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读书笔记.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96142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部控制读书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内部控制读书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内部控制读书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内部控制读书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内部控制读书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内部控制读书笔记.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内部控制读书笔记.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内部控制读书笔记.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内部控制读书笔记.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内部控制读书笔记.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内部控制读书笔记.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内部控制读书笔记.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部控制读书笔记.doc

《内部控制读书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部控制读书笔记.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部控制读书笔记.doc

硕士研究生

《内部控制》读书笔记

专业审计学

班级研究生1402班

学号G201402043

姓名王岩

2015年10月27日

4-13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与首席财务官薪酬

本文研究了公司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披露与首席执行官薪酬的关系。

结果显示公司CFO当年薪酬(奖金、权益报酬及薪酬总额)较前一年的变化值与ICMW披露负相关。

进一步研究发现:

在治理监督较强的公司,ICMW披露与CFO奖金变化值的负相关关系更强;财务错报成本更高的公司,ICMW披露与CFO奖金以及薪酬总额变化值的负相关关系更强。

SOX法案颁布后,内部控制信息就成为一个新增易得的可用于高等绩效衡量指标。

基于此背景,本文从公司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与CFO薪酬关系的角度,分析公司高等薪酬是否以及如何受到非财务绩效指标的影响。

本文主要贡献在补充了前期本文关于公司ICMW披露后董事和高管离职现象的研究,支持了信息有效性理论。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公司会采用非财务指标特别是内部控制质量来对CFO绩效进行评价,并从与公司财务错报成本相关的CFO诚信义务、公司总体监督治理强度等多方面对薪酬的影响拓展了以往研究。

在样本选择方面,文章采用2004-2005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

CFO薪酬数据、内部控制质量数据及其他公司数据皆来源于权威数据库,并依据本文研究目标对数据进行了修正,确保了样本的可靠性与代表性。

本文使用基本模型分别研究公司治理监督和财务错报成本对CFO薪酬变化的影响。

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回归分析、稳健性检验,最终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成果。

然而本文局限性犹存:

第一,可能存在其他相关变量未包含在模型中,导致实证结果不完全可信。

第二,仅适用于公开获得的信息,不够精确。

第三,由于2005年监管部门与市场高度关注公司内控与财务报告的质量,而最近全球经济的下滑导致CFO职责重心转向现金管理和成本控制,因此,本文使用2005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导致所的结论可能存在一定的时效性问题。

若加大数据样本空间,在时间序列上有所增加,相信研究成果会更有现实意义。

2-5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

本文以2002年8月至2005年8月共779家披露重大缺陷的公司为样本,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实证结果表明,披露重大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往往规模较小、上市年限较短、财务状况不佳、经营业务复杂、成长迅速,或经历重组。

存在公司层面内部控制问题的公司,规模较小、上市时间更短、财务状况更差;存在会计层面内部控制的公司,财务状况较好,但是经营业务较复杂、多元化程度高,面临的经营环境变化更迅速。

这意味着不同类型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影响因素不同,表明每个公司都面临着独特的内部控制问题。

本文的研究贡献在于:

将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划分为公司层面和会计层面两种类型,从人事问题、复杂问题和常规问题角度出发,发现不同类型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影响因素不同。

已有学者利用审计师变更时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做过类似研究,但是还没有利用SOX法案的内部控制缺陷数据进行分析。

本文是较早研究内部控制缺陷影响因素的论文之一,为以后建立内部控制预测模型提供基础。

根据早期相关研究,本文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与其各影响因素的关系提出合理预期,然后根据内部控制缺陷类型进行分组分析。

描述性统计结果与回归结果皆表明,公司上市年限、财务状况对公司层面内部控制缺陷影响更大,而外币交易、销售快速增长对会计层面内部控制缺陷影响更大。

对于第二种重大缺陷分类的实证结果表明,规模较小和上市年限较短的公司会计部门更小,没有足够的资源和时间去建立和改善内部控制。

存在复杂问题重大缺陷的公司,其规模较小、财务状况较差、经营业绩复杂、经历重组。

本文的缺陷在于:

实证研究所取样本的时间较短,难以区分SOX法案实施前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影响因素的差异。

此外,由于一些公司并没有披露重大缺陷,或者不同公司判断内控重大缺陷的标准不同,这些偏误都会导致本文结论并非基于真实的缺陷公司样本。

个人认为以后有望建立统一标准对参与研究的样本进行规范。

2-30与重大内部控制缺陷普遍性和细节披露相关的投资风险认识

本文研究投资者是否会根据投资这种大控制缺陷披露、重大控制缺陷普遍性和关于重大控制缺陷普遍性的细节解释来调整他们对投资风险的评估。

本文对97名和53名非专业投资者分别进行实验室检验,并对47名投资者和28名财富500强董事进行问卷调查。

相关结论支持了之前的档案研究结论,即投资者会根据重大缺陷披露调整他们的风险投资评估。

更重要的发现是,重大控制缺陷普遍性和披露细节的交互影响与公司董事对详细披露要求的预期收益相反。

当重大缺陷披露包括对控制缺陷普遍性特定且详细的讨论时,对于非普遍性缺陷,投资者会增加投资风险评估,而对于非普遍性缺陷,投资者会降低投资风险评估。

结论表明,上述现象是由于投资者对对管理层信任程度不同而导致的。

以往档案研究多关注机构投资者或其他专业投资者的认知,本文从非专业投资者的角度采用实验研究方法,研究了投资者的风险认知问题,补充了以往档案研究的不足。

由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意味着存在潜在的财务报告不可靠,对投资者而言是有效的风险信号。

而本文对SOX404条款能否提供有用信息、发挥重塑投资者信心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因此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政策制定者、投资者、管理层和审计师都有一定借鉴意义。

基于相关理论分析,作者提出以下假设。

H1:

在控制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对于披露重大控制缺陷的公司,非专业投资者的前瞻投资风险认识高于不披露重大控制缺陷的公司。

H2:

随着重大控制缺陷普遍性的增加,非专业投资者的前瞻投资风险认知上升。

H3:

重大控制缺陷解释水平的提升不会影响投资者的风险认知。

在样本选择上,实验按照重大内部控制缺陷普遍性水平的高低和控制缺陷解释程度的高低分为四个实验组,形成2*2的组间设计。

另外还包括一个不存在任何内部控制缺陷的控制组。

作者邀请来自两所大型公立美国高校的MBA学生作为实验的参与者,代表非专业投资者。

经过描述统计、单变量分析及假设检验、补充检验、稳健性检验确定了本文的研究结论。

本文在研究设计上极具严谨性,除了对研究对象常规性的统计分析外,还进行了假设检验以进一步确认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并于此前基于理论分析提出的假设相吻合。

其次,本文还分别对关于管理层的信任及关于信任影响投资风险的认知进行了补充检验,进一步对上文归因理论的假设进行了验证。

另外,本文还考虑到了管理层隐瞒坏消息、夸大好消息、对内控缺陷额外解释等披露语言问题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通过稳健性检验将这一假设排除。

至此,实验结果终得。

通读此文,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作为一位研究者而应有的科学精神,不仅仅是严谨笃学还有一丝不苟、思虑周全、不怕麻烦、逻辑性强等,这都是我们这些初学者所应当立志追寻的。

4-16讨论公司治理改革和高管激励对投资行为和风险承担的影响

CDL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研究之间建立了桥梁。

这种桥梁的建立带来了从专业角度值得肯定的上行风险,同时也有无法避免的下行风险。

本文针对早期Cohen,Dey,Lys(CDL)研究文章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深入讨论。

对将来可能会像CDL一样,将财务和管理会计研究联系在一起的研究,本文提出一些建议。

本文将研究问题分为理论上的研究问题和与之对应的实际的研究问题。

CDL理论上的研究问题非常重要且具有明显的内生性。

CDL假设公司治理、管理层控制和管理层决策共同决定了公司组织架构和公司产出。

进一步,外部事件(如法规的变化)能够引起公司组织架构的重构。

实际的研究问题往往需要在数据的可获得性、变量的可衡量性以及构建方程的有效性之间进行权衡。

因此,实际的研究问题通常比理论上的研究问题要窄。

CDL的实际研究问题也是如此,但CDL所选择的数据足以满足所选择的计量方法。

CDL从组织架构一个较窄的视角来研究问题,认为外部事件(SOX法案)同时改变了公司和管理层的激励,而忽略了其他的管理方法的重新优化对管理层控制目标的影响可能性。

CDL研究有贡献也不乏缺陷,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CDL在研究设计中使用了协方差分析,而没有使用控制组(CDL认为很难找到合适的控制组),这本身是内生于研究方法的选择。

CDL假设SOX法案影响了公司对高管激励的设计和风险投资决策。

为了验证此假设CDL选择了与SOX法案颁布时间有关的1992-2006年的样本,并加入一些控制变量可能存在的其他重大事件的影响。

与此同时,本文还分析了CDL研究中一些变量的衡量所存在的问题,并相应提出了一定的改善方案。

另外,本文还对CDL中内生性问题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探讨。

CDL的研究发现,SOX法案引起了绩效薪酬的变化和个人风险偏好的变化。

这是一项有趣的研究,很多问题尚在谜团之中,CDL的指引将会激励更多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

4-1审计委员会质量和内部控制:

实证分析

本文将1994-2000年间美国上市公司更换审计师时披露与披露内部控制问题的公司进行对比,以检验审计委员会质量与内部控制质量的关系。

并且进一步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按照其严重性分为:

需报告的情况和重大缺陷。

结果显示,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和专业性越强,公司有内部控制问题的情况较少。

本文主要的研究问题是检验审计委员会的组成(人数、独立人员的比例、专业人员的个数)和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关系。

鉴于业界和政策制定者普遍认为,公司中的审计委员会应对内部控制的建设和监督负有主要责任,但现有实证检验高质量的审计委员会与高质量内控的关系,本文的研究弥补了这一空白。

首先,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假设:

H1:

在其他不变的情况下,审计委员会与内部控制质量成正比。

接下来,本文选取SEC规则实施之前的数据,以更好地检验公司审计委员会组成的差异为财务报告质量带来的影响。

由于此时的内控数据不易得到,本文用8-K表格的披露,将发生审计师变更存在和不存在内部控制披露的公司进行对比。

最终得到128个检验样本和128个控制样本。

在研究设计阶段,本文采用了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回归分析、稳健性检验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与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负相关。

第二,内部控制问题和审计委员会成员具有财务专长的人数负相关。

第三,当将内部控制氛围需报告的情况和重大缺陷两个层次是,审计委员会的特征对两种内控问题的影响相似,不存在显著差异。

本文的缺陷在于:

第一,这是一篇相关性而非因果性的研究。

报告的结果很可能是由于无法观察到的同时与内部控制和审计委员会特征有关的因素引起的。

第二,本文样本是由审计师变更的公司组成。

发生审计师变更的公司要比一般公司的规模小,并且在更小的交易所上市,这可能是本文的研究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4-6后SOX时代的公司治理:

基于外部审计师的经验

在安然、世通等财务丑闻及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重述频发的情况下,各国监管部门相继出台有关的法规条款来规范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

美国为了恢复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信心和规范资本市场的运行,2002年迅速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theSarbanes—OxleyAct,简称SOX法案)以提高公司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对来自三大会计师事务所的30名合伙人或经理进行访谈,通过外部审计师对审计委员会、董事会及内部审计员的经验评价,基于公司治理给审计程序及审计环境带来的变化,研究后SOX法案时代公司治理情况。

后SOX时代,公司内部治理的核心: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公司治理的主体:

审计委员会与管理当局。

本文基于代理理论和制度理论来解释后SOX法案时代的公司治理是流于形式,还是达到有效监管的目的。

SOX法案实施旨在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确保财务报告准确性。

SOX法案实施后公司运营环节及制度背景有所改变。

那么SOX法案是否真的提高了公司治理水平?

因此,对SOX法案实施后公司治理情况进行研究甚为重要。

本文从公司治理有效性与财务报告质量及公司治理有效性与审计程序两个层面进行理论分析,进而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开展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表明:

在SOX法案后,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师作用的提升对外部审计师的审计程序产生了积极影响(同代理理论观点一致),公司治理水平有所提高。

总之,除了在外部审计师选择和更换方面,审计委员会没有达到SOX法案的预期效果,后SOX法案时代的公司治理水平总体上有所提升。

针对本文的研究方法,本文认为有待改善。

本文是通过问卷设计,对有代表性的外部审计师进行访谈。

尽管为了保证问卷设计的合理性和相关性以及访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本文在前期做了很多努力工作,并且受访者都是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

但是,定性化的经验访谈难免主观判断,终究没有来自权威数据库的定量指标更具说服力。

此外,选取的样本皆来自美国东北部,地域化的局限性使得本文研究成果的普遍适用性降低。

3-1SOX法案对审计和内部控制强度的影响

本文研究SOX法案对审计强度及公司内部控制强度的影响。

本文用策略模型探讨了SOX法案如何影响公司对内部控制的选择以及审计师对内部控制测试程度的选择。

作者比较了两个模型,一个是基准模型,另一个是受到SOX法案影响后的模型。

另个模型的主要区别是,管理层是否会因为设计并维护一个较弱的内部控制体系而受到惩罚,在SOX模型中,管理层会因此受到惩罚,而在基准模型中则不会,反映了SOX302条款对管理层责任的要求。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

第一,运用策略模型评价了SOX法案的经济效果。

研究发现,只有当SOX法案对内部控制测试水平的要求不会太高时,SOX法案才是经济有效的,否则,SOX法案会增加无谓的审计成本。

第二,本文的分析性研究发现与许多实证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这是对研究SOX法案文献的一个补充。

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利于投资者更全面的了解SOX法案之后管理层欺诈行为、审计师面临的审计风险和审计努力的变化,同时也便于政策制定者评估SOX法案的效果。

本文基准模型以SOX之前的所有公司和SOX通过后但不受其影响的公司为样本,研究其内部控制和审计问题。

基准模型的假定为:

审计师的控制测试是为了评估公司内部控制的强度,强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阻止或检测出重大财务错报;在给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强的内控体系可以使审计师更少采用实质性测试程序;随着内控体系的增强,管理层欺诈行为的成本更高。

在基准模型中,审计师可以运用有限的资源进行内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程序,管理层则可以选择内部控制的强度和欺诈的数量。

在基准模型中,所有事件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进行,最终获得存在管理层欺诈行为并被审计师检查出欺诈性错报的概率。

在基准模型中,还评估了审计师和管理层的收益成本,并用模型对审计师和管理层的成本收益进行量化描述。

通过基准模型,本文对最有实质性测试程序的选择、审计师控制测试水平的选择及管理层欺诈数量的最优选择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基准模型中的一个定力和推论。

定理认为,由各种选择表示的内部控制博弈模型存在一个均衡结果,该结果使审计师和管理层的选择都达到最优。

通过SOX法案模型,本文分析了SOX法案对内部控制博弈模型的影响,相应得出了五个定理,一个推论。

综合策略模型的分析结果,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

SOX法案总体上提高了公司内部控制的强度,并减少了管理层的欺诈数量。

对于审计师而言,其控制测试的水平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变化的方向取决于审计师在SOX法案前执行的控制测试水平与SOX法案要求的最低控制测试程度的孰高孰低。

此外,本文发现SOX法案之后,内控体系的增强伴随着管理层欺诈数量的下降,这与先前的一些实证研究结果一致。

最后,本文的模型表明,SOX法案对内部控制水平的要求程度影响了SOX法案的有效性。

如果SOX法案对内部控制的要求过于苛刻,那么SOX法案将达不到预期效果。

此外,SOX法案通过增强公司的内部控制强度,潜在降低了审计成本,并提高了审计效率。

当然,过高的SOX法案要求也会扭曲审计的效能。

乍看文章题目,很多读者会有初步判断(SOX法案肯定是加大了审计和内控制的强度),然通读本文之后,一种曲径通幽、豁然开朗的感觉涌上心头。

正如人不可貌相,我们亦不可以文字的表面意思就断章取义、武断决策,尤其是做学问者,适当的咬文嚼字精神是必不可少的。

很多经济现象,一件简单的事件背后隐藏着诸多因素之间的联系,一种纵观全局、贯穿古今的视角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也是逻辑性严密、思虑周全,对时间序列数据与横截面数据的分析条理整体、脉络清晰,体现了管理了研究方法的科学规范。

3-16审计责任、投资和资本市场——由SOX法案引起的可能的预期外后果

SOX法案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公司披露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提高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它不仅要求审计师对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公平性出具鉴证意见,同时要求审计师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审计师的责任明显加大。

本文以此为背景,分析了审计责任的增强对审计失败率、资本成本和新增投资水平的影响。

具体地,本文研究了在非完美审计的环境中,公司比投资者更加了解本公司的发展前景,并试图在一个“柠檬市场”中为新的投资机会融资。

均衡分析的结果推导了公司的报告策略和投资决策,审计师的鉴证意见策略和理性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评估。

最终,本文得出了三个带实证检验的预测:

尽管审计师责任的增强降低了审计失败率和新增投资成本的资本成本,但它同时降低了新获利项目的投资水平。

本文的贡献在于,其分析结果会给投资者、审计师和政策制定者带来一定启发,研究成也是果对金融、经济和会计文献中探讨缓解“柠檬市场问题”的各种机制作用的补充。

提高审计师的责任一直是资本市场参与者和监督者关心的问题之一。

本文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市场参与者更全面的了解增强的审计责任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也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评估SOX法案的经济效果,对未来的政策制定者提供更多思考。

为分析增强审计责任后所产生的经济后果,本文分别设定了不含审计师和包含审计师的研究模型。

不含审计师的模型描述了公司如何因为信息不对称问题放弃净现值为正的投资机会,因此也叫柠檬投资模型。

对于包含审计师的模型,本文又进一步作出假定。

在模型均衡分析中,本文分别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和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两种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定理。

研究发现,增强的审计责任一方面可以降低审计失败发生的可能性,这是SOX法案所预期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可能会抑制投资,因为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本文的局限性在于,虽然描绘了增强审计责任后这种对抗性的经济后果,但是并没有提出解决方案:

多大程度的审计责任是最优的选择?

将来的研究可以考虑运用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模型,权衡审计失败增加的负效用和新增投资的正效用如何最大化社会福利,从而得出最优的审计责任水平。

随着SOX法案深化应用与实证研究的丰富,未来学术界或可寻得解决之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