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7144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西省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西省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西省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西省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江西省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江西省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江西省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江西省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江西省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江西省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江西省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江西省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江西省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

《江西省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docx

江西省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上学期基础年级阶段性检测

(一)

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150分钟试卷总分:

150分命题人:

黄小芳审题人:

陈冬冬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网红”,原本是“网络红人”的意思。

然而在当下,“网红”一词逐渐特指那些依靠秀脸蛋、秀身材、秀美食、秀财富而走红的青年女性。

每当媒体提及“网红”,几乎都对其加以挞伐,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知识阶层,更是一碰到“网红”就蹙眉,唯恐避之不及。

“肤浅”“拜金”“媚俗”等骂名与“网红”总是如影随形。

对这些“网红”的鄙夷和批判,也成为一种主流舆论。

“网红”们走红的方式的确肤浅,粉丝对“网红”的追捧,也确实物质了些,庸俗了些。

然而,“网红”们为何能以如此肤浅的方式走红?

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又为何毫无保留地把热情和时间,献给这些难登大雅之堂的“网红”?

对于这些现象存在的内生合理性,很少见到具备人文关怀的思考,这是不应该的。

其实,只要我们愿意试着去理解“网红”现象,年轻人追捧“网红”的真正原因并不难找。

“网红”之所以能够依靠发自拍、发美食赢得追捧,不就是因为社会上许多下层的年轻人,需要依靠这些东西来满足自己对现实和未来的幻想,让自己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实吗?

对于大多已经在社会上立足的成年人,和少数有幸享受较好教育环境的年轻人而言,这种充实精神生活的方式或许过于廉价,过于媚俗了。

但对社会中大多数下层年轻人而言,“网红”们那半真半假的姣好面容,逛逛吃吃的悠闲生活,正是他们最真实的内心向往。

对他们来说,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大多数青年都没有机会接受精英式教育,叫他们欣赏曲高和寡的高雅文化,未免有些强人所难,经济上的压力则让他们难以负担日益高昂的文化消费成本,进一步挤压着他们的精神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们或许只能在网络上用这种廉价方式寻求精神生活的满足。

我也是年轻人,我幼时的玩伴中,有不少人也是这些“网红”的粉丝。

他们可能刚一成年,就挑起了生活的担子。

我深知和他们相比,自己是幸运的,有幸生在小康之家,接受高等教育,因此绝不会对他们的精神生活加以批判和鄙夷,而我们的社会也应该有更强的同理心,去理解“网红”现象背后的社会现实。

说“网红”肤浅也好,低俗也好,既不是“网红”自己的错,也不是“网红”粉丝群体的错。

社会文化既需要有高雅的形式,也需要有通俗的形式。

如果要让网络文化环境更加高雅,更加丰富,那么我们就应该对社会阶层差距的根源开刀,让身处社会中下层的年轻人能过得更富裕,更有尊严,让他们能够有余暇和条件去追求更加高雅,更加丰富的精神生活。

试想,如果有一天,每个人都可以走进影院欣赏一场精彩深刻的电影,每个人都可以抽出时间,摊开书本,在阅读中邀游知识与艺术的海洋,那人们又何必要依靠追捧“网红”来填充自己的心灵?

努力去创造一个这样的社会,远比坐在清谈室中,高高在上地批判“网红”更有意义。

(节选自《中国青年报》2016年02月25日05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红”们以秀脸蛋、秀身材等肤浅的方式走红,并成为成千上万的年轻人追捧的对象,这些现象存在的内生合理性,需要具备人文关怀的思考。

B.社会上许多下层年轻人,充实精神生活的方式过于廉价,过于媚俗,只能在网络上用一种廉价方式寻求精神生活的满足。

C.在当下,媒体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知识阶层,他们对“网红”几乎都是鄙夷和批判的态度,这也成为现在看待“网红”的一种主流舆论。

D.社会中许多下层的年轻人,通过“网红”发自拍、发美食等方式来满足自己对现实和未来的幻想,这是“网红”能够赢得追捧的原因。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一项是()

A.本文作者不对“网红”粉丝们的精神生活加以批判和鄙夷,这是由于作者幼时的玩伴中,有不少人也是这些“网红”的粉丝。

B.想要让网络文化环境更加高雅,更加丰富,我们就应该从社会层面着手,让身处社会中下层的年轻人有条件去追求更加高雅,更加丰富的精神生活,去追求更加高雅.更加丰富的精神生活。

C.“网红”们那半真半假的姣好面容,逛逛吃吃的悠闲生活,是现在社会中大多数下层年轻人最真实的内心向往。

D.让每个人都能有时间摊开书本,在阅读中遨游知识与艺术的海洋,这远比坐在清谈室中,高高在上地批判“网红”更有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红”原本是指“网络红人”,没有褒贬之意,然而在当下,“网红”却背负着“肤浅”“拜金”“媚俗”等骂名。

B.只有每个人都能走进影院欣赏一场精彩深刻的电影,或抽出时间,摊开书本阅读,人们才不必依靠追捧“网红”来填充自己的心灵。

C.对高雅文化欣赏的困难,以及日益高昂的文化消费成本,这些都挤压着生活在社会下层青年人的精神空间。

D.在评判“网红”肤浅与低俗与否时,不能将错误归咎于“网红”自己或“网红”粉丝群体。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总有那一片蛙声

古清生

①在南国的时候,我的窗前有那么一块低洼的草地,春天的日子来临,它便会生长许多的小草,甚至开出一些小小的花朵,招引一些蜜蜂在那里抖着金翅嗡嗡地飞。

许多小孩子,很喜欢在那块草地上采花或者玩一些他们认为好玩的游戏。

这样的日子总是很温暖的,因为阳光、花草和小孩子们,足以把春天装点得美丽而又亲切,让人忍不住掩卷,心驰神往。

但是在五月的时节,就会有一场场的雨水降临,雨水把草地旁的冬青树洗得很绿,那种很清凉的绿,并且注满整个的草地。

于是孩子们用纸折起小小的洁白的纸船,来到草地那片水洼子上,启航他们的小小的梦想。

②唯有月夜,那块草地是完全属于我的。

这时候夜安睡了,一轮皎洁的月儿来到水洼子上,映得那水好一片白。

在白水之上,忽然有不知来于何处的小蛙,欢快地跌跌地跳跃,仿佛是要把那一轮月儿从水中端详个究竟,或者坐在月儿之上,让月儿浮托它走。

小蛙们如同孩子,待它们游戏得尽情的时候,就一齐坐在水上唱歌。

那就是在我的生命中离不去的蛙声了。

惯于在夜里读书和写作的我,就极爱着那一扇窗,起起伏伏的蛙声,能让我的思绪飘浮,进入这样一个季节深处。

③但我却没有了南国的那一扇窗子,羁旅北京的日子长长,我的窗前,纵是也有这样一块草地,一簇绿柳,在春天的阳光里,还会有一树杏花装点。

但是北国没有雨季,我看不到小孩子们折纸船的情景。

北京是要到七月或者八月才会有雨,那是槐花开放的时节了。

北京的雨会与槐花下了一街,一街的槐花雨把整个日子都流淌得芬芬芳芳,但即是这样的雨,仍不会积上一洼水,引来天使一般的小蛙,所以即使雨后有月,它们也在这芬芳里找不到栖落和梳洗的地方。

④我固执地想,如是北京的槐花雨能够积成一个洼子,这样一个清浅的弥漫着槐花芬芳的水洼子,有一轮皎月把水映得银银的白,有一群天使般的小蛙,它们围着月儿唱歌,那该是多么好啊。

我常常在雨后的北京的夜里出走,我以为我是能够找到这样一个地方的,它就在某一扇窗下,甚至那窗前也有一个痴情展卷的学子,甚至水边,还留着孩童戏水的赤足的脚印。

可是,我的出走,却并没有找到这样一个地方,我想终归是有这样一个地方的,是我没有找见它罢了。

⑤居京的月夜,于我它是散文化的时光,我在键盘上演绎着一个个的梦,情至深处,会忽然在某一段落,浮起一片蛙声,是南国的春宵里那天真烂漫的蛙鸣,初是浅浅低低的几声,孤独而悠远,渐渐地汇合起蛙的合唱,且愈来愈临近我的窗,仿佛就在那一簇柳下。

此时人便恍惚地进入以往的时光,一颗羁旅中的心,忽然地一热,为之深深地感动。

但待我有心凝神细细地聆听,却发现窗外是一片寂静,静得月的清辉飘落到柳叶儿上发生的细小的沙沙声都能够听到,只是没有了蛙声。

哦,此时的我,这才感到深深的失落,原来那一片蛙声,它源于我的梦里,或者说,是那永远也拂不去的幻听了。

⑥春天的今夜,便又是这样,我打开了电脑,轻轻地敲出一段怀想的文字,不觉间室外就有了一片蛙声,是如许的亲切,如许的温馨,它拂动着春夜的暖风,沿了情感的脉络缕缕入心。

然而我猛然地觉醒,却分明是,寂夜无边!

人不由得发现,那暖暖的一缕情思,竟也就化成两滴浸冷的泪珠,冰凌般的挂在两腮。

(摘自《漂泊者的晚宴》,作家出版社)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部分描绘了一幅“南国风景画”,作用之一是与居京没有水洼子听不到“蛙声”形成鲜明的对照。

B.本文融叙事、议论、抒情于一体,运用了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不乏生动、形象,很是耐人寻味。

C.“我想终归是有这样一个地方的,是我没有找见它罢了”反映出作者很希望有水洼子和天使般的小蛙。

D.作者在一个春夜,打开电脑时终于从窗外聆听到了一片蛙声,在他看来,那蛙声亲切、温馨,缕缕悦耳入心。

5、文章为什么要以《总有那一片蛙声》为题?

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5分)

6、本文第⑤段写到居京的月夜,“我在键盘上演绎着一个个的梦”。

“我”为什么要在键盘上演绎一个个的“梦”?

这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怀?

请作探究。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4月18日,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在京发表,调查数据显示:

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较2015年的79.6%略有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8.2%,较2015年的64.0%上升了4.2个百分点,已连续8年上升;图书阅读率为58.8%,较2015年的58.4%上升了0.4个百分点。

我国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较2015年增加了0.02本。

这7.86本中,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21本。

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和手机阅读接触率有所上升,其他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有所下降。

历年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手机阅读接触率如下图:

(摘编自2017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材料二: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财政部在上海联合举办的“实体书店发展推进会”上表示,进一步加大对实体书店扶持力度。

门店租金的上涨、网络营销方式的兴起和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是近年来全世界实体书店都面临的问题。

不仅传统的中大型连锁书店规模不断缩减,一些各具特色的文化书店也陆续关张,在一片惋惜声中黯然退场。

实体书店面临的困境实际上是很多传统行业在互联网大潮中面临的共同困境。

但书店毕竟与普通店铺不一样,它在购买商品的价值之外,承载了关于一些文化、知识和品位的社会价值,也承载了一些关于故事、人生和回忆的情感价值。

一个人可能没有在手机上读过书,却大多会有一个难忘的书店,有一本最喜爱的书。

那种“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时的喜悦和敞亮,也是许多爱书人的情感共鸣。

有些人将实体书店的困境归结为阅读习惯的改变,认为数字阅读和新媒体的兴起让纸质图书越来越失去市场。

阅读方式、图书载体的变化是时代进步的规律,如果数字阅读能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推动知识的普及和文化传播,那么这对整个社会和时代都是善莫大焉。

但问题是:

数字阅读真的让我们养成新的阅读习惯了吗?

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数量和阅读率却持续偏低,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不足5本,远低于发达国家。

排在各大书店畅销榜单上的书单,除了考试辅导类书籍,就是各类成功学和养生学书籍,阅读的功利性可见一斑。

再看看各大读书网站排名前列的,也无外乎是些言情、玄幻和惊悚小说。

开卷有益、读书有用。

在数字阅读尚未完全发挥功用的今天,扶持实体书店,让其更好发挥培养阅读的功能,是一种现实选择。

前段时间,北京的三联书店开始尝试24小时运营,吸引挑灯夜读重开卷的爱书人。

实体书店在困境中探索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是必经之路,但在运营模式的创新外,培养全民的阅读习惯显得更加重要;在提供现代化的阅读体验之外,促进全民阅读的配套建设,增加公共阅读资源,弥合地区间阅读资源的不平衡显得更加重要。

如果丧失了阅读的习惯,我们哀悼的将不仅是实体书店的消亡,而是一个崇尚诗书礼乐的民族失去精神家园后的迷惘。

  (摘编自吕洪《网络营销改变阅读习惯?

》2014年5月《人民日报》)

材料三:

北京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和雕刻时光咖啡店同步运营,联手互动。

书店以经营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图书为主,兼及音像制品、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每年经常性、有选择地举办诸如讲座、新书发布、研讨、展览等各类营销活动百余场。

  (摘编自三联书店官网)

7.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较2015年略有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比图书阅读率增长速度快。

B.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但图书阅读率却增长缓慢。

C.自2008年以来,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稳步增长,手机阅读接触率持续超过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并逐渐拉开距离。

D.自2008年以来,我国成年国民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稳步增长,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连续八年上升。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阅读习惯的改变、数字阅读和新媒体的兴起最终导致实体书店走向困境。

B.书店不仅购买商品的价值,还承载了一些关于文化、知识、品位的社会价值和故事、人生、回忆的情感价值。

C.一些各具特色的文化书店陆续关张,由此看出,个性化、特色化并非实体书店生存之根本,实体书店的第一要务是要寻求政策扶持。

D.实体书店的消亡往往意味着一个崇尚诗书礼乐的民族失去精神家园,这是一种精神的迷惘。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如何才能使实体书店逐渐走出困境。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遂,字邦良,丰城人。

弱冠,从欧阳德学。

登嘉靖五年进士,授行人。

历刑部郎中。

锦衣卫送盗十三人,遂惟抵一人罪,余皆辨释。

东宫建,赦天下。

遂请列“大礼”大狱诸臣于赦令中,尚书聂贤惧不敢,乃与同官卢蕙请于都御史王廷相,廷相从之,事虽报罢,议者嘉焉。

俄调礼部,忤尚书夏言。

因事劾之,下诏狱,谪湖州同知。

屡迁广东按察使,释囚八百余人。

进山东右布政使。

江洋多盗,遂迁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

军政明,盗不敢发。

俺答犯京师,召遂督苏州军饷。

未谢恩,请关防符验用新衔。

帝怒,削其籍。

三十六年,倭扰江北。

廷议以督漕都御史兼理巡抚不暇办寇,请特设巡抚,乃命遂以故官抚凤阳四府。

三十八年四月,倭数百艘寇海门。

遂乃命副使刘景韶、游击丘升扼如皋,而身驰泰州当其冲。

时贼势甚盛,副将邓城之败绩,指挥张谷死焉。

贼知如皋有备,将犯泰州,遂急檄景韶、升遏贼。

连战丁堰、海安、通州,皆捷。

贼沿海东掠,遂令景韶、升尾之,而致贼于庙湾。

通政唐顺之、副总兵刘显来援,贼大败走,以余众保庙湾。

庙湾贼据险不出,攻之月余不克。

遂令景韶塞堑、夷木压垒陈,火焚其舟,贼乘夜雨潜遁。

官军据其巢,追奔至虾子港,江北倭悉平。

帝大喜,玺书奖励。

贼驻崇明三沙者,将犯扬州。

景韶战连胜,围之刘庄。

会刘显来援,遂檄诸军尽属显。

攻破其巢,追奔白驹场,贼尽殄。

时遂已迁南京兵部侍郎。

论功,予一子官,赉银币。

御史陈志勘上遂平倭功,前后二十余战,斩获三千八百有奇。

江北池河营卒以千户吴钦革其帮丁,殴而缚之竿。

遂已召拜兵部左侍郎,以言官荐擢南京参赞尚书,镇抚之。

营卒惑妖僧绣头,复倡讹言。

遂捕斩绣头,申严什伍,书其名籍、年貌,系牌腰间,军乃戢。

越四年,以老致仕。

遂博学多智长于用兵然亦善逢迎帝将重建三殿遂奏五河县泗水中涌大杉一此川泽效灵为圣主鼎新助帝大喜由此益眷遇卒,赠太子太保,谥襄敏。

(选自《明史卷二百零五》,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遂博学多智长/于用兵然亦善/逢迎帝将重建三殿/遂奏五河县泗水中涌大杉一/此川泽效灵/为圣主鼎新助/帝大喜/由此益眷遇/

B.遂博学多智/长于用兵/然亦善逢迎/帝将重建三殿/遂奏五河县泗水中涌大杉/一此川泽效灵/为圣主鼎新助/帝大喜/由此益眷遇/

C.遂博学多智/长于用兵/然亦善逢迎/帝将重建三殿/遂奏五河县泗水中涌大杉一/此川泽效灵/为圣主鼎新助/帝大喜/由此益眷遇/

D.遂博学多智/长于用兵然/亦善逢迎/帝将重建三殿/遂奏五河县泗水中涌大杉/一此川泽效灵/为圣主鼎新助/帝大喜/由此益眷遇/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人,官职名,明代设行人司,掌管传旨,册封、抚谕等事。

B.东宫,指古代皇宫中的一种建筑,借指居住东宫的皇帝接班人。

C.诏狱,指九卿、郡守一级的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才能系狱的案子。

D.言官,负责监督官员并与向皇帝进谏的官员,官职一般并不很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遂办案认真,不随意治罪。

他在担任刑部郎中时,将锦衣卫送来的十三个罪犯只用一人抵罪,还放走八百多囚犯。

B.李遂善于用兵,多次打败倭寇。

在倭寇侵犯泰州时,他指挥部队在丁堰、海安、通州等地作战,接连取得胜利。

C.李遂治军有方,军纪严明。

当妖僧绣头蛊惑士兵时,他抓捕斩杀了绣头,同时申严纪律,让军士都挂上腰牌。

D.李遂也有喜欢奉迎皇帝的缺点。

在皇帝要重建三殿时,他称颂泗水中涌现的一棵大杉树是山川献给英明皇帝的礼物。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乃与同官卢蕙请于都御史王廷相,廷相从之,事虽报罢,议者嘉焉。

(2)御史陈志勘上遂平倭功,前后二十余战,斩获三千八百有奇。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4~15题。

古风(其二十六)

李白

碧荷

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具体写其“花”和“叶”,并用“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

“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比拟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调零。

D.诗歌语言清新自然,充满奇特的想象,极富抒情性,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15.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6分)

(1)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

”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2)《沁园春长沙》上阙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又前而为歌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为慷慨羽声。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7~19题。

(9分)

北宋王安石笔下特长少年方仲永的遭际,代有其事。

受虚荣心、名利心等不良影响,一些“望子成名、望女成星”的家长,热衷于_________奔走在童星制造的路上,对有特长的孩子,倾尽一切资源,带孩子参加花样繁多、“套路”很深的娱乐活动、选秀比赛,孩子日常生活也处在夸张的模仿和表演状态。

前不久,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

超过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只有_________的孩子长大后想成为志愿者、公益人士。

有观点指出,在少年儿童培养教育上,一些家长正走在_________的路上!

也有家长认为:

“不都说出名要趁早吗?

让我的孩子尽早出名,积累财富,也没啥错!

”俗话说,早熟的果子撑不到丰收的金秋。

银河星布,_________的星也就那么几颗。

过早地让孩子游走于名利场,消费孩子的童年,这对孩子健康人格以及“三观”的塑造,有百害而无一利。

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

身为家长,如果(),方仲永的悲剧就可能被反复复制。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快马加鞭凤毛麟角背道而驰璀璨夺目B.揠苗助长凤毛麟角南辕北辙光彩照人

C.揠苗助长屈指可数南辕北辙璀璨夺目D.快马加鞭屈指可数背道而驰光彩照人

18.文中画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

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两成的孩子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

B.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

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

C.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

超过七成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

D.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

超过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占两成的孩子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寄望早成名挣大钱,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

B.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寄望早成名挣大钱

C.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寄望早成名挣大钱,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

D.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寄望早成名挣大钱

20、阅读下面的语段,依照划线句的句式,结合语境在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句子。

(6分)

在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上,学生A说:

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抚养我们成人;

B说:

感恩老师,①              ,              ;

C说:

感恩朋友,②            ,            ;

D说:

感恩挫折,③         ,            。

班长总结说:

“只有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对人生充满信心,才能带来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和感激。

21.右图是某教师给高中学生列出的学习流程图,请把这个学习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6分)

 

六、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60分)

每天5点起床,晚上12点休息。

32岁的谭超是烟台大学一个快递代理点的快递员。

他还有一个身份—延边大学历史系的博士后,白天送快递,晚上一头扎进文献堆,在厚厚的史料中探究古代东北亚历史问题。

现在,他成为这个快递点的老板,被誉为国内学历最高的“博士快递哥”。

北京大学保安队平均每年有20名保安通过工休时间自学和免费旁听北大课程考进大学。

过去20年,北大保安队先后有500余名保安考学深造。

这些保安大多来自农村,他们中有的取得了大专或本科学历,有的甚至考上了北大,还有的考上了重点高校的研究生,毕业后当上了大学教授。

这两则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发与思考?

请选择其中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