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7235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6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docx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docx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一、掌握说明文的一般知识。

二、学会阅读一般的说明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内容:

复习说明对象及其特点,说明顺序。

一、指明本课的教学内容:

复习说明对象及其特点,说明顺序。

二、            用问答式复习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1、什么是说明文?

说明文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

说明文是以说明这种表达方式为主,按照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

2、常见的说明文有几种类型?

本册课文中有哪几个单元哪些课文是说明文?

A、事物(形状、构造,发展变化)B、事理

第一单元1-5课,第三单元10-14课,第五单元19-21课。

3、阅读说明文一般要抓住几个方面?

A、指明说明对象及其特点,B、理清说明的顺序,

C、掌握说明的主要方法,D、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三、            复习阅读说明对象及其特点、说明顺序的方法。

1、说明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的特点。

什么是事物的特点?

事物的特点是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

2、指出《中国石拱桥》、《核舟记》、《隆冬话竹》、《活板》、《宇宙里有些什么》的说明对象及其特点。

A、《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

历史悠久、分布很广、大小不一、形式多样。

B、《核舟记》:

核舟:

体积小、雕刻内容多、技艺巧。

C、《隆冬话竹》:

竹子:

外形典雅、气质刚劲。

D、《活板》:

活板印刷:

活。

E、《宇宙里有些什么》:

宇宙:

物质的、无穷无尽的、运动发展的。

3、怎样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

以《活板》、《动物尾巴的功能》、《隆冬话竹》为例说明。

A、题目:

《活板》:

活。

B、首段:

《动物尾巴的功能》:

动物的尾巴形状万千,妙用无穷。

C、关键词句:

《隆冬话竹》:

外形典雅,气质刚劲。

4、怎样指出文段或文章的说明中心(主要内容)?

如:

《宇宙里有些什么》第12—17段(P169—170)的主要内容。

说明宇宙是无穷无尽的。

方法:

说明中心=说明对象(宇宙)+特征(无穷无尽)

注意:

如果一段说明文将说明对象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说明或列点说明某一对象的特征,概括时不可以偏概全。

如:

《向沙漠进军》第五段(P100)的说明中心。

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培植草皮。

5、我们学过的说明顺序有哪几种?

每种还有哪些小类?

以学过的课文为例说明。

⑴空间顺序:

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如《核舟记》:

头—舱—尾—背。

⑵时间顺序:

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多在事物的发展变化,如《活板》:

唐—宋—升死;《中国石拱桥》:

古—今。

⑶逻辑顺序:

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的内在联系。

A、先总说后分说:

总—分:

《向沙漠进军》第4、6段;

分—总:

《宇宙里有些什么》第3—6段;

总—分—总:

《中国石拱桥》第5段赵州桥,《核舟记》全文,

《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全文。

B、先主要后次要:

《向沙漠进军》第5段。

C、先原因后结果:

《中国石拱桥》第9段。

D、由现象到本质:

《什么是生态平衡》。

E、由性能到功用:

《隆冬话竹》。

F、由一般到特殊:

《隆冬话竹》第9段竹子的种类。

G、由整体到局部:

《中国石拱桥》第6段卢沟桥。

注意:

⑴时间顺序:

有表示时间的词语,如:

朝代、数字等。

⑵空间顺序:

有表示方位的词语,如:

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⑶同一篇文章全文或各部分均可有几种不同的说明顺序,应分别指出。

6、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⑴把握该段(篇)说明的中心和重点,分析思路。

⑵概括要全面,要抓住重点,语言要简洁,格式为:

说明了什么。

⑶划分标准要统一,或按时间或按空间或按逻辑。

如,总分总结构分三层,总分、分总结构为两层。

四、            课外练习。

第二课时

内容:

复习说明方法,说明性语言的特点。

一、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及学到的方法,指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复习说明方法,说明性语言的特点。

二、复习说明方法。

1、本册学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请举例说明。

⑴下定义:

用简洁的语言科学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如等边三角形是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

(如银河系的定义169页、生态平衡的定义122页)

⑵举例子:

举一些通俗易懂、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或事理。

(如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课文举了赵州桥、卢沟桥,《隆冬话竹》第二段,为了说明竹子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作者举了许多巧妙地提到了竹的成语,《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第4-7段。

⑶分类别:

按一定的标准,不能有从属或交叉关系,要把集合中的所有内容都分完。

如人分为男人、女人。

(如《宇宙里有些什么》中第3-5段大、小、中恒星,《向沙漠进军》中第4段游击战、阵地战,《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第二段分类。

⑷打比方:

用比喻的修辞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深入浅出、具体生动。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作者把它比作什么?

(虹)《向沙漠进军》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把风沙比作沙漠逞强施威的武器,把水当作征服沙漠的武器。

《宇宙里有些什么》第2、9、12段。

⑸作比较:

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同要说明的事物相比较,一定有两个方面。

《宇宙里有些什么》密度小:

比我们用抽气机造成的“真空”还要稀薄得多,《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第5、6段。

⑹列数据;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点最准确、最有说服力的方法。

竹子的种类95页,赵州桥、卢沟桥的长度、宽度,恒星的表面温度。

⑺引言论:

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中国石拱桥》中引用张嘉贞、张族的话,《隆冬话竹》引用苏轼、李白的诗句。

2、这些说明方法有何标记?

⑴下定义:

……是……,这就是……,叫……。

⑵分类别:

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⑶举例子:

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

⑷打比方:

像、是、当作,就是比喻。

⑸作比较:

而、比……和……两种东西比。

⑹列数字:

数词,概数、确数。

⑺引言论:

引用,标记是引号。

3、这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共同的作用是说明事物的特征,但各自有不同的特点:

如打比方:

形象生动;列数字:

准确;举例子、作比较:

通俗、具体;引言论:

印证;分类别;条理清楚。

注意:

说明方法一般用三个字表达,不要与修辞方法、表达方式混淆,表述要规范。

四、复习说明性语言的特点。

1、说明性语言的特点:

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的语言运用,同义词的选择上。

如课文104页第二、三题,172页第三题。

2、方法:

⑴修饰、限制性语言:

用删除法,去掉有什么不好?

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不能删去,该词说明了什么,如删去有什么不好。

⑵同义词的选择:

用置换法,换了有什么不好?

它的运动也是无穷无尽的(茫无涯际)。

辨别同义词的细微差别,如词义、搭配、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

五、            说明文的阅读探究能力。

说明文的阅读探究主要是对信息的处理。

1、数据分析:

《祖国的大豆》运用数据分别说明了什么?

2、图表阅读:

⑴看清图表;⑵从图上找规律;⑶用简洁的文字表达。

六、课外练习

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教案     

教与学的目标:

1、 把握说明文阅读的知识。

2、 通过预习检测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文体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对重要考点进行分项指导,总结解题方法,掌握解题技巧。

4、 课堂巩固练习,规范答题格式,提高说明文解题能力。

教与学的过程:

一、知识导航

说明文的知识介绍:

(一)什么是说明文?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客观事物或事理进行介绍和解说的一种文体。

(二)    说明文的分类:

1、从说明对象上来分:

事物说明文(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特点、功能等);

事理说明文(解释事物的含义、原理、关系、演变等)。

2、从语言上来分:

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

(三)说明文的结构形式:

常见的结构形式是:

总——分——总。

(另外有:

总——分,分——总,并列,承接等结构形式。

(四)阅读说明文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说明的对象。

2、说明对象的特征,也就是被说明事物(或现象)的独特之处。

3、说明的顺序,一般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主要到次要、从现象到本质)。

4、说明的方法,主要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打比方、下定义、引用、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等。

5、说明文的语言:

1)说明文语言的根本要求是科学性、准确性,简练明确;

2)文学性说明文还要求生动性、形象性。

3)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

首先是其对说明事物特征、性质的作用,其次是说明的严密性、科学性,第三是形象性、生动性。

4)说明文语言要点:

表约数、表消息来源、表程度、表频率、表范围。

 

二、预习检测

1、下面文章从说明对象上来看,属于事物说明文的有(AD )

A《中国石拱桥》  B《大自然的语言》   C《奇妙的克隆》    D《苏州园林》

2、 原来,一切生物都需要食物。

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例如碳水化合物(包括糖、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脂肪等等,它们既能构成躯体,又能在呼吸时被免化而放出能量。

水和矿物质盐类。

虽然也是生物体所必需的,而且也参与躯体的组成,但是它们不能供应能量,跟一般食物不同。

从下列各项中选出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 B   )

A一切生物  B食物   C碳水化合物    D生物与食物的关系

3、请分别指出下列文段采用的说明顺序。

(一)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迷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空间顺序                                     

(二)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

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

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木片或竹片叫做简或牍。

春秋末年,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

这种书叫做帛书。

       时间顺序                                      

4、石拱桥,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古代神话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

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等。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发挥交通作用。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对选文说明顺序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   )

A.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B.由古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

C.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             D.由一般到个别的逻辑顺序

5、请写出下列各个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①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    打比方         )

②图书馆的藏书,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时代分,有古典的、现代的;按性质分,有科技的、文学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

(    分类别         )

③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

(   引用         )

④词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    下定义         )

⑤金子是一种会闪闪发光的金属。

(  作诠释          )

⑥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  摹状貌          )

⑦晕能预示天气。

比如,在新疆地区,出现晕就代表将要下雨。

(  举例子       )

⑧春天的鱼细腻柔媚,夏天的雨粗犷热烈。

(   作比较         )

⑨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是“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这座桥的特点是:

(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三)大拱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  列数字、引用、打比方)

 

三、重点突破

l       考点一、说明方法

类型1:

直接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答题方法】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判断运用的说明方法要注意注意语言的标志:

举例子:

例如、比如、据说……

列数据:

数词(与年代区别)

分类别:

一类(种)……一类(种)……

作比较:

也、相对于、较……

下定义:

是、叫……(判断句)

打比方:

像、如、仿佛……

列图表:

表格、插图……

引用:

ⅩⅩ说,“…………”

类型2:

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极其作用?

【感受题型】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梁和柱子以及门窗阑干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思考:

说出上列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明确:

作比较。

把苏州园林和北京园林作比较,突出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的特点,让人印象深刻。

【答题方法】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

1、举例子:

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

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打比方: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

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

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

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7、列图表:

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8、引用:

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巩固练习】找出下列文段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谈谈其作用。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是“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这座桥的特点是:

(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三)大拱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云出月,长虹饮涧”。

  列数字:

通过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了赵州桥非常雄伟的特点。

                                                                               

  引用:

引用唐朝张鷟的诗句说明了赵州桥的外形特点,增强了说服力。

                                                                              

  打比方:

借用唐朝张鷟的诗句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赵州桥的外形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l       考点二、说明语言

类型1:

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2、 【感受题型】月球很可能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

思考:

说说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很可能”准确地说明了月球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的可能性极大但却不绝对。

【答题方法】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

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类型2:

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

并说明理由。

【感受题型】“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

”句中的“悦目”若换成“明显”,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悦目”突出了色彩对比带来的视觉享受,“明显”则只强调了对比的强度。

                                                                             

【答题方法】

(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或不符合实际。

 

类型3:

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感受题型】“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句中的“几乎”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

“几乎”强调石拱桥分布范围很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

若删去,太绝对了。

“几乎”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答题方法】

(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

解释这个词或带词解释句子;(3)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类型4:

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感受题型】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

 “约”准确地说明了方台的高度只是作者的一个大概估计,并没有进行精确的测量。

                                                                                 

【答题方法】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

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找有概数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类型5:

指示代词的含义。

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答题方法】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巩固练习】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防止‘情绪污染’,主要还是加强品格和心情修养。

  不能删去。

“主要”表示加强品格和心情修养是防止“情绪污染”的重要方法,但并非全部,去掉后就变成了唯一的方法,与实际不符。

“主要”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在句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其起作用。

“如果目前地球环境继续恶化,地球有可能再次成为“雪球”,地球上的生物将再次面临被毁灭的危险。

用“如果”表示“地球环境继续恶化”是一种假设,表明后面的结果是一种推测;

用“可能”、“将”这些词就显得极为严谨;

“继续”则表明“环境恶化”的问题已经存在;

两个“再次”强调后果的严重性。

l       考点三、概括信息

考查类型:

概括提炼相关信息。

【感受题型】1、速读下文,找出表达关键信息的语句。

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用信号覆盖全球各个角落的卫星系统。

目前由美国国防部发射的24颗卫星组成。

它们在距离地面大约12000英里高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行。

每颗卫星都不断地向地面发出表示时间和位置的信号。

地球上任何地方的接收器随时都可以收到4个以上卫星的信号。

任何有接收手段的人利用这些信号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和行进速度。

    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用信号覆盖全球各个角落的卫星系统。

                                                                             

2、概括下面文段的基本信息。

目前世界上已鉴定的生物物种有170多万种。

本世纪80年代地球上平均每天至少有一种生物灭绝,从1990年开始,平均每小时消失一个物种,到2000年,估计有100万种生物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世界上的生物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答题方法】①提取要点,直接找到有关中心句。

这种方法适合于中心明确、论述简洁鲜明的文章。

②抽象说明,即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

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事理、剖析事理、阐明特性等各类文章。

抽象说明的关键在于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本质。

③综合归纳,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内容。

它要求首先明确有关的若干要点,然后再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整合。

【巩固练习】

(一)为了挽救博物馆的名画,美国航天专家想到了用性质非常活泼的单原子氧来清除油画上的清漆膜。

同时,为了对珍贵的古油画负责,也让博物馆管理人员放心,技术人员决定先用一张涂有清漆膜的普通古油画做实验。

当技术人员制取到足够的单原子氧后.便把它们引入放有油画的真空室。

开始阶段,单原子氧撕开了清漆分子中的碳和氢之间的耦合,并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蒸气,随着这些气体不断被真空泵抽出。

古油画表面的清漆膜越来越薄,不久便旧貌换新颜,而且整幅油画毫发未损。

思考题:

准确提取信息,写出技术人员修复古油画的实验步骤。

(不超出规定字数)

  步骤一:

(9个字)制取足够的单原子氧

  步骤二(15个字):

把单原子氧引人放有油画的真空室

  步骤三(13个字):

用真空泵不断抽出生成的气体

  

(二)②我国的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但争议颇多,如有人认为“中国人多,不需要发展机器人”,“我国发展经济的当务之急,是解决劳动就业、吃饭,而不是要机器人来代替人”等等。

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徘徊后,进入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吹绿了大江南北,出现了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从而对我国机器人的研究和开发有了重新的认识,坚信机器人技术和装备是提高我国各行各业的生产水平和效益,加快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所必需的。

因此,在十多年前,许多中国人也许还想像不出机器人究竟为何物,而今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已在众多领域大显身手:

在一汽、松辽、上海大众等汽车制造厂的前梁焊接、底盘装配、喷涂、底板点焊等生产战线上活跃着众多的工业机器人;太平洋5300米深的洋底出现了配备有“机器视觉”和“机械手”的我国水下机器人;列入“863”计划并通过国家鉴定的我国制成的机器人视觉器,可以在一秒种内,在数万人中准确地辨认出其中的某一人;湖南长沙在2000年10月29日向全球。

公布了国防科大研制的二足步行机器人“先行者”的诞生;我国东北大学研制的“小胖墩”机器人“牛牛”参加了国际足球锦标赛,并获得了第五名和标准动作测试第一名的佳绩。

思考题:

文章第②段写了哪三方面的内容?

请分条陈述。

第一方面的内容:

有人认为中国人不需要发展机器人;

第二方面的内容:

邓小平南巡讲话给中国机器人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第三方面的内容:

我国研制的机器人已在众多领域大显身手。

 

四、链接中考

 

                       海 啸             (2005浙江金华中考题)

   ①海啸,通常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

海啸所掀起的狂涛巨澜,是破坏力极强的水文气象灾难,如不及时躲避,人们很难在它的魔爪下逃生。

   ②海啸可分为自然型与人为型两类。

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