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镇雄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7348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5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镇雄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云南省镇雄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云南省镇雄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云南省镇雄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云南省镇雄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云南省镇雄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云南省镇雄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云南省镇雄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云南省镇雄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云南省镇雄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云南省镇雄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云南省镇雄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云南省镇雄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云南省镇雄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云南省镇雄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云南省镇雄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云南省镇雄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云南省镇雄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云南省镇雄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云南省镇雄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镇雄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云南省镇雄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镇雄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镇雄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云南省镇雄县民族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云南省镇雄县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产物是苯酚和碳酸钠

B.苯的同系物中,苯环和侧链相互影响,使得二者均易被氧化

C.

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两组峰,其氢原子数之比为3:

2

D.苯甲醛、苯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答案】D

【解析】

【详解】A.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由于碳酸氢根离子酸性小于苯酚,反应产物是苯酚和碳酸氢钠,故A错误;

B.苯的同系物中,苯环和侧链相互影响,使得苯的同系物的侧链易被氧化,苯环上的氢原子容易被取代,苯环还是不容易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故B错误;

C.

中位置不同的氢原子总共有3种,其核磁共振氢谱总共有三组峰,其氢原子数之比为:

6:

4:

2=3:

2:

1,故C错误;

D.苯甲醛中,苯和甲醛都是共平面结构,所以苯甲醛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苯乙烯分子中,苯和乙烯都是共平面结构,则苯乙烯中的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故D正确;

故选D。

2.化学世界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下列关于颜色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

B.淀粉溶液遇碘离子变蓝

C.氨气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D.二氧化硫能使石蕊溶液变红后褪色

【答案】A

【解析】

【详解】A.酚类物质与铁离子能形成紫色的络合物,苯酚与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观察到紫色,故A正确;

B.碘单质遇淀粉与淀粉结合形成蓝色物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含有碘离子,碘离子遇淀粉不变色,故B错误;

C.氨气能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色,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不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故C错误;

D.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电离产生氢离子,显酸性,使石蕊变红,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褪色,但不能漂白石蕊变成的红色,故D错误;

正确答案是A。

3.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淀粉、油脂和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现象,不属于胶体

C.14C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鉴定,14C与12C互为同素异形体

D.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aCl,电解饱和NaCl溶液可以得到金属Na

【答案】B

【解析】

【分析】

A.淀粉、蛋白质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油脂不是;

B.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

C.根据同素异形体的概念进行分析,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D.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实质是:

2NaCl+2H2O

2NaOH+H2↑+Cl2↑;

【详解】A.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特别大,一般达1万以上、一般具有重复结构单元,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有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天然橡胶等,故A错误;

B.医用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是溶质,水是溶剂,是葡萄糖的水溶液,不属于胶体,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现象,故B正确;

C.14C与12C是碳元素的不同核素,不是单质,故C错误;

D.电解饱和NaCl溶液电解过程中阳极上氯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2Cl﹣﹣2e﹣=Cl2↑;阴极上是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电极反应为:

2H++2e﹣=H2↑,实质是:

2NaCl+2H2O

2NaOH+H2↑+Cl2↑得不到金属钠,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高分子、胶体的性质、同素异形体、电解等知识,题目难度不大,C选项判断是否互为同素异形体是易错点,关键要把握两点:

①同种元素形成,②不同单质,这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之所在.

4.实验室用溴和苯反应制取溴苯,得到粗溴苯后,要用如下操作精制:

①蒸馏;②水洗;③用干燥剂干燥;④10%NaOH溶液洗;⑤水洗。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⑤③①

C.④②③①⑤D.②④①⑤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粗溴苯中含有苯、溴苯、溴化铁和溴,提纯时,为减少NaOH的用量,可先用水洗,可除去溴化铁和少量溴,然后加入10%的NaOH溶液洗涤,可除去溴,再用水洗除去碱液,经干燥后进行蒸馏可得溴苯,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②④⑤③①,故合理选项是B。

5.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苯酚有一定毒性,不能作消毒剂和防腐剂

B.白磷着火点高且无毒,可用于制造安全火柴

C.油脂皂化生成的高级脂肪酸钠,是肥皂的有效成分

D.用食醋去处水壶中的水垢时所发生的是水解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苯酚虽有毒性,但可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用于杀菌消毒或防腐,A项错误;

B.白磷着火低,易自燃且有毒,B项错误;

C.油脂在NaOH溶液中发生皂化反应生成硬脂酸钠,硬脂酸钠用于制造肥皂,C项正确;

D.水垢的主要成分为CaCO3、Mg(OH)2,食醋与之发生复分解反应而除去,D项错误;

本题答案选C。

6.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保护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病毒的蛋白质受热变性

B.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方便面的制作过程中常用到纯碱,葡萄酒中一般加入少量SO2作为添加剂

D.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答案】B

【解析】

【详解】A、加热能使病毒的蛋白质变性,从而杀死病毒,故A正确;

B、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

C、纯碱作为方便面的膨松剂,二氧化硫作为葡萄酒的防腐剂,故C正确;

D、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故D正确;

故选B

7.将1﹣氯丙烷跟NaOH的醇溶液共热,生成的产物再跟溴水反应,得到一种有机物,它的同分异构体有(除它之外)()

A.2种B.3种C.4种D.5种

【答案】B

【解析】

【详解】1-氯丙烷跟NaOH的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烯,再跟溴水反应生成1,2-二溴丙烷,CH2BrCHBrCH3、CH2BrCH2CH2Br、CHBr2CHBrCH3、CH3CBr2CH3同分异构体共有4种,除本身外有3种。

故B正确。

8.某炔烃经催化加氢后,得到2-甲基丁烷,该炔烃是:

A.2-甲基-1-丁炔B.2-甲基-3-丁炔C.3-甲基-1-丁炔D.3-甲基-2-丁炔

【答案】C

【解析】

【详解】烯烃或炔烃发生加成反应时,其碳链结构不变,所以该炔烃与2-甲基丁烷的碳链结构相同,2-甲基丁烷(

)中能插入三键的位置只有一个,即该炔烃的结构简式为

,其名称为3-甲基-1-丁炔,答案选C。

9.在酸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B两种物质,而且A、B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这种有机物可能是

A

甲酸甲酯B.甲酯乙酯C.乙酯乙酯D.乙酸甲酯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中水解反应生成A、B两种不同的有机物可知,本题考查水解反应,运用酯类水解为为羧酸和醇分析。

【详解】A.甲酸甲酯水解生成甲酸和甲醇,相对分子质量不同,故A不选;

B.甲酸乙酯水解生成甲酸和乙醇,二者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故B选;

C.乙酸乙酯水解生成乙酸和乙醇,相对分子质量不同,故C不选;

D.乙酸甲酯水解生成乙酸和甲醇,相对分子质量不同,故D不选。

【点睛】水解反应生成A、B两种不同的有机物,由选项可知,为酯类,A、B两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A、B分别为羧酸和醇,但醇比羧酸多1个C。

10.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可检验尿液中的葡萄糖

B.苯、乙醇和乙烯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C.石油分馏可获得乙烯、苯及其衍生物

D.(NH4)2SO4、CuSO4均能使蛋白质变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A.血糖中含葡萄糖,葡萄糖分子内含醛基,可使新制的Cu(OH)2悬浊液生成砖红色沉淀,故A正确;

B.乙醇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

C.通过裂解获得乙烯,通过煤的干馏获得苯及其衍生物,故C错误;

D.(NH4)2SO4使蛋白质盐析,故D错误;

答案选A。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都具有两性

B.淀粉和油脂都是可水解的高分子化合物

C.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有沉淀生成是因为蛋白质变性

D.在酸性条件下,CH3CO18OC2H5的水解产物是CH3CO18OH和C2H5OH

【答案】A

【解析】

【详解】A、蛋白质和水解产物氨基酸都有羧基和氨基,有两性,A项正确;

B、淀粉是能水解的高分子化合物,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B项错误;

C、鸡蛋清溶液是蛋白质溶液,加入饱和硫酸钠溶液,是蛋白质的盐析,C项错误;

D、酸性条件下,乙酸乙酯水解生成乙酸和乙醇,氧-18院子在乙醇分子中,D项错误;

答案选A。

12.一种气态烷烃和一种气态烯烃的混合物9g,其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11.25倍,当混合气体通过足量溴水时,溴水增重4.2g,则这两种气态烃是

A.甲烷和乙烯B.乙烷和乙烯C.甲烷和丙烯D.甲烷和丁烯

【答案】C

【解析】

【详解】混合气体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H2密度的11.25倍,可以确定有机物的平均摩尔质量22.5g/mol,故混合气体中一定有甲烷,混合气体的总的物质的量为9g÷22.5g/mol=0.4mol。

该混合气通过Br2水时,Br2水增重4.2g,4.2g为烯烃的质量,所以甲烷的质量为9g-4.2g=4.8g,甲烷的物质的量为0.3mol,故烯烃的物质的量为0.4mol-0.3mol=0.1mol,所以M(烯烃)=

=42g•mol-1,令烯烃的组成为CnH2n,则14n=42,所以n=3,为丙烯,即这两种气态烃是甲烷和丙烯;

答案选C。

1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苯与氢气反应属于加成反应B.苯与硝酸的反应是加成反应

C.苯与液溴生成溴苯D.苯能够萃取溴水中的溴

【答案】B

【解析】

【详解】苯和硝酸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硝基苯,属于取代反应,B不正确,其他都是正确的,所以答案选B。

14.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金属材料都是导体,非金属材料都是绝缘体

B.棉、麻、丝、毛及合成纤维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

C.水电站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而核电站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D.我国规定自2008年6月1日起,商家不得无偿提供塑料袋,目的是减少“白色污染”

【答案】D

【解析】

【详解】A.石墨是非金属单质,能够导电,属于导体,A错误;

B.丝、毛属于蛋白质,蛋白质中至少含C、H、O、N元素,完全燃烧不只生成CO2和H2O,还有N2生成,B错误;

C.水电站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而核电站则是把核能转化成电能,C错误;

D.塑料袋是以塑料(有机合成材料,常用塑料有聚丙烯、聚酯、尼龙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袋子,由于合成的这些有机物难降解转化为小分子,因此易形成污染,俗称白色污染,商家不得无偿提供塑料袋,目的是减少“白色污染”,D正确;

答合理选项是D。

15.某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乙烯的结构简式:

CH2CH2

B.乙醇的结构式:

CH3CH2OH

C.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D.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

【答案】D

【解析】

【详解】A.乙烯的结构简式:

CH2=CH2,A错误;

B.乙醇的结构式:

,B错误;

C.四氯化碳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

,C错误;

D.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

,D正确。

答案选D。

16.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提取植物种子里的油的是()

A.水B.汽油C.苯D.CCl4

【答案】A

【解析】

【详解】植物种子里的油为有机物,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要提取,应该用有机物。

故选A。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糖与果糖、淀粉与纤维素均互为同分异构体

B.油脂在酸的催化作用下可发生水解,工业上利用该反应生产肥皂

C.甲烷、苯、乙酸和乙酸乙酯都可发生取代反应

D.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Na2SO4或CuSO4溶液均可使蛋白质盐析

【答案】C

【解析】

A、葡萄糖和果糖的分子式C6H12O6,两者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淀粉和纤维素分子式为(C6H10O5)n,两者结构不同,但n值不同,两者不属于同分异构体,故A错误;B、皂化反应是油脂在碱性条件的的水解,故B错误;C、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苯与硝酸等发生硝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乙酸乙酯发生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C正确;D、Cu2+属于重金属离子,能使蛋白质变性,故D错误。

18.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  )

A.羟基的电子式:

B.CH4分子的球棍模型:

C.乙烯的最简式(实验式):

CH2

D.苯乙醛结构简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A.羟基电子式为

,故A错误;

B.该模型是CH4的比例模型,故B错误;

C.乙烯的最简式(实验式):

CH2,表示正确,故C正确;

D.苯甲醛的结构简式为

,故D错误;

答案选C。

19.居民所用石油液化气的主要成分是丁烷,在使用过程中,常有一些杂质以液态沉积于钢瓶中,这些杂质可能是()

A.甲烷和丙烷B.丁烷和甲醛C.乙烷和丁烷D.戊烷和己烷

【答案】D

【解析】

分析:

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烷烃的物理性质存在一定的递变规律。

详解:

烷烃中,碳原子数为1至4的是气态烷烃,碳原子数在4以上的是液态或固态烷烃,杂质为液态,则含碳原子应超过四个,则应选D项。

点睛:

常温下气态的烷烃碳原子数1到4,再加上新戊烷。

碳链越长,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的,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化合物都具有相同的官能团B.酯类物质是形成水果香味的主要成分

C.油脂的皂化反应生成脂肪酸和丙醇D.蛋白质的水解产物都含有羧基和羟基

【答案】B

【解析】

【详解】A.葡萄糖的官能团是羟基和醛基,而果糖的官能团是羟基和羰基,A错误;

B.酯类一般都是易挥发、具有芳香气味的物质,B正确;

C.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丙三醇),称之为皂化反应,C错误;

D.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是氨基酸,氨基酸的官能团是羧基和氨基,D错误。

答案选B。

21.下列有关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淀粉、纤维素、葡萄糖、油脂等都能

人体内水解并提供能量

B.苯分子中的碳碳键不同于乙烯分子中的碳碳双键,因此苯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C.乙醇、乙酸、乙酸乙酯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鉴别

D.将石油分馏可以获得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乙烯

【答案】C

【解析】

【分析】

A.人体内没有能水解纤维素的酶,葡萄糖是单糖;

B.苯能发生加成反应;

C.根据乙醇、乙酸、乙酸乙酯分别和碳酸钠溶液混合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

D.石油分馏无法获得乙烯.

【详解】A.人体内没有能水解纤维素的酶,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水解,葡萄糖是单糖不能水解,故A错误;

B.苯能与H2等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

C.乙酸和碳酸钠溶液混合产生气体,乙醇和碳酸钠溶液互溶,乙酸乙酯和碳酸钠溶液不互溶、出现分层现象,产生的现象不同,所以能鉴别,故C正确;

D.石油分馏无法获得乙烯,石油裂解可以得到乙烯,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性质、鉴别等知识点,易错选项是C,注意根据反应的不同现象解题。

22.“神舟九号”回收伞不同于普通的航空伞,它是采用强力高、重量轻、缓冲性好的特制涤纶材料制成的,伞撑开的面积有1200平方米.下列关于涤纶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涤纶属于高分子材料

B.“神舟九号”回收伞用的这种涤纶材料耐高温

C.涤纶属于合成橡胶

D.合成涤纶的反应属于聚合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涤纶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A正确;

B.回收伞和大气摩擦,温度很高,涤纶需要耐高温,故B正确;

C.涤纶属于合成纤维,故C错误;

D.合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反应属于聚合反应,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23.我国研制的新型“连续纤维增韧”航空材料宇航服,其主要成分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它耐高温,抗氧化B.它比钢铁轻、硬,但质地较脆

C.它有固定

熔、沸点D.它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因为航天器在穿过稠密的大气层返回地球的过程中与大气剧烈摩擦,产生高温,为了防止烧毁航天器,所以这种材料应具备耐高温的特点;还有要防止舱内温度过高导致对宇航员产生危险,这种材料还应具备隔热性好的特点,故A正确;

B.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结构材料。

它比铝还轻、比钢还强,比碳化硅陶瓷更耐高温、更抗氧化烧蚀,而且克服了陶瓷

脆性,故B错误;

C.“连续纤维增韧”航空材料,其主要成风是由碳化硅、陶瓷和碳纤维复合而成的混合物,没有固定熔沸点,故C错误;

D.各成分都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无机物,所以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24.过量

下列溶液与

反应能得到化学式为C7H5O3Na的是(  )

A.Na2CO3溶液B.NaHCO3溶液C.NaOH溶液D.NaCl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水杨酸与碳酸钠反应,﹣COOH作用转化为﹣COONa,﹣OH转化为﹣ONa,分子式为:

C7H4O3Na2,A错误;

B.水杨酸中加入碳酸氢钠,只有羧酸与碳酸氢钠反应,﹣COOH作用转化为﹣COONa,产物的分子式为C7H5O3Na,B正确;

C.水杨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OOH作用转化为﹣COONa,﹣OH转化为﹣ONa,分子式为:

C7H4O3Na2,C错误;

D.水杨酸与氯化钠不反应,D错误;

故选A。

【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

25.麦考酚酸是一种有效的免疫抑制剂,能有效地防止肾移植排斥,其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麦考酚酸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最多消耗氢气5mol

B.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取代、消去反应

D.1mol麦考酚酸最多能与3molNaOH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最多消耗氢气4mol,苯环3mol、碳碳双键1mol,A错误;

B、分子中存在酚羟基,可以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B错误;

C、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酚羟基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含有苯环、碳碳双键,可以发生还原反应,存在酯基、羧基、羟基、可以发生取代反应,不能发生消去反应,C错误;

D、分子中存在羧基、酯基、酚羟基都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1mol麦考酚酸最多能与3molNaOH反应,D正确;

答案选D。

26.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焦点话题.香港地区食环署食物安全中心曾对十五个桂花鱼样本进行化验,结果发现十一个样本中含有孔雀石绿。

孔雀石绿是化工产品,具有较高毒性,高残留,且长期服用后,容易致癌、致畸,对人体有害。

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孔雀石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孔雀石绿的分子式为C23H25N2

B.1mol孔雀石绿在一定条件下最多可与6molH2发生加成反应

C.孔雀石绿属于芳香烃

D.孔雀石绿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有5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

A.根据结构式确定分子式;

B.孔雀石绿中含有2个苯环和3个碳碳双键,均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

C.含有苯环的烃为芳香烃;

D.有机物中含有2个苯环,根据结构对称进行分析。

【详解】A.根据结构式可知孔雀石绿的分子式为C23H26N2,A项错误;

B.孔雀石绿中含有2个苯环和3个碳碳双键,均可与H2发生加成反应,因此1mol孔雀石绿在一定条件下最多可与9molH2发生加成反应,B项错误;

C.孔雀石绿不是烃,除了C、H两种元素外还含有N,属于芳香族化合物,但不是芳香烃,C项错误;

D.有机物中含有2个苯环,左下角苯环中含有2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上方的苯环有3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因此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有5种,D项正确;

答案选D。

27.含苯酚的工业废水的处理流程如图所示。

(1)①流程图设备Ⅰ中进行的是_____操作(填写操作名称)。

实验室里这一步操作可以用_____(填仪器名称)进行。

②由设备Ⅱ进入设备Ⅲ的物质A是_____(填化学式,下同)。

由设备Ⅲ进入设备Ⅳ的物质B是_____。

③在设备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④在设备Ⅳ中,物质B的水溶液和CaO反应后,产物是NaOH、H2O和____。

通过_____(填操作名称)操作,可以使产物相互分离。

⑤图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C6H6和CaO。

(2)为了防止水源污染,用简单而又现象明显的方法检验某工厂排放的污水中有无苯酚,此方法是_____。

从废水中回收苯酚的方法是①用有机溶剂萃取废液中的苯酚;②加入某种药品的水溶液使苯酚与有机溶剂脱离;③加入某物质又析出苯酚。

试写出②、③两步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

(3)为测定废水中苯酚的含量,取此废水100mL,向其中加入浓溴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得到沉淀0.331g,求此废水中苯酚的含量_____(mg·L-1)。

【答案】

(1).萃取、分液

(2).分液漏斗(3).C6H5ONa(4).NaHCO3(5).C6H5ONa+CO2+H2O→C6H5OH+NaHCO3(6).CaCO3(7).过滤(8).NaOH溶液(9).CO2(10).向污水中滴加FeCl3溶液,若溶液呈紫色,则表明污水中有苯酚(11).

(12).940mg·L-1

【解析】

【分析】

这是一道化工实验题,主要考查苯酚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萃取、分液的操作。

首先,要正确理解流程图和各试剂的作用,再结合苯酚的性质和基本实验操作就可一一解答。

【详解】

(1)①设备Ⅰ里废水和苯混合分离出水,显然是萃取操作,实验室中可以用分液漏斗进行;

②设备Ⅱ中向苯酚和苯的混合液中加入NaOH溶液,目的是分离出苯,故A物质是苯酚钠溶液;在设备Ⅲ中通入CO2分离出苯酚,故剩下物质B是NaHCO3溶液;

③在设备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H5ONa+CO2+H2O→C6H5OH+NaHCO3;

④在设备Ⅳ中往NaHCO3溶液中加入CaO,生成NaOH、H2O、CaCO3,可用过滤操作分离出CaCO3;⑤在设备Ⅴ中加热CaCO3可得CO2和CaO,因此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NaOH、CO2、C6H6和CaO。

(2)为了防止水源污染,用简单而又现象明显的方法检验某工厂排放的污水中有无苯酚,此方法是向污水中滴加FeCl3溶液,若溶液呈紫色,则表明污水中有苯酚。

从废水中回收苯酚的方法是①用有机溶剂萃取废液中的苯酚;②加入某种药品的水溶液使苯酚与有机溶剂脱离;③加入某物质又析出苯酚。

因此②、③两步的反应方程式分别是

(3)设每升废水含苯酚的质量为x,则根据方程式可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