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21160.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6066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2116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2116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2116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2116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2116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2116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2116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2116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2116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2116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2116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2116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2116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2116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2116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2116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21160.docx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2116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21160.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21160.docx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821160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七年级语文试卷

1、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

A.应和(hè) 莅临(lì)蜷伏(quǎn)微不足道(wēi)

B.确凿(záo) 滑稽(jí) 虐待(nüè) 人迹罕至(hān)

C.荫凉(yìn)嗔怪(chēn) 蹒跚(shān)咄咄逼人(duō)

D.鄙薄(bò) 纯粹(cuì) 抽噎(yè)漠不关心(mó)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呼朋引伴   刨根问底    神采弈弈   精益求精

B.各得其所   翻来复去    人声鼎沸   油然而生

C.不求甚解   美不胜收    疲倦不堪   恍然大悟

D.花团锦簇   浑为一谈    麻木不仁   见义思迁

3.下列画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看着那些滑稽演员惟妙惟肖的动作,大家忍俊不禁。

B.陈老师对工作一丝不苟,对我们严格要求。

C.他把当年英勇杀敌的故事说得历历在目,令人不禁肃然起敬。

D.校园里传来骇人听闻的消息,小明获得全国作文竞赛一等奖。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天气慢慢炎热起来了,同学们切忌不要下河游泳。

B.从学雷锋活动中,让我们更进一步理解了雷锋精神的实质。

C.长沙市正在修建地铁,地铁开通之后,将给市民的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

D.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废弃手机数量将比2007年增长大约7倍左右。

5.古诗文填空。

(8分)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与“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中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诫子书》中,面对人心浮躁的滚滚红尘,诸葛亮用一生的经历总结告诫儿子、警示人们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6.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

(1)请说出《西游记》中“三借芭蕉扇”的经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__》,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请简介一下其中的一篇(课内学过的除外)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回答问题。

(5分)

(1)简要介绍图画的内容。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谈谈你对“一本好书,一生财富”的认识。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理解(共30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4分)

学  费

满 震

①开学了,报名去。

报名的时候一是要交假期作业,二是要交学费。

假期作业我都是认认真真完成,而学费却正好相反,我总是不能一次性交齐。

学费共两块五毛钱,我只带了一块钱。

这还是我妈跟亲戚借五毛,又卖了十个鸡蛋才凑齐的。

②“那余下的一块五什么时候交呢?

”陈老师问我。

③我说:

“我妈说等收了稻子卖了钱就交。

④我注意到,大多数学生跟我一样不能一次性交齐学费,有的先交一部分,剩下的订一个口头“还款计划”,慢慢续交,犹如今天的“分期付款”;也有的一毛钱没有,只给老师一个口头承诺,什么时候有钱什么时候交。

⑤过一段时间,陈老师就会在下课前留几分钟时间念一回“欠费生”的名字:

“满震、王正义、徐公超、徐正洲、项前、徐正翠、徐立翠……以上同学学费还没有交齐,希望你们按照自己的承诺尽快补交。

⑥我们所有被点名的学生,都感到很难为情,低下头,不敢看老师,不敢看同学,仿佛做了什么丢人的事。

⑦经过陈老师一次又一次的点名催促,欠学费的学生逐渐少了。

后来陈老师除了在班上点名,末了又补一句:

“这些同学下课后请到我办公室来。

⑧到老师办公室去,这惯常是在课堂上犯了错误而老师未来得及处理才能“享受”的“待遇”。

在老师的办公室里,我们战战兢兢地诉说家里的困难,请求老师再宽限一段时间,再次给一个“什么时候一定交钱”的口头“保证”。

⑨“满震同学,你不是说等收了稻子卖了钱就交的吗?

现在稻子应该早就收完了,为什么还不交呢?

”陈老师还记得我开学时的承诺。

⑩我说:

“妹妹生病住院,家里又借了不少债。

我妈说实在没钱。

⑪“那什么时候有钱呢?

⑫我低着头,不知道怎么回答。

⑬于是过一段时间就又被点一次名,又被叫到老师办公室去一次。

每次被点名,被带到老师办公室,我都觉得是在受煎熬,是在受刑。

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陈老师不再做我们的班主任。

有一天下课后,新任班主任王老师把我们最——后三个欠学费的同学又叫到他的办公室。

我们做出“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的满不在乎的样子,等着老师发落。

可是王老师却告诉我们一个出乎我们意料的消息,他说:

“你们几位同学家里确实非常困难,经学校领导批准,你们所欠的学费就不用再交了,全部予以减免了。

”当时我的心里真的有一种如释重负解放了的感觉。

走出老师办公室,我情不自禁唱了起来: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想到这一学期来,因为学费,陈老师像催命鬼似的死盯着我不放,搞得我抬不起头来,心灵受到重伤,我对陈老师的怨恨一下爆发。

我转身闯进陈老师的宿舍,我说:

“陈老师,我想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我欠的学费学校给我减免了。

我再也不用受你的折磨了。

”说完,我调头就走。

想到陈老师一定让我气得够呛,我心里好舒畅,又情不自禁唱了起来: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第二学期开学报名的时候,王老师悄悄跟我说:

“有件事我想来想去还是应该告诉你们。

上学期你们三位同学欠交的学费其实是陈老师代你们交了。

而陈老师嘱咐我不要告诉你们,是不想让你们觉得欠他的情。

现在陈老师已经调到外地学校去了。

我觉得我还是应该把真实情况告诉你们。

这更是我们没想到的。

想到自己不识好歹反而恩将仇报的鲁莽行为,我这心里真是愧疚啊。

我想当面对陈老师说一声对不起,遗憾的是,陈老师调离我们学校以后多少年我也没见到过他。

8.这篇小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

有何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我”两次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分别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你对王老师帮陈老师说谎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请简要说明。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6分)

爱是岁月的书签

①从家返回的途中,躺在卧铺上,她打开没看完的书,书签静静地夹在那里。

拿下书签刚想夹在书的后面,忽然发现书签上有几行字。

她一愣,随及心底涌起巨大的感动。

②“孤身在外,遇到选择,不要从利益出发,要从自己内心真正的喜好出发!

③那是母亲的笔迹。

离开家乡这么多年,很少回去,即使偶尔回家,也不再带着一本书。

可是,母亲依然记得她夹书签的习惯,依然记得在书签上给她留下温暖的只言片语。

④她从小就喜欢看书。

那时常自己制作精美的书签,看到哪一页,便夹在那儿。

而母亲第一次在书签上写字,却是小学四年级时。

那时她正看一本《安徒生童话》,那一天正好看到《海的女儿》,回来继续看时,就见到书签上母亲写了一句:

“如果你是那条美人鱼,你会怎么做?

”那个晚上,她想了这个问题许久,她都为自己的想象力而惊讶。

⑤可是,她并没有告诉母亲答案,母亲也没有问她。

后来,母亲就常在书签上给她留字,或是提出问题,或是提醒学习,而她,有时也会在书签上写下自己的困惑和疑问,母亲都会及时作答。

这成了母女间的默契,平时说话从不说起这些事,而她也常常更换书签。

⑥读初中时,她迷上了琼瑶的小说,心中对那些童话般的爱情极为向往,【A】少女的心事也因此绮丽多姿,那么多的悄喜轻愁美丽而又无奈。

甚至有一段时间,她有些喜欢上了班里的一个男生,年少的心里便多了一份牵念。

那个晚上,写完作业,她打开那本《我是一片云》,看到书签上有字迹:

“先成长,先欣赏,再开花,再芬芳。

”自从读初中以来,她极少在书签上写下自己的困扰了,而母亲依然能看出她的心事,在最恰当的时间,给予她小小的温暖与帮助。

⑦然后的时光就匆忙起来,学习和繁忙,使得整个高中三年,她看书没有以往一年多。

常常一本书没看完,便被扔在那里,渐渐遗忘。

可是每当想起,重新翻看,依然能看到母亲的话,虽然隔了许久,却是温暖依旧。

⑧大学第一年的寒假,她带了许多书回家。

而没看几本,便被偶然发现的一件事扰得心思难静。

有时想让心沉入书中的情节以忘忧,却是逐字看去,头脑中没有一丝痕迹。

《百年孤独》只看了一小半,虽然每天都拿起,可书签依然固定在原来的位置。

她在书签上写下了无数个“孤独”,那一天终于看到母亲的回话:

“我们一直在!

⑨她又换了一枚书签,写下:

“一切都是真的?

”隔了一天,她从外面回来,拿起书时,看到母亲的话:

“是真的!

可一切都在,我们依然,一直,一直。

”久久地凝望着那些字,心里便渐渐释然,是的,一切都在,一直。

开学离开时,她拥抱了父亲和母亲,这是以往从没有过的举动。

而父母的眼中,也闪烁着晶莹。

⑩然后是恋爱又失恋,沉默的日子里,以书遣怀,自制的书签依然,故乡却千里,再也没有那些字句慰藉无助的心灵。

有一次,她给母亲买了件衣服,便把一把书连同夹着的书签一同寄回。

过了些天,果然收到母亲寄回的书,书签上熟悉的字让她有要流泪的冲动:

“记住曾经的美好,走向未知的美好。

⑪就在这样琐碎的成长中,她渐渐地成熟,也学会了独自去面对。

大学毕业后,工作,成家,依然离母亲遥远,看书的时候便越来越少了,【B】而那些温暖的书签,也是慢慢沉入时光的湖。

只在偶尔的旧梦中重来,一枕的旧日美好时光。

这次回家,也是为了散心,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面临着重大的选择,她一时不知何去何从。

而为了聊解途中寂寞,便带上本书,拿起书,就像从前般,随手做了个书签。

⑫此刻,在火车上,她的心里漾着暖暖的感动,就像少年时一般。

而和遥远的从前,却又是不同的心境。

大一那年的寒假,她无意间得知,自己并非父母的亲生女儿,从那以后,再看到母亲的字,便多了更深一层的体悟和感激。

⑬回到自己所在城市的那个晚上,她找出收藏了二十年的那些书签,一一摆放在眼前,静静地看,仿佛一道爱的桥梁,从自己的心开始,延伸向那个遥远人儿的心里。

12.通读全文,按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用简洁的语言将母女二人围绕书签所发生的相关情节补充完整。

(4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中时向往爱情,母亲书签留言,给女儿引导、帮助→高中三年,母亲依然书签留言鼓励女儿→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语言朴实真挚又意味隽永,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对文章【A】【B】两处的加点词语,任选一处进行赏析。

(4分)

A.少女的心事也因此绮丽多姿,那么多的悄喜轻愁美丽而又无奈。

B.而那些温暖的书签,也是慢慢沉入时光的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属于哪种记叙顺序?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内容分析母亲的形象。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

(11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

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

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

前树又鸣,又转奔之。

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

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注释】①牧竖:

牧童。

竖,童仆。

②跑:

兽类用足扒土。

同“刨”。

③奄奄:

气息微弱的样子。

16.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两狼之并驱如故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跑号如前状

D.相去数十步一狼径去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19.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

为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0——21题。

(4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20.请任选一个角度,对颔联进行赏析。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文(50分)

22.任选一题作文。

(1)董卿在阐述《朗读者》第一期主题词“遇见”时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

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

那么,你的生命历程因何种“遇见”而有所收获呢?

请以“遇见你,我便有了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我国秦岭地区的小金河流域,林茂果丰,禽鸟众多。

每年秋季果实成熟后,果农总要留一部分在枝头,作为鸟儿越冬的“粮食”。

善解人意的鸟儿,一年四季坚守山间田野,为果农消灭了大量害虫,保障了果树的枝繁叶茂,使果农年年丰收。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和感悟?

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__

 

 

 

 

 

 

 

 

 

 

 

 

 

 

 

 

 

 

 

 

 

 

 

 

 

 

 

 

 

 

 

 

 

 

 

 

2017-2018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