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的转变4篇.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97291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后进生的转变4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后进生的转变4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后进生的转变4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后进生的转变4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后进生的转变4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后进生的转变4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后进生的转变4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后进生的转变4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后进生的转变4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后进生的转变4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后进生的转变4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后进生的转变4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后进生的转变4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后进生的转变4篇.docx

《后进生的转变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进生的转变4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后进生的转变4篇.docx

后进生的转变4篇

  后进生的转变第1篇案例:

郭志豪是个体育爱好者,对政治学习畏惧如虎;上课常常做小动作,讲小话;

  作业不认真,应付了事;

  但他乐于帮助别人,尊敬老师,爱护同学.

  对策:

一、师爱。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应把真诚的爱给予后进生,尊重他们,关心他,理解、宽容他:

对他热情关怀,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力戒嫌弃或讽刺挖苦;主动接近他,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肯定鼓励他一点一滴的进步,分阶段向他提出恰当的期望。

实践表明,只要教师把爱的情感倾注到后进生身上,就会引起他们心理上的共振,行动上的回报。

  二、调查。

这是转化生进生的基础。

通过调查要摸清形成后进的主要原因,特别是摸清他政治知识方面的缺漏,以便有的放矢地帮助他,对症下药,切实解决他学习中的困难。

指导他逐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环境。

这是转化后进生的外因。

教师要为后进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同家长和其他任课教师密切合作,同时做好后进生周围同学的工作。

人人帮助他们,人人关心他们.优等生与他们结对子,让后进生体会到一种集体的温暖。

这样就使他处在一个团结向上,勤奋好学的集体中,使他在比、学、赶、帮的良好环境中共同进步。

  四、兴趣。

这是转化后进生的动力。

政治知识充满着趣味性和规律性,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政治知识的趣味性和规律性,不断培养后进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增强其学习好政治的欲望和责任感。

  五、方法。

这是转化后进生的钥匙,教师的教学应在使学生增长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后进生缺少正确学习方法的特点,精心设计他能够接受的方法和教学形式。

另外根据政治新课标的特点,对他特别抓好三个环节:

课前抓好补缺和铺垫;课上抓好训练和反馈;课后加强辅导。

  并注意运用教具学具让他多动手操作,多动脑筋思考,多动笔记录,给他发言、板演、批改、辅导等方面的优先照顾。

  六、能力。

这是转化后进生的重点。

根据他原有的基础,在转化过程中我着重培养他们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

特别是培养他的观察力、分析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

我要他在学知识中长智慧,在转化中发展思维。

  七、习惯。

这是转化后进生的要素。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不断纠正后进生的不习数学的不良习惯,逐步培养他们努力认真,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书写工整,自觉验算,自觉预习,自觉复习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八、反馈。

反馈,这是转化后进生的必要环节。

在转化后进生过程中,教师既要发现他们的每一点微小进步,又要善于通过观察他们课堂的情绪、发言、作业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知识等方面的问题,即时反馈,及时矫正。

  九、课堂。

这是转化后进生的主阵地。

转化后进生要以课堂为主要阵地,要变课外加班加点为课内为主,课外为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内鼓励后进生发言、板演,启发他们质疑、答疑,加强课间巡视,个别辅导,将问题消灭于萌芽之中。

  十、防治。

这是转化后进生的原则。

在转化后进生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防止,也要允许后进生反复,做后进生工作必须坚持反复抓,抓反复的原则,做到找期坚持不懈。

对此,我对郭志豪同学注意抓反复、反复抓。

  体会:

俗话说:

数子十过,不如将子一长。

后进生往往缺点多于优点。

有缺点,挨批评,学生学习的信心就不足了,谈何进步?

所以,转化后进生就要端正对后进生的态度,并且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因为自信是成功的基础,人有自信才会去行动,才会积极的要求上进,就能朝着教师期待的目标前进。

转化学习后进生就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怎样才能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呢?

我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十种策略,取得了明显效果。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这就告诉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摒弃传统的偏见,努力帮助后进生发现其自身的闪光点,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后进生转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首先从自身对他们的态度做起,用爱心感化他们,悉心帮助他们,相信后进生会越来越少。

  后进生的转变第2篇我校有很多学生的家长平时忙于工作无暇照料孩子,于是很多将子女交给长辈教育。

这就构成了较有特色的隔代教育问题。

在我的班级里,这种隔代教育的学生占了总数的20%,这类学生在潜质、学习、心理方面存在较为特殊的一面。

是一群特殊的后进生群体。

  一、个案背景:

  1、个案的基本状况小睿,女,9岁,学习习惯差,经常不完成作业,编一些谎话骗老师。

没有良好的劳动意识,每次值日都会有逃离现象。

平时以自我为中心,经常跟同学发生纠纷。

同学们厌恶她的习惯、做法,看不起她,在她经常流露出的不在乎的神情背后,有时也不经意地流露出一种无奈。

  2、个案的家庭状况父母都忙于工作,从小都是爷爷奶奶带,祖辈对其比较宠爱,但是本身的教育潜质不高,再加上她们经商的缘故。

平时对孩子要么放任不管,要么只会责骂,一听说成绩不理想,就是一顿打骂。

  二、主要问题分析透过近三年的教学观察,我发现小睿的行为主要表此刻:

性格方面以自我为中心、固执;心理方面自暴自弃;劳动潜质方面较薄弱;学习方面兴趣不浓。

而构成这几种现象的主要是以下几反面:

  1、家长的宠爱。

透过跟家长谈话,我了解到不管孙辈的要求是否合理,只要孩子开口:

我要祖辈总是有求必应。

尤其是小孙子发脾气、哭闹、耍赖时,老人更是俯首甘为孺子牛,失掉原则,要啥给啥。

祖辈一昧迁就、给予、满足,导致孩子对物质需求的欲望恶性膨胀,攀比虚荣,事事以我为中心。

有学生曾说过:

老师面前要装乖,父母面前要争辩,老人面前要耍赖。

此时的小睿正是这种心态。

  2、群众的排斥小睿在班里总是很显眼,经常跟同学吵架,作业不认真完成,值日的时候先逃走,上课做小动作甚至老师说这天有同学作业做错了,全班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转向她。

同学歧视的目光,老师严厉的批评导致了她对学习的厌恶,渐渐地她对自己也失去信心。

  作为一个11岁的少年,不能被她所向往的群体接纳,不能得到正常的伙伴之间的交往,内心的感受是可想而知。

  3、教育方法的粗暴虽然祖辈对小睿在生活反面极其宠爱,但对她的学习期望又很高。

她们认为自己的文化程度不高,孙子就应弥补她们的缺憾。

因此,她们对小睿的学习成绩很重视,一听说成绩不理想,就是一顿打骂,很少有耐心地说理与交谈。

长期下来,她对学习渐渐的失去兴趣,也逐渐产生逆反心理。

  三、采取的对策作为教师,只有给予相应的帮忙和心理疏导,促使她在心理上能逐步健康,成绩能不断提高,潜质不断加强。

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

了解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了解一个人得了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

了解了她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那么我们老师务必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她的心理建设,加强对她的心理监护,使她的心理健康发展,树立信心,从本质上转化她,进一步提高教育实效。

  1、深入家庭,进行家教指导。

孩子是家庭的折射,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良好家庭环境的影响。

要想解决她的不良表现,还得从她的家庭入手。

  首先,我利用家访,向家长提出:

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她自己去做。

帮忙家长提高思想认识、转变观念,与学校教育构成合力,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

其次,当我了解到她只是在人多的客厅做作业时,推荐家长为孩子设计一间书房,或在孩子的卧室里配置书桌和书架,使孩子有一个学习的小天地。

  再次,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经常查看孩子的作业。

  不好以分数来衡量孩子的成绩,当她的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家长也不好以打骂相威胁。

这样,构成浓厚的家庭文化教育氛围,帮忙孩子构成自觉学习的态度,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2、发现她用心的因素,促进转化。

  我发现小睿虽然经常犯错误,但她依然有向上的愿望,她身上还有很多闪光点,比如,跑步在班级里数一数二,做错事敢于承认,不闹事的时候还挺讨人喜爱,上课也会用心发言因此我们能够发掘她这些向上的可塑性,对她进行再教育。

  首先,我在课堂中,多为小睿带给表现机会,结合班上具体状况,开展一些群众的活动和竞赛,任命她为负责人,让她感到被信任和职责感,在组织活动中,她的主动参与使她觉得班上的活动,自己也是一份子,从而到达消除行为惰性的效果。

  3、引导群众关注她,接纳她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在培养她的正确的交往潜质的时候,还注意发挥群众和伙伴的作用,透过同学的忍耐和爱护,帮忙她在群众中找回自我,学会交往。

  我利用恰当时机做好班级学生的思想工作,告诉她们不能正因种种原因而孤立班群众中的任何一员,向学生讲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引导同学明白像小睿这样的学生,自暴自弃、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构成是长期的,多方面的结果,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除,要允许她有反复现象。

并且教育大家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她,要正确对待她的变化,以我们群众的耐心,接纳她的缺点,她的变化。

并号召班干部带头和她一齐玩耍,如果她有什么困难,我们要主动去帮忙,以此来带动全班学生态度的转变。

  4、尊重和信任她,正确看待反复。

  信任是一种人格力量,它促人奋进,使人发奋。

对她来说,只有信任她,才能得到她的信任。

信任她,也是尊重她人格的表现,也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她自暴自弃的心理。

她的错误不可能在一次两次之间完全改变,我要耐心对待她的错误。

上学期,她又有几次没做作业。

  我询问原因,她说正因本子放在家中忘带了,以前她也以前正因这个原因经常不做作业。

我犹豫了,难道她又撒谎了,是否叫她趁下课的时刻补回去呢?

我没有这样做,只是叫她以后要善于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

此时,她的眼里流露出一股被信任的感激的眼神。

  5、运用多种评价,促进发展维果茨基说过:

我们不盯着儿童发展的昨日,而就应盯着儿童发展的明天。

她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家庭环境、同学的态度,使她在必须程度受到打击。

作为教师如果不是实事求是地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她,她的个性发展必然受到限制。

因此,要调动她的用心性、主动性,老师务必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她。

当发现她这天能主动参与劳动,于是就及时在同学面前表扬她;当她能主动帮忙同学的时候,同学给予一声感激的谢谢;当她做错事的时候,引导她由自己找出不对的地方,并想出假如再出现类似状况会怎样去做。

大她在家中有出色的表现的时候,由家长反馈到学校,并给予鼓励

  四、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刻的师生共同发奋,这个男孩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平时在和同学的交往中,能主动退让,家长也反映她在家能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不会想要什么就朝着要什么了。

她从一个令人厌恶的孩子,成为班级中受人欢迎的一员。

她能按时完成作业,和同学友好相处,不随便打人,用心为群众做事,更令人高兴的是,她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参加了校户外会,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我坚信以这样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她必须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小睿的特殊主要来自于她的家庭,家长的娇惯、放任、养成了她唯我独尊、蛮横无理的个性,以至于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给学校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

如果教师和同学对她的过错或者是出现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批评,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很容易伤害她们的自尊心,引起她对老师的敌意和不信任,给今后的思想带来更大的障碍。

俗话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人是最难塑造的,虽然小睿同学的进步已有了一些飞跃,但它只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只是她成长中的一个起步,不能说已是彻底的成功。

对她的教育使我认识到,转化特殊的学困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不就应有一丝一毫的松懈与疏忽。

  后进生的转变第3篇

  一、基本情况:

班上有个学生朱红霞,在课堂上有时很活跃,反应敏捷,有时上课走神,常跟文具用品交朋友,而且作业较马虎,字迹也比较潦草,偶尔会不做作业。

课后预复习工作也不认真,从考试、测验的情况看,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一般偏下。

  通过家访,我了解到这位学生的父母一年前离异了,这对其影响比较大。

再加上她本身学习基础不是很扎实,使其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自己更加失去信心,还产生了自卑感,致使学习上和班级水平拉开了很大的距离。

  二、教育过程:

  一、有句话说得好:

亲其师,信其道。

首先我从关心她的生活开始作为突破口。

利用课余时间和她聊聊天,问问她的生活情况。

同时,经常谈谈她的学习情况,作业中的疑难地方,利用课余时间给她辅导。

使她感到我们之间的融洽关系,没有隔阂。

  其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上课时,让她体会到我对她的期望和关心。

上课的时侯,我鼓励学生自己站起来,大胆地说,说错了没关系,敢说就是胜利,陈某上课敢问,这充分调动了她的学习积极性,让她有一种学习的愿望。

对她每一次的提问或正确的回答都给予评价。

在课后,我有时还单独给她布置一些课外作业,我发现,她每次都欣喜地接受。

  第三,对他不足之处进行适当的批评。

在没有得到学生的信任的时侯,特别是那些成绩中下的学生,千万不要对学生进行当众批评,否则,你就永远失去他对你的信任,你也很难挽救你的过失。

当我发现她的作业仍然比较马虎,中午人比较少时,我就把她喊到一边,我先表扬了她近阶段的进步表现,问了一些学习情况,在气氛比较好时,我把她的作业本打开来,然后把一本做得很认真、清楚的作业本翻开,放在他面前,她的脸红了一下,我知道,我不必再多说了。

  此后,我发现她上课发言更积极,思维更集中了,而且,有时还拿了课外书籍上的习题向我求教,虽然每次的考试成绩不太理想,但从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自己更加失去信心,转人主动积极的学习,能够拿习题向我求教,积极完成我每天布置的家作,说明前面我的教育还是成功的。

  班主任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我觉得必须坚持疏导、鼓励、情感交融与严肃纪律相统一原则。

以表扬为主,要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给他们用武之地,激励其转化;耐心细致做好反复教育转化工作。

  后进生的转变第4篇学生姓名:

高天伟学期初:

这孩子有个性、不好惹很难管理,长得那副模样就很霸道。

于是我认为他是我需要花费大部分精力、重点盯防、改造的大人物。

  表现:

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自从他上学以来,上课发言从来不举手,张

  嘴就说,毫无纪律可言,行为与一个中学生的标准相距甚远;他不仅仅回答问题不举手,而且经常用小动作招惹其他的同学,惹得都反对他;他经常欺负同学,有时候上课拽女同学的头发、无缘无故的骂人,有很多的同学都不愿与他为邻;学习成绩差,且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连他自己都辨认不出自己写的什么字。

  原因:

透过与家长联系,我逐渐了解到了一些我所不知道的细节。

他从小与爷爷奶奶一齐生活,老人只注重对他的物质保证,让他吃饱、穿暖,对于他的教育却几乎为零。

在这个环境下,他上到初中,透过对他的了解以及亲眼所见,我发现这个孩子最大的问题是学习习惯太差,从小就没有人管理,养成了散漫的性格,加上他很喜爱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因而,有此前那样的表现。

在这个孩子身上,几乎具备了所有孩子的缺点。

但是,我坚信只要发奋、找到了症结所在,一切便会迎刃而解,包括这样的孩子也不例外,毕竟他只是个孩子。

  措施及效果:

针对高天伟的状况,我为他制定了帮教措施,决定从学习习惯入手。

对于他上课没有规矩的缺点,不能指望他一天、两天就改变,要循序渐进。

有了好的表现,就及时表扬、鼓励;不好了,不是简单的批评,而是告诉他就应怎样样,正因在他的内心中并没有真正建立作为一名学生的标准。

就这样,一个月过后,经过了我无数次的提醒、鼓励,他上课不举手说话的毛病基本上得到了改正。

状况刚有好转,以后发现的问题,却真的是让我挠头,让我真正发现这是一块不好啃的骨头。

基本的规矩懂了,但是好景不长,正因他基础差,课上的资料对他越来越没有什么吸引力了,他的注意力逐渐由上课转化为招猫递狗,不是捅捅这个,拽拽那个,就是趁老师不注意换个座位、发个怪声什么的。

几次找他谈,根本不管用:

当着我的面表示的很老实,但回去后他仍然是屡教不改。

许多科任老师上课要么往我这送,要么干脆让他到外边站着。

在这种状况下,我联系他的家长。

他的家长只是普通的农民,很朴实,一见老师就只会说好,再说深了,就会抹眼泪。

这样的家长,能够指望他做什么,他拿孩子更加的没办法,他们的话,甚至还不如老师的话管用呢。

看到此景,只能把期望放在孩子和我的身上,我决定自己干。

与此同时,我利用多种奖励、惩罚措施来鼓励、引导他。

这样一方面能够调动他参与的用心性,另一方面也能够促使他上课认真听讲,尽量弥补他的损失。

接下来他只好了两个星期,上课、听讲能够基本完成作业。

随后,又原形毕露,恢复了他本来面貌了。

能够说,这个时候高天伟的眼中只有我,其他老师,包括校长他都不大放在眼里。

  仔细想想,作为初中生起码就应懂得对师长礼貌吧,为什么在他的身上会出现这种状况,大概与他的家庭教育有关联吧。

于是,我郑重的和他讲讲礼貌懂礼貌和遵守纪律的必要性、重要性,他的这种行为是多么的不礼貌以及同学们对他这种行为有什么感受。

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但是却留给我更多的思考,在他的身上,还有哪些我还不了解、还不曾了解的东西呢?

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时隔不久我前边对他所做的所有工作付之东流,一切又恢复了最原始的状态,甚至随着他年龄的增长,他变得更加不易管理了。

也就是正因这些工作收效甚微,我才真正认识到教育并非是一日之功,是一个长期、曲折、艰难的过程,要将这些恶习从一个人身上驱除干净是要付出汗水、精力、爱心等等。

教育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

应对他反复无常,我的发奋似乎没有任何作用,我该怎样办?

那个时候的我充满着矛盾,一方面是真的束手无策,没有良方能够对症下药;另一方面就是作为一名老师的我良知。

教师这个职业就是这样一个良心活,也许并没有人去监督你怎样去对待每一个孩子,这样一个孩子对于我的教育或许没有什么太多的影响,他的存在不会影响到大家对我的评价。

但是在我,一个教师的心中却深深的明白,自己怎样对待这棵刚刚发芽的幼苗,往往决定着一个孩子的一生。

我的放下也许是一时的,但是对高天伟来讲,能够说是对他一生的放下。

也许正因这个放下,他的未来变得更加的坷坎、曲折。

虽然这只是一种可能性,但是作为一名教师的我,怎样能将这种可能变成现实呢?

没有别的办法,没有退路可言,只能迎难而上,只要有可能,就不能放下。

在这种状态下,我时时鼓励他,同时也鼓励自己。

对于他做得不对的地方果断批评,能够说虽然他还是大错小错一齐犯,但是他有意识的克制了一些。

一向到了这个学期,偶然之间的一个小插曲,却改变了我们之间由来已久的敌对状态。

  在学校的一次群众大扫除上,我惊奇的发现,平时爱偷懒的高天伟竟然满头大汗的用力去劳动,而且还颇有一番业绩呢!

于是,我对他说:

小高,你真行啊!

真够棒的!

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

其实叫他小高是我一时高兴对他所用的称呼,没想到这个称呼却真的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他跑过来问我:

老师,老师,你叫我什么?

听了他的问话,看着他不好意思的脸,我突然觉得这虽然是两个小小的字眼,对他来讲却异常重要。

之后劳动中,他干得十分卖劲,再没见过他偷懒。

学习上也比以前发奋、刻苦了,从不问问题的他,经常跑到我的身边来问这问那,上课也爱回答问题了。

有一次,他回答问题的次数在全组中排第一名。

看着他的变化,比较着他以前的种种,很难坚信这就是那个以前让我时时牵挂、时时担心的高天伟了。

不管是在他做对、做错时,我都这样称呼他,每一次都会看到他瞪大眼睛认真倾听。

看着他的变化,我也经常想,难道真的就是正因这一声亲切的称呼使他改变吗?

当然不是,这也许就是量变向质变的转化吧。

以前所做的都是在积蓄能量,而今这一声亲切的称呼,使他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虽然这个过程有些慢长,但是毕竟我们等到了这一天。

  但是,在他的身上,也会时常出现一些小问题,正所谓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虽然从此刻的表现来看,他并不完美,但是对他来讲,已经有了一个全新的开始。

我们没有理由不坚信,他虽然不是最好的,但他的未来还很漫长,有了第一步,他距离成功还会遥远吗?

在这之后,他态度变得用心上进了,作业也能够完成了,上课能够认真的听讲、用心回答问题了。

他变了。

好像我也变了。

原来一提起来就好像如临大敌的感觉不见了。

他变得可爱了,我也从这个教育中感受到了成功、感受到了教育带给人的满足感。

  结束语不是有人曾说:

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哪教育还有什么功能?

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

因而对占相对多数的中差生,我们更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

高天伟的改变也让我有了许多的思考,这样的孩子,刚刚到来的时候,他的身上几乎没有什么优点,每个和他的接触过的人都会感到棘手。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他并不是一个石头、一块钢铁,如果学校和教师最大限度的给予他时刻、空间上宽容,他也会逐渐被我们这种细致入微的教育感动,他也会被溶化。

应对着他的改变,此刻来谈成功与否似乎还为时过早,但是我想经过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发奋,他必须会有一个完美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