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百色梧州北海崇左五市高三联合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版有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6140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桂林百色梧州北海崇左五市高三联合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版有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西桂林百色梧州北海崇左五市高三联合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版有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西桂林百色梧州北海崇左五市高三联合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版有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广西桂林百色梧州北海崇左五市高三联合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版有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广西桂林百色梧州北海崇左五市高三联合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版有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广西桂林百色梧州北海崇左五市高三联合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版有参考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广西桂林百色梧州北海崇左五市高三联合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版有参考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广西桂林百色梧州北海崇左五市高三联合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版有参考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广西桂林百色梧州北海崇左五市高三联合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版有参考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广西桂林百色梧州北海崇左五市高三联合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版有参考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广西桂林百色梧州北海崇左五市高三联合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版有参考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桂林百色梧州北海崇左五市高三联合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版有参考答案.docx

《广西桂林百色梧州北海崇左五市高三联合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版有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桂林百色梧州北海崇左五市高三联合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版有参考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西桂林百色梧州北海崇左五市高三联合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版有参考答案.docx

广西桂林百色梧州北海崇左五市高三联合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版有参考答案

广西五市2019届高三5月联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

历史试题

第Ⅰ卷

本卷东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荀子认为: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

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所以“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

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荀子认为“制礼义”的目的是()

A.消灭人的欲望B.维护社会稳定C.满足物质需求D.调节社会纷争

25.汤其领在《西汉郡国并行论》一文中指出,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后,国家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表明郡县制()

A.确保了皇权至上B.避免了地方割据

C.有利于中央集权D.建立了官僚政治

26.宋朝明确规定,地主打死佃客,减罪一等,发配邻州。

而在《明律》中规定:

“富豪之家,役使佃客抬轿者”,不仅要“杖六十”,还要“各计一日追给工钱六十文”,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明代法律的内容更加细密严苛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佃农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减弱D.社会矛盾日趋缓和

27.清代著名小说家李汝珍在其著作《镜花缘》中借才女卢亭亭的口说:

“将来若花姊妹做了国王,我们同心协力,各矢忠诚,或定礼制乐,或兴利剔弊,或除暴安良,或举贤去佞,或敬慎刑名,或留心案牍,辅佐他做一国贤君,自己也落个女名臣的美号。

”在此,作者意在表达的思想是()

A.反对专制统治B.主张男女平等C.彻底批判儒学D.赞同女子参政

28.郭嵩焘《条议海防事宜》:

“以中国之大,土田之广,因地之制,皆可使富也;用民之力,皆可使强也:

即吾所谓处治也。

舍富强之本图,而怀欲速之心,以急责之海上,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

”据此可知,郭嵩焘意在强调()

A.实行地方自治B.反对仅学西方技术

C.重视发展海防D.大力发展民用工业

29.某地一清代官署衙门旧址现存一副气魄阔大的楹联:

“北吞大漠,南亘黄河,中更九水合流,五洲称雄,西岳东瀛一屏障。

内修吏治,外肄戎兵,旁兼三口通商,一代名臣,曾前李后两师生。

”由此可推测此官署应为()

A.两江总督衙门B.直隶总督衙门

C.理藩院衙门D.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30.1945年10月17日,毛泽东从重庆回到延安以后,在延安干部会上作了《关于重庆谈判》的报告。

指出:

“谈判的结果,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

这样很好。

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进攻”。

材料体现了重庆谈判的主要意义是()

A.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B.增强了中共消灭国民党的实力

C.国民党没有理由发动国内战争D.使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

31.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范围内一度兴起“俄语热”。

1964年,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提出:

中国学习英、俄语人数的比例,由现在的一比二调整到一比一,然后再逐步调整到二比一。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外交环境的变化B.国内政局的稳定

C.教育体制的改变D.经济水平的提高

32.智者学派中许多人都宣称,所谓的正义和公平仅仅是一种独断传统的表达或是独断统治者强迫人民接受的,没有什么确实是正义的。

这表明智者学派()

A.主张相对主义的价值标准B.追求个人功利的思想倾向

C.注重提升公民的道德素养D.倡导理性自由的生活态度

33.学者阿尔蒙德指出:

“政治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政治参与问题,即各种社会集团施加压力,要求参加政治体系的政策制定问题。

”为此,近代英国()

A.确立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B.逐步完善了责任内阁制度

C.开启1832年议会改革进程D.进一步扩大内阁行政职能

34.1933年,美国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凡是遵守该法规的企业,美国政府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责任”的蓝鹰标志。

当时的美国企业应尽的“责任”是()

A.遵守公平经营规章B.大力兴办公共工程

C.实行全面计划经济D.做好社会福利事业

35.图5反映的是工业革命发展的四个阶段:

从工业1.0到工业4.0,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A.市场的全球化依存度正日益加深B.西方发达国家正逐步放弃重工业

C.知识经济推动了工业化版本升级D.工业化版本的升级速度不断加快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2题~第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作答。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1903年,清政府特设修订法律馆,力图“参酌各国法律”,订立“务期中外通行”之法

律。

此时的民法学以翻译外国民商法及论著为主,少有中国学者独立研究的论著。

民国时期,中国学者民法学研究论著日渐增多,成为这一时期民法学的主体。

同时,由于借鉴了德、日、瑞士等国立法,此时颁行的民法典是当时世界上较为先进的民商法律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对源于西方的法学理论尤其是私法理论采取了排斥和否定的态度,全盘接受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民法学理论,使清末以来形成的民法学理论中止。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政治运动不断,社会法制惨遭破坏。

改革开放后,中国法学界对源自西方的公私法理论的态度逐渐变得理性起来,人们开始有意识介绍西方国家公法和私法划分的理论。

1992年以来,民法是私法的观念渐渐得到法学界的认可,身份平等、权利神圣等私法理念备受推崇。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民法学在重新构建私法理论体系的过程中,顺应了现代民法及民法学的发展趋势,也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摘编自柳经纬《回归传统》、《改革开放以来民法学的理论转型》

材料二法国民法典对罗马法物权制度的继受内容很多。

在对罗马法的学习、借鉴和取舍

中,法国民法典接受了很多罗马法的法律概念,有了自己的高度,同时又进行了丰富与发展。

如在加工物的归属上,法国民法典就没有机械的照抄罗马法的规定,而是创造出有特色的处理方式,更重视加工人的劳动,也兼顾到原材料所有人的利益,比罗马法要进步。

在使用权上,罗马法将奴隶与兽一起作为役使的客体,奴隶只是物而不是人,法国民法典没有将罗马法中的对奴隶的使用权继承下来,而是在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的指导下将罗马法这种落后的规定弃之不用,彰显了人权精神。

一摘自包娟《法国民法典对罗马法物权制度的继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民法建设演变的特点,并分析改革开放后重构民法学体系的意义。

(1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法国民法典发展完善的原因。

结合所学,谈谈你从中、法民法发展历程中得到的历史启示。

(13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伴随着社会结构转型问题讨论的深入,文化转型问题也日益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

注。

在某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由于各种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及文化的自我发展等因素,使原来文化类型的稳定性难以保持而出现了失稳状态,从而向另一种文化类型的转变。

“一般来说,文化转型时期是指某一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地产生危机和断裂,同时又进行急遽的重组与更新”。

通过重组与更新,形成新的文化类型。

在文化转型的一般问题上,有学者提出了四个标准:

其一,原文化类型借以建立的经济政治基础是否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其二,是否有新文化观念的产生并对旧文化类型形成冲击;其三,新文化观念是否得到了国家政权的认可和支持;其四,大众文化是否改变(大众文化观念的改变)。

——摘编自张磊《文化转型的评判标准探析》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所拟论题观点明确,简述须有史实依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选考题,3道历史选考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4.[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中唐“干戈兴,赋税繁”,均田制、户籍和租庸调发生了很大变化,且充任“唐宋变革”的先导。

两税法行于天下,国家舍丁税产,私人资产多少,遂成为国家征税派役的主要依据,赋役征取,远不像以前重在掌握户籍和授田那么单纯,数量不多的里正等乡官,已经不能适应舍丁税产后更为复杂多变的情况。

“惟于一乡之中,官之备而法之详,然后天下之治,若网之在纲,有条而不紊”的旧秩序,“至于今日,一切荡然而无有存者”。

赵宋基于“不抑兼并”的国策,相应采取了实用主义的征税派役,即以富户充当乡役来取代乡官,去自行完成征税派役及捕盗等任务,即所谓“以民供事于官为役”。

两宋乡役取代乡官,意味着专制国家对阶层社会支配方式的重要转换,即不再以乡官为主渠道。

……总之,两宋乡役送走了国家凭借乡官支配县以下基层社会的旧方式,拉开了“县令之职,犹不下侵”的序幕。

此幕一经拉开,以士绅和宗族为代表的地方势力,立即以应对乡役为契机,不约而同地参与到重新构建基层社会新秩序的进程中来。

——摘编自《宋元明清基层社会秩序的新构建》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乡役取代乡官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所学知识,简析宋代乡役取代乡音的影响。

(6分)

45.[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1944年2月美军占领马绍尔群岛,11月开始使用B29轰炸机对日本本土进行轰炸。

日军通过岛上的观察所向本土发出预警,致使美军轰炸机效果降低损失加大。

硫磺岛的日军飞机成为美军轰炸日本本土的障碍。

1945年2月19日至3月26日,美军发动了对日硫磺岛战役,日本军坚守该岛,并利用其松软的土质与天然的洞穴修筑工事,包括永久性防御工事、火炮伪装、地道等,还驻守一支战斗经验丰富的部队,美军历时一个月、付出相当重的伤亡才占领日军防守的硫磺岛,最终美军伤亡共计28686人,日军只有1083人生还。

夺取硫磺岛之后,美军迅速组织了东京大轰炸,名古屋大空袭和大阪大空袭。

至战争结束为止共有2251架受伤的B29在硫磺岛降落。

但硫磺岛战役中日军的抵抗精神给美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次战役给后面的冲绳岛战役留下了完美的战例,使得美军在冲绳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同时让美军高层认识到对日本本土的攻击所面临人员损失是美军难以承受的,打消了美军登陆日本的计划,加强了美军使用原子弹结束战争的决心。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美军发动硫磺岛战役的目的。

(8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硫磺岛战役的影响。

(7分)

46.[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别号霞客,明中后期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

家。

祖上是江阴名门望族,父亲徐有勉时家道开始没落,徐有勉喜好游山玩水,厌恶达官贵人,不与官僚和乡里士绅来往,这种孤傲的性格对徐霞客也产生了影响。

母亲通情达理,她不顾年老体衰,承担一切家务,支持徐霞客去旅游。

由于徐霞客家藏书丰富,所以给徐霞客博览群书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他自幼特好奇书,喜欢读历史、地理扣游记一类的书籍,有强烈的旅游考察愿望。

从二十二岁起至五十五岁止,徐霞客在三十四年间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在今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北、河南等十七个省市、自治区留下足迹。

他的旅游以崇祯九年(1636)为界线,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以游览名胜古迹为主,出游时间不长,但通过旅游,他获得了不少第一手资料,纠正了前人的某些错误论断。

后期从崇祯九年开始,徐霞客进行“万里遐征”,历时四年,行经九省,路程三万余里。

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矢志向前,直到“病足不良于行”。

他为旅行考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地理科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中国在岩溶地貌学和洞穴学领域领先西方世界达一百五十至二百年。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九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徐霞客投身旅行考察事业的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徐霞客其人。

(7分)

广西桂林、百色、梧州、北海、崇左五市2019届高三5月联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24.B(在荀子看来,“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就会产生争夺和混乱。

制定“礼”是为了调节人的欲望,以避免纷争,保持社会安定。

故B项正确。

C项不符合题意,较易排除;A项中的“消灭欲望”不正确,荀子认为应该调节人的欲望;D项“调节纷争”不正确,苟子认为应避免纷争,而不是出现纷争之后依靠“礼”去调节。

25.C(中央集权和皇权至上(专制主义)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两个重要内容,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受控于中央,专制主义是一种中央决策方式,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分析材料可知,题干强调的是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

26.C(对比材料中宋朝和《明律》的规定可以看出,明朝佃客的地位有所提高,地主不能随意役使佃客,这反映出佃农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故C项正确。

27.D(材料“做了国王”“定礼制乐”“做一国贤君”“女名臣”等信息均体现了女子参政的愿望,故D项正确。

28.B(由材料可以看出,郭嵩焘认为仅仅“造船制器”,“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即反对反对仅学西方技术,故B项正确。

29.B(楹联上联内容实为地理概念,指向京津、河北、山西方位.下联则点明“三口通商”、曾(国藩)、李(鸿章)等相关史事,由此可判断为直隶总督衙门。

30.D(由材料“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进攻”,可以看出重庆谈判使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

31.A(新中国初期,美苏“冷战”,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全国范围内兴起“俄语热”。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外语教育出现新的转机,故A项正确。

32.A(材料中智者认为公平、正义只是对统治者而言的,普通百姓则不这样认为,故正义是相对的,故选A;个人功利思想指人通过自身努力获取利益的思想,与材料主题不符,排除B;材料怀疑公平、正义的存在,无法提升公民道德水平,也是非理性的行为,故排除C、D。

33.C(解析:

材料强调的主题是“政治参与”,1832年议会改革减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给予新兴工业城市议会席位,体现政治参与的扩大,故选C;A选项体现的是限制国王的权力,无法体现主题,故排除;B选项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削弱国王行政权,与题意无关,故排除;D选项强调内阁权力的膨胀,与主题无关,故排除。

34.A(本题实际上是考查《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内容,《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企业要遵守公平经营规章,只有如此政府才颁发蓝鹰标志。

35.D(从图中看不出全球化;图中反映的不只是西方发达国家;知识经济只在工业3.o中显现作用。

工业化版本的升级速度从图下面的时间轴上可以反映出来。

故答案选D。

40.

(1)特点:

全盘移植减少,独立研究增多;逐渐完善,形成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受意识形态和政治运动影响大;与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阶段性特征明显。

(6分,任答3点即可)

意义:

逐渐摆脱阶级斗争和意识形态的理论桎梏,形成了理性的法学研究态度;使社会主义法制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促进依法治国的方略的推进;进一步保障了公民的人身和财产权利;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基本准则,推动社会发展。

(6分,任答3点即可)

(2)原因:

对罗马法的吸收与继承;法国大革命后,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启蒙运动理性思想的影响。

(8分)

历史启示:

民法对国家、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国应重视对其发展完善;各国民法的发展不是孤立的,需要借鉴他国、传统的资源,但吸收必须有批判精神;民法的发展须与国情、社会经济和时代发展相适应。

(5分,任答2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41.评分说明:

所拟论题要具体明确,不能笼统表述为“社会变迁影响文化转型”;所选史实要恰当,阐述应体现材料中关于文化转型的“四个标准”。

示例一:

论题: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迁促进了中国的文化转型。

(2分)

阐述: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大变革时期。

随着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产生。

各诸侯国争霸兼并战争不断,宗法分封制崩溃,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墨、儒、道、法等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对社会变革提出自己的思想主张,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他们提出的新思想中,法家思想在战国至秦占据统治地位,汉初黄老之学一度崛起,汉武帝以后儒学成为主流,宋明理学更是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产生了深远影响。

(8分)

总之,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基础的实质变化,社会文化也实现了成功转型,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分)

示例二:

论题:

14-18世纪,欧洲的社会剧变推动了文化的成功转型。

(2分)

阐述:

14、15世纪,意大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天主教会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他们提倡人文主义思想,追求个性解放和现世生活的幸福。

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3分)

16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的阻碍,从德意志开始的宗教改革,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反对天主教会的等级观念,提倡个人宗教信仰的自由,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

(2分)

17、18世纪,欧洲又兴起了启蒙运动,是人文主义发展到高峰的标志。

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主义的旗帜,对未来社会进行设想,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把反封建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制度,建立理性王国上来。

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做了舆论准备成为人类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

(3分)

总之,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欧洲社会变迁的结果,它们所倡导的人文主义思想和理性精神对欧洲经济、政治和思想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分)

44.

(1)原因:

唐代两税法改革后,赋税制度已经改变,舍丁税产(即以人丁为主改为以财产为主要依据征税);宋朝统治者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倚重乡役进行(或答乡绅、地主、富农)管理乡村和征税;现有的乡官无法应对复杂多变的管理形势。

(6分)

(2)影响:

改变了国家(唐朝廷)对基层社会的治理(支配、管理、征税)方式;改革有利于发挥地方乡绅富户的就近影响力,减少政府任官数及俸禄开支;容易造成地方势力膨胀,朝廷政令执行不力。

(9分)

45.

(1)目的:

消除日军对美国轰炸机的预警能力;消除日军在硫磺岛的空军隐患;为轰炸日本本土后返航的受伤飞机提供临时着陆场;打开进攻日本本土的门户。

(8分)

(2)影响:

给美日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加速了日本投降和二战的结束;打消了美军登陆日本的计划;给后来战争产生了一定影响。

(7分,任答3点即可)

46.答案:

(1)原因:

明末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受父亲性格和家学的影响;家人的支持;个人的兴趣爱好;黜虚崇实的学风日益流行。

(8分,任答4点即可)

(2)评价:

徐霞客突破了传统知识分子经营仕途的传统,是杰出的地理学者、旅游学先驱;他在考察中重视实地调查,不惧艰险,具有开拓创新的探险精神;他具有独特的怀疑精神和挑战传统的胆略,实现了知识的创新,弥补了前人的认知缺陷;他的考察为推动了中国地理科学的发展,并使中国在这一领域长期保持领先地位。

(7分,任答3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