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96415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青海省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青海省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青海省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青海省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青海省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青海省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青海省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青海省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青海省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青海省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青海省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青海省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青海省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青海省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青海省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青海省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青海省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青海省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青海省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海省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青海省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海省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青海省西宁市2005年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卷前将密封线以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一、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共6分)

1.请你(化名李晓)针对李媛同学的特点,给她写一则临别赠言。

(限在50字以内)(3分)

李媛,女,是初中三年的同班同学。

平时不爱说话,很少参加同学聚会和其他活动。

学习踏实,肯钻研,文化课成绩优秀,但体弱多病。

2.请你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句式给初到西宁(或大通、湟源)的朋友,介绍本地的自然风光或土特产品。

(3分)

二、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能力展示(共24分)

3.下列词语的音、形、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阴晦(huì)  悲伧 羁(约束)绊

 B.恣睢(suī)  诓骗 峰峦(高大的山)

 C.恻(cè)隐  凝望 义愤填膺(胸)

 D.桑葚(shèng)娴熟 匿(隐藏)名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B.只要我们全力以赴付诸东流,就是取得很小的成绩,也是可喜的。

C张悦激动地说:

“不是我妄自菲薄,你们能做的,我也能。

D.邰丽华虽然是残疾人,但我们不可刮目相看,因为她领舞的《千手观音》舞蹈的确不错。

5.按要求填空。

(以下六小题西宁考生全做;湟源、大通考生只选做五小题)(10分)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          。

(《鱼我所欲也》)

(2)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诗人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心志的诗句是       

   ,            

(3)《<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与思考之间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4)王维的《使至塞上》中表现塞外奇特壮美风光的句子是:

           ,

            。

(5)《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军营夜景的诗句是:

            ,     

       。

(6)五月中旬的一个夜晚,西宁突降大雪,清晨当你走出家门,看到绿树枝头挂满的雪花,不由吟诵起了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            ,   

        。

6.选用下列四个词语,扩展为一段通过写景表达自己感悟的话。

(不少于50字)(3分)

怀古伤今遥遥在望萧索锲而不舍袖手旁观繁花嫩叶玄虚

叹为观止巧妙绝伦颓唐重峦叠嶂豁然开朗气象万千蹒跚

7.请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8个字)(2分)

本报讯为提高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5月28、29日,西宁市教育局、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等单位联合举办了为期两天的“首届西宁市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演讲比赛”。

这次比赛先由西宁地区各中学进行预选赛,各校推荐优秀学生参赛。

被推荐的83名学生分别参加了初中组和高中组比赛。

比赛采用已备演讲和现场问答的形式。

评委由我省外籍专家、大学外语教师和资深的英语教师组成,他们现场评分,共评出九名一等奖。

这次比赛不仅检测了我市中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和水平,而且对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西宁晚报》2005年6月2日)

8.请按示例填写相关内容(2分)

示例:

《三国演义卜   ———罗贯中———杨修  ———恃才放旷

(1)《水浒》   ———     ———       ———

(2)《鲁滨逊漂流记> ———     ———       ———

9.请你认真探究历史教科书中关于“马”字的演变图示,根据要求写出探究结论。

(2分)

(1)从汉字的起源看:

(2)从汉字的发展看:

三、古代诗文阅读能力展示(共12分)

10.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回答问题。

(3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1)3雁洛阳边。

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

为什么?

句子是:

为什么:

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第11—14题。

(9分)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傲尔远逝。

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2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影: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悄怆:

        

1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有横线两处句子的意思。

(4分)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3.请用第④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

(1分)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            。

14.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

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

(限在40字以内)(2分)

四、现代文阅读能力展示(共28分)

(一)阅读《走进土族文化》(有删改),完成第15—20题。

(15分)

①土族是青海五个世居少数民族中的一员,目前人口有20多万,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互助、民和等地。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土族在服饰、歌舞等方面形成了内容绚丽多姿、形式丰富多样、特征异常鲜明的土族文化。

②土族服饰在色彩、式样、构图等方面独具特色,尤其是色彩最为明显。

漫步于土乡,你会看到当地的土族青壮年妇女大多身着小领斜襟的长衫,两袖是用红、黄、绿、紫、蓝五色(红色象征太阳,黄色象征五谷,绿色象征春天与草原,蓝色象征天空)彩布做成,有的还加上黑与白,表示阴阳,就成为七色,彩虹故乡之说源于此;长衫上面套有黑色或紫红色的坎肩,腰系宽而长的彩带,带子的两头有各种刺绣盘线图案;下穿镶有白边的绯红色百褶裙,裤子膝下部分套有黑色或蓝色的“帖弯”(指裤筒),足穿绣花布鞋。

③土族歌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极具观赏性、参与性。

由此,欣赏土族歌舞便成了游客游览互助土乡的主要内容之一。

土族歌舞中,数“安昭”、“轮子秋”最具特色。

④“安昭”是土族人民在庆贺节日、举行婚礼以及迎接宾客等喜庆日子里所跳的一种舞蹈,是融歌、舞为一体的民间集体舞蹈形式。

跳“安昭”舞一般是在土族自家院落、打麦场或是较开阔的广场进行,跳舞者男女不限(一般女性居多)、人数不限,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跳舞者一律身着艳丽的节日盛装,围绕庭院中的花园或是广场中树立起的“轮子秋”载歌载舞。

起舞时,男在前,女在后,围成大圆圈,由一位能歌善舞的“杜日勒”(领唱者)做领舞,领舞者唱前半句,众人紧跟其后边舞边和唱出后半句。

唱词依据活动内容而定。

⑤“轮子秋”是土族人民展示自己能歌善舞、乐观豁达的民族特性,而在长期的生活与劳作中,逐渐创造出的一种用以强身健体、丰富劳动业余生活的惊险而刺激的大型娱乐性活动。

表演“轮子秋”时,十几个男女后生,单手抓住钢管上端大铁盘上的绳索,在快速的旋转中,整个身体如凌空飞翔的燕子,还不时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

当然土族儿女也少不了用七彩布绸对用于“轮子秋”表演的器材进行艳丽的装饰,再次印证了这里不愧是“彩虹的故乡”。

⑥青海是“花儿”的故乡。

生活在青海的每个民族都爱唱“花儿”,而且在演唱时都使用同一种语言——汉语,土族也不例外。

“花儿”所反映内容很广,但绝大多数唱的是青年男女间纯洁而浪漫的爱情,所以很受青年人的喜欢,A.在土扎集中展示“花儿”魅力的时间是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此时是一年中最荚的季节,适宜的气候,明媚的阳光,金黄的油菜花,欢乐的人群,一切透着高原特有的勃勃生机,使人不由得想放开歌喉一展心中喜悦的心情。

B.在土族集中居住的地方,就有著名的互助“五峰寺花儿会”、民和\'3c里寺花儿会”等。

届时,大家扶老携幼,穿上节日的服装,撑起美丽的花伞,带上一颗欢跳的心,从四面八方相聚到这风光灵秀、寺庙林立的山野,用“花儿”抒发着对美好生活的赞誉,表达着对未来日子的憧憬。

C.此时,人人是歌手,你方唱罢我来唱,我唱一句你来答。

一时间,歌声此起彼伏,穿透心灵,震撼山川,悠悠的“花儿”曲、甜甜的欢笑声,和着山间的鸟语花香,点缀着土族阿姑的七彩服,汇成了土族等各民族狂欢的海洋。

D.

⑦在漫长的岁月中,土族文化既保留着本民族特有的内涵与特点,但又不放弃吸纳别的民族丈化的精髓,所以发展至今,土族文化呈现着鲜明的多元化特点,也许这正是土族文化真正的价值所在。

15.请按照要求,在横线处填写相关词语。

(3分)

文章第①段与②一⑥段之间,在行文结构上构成了     关系;第②段主要介绍土族服饰,③一⑤段主要介绍     ;第⑥段在介绍土乡“花儿”时,既有简要准确的说明,又有              。

16.②、⑤两段中都出现了“彩虹故乡”一语,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中使用这个词语的原因。

(限在20字以内)(2分)

17.“我想这也许就是‘花儿’在民间有很强生命力的原因之一吧”一句,应放在第⑥段A、B、C、D的哪一处最为恰当?

(直接写出序号即可)(2分)

答:

     处。

18.古老的土族文化“发展至今,呈现出鲜明的多元化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请从文中找出一句适当的话,直接回答。

(2分)

19.本文的题目原为《走进土乡》,现将其改为《走进土族文化》,结合对全文内容要旨的理解,你认为哪一个更为恰当?

请简要陈述理由。

(3分)

20.阅读全文后,你基本了解了土族文化鲜明的特点,请为青海旅行社代拟一则广告词,以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走进土乡。

(30个字以内)(3分)

(二)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第21—24题。

(13分)

没有一种冰不被阳光融化

①在我的故乡,高考中榜很不容易。

一年中有一两个人如愿以偿,就很好了。

我高考的第一年名落利、山,从此一蹶不振,整天浑浑噩噩,像一棵蔫了的草。

一张没有带给我荣耀的成绩单将我隔离在理想世界之外。

当时我一气之下想撕毁课本,认命与庄稼为伍,从此不再读书。

父亲一直是乐观的,他没有责怪我,默默地拉住我的手,说:

“孩子,别这样,东方不亮西方亮,人活一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有过不去的坎,再复读一年吧,哪里的土地不长庄稼!

②那段时间,他从不提及落榜之类的字眼,我知道他是在小心地呵护着儿子可怜的自尊。

我内心深处用消极的生活态度筑起的壁垒被父亲的安慰一点点瓦解。

我的父亲就像一头永不知疲倦的黄牛,一边在生活的阡陌上耕耘着那几亩并不肥沃的土地,一边在生命的田野上扶持我这样的因一时的风雨而倒伏的庄稼。

③在父亲的关爱下,我拿起书本,加入到复读的行列之中。

送我上学那天,父亲特意刮了胡子,将脸洗得干干净净,穿了一身平时舍不得穿的新衣服,我知道他是想用这种新的面貌来鼓励他的儿子重新开始。

父亲一直没有说话,只在我上车时说了一句:

“你肯定能行!

”车开动了,车窗外九月的阳光将父亲结实的身影照耀得格外高大,我鼻子一酸,几乎掉下;目来,但我强忍着没有让脆弱的泪水掉下来。

父亲如此相信他的儿子,我还有什么理由不自信呢?

④高三的学习是很紧张的,每当想偷懒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父亲的那句话“你肯定能行”!

于是奋起,埋头苦学。

那年冬天,期末考试我考得并不怎么理想,回到家里我如实相告自己的成绩,父亲说没事的。

有一次在河边放牧,累了,我和父亲坐在河边的一块大石头上,父亲抽烟,埋头,一脸的心事。

看着河面上结得厚厚实实的冰,父亲突然问我,“你知道冰什么时候开始融化的?

”不知道他为什么要问这么简单的问题,脱口而出,“天气变暖,气温升高的时候。

”父亲笑了,一脸的执著,“不,孩子,你错了。

冰看似在一夜之间融化,但实际上是在很早以前,从最冷的那一天起,冰就开始融化了,只是没人注意到。

你的失败不就是暂时的寒冷吗?

没有一种冰不被阳光融化,只要你自信,失败就会像冰似的被阳光融化。

  ……

2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并写出两处划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4分)

(1)A.蔫()B.呵护()

(2)A.我知道他是在小心地呵护着儿子可怜的自尊。

 可怜:

            

 B.扶持我这样的因一时的风雨而倒伏的庄稼。

  风雨:

              

22.第①段中划横线处是生活中常用的俗语,父亲引述它,用意是什么?

请你从所熟悉的现、当代文学作品中(课内外皆可),选写出一句与文中引述的俗语意义相似的名言来。

(4分)

用意:

                                             

写出的名言是:

                                   

23.请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特点。

(2分)

我的父亲就像一头永不知疲倦的黄牛,一边在生活的阡陌上耕耘着那几亩并不肥沃的土地,一边在生活的田野上扶持我这样的因一时的风雨而倒伏的庄稼。

                                             

                                            

24.本文没有结尾,文中的“我”历经生活的磨炼,在父亲的引导下,后来获取了怎样的成功与人生感悟?

请联系上文,展开想象,续写一个结尾。

(不超过60个字)(3分)

五、写作能力展示(共50分,其中卷面整洁,字体规范美观5分)

25.请从下面两个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要求:

①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内容充实,语言通顺。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④凡涉及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XX或英文字母代替。

题一:

请以《        之后的我》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

横线处可选填“长大”、“成功”、“一场风波”、“遭受挫折”、“成为月球居民”等,也可选填其它。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题二:

各种有意义的游戏,伴你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少年,他人生的花瓣却在最美好的春光中凋谢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孩子们玩游戏的内容和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请以“游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

题目必须另行拟定,立意角度自选。

西宁市2005年高中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口语交际:

(共6分)

1.略(称谓、署名1分;内容中有赞扬也有希望(或祝愿)1分;语言凝炼用语得体1分,共3分)

2.略(内容和句式符合要求即可,共3分)

二、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共24分)

3.C(3分)

4.A(!

分)

5.根据要求填空(10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西宁评分标准:

(1)和(3)题各1分,其余每小题2分,每小题中错、漏、添1字扣1分,共10分;湟源、大通评分标准:

每小题2分,只做5小题,全做的只评改前5小题。

每小题中错、漏、添1字扣1分)

6.略。

(写景内容集中明确2分,感悟由景而发1分,共3分)

7.西宁市举办首届中学生英语演讲比赛(2分)

8.略。

(每小题中的篇名、作者、人物、评价都符合要求的即可得分,其中错一处扣1分,每小题1分,共2分)

9.

(1)汉字的起源跟实物有关,或最初的汉字是对实物的描摹。

  

(2)汉字的发展过程是由繁到简或笔画越来越少。

(意思对即可,每小题1分,共2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12分)

10.写出“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人旧年”的句子,得1分;回答中能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述原因,2分。

11.

(1)鱼的影子。

(:

)忧伤(的样子)。

2分,各1分。

12.

(1)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2)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每小题只要意思表达基本符合原意,语句通顺,即可得分。

各2分,共4分)

1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全写对给1分,写对1个或书写有错不给分,共1分)

14.所写的句子含有劝勉安慰之意给1分,能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名句中的其中一句恰当地融合于内容之中,给1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15分)

15.总分;土族歌舞;形象生动的描述。

3分,各1分。

16.(2分)答题中只要扣住“土族在穿着、装饰上崇尚七色”这一要点,即可给分。

17.(:

分)A

18.(2分)既保留着本民族特有的内涵与特点,但又不放弃吸纳别的民族文化的糟髓。

19.(3分)要充分尊重考生独特的理解认识,根据表达是否清楚、合理,酌情给分。

20.构思新颖,语言优美,给3分;内容基本符合限定目的,语言表达一般化,蛤2分,内容不太符合限定目的,语言表达较差给1分。

(二)(13分)

21.

(1)A.蔫(niān)B.呵(hē)

(2)A.可怜:

内心消极,意志脆弱。

a风雨;遭受挫折。

(4分,答对l处1分)

22.鼓励儿子走出困境.看到希望。

意思接近即可。

2分。

写出的名言只要意思符合规定要求,给2分。

23.运用比喻手法显得形象生动。

/记叙、抒情融为一体。

两个要点,答对1点给1分,意思接近即可。

24.与上文衔接紧密,想象合理,语言有文采,给3分。

能照应上文,想象合理,语言通顺。

给2分。

与上文联系不太紧密.想象不合事理,语言表达基本通顺.给1分。

五、作文(共50分)(略)

说明:

1.缺题目扣2分。

2.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现不计,最多扣2分。

3.字数不足600字,每约少50字扣1分。

4.对有创意的优秀作文要敢于给满分。

5。

对四、五类卷在比例上要严加控制。

青海省课改地区200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

本试卷满分12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32分)

1.下列词语的音、形和加点字字义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狼藉(jí)响晴鞠躬尽瘁(cuì过度劳累)

B.妖娆(ráo)朗润居(jū居然)安思危

C.阴晦(huì)池昭坦荡如砥(dǐ磨刀石)

D.匀称(chèng)匿名丰(fēng大)功伟绩

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个家伙深知罪恶深重,内心十分恐慌,却从容不迫地擦着桌子。

B.晚会结束前,他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C.王老师没有偏见,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够一视同仁。

D.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种值得提倡。

3.请你补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任通10个填空)。

(10分)

①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_________________。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④陆游的《游山西村》一诗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呢?

孔子在《论语》中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出师表》中写西汉兴盛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请你写出表现惜时或劝学内容的两句古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加点的例句,再续写两个句子。

(2分)

例如:

爱心是春风,它可以播撒盎然的生机;爱心是甘霖,它可以滋润久早的心田。

仿句:

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填空:

(2分)

(1)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在《水浒传》中智谋出众的人物是__________。

(2)前苏联作家______________的自传体中篇小说《童年》,展现了作家从3岁到10岁这一段时间的生活断面。

6.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6个字)。

(2分)

据新华社上海4月30日电以“团结、友谊、交融、发展”为主题的第48届甘界乒乓球娜标赛,30日晚在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广场举行开幕式。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出席并宜布世乒赛开幕。

本届大赛得到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中国人民的热情支持。

共有147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名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参加本届世乒赛,参赛队数和人数创造了新纪录。

这是继1961年北京第26届世乒赛、1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