的动作来描写,还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来描写。

板书:

动作   语言  神态  心理活动)

2、师:

请同学们再看这段话,认真思考,围绕这些方面你们给这位小朋友提提建议哪些地方还可以写得再详细些?

谁来帮帮这位小朋友,把他煮蛋花的过程叙述得更具体?

生: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适当提醒:

为什么要学呢?

是谁教你的呢?

当时你家人听了有什么反应?

动手前心里想什么?

心情怎么样?

会说些什么?

在煮蛋花时顺利吗?

心里又是怎么想?

“怎么把蛋打进碗里”有同样经历的同学也来说一说?

面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家人怎么说?

你学完后有什么想法?

师:

现在老师请一个同学在原文的基础上再加上同学的意见,口头说一说串成更具体的一段话。

师总结:

像同学们介绍的一样可以抓住自己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来叙述,还可以介绍其他方面的内容.

3、师:

同学们,你们在学习本领的过程中,酸甜苦辣的滋味可能都尝过吧!

愿意把你的经历、感受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4、师:

老师问问你们在叙述时,你想抓住自己的那些方面来介绍?

(生回答)

5、师:

好,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注意按顺序把过程讲清楚,叙述过程时也要抓住自己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来说。

请大家模仿这段说一说,说的过程中如果觉得他说得好那你就夸夸他,如果你觉得有不足的地方就帮帮他,给他提一些合理的修改建议。

6   、同桌互说。

7、师:

同学们,好了吗?

看同学们说得那么热烈,老师也迫不及待地想听一听。

把你的精彩展现出来,让同学和老师记录下你精彩的瞬间吧。

①生:

(叙述学会钉纽扣的经过)

师:

同学们觉得他的叙述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生交流回答:

他讲清了钉纽扣的经过。

过程非常具体。

……

师:

假如是你,你觉得那些地方可以补充介绍?

你说。

生:

……

师:

一次成功吗?

看到自己钉的纽扣,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心情怎样?

生:

……

师:

你还知道可以用哪些词语或句子来形容高兴的心情?

(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激动万分、手舞足蹈、兴高采烈……)

在写作文时如果把自己的感受写进去,这样的文章既真实具体,又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②生:

(叙述学会炒黄瓜片的经历)        

师:

孩子们为他精彩的叙述鼓掌。

来,说说为什么给他鼓掌?

(生:

用了恰当的词语、写出自己的心理感受、写出自己的体会……)

听完他的介绍,哪处让你最感兴趣?

好在哪里?

抓住人物的哪些方面来介绍?

你认为他在使用词语方面做得怎么样?

谁来夸夸他?

在炒菜前、炒菜时、炒菜后心里各是怎么想的?

你学会了炒菜有什么体会?

师总结:

同学们,在叙述时要注意学习的过程一定要叙述具体,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来描写。

四、学以致用

1、同学们,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很多本领,学会了骑车、学会了游泳、学会了跳绳……在无数的学习中,我们长大了!

老师很想了解每个同学的故事,但不能一一去聆听,这样吧就让我们拿起笔记录下我们成长的足迹吧!

请同学们以“我学会了       ”为中心句写一个片断,(出示幻灯:

我学会了      。

                                  。

)根据提供的表示先后顺序的词。

注意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展开细致的描写。

老师期待着分享大家的成功,开始吧!

2、作品点评:

(1)指学生念习作,其余同学可要注意听,哪里写得好。

(2)指名学生点评。

(注意:

过程是否有一定的顺序?

能不能听出他是由不会到会的过程?

是否写具体?

抓住自己的那些方面来介绍?

(看来你平时很注意积累优美词句,是读书的有心人。

(你还注意描写了自己的心理活动,真实具体。

五、布置作业  (出示幻灯)

同学们,下课铃声响了,你的习作可能还没有完成,那千万不要让你的思路溜走,回去继续完成你的习作,相信你写的文章会非常精彩。

板书设计:

       

                 先……        语言

                 接着……      动作

我学会了         然后……      神态

                 最后……      心理活动

 

我学会了         。

                                                                             

                                                                        

                                                                           

                                                                          

                                                                          

                                                                 。

 

阅读理解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

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1)填空。

山色________      山形________     溪流________

(2)本段中把野花比作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本段作者运用了(   )的写作方法。

A. 排比与拟人                                      

B. 排比与比喻

【答案】

(1)柔嫩;柔美;缓慢

(2)锦缎;霞光;彩

(3)B

【解析】【分析】

(1)仔细阅读语段,本题可以从“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

”这两句话中找到答案。

(2)先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比喻:

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本题可以根据“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这句话解答。

(3)解答本题根据修辞手法和句式的特点解答。

【点评】

(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筛选能力。

做题时要根据题意并结合语段内容进行筛选。

(2)本题主要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

做题时结合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解答。

(3)本题主要考查的写作方法。

做题时仔细阅读语段,根据句子的特点进行解答。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提灯笼的小飞虫

   温暖的夏夜,草丛里多么热闹!

有很多小虫在唱歌,还有一闪一闪的小飞虫,提着灯笼在漫游。

它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或者把光熄灭,让你看不到它,它就是萤火虫。

   它是你想捉到的最可爱的一种虫子。

它不咬人,不蜇人,它的光是凉的,并不会烧你的手。

   萤火虫在地上产卵,刚刚孵出的小萤火虫藏在地下,或是躲在烂木头里。

萤火虫有很多种,有一种萤火虫不会飞,还有一种萤火虫特别大,放几个在玻璃瓶里就很亮,可以用来照明。

   科学家认为,萤火虫发光是为了找到自己的伙伴,同时让夜间寻食的鸟儿知道它们是哪种昆虫。

大多数夜间寻食的鸟儿都不喜欢吃发光的萤火虫,它们看到发光的飞虫就离开了。

   多年来,科学家们试图发现萤火虫发光的秘密,他们希望能造出同样柔和的、不烧伤人的光来,为人类照明。

(1)给划线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漫游________

A.满,遍。

B.水过满,漾出来。

C.没有限制,没有约束。

②试图________

A.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形象。

B.计划。

C.希望得到,谋取。

(2)萤火虫的光有什么特点?

它为什么要发光?

(3)萤火虫给了科学家怎样的启发?

(4)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答案】

(1)C;B

(2)它的光是凉的,很柔和,不会烧手。

发光是为了找同伴,同时也避免夜间寻食的鸟儿吃掉它。

(3)科学家们试图发现萤火虫发光的秘密,用以造出同样柔和的、不烧伤人的光,为人类照明。

(4)这篇短文主要写了萤火虫发光的原因和给人们的启发。

【解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故答案为:

(1)①C②B

(2)它的光是凉的,很柔和,不会烧手。

发光是为了找同伴,同时也避免夜间寻食的鸟儿吃掉它。

(3)科学家们试图发现萤火虫发光的秘密,用以造出同样柔和的、不烧伤人的光,为人类照明。

(4)这篇短文主要写了萤火虫发光的原因和给人们的启发。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4.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善意的谎言

  每周一次,我总到附近一间小小的理发院去吹洗头发,两个师傅负责设计发型,一个小学徒专门抓洗头发。

老实说,我很同情那个瘦小的学徒,看得出她很想学发型设计,但由于工作繁琐,加上两位师傅态度冷淡,她只能默默地在肥皂泡沫中消磨她可怜的青春。

然后,有一天,机会忽然来了,新年前的一个月,两个师傅要求加薪不遂,一起辞职,老板娘一时请不到人,除了亲自上阵外,还给小学徒进行“速成训练”,另外再请个小工负责抓洗头发。

小学徒升级后,战战兢兢的,颇没自信。

而许多老顾客也绝迹不来了,生意顿时冷落下来。

小学徒忧心忡忡,老板娘脸如黑锅。

  我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一天,踏入店内,特地指定小学徒为我吹头发,小学徒受宠若惊,拿着吹风筒的手微微发抖。

卷吹梳弄一小时后,朝镜一望,哎呀,那发型硬邦邦的,好似戴了一顶不和时宜的帽子。

小学徒侍立一旁,脸如那僵硬的发型,巴巴地望着我。

我赶快露了个笑容,说:

“这个发型真不错,谢谢你!

”小学徒的额头舒展开了,笑嘻嘻地把我送出了小店。

  再去理发店时,依然指定由她来吹饰。

她面带微笑,双手灵活地卷弄梳理,极有韵致。

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我惊讶极了!

真诚地说:

“你梳得实在是好哩!

”小学徒她脸若鲜花,灿然生辉。

(选自《成功励志经典 似水年华》,延边人民出版社)

(1)“不和时宜”中的错别字是________,应该是_______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

(2)下列文中的句子,属于比喻句的有(    )(多选题)

A. 小学徒忧心忡忡,老板娘脸如黑锅。

 

B. 卷吹梳弄一小时后,朝镜一望,哎呀,那发型硬邦邦的,好似戴了一顶不和时宜的帽子。

C. 小学徒侍立一旁,脸如那僵硬的发型,巴巴地望着我。

D. 小学徒她脸若鲜花,灿然生辉。

(3)小学徒先后两次为“我”吹头发,表情和手的动作区别很大,用文中的词填空,两次的区别:

①第一次表情:

________,手:

________;

②第二次表情:

________,手:

________。

(4)通过小学徒前后两次为“我”吹头发的区别,可以看到“我”“善意的谎言”给小学徒带来了________,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我”是一个________的人。

(5)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

【答案】

(1)和;合;指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

也指不合世俗风尚

(2)A,B,C,D

(3)受宠若惊;微微发抖;面带微笑;灵活地卷弄梳理,极有韵致

(4)自信心;善良

(5)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在无形中帮助别人,让善良开花结果,自己也会收获善良的果实。

【解析】【分析】

(1)本题因字音相同而写错别字,和应该是合。

意思是指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

也指不合世俗风尚

(2)根据比喻的定义进行判断。

比喻:

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3)本题可以从“我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一天,踏入店内,特地指定小学徒为我吹头发,小学徒受宠若惊,拿着吹风筒的手微微发抖。

她面带微笑,双手灵活地卷弄梳理,极有韵致。

”这两句话中找到答案。

(4)仔细阅读文章,根据题意找到相关语句进行理解。

(5)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解答。

故答案为:

⑴和;合;指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

也指不合世俗风尚;⑵ABCD;⑶①受宠若惊;微微发抖;②面带微笑;灵活地卷弄梳理,极有韵致;⑷自信心;善;⑸示例:

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在无形中帮助别人,让善良开花结果,自己也会收获善良的果实。

【点评】

(1)做题时可以从汉字的音,行、义三方面入手。

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

结合词义理解字形是最好的方法。

(2)本题考查的是比喻手法的理解。

首先要明确不同修辞手法的定义,再结合句子进行判断。

(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筛选能力。

做题时要根据题意并结合语段内容进行筛选。

(4)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及文中形象的分析能力。

解答本题,要认真阅读文章,找出文中形象描写的相关句子,分析其特点。

(5)本题主要对文章的阅读感悟。

做题时要根据文章的主旨进行理解。

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岳阳楼记(节选)

   我在别处没有看见过一个像岳阳楼这样的建筑。

全楼为四柱、三层、盔顶的纯木结构。

主楼三层,高十五米,中间以四根楠木巨柱从地到顶承荷全楼大部分重力,再用十二根宝柱作为内围,外围绕以十二根檐(yán)柱,彼此_______,结为整体。

全楼纯用木料构成,逗缝对榫(sǔn),没用一钉一铆(mǎo),一块砖石。

楼的结构_______,但是看起来_______浑厚,落落大方,没有搔首弄姿的小家气,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上很压得住,很有气魄。

   岳阳楼本身很美,尤其美的是它所占的地势。

“滕王高阁临江渚(zhǔ)”,看来和长江是有一段距离的。

黄鹤楼在蛇山上,晴川历历,芳草萋萋,宜俯瞰,宜远眺,楼在江之上,江之外,江自江,楼自楼。

岳阳楼刚好像直接从洞庭湖里长出来的。

楼在岳阳西门之上,城门口即是洞庭湖。

伏在楼外女墙上,好像洞庭湖就在脚底,丢一个石子,就能听见水响。

楼与湖是一整体。

没有洞庭湖,岳阳楼不成其为岳阳楼;没有岳阳楼,洞庭湖也就不成其为洞庭湖了。

站在岳阳楼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湖中帆船来往,渔歌互答,可以扬声与舟中人说话;同时又可远看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湖水,远近咸宜,皆可悦目。

“气吞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并非虚语。

(选自《汪曾祺文集》)

(1)按要求填空。

“中间以四根楠木巨柱从地到顶承荷全楼大部分重力。

①“承”按音序查字法先查________,再查________,第六笔是________。

②“荷”在这个句子中的读音是________,它的意思是________。

(2)在下列句子中,填上恰当的词语。

①(岳阳楼)外围绕以十二根檐(yán)柱,彼此________(牵制限制),结为整体。

②楼的结构________(精致精巧精美),但是看起来________(端庄端正)浑厚,落落大方,没有搔首弄姿的小家气。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①落落大方:

________

②烟波浩淼:

________

(4)文中黄鹤楼和岳阳楼有什么异同?

【答案】

(1)C;chénɡ;横撇;hè;负担

(2)牵制;精巧;端庄

(3)形容人的举止很自然,既不拘谨,又不造作;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河湖水广阔无边的样子

(4)相同点:

楼高临水有名的建筑物。

不同点:

黄鹤楼和长江有一定距离,江自江,楼自楼;岳阳楼“好像直接从洞庭湖里长出来的”楼与湖是一整体。

【解析】【分析】

(1)此题不仅考察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同时对汉语拼音、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顺笔画、词义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考察。

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2)本题考查词语辨析,需要学生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要注意近义词的辨析.注意近义词的意思,及词语间的区别.要学会结合语境仔细辨析,选择合适的词语。

牵制:

是拖住使不能自由行动。

限制:

不让超过的界限。

①(岳阳楼)外围绕以十二根檐(yán)柱,彼此(牵制),结为整体。

     精美:

是形容物品外观的指的是精致与美丽精巧:

有点偏向于物品的做工了比如这辆汽车模型制作十分精巧这句话不仅精致:

精巧细致;细密小首饰极为精致。

端庄:

不是简单的仪容修饰,而是修养到正气充足的结果。

端正:

形容坐姿端正,不歪斜;字写得端端正正。

②楼的结构(精巧),但是看起来(端庄)浑厚,落落大方,没有搔首弄姿的小家气。

(3)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①落落大方:

形容人的举止很自然,既不拘谨,又不造作。

②烟波浩淼:

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河湖水广阔无边的样子。

(4)考查黄鹤楼和岳阳楼有什么异同。

首先了解黄鹤楼和岳阳楼各自的特点,然后对比分析得出答案,相同点:

楼高临水有名的建筑物。

不同点:

黄鹤楼和长江有一定距离,江自江,楼自楼;岳阳楼“好像直接从洞庭湖里长出来的”楼与湖是一整体。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

(2)做好本题要多积累近义词的意思,区分近义词的细微之处,学会准确,恰当的使用词语.(3)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4)此题主要考查对黄鹤楼和岳阳楼异同的分析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