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7184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科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科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科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科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科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科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科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科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科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科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科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docx

《科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科学.docx

科学

尊重事实 勇于质疑

对“胡萝卜是浮还是沉”的反思

浙江省绍兴县马鞍镇校 傅仁金

开学第一天,在上新修改的教科版科学“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实验中,有两个小实验,一个是橡皮沉的实验,一个是萝卜浮的实验。

我在教学萝卜浮的实验时,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

以下是教学实录:

 

师:

刚才我们在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实验中,发现了胡萝卜是浮的。

现在我们先预测一下,把胡萝卜切成一半大小,还会浮吗?

再切成四分之一、八分之一,还会浮吗?

把它们切的更小会怎样。

 

在学生预测还会浮后,进行了实验验证。

实验后,学生纷纷发表意见。

 

生1:

我们组的胡萝卜还是浮的。

 

生2:

我们组的胡萝卜是一头浮一头沉。

 

生3:

我们组的胡萝卜全沉下去了。

 

生4:

我们组的胡萝卜很奇怪,切成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都是浮的,切成胡萝卜丁却是沉的。

 

生5:

我们组的胡萝卜切成块的是浮的,可胡萝卜心却是沉的。

 

生6:

我们组有头的胡萝卜是浮的,有尾的小块胡萝卜却是沉的。

 

课前,我也试做了实验,发现胡萝卜是浮的,课本上也说是浮的,而且是以这个材料作为经典实验来说明“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减少,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变的”。

我一脸惊愕,一时不知所措,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联想到物体的沉浮与它们的密度有关,我想胡萝卜上各部分的密度是否一样。

我马上拿起学生水槽中的几个胡萝卜片,仔细观察,发现胡萝卜各部分的梳密程度不同,我又快步走到仪器室(就在实验室旁边),拿来了几个放大镜。

说:

“老师在课前也做了这个实验,发现大块的、小块的胡萝卜都是浮的,课本上也说胡萝卜是浮的。

现在同学们做了这个实验,发现有的组胡萝卜都是浮的,有的组胡萝卜一头沉一头浮,,头沉一头浮萝卜都是                    有的组胡萝卜大块的是浮的而小块的却是沉的,有的组大块小块的胡萝卜都是浮的,只有胡萝卜心才是沉的。

那么胡萝卜到底是浮还是沉?

是我们实验操作过程出了问题,还是胡萝卜本身出了问题?

 

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怎么回答才好。

这时人称“小精灵”的许鹏飞站起来说:

“老师,我发现胡萝卜切面上颜色深浅不同。

”另一个小调皮翁博站起来也说:

“老师,我发现胡萝卜切面上有的地方有小泡泡,有的地方没有小泡泡。

 

看到这种情况,我又拿出放大镜,对同学们说:

“你们先用眼睛看,胡萝卜切面上有什么特点?

再用手压压胡萝卜的切面各个部分,感觉有什么不同?

最后用放大镜观察胡萝卜切面上有什么新发现?

 

通过观察讨论,学生们认识到胡萝卜切面上各个部分疏密程度不同。

用手压,疏的地方手感较松,密的地方手感较实。

用放大镜观察,切面上有的地方有气泡。

我说:

“有的胡萝卜里面气泡多,有的胡萝卜里面气泡少。

同一个胡萝卜的萝卜心里面气泡少,其他地方气泡多。

萝卜头里面气泡多,萝卜尾里面气泡少。

 

还没等我说完,聪明的姚飞就说:

“气泡多说明里面空气多,气泡少说明里面空气少。

胡萝卜产地不同,品种不同,结构也不同;同一个胡萝卜各部分的结构也不一样,所以它们的沉浮也不一样。

 

至此,学生对胡萝卜为什么有的会沉,有的会浮完全明白了。

 

反思

 

1、尊重事实,科学思维

 

新课程强调,“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

给孩子一些任务,让他们自己去完成。

给孩子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找答案。

给孩子一些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是主动的探究者、研究者和发现者,他们亲身经历着真实的探究过程。

教师是“热情而积极的鼓励者、支持者、有效而审慎的引导者”。

而对胡萝卜有的浮有的沉这一铁的事实,我不是一味地按教材的思路教学,而是让学生仔细观察胡萝卜的切面,用眼睛看,用手压,用放大镜观察。

 

 

通过广泛深入的讨论,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

让他们懂得尊重事实,尊重证据,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和正确的科学观。

 

面对胡萝卜出现的新情况,我不是按课前的预设进行教学,而是及时抛出了新问题:

“为什么胡萝卜有的会浮有的会沉?

是实验操作中出了问题还是胡萝卜本身出了问题?

我及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胡萝卜的切面,并进行深入的思考。

这样,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增长,全面分析问题和严密的推理能力得到训练,促进了学生科学逻辑思维的形成。

 

2、精心准备,勇于质疑

 

教师事先虽然准备了材料,也经过了课前试做,但由于材料的质地不同,实验是否成功带有很大的偶然性。

教师应对准备的实验材料经过反复的试做,做到心里有数,保证实验的成功。

如果课前能发现这一问题,及时地把胡萝卜这个材料改成苹果等其它浮的材料,那么教材的意图“同一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不会改变的。

”就能顺利实现。

 

科学课是严密的,不能给学生留下模棱两可的不科学的结论。

所以,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在课前都要认真地准备,要亲自做一做,多做几次,观察一下操作方法是否恰当,实验时间是否充足,活动材料是否科学,实验难度是否合适。

如果发现教材中有不合理的内容要勇于质疑、勇于修改,因为我们的教学理念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要给学生提供足量而合适的有思维价值的观察和实验研究活动开展课堂教学,不要凭着生活中的经验对所做的实验定势化,也不要给学生产生科学课太神秘、太困难、无法弄清楚的错觉,不要给科学课留下缺憾!

 

雏鹰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

“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的垂着它的绿荫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旦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漫长而艰巨的育人之旅。

教师,正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

曾几何时,我也是那样的一朵鲜花,虽称不上娇艳,却也幸福地成长在绿叶的呵护下。

儿时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教师,那时还没有“崇高”的意识,只是朦胧的认为:

教师,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奥特曼。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概念也渐渐清晰,老师其实就是我们年长的朋友,贴心的父母,人生路上无私的向导……特别是我高中时的那几位老师:

生物老师“刘妈”(真的是全体同学都这么喊她),我的班主任张海龙老师(那就是全班同学的“铁哥们”),儒雅的英语老师王春柳,如英伦绅士班的全宾老师,冰雪聪明的靳颖老师……他们风格各异,却各自用自己的方式诠释这个神圣的职业:

爱、思想、坚持与希望!

于是,在这些优秀教师的指引下,我毅然选择了这个向往了十几年的地方——河北师范大学,并成功进入了“科学教育”专业,成为了一名教育事业的“预备兵”。

四年的时光稍纵即逝,丰富的课程设置,广博的图书资源,难得的一学期顶岗实习……从思想、技能、实际操作能力上,把一个个乳臭未干的我们,打造成具有潜质的职业教师。

捧着四年的各项荣誉,告别繁华都市的诱惑,2009年9月我来到了燕郊小学。

在这所朴实的中心小学里,我被分配到科学教学岗位,从此真正踏上了圆梦的征程!

所以我的征程标语就是:

学生喜欢,家长放心,领导信任,同行认可,做一名好老师。

初为人师——

看着同学们那期待的眼神,仿佛就等着我揭开神秘的面纱,那种好奇、期盼与渴望,让我在那一瞬间感动!

简单的相识之后,我就按照自己精心备课的流程开始上课了……

之后,就有一些事情发生了:

“老师,他不让我搅拌!

光让我做记录……”“老师,他老使劲搅拌,水都出来了!

我的书都湿了”……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先把课上完,于是安抚道:

“做实验要注意分工,大家可以轮流操作,而且要互相帮助……”这一组是没事了,可是没过几分钟,故伎重演。

怎么按下葫芦浮起瓢啊?

好不容易熬到了下课,走出教室,我已满头大汗,长出一口气,这叫课堂?

我精心准备的课堂为什么牵不住孩子们的心?

孩子为什么管不住自己的手?

满腔热情顷刻化为乌有。

带着满脸的沮丧,我回到了办公室。

几位前辈看着这个“霜打的茄子”,都热心地传授着他们的经验:

“光有热情和信心是不行的,还要抓住孩子的特点,多与孩子沟通,走进他们的心里,让他们愿意接近你,走进你的课堂。

实验课堂更是如此,小孩子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动动,一定要有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参与实验。

”之后的半个月,我几乎每个课间都会和几个孩子一起,和他们说话,做游戏,慢慢了解他们,他们也慢慢了解了我这个原本就很爱孩子的活泼的老师,虽然短短半个月,我已经和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课堂气氛也比以前融洽多了。

而且由于我的课堂实验多了,孩子们也慢慢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课堂秩序也比以前好多了。

体味托尔斯泰——

“如果教师既爱他的事业,又爱他的学生,那么他就是一个十分好的老师了。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不把爱融入教育中的老师,不能成为好老师。

我细细品味这些话,用它来衡量自己,要求自己。

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带的是一批学生,他们其中不乏调皮捣蛋的学生,一个甚为严重,堪称是“油盐不进,软硬不吃”。

可是通过我与他的接触发现,这个孩子很聪明,上课也喜欢跟着老师走,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回答完问题不定就去招惹谁了,有时候甚至大打出手,因此课堂经常被他弄得进行不下去,同学都不是很喜欢他。

可是经过我仔细观察,发现他还是很多优点的:

上课能认真听讲,能积极回答问题,对于较难的问题能有自己的见解,很讲义气,有班集体的概念,集体荣誉感很强……于是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我每次看见他,都会给他点小任务,然后借机夸奖他,并且指出一个小小的错误,告诉他如果改了就更好了等等。

虽然都是小小的任务,小小的夸奖,可就是那一点一滴的肯定,让他感觉自己其实也可以得到老师的赞扬,可以做得更好,可以成为大家中的一员……

有爱,有耐心,有方法,一般学生会有很大的改观,甚至可能因此而改变一部分人的命运!

课改浪潮中的前进——

新课程强调教与学方式的改革,呼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然而,如果完全让学生从零散的、琐碎的经验中慢慢积累和发展,这是不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

因为知识是有逻辑的,人的认知发展也是有捷径的,所以教师的引导和环境的创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在这方面也做了巨大的努力,为了更好的开展和推广创新模式教学,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学校不定期组织我们出去观摩学习,同时组织校内教师的说课、听课、评课等活动。

教育局也不断地用各种培训、集中学习、区域教研等方式,让我们更全面、更彻底地体会课改,走进课改,应用课改。

虽然我接触创新模式教学才大半年,但这一学期以来,学生的进步已经让我看到了希望。

科学学科原本就是最接近模式创新的,学生可以用各种仪器,进行动手操作,可能会看到他们还不曾见过的新奇现象,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他们会提出问题,这可能正是他们愿意学习的表现,教师在一旁启发、引导,在这种引导、启发中,学生可能会自主地接近事实的真相,进而会养成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初步得到一些科学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科技创新砌好第一块砖。

然而说到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还有一个让我比较头疼的问题——实验器材。

大学时,我曾经做过此方面的调查,实验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有两个,“班容量大,参与率不高”占到43.3%,“器材缺乏,条件不具备”占到34.4%(2008年河北省科学教师培训调查数据)。

由于我当时顶岗实习的学校经济实力相当雄厚,实验器材根本不存在问题,这个数据对我只是一个“数字”,可是真正到了工作单位,这个矛盾才愈发的凸显出来。

然而,解决困难的方法总比困难出现的方式要多,因此,我对校外资源进行充分地开发与利用(“批发街”,“标准件”等地方是我经常光顾的“实验器材店”;发动学生自己带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办法),加上校内配置的一些尚可使用的教具及相关教学设施,对学生进行有效实验指导,大家一起进行方案设计,原来是老师演戏大家看,现在老师已经变成了这场戏的导演,学生自己成了真正的演员。

学生用自制,自带的不同学具,通过各种形式不同、但道理相通的实验,得到相同的科学知识。

实验过程中,也经常由于实验思路的不同而争论得面红耳赤;也经常由于出现不了预期的实验结果而冥思苦想,也经常由于一个小小的实验现象而惊奇地瞪大眼睛……实验课充满了新奇,他们也充满了好奇。

如果不是实验课,我就会在他们讨论之余,用小游戏,表演节目等方式,把课本的知识编排其中,让学生们在自己表演的节目中,轻松地消化掉难懂的知识。

而且通过自己和小组成员一起努力获得的知识,比以往来的更透彻、更扎实。

天道酬勤——

每天从早自习开始奔走于各班教室,晚上下班了还在奋笔疾书,经过将近两年的不断学习,刻苦钻研,自己的业务水平也逐渐呈现上升趋势。

在2010年一年中,先后获得“实验探究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全市科学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学科整合比赛”三河市一等奖、廊坊市一等奖、河北省三等奖等各种奖励,然而这些荣誉背后的汗水,恐怕连自己都记不清楚了。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对于未来,我还是充满期待:

期待作为河北省首批科学教育毕业生的我,能够真正像征程标语中那样,成为一名好老师;期待我所在的燕郊小学,能够蒸蒸日上,成为更棒的一流名校;期待我们三河市的科学教育事业,能在平凡中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成绩;期待我们这一代能在课改浪潮中再创新高!

一、填空:

1、食物的主要成分有(    )、(    )、(    )、(    )、(    )、(    )。

2、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     )。

3、一种食物(    )含有身体必需的全部营养。

4、蛋白质主要存在于(    )、(    )及(    )等食物中。

5、维生素主要存在于(    )和(    )中。

6、矿泉水中含有矿物质,如:

(    )、(    )、(    )、(    )和(    )。

7、我们的身体是由(    )、(    )、(    )、(    )组成。

8、我们在校园里找到了(    )、(    )、(    )、(    )、(    )等动植物。

9、蚯蚓适合生活在(    )、(    )的土壤里。

10、土壤是由(    )、(    )、(    )、(    )、(    )组成的。

11、风是由于空气的(    )形成的。

12、水是(   )、(   )、(   )、(   )的液体。

水会(   )。

水有(   ),水没有(    )。

13、空气是(    )、(    )、(    )、(    )的气体。

空气会(    )。

空气有(    ),空气没有(    )。

二、判断题:

1、 蚯蚓喜欢在干燥的地方生活。

                    (    )

2、 凤仙花和其他植物一样,都有果实和种子。

        (    )

3、 果皮和菜叶埋到地下会腐烂。

                    (    )

4、 教室里的空气是不流动的。

                      (    )

5、 饺子里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

              (    )

6、 纸飞翼的翼面大小是影响纸飞翼下降快慢的主要因素。

(    )

7、 小水轮转的快慢与水量大小没有关系。

            (    )

8、 水土流失的原因是树木少。

                      (    )

三、选择题:

1、 向两片纸中间吹气,你认为(  )。

A、纸片会向两边分开  B、纸片会向中间靠拢

2、 空气能占据烧杯的空间吗?

你认为( )。

A、空气占据空间 B、空气不占据空间

3、 棉花放在水里,你认为( )。

         A、沉下去       B、浮上来

四、问答题:

1、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哪些特征是会改变的?

哪些特征是不会改变的?

答:

不会改变的特征是:

胎记、指纹和美人尖等;

会改变的特征是:

表面的小辫、头发长短和指甲长短等。

2、 蚯蚓对农作物生长的益处有哪些?

答:

蚯蚓是“耕田能手”,是“制造肥料的工厂”,也是“处理垃圾的高手”。

3、 与凤仙花相比,其植物的各器官的形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答:

种子植物相同的是:

它们都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不同的是:

不同种子植物的各个器官的外形特征也有所不同。

4、 杀和粘土有哪些不同?

答:

沙子颗粒较大、粘性大;粘土颗粒较小、粘性较大。

5、 能腐烂的垃圾对土壤有什么作用?

对植物有什么作用?

答:

在土壤中腐烂的有机物能给土壤增加营养,同时还能舒松土壤,使空气和水容易“进入”土壤,为植物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6、 黄河的水为什么是黄的?

答:

黄河的水流经黄土高原后,由于黄土高原地面坡度较大,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所以黄河的水是黄的。

7、 瓶子在水中上浮,用什么办法让它沉下去?

答:

让瓶子沉下去的方法有:

灌水、装石子、捆上重物、打碎、不盖盖、重物压在瓶子上钻孔等。

8、 橡皮泥在水中下沉,用什么办法让它浮上来?

答:

让橡皮泥浮上来的方法有:

捏成船形或碗形,放在浮的物体上,裹在能浮的物体上,捏成空心球等。

9、 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水的浮力?

答:

船、游泳圈、救生衣、淘米和煮饺子。

10、   怎样使小水轮转的快?

答:

水位高、水量大、小水轮就转的快。

11、   怎样感受风的力量?

答、一、通过皮肤直接感受空气的流动。

二、通过观察被风吹动的物体来感知空气的流动。

12、   哪些叔叔阿姨在为我们喝道纯净的牛奶而忙碌?

答:

农民伯伯养牛,工人叔叔操作机器对牛奶进行灭菌、分装、运输等,售货员阿姨卖牛奶,这么多人在忙碌。

13、   牛奶加工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技术和设备?

答:

牛奶加工过程中用到了挤奶技术、灭菌技术、分装技术等,用到了挤奶机、灭菌设备、称重分装流水线等机器和设备。

班级

主备人

小主人

编号

542

小主人学习目标

1、

2、

知识链接

 

步骤

小主人要做的事情

学习中的困惑

课前

热身

 

大显

身手

 

尝试

运用

 

我的

收获

(生写)

自己评价:

()颗☆

小组评价:

()颗☆

达标情况:

()颗☆

教学反思

(师写)

教学评价

学生自学:

()颗★

小组交流:

()颗★

学生展示:

()颗★

组长作用:

()颗★

教师作用:

()颗★

学习效果:

()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